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范文

2023-09-19

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范文第1篇

1情境创设概念及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概念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创设的,适应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产生一定情感的学习环境,不仅是一项创新式教学方法,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尊重学习主体的具体表现[1]。

1.2 存 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主动性,流于形式。由于受到教师对情境创设教学法的研究,且过于重视考试重、难点,使得情境创设教学形式化现象严重。过于形式化的情境创设对物理教学不仅不能够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对物理教学产生消极作用。另外,情境创设教学法的推广,使得教师为了应付学校要求,一味采用情境创设,忽视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其次,缺乏新意及真实情感。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兼具情境创设及情感两方面。情境创设教学法作为一种认知,不仅是一种机械式教学方法,更注重情感方面的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少真实感情的投入,难以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情境创设教学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情境创设能力的缺失。情境创设是一项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尚未完全适应,在针对其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将情境创设停留在场景上,忽视了其内涵,与教学内容脱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难度。因此,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2.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热情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这一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接触的饮料瓶,在饮料瓶上打三个孔,并向瓶中注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观察出水距离,从而总结出液体压强是随着深度的加深而增强这一结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心。

2.2 积极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调动学生积极性

物理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能够进行实验教学,实验作为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在实验过程中创设情境十分必要。首先,教师要明确实验目标,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以免情境与教学内容不符;其次,教师要注意实验氛围,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既轻松又严谨的实验氛围;最后,教师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关注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鼓励这些同学共同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的关系”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学生的特点,合理分配每一个学生的任务,有的设计电路图,有的连接导线等。另外,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将学生生活与物理教学相结合, 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也能够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重视情境问题的提出 ,启 发学生思考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 其求知欲极强,教师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疑问是激发人们思考的重要动力,只有存在疑问,才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2]。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疑问技巧、适当提问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目标,为学生思考提供指导;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帮助,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在用塑料包好的音响上面放上水并播放音乐, 学生观察水随着音乐跳动, 并提出问题“水问什么会振动 ? ”及“除了这种现象 , 还有哪些现象与其类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循循善诱、激发起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

3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情境创设教学法作为一项有效教学方法,与初中物理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情境创设内涵的研究,并明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实验情境的创设,与合作学习等其他方法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体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物理是初中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等特征,而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作为一项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情境创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十分必要。本文将对情境创设概念及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从而为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发展提供指导。

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范文第2篇

1 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初中物理教师对情境创设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刻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虽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了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也有教师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授课,然而很多时候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与学习内容的关联不大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理解不够深刻,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有效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同时也没有积极主动的采用情境创设来进行授课;同时,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师在应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仍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严重偏离了新课改教学的目标[1]。

1.2 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注重形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要求教师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或教育局会定期举办考察课程,对教师采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总结。在这种状况下,有些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理解和情感上的沟通。例如,在学习大气压相关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将一个煮熟的鸡蛋放在瓶口,鸡蛋无法进入瓶子当中,而当燃烧的纸片放入瓶中之后,鸡蛋会被吸入瓶中。运用这一现象来讲解大气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将这样一个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忽视了学生真实的理解程度,这种方法无法使情境创设真正达到教学目的[2]。

2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对策

2.1 情境创设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

物理知识具有深奥难懂的特点,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物理知识转化成现实可见的,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理解,课堂活动中还能够增强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够更加牢固。然而,初中物理教师对情境进行创设,需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情境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其次,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教学内容相关是毋容置疑的,然而,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够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才能够更加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积极的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的过程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个简单的塑料瓶,在不同的高度风别扎三个洞,党在瓶子当中注入水时,让学生进行观察,结果会发现最下面的洞射出来的水流是最远的, 这就证明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这种方法直观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简单易懂,能够是学生轻松掌握物理原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

2.2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软件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飞速,多媒体等软件的使用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视频软件的使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视频软件的有效应用,能够使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动画、音效等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效运用视频软件要求教师在课前对视频软件进行精心的设计, 有效将课堂内容融入到视频当中,增强视频的动画效果,增加趣味性,与此同时,能够将物理知识的深刻含义以更加真实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促进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更加轻松活跃的气氛。例如,在讲授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冰雕的制作和形成、雾凇的美丽景色都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中呈现出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能够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得到放松,同时有对课程内容感到好奇,注意力自然的集中到本节课程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4]。

3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求能够对人才进行更有效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就是在这一时刻开始引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情境的设立,使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简单直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市场竞争力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我国各个阶段和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也进行了教学模式上的转变,情境教学被引入我国的初中物理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高了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应用情景教学,对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范文第3篇

1解决问题能力的含义

问题解决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用制定好的教学目标,采取一定的教学情境,在相关技能基础上有效的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这一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过程以及最终达到的效果。 首选,采用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应当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失去目标的教学将导致整个教学失去意义;其次,该教学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运用现有知识内容及结构,进行重新加工和利用,最终寻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在解决问题的整个流程当中,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新知识及解题思路。 在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就是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新问题进行探索,将原有知识进行重组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物理思维,从而能够轻松面对多种物理问题[1]。

2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夯实基础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复习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将教学目标确立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上,在积极引导下帮助学生有效树立核心知识点,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帮助其在不断的思考中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物力思维。 在以往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存在深度不够、理解偏差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复习中进行弥补,巩固和强化物理知识中的难点更为关键。 物力知识基础是否扎实是学生在遇到问题能否灵活运用的关键, 也只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掌握,学生才能够得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然而夯实基础的工作应当建立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薄弱环节之上,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提问或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向学生了解详细情况,促使复习教学能够更加有重点地进行,提高复习效率[2]。

例如, 在进行机械效率与功率知识的复习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该知识点中的相关概念,对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量做工的速度能够表示功率的大小,功的大小可以以单位时间内达到的程度为说明,描述机械性能的好坏可以用机械效率来表示。 因此,该性能的概念可以为在总体产生的功率中有用功的比例。 不含有单位的百分数就是机械效率,同时物理书中给出了P=W/t这一公式, 代表单位是瓦特的功率公式。 从这一系列重要的概念当中,很容易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混淆,然而中考当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是很常见的,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过程中,应能够抓住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并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学生理解上的偏差进行纠正,对遗漏的知识点进行弥补,从而帮助学生切实完全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

2.2深化实验复习

在初中物理知识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物理实验内容,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应充分运用各种实验教学形式, 尤其是应用初中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方面及主题来开展实验项目,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 还有助于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能够在过程中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极大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应用更为有趣的实验内容,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 实验的目的就是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果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能量转化与传输知识实验复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用电息息相关, 教师可以采用现实模拟的方式,架设构建某一发电厂,导线的两头连接铜片和锌片,将其深入稀硫酸内,就能够构建一个实验演示电池,对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进行考察,将电池同灯泡以导线连接,就能够实现对能量传输的考察[3]。

3结语

初中物理复习对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扎实的物理知识是学生灵活运用其进行问题解决的基础, 以及通过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物理是中考当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同时也是难点,深奥难懂的知识以及复杂的逻辑,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经过长时间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知识复习教学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是新时期对初中物理教师的要求。本文重点研究了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内容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范文第4篇

液氮:

1、M-t图识别,只要做过实验应该很容易。。

2、测t1的时间:C A实验开始前

B铜柱放到天平上时

C铜柱从天平上拿起来准备放到液氮里时 D从液氮里取出铜柱时。

转动惯量:

1、等外径、高度、质量的塑料圆柱和金属圆筒,哪个转动惯量大?应该是圆筒

2、测圆筒转动惯量时,没有整个放入台子,导致转轴和对称轴有夹角,问测得的转动惯量偏大偏小?好像是不能确定。 第二循环:

示波器:

1、已经得到了正弦波图像,改变下面条件,一定不会使图像消失的是B A:调节辉度intensity B:交流AC变成直流DC(DC还是会保留交流部分。) C:接地

D:调节垂直position

2、示波器读数、相对误差问题。注意保留位数。 InSb磁阻:

1、 正确的是:D A试验用的时恒压电源。

B要得到倍频效果,应该在较大磁场中进行 C随着B增大,电阻R减小

D随着I增大,磁阻效应会变得明显。(实验时是恒流的,没有这个的直接判据。但是ABC应该是错的。)

2、 实验开始时计算R(0)的方法。

以及实验中途给你条件,填写磁阻?这个不知道什么意思。 第三循环:

LCR:错误的是:B A谐振时总阻抗Z最小 B谐振时U1=U2 C固定L、C,若R增大,则Q减小 D两种计算Q的公式是等价的 算R损的方法里错误的是:C ABD是等价的。 Helmholtz线圈

1、 错误的是:考的是d=R,是半径不是直径

2、 R,I对Helmholtz的B的影响。 第四循环: 量子论

(多选)正确的是:AB A灯丝电压过小可能导致I=0 B:UG1K接反可能导致I=0 C图像上第一峰即第一激发点位(电子有初动能,还有接触电势差) DUG2P接反,可能导致I<0 第二题:给你六个峰的电压,算第一激发点位。(逐差法?最小二乘法?) X光:

观察透射时没有像的原因可能是(多选)AB A电压太小B管流太小C扫描时间△t太小D零点偏移 关于NaCl的图像

A峰成对是因为有特征、连续两种谱 B峰位在7.0°是因为U太小 C峰位在7.0°是因为I太小

D延长扫描时间,不增加峰高和改变峰位置 第五循环

光栅:

1、用了两次dsinθ=k拉姆达,注意sin不能简化成tan 恶心题,调节正入射时各种情况应该调节哪个螺丝? 牛顿环:错误的是:用节能灯也能看到牛顿环

头发和条纹不平行,问得到直径偏差?实验网站讨论区里好像有图。测到的是d/cosθ 第六循环:

测200Hz正弦波应该用什么条件?老题了,兼顾速度和长度。 考丽萨如图用三个t算相移

声波和拍:两个波源(504,512Hz)形成拍,给定扫描速度4000点/s(应该没有用)和长度0.5s,问最多看到几个拍? 观察到不理想的拍图像,(没有谷,谷的地方密密麻麻),选择原因

Af之差太大Bf之差太小C喇叭和音叉位置不好D喇叭音叉响度差太大。 第一循环

液氮

1.(单选)就考的比汽化热的公式,写了四个很像的,有一个和书上是一样的„„ 2.(多选)可能导致计算比汽化热增加的是:

A.记录tc之后再记录液氮质量变化的时候,瓶口有白霜

B.铜块在移动过程中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太长

C.不记得了

D.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碰到铜柱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1.托盘的转动周期是T0,放上圆柱体之后的周期是T1,圆柱体转动惯量I1,求托盘的转动惯量

2.某物体距离质心d1处转动惯量为I1,距离质心d2处转动惯量为I2,求物体质量

第二循环

示波器

1.衰变改变的是什么()

A.幅度

B.频率

C.相位

D.波形

2. 什么样的两列波不能产生稳定的李萨茹图形()

A.振幅不同

B.相位差不稳定

C.频率不同

D.衰减不同

锑化铟

1.错误的是()

A.必须保证通过锑化铟的电流保持恒定

B.必须测量磁场为0时锑化铟两端电压否则无法计算

C.实验前仪器要调零(反正是调零什么的„„)

D.在0.5T的场强下电阻是300Ω,则磁阻为600 2.在较小磁场下,磁阻与磁场的关系

在较大磁场下,磁阻与磁场的关系

第三循环

LCR 1.(多选)正确的是()

A.谐振时阻抗最小

B.谐振时U1和U2都最大

C.R越大,Q越大,图形越尖锐

D.R越小,Q越大,图形越尖锐

2.C是101.2nF,f是3xxxx.xxkHz,求L=

(毛线我真的不记得L的单位是H亨利啊T T)

亥姆霍兹线圈 1.正确的是()

A.I增大B增大

B.只需要实验前调一次零

C.D. 不记得了,挺简单的

2.画出d=R,d=2R,d=R/2时B-Z示意图

第四循环

量子论

1.第一激发电势是U,则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的能极差

,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光波频率

2.不记得了

X光

1.不记得了

2.第一级β1,λ1,求d

,若另一波长λ2,则入射角是

第五循环

光栅

1.正确的是()

A.波长变大,角色散率变大

B.C. 不记得了也是关于角色散率的

D.只改变光屏距离,不影响衍射角度

2.光栅20lines/mm,第二级亮纹距第一级100mm,波长xxx,求光栅到光屏距离

牛顿环

1.选用比钠黄光波长小的光进行实验,则相同级次的牛顿环半径变大/变小/不变

2.(图和头发丝的差不多)铜丝直径xxx,距两个玻璃片相接处的地方距离xxx,两相邻暗条纹之间距离xxx,求入射光波长

第六循环

计算机实测

1.观察100Hz波,要求每周期内取40个点,采样速度

2.用0.1s,8000点/s采样参数观察2Hz波,可观察到

种波形

声波和拍

1.(多选)单纯为了使屏幕中现实更多周期的拍,可以( ) A.增大采样长度

B.减小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频率差 C.增大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频率差 D.改变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相对位置 E.增大扬声器音量

2.扬声器500Hz,音叉512Hz,1s内最多观测到

种拍型 第一循环

单摆:正态分布累计频数曲线纵坐标50和15.9对应横坐标的意义。从这个曲线上读出平均 数和标准偏差

转动惯量:已知TToI,用周期的公式T*T-To*To=4*3.1416*3.1416*I/K,计算K

第二循环

液氮比汽化热:引起比汽化热实验值偏大的原因(多选)(A.铜柱投入水中时有水溅出 B .测量b点时间延迟 C.忘了 D.瓶口的结霜算入总质量) 表面张力:多选题,表面张力系数大小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第三循环

示波器:一个已知相关参数的信号,60dB衰减,在已知示波器T和V参数设置的情况下在示

波屏上V/DIV和T/DIV的相应读数(按照示波器读数规则)

李萨如图形中,X轴与Y轴信号频率之比与切点个数的关系 补偿法测电阻:电压补偿法原理图补完。达到平衡的标志

第四循环

LCR串联谐振:总阻抗Z的表达式(用L、C、R损表示)。达到谐振状态时f的表达式(用L、 C表示)。第一种测量方法中保持U1不变的原因。第二种测量方法中U2/U1~f可表示谐 振曲线的原因

InSb磁阻效应:必做实验一里面设置好参数后,磁阻变化率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化的关 系是(A线性 B非线性 C无法确定)InSb电阻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而(A变大 B 变小 C不变),电路电流(A变大 B变小 C不变)

第五循环

原子能量量子化(单选):已知两个相邻峰的坐标,求第一激发电位 核磁共振(单选):三峰等间距时频率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第六循环

光栅:利用光栅方程进行计算、利用角色散率公式的计算进行定性判断

激光斜入射光栅,怎样成像(单选) 牛顿环(单选):测量头发丝直径时,若上面的透镜有一面为凹,则相邻两暗条纹之间的

间距如何变化

第七循环

计算机实测物理实验:一个方波周期为0.5s,采样长度0.2s,采样速度50点/秒,则可能观 察到的图像是怎样的(多选)

利用李萨如图形求相位差,若将X和Y轴进行坐标变化,求得的相位差是否相同

声波和拍:无法得到拍图形的原因(多选)(A喇叭和音叉的频率相差太大 B喇叭和音叉的 频率相差太小 C采样 时间过长 D采样速度过快)

计算(2O分) 1.用同一把直尺测长度l,l=l1-l2,已知l1和l2以及求B

1、B2类不确定度的条件,求l和l 的不确定度

2.多次测量后求平均值和不确定度

3.给出了一个乘法的字母表达式,推导出一个量的不确定度的表达式 第一循环: 随机误差:

1. 满足正态分布要求的数据在正态概率纸上作图得到()

是个选择题

答案有S型曲线 直线什么的

2. 用100个数据作图,但分组时第

4、6组有25个数据,第5组有16个数据,大概意思是有很多数据都骑墙了,处理方法错误的是()(多选)

A、测量200个数据 B、改进分组方法 C、舍去骑墙数据用备用数据填补 D、用单摆试验仪代替误差较大的秒表重新测量

转动惯量

1. 外径和质量都相同的塑料圆体和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哪个大

2. 载物盘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8.00s,放上物体后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13.00s,给出K值大小,求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碰撞打靶

1.给出x x` y

m 算出碰撞损失的能量ΔE 2.选择题 调节小球上细线的时候上下转轴有什么要求 A上面两个转轴平行 B下面两个转轴平行 C上面两个转轴平行且下面两个转轴平行 D只要碰撞后小球落在靶中轴线附近就可以

第二循环:

液氮:

1. 如果搅拌的时候量热器中的水洒出一些,求得的L偏大还是偏小还是不变 2. 操作正误的判断,选出错误的

A.天平上的盖子打开 B第二次白雾冒完了立刻记下此时的时间tc

C、搅拌时把温度计倾斜搁置在量热器中而且不能碰到铜块 D倒入液氮之后立即测量室温

表面张力: 1. 选择:(顺序可能有点问题)A、水的表面张力比酒精的表面张力小 B、酒精的表面张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在液膜形成之前电表的示数一直增大 D、拉出液膜到破裂的过程中,电表的示数一直减小 2. 记不清了 第三循环: 示波器:

1.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可能的原因

A、按下了接地按钮 B、ACDC档中选了DC档位 C、Volts/DEC衰减过大 D、扫描速度过快 2.给出一个李萨如图形和X轴信号频率,求Y轴信号频率 直流电桥:

1. 要测量一个1000欧姆的电阻,如何选择RA/RB的值和RA的值使得不确定度减小 (选择题)

第四循环: LCR 1. 给了一张U2/U1~f 的图,求品质因素Q 2. 有一个选项是谐振时总阻抗最小 其他的就„„ 圆线圈:

1.算出给定半径的1000匝的圆线圈中心的磁感应强度 2.一个比较简单的选择题„„ 第五循环: 量子论:

1. 加大UG2K后峰值间隔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2. 选择:

A、加速电压为U后电子与原子碰撞使得原子跃迁,这种碰撞是弹性碰撞 B、加速电压为U后电子与原子碰撞使得原子跃迁,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碰撞 C、D记不清了

核磁共振

1.给出h

gH

μN

二峰合一时的频率v和三峰等间距时的频率v0 求出B0 2. X光

1. 第一个峰,给出λ,β=6.37°,求晶体的晶面间距。 2. 将晶面间距变小,两个相邻峰的距离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第六循环 光栅:

1、 光栅常数已知,但是做实验时将光栅稍稍倾斜,求得的波长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2、 考操作顺序:大概是这样几步 a调节激光器上下左右水平 b调节光屏地面与实验台水平 c激光器放到实验台上后与实验台保持水平 d使得光屏反射的光射入激光器通光孔 e 使得衍射光点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环:

1. 考虑透镜重量使得透镜变形的情况,则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各有怎样的变化 2. 将凹透镜摔成大小相等的两半,取一半做牛顿环实验,条纹是怎样的(选择)

第七循环: 计算机实测:

1. 一个方波频率为2Hz,选取采样频率为4Hz看到怎样的图形 A方波 B三角波 C正弦波 D方波或三角波

2. 测量一个300Hz的未知信号并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求频率,选哪个采样长度和采样速度较合适 A 500点/s

0.1s

B 500点/s 0.01s

C 4000点/s 0.1s

D 8000点/s 0.01s

冷却规律:

1. 给出公式(带有m 的那个) 在自然冷却时,A)如果测得室温偏高 B)空气流动较厉害 则m各是偏大还是偏小

2. 实验中引起误差的最主要的因素()

A.室内空气的流动 B传感器零点的漂移 C读数的误差 D记不清了

物理楼320 液氮的比汽化热测量

如在M-T图中,ab线段和cd线段的斜率不一样,其原因最大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 铜样品曾预冷过

B. 液氮中有铜柱

C. 瓶口温度降低

D. 液氮在保温瓶中的液面下降 答案:CD

液体表面张力测定

通常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某液体与其____相接触,或者与____相接触时的界面张力。 答案:气,固

全息照相

1. 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全息图的任一碎片,不能再现整个场景

B. 拍摄全息图的光源也可用发红色光的灯泡作为光源 C. 全息图的拍摄必须使用相干光

D. 白光再现全息图,必须在相干光照明的条件下才能再现 答案:C

光华801 直流电桥 画出直流电桥的电路图,并标明个元件的符号。 答案:

电桥灵敏度公式M中检流计内阻 包括哪几部分?

答案:检流计内阻 ; 和 的并联值,以及 和 的并联值。

二极管伏安特性测量

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测二极管性能,若二极管能正常工作,则万用表正向连接时显示____,反向连接时显示_____。

答案:二极管正向压降近似值;过量程“1”(或“1”)

示波器

如果示波器上的波形在触发源开关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总是沿横向左右移动,应该先调节“SEC/DIV”旋钮再调节“LEVEL”触发电平调节旋钮。

光华802 802室考试模拟题

一、RLC串联谐振电路(必做)

1. 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A. 电路中电流最大。

B. 信号源输出电压最大。

C. 负载电阻两端电压最小。

D. 电路中电流最小。

2. 电路达到谐振时,电容C、电感L、电阻R与谐振频率f0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二、 亥姆霍兹线圈(选做)

1. 亥姆霍兹线圈是一对彼此平行且连通的共轴圆形线圈,每一线圈有 匝。两线圈内的电流大小方向相同,线圈之间距离 等于圆形线圈的半径 ,这种线圈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图中系列

1、

2、3的线圈间距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磁阻效应实验 (选做)

1. 磁阻效应是指一定条件下,导电材料的

____________ 随______________ 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2. 磁阻传感器正常工作时,只有所受的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电场的作用力互相抵消的载流子的总体运动轨迹才不会偏转。

答案:

RLC串联谐振电路(必做) 1).A 2).

亥姆霍兹线圈(选做) 1).能在其公共轴线附近产生均匀磁场

2).R

R/2 2R 磁阻效应实验 (选做) 1).电阻值R ,

磁感应强度B

2).洛仑兹,霍尔

光华803 计算机实测实验

1. 正确采集50HZ的正弦波,可以选择的采样速度为() A 2点/S, B 10点/S, C 100点/S , D 1000点/S 2. 正确采集100HZ的方波,应使用的采样长度为()

A 0.01S, B 0.05S , C 0.5S , D 0.005S

冷却规律

1. 冷却规律实验中,打开软件后,采集数据前是否要定标(是) 2. 自然冷却与强迫冷却的m值标准值是()

声波与拍

1. 拍频________两列波频率差的绝对值

(大于,小于,等于) 2. 拍在现实中的实例有(自举三例)

光华804 补充实验1振动周期的统计规律研究(必做)

1.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N个测量结果x

1、x

2、x3 、„„、xN,将其分为K组,统计出测量结果落在每个分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频数

,其与数据总数相除称为

相对频数

实验3-2 碰撞打靶(选做)

1. 碰撞打靶实验中,即使操作完全正确,撞击球高度的计算值与实际值仍然是不同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BCD 。(多选) A. 空气阻力 B. 摩擦力 C. 非正碰

D. 非弹性碰撞

实验4-5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选做)

1.一个木球的质量M=1210.0g,直径D=11.462cm,则其绕中心对称轴的转动惯量大小值为

15896 g.cm2

光华805A 光华楼805A室光学循环模拟题

补充实验5:光栅特性与激光波长

1. 以下讲法正确的是

A.光栅的透明区宽度为光栅的周期 B. 光栅的不透明区宽度为光栅的周期

C. 照在屏上同一点的这些衍射光都是同相位的光 D. 以上讲法都错误

2. 在光栅衍射实验中,激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光栅与屏平行。第二级衍射条纹的位置和屏幕中心(零级条纹所在处)的位置相距150mm;光源波长为600nm;光源到衍射屏的距离为90cm;衍射屏到光栅的距离为70 cm。则此光栅的光栅常数为---------

6-2牛顿环

1.牛顿环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错误讲法是

A. 牛顿环可以用来检验光学元件表面质量(好坏) B. 牛顿环可以用来检验光学元件厚薄 C. 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球面曲率半径 D. 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光波的波长

2.在用干涉法测量头发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使条纹间距尽可能的宽,以减小测量误差,则有效措施为:

A. 选用尽可能粗的头发丝,头发丝尽量置于上下两块玻璃的正中间;

B. 选用尽可能粗的头发丝,头发丝尽量置于远离上下两块玻璃接触点的位置; C. 选用尽可能细的头发丝,头发丝尽量置于上下两块玻璃的正中间;

D. 选用尽可能细的头发丝,头发丝尽量置于远离上下两块玻璃接触点的位置。

补充实验6:光的偏振性和溶液旋光性的研究

1.在旋光溶液中,产生旋光现象的光一定要 A. 自然光 B. 偏振光 C. 激光

D. 以上都可以

2.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透过起偏器的光的光强为I0,再透过检偏器的光的光强I.如果不考虑光的损耗,则I /I0为 A.4/3

B. 1/2

C. /2

D. 3/4

参考答案:补充实验5:光栅特性与激光波长

1. C

2. 5.73×10-3mm

6-2牛顿环: 1. B 2. D 补充实验6:光的偏振性和溶液旋光性的研究: 1. D 2. D

2009-2010第二学期普物实验期末试题

一、 随机误差正态分布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测单摆周期应以最高点为起点 B、 测单摆周期应以最低点为起点 C、

D、 累计频率曲线允许两端误差较大

2、如何避免数据骑墙,错误的是:()(多选) A、重新分组; B、

C、归于前一组,最后一组归于其自身; D、归于后一组,最后一组归于其自身;

二、 碰撞打靶

1、 求碰撞球高度h0的公式:()

A、h0=(x2+y2)/4y

B、

C、h0=(x2+y)/4y

D、h0=(x2+4y)/4y

2、操作没有错误,但是修正了

4、5次都一直达不到十环(小于10环且靠近轴线),不可能的原因是()

A、碰撞点高于被碰球中心 B、碰撞点低于被碰球中心 C、被碰球与支撑柱有摩擦 D、线没有拉直

三、液氮比汽化热

1、Q等于()

A、水从t2升高到t3吸收的热

B、铜柱从t2降到液氮温度放出的热

C、铜柱从室温降到液氮温度放出的热

D、铜柱从t3上升到t1吸收的热

2、测得mN偏小的原因()(多选)

A、有水溅出

B、瓶口结冰

C、记录tb的时间晚了

D、铜柱在转移时吸热了

四、全息照相

1、实验装置的摆放顺序()

A、电子快门—反光镜—扩束镜—小孔

B、电子快门—反光镜—小孔—扩束镜

C、反光镜—电子快门—小孔—扩束镜

D、反光镜—电子快门—扩束镜—小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有胶剂的一面对光,看到实像

B、有胶剂的一面对光,看到虚像

C、有胶剂的一面背光,看到实像

D、有胶剂的一面背光,看到虚像

五、示波器

1、给你一幅图,问fx/fy=()(就是考和切点的关系)

2、衰减20db,测得x轴5.00,档位2ms/div;y轴4.00,档位0.1v/div,求频率()和电压()

六、二极管

1、正向导通时是(),反向导通时()(填内接或外接)

2、已知电压表内阻Rv,电流表内阻RA,测量值R,则内接时真实值是(),外接时真实值是()。

七、RLC电路

1、给你一幅图(两条谐振曲线,一条较高较窄的标有Ra,另一条Rb),问Ra、Rb的大小关系,问Qa、Qb的大小关系;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谐振时,路端电压小于外电阻上的电压

B、外电阻越大,Q越小

C、谐振时电流最大

D、谐振时总阻抗最小

八、亥姆霍兹线圈

1、两个线圈的直径为20cm,要使它们组成亥姆霍兹线圈应间隔()cm,两线圈中应同大小相同,方向()的电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机后,应至少预热10分钟,才进行实验

B、调零的作用是抵消地磁场的影响及对其它不稳定因素的补偿。

C、

D、这种线圈的特点是能在其公共轴线中点附近产生较广的均匀磁场区

九、牛顿环

1、第7环和第17环的位置分别为11.00mm和14.00mm,波长630nm,求曲率半径

2、

十、光栅

1、光栅常数d=0.05mm,估算k=2的角色散率

2、用未知光栅常数的光栅1代替已知光栅常数的光栅2,且用绿光代替了红光,发现同一级次的条纹往外移动了,则光栅2比光栅1大小关系怎样? 十

一、计算机实测物理实验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采样长度与FFT频率无关

B、 采样长度越大,单位时间内取点越多

C、 采样速度越大,一个周期内取点越多,波形越接近真实 D、 采样速度越小,一个周期内取点越多,波形越接近真实

2、 给了一个李萨如图形,给你各点坐标,要求相位差() 十

二、冷却规律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多选) A、 冷却速度与风力大小有关

B、 自然冷却时用手挥动加速冷却对实验没有影响 C、 自然冷却时不要乱动

D、 加热时电压大小对实验有影响

2、

十三、作图题

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范文第5篇

2楼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

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4楼

我认为我们的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而不是一味地考虑教师怎样教,教师的观念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是一个服务者、引领者、合作者,引领学生在过程中去学习知识,让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拓视野,着眼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备课不要局限在一课书,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及备课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只要在课前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法,进行整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把课备全面,注意好备课的六个步骤。总之,只要每一位教师要把备好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历练自己,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在教学这块园地了施展自己的才华,收获自己的成果。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对于备课这一环节更加认真、负责、刻苦钻研。相信只要刻苦钻研我们每一位教师会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教师备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对照教材通读教参,了解全册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编写意图,了解各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各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撰写全册教材分析。

2、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及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内容以表格形式,包括:周次,主要内容,课时安排(以教学参考为依据)。

3、根据对全册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实际基础,进行每单元的单元备课。内容包括:单元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单元课时分配。便于更好的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4、根据单元分析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既能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又能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进行课时备课。备课时要课时教案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教学内容(××页××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

置、课后反思。

5、语文在备课中要体现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6、备课时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提问要有价值,问题避免啰嗦重复,要精练。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7、每一课时要有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

8、要有至少超前一周的储备课。上课的教师要主动重温教案,根据即时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再对教案进行调整,即:复备课(红笔标注)。教学学科要在复备课时将涉及到的练习题解答在教案本上。

9、课后,要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分析,对教学中成功的经验、突破教学重点的精彩片段以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记录在单线本上,便于今后对教学设计的合理调整。

不错。备大纲,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班内学生了如指掌,自己的授课内容,哪部分学生很快掌握,哪些学生掌握到怎样的程度,心中有数。

一、课前认真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

在编制一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时,一定要分布合理,不仅要把本学期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把这部分内容的时间分配尽量充分些;另外,对其他预想不到的一些活动,在制定教学进度时要留出机动时间。

二、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教材的魅力

1.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教师应进行思考:(1)能够迷住我的学生的心是什么?(心理学选择原理——兴趣);(2)我的学生需要什么?(目的论选择原理——有用);(3)对我的学生来说什么重要?(价值论选择原理——价值)。

2.在编排教材内容时,教师也要进行考虑:(1)哪些内容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2)哪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3)学生在哪些方面会有不同于自己的看法?等等。

备课时,教师若能在明确地回答以上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之后,再去探讨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生动活泼的接触点,进而去组织、编排教材„„这样,才能称为是在为学生备教材,而不是为备教材而备教材。

在语文教学中,备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了解学生,顺应学生心理。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等的确定都要适应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 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保证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质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我们必须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强调突出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板书的设计等都要精心准备,适应所教学生的接收能力。

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而不是一味地考虑教师怎样教,教师引领学生在过程中去学习知识,让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张颖: 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电教手段,使课堂气氛

更活跃,学生更乐学。

张灿: 了解学生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 要熟悉课程标和教材,吃透教材;要了解学情;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还要根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辅助手段,使课堂更加鲜活。

乔京华: 教师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

汪俊颖: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首先要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想好怎样突破难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闫素宁: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掌握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三点(重点、难点、疑点)。创造性地使用、

备课首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教学目的,再分析重点难点,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备课既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又是一项综合脑力劳动,更有预设之外的“生成“。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让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去揣摩,把备课真正“备好“。

刘建敏: 每一位教师要把备好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历练自己,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在教学这块园地了施展自己的才华,收获自己的成果

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闫素宁: 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用教材。

初中物理经典问题范文第6篇

一、从低速到高速

在一个无限大光滑水平面上, 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 在水平力恒力F的作用下, 物体m开始运动, 按照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以加速度a=F/m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按照运动学理论, 可以的得出物体的速度v=at。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 物理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 最后物体可以获得任意速度。然而在实践过程中, 其实物体的运动速速是有极限的, 目前已知的最大速度是光速, 没有任何物体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经典力学没有做出解释[1]。

二、时空观

时空观在人们的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时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对时间的认识比较充分, 他认为时间是绝对的, 而且也是真实的, 时间的均匀流逝与外界的事物没有较大的关系。而相对性的时间, 也就是人们通常能感知的时间, 它可以代替真实的时间, 比如:一个小时, 或者一天, 甚至一个月以及一年等, 由于各个阶段的时间具有相对性, 因而真实时间的感知性也不同。时空观除了时间之外还有空间的概念, 牛顿认为绝对空间及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 它永远处于均匀和不移动的状态。而相对空间则是可以在绝对空间运动的结构, 相对空间是通过与物体相对位置进行感知的, 因而相对空间是不能移动的[2]。牛顿的时空观念和人们过去对世界的认知非常接近, 所以以至于长期以来, 人类忽视了对时空的探究。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他认为物体在高速运动情况下, 如果物体达到了接近真空的速度, 物体占用的空间就是物体的长度值, 甚至是物体生命的持续时间。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而经典力学则认为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着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而相对论则物体的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不断增加。也就是其中公式中的m0是静止质量, m是物体速度, v是物体的质量, 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按照上述公式计算, 在低速运转过程中, 如果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104m/s, 则地球质量的增长很小, 因此经典力学完全适应。如果v=0.8c, 那么这个时候物体的质量增大到静止质量的1.7倍, 经典力学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3]。

三、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在物体运动研究中, 为了方便研究, 研究者一般选取的参考对象比较随意, 而且参照物的选取也具有随意性, 比如一个乘客在加速运动火车车厢中行走, 研究者描述他的运动状态时, 他的参考指标为地面。由此可见, 平常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都是以地面作为参考标准的, 伽利略理想实验和高中物理的很多运动和力学实验都是用地面作为参考指标, 这些实验表明牛顿运动定律对地面参考指标是成立的。

在物理学中, 将适合牛顿运动定律的参考对象叫做惯性, 比如:在平常研究物体运动期间, 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而非惯性系则是不适合牛顿运动定律的参考系。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物也是惯性系。从整体而言, 高中物理的惯性系都可以称之为参考系。

四、微观粒子

目前,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 物理学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并且物理学家从宏观研究转而到微观研究, 比如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 由于这些粒子的波动性比较显著, 因而其运动规律无法用经典力学来解释。而后来建立的量子力学, 由于它能正确的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规律, 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量子力学也不适合微观粒子。

五、结束语

力学在高中学习阶段占据重要位置, 力学的学习也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这也是每年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 不能试图用力学解决所有问题。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 经典力学只适合解决低速运动以及宏观物体运动, 无法解决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粒子。所以在我们在答题过程中, 要结合具体的情况, 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这样才能有效解答各种力学题目。

摘要: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将天体运动和物体运动结合起来, 是人类第一次客观认识世界, 力学和热力学的结合使得蒸汽机广泛应用, 并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力学和所有其他科学一样, 牛顿在创建万有引力的时候, 受到社会环境和自身知识理论的限制, 使力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从物体高速运动以及微观粒子两个方面分析了力学的局限性, 希望对学习高中物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经典力学,局限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童海燕.高中物理中关于经典力学局限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14, (79) :133-133.

[2] 谢泽坤.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新感受[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2, (9) :75-75.

上一篇:验收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工商总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