档案电子化的重要性范文

2023-09-19

档案电子化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有助于节约人力物力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尤其是针对一些易破碎的资料, 往往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实现妥善的保管, 同时还避免不了可能存在的风险。而采用电子归档的方法, 便可以由过去的按卷整理归档改为按件整理归档[3], 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提升归档与检索的速度, 还可以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使档案归档工作更加轻松、简便。

2、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

电子档案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实现资料的共享化、信息化, 再多的档案资料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进行传播, 使得相关用户在查阅资料时能够快速的进行筛选, 提高工作的速度, 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出真正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进而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3、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有助于满足用户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档案使用者对档案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 不仅要知道原始的文字信息, 同时也要知道原始的图像以及视频等信息, 而传统的档案形式早已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因此,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档案来保存资料, 并建立完整的资源信息库。此外, 电子档案不易被损坏, 保存较为稳定, 现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二、电子档案的主要应用途径

1、电子档案拷贝

现如今, 电子档案最主要的应用途径之一便是电子档案拷贝。由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往往只有一份, 因此, 当人们要想使用时只有在办理相关的手续之后, 才能去相关部门进行查找, 或是再根据实际情况再复印以及外借, 这种方式为人们的查找工作增设了许多的障碍。而电子档案则可以同时复制许多份, 且每一份复制品都会保留最初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同时, 电子档案拷贝还可以节省使用者复印或是打印的时间, 节约了纸张的使用。除此之外, 使用者当需要档案资料时往往不需要特意去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 只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网络上传送便可以, 从而节省了许多的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2、电子档案通信传输

电子档案通信传输, 指的是利用网络来进行电子档案传输。这种档案传输方式在任何的单位、团体或是部门之间, 都能够有效的实现档案信息的互相交流, 加强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利用电子档案的通信传输还能够快速的解决档案使用者要使用异地档案的情况, 并且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费用, 进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是电子档案在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用途。

3、直接利用电子档案

直接使用电子档案便是指通过档案管理部门或是其他检索机构的计算机, 在内部网络上进行档案的查询。直接利用的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最有效率的技术支持, 也可以使很多的使用者在同一时间使用电子档案, 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然而, 直接利用电子档案的可操作性, 完全是取决于档案管理单位里网络系统中可直接利用资源的多少。

三、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措施

1、完善电子档案使用的流程

电子档案中存储的资源信息, 尤其是个人档案信息都是极其隐私的内容, 因此, 在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前, 首先要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建立一套严格有效的档案使用审批制度。尤其是针对一些涉及到个人信息资源的档案资料, 使用者要想得到相关档案, 应先向该档案的管理部门领导提出申请, 详细说明使用档案的必要性和使用目的, 并在相关领导批准可以使用之后, 档案管理人员再次仔细检查申请表内的具体信息, 再确认准确无误后将电子档案转交给使用者。

2、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拷贝模式

由于电子文件的保存格式有多种形式, 因此, 极易导致在拷贝时出现无法打开或是文件类型不符的情况。所以,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拷贝模式, 且当有使用者要拷贝文件时, 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先将相关文件设置为一般计算机可以打开的形式, 以此来保障文件信息的有效性, 从而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使用障碍。

3、必要时采取“双套制”管理制度

所谓“双套制”, 便是采取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保管储存的方式。这种存档方式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跟进时代的步伐, 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明确哪些资料该采取双套制, 而哪些又不该。只有这样, 才能在实现安全保管的同时, 合理有效的节约成本。然而,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 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结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电子档案已逐渐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纸质档案, 在人们的学习、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此, 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积极转变思想、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来更好的工作。然而, 现如今的电子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些许的不足,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从而使电子档案能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摘要:电子档案, 指的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以及相关资料[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极大地改变, 不仅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娱乐、购物和工作, 而在档案管理上, 科技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子档案逐渐应运而生, 而有了电子档案, 也必然对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电子档案,加强管理,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 李秀梅.试论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信息技术.2015:182.

[2] 杨红.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做好电子档案的利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51.

档案电子化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人事档案具有的特点

(一) 全面性。人事档案的全面性在于它记录了职工个人德、能、勤、绩、智、体全方位的情况。反映职工个人经历方面, 有个人履历表、自传。反映职工业务技能方面, 有历年的鉴定 (考评) 表、学历、学位申报表, 专业技术评聘表、任免表。反映个人的政治历史情况, 有入党入团志愿书、申请书, 奖励、处分等通知。而职工个人的转正定级表、工资审批表则反映了个人经济状况, 还有反映个人身体状况的体检表等等方面的有关材料。它是一个人在漫长的职场生涯中成长、进步的历史, 就像个人经历的巨幅画卷, 全面展示了个人家庭、社会关关系系, , 职职场场经经历历、、专专业业素素质质和和个个人人身身体体的的状状态态, , 是是个个人信息的储储存存室室, , 全全面面准准确确地地反反映映了了职职工工个个人人的的全全貌貌。。

( (二二) ) 实实际际性性。。人人事事档档案案区区别别于于其其它它档档案案的的一一个个重要标志是是他他的的实实际际性性。。人人事事档档案案是是为为现现实实工工作作服服务务的的, , 档档随随人走, 当今今社社会会, , 人人才才流流动动频频繁繁, , 无无论论干干部部职职工工到到何何处处任任职职, , 其其档档案案都必必须须跟跟着着转转递递到到新新的的单单位位, , 为为新新单单位位人人事事 ( (劳劳动动) ) 部部门门正正确确使使用人人才才发发挥挥实实际际性性作作用用。。同同时时人人事事档档案案所所记记载载的的内内容容也也作作为为该该职工升职、任免、合理确定其薪金等过程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人事档案实际性的特点要求收集的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可靠, 杜绝弄虚作假。

(三) 真实性。真实性是人事档案实际性的基础和前提。人事档案与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息息相关, 必须做到整体内容完整齐全, 对应归入干部人事档案的材料要及时收集、及时归档, 认真甄别、去伪存真。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关系到人才的合理利用、社会分配的公允。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 必须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做到“五不收”, 成套材料不齐全的不收、手续不完备的不收、书写不符合要求的不收、材料不真实的不收、有涂改问题的材料不收。个体材料客观真实的档案, 才是可信的, 可以为用人部门提供准确的服务。

(四) 波动性与延续性。人事档案与其他档案相比, 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波动性与延续性。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的活动过程的记录, 随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经历的进程不断地增加和补充, 而且相当频繁。职场生涯都有一个长达几十年的连续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会不间断地形成一些个人职务 (职称) 晋升、所犯错误的处罚、年度考核考评、政治思想表现等方面的最新材料, 这些材料会源源不断地注入到个人档案中, 人事档案也就彰显了其波动性。人事档案必须及时收集最新的档案材料, 确保其内容的完整和常新, 才能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作用。人事档案要求打孔装订, 就是为了方便按照档案分类随时补充新材料。

(五) 流动性。1.伴随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 人才“从一而终”的局面被打破, 职场流动性非常大, 按照人事档案“档随人走”的管理原则, 档案的流动性也就随之加大。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应与干部人事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 随时掌握干部职务或工作单位的变化情况, 确保干部人事档案能够随着干部调动或职务的变动而及时转递。2.因干部职务变动而产生干部管理权限变动, 个人档案案卷会流向更高的管理部门;职工工作调动, 按“档随人走”的原则, 应及时将其人事档案转至其新的主管单位, 相应的管理部门;职工离退休后, 档案的保管部门发生变动以及职工辞世引起的档案流动, 档案在转移过程要严格按照《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制度》进行操作。避免产生档案遗失、损毁等情况。

(六) 机密性。1.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到职工本人的自然情况, 包括身体健康状况、因犯错误被处分的经过、家庭隐私等等, 有些涉及到工作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个人工作上的失误情况等, 因此干部人事档案是个人的机密也是国家的机密。2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保密制度, 不准向无关人员谈论档案内容, 不准在电话、网络上提及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 不准携带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进入公共场所, 不准个人私自保存他人的档案材料。3.查阅、借阅、转递干部档案一定要按规定办理审批和登记手续, 并要按保密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严格按照查阅档注意事项办事。

二、人事档案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人事档案无论对个人和单位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单位在接收新人入职时可以通过人事档案对新人的主要经历、学历、业务水平、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作一个大致的了解。人事档案甚至成为一个人职场机遇的起点, 决定了新人是否能被应聘单位录用。入职后, 人事档案作为一种凭证, 又是聘用单位人事组织部门正确合理使用人才, 决定人员定岗、定编的重要依据。

作为个人信息的“记录仪”, 人事档案是组织上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和了解干部, 公正地选贤任能的“信息源”。

干部任免调配、考核考察、巡视监督、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均需要参考本人的人事档案。人事档案作为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组织人事管理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 必须加强领导, 认真审核。对干部档案要逐页逐项地核对材料内容和有关信息, 保证材料完整、齐全、真实, 保证信息准确无误。收集人事档案材料, 要严格遵守《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制度》, 收录的人事档案的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 必须完整。归档材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认真地鉴别, 重点收集能反映干部思想政治、品德作风方面, 学业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方面的材料。收集的材料必须文字清楚、对象明朗, 完整、齐全和真实, 具有保存的价值。有承办单位或个人署名, 有形成材料的日期, 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后方能归入人事档案。

过去,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 重视档案记载而轻现实表现, 档案中记载的家庭出身、一些现今看来微不足道的作风问题等都会让人背上历史包袱, 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 让不少人对人事档案闻风丧胆, 人事档案的价值作用被过分地夸大和扭曲。随着社会的发展, 个人档案中从前的一些带有时代、政治色彩的功能逐渐弱化。在信息化社会, 人才信息是重要的社会资源, 作为人才信息的人事档案具有更为广阔的利用空间。如何利用和收集好档案信息, 是档案管理人员和人事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人才的合理配置关系到国家的影响力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力。单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普及、完善, 需要档案工作者把握形势, 认清人事档案工作的价值, 努力工作, 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提供更加真实可靠、优质的服务。

摘要:人事档案是人生的记录仪, 他记载了个人的主要经历, 政治思想的进步、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起着凭证、依据的重要作用, 不可替代。人事档案作为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基础, 人才的合理配置关系到国家的影响力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力。

档案电子化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所记录的信息非常全面, 管理层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档案了解到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和管理水平问题。档案记录了单位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信息, 管理层及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查阅档案, 实现对单位未来发展规划的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作为信息的记录载体, 而是应该加强对其的应用。管理层及相关工作人员要想提高经济效益, 提升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通过档案管理进行资源的整合和战略的规划。

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具有考察依据的作用, 因为其具有法律效应, 其对历史信息的记录具有真实性、客观性, 人们在使用档案信息时, 更加具有信服力。档案管理能够避免档案被篡改, 因此其是最有效实施凭据。几乎所有的地区或单位都有档案室, 因此其所记录的内容非常广泛, 管理层及相关工作人员在遇到任何事, 都能够从档案中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责任心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其在进行相关工作时, 只注重档案的保存, 而没有注重档案的分类、管理和整理, 致使档案管理较为混乱, 当管理层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查阅档案时, 没有办法及时提供相关的档案。另外, 由于部分管理层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 致使该岗位的工作人员都不具有完善的档案管理知识, 无法实现对档案的良好管理。

(二) 档案管理工作规范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时, 没有根据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立卷和归档, 如归档格式不统一, 另外还极容易出现分类不准、标题草拟不当等问题。另外, 档案管理不规范还表现在工作人员只进行了档案的保存, 而没有进行编目、排架等。

(三) 档案收集问题。档案内容需要全面性, 因此需要所有部门都将相关的档案信息上交, 然而有些部门为了能够方便自身使用档案的便捷性, 而不愿意将档案上交, 致使部分档案信息无法收集成功。如工作人员在出国考察后, 所代为的资料和成果都掌握在工作人员的手中, 而档案室中没有, 从而导致严重的信息资源缺失。

(四) 档案编研和鉴定问题。由于管理层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 致使存在很严重的档案管理问题, 如没有对信息资源进行编研工作。另外, 还没有注重对归档档案材料的鉴定, 材料鉴定工作主要是将过于庞杂的档案内容简单优质化, 从而节约管理精力。然而,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的管理过于小心, 留下了很多没有用处的档案, 造成空间的占用和管理强度的增加。

三、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 注重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首先领导要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能够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档案管理工作一定的支持, 从而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加强对《档案法》的学习和掌握, 从而完善自己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领导还需要通过奖惩措施,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二) 注重档案收集工作。只有通过完善的档案收集工作, 才能够确保档案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因此, 管理层做好档案收集的宣传工作, 确保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将部门档案和技术资料上交, 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将档案和技术资料归档。

(三) 注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鉴定工作主要是从庞杂的档案中选取出优质的档案内容, 因此,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具有明确档案价值的能力, 能够通过分析档案的历史价值、全面性等, 考察档案是否具有保存价值。

(四) 注重对现代化技术的利用。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越来越先进化。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快速有效, 从而有效发挥档案的价值。而且如今计算机越来越普及, 通过计算机技术管理, 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档案以其真实性、广泛性、丰富性等特点, 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 而档案管理工作是帮助人们加强对档案利用的重要方式。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注重档案的收集、管理的规范、现代技术应用等,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发挥档案的价值。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 而档案作为记录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等各种内容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加强对档案的利用, 能够在如今信息化时代中更进一步发展。档案所记录的信息具有完整性和真实性, 因此, 其自身的价值就非常重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阐述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以期促进档案事业发展。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甘秋歌.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创新模式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2) :84-86.

[2] 张亚红.浅谈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 2009 (21) :349.

[3] 孟丽君.浅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黑龙江史志, 2015 (10) :62.

档案电子化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在这里,首先我们会就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重点就我们国家公务员立法的背景、历史和成就,当然里面也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探讨我们国家公务员法制定的重大的意义。在介绍了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公务员立法的背景、历程和成就,以及制定公务员法意义的基础上,我们就现行公务员制度有哪些创新,以及在我们国家的公务员法里面,哪些被吸收进来、上升为法律作为重点介绍。好,下面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公务员管理法制化。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国家以来,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可能选择人治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法制的方式,当然我们甚至也知道,有的统治者提倡无为而治的方式,但是,从资产阶级时代以来,终于抛弃了长期的封建历史的人治,抛弃了传统的人治现象,走上了法制的道路。为什么呢?实际上,我们说走上一个法制国家的道路,选择依法治国,是由国家权力的特性决定的。国家权力包括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国家权力的行使,必然和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人权相互作用,国家权力的侵略性、进攻性可能会危害公民的基本人权,也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社会,我们说,由于一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豪华说从摇篮到坟墓,他必须和国家权力打交道,而和国家全力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国家权力不受到约束,那是非常可怕的,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感觉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甚至可以动用他的国家权力、鼓动他的老百姓对外侵略、对外扩张,去消灭一个民族、消灭一个犹太种族的时候,人们感觉到国家权力必须受到约束。事实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他都在和国家权力打交道,西方国家有一个天使理论认为,在一个社会里面,老百姓不是天使,想想看,假如老百姓是天使的话,天使那么善良、天使那么好、天使从来不会干坏事,老百姓都是天使了,那还需要政府吗?还需要国家权力吗?不要了。但是我们都知道,老百姓不是天使,但是,掌握权力的官员是不是天使呢?行使国家权力的官员,也不是天使,因为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如果没有行为规范,国家行使权力的官员也会腐败,也会违法乱纪,正因为如此,我们说,掌握权力的人必须受到法律约束。

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其实是法制发展的规律。在人类历史上诞生的三门学科中,法学也好、医学也好、神学也好,其实它们只解决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医学是要消除一个人身体上的疾病、身体上的痛苦,神学呢?神学是要消除一个人精神上的痛苦、心灵的痛苦,法学呢?法学研究的法律就是要消除一个人在社会里面,人和人发生矛盾带来的痛苦,人和国家机关、人和国家权力打交道带来的痛苦。一个人在社会里面遇到这两种痛苦那该怎么办呢?我们说在长期的封建时代里面,我们看到民和官的矛盾,发生到最最激烈的地步时候,没有别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农民起义推翻政府,但是,今天我们说,即使一个人遇到痛苦,也不能拿出刀来找致害者。比如我们轰动全国的2003年4月,浙江大学的一位毕业生叫周一超,因为在体检过程中发现了乙肝小三阳,最后认定他体检不合格,被拒绝公务员录用,他一怒之下,举刀刺杀公务员,造成一死一重伤,当然,周一超被判处死刑。我们说,周一超被判处死刑那是罪有应得,因为当一个人遇到痛苦的时候,怎么拿出刀来寻找解决途径呢?甚至在西方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承认过决斗的合法性,但是我们都知道,决斗也是一种野蛮的消除自己痛苦的方式。所以,在人和国家权力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有痛苦,也应该想用法律的武器来消除自己的痛苦。

在我们国家,中国提出依法治国不容易,我们从刀口制度的法制,到三点水的法治,改了一个字花了20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我们把它概括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所以我们以前街上有一条标语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到了1997年,我们党的十五大终于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三点水的法治国家,在这里面,我们要通过依法治国实现法制国家的方略。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依法治国的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说,依法治国的国,首先是指的国家机器,正因为依法治国的国首先是指国家机器,那

就意味这国家机器的运转必须依据法律,国家权利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因为依法治国不是以法治国,依法治国用的依据的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党也提出了以德治国,但是以德治国用的是所以的以,依法治国的依什么意思呢?我们说,依是依据的意思,意味着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当我们对依法治国有了这样准确的理解之后,我们说,依法治国对它做一个准确的理解,就是它重在依法执权、重在依法执官。

其实,西方国家有一句法律格言论证了这个观点,叫做治国者,必先受制于法。治理国家的人自己必须首先受到法律的约束。在约束治国者的问题上,我们看到很多国家有一系列管理公务员的制度,其中,非常普遍的是我们大家看到的建立公务员宣誓制度,宣誓,是公务员就职的时候,誓言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一种承诺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要行使国家权力的官员,当他就职的时候,必须向老百姓发出公开的承诺,我要遵守宪法、我要遵守法律。为什么要让公务员宣誓呢?我们说,宣誓就职这四个字始终联在一起,要么叫宣誓就职,要么叫就职宣誓,宣誓才能就职,就职必须先进行宣誓,因为宣誓意味着不仅要求老百姓遵守宪法和法律,更为关键的,是掌握权力的公务员自己首先要遵守宪法、遵守法律。

比如我们看到美国的总统,无论是第一次当总统还是第二次当总统,他都必须根据宪法的规定举行宣誓就职仪式,而他宣誓的誓词只有两句话,本人将忠诚地履行合众国总统的职权,并尽最大努力维护遵守并捍卫合众国宪法,这是我们看到,就职必须宣誓的典型例子。我们国家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有9项义务,而其中第一项义务就是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事实上,我们的国务院人事部早在2002年就提出要开展新录用公务员宣誓活动,我想,公务员在就职的时候,举行隆重的宣誓仪式,向人民公开地承诺,要遵守宪法、遵守法律,内化为他自己切实的行动,那么,依法治国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看到对于公务员的法制化管理,在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对公务员的弹劾制度,我们国家也建立了对公务员的惩戒制度,甚至我们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我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可以罢免有关的公务员。在这里,我们说,弹劾是对政府官员和法官犯罪,或者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的制度,弹劾在西方国家甚至被称为生锈的手枪,这是一把手枪,只要扣动扳机它是要伤人的,但是正因为弹劾是一把手枪,非常厉害,所以我们看到西方国家这个制度也不是天天在行使。所以,弹劾又被称为生了锈的手枪,但是人们认为,这把手枪只要它存在就是价值,因为弹劾的存在具有足够的威慑力。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认为对待公务员纪律的弹劾制度,尤其是对待像总统这样的国家元首弹劾的存在,宁可置而不用,不可以弃而置。

我们国家的公务员法明确了对公务员的惩戒制度,如果公务员违反乱纪,他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可以追究他的行政责任,比如对公务员可以警告、记大过、降级、撤职,甚至开除处分,对于违法式的公务员,或者应该承担领导责任的公务员,如果发生重大事故,他要承担责任,为此,他必须引咎辞职,甚至对于一些由我们的人大选举、任免决定的公务员,我们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可以罢免有关的公务员。所以在现代法制国家,公务员管理必须法治化,从而整个社会才走上了法治国家的道路,而摈弃人治的现象。

接下来我要谈第二个问题,公务员立法的背景、历程和成就。首先我要谈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决策,实际上,我们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就提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党的十四大和八届全国人大提出尽快推行公务员制度,到了党的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提出要完善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到了党的十六大,我们提出要健全公务员制度,可见,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在我们国家是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被提出并且实施的。

在我们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有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务员制度建立,首先是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的新任务,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对经济基础发挥能动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的干部人事制度,它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就没有与此对应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开始逐步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了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务员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里,邓小平理

论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指明了道路。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著名的文献里面,提出了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适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强调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提出关键改革在哪里呢?是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领导干部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情况做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这些光辉的思想,为我们党的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三大提出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的分解,从而改变集中统一管理干部的现状,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也就是实行公务员制度。

这么多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和更新,也为我们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社会、舆论氛围。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大锅饭、官本位、铁饭碗以及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论资排辈等等旧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法制观念的成长,以及人们对于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呼吁和追求,这种观念上的更新,反映在政府人事管理领域,就是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不合适宜的人事制度,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坚决地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实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贯彻四化方针,逐步做到干部法律上的约束,同时强调干部既是公仆,又是服务员。

在这里面,我们说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大背景使得我们国家建立公务员制度成了必然的要求。这一要求,反映在我们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调研、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1984年开始到1989年为第一阶段,这

第一阶段主要是以研究、草拟法规为工作重点,逐步实现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在这里面,1984年下半年,中央就决定加强干部人事制度的立法,将干部的升迁、选拔、考核、奖惩等等环节用法律固定下来,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做出了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决策,1988年3月,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抓紧建立和逐步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经过了第一阶段的调研准备,从1989年开始,我们公务员制度进行了试点运行阶段,时间从89年到1993年,在这期间,我们边试点、边探索、边制定公务员条例,从1989年初开始,我们首先在国务院六个部门,也就是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局进行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试点,1990年,又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市和广东的深圳市进行了试点,试点工作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内容。到了1993年,以公务员法的颁布为标志,我们进入公务员制度的推行第三阶段,也就是推行阶段。公务员制度,在这期间基本上建立了起来。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首先是在1993年8月14号,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该法从1993年10月1号开始实施,之后国务院召开了会议,对国务院制度的推行工作做了部署,提出争取用三年或更多一些时间,在全国建立起公务员制度,然后逐步加以完善。同年,国务院又制定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作为制度推进的依据,到1998年底,我们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入轨工作基本上到位,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在中央以及省、地、市、县、乡五级政府机关基本建立,公务员制度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第三阶段推行的基础,从1999年开始,我们进入了对公务员制度的逐步健全和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重点进行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系列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1998年,我们国家的那场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打基础,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16大的这一要求,为新世纪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2003年5月24号,我们看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这里,要着力建设党政干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以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党的十六大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方向。今年,公务员法的颁布,已经即将实施,将使得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全面实施起来。

在这里,第三个方面我们要了解的,就是公务员制度从1993年公务员法颁布以来,我们实施公务员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建设新举措不断、新气象层出,实现了由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干部人事制度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总体跨越,具体来讲,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一个成就就是打破了人治、健全了法治,1993年以来,我们国家制定与国务院公务员暂行条例相关的、相配套的有关规定和

办法,其中有13个暂行规定,有13个实施办法,以及一批规定和细则,由此我们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主要环节已经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根本上克服了过去政府机关人事管理人治化的弊端,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第二方面,我们打破了统包统配的制度,实行凡进必考,凡进必考机制的建立,主要在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处,或者叫公务员进口,在公务员队伍的进口上坚持公开考入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的五公开政策,要公开考入的政策、要公开录用的计划、要公开资格条件、要公开考试成绩,以及也要公开录用结果。我们都知道,公开、透明这是一种阳光政策,公开才能实现公正、才能实现公平。所以,录用公务员实行公开的政策,这是我们国家打破公务员人事管理神秘化的典型体现。由于实行玻璃房子里的这种公开的竞争,使得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得以走进公务员机关队伍里面来,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在都已经实行了公开招考,截止目前,我们国家共考公务员70多万人,在这70多万人中,值得我们高兴的是,我们看到农民,甚至有5000多人被招入到公务员队伍来,这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观念,身份观念,此外,我们还从非国有单位录用了4万多人,所以,凡进必考已经成为公务员的一大标志。

第三方面,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我们打破了论资排辈,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这是在公务员职务晋升的楼梯口只有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才能保证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实际上,1993年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以来,由于我们逐步推行了竞争上岗的制度,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一大创举。比如,从1999年到2002年,全国共有35.3万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国务院部门从1998年开始就有30多个部委级的近2000个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其中司局级职位达到236个。

第四个方面,我们在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上,打破论资排辈,实行竞争,并且由于打破终身制,这样铁饭碗就没有了,由于打破终身制,所以我们的干部制度实行辞退、辞职制度。在人事制度的出口上面,表现的这一成就,实际上使得我们的公务员队伍能够新陈代谢。长期以来,机关干部队伍能进不能出的疾病,开始被革除了,那些不干事、不尽职、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公务员被清理出公务员队伍,比如在我们国家,从1996年到2002年,全国共辞退国家公务员17875人,另外有28626人辞职。

第五个成就,就是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实行考核制度。对于公务员,我们强调了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际,所以,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纪、廉进行公开的评价和考核,并且将考核的结果同奖惩制度、工资制度、职务升降制度、辞退制度等等具体的环节挂起钩来,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曾经激起了巨大的反响。目前,全国行政机关有98%的公务员参加了年度考核,近几年来,有208万公务员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也有4000多人,因为不称职受到降职等处理。

第六个成就,就是我们在公务员实施方面,打破了正面激励不足,实施奖励制度,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他要奉献、他要服务,但是我们说,公务员的确需要有纪律的要求、有责任的要求、有义务的要求,但公务员本人也是一个劳动者,作为一个劳动者,他也有他的生活、有他的工资、福利等等,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我们打破了以前存在的正面激励不足的现象,对于公务员中的先进分子实施奖励制度。1996年以来,我们国家先后评选、表彰了人民满意的公务员80余人,先进集体40余个,全国有470名公务员获得了公务员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1.5万名公务员获得了部级荣誉称号,他们已经成为广大公务员学习的标杆。第七个方面的成就,是打破内部封闭、推行轮岗回避制度。在我们国家,公务员管理不应该是封闭式的,在我们国家,无论是领导之类的公务员,还是非领导职的公务员,无论是党政机关里面的干部,还是国有企业单位里面的管理人员,以及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调配。尤其是对领导和热点职位,有计划地进行轮管,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监督,也有利于他们的全面成长。推行公务员在任职和执行公务的时候回避制度,有利于改善公务员的工作环境,使得公务员能够在比较好的工作环境下成长起来。截止2002年底,在我们国家,共有80万公务员进行了轮岗,同时有3万多名公务员进行了任职回避。

第八个成就,打破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职业开发机制。公务员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资本,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基本建立了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以及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干部培训体系,以出国、出境培训、学历培训等为补充,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开展的各类公务员培训,其中有1700多万人次,参加培训的比

例已经由1996年的26%提高到2002年底62%,从而推动了政府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第九个成就,我们在公务员制度实施过程中,打破有权利无监督的现象,实行廉政约束机制。众所周知,不受监督的权利,就会导致腐败,甚至我们说,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还要赔偿,用权要受到监督,这是人类社会对国家权利的正确认识,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国家公务员,尤其是国家高级公务员,强调对他们进行各种法制化的监督,通过一系列的廉政约束机制,使得公务员能够廉洁从政、能够勤政、廉政。近年来,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务员纪律和行政处分方面的规定,加强了对公务员的有效监督,十多年来,共有15万公务员受到了各种行政处分,我们国家还颁布实施了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务员行为规范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提倡什么、禁止什么。

第十个方面的成就,我们打破权利义务失衡的状态,实行申诉控告制度。过去,我们忽视公务员作为一个个人,他的权利保障,强调公务员奉献、强调公务员牺牲,今天我们逐渐意识到忽视个人权利保障的倾向必须得到扭转,公务员的合法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公务员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职权的行为,应该得到保护。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对于公务员的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甚至开除这六种处分,也为公务员提供了申诉究竟的途径。根据统计,我们国家对公务员实施申诉控告制度以来,各级人事部门共受理公务员申诉287件,其中撤销或者建议撤销原处理决定的占到20%。应该说,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以来,我们在公务员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当然,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公务员制度的推行,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这里,我想就我们国家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的归纳。第一,立法层次比较低,权威性不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从1993年10月1号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十年多了,但是10多年来,这部暂行条例还叫暂行条例,还在暂行。尤其是随着警察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法律的出台,公务员暂行条例立法层次低的现实更加突出出来了,这种情况,导致了公务员管理缺乏法律依据、缺乏法律上的权威性,制约了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对于党政干部的管理如何在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一部由于公务员的基本法律,界定公务员的范围,并且实施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考核,这是我们必须制定公务员法的原因之一。

此外,我们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务员制度的适用范围比较窄,对机关干部的管理尚未实现统一,1993年制定的公务员暂行条例,它所规定的公务员范围,仅仅是国家行政机关里面除了公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有关的党的干部、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人员都来参照公务员暂行条例来进行管理,而且从十多年来的实践来看,公务员制度的原则精神、主要制度以及主要规定,对于这些机关的干部人事管理都是实用的,将其中一部分人参照管理,实际上不利于加强党对机关干部队伍的统一领导,也不利益干部在不同机关之间的交流。

第三个问题,是在公务员管理的具体制度中,一些问题需要法律加以解决。比如说,我国现在公务员制度,只提供了领导制公务员和非领导制公务员两个职务,这两个职务系列,使得公务员的发展阶梯过于单一,同时公务员暂行条例只设置了15个级别,基层公务员职务直接晋升的空间很小,许多人退休前很多年就已经没有晋升机会了。又比如说,针对不同职务层次和不同类别人员的分类考核、分类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制度、权益保障机制也不够健全,这些问题都急需从法律上加以解决。

最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新型成果,也需要法律加以确认。近些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及一系列好的作风,比如说,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等等,改革过程中的这些新成果,需要从法律上加以制度化,正因为有上述几方面问题的存在,我们说,制定公务员法就是非常必要的。

我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我们来看。刚才我们提到的2003年浙江大学毕业生周一超这个案子,我们在前面说,周一超被判处死刑那是罪有应得,但是这个案子也同时暴露一个问题,由于法律规定得不明确,我们对于公务员的录用按照有关的法规规章的规定,是身体健康,但是什么叫身体健康呢?我们发现很多省市有它不同的做法,比如像浙江,浙江省的文件就明确规定,乙肝小三阳不宜录用,不宜录用,就意味这在浙江省看来,乙肝小三阳就是身体不健康了,有没有人认为小三阳是身体不健康呢?统计表明,中国人有多少有小三阳呢?1.2亿,也就是将近1/10的人身体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小三阳存在,但是在医学上,从来没有

认为小三阳不能和共处、相处,所以,浙江省的这个文件非常明显,是值得怀疑的。当然,我们看到周一超在被判处死刑以后,浙江的1161名公民,联名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审查浙江省的文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以前在公务员录用上存在的问题。当然我们后来看到,浙江省已经废除这一文件。

再举个例子,湖南省益阳市民政局招的公务员,湖南省益阳市民政局招录公务员三名,其中考试第一名的公民,结果落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按照湖南省人事厅和卫生厅的文件规定,录取公务员男性必须身高1.6米才能当公务员,而这位经过体检的公民,他的身高正好是1.595,相差0.005。由于我们的民政部门拒绝录取,这位公民起诉到法院。想想看,身体健康是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而1.6米的要求是一个省的文件,1.6米才录取,就意味者在湖南省看来1.59就是身体不健康,有没有人在现实生活认为1.59是身体不健康呢?肯定没有。但是这一文件就是明确规定1.6米才能录取,当然,我们现在也看到,湖南省有关部门也已经废除了这一文件。

在以前存在的很多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这些问题也充分暴露了公务员制度需要更加的科学化、制度化、法律化。再比如说,2001年3月份,山东烟台牟平区对5名群众评议最差的公务员,分别给予降职或者辞退处理,该区还对一般干部实施末位淘汰制,实施末位淘汰管理的人员中,有14个人被免去行政职务,有83人参加了下岗培训。

档案电子化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档案和文学

(一) 档案与文学的关系。

档案和文学虽然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 实际上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 以文学创作对原始档案的利用为主。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这一本质特征, 最快捷地反映、还原历史。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中, 对档案有直接的利用, 并对档案所记录的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加工。于是, 档案成为很多文学作品的基础和原点。

档案相对于文学, 其真实的成分远远多于其虚构的成分, 但是档案作为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基础和故事背景,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 认识到与作品相对应的真实历史年代, 社会的各方面的情况。

(二) 我所谓的档案文学。

从我个人对档案和文学的一点粗浅认识来看, 档案文学是利用各类档案资源作为素材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的内容题材可以与档案历史直接相关, 或者通过其他创作手段曲折地反映档案所体现出的历史内容。从题材上说, 档案文学既可以是历史题材, 也可以是当代题材, 更可以用科幻的方式利用档案素材;从创作手法上, 可以是古典主义的, 也可以是现实主义的,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也在可以考虑的范围内。总而言之, 档案文学的核心在于对档案材料的利用和反映。

二、谈谈具体作品

接下来, 我们通过两个具体的作品, 简单分析下文学作品是如何利用档案材料进行创作的。

(一) 《蒋公的面子》与档案。

1.基本内容。话剧作品《蒋公的面子》, 历史题材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了三位南京大学教授, 在1967年某个特殊的时期, 于纠结和挣扎之中, 回忆三人在1943年蒋介石出任该校 (时称“国立中央大学”) 校长时的一段模糊往事:其时, 蒋刚刚出任该校校长, 因需要拉拢诸位教授, 准备在大年夜请其中三位最著名者去其家中赴宴。三位教授各怀心事, 就到底给不给蒋公面子, 去吃这顿饭辩论不休。在1967年, 三人自始至终没有清晰地回忆出事实到底如何。

2. 作者谈创作。

这篇作品的最初缘起, 是编剧温方伊的一篇课堂作业。剧本所涉之事是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件轶事, “1943年, 蒋介石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请中文系的陈中凡、胡小石等三位教授吃年夜饭。去还是不去, 成了摆在教授们面前的问题。”这是编剧温方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转述的由其指导老师吕效平布置给她的年度作业题目。因这个逸闻的最初形态是口耳相传的传说, 故可视其为“口述档案”。

根据相关媒体对编剧就创作问题所作采访来看, 温方伊在创作该剧时, 首先查阅了由南京大学相关校史研究人员根据一手档案所编研的《南大轶闻》《南大》等书籍, 形成了对事件的最初映像。在梳理事件始末时产生的疑问, 作者查阅了1946年由历史亲历者所撰写的回忆文集《联大八年》和事件原型人物陈中凡、胡小石教授的论文集锦:《陈中凡论文集》《胡小石论文集》;并且采访了陈中凡的学生, 其时年近八旬的董健教授, 获取了一手的口述档案。

即便是在相关史料不够充分, 需要虚构部分细节时, 为了还原当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作者查阅了大量名人日记及回忆文章, 诸如《吴宓日记》《胡适口述自传》等等。剧中一些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台词, 比如“现在的人, 天天说政府不好, 似乎只要骂两句腐败, 便是个进步人士了”等, 亦来自历史文献的原本记录。

这些材料尽管有些并不直接出自档案部门, 但件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 其一, 来自国家、机构或个人的收藏;其二, 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其三, 有参考利用的价值;其四, 是历史记录;其五, 形式多样。

(二) 《北平无战事》与档案。

1.基本内容。小说、电视剧作品《北平无战事》, 历史题材现实主义作品。讲述了1948年, 潜伏于国民党空军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 为和平解放北平,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 为人民的幸福与安宁, 做出艰难抉择的故事。1948年, 国共两党的搏杀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统区政经体制混乱失控, 物价飞涨, 贪官横行, 国民政府的统治早就危如累卵, 大厦将倾。与此同时, 另一头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方孟敖正因违抗军令接受审判。方出身于富庶世家, 他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方步亭的公子, 而另一个身份则是我党潜伏在国军中的地下党员。方经蒋经国干涉, 得以免罪转到国防部预备干部局, 随后参与“孔雀东南飞”行动, 调查北平分行的舞弊行为。

2. 作者谈创作。

作者自述这部剧搞了7年, “写完到最后修改是6年多的时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刘和平曾说, 这部戏之所以难写, 是因为它的历史离我们很近, 特别清楚这段历史的人也很多, 写作时要在考据上就要下大功夫, 一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据相关媒体报道, 作者创作这部80万字的作品时, 写下了多达3000万字的笔记。甚至作者为了写好始终没有露脸的角色“建丰同志” (蒋经国, 字建丰) , 作者通篇阅读了蒋经国的日记、讲话, 以求能够精良真实地展现历史人物。

三、对档案工作提出全新思路

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在文化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日渐增大, 对社会文化、思潮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 为档案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在档案的利用和编研工作中, 作为档案工作者, 必须抛弃安于管理员身份的惯性思维,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档案推广与宣传的工作中去。

(一) 档案人员素质要求。

1.信息敏感。在新闻机构中, 有一个对新闻从业者的业务要求, 叫作“新闻敏感”, 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 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相对的, 相关档案从业人员, 尤其是有意以档案文学为利用、编研重点的相关工作者, 需要有相应的“信息敏感”, 就是在长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形成的, 迅速、准确地判断某一件档案利用价值的大小、是否有潜力以此为基础, 创作一部成功文学作品的职业敏感。档案工作者必须在长期、艰苦并且枯燥的实际工作中, 将这种信息敏感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本能。

一名档案工作者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敏感,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 要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研究党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方针政策, 才能不断提升研判和创作能力。其二, 要认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生活, 并勤于思考, 及时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其三, 要反复练习, 不断实践。第四, 最重要的是, 要做好档案积累和整编等基础性工作。

2. 文学能力。

要发挥档案文学在档案利用和编研的工作中的作用, 还必须从另一个方面发挥人的作用, 那就是不断提升档案人员的文学能力, 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 是直接的文学能力, 一方面是写作水平, 可以面向档案利用、编研工作者, 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文学方面的培训班与讲座, 提升其写作水平。也可以直接吸收一些文学人才到档案编研工作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是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阅读、艺术熏陶和创作实践实现稳步可见的能力提升。其二, 是对工作视野的拓宽。就是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寻求文学与档案利用、编研工作的结合。并努力克服在档案利用工作中惯常存在的重史轻文的现象, 从而不断提升档案文学作品的质量, 提升档案在各项工作中的影响力, 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 使其紧跟信息时代对档案资源的大量需求, 适应当下中国的“新常态”。

(二) 利用文学作品, 增强档案利用与编研成果的可读性。

文学作品, 尤其是在广大读者、观众中有着广泛影响的经典作品, 无不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和对受众情绪、社会思潮和大众舆论有着很强的把控能力。要把文学创作引入到档案的利用、编研的工作中来, 就必须确保利用、编研成果具有可读性与话题性, 才能吸引受众的兴趣和社会的关注。

1. 可读性与受众兴趣。

在当下的档案管理机构与相关的档案工作中, 档案工作者普遍对文学在档案利用中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关产品大多缺少文采, 大有些“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的遗憾感。提升相关档案文学作品可读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 面对领导者与决策者, 相关作品若缺乏文采, 读之无味, 会削弱其资政作用。其二, 面对以广大社会读者为代表的普通受众, 没有文采的产品, 读之生厌, 会消减它的教化功能, 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这就对在档案利用、编研工作中引入文学创作, 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将海量的档案信息利用起来, 挑选其中能够利用的部分, 择其最能吸引受众兴趣的材料, 进行文学创作, 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将“死档案”进行重新架构, 赋予其全新的灵魂和当下的意义。使领导者、决策者和普通受众一同遨游在文学的海洋中, 由作品所引发的“怜悯和恐惧”, 一方面, “舒缓和净化”由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和不快, 得到艺术的享受, 另一方面, 感受到前辈英雄的慷慨激昂, 受到教化和鼓舞。

2. 话题性与社会关注。

在传统的档案利用和编研的工作中, 尤其是文书档案的利用和编研, 其最终成果往往比较单一, 仅有大事记、制度汇编、组织发展史、组织沿革、重要项目工程、重大技术革新等不多的几个项目, 即便注重时效性, 每年在归档文件整编完毕后对上一个版本的成果进行更新, 每年的实际利用率并不大。原因在于, 一方面, 这类编研成果最容易执行, 就是传统的“剪刀加糨糊”模式即可很快完成。另一方面, 因为技术含量较低, 所以所受关注度并不高, 也因为技术含量较低, 编研成果所涉内容基本没有明显的话题性。例如, 单位大事记, 即便档案部门不进行编写, 很多单位的网站上, 都有一套完整的新闻;组织沿革, 就算档案部门不进行专门汇编, 很多组织人事部门手头也会有一套自己编写的类似成果。

这就对档案部门对档案的利用和编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引入档案文学概念之后, 在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创作时, 要特别注意作品的话题性和社会关注度, 即, 档案文学工作者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故纸堆中, 而是在研究档案材料本身的同时, 把目光投射到身边的社会, 关注身边的人都在关注什么、讨论什么。正如意大利学者克罗齐1917年提出的命题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意即只有对现实抱有极高的热情, 才能真正理解前人所做出的卓越成就。所以, 即便是我们利用档案材料进行文学创作, 我们也不能放弃对话题性和社会关注的利用。这也是对档案工作者档案实践要求的题中之意。

(三) 加强相关专题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近年创作了很有影响的《尘埃落定》的四川省马尔康县藏族作家阿来, 2008年在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 提出了一个极具建设性的命意, 即一个优秀的作家, 必须深入的研究本地历史。这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用自己的优秀作品, 诠释了这个对年轻作家们的建议。

阿来的建议, 对有意从事档案文学创作的档案工作者, 提出了一项很繁琐但很必要的工作, 就是必须加强本单位、本地区专题、专门档案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 文学创作才不是无米之炊, 无源之水。

在进行专题专门档案归档时, 应注意:

其一, 专门档案、专题档案的归档须有灵活性, 切忌一刀切。以年度为限, 一般是文书档案的归档标准, 而专门档案、专题档案, 则记述和反映本单位、本地区, 某些业务方面的活动情况, 其形成的档案, 有各自的规律和特殊的本质, 所以, 这类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不可以单一的标准要求之, 要掌握一定的灵活性, 切不可一刀切。

其二, 专门档案、专题档案的归档, 必须以档案材料的完整与成套为标准。由于该类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具有特殊性, 在收集各类专门档案时, 要特别注意依据各自档案的特点, 制定归档计划, 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

其三, 注重口述档案和回忆文章的及时采集。从《蒋公的面子》的创作过程来看, 口述档案和历史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对作品的创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的过程中、结束后, 有必要对活动、事件进行必要的采访, 或者邀请当事人及时撰写相关回忆性文章, 作为其他相关官方档案的补充。在搜集相关档案时, 要注意:一方面, 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另一方面, 为了方便当事人回忆事实和合理表述, 采访者要做好事先的工作, 列好采访提纲、约稿提纲和背景资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四) 处理好保密档案与非保密档案的关系。

在档案的实际利用的过程中, 要处理好公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和档案本身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公众的需求是无限的, 而档案本身的提供利用, 在一定时期内, 却是有限的。而档案的有限性, 主要体现在, 有相当比例的档案, 因为保密或是类似原因, 处于不对公众开放的状态。

于是, 档案的保密属性, 又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 需有强烈的政治自觉, 在日常的工作中, 首先要注意的, 就是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严格、模范地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及各级各类保密制度、保密守则。对于非涉密敏感档案的借阅与利用, 也不能放松警惕, 也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控制借阅和利用范围, 以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比如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类型的档案, 即便没有标注密级, 在借阅、利用的过程中, 也不能放松对审批的要求。尤其是在文学、影视作品, 有着高度社会影响, 各类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 在提供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一点点纰漏, 都有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也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档案文学的编创过程中, 不但要加强档案法规、保密法规的学习, 还必须吃透相关新闻传播法规, 努力认真学习马克思文艺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 紧跟党的步伐, 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 才能创作出有力量的作品。

但与此同时, 档案人员这种一贯重视保密, 造成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保密、轻利用”的现象, 也会带来一些利用上的不便——该利用的档案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会使文学作品缺乏真实的历史依据, 因得不到足够的社会关注而降低其吸引力而最终失去读者、观众。由此, 相当数量的档案得不到充分利用, 甚至有些很有价值的档案以“保密”为由, 长期被束之高阁, 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 在开放利用方面, 需要合理地利用相关保密法规, 对依据法律必须或者可以公开的档案, 及时办理解密、公开手续, 在模范地遵守法律的前提条件下, 尽可能地为档案利用者, 尤其是档案文学的创作者提供方便。

摘要:利用原始的档案材料创作文学作品, 不仅有利于繁荣文化创意产业, 还对档案和档案管理部门的宣传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文化现象对档案工作者的现实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并就相关工作者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 在现实的工作中, 要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 注重注意文学创作的界限。

关键词:档案利用,文学作品,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Z].

[2] 话剧《蒋公的面子》走红:江苏宣传部长看后一言不发[DB/OL].http://news.ifeng.com/shendu/zgzk/detail_2013_05/07/25030308_0.shtml.

[3] 刘和平谈《北平无战事》:人强不如货强, 我愿做手艺人[DB/OL].http://culture.ifeng.com/a/20141102/42359612_0.shtml.

档案电子化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一)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并存背景

纸质档案是一种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 在档案的记录过程中其以纸张作为载体, 具有信息与载体的依附性、存储介质的耐久性等多个方面的特点。纸质档案早在我国东汉年间就有出现, 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档案发展的悠久历史, 在信息记录与传递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电子档案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逐步形成的, 这种档案在信息的记录上多是以光盘、U盘等特定的介质作为载体, 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 电子档案在储存方式与内容、信息量上更加丰富, 不仅节约了纸质资源, 同时还有利于后期的管理与运用, 具有纸质档案所不可取代的优势与特点。因此,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组织、个人都倾向于使用电子档案, 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纸质档案的淘汰。

但是在档案行业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依然处于一个并存的状态。由于两种类型的档案在属性与特点上的不同, 也决定了两者会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的体系之中, 既相互兼容, 同时更处于一种协调推进的状态之中。另外,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不仅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 同时更应该注重对于纸质档案的保存, 纸质档案上往往记载着更为悠久与值得借鉴的信息资料。

(二)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互动发展

在当前社会, 我们既应该鼓励电子档案的运用与管理, 利用其在信息处理、服务、利用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同时还应该看到电子档案在真实性、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在充分认知的同时, 鼓励并且推进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互动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应该推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积极做好管理等相关工作, 尽全力推动电子档案、纸质档案的共存共荣与优势互补, 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水平与档案运用的价值。

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共同管理建议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活动发展不能脱离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对策与方法。对此, 可以在采取“双套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建立合理且针对的管理机制, 全面推进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同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 推动“双套制”管理模式的实行

“双套制”管理模式指的是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实施同时性的提交、保存与归档工作。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同存在、互动发展的现阶段, “双套制”的运用提高了对这两种档案在管理上的重视程度, 以公平公正的态度与方法, 在结合档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管理系统, 有利于开展分别操作与保管、利用等活动。

在实施“双套制”的基础上, 还应该注重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有效衔接, 构建较为畅通的渠道实现不同类型档案的灵活转换, 使得电子档案中一些需要长期保存与维护归档的档案能够从“电子”活跃到“纸上”;也使得纸质档案中一些利用频率较高、共享需求较为强烈的内容能够移植到“电子”平台上。

(二) 对档案保管的设施进行全面改进与调整

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保存、管理的过程中, 保存管理条件与设施的优化直接影响到了两种档案在管理上的完整性、安全性。由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载体、特点等多个方面的性质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也应该对原有的设施进行全方面的优化与改进, 这样才能保证共存、互动发展的整体水平。

例如对于纸质档案的管理, 应该将“件”作为基础管理单位, 认识到其在信息量上、总体数量等方面的特点, 重点解决纸质档案在管理空间不足、管理工作繁琐上的情况;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则应该认识到其一般是由光盘、云空间、U盘等介质为主, 需要存放的空间较小, 但是需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提高技术力量。

(三) 建立混合文件管理系统实现集成管理功能

混合文件管理系统是一种融合了纸质档案储存管理与电子档案储存管理的系统, 对于发挥集成化的管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互动的背景下, 应通过混合文件管理系统的建立、统一分配标准的确定等来保证电子档案、纸质档案之间的协调互动。

对此, 对于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 (同一份文件) 可以采取相同的档案号与题名, 并且在数据库中进行较为周详的记录, 这样才有利于后期的搜索与运用。在构建系统的基础上还应该构建集成服务平台, 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来提高文件管理的效果, 并建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信息积聚的综合服务平台, 实现一体化的服务, 提高对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综合运用效果。

三、结论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将会长期共存、互动发展, 这是由两种档案的特点与优劣势决定。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必须要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 在构建机制、确定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两种档案的长期共存与有效运用。

摘要: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都是极为重要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 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在研究中就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并存背景入手, 认为目前这两种档案正处于互动发展的状态。而为了维持这种状态, 更好地推进我国档案工作的开展, 应该加强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管理力度, 实现针对性、高效性、衔接性的管理。

关键词: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互动,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波.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集成化管理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6) :174.

[2] 纪晓群, 江媛媛, 柳萍, 张慧慧.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和谐共存与集成管理[J].兰台世界, 2013 (29) :15-16.

[3] 冯华.信息化时代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长期并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09) :224+226.

上一篇:花生的作用范文下一篇:民俗文化基本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