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

2024-07-30

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煤矿生产安全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运用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分析了安全监控系統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策略,以期为煤矿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监控系统;煤矿安全;应用策略

引言:煤矿安全事故不仅会为煤炭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直接影响到煤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危。煤炭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1.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性

1.1合理管控煤矿安全生产隐患

煤矿井下工作环境较为特殊,具有大量易燃易爆的可燃性气体和腐蚀性气体,并且环境潮湿,作业空间狭小,因此,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检测煤矿内的作业环境和设备状态等,对管控煤矿安全生产隐患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的有害气体浓度。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多种气体传感器对井下甲烷、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反映,有助于工作人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井下煤矿井下有害气体含量,同时,当有害气体超出安全阈值时,对应的声光或语音报警会立刻响应,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其次,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监控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还可以对井下湿度、温度、风速、粉尘浓度、烟雾等其他环境因素进行科学监测,合理管控煤矿生产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最大程度上减少煤矿作业风险。最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依据井下情况进行远程设备控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与井下的通风换气设备相连接,当井下风量、风速等因素超过一定安全标准时,地面控制中心可以对相应的矿井和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启停、断电等操作,及时调节煤矿井下的作业环境,规避煤矿安全生产损失。

1.2提升煤矿企业监督管理质量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动态的井下环境和作业数据,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便捷地了解井下作业环境和作业情况,更加科学地开展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在煤矿通风瓦斯管理方面,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贯彻“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的瓦斯管理方针,并建设“系统可靠,通风达标,管理到位,监控有效”的管理体系,进而使煤矿通风瓦斯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提升煤矿企业监管质量[1]。在煤矿运输管理方面,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对煤矿运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掌握胶带运输机和轨道运输机的运行安全状况,避免由于煤矿运输问题为煤矿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煤矿供电方面,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对煤矿井下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避免由于井下电网电压波动过大,电磁干扰严重等原因,影响井下供电安全,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也加强了煤矿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沟通。煤矿安全监控中心为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不仅便于管理人员对煤矿作业现场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检查,也方便了作业人员对井下作业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沟通交流,进而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监督管理质量。

1.3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效率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运用为煤矿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可以大大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同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也可以与人员考勤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协同开发使用,加强煤矿井下劳动组织管理,提高煤炭安全生产效率。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对煤矿井下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掌控,并合理整合井下资源,对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作业物资等进行优化配置,在保障作业质量和作业安全的情况下,提升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此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也有助于提升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为煤矿作业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减少了由于煤矿生产事故造成的作业延迟、人员损伤等情况,缓解了作业人员的紧张情绪,使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精力更为集中,再加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对作业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提升煤矿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效率。

1.4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语音通信功能,可以与煤矿无线通讯系统联动,实现井上井下实时通信,当煤矿井下出现安全隐患,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出安全预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控中心及时了解和发送安全隐患信息,便于相关人员及时查找异常原因,准确定位安全事故位置,精准实施救援,在管控煤矿企业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少作业人员伤亡情况,为煤矿生产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此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有可以提前对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风险进行科学预测,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针对潜在的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提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便于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有序组织作业人员进行紧急疏散,以此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策略

2.1提高安全监控系统稳定性

由于煤矿井下电网电压波动大,且电磁干扰严重,对安全监控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提高安全监控系统稳定性对保障煤矿企业作业安全尤为重要。一方面,煤矿企业应注重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煤矿企业可以结合煤矿井下的实际情况,运用新型数字传感技术来提升传感器的稳定性。例如,使用激光甲烷传感器,可以摆脱煤矿井下气体对传感器的影响,可以有效保障数据测算准确,数据传输安全;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应加强传输线路的抗干扰性。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监控系统的技术升级,采用接口滤波技术和数据全数字化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传输线路的抗干扰性[2]。

2.2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维护

安全监控系统的后期维护是安全监控系统有效发挥风险监控作用的保障,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维护,确保安全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煤矿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和实际煤矿作业场景不匹配或质量不合格的安全监控产品,应及时进行更换,同时,还应对安全监控系统的安全设施等进行定期测试,记录各个设备和各条线路的使用期限,防止设备老化等问题造成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确保安全监控系统性能良好。此外,煤矿企业也应为安全监控系统操作人员组织相关培训,让操作人员充分掌握安全监控系统的操作方法,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监控系统异常问题,保障安全监控系统有效运行。

结束语:安全监控系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在管控煤矿生产风险,提高煤炭生产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煤矿企业应在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不断优化安全监控系统的同时,加强系统日常维护和员工培训,促进安全监控系统为企业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丁亮.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及关键技术[J].矿业装备,2021(06):286-287.

[2]郑艳娓.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维护方法[J].当代化工研究,2021(15):175-176.

作者简介:朱雄(1989.06~),男,汉,云南宣威人,本科,工程师,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1.煤矿矿井通风概述及安全监控意义

煤矿矿井通风工作主要是在煤矿开采采掘过程中矿井内空气的流通,保证外部新鲜空气能够输送至矿井内,保障矿井内部与外部空气循环的稳定流动。在煤矿矿井的开采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于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而不利的影响。一旦矿井通风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煤矿矿井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煤矿企业、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危害到施工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实际的矿井通风中,需要利用多种科学技术将新鲜空气输送至矿井工作环境中,排除或者稀释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调节矿井内的氧气密度,保障煤矿矿井内工作的安全开展。矿井通风安全监控工作,主要是利用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声光感应、传感、数字化传输等技术,科学地对煤矿矿井内的各项信息数据参数进行监控,为矿井工作人员提供实时动态的信息,从而指导井下工作的开展,并为矿井工作安全提供保障与依靠。

2.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

(1)煤矿矿井通风系统性能不足

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一般由通风设备、通风巷道、监测监控系统、仪器设备、通风动力等五个模块部分组成。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矿矿井通风系统中,通风动力仪器设备与空气气流监控仪器设备的性能较为一般,一方面影响着矿井通风安全的监测效果,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煤矿矿井的通风效果。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功能作用是对矿井通风量与通风向进行科学地调控,同时,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优化矿井的工作环境,目前大部分煤矿矿井通风系统仍存在着设备调节失灵、回风管堵塞等严重问题,影响着矿井通风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2)煤矿矿井通风管理工作不合理

煤矿矿井通风工作不能仅仅依靠通风系统和相关设备仪器,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管理。当前我国许多煤矿矿井工作中,对于通风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局部的通风出现问题,影响到矿井整体的通风效果。就目前而言,矿井通风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通风管理工作未正常开展、通风设备维护维修不及时、通风管理数据记录不准确等,这些问题都会干扰和阻碍矿井通风工作开展,降低通风质量。

(3)煤矿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功能缺失

我国煤矿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出现和应用时间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仍存在着部分功能缺失的问题。具体而言,我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常见问题有如下几类:第一,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本身设计存在漏洞,例如我矿井安装KJ86N监测监控系统,出现系统老化、死机、数据中断等情况,导致无法对整体矿井下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第二,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安装与标准不符,导致在实际的矿井作业中,矿井安全监控系统难以对矿井通风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第三,矿井安全监控仪器设备性能不佳,无法满足实际的矿井安全监控需要。

(4)煤矿矿井安全监控体系不成熟

矿井安全监控体系不成熟,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缺少完善成熟的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监控系统并不熟悉,技术性操作生疏,且缺少相应维护人员,难以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与维护;其次,安全监控管理机制不完善,对于安全监控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对于相关数据的记录监测漠不关心,导致信息数据准确性较低;第三,安全监控缺乏系统性安排,导致工作出现混乱情况,使得安全监控无法发挥其本身作用价值。

(5)相关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素质较低

对于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工作而言,安全管理人员起到十分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矿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不足,难以保证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通风与安全监控无法真正良好运行,为矿井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具体而言,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存在着态度懒散、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从多个方面影响着通风与安全监控工作,必须要加以重视,及时解决。详细的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如表1所示。

3.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问题解决措施

(1)优化矿井通风系统性能与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矿井通风系统的各方面性能正在不断提高。现我矿井升级为KJ95X监测监控系统,结合矿井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通风要求,对通风系统设计、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优化,完善矿井通风性能,制定相应的通风安全标准,并做好矿井通风管理工作,一方面提高矿井工作的安全性,为工作人员的井下开采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能够为煤矿矿井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2)完善矿井安全监控体系

完善矿井安全监控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进行细致安排: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监控体系标准与规范,从而在宏观上为矿井安全监控制定标准;其次,完善矿井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做好安全监控管理工作,使安全监控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做好相应的安全监控记录工作,对矿井实际情况信息进行精确而严格的记录,制定相应安全目标;最后,应用先进安全监控技术与设备,提升矿井安全监控工作的效果。

(3)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培养

做好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能够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素质,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水平。具体而言,煤矿企业可以开展相关培训讲座课程,从而培养和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同时做好维修人员培训,提升设备管理维护的能力。具体的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问题处理措施,如表2所示。

4.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企业需要关注和重视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问题,加强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工作,文章从此着手进行分析研究,对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阐述总结,希望能够帮助提高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的水平,提升矿井工作安全性,推动相关工作的良好开展。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当前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多种针对于问题的解决措施,这些解决处理方法措施不仅能够克服现有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中的问题与缺点,而且具有多种特有的优势和优点。通过对煤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监控,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秦刚.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9):111-112.

[2] 薛景辉.浅谈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4):787-787.

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煤矿的安全监控和管理也逐步引入了信息技术,煤矿的生产和管理的安全性是煤炭行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煤矿安全监控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问题,世界关注的热点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煤矿的暗管生产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力量,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日益成熟是煤矿安全监控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本文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指出信息化技术对煤矿安全管理的优化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煤矿 安全监控 安全管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本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矿产业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安全是煤矿业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煤矿业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单靠管理者的经验、知识和有限的责任心,很难应对煤矿业事故的复杂多变性。所以煤矿企业的目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起煤矿数字化信息系统,才能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收到良好的安全监控效果。

1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煤矿业事故频发,我国采取了加强煤矿治理的措施,加大安全投入率,强化管理监督,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煤矿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安全生产和管理情况依然严峻。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341起,死亡人数5986人,重大事故279起,死亡人数3586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管理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煤矿管理处于经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只要以经验教训作为管理依据,加上很多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经济实力不足,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设备非常落后,人力财力不足,安全管理起步较晚,重大的安全技术问题不能完全控制。安全信息管理体制不完善。现代安全管理系统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象,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手段和现代控制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做好预防和控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我国目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传统经营逐步现代化信息系统管理过渡的阶段,但是现代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所占份额还很少。

信息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很多矿井在对安全信息的记录分析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有效信息没法及时地传递,使安全信息管理的具体应用受到限制。另外,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煤矿的生产以及从过去单纯的挖掘发展到现在的挖掘机械化,生产集中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新阶段,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正逐步提高。而实际上,我国煤炭企业的员工素质和其他行业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规模的煤炭企业的员工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占职工人数的18%,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5.4%,大专以上的只有8%。煤炭行业需要的机电专业人才更是匮乏,据统计有90%的煤矿企业缺乏专业开发人员和安全工程专業人员。

1.2 我国煤矿业没有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近几年在我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煤矿企业经营环境的客观要求下,绝大多数的煤矿企业对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都有了新的关注和重视。大多数企业就安全监控管理工作提供了专项资金,购买安全设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开支管理工作。并且安装了现场安全管理监测系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但是这个作用只体现在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和短期目标,缺乏对于整个企业的全过程,全员工的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现代信息化的监控网络。目前的安全监察模式多数受制于生产过程,对安全管理习惯于事后控制,缺乏对安全生产问题的因果考虑和对事故原因作出前瞻性的研究和分析,只对单一的原因进行分析,而不是从人、心理、情绪、所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没有得到实际的落实,预防为主流于口号和程式。

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安设备、人才、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理念,安全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更加重要。煤矿安全管理是整个煤炭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为煤矿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正在从单一管理向网络系统管理过渡,实现动态管理代替现在的静态管理。主要从矿井的考核管理、专家的智能管理和矿井检测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2.1 基于信息技术的矿井考勤管理

矿井考勤管理主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安全考勤系统对矿井实行考核管理,主要的流程是首先要选定合适的考勤点,然后在考勤点安放连接网络的信息化的考勤机,通过通讯线路把矿井管理计算机的主机和考勤机相连结,实现对矿井考勤状况的实时性监控与管理。在矿井考勤管理中,一般有两种普遍的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式安全考勤系统和井下安全考勤系统。卡片安全考勤系统是利用金属卡片进行打卡考勤,井下安全考勤系统需要借助于矿井中的矿灯灯头才能实现打卡考勤。

2.2 基于信息技术的专家智能化管理

专家智能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工作的一种最高层次的信息化系统。利用专家智能化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和管理进行系统管理,一般情况下,这种管理系统由专家信息化数据库和专家智能决策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数据库是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智能决策是煤矿安全监控和管理的重点,是信息化管理成效是否达到满意的效果的主要体现。

2.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煤矿矿井监测管理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最全面最普遍的方面就是在煤矿矿井的监测管理中。在这个环节,信息化安全监控和管理的应用主要是对通风、矿压和瓦斯三个方面的监测管理。

2.3.1 通风监测管理

通风监测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利用由传感器,井下站点、传输设备和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的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和仿真功能,对矿井中通风系统的安全系数,通风装置的合理性和动态模拟等技术进行信息化和模拟化的研究分析,提升矿井中通风网络的安全系数,确保当遇到突发事故的时候可以利用通风监测管理系统对风速和风向进行控制调整,做好救灾的辅助工作。

2.3.2 矿压监测管理

矿压监测系统的构成有三个部分:计算机,传感器和传输线路。矿压监测管理主要利用矿压监测系统对矿井的内部压力实现监控。传感器是液态支架构成的压力信号,多个传感器连接各个站点并通过通讯设备和调节器将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对矿压信息进行存贮和分析,计算机对超出限额的压值发出预警,提示和帮助技术人员调整矿压,实现安全管理。

2.3.3 瓦斯监测管理

瓦斯问题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对矿井中的瓦斯实时监控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面。现代化的瓦斯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地下站点,传输设备和控制中心的配合,对矿井中瓦斯含量信息及时的收集分析。当含量超标时自动发出警报时管理模式自动切换到最紧急状态。要保证现代化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还需要施工人员的严格要求,把该系统切实贯彻到煤矿安全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1):69-72.

[2]张启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1,(9):117-117.

[3]刘延龙.信息技术在我国煤矿的应用现状与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7,35(12):1-6.

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安徽特种设备事故中电梯类占6成

本刊讯 2013年6月中旬,安徽省质监局对外发布了《2012年度安徽省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2年,安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6起(较大事故2起,一般事故4起),4人死亡,2人受伤。其中,电梯事故4起,占特种设备事故的6成。违规使用、特别是违章作业是造成6起特种设备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电梯安装过程中违规使用三角钥匙打开电梯门、误入电梯井道致使高处坠落、电梯维修过程中违章操作、电梯故障状态下应急救援处置不当等。

针对事故发生的环节和原因,为了防范特种设备事故发生,2012年安徽省质监局重点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和质量风险排查专项行动。与此同时,还加强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建设,提高特种设备相关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把好特种设备质量关。(皖 安)

金山店铁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投入运行

本刊讯 2013年6月8日,武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店铁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过验收,全面投入运行。

此项工程于2012年11月份开工建设,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该矿及时成立工作班子,详细制订工程进度网络图,确定工程进度报表汇报制度,现场落实专人监管,保证工程节点按计划稳步推进。同时,该矿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了“六大系统”相关安全知识教育和操作技术培训,及时掌握相关系统操作技能;此外,该矿还加强“六大系统”管理,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六大系统”管理体制。

该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投入运行后,可在地面中心监控室实现对井下主要生产环节的集中监控,实现整个矿井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和管理信息网络的无缝对接,矿调度人员及管理人员可同步掌握井下生产运行状态、安全情况,便于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调度。(易青山)

北京海淀特种作业培训“先学安全再学技能”

本刊讯 2013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安全监管局联合海淀区3所特种作业考试培训机构,在特种作业取证培训学员的课程中,植入“安全警示教育”课程,实现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教育“三同时”,即: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同时开展;法规知识与专业知识同时学习;安全考核与取证考试同时进行。此项工作在全市16个区县特种作业培训中还属先例。

目前,北京市从事特种作业工作的人员大多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安全意识淡薄等情况,而特种作业恰恰又是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的岗位。海淀区安全监管局在此薄弱环节入手,提升特种作业准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海淀区安全监管局汇总近年来特种作业事故案例,专门制作了警示教育培训教材,提供给教育机构,在每一期的特种作业培训班课程中专门植入一课时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内容。为进一步保障安全教育课程质量,海淀区安监执法人员还主动上门,辅导学校教师讲授安全生产课程。(任海源)

三源纺织为“神舟十号”参试人员研制服装面料

本刊讯 2013年6月11日18时19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给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源纺织”)发来贺电,写道:“欣值‘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之际,欢欣鼓舞。感谢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圆满地完成了此次防护服的保障任务……特此表达谢意。”

2013年3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需局、采购局给三源纺织下达了“神舟十号”参研人员、参试人员、发射人员、遥控人员、宇航燃料灌储人员、飞船回收人员的防静电A级服装面料的研制生产任务。

接到任务后,三源纺织马上成立了课题小组。研制任务时间紧、任务急,既要保证服装面料点对点电阻值和服装带电量都要达到A级标准,还要兼顾服装整体形象和着装舒适性。课题小组总结了为“神舟一号”至“神州九号”研制服装面料的经验,特别是A级防静电服的带电量,准备了几套研发方案,把主攻方向定在了服装带电量上。在格栅配伍、电压泄漏时间上经过了近20次试验筛选,终于使服装带电量降到低于0.14μc/件,使“神舟十号”新型A级服装面料的研发取得了成功。(房树基)

南充市对重点车辆全部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本刊讯 2013年5月底,四川省南充市要求全市所有校车、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车、半挂牵引车,以及总质量大于或等于1.2万kg的货车,于2013年10月31日前全部完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工作。

此次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工作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科技手段高。卫星定位监控的广泛使用,将极大提升道路运输车辆安全监管水平,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促进全市道路运输安全形势好转。

为确保安装工作顺利有序,南充市要求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运输企业、检测机构协调配合。同时,明确各级、各部门道路运输安全和GPS使用、监控的职能职责。南充市规定,运输企业对卫星定位装置、监控和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要按规定为道路运输车辆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和接入动态监控管理平台;按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驾驶行为等。

南充市还加强了对城市出租汽车客运车辆的有效监控与管理,已全面完成监控平台建设,同时建立健全了出租汽车交通违法行为抄告协查制度。(何宗周)

中铁五局一公司“三招”激活安全管理

本刊讯 中铁五局一公司兰新项目(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铁西宁隧道)在团队安全管理中,“三招”激活了项目安全管理,凝聚了团队安全管理的“一股绳”力量。

团队安全管理中,“三招”是:

教练式检查。教练式管理是区别具体问题、不同作业者个体的针对性管理方式,即:在安全监督检查时不以检查考核为目的,而是在班组业务尖子、技术能手、质量检查员中推行“检查员+教练员”安全监督模式,通过现场教、职工练,规范作业者行为。现场检查发现作业者违反作业标准、操作规程时,及时制止并进行现场“教练”。对现场出现的安全问题、作业者不良行为等,“都看、都管、都上心”,为职工提供“检查问题+整改问题”式服务。

积分式考评。确定一定周期、一定基础分,在一个考核期内,班组任何一个人发生安全问题,根据问题性质等级在基础分中扣除相应分数;如果防止了一起事故,则按性质、价值给予相应的加分,最终将安全考核积分与安全兑现奖励挂钩,得出班组实得奖励,班组所有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担保式返奖。在作业者违反作业标准、操作规程、劳动纪律接受考核后,由关联人、关联工序人员中选择一名担保者,赋予担保人监督及教练的责任、建议考核的义务、帮教整改后的权利等。受考核人在一定时限内,如果没有发生问题,既给予受考核人一定比例的返奖,对其担保人也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反之则对担保人进行联责考核。责、权、利的有机结合,能够使担保人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为现场安全再筑一道屏障。(王大春)

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召开

本刊讯 2013年5月26-27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在山西省晋城市召开了全国煤矿瓦斯抽采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付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付建华总结了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煤矿瓦斯防治措施;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七条规定》;严格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强化综合防突措施落实;全面推进先抽后采,做到抽采达标;注重通风管理,建立瓦斯“零超限”目标管理制度;注重安全投入和科技支撑,提升煤矿瓦斯防治能力;强化监管监察,依法依规推进煤矿瓦斯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与会代表还现场参观了晋煤集团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研究、工程施工和煤制油、瓦斯液化、煤机制造等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

新疆规定建筑高度超百米属火灾高危单位

本刊讯 2013年6月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首次划定火灾高危单位的范围。

该规定是依照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制订的地方法规。规定明确,火灾高危单位指容易发生火灾,而且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密集、易燃易爆场所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其中,建筑高度超过100 m的高层公共建筑为火灾高危单位,严禁将避难层出租、出售或挪作他用。这个范围主要指商用写字楼、娱乐场所、酒店的公共建筑。

该规定明确,公共建筑内的火灾高危单位在营业、使用期间,禁止进行电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今后凡是被列入火灾高危单位的场所和单位,将全部实行“户籍化”管理。(辛 安)

全国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本刊讯 6月6日,全国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成立暨标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委会是为了推动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发挥该领域专家的作用而成立的。

在全国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体系框架中,工作条件标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基础标准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复审工作将是该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标委会秘书处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

会上通过了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委会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2013年工作计划和劳动管理与保护标准体系框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等领导和专家共40多位参加了会议。(李志华)

枣阳市人大助力隐患排查治理

本刊讯 2013年6月3日,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25名人大代表分成8个视察组,深入该镇中心福利院、元大粮油公司、28所学校和部分村组,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办。

视察中,代表们针对福利院电线老化问题建议采用国标电缆改造电路;对二中教师住宅区灭火器不足情况下达了整改通知;对7个村组高压线旁树障清理进行了现场督办;对3处新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现场移交。

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自2004年10月以来,连续发生了河南大平、陕西陈家山、辽宁孙家湾、山西平鲁、新疆神龙、河北唐山刘官屯、黑龙江东风等国有煤矿的特大矿难。在国家对小煤矿集中整顿、关闭工作扎实推进,小煤矿事故得到遏制的局面下,死难者数以百计的特大矿难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那些国有大矿发生,使得媒体和民众对矿难的心理承受能力逼近了底线。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有大矿如此频发的矿难?

表面上看,矿难频发有安全生产基础差、超能力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这三大原因,倘若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会发现事故背后还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一、 企业层面的原因

1.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依旧,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我国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强,对防范伤亡事故没有把握。目前,全国共有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约9 000多处,约占矿井总数的30%,还有超过80%的中小煤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经过50多年的开发生产,正相继进入衰老报废的高峰期。

业内权威人士分析矿难时承认,装备水平落后,安全投资欠账非常大,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欠账就达500亿元左右。

2. 煤矿企业守法经营的意识淡薄,超能力生产、冒险生产成为常态

据2003年调查显示,中国原煤年产量为17.28亿吨,而当年底,全国上报具备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的矿井(含露天矿)为2 090处,年生产能力约11亿吨。也就是说,当年最少有6.28亿吨的原煤生产没有安全保障。可见,超能力生产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煤矿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通风、采掘、供电、排水等几个主要生产环节,任何一个环节超能力生产,就可能导致矿井发生伤亡事故,甚至重特大事故。

超提升、超运输能力生产,易发生机械事故,如绞车损坏、钢丝绳断裂、跑车等事故;超供电能力生产,将导致用电负荷增大,容易引起断电、失火、损坏设备,停电后更容易引起瓦斯爆炸和井下失火;超排水能力生产,将使井下涌水量增大,如果排水能力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造成淹井事故;超通风能力生产,易导致井下风量不足,直接影响井下空气质量,影响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而且开采强度增大,很容易造成瓦斯积聚而發生瓦斯爆炸事故。

3. 合格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流失严重,得不到补充,人员整体素质在持续下降

人才缺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问题。由于煤矿劳动生产率较低,全行业的工资收入差,再加上工作危险、环境恶劣,煤矿在高校招不到专业的人才,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真正到基层煤矿去工作的少之又少。同时,在煤矿工作的专业人才却又大量流失。

以2004年10月20日河南大平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为例:下水平的瓦斯突出喷出的瓦斯逆行到上水平运输大巷,多处瓦斯浓度测定仪超限报警,这预示着全矿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然而,这个矿在31分钟内竟然没有切断电源,致使架线电机车行驶到巷道拐弯处引起瓦斯爆炸,死亡148人。事后,技术人员面对满电脑的红色警报,第一反应不是说瓦斯浓度增大,而是认为电脑中毒了。可见,人才的缺乏在许多矿井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有经验的老矿工或退休或下岗,接替他们的大多是没有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工。因为安全投入少,矿工流动性大,安全培训也几近于无。一线的工人绝大部分是农民,基本上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昨天扛锄头,今天扛镐头;安全不安全,出煤就是钱”。2004年10月20日,河南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8人遇难,其中95%为农民合同工。

4. 工人的安全生产权利得不到保障,工人及工会维权难度大,对违法行为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

《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都规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而煤矿领导为了增加产量则不让停工。陈家山煤矿的一些领导对矿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有本事就不要下井,我明儿就让你下岗!”由于矿山劳动力供过于求,工作机会稀缺,很多人最担心下岗,煤矿侵犯矿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当今的国有企业里,工会的作用仅仅相当于单位的一个内设部门。面对频发的矿难,工会与企业领导集团的博弈能力十分微弱。尽管《煤炭法》和《矿山安全法》都规定了矿山企业工会应当依法维护职工生产安全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但本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矿工面临死亡威胁时却失语了、缺席了。

5. 原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制度以“改革”的名义被取代,对生产一线的控制能力不是增强了,而是削弱了

以前矿务局的干部特别是基层煤矿的干部都要下井,一直下到工作面,在井下进行现场的组织、指挥和监管,把所有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统统落实到工作面。此外,还有劳动态度高度负责、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劳动模范和优秀工人一起干活。每一个工作面都有安全员、监管员和技术人员,形成了一种保证安全的体系和机制,这就叫做“两参一改三结合”,其中的核心就是干部要带班劳动,干部要下井到工作面。

然而,现在这一套都被否定了。管理人员盲目地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穿着整齐清洁、衣冠楚楚地在办公室进行信息化管理,他们不再下井劳动了。而在井下劳动的农民工没有受过严格训练,技术素质较差,守法守规意识也较差,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更差。

二、 监管层面的原因

1. “官煤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严重毒害了安全生产秩序

国有煤矿近些年来经营机制的改革,使得煤矿的承包集团成为最大的受益人。煤矿企业给相关官员提成或行贿,相关官员为煤矿开绿灯,这些官员中就有一部分是主管安全生产的。上面既有保护伞,又受暴利驱动,这就使矿长们敢于目无法纪、草菅人命。而要铲除这种官商勾结的腐败制度,既要严惩违法企业的决策集团,又要清除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此前开展的“公务员、国家企业人员从煤矿限期撤资”就是一项很有针对性的举措。

2. 监管的权威性未充分树立,对违法犯罪现象的打击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依然存在抵制执法甚至暴力抗法的现象

李毅中局长在一次会上指出:“比如说山西3月9日、3月19日两次事故,你贴了封条,他给撕掉;你再贴,他再撕;你上了锁,他给砸掉,胆大妄为到这种程度。”“为什么矿主敢于撕封条、砸锁,敢于藐视国法、无视监管呢?”“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监管工作不扎实。已经发布了停产整顿的名单,但是没有认真地落实,执法不严格,没有依法严惩,责任不落实。山西这两个发生事故的煤矿,都查到驻矿监督员失职以及措施不到位。”他追问道:“中国古代如果被贴上封条无人敢于撕扯,为什么现在却出现了这种现象?”

监管工作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对非法的监管压力是“上紧下松、外紧内松、此紧彼松、时紧时松”,反映了煤矿安全队伍中一部分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责任意识亟待提高。

3. 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联合执法机制仍处于“运动式”的状态,未成为长效机制

对煤矿的管理,涉及地方政府及国土资源、发改委、公安、工商、煤矿安全监察等政府部门,与供电、供水、通讯、交通、铁路等公共服务机构也有密切关系。靠安全监管部门一家执法、单骑突进,效果十分有限。而现有的联合执法形式未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临时决策的多、被动查处的多、重复检查的多,核心问题是对各部门职责界定不清、程序不明确,谁都不愿真得罪人、真负责任,联合执法常常是“轰轰烈烈走过场”。

4. 现行的法律政策、经济政策不科学,对违法及事故后果未能起到足够的震慑、防范作用

在煤矿企业中流传着一句话——伤不起死得起。煤矿开采的暴利和矿工生命的廉价,使一些矿主视矿工的生命如草芥。经营过煤矿的知情人透露,发生事故后,一条人命通常也就赔付10~20万元左右,而预防的人均投入则高于这个数字。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确定了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伤亡赔偿标准,旨在通过这3项经济政策,配合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来加强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就保障矿工的权益而言,这些政策是很有针对性的,关键在于能否落实和执行。

从法律责任追究看,无论是《刑法》还是《安全生产法》,对违反安全生产相关规定、造成重大后果的处罚最多判7年有期徒刑,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刑罚都比它们重得多——最高的可判死刑。如果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总有人敢以身试法,其实折射的是法制自身的缺陷。

三、 社会层面的原因

1. 舆论导向和认识上的误区

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首次达到了1 000美元。一些专家和理论研究机构认为,人均GDP在1 000美元至3 000美元这个区间,是经济的“起飞”阶段,同时也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安全事故也大都经历了从上升、高发到逐步稳定、下降的周期,我国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事故高发阶段。这一观点被过分渲染,让某些领导、安全生产界乃致全社会得出了可怕的“事故高发周期论”“事故不可避免论”,矿难的层出不穷似乎成了情理中事。

从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出发,事故本质上是可以避免的。作为后发展国家,我国为什么不能汲取其它国家的经验教训,利用技术和管理上的后发优势,避开这种恶性惯例和规律,少走一些弯路呢?难道一定要以成千上万个矿工的生命为代价,把这些灾难重新过一遍吗?

2. 煤炭在能源体系中较低的比较价格促进了对煤炭的需求,经济增长粗放,资源利用率低,使煤炭需求持续过热

中国经济持续25年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空前的经济增长引发了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由于油气能源紧张,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需求告急。2003年,我国消费的煤约为19亿吨,比2002年增长了20%。煤炭在能源体系中较低的比较价格又促进了全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加上我国资源利用率低,耗能大,只有保持总量的增长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成为煤矿超能力生产的根本原因。

3. 社会上对危险、艰苦、重体力行业的歧视,导致这些行业进不来人、留不住人,“人才危机”导致生产危机

煤炭高等院校中有不少院校“摘煤帽”“脱矿衣”。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指出:“煤矿若再招不到大学生,将会面临灭顶之灾”。由此可见,煤矿企业安全人才的严重短缺,是矿难频发的一大致命因素。

高危行业的“人才短缺效应”,已经通过“矿难频发”的现实一次次凸现出来,应该引起国家有關部门的高度重视,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同时也应反思,煤炭行业专业人才流失的关键,是分配不公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当务之急,一是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对煤炭企业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分配和使用机制,为培养、选拔、使用各类安全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二是建立人才激励保护机制,以良好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

四、 遏制矿难须用铁腕

要遏制矿难非用铁腕不可!何为铁腕?就是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铲除“中间利益集团”,以消灭黑心矿主的保护伞,清除官商勾结办矿的体制;以铁腕制止破坏性、掠夺性开采,实行对资源的保护性开采;以铁腕查处矿难事故责任,查清事故原因,追究煤矿企业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失职责任,查处事故背后的渎职、失职和腐败行为,采取经济罚没、行政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依法严惩事故责任者。企业要严格、自觉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煤矿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下井到一线,把一整套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面,重在实践。

越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越要有迎接挑战的准备;越是在形势危急的时刻,越要有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事故高发不可怕,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才危险。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有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通过我们尽职尽责的工作,矿难频发的势头一定会得到遏制。

编辑 玫尧

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1) 煤矿自然灾害多, 开采条件差, 地质情况复杂, 易出现重大事故。 (2) 煤矿数量较多, 大小规模不统一, 生产水平落差较大。 (3) 在对小煤矿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后, 开采技术条件更加复杂, 开采难度增加。 (4) 煤矿机电对安全投入存在欠账, 没有足够的安全技术设备。 (5) 煤矿机电安全监管体制不完善, 员工组成复杂, 管理难度大。

2对我国煤矿机电安全监管的思考

2.1管理体制复杂、效率低

我国煤矿机电安全监管体制复杂、不明确, 虽然管理部门众多, 但是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一个煤矿的现象时常出现, 这些部门往往都没有足够的权限, 且管理上重复冲突。另一方面, 煤矿企业无所适从, 一味地应付上级检查, 缺乏对安全监管的规划和努力。这样一来, 严重浪费了人力管理资源, 使得监管效率降低, 为煤矿机电安全留下了一个大的隐患。

2.2管理部门权责不分明

煤矿企业中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不清晰, 各部门职能重叠、工作交叉, 人事调动异常, 使得业务流程更为繁琐复杂, 一旦出现问题, 责任无人承担, 互相推脱。这种部门职能重叠和责任推脱并存的状况只会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 增加安全隐患。另外,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互相矛盾冲突的地方, 比如不同法律规定不同部门履行同一职能, 法律的不完善更加导致了部门职责混乱。

2.3管理部门不独立

我国煤矿机电安全监察机构实际上不仅具有煤矿机电安全监察职能, 还有煤炭行业管理职能, 且煤炭生产部门与监督部门联系紧密, 部门不专一, 监督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

2.4对煤矿作业设备的管理不重视

分析近几年的煤矿机电安全事故, 可以发现不少案例是由煤矿作业设备不安全导致的。而煤矿作业设备不安全是由于企业平常不重视对这些设备的管理和保养。负责管理设备的人员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 时常忽略了一些小部件的损坏, 而往往造成事故的都是些容易忽略的问题。另外, 煤矿企业只注重高产量高利润, 对设备的安全以及管理投入过少。

2.5矿工专业素养不到位

许多煤矿为节省成本和偷懒, 缺乏对矿工的安全培训。一方面, 专业素养不够的矿工, 缺乏经验和意识, 在矿井中容易无形地做出不安全行为。另一方面, 矿工对自身安全不够重视, 缺乏维权意识, 任由一些煤矿企业侵犯合法权益, 任劳任怨。

3对我国煤矿机电安全监管的建议

3.1完善安全监管体制

煤矿企业应当确立正确的精细化管理观念, 细化管理体制, 建立明确的标准。将煤矿监管职能交给特定的部门, 打破多个部门同时管理同一煤矿的局面, 并赋予该部门足够的权力, 增强监管部门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另外, 重新划分机构职能责任, 加强各部门机构的独立性, 避免责任互相推脱的现象。规范作业流程, 明确岗位职责, 合理分配工作并订制目标, 加强考评监察力度, 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体制。

3.2健全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制定的煤矿机电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发达国家而言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急需一套完善可行的法律体系。在安全监管中, 应当由上之下制定纵向监管流程, 完善法律规定不分明的地方, 明确法律职责。同时, 煤矿企业应当恪守执法, 严格遵守, 认真落实, 从而发挥出法律真正的效力。此外, 法律应当加强对矿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企业应当履行法律义务, 关注矿工的生命健康, 重视安全问题。

3.3加强设备管理

煤矿企业应当改善矿工们的作业条件, 加强设备安全的管理, 重视容易忽视的隐患。在引进新设备时, 相关部门人员应当严格把关, 不能为节省成本和偷懒而不把作业人员的生命当回事。在检查维修设备时, 工作人员应当细致谨慎, 不放过任一个可能造成问题的地方, 此外应当合理安排检修时间, 区分开安全设备和存在隐患的设备。对于过旧或者损坏严重的设备, 应当及时更换, 停止使用。

3.4提高作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煤矿企业应当重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采取多种手段来提高矿工们的职业素养。煤矿工作人员需要培训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同时, 企业应及时更新安全技术和知识, 并及时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授导。企业也应鼓励内部交流, 使员工们掌握更多的工作经验, 以及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4结语

影响煤矿机电安全的点面有很多, 本文只针对安全监管方面来探讨。本文把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监管问题浓缩总结, 并对这五个问题一一思考, 给出了四个针对性的建议, 煤矿机电的安全监管需要法律法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共同参与。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煤矿安全机电事故发生最频繁的国家, 矿工们的生命和财产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威胁, 尽管这一问题被密切关注, 但矿难仍不断发生, 且居高不下。这正说明我国煤矿机电的安全监督管理存在严重不足, 本文从安全监管这一方面, 来思考其中的问题, 进而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监管,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 李豪峰, 高鹤.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监管的博弈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04 (7) :72-75.

[2] 王建群.资源整合后宝丰县煤矿安全监管的对策[J].中州煤炭, 2006 (6) .

[3] 胡文国, 吴栋, 李乐夫.我国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 2007 (6) .

[4] 张柏林.我国煤矿安全行政监管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07.

[5] 李俊.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2) .

[6] 汪永芝, 吴健斌.浅析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煤炭工程, 2011 (5) .

上一篇:糖尿病足防治与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图书馆艺术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