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化及其特征范文

2024-07-16

鲁文化及其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字:促销礼品,促销品,广告礼品,小礼品,促销小礼品,礼品促销品,家庭保健,立体吸塑,卡包,手机座

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刚竹(Ph.uiridi桂竹(Ph.bambusoid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等,丛生型的佛 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等。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极少为四角形,由节间和节连接而成,节间常中空,少数实心,节由箨环和杆环构成。每节上分枝。叶有两种,一为茎生叶,俗称箨叶;另一为营养叶,披针形,大小随品种而异。竹花由鳞被、雄蕊和雌蕊组成。果实多为颖果。

竹类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为营养生长阶段,一旦开花结实后全部株丛即枯死而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根据竹竿和竹鞭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散生型、丛生型和混生型。散生型竹类有紫竹、方竹、毛竹、淡竹等;丛生型的有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等,而混生型的有茶竿竹、苦竿竹。竹子大约有1200多种,在我国就有250余种。 丛生竹 新的竹是从老竹子的秆根茎侧芽长出来的,所以看起来都会聚在一起,一丛一丛的。 麻竹、绿竹、刺竹、长枝竹、蓬莱竹等。

鲁文化及其特征范文第2篇

一、服装的外形特点

戏曲服装在色彩上具有鲜明多变的特点, 图案设计也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1、色彩

戏曲服装主要分为“上五色”和“下五色”, 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对人物和地位进行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色彩, 比如黄色多是皇室所用, 而黑白主要是平民阶层的代表, 这种色彩上的差异性是戏剧服装的重要特点。

2、图案

戏曲服装的图案也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不断发展, 取材有的来自民间人事, 或者是动植物。这些图案一般采用谐音、隐喻和寓意的表现形式, 主要题材有几何图形、文字、花草植物, 还有传统的吉祥图案, 这些图案不仅仅具有美学上的欣赏价值, 同时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传统价值观, 正确理解这些图案对进一步把握中国的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造型设计

服装随着戏曲的不断发展而变化,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它的美观性。戏剧服装的美观性主要体现在整体的造型设计上, 我们所熟知也经常看到的一般都是戏服在袖子上的独特特点——长袖飘飘, 这些细节上的设计就加强了总体的艺术表现力, 总体说来具有夸张的特点。

二、戏曲服装的美学特征

戏曲服装是能给观众留下重要印象的一大因素之一, 在整个戏剧的演绎过程中能够引导观众的情绪, 同时在设计上注意突出服装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的体验和营造的意境。戏曲服装的整体美感主要体现在形式、意象和意境上。

1、形式之美

戏曲服装在装饰的作用上和戏曲脸谱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形式上的美感是戏曲服装追求的一大特征之一。比如在戏剧表现中的乞丐, 他们的服装并不是现实中的破烂不堪, 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干净体面的装饰。这种服装形式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下等人身上, 在王侯将身上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 社会上的服装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但是在戏曲服装上面, 都体现着形式美。

2、意象之美

形式美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作用其实是为了打造人物意象美, 这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不同身份的人物所穿的服装:不管是身居高位的皇上, 还是普通的平民。这种意象美的主要作用是表现认为的性格和气质, 戏剧演员可以借助衣服上的构造来实现一定情绪的展示。

3、意境之美

意境具有烘托整体氛围的作用, 而戏曲服装则被看做是营造意境美的重要手段之一。戏剧的服装可以实现演员形象和服饰结合起来, 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氛围。戏曲服装之所以具有意象美, 就是因为其遵守了传统的写意艺术, 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 就要求我们把戏曲的艺术美和服装美结合起来综合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了解戏曲服装的特点并进行相关的创造。

三、当代美学价值

戏剧服装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始终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要想实现戏剧服装文化的长远发展, 就必须要立足当下, 分析戏曲服装的当代美学价值。

1、弘扬传统艺术

戏曲服装在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断提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点, 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双重精神, 并不断注入时代特色。比如失唐朝的《霓裳羽衣曲》是世界闻名的著作, 虽然失传已久但是当代人从未停止过研究模仿再现的步伐, 大型舞台剧《大羽华裳》就是围绕着戏剧服装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表演形式, 该作品在美的视觉享受和地方戏剧特色上具有重要的成就。除去视觉上带来的震撼体验之外, 该舞台剧还完美地融合了音乐的因素, 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进行了出色的呈现。

2、展现艺术个性

戏曲服装并不仅仅是指戏剧演出的服装, 而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体系。它能够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来进行不同的设计记录, 还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但是总的来说有一条根本原则是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 那就是戏曲发展一直以来都遵循着当代的审美规范, 并展现着每个时代的艺术个性和特征。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变化的同时, 也给戏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 戏剧服装作为戏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此, 正接受着巨大的考验。如果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能与时俱进, 便会被淘汰, 这就在服装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观众在观看戏曲演出的时候, 需要将戏剧服装的呈现形式和戏剧的整体主题相结合来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将其中代表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表达出来, 实现戏剧艺术的整体升华。

摘要:戏曲服装和其他服饰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形式、意象方面都有着独特性, 体现着中华文明。本文外形特点等方面对戏曲服装进行了探讨, 还进一步分析了他的艺术价值, 在分析中体现出戏曲服装的强大吸引力, 也对未来戏曲服装的变革和创新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戏曲服装,艺术特点,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学伟.服饰艺术中的民俗元素[J].美术大观, 2008, (4) :46-48.

[2] 周少华, 吴晶.戏曲服饰设计的文化表现[J].四川戏曲, 2008, (6) :86-88.

[3] 传统戏曲服饰的分类及其图案纹饰特点研究[J].石亚丽.山东纺织经济.2012 (08) .

鲁文化及其特征范文第3篇

1 地热资源类型

地热资源是赋存在地层深处的热能资源。世界各处的地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相对较分散, 开采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地热一般通过水或者蒸汽等工作流体将分散热量聚集起来。主要有热传导型、对流型地热, 鄂尔多斯盆地热能资源以传导型为主。地热资源在储层中以干热岩、水热型以及浅层三种形式赋存。

1.1 对流型地热资源

对流型地热的形成与储层岩石板块的演化及地壳热状态、热运动存在一定的关系。1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的板块边部, 其内部的较活跃的断裂带、断馅谷等温度大多小于150摄氏度。高温地热常用于电站的建立;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裂缝介质中, 其热量常用于温泉。

1.2 传导型地热资源

传导型地热资源多分布于断馅盆地处, 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 其温度较低。对此类资源的开发应用, 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2 地热研究常用方法

地热研究的方法主要分为地球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前者通过地面勘测、遥感、测井、重力发、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勘探;后者通过研究化学组成、成分进行勘探, 对地表水、温泉水等进行化学分析等。

3 地热资源储存特征

地热资源一般储存于储层的孔隙、裂缝之中。就陕西地区而言, 其储存空间分为构造裂缝类型、孔隙裂缝类型以及融裂隙类型。构造裂缝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有临潼华清池、蓝田等地区;孔隙裂缝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主要有渭河断裂附近;融裂隙类型主要位于关中盆地边部, 受岩性及构造控制。

4 影响因素

地下热能的储存量与储层的含水程度, 沉积环境、储层物性等相关。陕西地区地热开采的出水量受储层深度影响较大, 大于3000m埋深, 埋深越大, 其出水量越小, 呈现负相关性;小于3000m埋深, 埋深越大, 其出水量越大, 呈现正相关性。

4.1 地热资源形成因素

地热资源形成必须包含热量源、渗流通道、储层空间以及起保护作用的盖层。盖层是渗透性较小, 水在盖层不具有流动能力或者流动能力很弱, 其还具有防止散热的作用;储层空间是热源流体集中的地方, 一般由具有一定孔隙空间的砂岩、砾岩储层或者断裂构造带等组成;渗流通道是热源水聚集的渗流通道, 热源经过渗流通道进入储层空间形成具有一定开采价值的地热资源;热源主要是储层岩石放射元素进行衰变等产生热量以及地质运动产生。

5 结语

5.1 地热主要有热传导型、对流型地热两种类型

5.2 陕西地区地热资源储存空间分为构造裂缝类型、孔隙裂缝类型以及融裂隙类型

5.3 陕西地区地热开采的出水量受储层深度影响较大, 大于3000m埋深呈现负相关性;小于3000m埋深, 呈现正相关性。

5.4 地热资源形成必须包含热量源、渗流通道、储层空间以及起保护作用的盖层。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消耗量越来越大, 而传统的石油、煤炭资源作为一种不可生资源也越来越满足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并且随着近年来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 地热资源的开采显得愈来愈重要, 其分布广泛, 绿色环保, 对地热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对促进经济发展, 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地热资源赋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主要取得以下结论:地热主要有热传导型、对流型地热两种类型;陕西地区地热资源储存空间分为构造裂缝类型、孔隙裂缝类型以及融裂隙类型;陕西地区地热开采的出水量受储层深度影响较大, 大于3000m埋深呈现负相关性;小于3000m埋深, 呈现正相关性;地热资源形成必须包含热量源、渗流通道、储层空间以及起保护作用的盖层。

关键词:地热,赋存特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孙红丽.关中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及成因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5.

[2] 程先锋.云南东部地热赋存规律及成因模式[D].昆明理工大学, 2008.

[3] 袁建飞.广东沿海地热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13.

[4] 施龙.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2004.

[5] 马瑞.碳酸盐岩热储隐伏型中低温热水的成因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07.

[6] 田粟.威海地区构造型地热田成因机制研究[D].济南大学, 2012.

[7] 崔希林.四川盆地中西部温泉成因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14.

[8] 赵西蓉.渭河断陷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与热储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6, 02:51-54.

[9] 聂凤军.黑龙江省明水县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10] 连胤卓.地热资源的热红外遥感技术探测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07.

上一篇:劳务派遣优缺点范文下一篇:绿水青山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