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范文

2024-07-31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范文第1篇

大,学生不好接受,那这堂课就没有达到我们所要教学效果。

此次培训的内容是:

一、课程标准的解读与教材的理解;

二、初中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三、听评课与教学反思。

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信息技术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范文第2篇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但备课往往成为“课堂剧”的剧本。在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 课应该怎样备呢?

1 备课理念的先进性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 存在着一种浮华的风气, 为了体现新理念而丢掉好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 为了突出某一个维度的目标而忽视了另一个维度的目标。这样的现象存在于各类课堂教学中, 为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应该去掉课堂教学中的浮华, 还其真实面目。

1.1 把“教学过程”看作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设计教案各环节时, 时时考虑如何从教的角度唤起学生的学, 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转向主动获取知识的前台, 备课时教师充分考虑的不是必须怎样回答, 而是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 哪些是学生思维的障碍, 哪些是学生原有知识和方法的缺陷, 哪些是学生新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起点, 怎样才能找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等。进而设想教师应该相应地给予肯定补充或纠正启发。

1.2 把练习当成是学生的问题解决

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 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主要指创造性地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和构建知识结构, 在训练中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不断去探索知识, 利用自身能力学习和理解知识,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练习的效果和质量, 提高对问题解决的能力, 对练习题目一定要精心挑选、合理安排。问题解决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凡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 教师决不能暗示代替, 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 教师决不能暗示。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出疑问或发表不同见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 备课方法的实效性

在备课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选择教法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最佳状态。

2.1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解决某一问题时, 从表面上看, 如果不易引起学生的思维, 就可以根据问题的实质、设计问题情境,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吊车上的沙土徐徐流下, 慢慢形成一个圆锥的形态, 学生由趣生疑, 教师趁热打铁, 问:看到这堆沙土, 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启发学生提出:沙土堆的形态叫什么?沙土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有多重?怎样测量它的高度?接着教师做一个实验, 先拿出一个空圆锥, 再拿出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体, 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 然后倒入空圆柱里, 让学生数数倒几次正好装满, 然后让学生提问题, 于是学生提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这种关系?怎样把圆锥的体积转化为圆柱的体积来计算等等。

2.2 突出重点, 突破教材时教学的禁锢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如果教学中不分主次, 平铺直斜面的俱到, 千篇一律, 结果就会使学生感到眉目不清, 得不到要领, 掌握不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积极性也就无法调动, 所以在备课时, 我们强调备实、备细、备活、备精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考虑如何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 解决难点带动一般,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把死知识教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 备课形式的新颖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 教师备课、撰写教案、开始使用计算机, 特别是在重复备课时, 使用计算机方便修改, 并大大提高效率, 改变那些形式主义的教案检查规定, 使教师可从重复抄写中解脱出来, 集中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的创新中去。

为了激发每一位教师的潜能,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最拿手的一节课”活动, 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精心准备一堂得意之作, 备课后进行课堂录像, 称为“自我检阅式录像法”, 然后在评说课会议上边回放课堂录像, 边进行评课、说课, 再让教师评课, 提出各种建议。主讲教师接受各种建议后再重新整理改进教案, 再进行课堂录像, 直到大家认为比较满意了, 把课堂录像存入电教资料库, 以备以后学习使用。这样改变了过去纸上谈兵式的备课方式, 提高了教学教师钻研兴趣, 而且通过大家的建议又可以群策群力, 扬长避短地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的智慧、相互的观摩, 再加上真诚的协作精神使教师们迅速走上了一条从模仿到创新, 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教学之路, 让人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老师们在实践着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已经不是局限在几个教学环节之中, 更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新课程的理念已经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摘要:在备课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选择教法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最佳状态。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范文第3篇

1 地理教学目标取向的变化:“以学科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过去的基础教育侧重于知识的教育, 旧教材过分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 教材内容就难免“繁、难、偏、旧”。而新教材对过去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构建教材框架的做法进行了改革, 采取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 以人为本, 从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 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贯穿其中的框架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因此, 地理新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 从传统的“以学科为本”向新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相对应地教学要求亦跳出地理学科框架和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的框框, 而转为以培养学生地理观念和地理能力为主。

新地理课程标准摆脱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痼疾, 倡导了学科教学价值是对人的发展的回归。教学方式应当是关注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 而不是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设计。现行的新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从表面上看简单了, 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却更加密切了。在这种形势下, 教师授课时如果单纯的照本宣科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了。“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需备一桶水”,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不断的总结积累。譬如, 在看书、看电视或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把所见到的可能对教学有用的资料加以整理, 构建自己的“资料库”。资料库的各个角落, 从茫茫宇宙到花虫鸟兽, 从自然现象到人类活动都能成为地理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展示给学生的不再是干巴巴的教材文字, 而是来自生活中详实、生动的数据或事例, 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 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 地理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变化:“以知识教育为本”转向“以有用和能力发展为本”

2.1 实用本位

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必须深入分析教材, 优化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深入而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生, 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地理现实。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地理现实, 才能因势利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出有用的东西。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同时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在关注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拓展生活视野等方面引起重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要紧密联系当地实际, 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 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 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

2.2 能力本位

地理课的教学应突破以知识为中心的观点, 重点强调地理能力的培养, 教会学生地理思维意识。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分析, 从而拓展课本思维的课外能力。在地理教学活动中, 要强调“探索”、“发现”地理知识的过程, 而不仅仅是获得地理知识的结果, 强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地理科学的本质精神, 使这种创新能力的本质才能得到培养。潜能的训练能唤醒个性自我创新的魅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个性的重要特质, 我们地理教师应通过地理教育实现学生的创新价值。各种地理活动最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尊重个性, 支持独立创新, 探索地理科学的未知部分, 这样才能突破“应试教育”的樊篱, 转轨为“创新教育”。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好奇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 地理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目前地理教学应克服程式化的教学法, 要设置问题的情境, “引疑释难”, 开拓视野, 引进现代先进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乐其学”。

实践活动是人们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而且操作性很强, 可以有的放矢的实现这一目标。例如, 在进行“地方时”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 基本的知识学习过后, 设计一个实践活动:“用观测日影的方法, 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在基本知识学习之后, 马上就可以进行这一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不仅给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同学们都动手动脑, 也培养了他们思考、动手与创造的能力, 锻炼了他们的组织交往能力, 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在活动中, 他们还会提出一些疑问, 进而思考解答这些疑问。还会有个别同学由此想到做其他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对教师来讲, 这是创新能力教育的难得资源。

3 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变化:“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为此, 教师必须准确定位, 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 以实现和完成学生的主体学习过程。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如课程标准中, 就安排了学生讲解、制作、绘图、观察、实验、计算机模型、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收集资料、小论文、设计、主题讨论、调查访问等十多种学习活动形式。这种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转变了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 从根本上可改变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 教学中大胆实践,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认真学习和落实新课标, 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使得地理教学更具魅力, 地理课堂也将再焕异彩。

摘要:地理课程新课标对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取向实施大胆改革, 使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与评价等也要作出相应的转变。本文将从教学的目标取向、教学的实践理念、教学的新方式三方面, 探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的实质性变化。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范文第4篇

课堂教学重视生活体验,把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注重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重新审视,现总结如下。

第一、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职业专业知识的学习。 初中的思品课涵盖了心理健康、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公民常识以及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系统知识,这需要思品老师一方面加强学科知识的修养和职业知识的整合,一方面提倡学科综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做学习型教师,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二、提高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设计的预设中,以情景设计的生活化为主线,以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切入点,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为着力点,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落脚点,通过巧妙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的认知与提高,从而使学生感到思品课有趣、有理、有用,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达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当然,学科的科学性是基础,应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第三,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

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范文第5篇

一、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作为一个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关注全体学生,新课程着眼于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允许存在个别“差异”,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三、信息技术老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同行们也在不断的交流,结果发现在我省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都面临这这样几方面的问题:(1)学生起点高低不一,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几乎是零起点,对这批学生来说,去学习新教材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新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2)学生思想上都不重视这门课程。现在毕竟是应该教育,一切都围绕高考指挥棒转,信息技术不参与中考,学生、学校感觉学不学信息技术无所谓,反正不影响高考成绩,而信息技术老师也并不是精力能全部的投入到教学中去,大部分的精力都在被教学以外的其它杂事所占,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都认为自己是打杂的(3)课时少、机器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信息技术课至少每周两课时,并且是连堂课,机器平均每人一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达到教学的目的。但实际在教学工作中并不是这样,每周一课时,这样的话,面对起点低,机器少,课时不够的情况,很难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以上几方面的情况是信息技术老师很难克服的困难。

但是,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只有将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改革教育思想理念同步进行,才能促使改革顺利进行。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推广普及,中学阶段的教学活动有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以篮球教学为代表的体育教学活动得到了更加积极的肯定和指导,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学篮球教学的实际,对新课标下中学篮球科目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并针对篮球教学的特点对篮球教学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篮球教学;实践与思考

前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篮球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篮球教学的时间没有保证,也没有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中学篮球教学不仅重获新生,而且得到新课标指导的教学活动更加科学、有效,成为我国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撑性教学内容,因此对新课标下中学篮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篮球教学实践

1.1正确选择教学内容,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在中学教学活动中,篮球教学是较为基础的体育教学内容,其本质上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身体素质领域的强化,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运动精神的培养,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篮球教学的内容应该有更加慎重的甄别。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中学篮球课程什么课程可以教已经不再受选修与必修的限制,中学篮球教师应该解放思想的束缚,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实际和精神面貌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就可以选择较为基础的篮球训练内容锻炼学生的身体,学生的主动精神不强就可以进行拼抢训练激励学生的精神,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战术动作和战略思路的教学,基于学生实际的内容选择才是最优秀的[1]。

1.2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手法的多样性

新课标背景下篮球教学的模式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一个重要教学问题,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存在本质区别。传统教学模式是为了强调篮球教学的规范性而设置的,而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恰恰是用来创新的,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不断的分析、总结,进而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体现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模式。

1.3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中学篮球教学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精神的教育,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的。包括对为学生设置运动前的准备动作环节,包括对学生兴趣内容的激发和引导,根据这些本质特点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保证课程的练习密度相宜,运动负荷得当,节奏感鲜明,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劳逸结合[2]。

2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篮球教学的几点思考

2.1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发挥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在中学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时间还短,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力不足,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不能完全接受新课标的新教学思想,或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不能够立即转变教学观念,进入到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中,导致当前中学篮球教学领域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育管理主体应该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学习,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规章制度,以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新课标对中学篮球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2.2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对新课标的适应能力

新课程标准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支持下形成的,其本身的教学理念是积极、正确的。但是在具体的篮球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应用性和操作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新事物必不可免的现象,中学篮球教学主体不应因此怀疑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性,而应该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思想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提高教学实践活动与新课程标准的融合程度,切实将新课程标准贯彻到中学篮球教学实践中去,确保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篮球教学的积极指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3]。

2.3坚持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

中学篮球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学篮球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精神的锻炼本身既是新课标教学体系的内容,同时也是其他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所以在中学篮球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坚持以身体素质提升和运动精神培养为核心。篮球教学中的身体练习种类很多,形式多样,有以传授基础技能一类的身体练习,有结合竞赛和游戏等发展身体素质一类的身体练习,而且绝大多数是相互衔接于实际运用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练习方法使之合理转换,此外安排身体练习时还要注意运动负荷与休息的合理调节避免运动量不当造成学生疲劳过度引发运动损伤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体锻炼为载体,促进学生身体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4]。

结论:中学篮球教学是新课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精神提升的主要教学科目,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中学篮球教学实践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学篮球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篮球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篮球教学的指导意义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讲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以这三点为主要标准对新课标教学水平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雷升.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王剑峰.新课标下中学篮球教学的优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S1:326-327.

[3]王秀丽.新课标视野下西安市初级中学篮球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1.

[4]梁丽江.新课标背景下石家庄市重点高中篮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学雷锋日活动策划书范文下一篇:心理健康月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