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范文

2024-06-26

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范文第1篇

网球与高尔夫球、保龄球、桌球并称为世界四大绅士运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的法国,当时在传教士中流行着一种用手掌击球的游戏,方法是在空地上两人隔一条绳子,用手掌将布包着头发制成的球打来打去。这种运动不仅在修道院中盛行,而且也出现在法国宫廷。法国国王路易十世在位时,宫廷中就经常进行这种以消遣为目的地网球运动。1358-1360年,这种供贵族玩的古式网球从法国传入英国,英国爱德华第三对网球发生很大兴趣,下令在宫中修建一片室内球场。当时球拍的拍面改装成羊皮,球由布面改成皮面,球的大小、重量没有详细记载。15世纪发明了穿弦的球拍,16世纪古式室内网球成为法国的国球。以后,古式室内网球有了自己的规则,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得到了较好的开展。 近代网球起源英国。1873年,会打古式网球的英国少校M.温菲尔德在羽毛球运动的启示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户外的、男女都可以从事的网球运动,当时叫做司法泰克。1875年,随着这项运动在8字形球场上风靡起来,全英槌球俱乐部在槌球场边另设了一片草地网球场,紧接着,古式网球的权威组织者玛利博恩板球俱乐部为这项运动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从此,草地网球正式取代了司法泰克。1877年,在英国伦敦郊外温布尔顿设置了几片草地网球总会,草地网球在英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展。同年7月,举办了首届草地网球锦标赛,即温布尔顿第一届比赛。亨利琼斯同另外两个人为这次比赛制定了全新的规则,他本人担任了比赛的裁判。当时的球场为长方形,长23.77米,宽8.23米,至今未变。发球线离网7.92米,网中央高度为0.99米。发球员发球时,可一脚站在端线前,另一脚站在端线后,发球失误一次而不判失分。采用古式室内网球的0、

15、30、45每局计分法。可以说,亨利琼斯是现代网球的奠基人。

1881年,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网球协会,是美国全国草地网球协会。该协会当年8月31日至1881年,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网球协会,是美国全国草地网球协会。该协会当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罗得岛纽波特港举行第一届美国草地网球的男子单打和男子双打锦标赛,采用了温布尔顿的比赛规则。参加比赛的有26人。单打冠军是理查兹西尔斯(他连得7年冠军);双打冠军是克拉克与泰勒。

1887年,开始举行美国草地网球女子单打锦标赛;1890年举行女子双打锦标赛;1892年举行混合双打锦标赛。 因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爱上了网球运动,他不仅积极支持修建网球场,举行网球比赛,而且还经常邀请陪同他骑马散步的朋友们在白宫球场上打网球,所以人们称他为“网球内阁”,美国的网球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的网球都停赛了,惟独美国没有停下来。相反,美国的网球运动还出现了令人惊异的高峰、极盛时期,竟有4000万人参加网球运动。

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范文第2篇

目前,如何建立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笔者以为,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依赖于人际关系,大学生如果能生活在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可以使大学生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并能正确地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笔者调研得知,现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竞争与社会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其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常常会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报复和异性交往等交际障碍,那么,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障碍和人际交往关系成为一个急待解决问题。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广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并且都希望通过更健康、更时尚的方式与朋友、同学、老师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往与交流来削减生疏,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平衡心中的不安与困惑。网球运动所具有的功能特征正好与此要求不谋而合,是健康交往的首选项目之一。学生可以通过网球活动与同学、老师、各种方式与模式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交往,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难看出,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形式往往能使学生们感到平等、可信和文明,使得他们沟通起来更加顺利,其效果更显著,加之网球运动可以使人的神经得到较好的放松,让彼此之间沟通更加通畅。就此而言,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球运动是一种很时尚、很有趣的体育项目,认为参加网球运动能够促进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鉴此,本文试图分析网球运动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探索网球运动运用何种策略及路径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旨在为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策略及路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网球运动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2.1 网球运动的特点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创造了机会

现在的大学生自尊心强,内心的想法、要求不会向他人随便诉说。然而大学生迈步进入校园生活后,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出现强烈的交往需要,二者构成矛盾。然而,网球运动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平台。网球运动具有人际交往的开放性,运动过程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创造了机会和条件。网球运动中许多项目不仅需要个体的自主性活动,更需要同伴之间的协作配合。往往个体的自主性发挥必须通过协作才能发挥出来, 集体性项目更是如此, 需要队友之间长期的练习———交流———磨合———再 练习———再交 流———再磨合才 能完成的,这为大学生的互相接近提供有利的条件。竞争是网球运动固有的本质属性,网球竞赛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失败一成功一再失败一再成功的过程, 有句话说得好得田径者得天下,但是运动场上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运动场上的一个微笑、一次安慰都会给同伴带来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带给全队必胜的信心, 所以网球运动对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直接作用。我们发现,在网球活动中,如果不小心将球打到对手或者是裁判员的身上,我们都会向被打到的人致歉,当我们获得得分的机会时,如果这个球有可能打到或者对手的安全时,我们宁可不要这次机会,也不能将球打到对方的身体上。又如在练习时, 球落到了正在打球的旁边场地时, 如果贸然地进去捡球,会被视为很不礼貌的行为,应该等到别人练球的间隙向别人说对不起的同时快速地进入场地捡球,或是请别人把球传出来。练习时我们总会像队友或是对手为自己这次的失误或表现不佳而道歉,为队友或是对手的出色表现而做出发自内心的赞扬。竞赛结束之后双方会握手或者拥抱致意, 同时还要对裁判员表示致意。这些现象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认识、信任、支持,在精神上、物质上互相影响,网球运动还被认为是沟通人与人之间、阶层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促进国家统一的催化剂。

2.2 网球内涵特征具备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增强人际吸引力、提高人际动态,促进人际交往,而不良的个性品质则会妨碍人际交往,为人际交往蒙上一层暗纱。人们一般都喜欢真诚、热情、开朗的人,而讨厌那些自私、狡诈、冷漠的人。然而网球为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个性品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借助于积极地参加网球运动,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更加重要的是对别人打开了心中的那道枷锁,展现了最真实的自我。通过学习网球运动的相关礼仪规范,能够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消除心理上的隔阂,交流起来更加顺畅无阻。在进行紧张而又激烈的网球运动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消除和释放心中的负面影响,减轻在学习中积累的压力,从而以积极地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通过交往,获得支持、友谊、认可、慰藉这是大学生提升自尊自信的必要条件。在网球运动当中,能够增强竞争意识,磨练坚韧品质,从而提高决策判断能力。经常进行非正式的比赛,所产生的对比心理可以使大学生们做出积极地自我评价, 逐渐完善自我品质,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通过不断地进行网球练习和比赛,可以使大学生们学会怎样思考、学会合理的运用平时在脑中所储存的知识和智慧, 合理的运用战术来获得胜利。可见,网球运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公正严明、自我控制力、勇敢、坚强、忠实和协作等个性品质的手段和方法。另外,经常面对成功和失败也能塑造学生开朗的个性,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让他们懂得人生就是一河,教训、失败、挫折、坚强、忠实……是一条涓涓的小溪,只有积少成多才能成为河,我们也愿这条河一直流淌下去。

2.3 网球运动能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加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与协作, 因而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网球运动在人的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 它在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参与网球运动能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所必要的仪表和风度。一般说来,一个人看起来仪表堂堂、潇洒英俊、衣着得体、举止大方、动静适度便会得到更多的注意、赏识和吸引。网球运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生物功能,包括健身、健美和保健。经常参加网球运动能帮助人们形成挺拔的身姿、健壮的体格、柔美的曲线、弹性的肌肉,网球运动对塑造形体美具有特殊的功效。参加网球运动必须着运动装,运动服装给身体带来轻松自由的感觉, 对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具有极大的放松效果, 对要求穿职业装上班的人是一种身心的双重解放,对一个人的仪表和风度也是自然的塑造。所以现在高校上网球课和开展网球赛事, 都要求学生和队员着统一配发的运动服装。所以,网球运动能培养大学生开朗自信的性格,培养认同他人和正确自我评价精神,培养宽容和善待他人的品德,改善个人的仪表和风度,这些都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网球运动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网球运动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及路径

3.1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如今,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在以令世界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 这是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而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多的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大大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寻求一种新型的、适合于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这里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先生制、合作式等。通过这些现代的、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自己亲身体验备课的过程,备课过程当中难免有碰壁之处,这时又要合作式来完成这个问题的探究, 正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 同时他们自己查阅资料、阅读教材、选择合适的方式讲解新知的过程也是自主探究、阅读自学的过程。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 又体现了他们合作交流、协作共勉,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及巨大的潜能。这样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无形之中增加了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世界因差异而变得更加美丽。总之,我们应肯定的是,现代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好的策略和路径往往对事物的进展会有好的促进作用。

3.2 课外网球协会的教学模式

从现阶段学校开设网球课程来看,其时间安排的确偏少,仅依靠体育课的常规开设不能保障学生学习网球知识和学生间相互沟通与交往的作用。所以,课外网球协会的教学模式很能有必要,不仅是当前高校顺利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措施,更为球友们的沟通交流增加机会,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网球的积极性,更为人际交往的发展带来憧憬与希望。笔者以为,在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向着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需要的体育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体育基础课、选项课)与第二课堂 (体育俱乐部教学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迈进, 是符合阳光体育背景下的一种体育复合型教学模式,这种复合型的教学模式既然深受学生的喜爱,那么就有推广的价值,推广就会取得大的成效,所以我们坚持把这个课外网球协会的教学模式坚持的推广下去。笔者也试图从网球运动的参与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策略及路径做一点微薄的力量, 为和谐校园的建设策略及路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俗话说得好:好的环境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鞋舒服与否只有脚穿了才知道。那么在课外网球协会教学模式下的道路上, 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迈步到此路当中来,这里会为你的人际交往插上腾飞的翅膀。只有在切磋当中才会发现问题,才会发现培养感情的真谛。

3.3 社会网球实践活动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特别是进行网球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认识形形色色的人,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实践能力。就从我的自身经历来说,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接触网球运动,在接触网球的过程中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也认识了社会上各界的人物,并且与他们进行交往,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优势互补学到了独到的见解和思想、换种方法说是扩展了自己的人脉,打通了人生的渠道。这就是资源,有的时候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在我的日常生活当中除了与学校的老师、同学打球之外,还曾与政府机关的领导、红塔集团的教职员工、红塔区一小的学生、红塔区四中的高中生等打球与接触,并进行交谈与了解。实践是灯,点亮前进的路;实践是火,播下爱的种子;实践是路,造就美好人生。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应通过参与社会网球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认识自己、感受社会,对生活的认识,就会有一个新的视角,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助于每个同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是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寻找新载体,创造新经验的有效过程。人只有通过不断接触社会逐渐增加社会经验才能在将来走上社会时不致于茫然失措, 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4结语

网球运动特殊性功能和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有效的交流平台,特别是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健体魄等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大学生长期性、经常性参加网球运动表现得更为自信,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更自如、轻松和更有技巧性。可见,为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可尝试采取网球运动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如在网球教学活动中积极创造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的氛围及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校外网球活动, 为学生与社会各类人群的网球爱好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和讨论平台,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作贡献。

摘要:当前,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综合素质之一,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自身形象,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扫清障碍。而网球运动开放、提倡相互交流、促进性格开朗的特质和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观、提高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就此,本文试图从网球运动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及路径做一些分析与探索,旨在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范文第3篇

1 中国网球从“举国体制”到“双轨制”的转变

1.1 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说:如果失去特有的制度, 中国的竞技体育将不堪一击[2]。这个特有的制度就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这种体制是以行政地域划分竞赛利益群体, 以行政地区划界进行逐级选拔, 以专业队为竞争基本力量, 以全运会为国内激励机制, 表现出了极大的行政干预力量[3]。举国体制自上世纪50年代形成至今已50余年, 虽然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转型, 举国体制这一计划经济的产物日益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 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正是因为长期以来, 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历史过程中, 坚定不移地实施了举国体制, 才造就了我国竞技体育当前的国际地位[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 正是得益于这一竞技体育体制。奥运会结束后, 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说:“对于举国体制的态度很明确, 一要坚持, 二要完善[5]。”可见, 举国体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但在竞技体育朝向职业化、国际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趋势中, 改革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已势在必行。

1.2 中国网球走上“双轨制”道路

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无疑绕不开举国体制, 我国网球选手在近两届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也得益于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为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现代奥运会发展的影响下和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的推动下, 我国竞技体育部分项目逐渐走向了职业化。我国网球推行职业化发展道路, 是我国网球适应国际职业网球大环境的必然选择[6]。在举国体制依然并将继续发挥其效用时, 中国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之路注定只能艰难前行。有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全运会和大满贯赛事, 你选择哪一个?或许全世界的网球高手都会选择大满贯, 只有中国选手会选择全运会。中国选手再无限接近“职业选手”, 但最终不是职业选手。西方的职业球员是以个人家庭为起点、以商业赞助和参赛奖金为出路, 而中国球员从小到大都是国家投资培养, 为国 (省) 效力被视为中国球员的天职。运动员与国家应该是利益的共同体。但事实上, 两者之间总是有利益冲突的[7]。2005年“彭帅单飞”事件是职业化模式和举国体制碰撞下的阵痛, 其冲突的焦点就是个人利益回报问题。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入, 我国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在理念上、体制上、运作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积极寻求建立适应现代网球发展潮流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 实行了多年的举国体制培养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已经到了必须重新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时候。2008年奥运会结束以后, 中国网球开始进行“双轨制”改革——“彻底职业化选手+国家队集训”, 彭帅、李娜、郑洁、晏紫四人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 他们的训练和比赛将完全由自己的团队安排, 赛事奖金大部分也将归其个人所有, 这样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国外职业运动员的发展模式。实际上, 早在2003年初中国网协就确立了“必须坚持走职业化的道路”的指导思想[8], 但中国网球的职业化道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脱离不了举国体制, 因为这些走上职业化道路的网球选手依然是省队和国家队辛勤培育的人才, 他们的成长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特殊的身份要求他们在参加国际比赛的同时还要兼顾国家队以及国内比赛, 必须服从征召。从“专业体制”到“半职业化国外训练”, 中国网球一直在体制改革之路上艰难前行[9]。虽然“双轨制”尚不能完全符合国际网球职业化发展潮流, 但从国家奥运战略的需要以及突破国际网球职业赛制对中国网球发展的制约这两方面来看, 在目前的条件下, “双轨制”标志着中国网球在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

2 中国网球“双轨制”改革主要动因分析

2.1 举国体制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

举国体制作为一个独立系统, 有其内在的生长规律和变革动力。根据系统论原理, 环境影响系统的生长, 系统生长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但对环境也有反作用。影响举国体制系统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文化体制以及国际环境, 这些因素共同对举国体制形成一种外力, 构成了举国体制改革的动力。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政治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上, 试图建立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 要求竞技体育管办分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要求办体育“社会化”, 建立一个“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10]”;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文化由封闭保守走向开放现代, 文化的多元化、民族化和全球化共存, 在国际竞争中, 要求中国体育进一步开放、深化改革, 符合国际惯例, 在制度层面要求建立更加协调、灵活、高效、民主的体育体制, 以适应更开放和更多元化的体育发展。因此, 举国体制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对举国体制进行改革, “双轨制”是适应了新环境的产物。

2.2 网球运动自身的社会基础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球运动的不断推广和普及, 我国网球运动无论是在竞技领域还是在健身领域都得到迅速发展, 场馆建设不断扩大, 从事网球运动的人口不断增加, 现今网球场超过1万片, 网球人口逾百万, 从事网球运动的青少年就达三四万人, 注册的各级专业运动员也近两千[11], 可以看出我国网球的社会基础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在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下逐渐与国际有了接轨。一般来讲, 国际上培养网球运动员的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家庭模式, 即从小到大, 从投入到产出都是家庭行为, 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模式;第二种是经纪人模式, 在运动员成器之前经纪人或经纪公司负担所有的培训费用, 成器之后双方共享比赛奖金和其他商业收入;第三种为企业或俱乐部投资, 回报条件仅局限于广告效益和扩大影响;第四种为国际网球组织推广和发展战略投资, 属于短期和义务的。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网球优秀运动员, 如李娜、李婷、郑洁、晏紫等均为计划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 但目前也出现了多元化培养的趋向。企业和国家、省市联合培养的运动员, 如彭帅;个人完全自主化的家庭模式培养出来的运动员, 如袁梦;还有一些由企业赞助培养模式, 虽然暂时还没有培养出一些知名运动员, 但这也是我国网球运动员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尽管多种模式培养出了高水平运动员, 但最终都要进入国家现有的选拔机制, 又不可避免地与举国体制联系到一起, 这样以来, 一旦运动员进入职业化比赛, 其利益分成必然会起冲突, 而“双轨制”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了这种利益纠纷。

2.3 奥运战略的需要

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协会 (ATP) 与女子网球协会 (WTA) 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和国际网球联合会 (ITF) 达成一致, 决定男女选手都要求凭积分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奥运会男女网球比赛各有64个席位, 按照此项规定, 其中48位直接获得参赛资格的选手将根据ATP和WTA两大巡回赛的排名确定。而国际网联拥有16个席位的分配权, 其中8个位子也将根据ATP和WTA的积分排名而定。这个规定有助于高水平的男女选手参加奥运会, 提高奥运会网球比赛的精彩和激烈程度。对于一向重视奥运战略的中国网球来说, 意味着必须走出国内赛场, 走进国际职业网球赛事征程, 去争取更多的比赛积分来赢得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但是, 当更多的选手去参加每年如此之多的职业比赛时, 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国一个网球选手一年出国参加职业比赛的费用要100多万元人民币[12], 对于中国网协每年有限的经费来说, 这样的花费是个大数, 因此, 多渠道解决运动员的参赛经费问题是保障奥运战略的关键所在, 国家将运动员推向社会或个人, 允许他们有条件地“脱离”举国体制走职业化道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顺水人情”。

2.4 竞技体育利益分化的矛盾

尽管在网球运动员培养方面, 目前中国仍以国家投入为主, 但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推广和竞技水平的逐步提高, 培养方式出现了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国家投入培养的运动员获得的比赛奖金和其他商业利益必须对国家有一定的回馈, 而社会和个人投入培养的运动员, 其收入则应该首先考虑投资人。然而面对高额的比赛奖金和巨大的商业利益, 一些举国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运动员开始心理失衡, 甚至“炮轰”国家队的奖金制度, 还有选手抱怨国家队的训练条件, 要求“单飞”。即使是社会或个人培养出来的运动员, 仍需通过国家选拔体制进入国家队进行训练和比赛, 如此一来利益分配更显复杂。因此, 走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之路, 有条件地“放飞”一些适宜参加高水平职业比赛的运动员既能提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 又能快速提高我国的网球竞技水平。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将“双轨制”理解为竞技体育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运动员自己投资比赛, 必然有更强的求胜欲望, 更多的胜绩也必定能够保证运动员自身的利益, 而国家仍然可以按投资比例获得回报, 省钱省力, 却获得了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

3 中国网球“双轨制”发展的展望与设想

3.1“双轨制”在网球后备人才与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方面内部机制的调整

后备人才储备的质量是优秀运动成绩创造的保障。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的“三级体制”, 但随着我国竞技体制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网球运动竞技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级体制“开始出现了一些松动, 基层体校生源开始出现萎缩, 而同时社会力量也开始介入网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对于后备人才的成长管理提出了挑战, 如果没有一个良性的机制去运作运动员的成长过程, 其结果可能导致各种矛盾, 如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之间的脱节、国家培养与社会培养之间的利益关系无法协调等等。因此, 在实行“双轨制”的过程中, 必须调整好后备人才与高水平运动培养方面的内部机制, 适时让一些已经成长起来的运动员进入职业化征程。对于后备人才来说, 不管是国家培养还是社会培养的, 最终都要归于网协管理, 在其逐渐步入职业化的进程中, 举国体制在赛事组织和医务、营养、康复、体能、心理、信息收集、训练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加强, 而一旦运动员已经进入高水平这个层级, 就可以将其纳入“双轨制”, 举国体制的效用将会随着职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3.2“双轨制”对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和选拔体制的有序衔接

我国网球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之间的脱节, 多元化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不得不进入国家选拔体制, 即通过参加省队, 参加全运会, 最后进入国家队的体制[13]。这种“培养”和“选拔”脱节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国网球的发展, 而继续完善“双轨制”, 使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和选拔体制有序衔接将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有关研究表明[14], 我国竞技网球选手主要来源于省市专业队、省市体校、俱乐部和一些特色学校, 这些网球选手在成长过程中参加国内各级别、各年龄段的比赛, 通过积分制 (或其他方法) 选拔出一些崭露头角的优秀选手进入“双轨制”, 这些运动员在奥运会、全运会和职业比赛中获得的奖金和其他商业利益的一部分再回馈给培养方和自己的服务团队。

4 结语

“双轨制”是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战略转移的一个必然结果。实际上这种模式在篮球、乒乓球、足球等项目中早已存在, 对于中国网球运动来说, “双轨制”也和其他项目一样来的很艰险。犹如当年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网球在探索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模式的同时, 实际上已经拉开了中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大幕。

摘要:中国女子网球四朵金花试水“单飞”, 开启了中国网球职业化的征程。从“举国体制”到“双轨制”, 在多种动力的推动下, 中国竞技网球管理体制完成了一次嬗变。文章对“双轨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和设想, 认为“双轨制”将对网球后备人才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的内部机制进行调整;将有序衔接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和选拔体制;将在运动员的参赛、选赛方面同时体现出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和职业精神。

关键词:中国网球,举国体制,双轨制,嬗变

参考文献

[1, 4]范帆.高沈阳:网球职业化金花试水探索最佳管理模式[EB].搜狐体育, 2008-12~18.

[2] 梁晓龙.举国体制:中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成功之路 (上)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5 (6) .

[3] 杨文轩, 陈琦.体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98.[5, 14]刘鹏:举国体制要坚持[EB].新浪网, 2008-09-07.

[6] 刘青, 田园.中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障碍与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11) .

[7] 田园, 刘青.中国职业网球的困境及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4 (1) .

[8] 陈一曦.举国体制下的职业化——我国女子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8, 27 (4) .

[9] 刘晓星.中国网球驶上“双轨制”四朵金花面临三大考验[N].北京晚报, 2008-12~12.

[10] 鲍明晓.中国体育体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7 (2) .

[11] 万建斌.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高校教师硕士学位论文, 2005.

[12] 田园, 刘青.“举国体制”与职业化的融合——中国女子网球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9 (2) .

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范文第4篇

排球运动对参与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和关节等均有积极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也明显加强,起到了良好的锻炼作用,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①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运动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总量的增加,从总体上改善了人体运输氧的能力,各器官系统的供血和供氧能力得到增强,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心肌中线粒体的体积增大,数量增多,有效地提高了利用氧的能力。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延缓中老年衰老有一定的作用。②血脂成分:消耗人体过剩的能量,血液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LDL-C(低浓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据流行病分析表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人体内LDL-C的浓度负相关,与LDL-C正相关,血浆脂蛋白的这一变化趋势,显然对预防和改善高血压、冠心病等有重要作用。③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改善胰岛素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促进对糖的代谢加快。因此,参加大众排球活动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或改善其病情有良好的作用。④中枢神经系统的技能:行时间长, 运行速度慢正好弥补老年人动作反应迟- 3 -慢的弱点; 软式排球因具有轻、柔、软的特点,故初学者特别是女学生更加热衷于这项运动。在比赛过程中, 攻守激烈, 救球成功率高, 相持时间长, 精彩场面层出不穷, 大大增加了人们观看娱乐性和观赏性。对推动“全民健身”能促进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协调,使人们在运动中不易疲劳并具有愉快地感觉;改善人的智力、注意力、观察记忆和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和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能消除焦虑、抑郁、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不良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病程演变具有密切的关系,称为“心身疾病”。所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排球运动可以有效地增进人身心健康。

排球运动对参与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和关节等均有积极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也明显加强,起到了良好的锻炼作用,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①有效地增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运动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总量的增加,从总体上改善了人体运输氧的能力,各器官系统的供血和供氧能力得到增强,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心肌中线粒体的体积增大,数量增多,有效地提高了利用氧的能力。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延缓中老年衰老有一定的作用。②血脂成分:消耗人体过剩的能量,血液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LDL-C(低浓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据流行病分析表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人体内LDL-C的浓度负相关,与LDL-C正相关,血浆脂蛋白的这一变化趋势,显然对预防和改善高血压、冠心病等有重要作用。③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改善胰岛素对糖代谢的调节作用,促进对糖的代谢加快。因此,参加大众排球活动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或改善其病情有良好的作用。④中枢神经系统的技能:行时间长, 运行速度慢正好弥补老年人动作反应迟- 3 -慢的弱点; 软式排球因具有轻、柔、软的特点,故初学者特别是女学生更加热衷于这项运动。在比赛过程中, 攻守激烈, 救球成功率高, 相持时间长, 精彩场面层出不穷, 大大增加了人们观看娱乐性和观赏性。对推动“全民健身”能促进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协调,使人们在运动中不易疲劳并具有愉快地感觉;改善人的智力、注意力、观察记忆和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和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能消除焦虑、抑郁、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不良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病程演变具有密切的关系,称为“心身疾病”。所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排球运动可以有效地增进人身心健康。

当今世界,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民体质的强弱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在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把国民体育发展水平列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日趋显示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在内的国民整体素质,而这些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更有赖于国民参加的体育锻炼。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并强调“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标志着我国全民健身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极大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劳动效率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作形式单调,生产逐渐向智能化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白领阶层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蓝领阶层,其结果是脑力劳动负荷过重,精神压力大,肢体劳动匮乏。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另一后果是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居住条件大为改变,使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过大,产生了许多现代“文明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少皆宜的大众排球是防治现代“文明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非常积极的手段。通过大众排球的大力开展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生活,既是人们的个体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过去体育活动一般是由特殊阶层所从事,如保龄球等都是贵族活动,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机会参加。而适合不同群体的大众排球不需要太多的经费,对场地、设备要求不高,主要规则容易掌握,运动量可大可小。它既适合于青少年,又适宜于中老年人。大众排球运动可采用竞赛形式,也可采用娱乐健身形式,大众排球可同性可混合,可在室内或室外,也可在沙滩草地、雪地上进行,并且大众排球运动是一项没有身体接触的集体性体育活动,不易造成伤害,是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训练程度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活动。

竞技排球以队员精湛的扣球技术,漂亮的救球动作,扣人心弦的来回球,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们。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通过观赏排球比赛来愉悦身心,而是更加渴望能亲自参与该项目中历练自我,展现自我,从而健身娱乐,于是适合大众参与的新的排球运动-大众排球闪亮登场。在竞技排球的带动下,大众排球迅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发挥其娱乐健身作用。有包含不同年龄、层次的小排球,软式球、墙排球、气排球、妈妈排球;有适合不同地域的雪地排球、泥排球、沙滩排球;有适合残疾人的坐式排球,盲人排球等等。

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范文第5篇

手机:15190121580

18914975310

关于跆拳道的主要特点

1、腿法为主,拳脚并用

由于竞赛的需要、规则的限制和跆拳道进攻方法的特点,使得跆拳道是以腿法攻击为主。据统计,在跆拳道技术当中,腿法约占总技法的70%。腿击无论在攻击范围、攻击力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拳法的攻击,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于防守和格挡。

2、动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不讲究花架子,所有动作都以技击格斗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击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检测方面,则以击破力为测试的手段。就是分别以拳脚击碎木板等,以击碎的厚度来判定功力。

3、强调呼吸,发声扬威

在跆拳道的练习当中,要求在气势上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练习者常以洪亮并带有威慑力的声音来显示自己的威力。据日本有关研究资料证明,人在无负荷工作时,10%的肌肉会由于发声使他们的收缩速度提高9%,在有负荷工作时更是可以提高14%。这就是为什么在比赛当中运动员会发出响亮的喊叫声的原因。在发声的同时停止呼吸,可以使人体内部的阻力减小,提高动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动作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4、以刚制刚,方法简练

受跆拳道精神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多是直击直打,接触防守,躲闪技术运用得比较少。进攻都采用直线连续进攻,以连贯快速的脚法组合击打对手。防守多采用格挡技术,或采取以攻对攻,以攻代防的

昆山市玉山镇三道跆拳道馆钟馆长

手机:15190121580

18914975310

昆山市玉山镇三道跆拳道馆钟馆长

手机:15190121580

18914975310

技术。

5、礼始礼终,内外兼修

在任何场合下,跆拳道练习者始终以礼相待。练习活动都要以礼开始,以礼结束,以养成谦虚、友好、忍让的作风,在道德修养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

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范文第6篇

一、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相关特征

所谓圆周运动, 其主要分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为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而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其具体的特点是线速度大小不变, 其中的角速度以及周期不变。而非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 提供向心力, 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产生切向加速度, 其效果是改变速度的大小。在进行圆周运动的时候, 物体受到的向心里随时都在出现变化, 向心力与向心加速之间的联系十分的紧密, 这是形成向心加速的主要原因, 所以向心力也存在着瞬时性特点。针对这个方面的知识点可以在一些实际例题的基础上进行表达。

就以实际的例题作为呈述的基础:在一个根绳子的两边分别悬挂了质量是3kg以及1kg的物体, 不对绳子本身的重量进行考虑, 圆孔o呈现光滑的特征, 其中质量M受到的最大静摩擦为5N。请问圆周运动角速度W在什么范围中可以让m处在静止的状态中。[1]

解析:在对这道题目进行解答的时候, 我们通过对题目中相关条件进行仔细的阅读之后, 就能够清楚的知道这题意在考察我们对向心力的瞬时性特征掌握情况。在进行实际的解答时, 其首先要对质量M进行解析, 在运动时绳子拉力以及静摩擦力给予了M运动时的向心力, 其中合理大小基本上是在角度变化下进行变化的, 其最大值是m重力和静摩擦力总和。而合力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为向心加速度中的两个瞬时点, 依据合力形成的变化就能够有效的解答题目。

二、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的特点

和直线中的加速度相较, 向心加速在本质上与其存在这一定的差距, 我们在对向心加速知识点进行学习的时候就需要对这方面进行重视。而向心加速最大的特征也是瞬时性。因为圆周运动的过程十分的复杂, 这样的瞬时性也就在圆周运动中体现的更为显著。圆周运动是物体进行的曲线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加速方向是随时变化的, 这样也就致使了物体速度也随时变化。

同样使用上一点的例题来做阐述, 其中物体做曲线运动, 在点A运动到点B的时候, 其中变化很小, 也就致使了△ϕ很小, 在△ϕ与△t都接近0的时候, 则就会有向心加速的现象出现。因为运动的时间很短, 所以向心速度同样具有瞬时性, 并且在圆周运动时各个位置的向心加速都会出现变化。以此, 我们还需要了解向心加速在物理运动中的瞬时性。由于我们会受到直线运动中加速的影响, 在对向心加速进行掌握时会出现相应的偏差。我们经常会以为向心加速也就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速与缓慢。而形成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对其中的瞬时性没有进行足够的理解, 在圆周运动中方向的变化量为△ϕ, 所以速度变化快慢则是△ϕ和△t, 在表达式子上观察就知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此向心加速物理概念主要是对线速度方向的变化进行描述的, 而且能够反映出瞬时的变化, 并且其中的角速度是对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进行描述的物理量。[2]

三、圆周运动线速的特征

在整个圆周运动物理量中, 线速度是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构成部分。在我们的物理教材中对线速度的定义为:物理在经过弧长和其所使用实践的比值。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比较相像, 均是用其来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表达。其中表达的方式是△S/△T。我们在对这种简单性的表达式进行掌握的时候, 也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失误。因为遭到了教材中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的影响, 我们经常性的会认为速度是不会变化的。而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理解到线速度的瞬时性特征。在表达式中的△, 具体是数学中微元思想的使用。而在表达式中的弧长则是在最短时间中物体经过的弧长。因为时间很短, 而这个时候弧长就是圆周运动中存在的位移。对这些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之后, 就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数值即为线速度的瞬时值。而在这其中还需要知道的是, 线速度的大小是不会出现变化的。

四、结束语

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我们在对圆周运动进行学习与理解的时候, 必须要对其中包含的物理量相关特点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圆周运动中存在的各个特点, 在此基础上促使自己更加有效的学习物理的知识点, 进而提升自己的物理解题效率。

摘要:物理是我们高中学习阶段中一项必修的科目, 由于高中相关的知识涵盖量更加的大, 并且其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加的深入, 因此在对物理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一定的难度。而圆周运动就是其中相对较难的一个知识点, 在对其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掌握其中存在的特点。本文就圆周运动相关的概念进行简述, 进而详细的阐述其存在的各个特点。

关键词: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相关特点

参考文献

[1] 卿珊杉.高中物理圆周运动的学习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15 (33) .

上一篇:无人机比赛怎么宣传范文下一篇:绯闻少女的经典台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