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值相关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0

商品价值相关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在全球开展水资源价值研究的背景之下,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价值研究的发展历程,强调了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与应用成果,并对水资源价值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水资源价值;研究背景;研究历史与现状;内涵

Summarization on the Research of Water Value

LU Ya-zhuo, WANG Lin, LI Liang-xian, TANG Li-jie

(Department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IWHR, Beijing 100044,China)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has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the research on water value and emphasized the recent advance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f water value in the world. Then she ha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signification of water value.

Key words:water valu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the history and recent advance; signification

1 引 言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人所关注的全球性问题。1997年,联合国在《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价》的报告中指出:缺水问题将严重的制约21 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

我国虽然是一个水资源大国,但是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 4。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缺水高峰将出现在2010─2020 年间,乐观估计2020 年缺水将达到300 多亿m3。其次,在水质方面,近年来我国地表水质虽有所改善,但是形势仍不容乐观。据2005 年监测数据,全年I、II类水河长只占33.8% ,III类水河长占27.1%,IV类水河长占11.8%,V类及劣V类水河长仍占27.3%。同时,地下水污染状况也令人担忧。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并存的局面,严重威胁着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条件。加强水资源管理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最有效手段,其中运用经济手段又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1]。多年来,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水资源无价值、供水低价格导致资源需求过度膨胀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加重了水资源的危机,加剧了水资源利用中的多种社会、经济矛盾。

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措施,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研究水资源价值体系意义重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内外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 国外水资源价值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Nordhaus & Tobin提出用“经济福利准则”修改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引发了对环境资源进行计量的关注,并出现了多种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影响的方案。进入80年代之后,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环境学家、经济学家针对许多已有的自然资源估价方法提出了一些不足及改进,并尝试地提出了新的核算理念或评价方法,取得了广泛的进展。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即是在自然资源价值研究的大背景下逐步展开的,它是自然资源价值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早期探讨水资源价值是在20 世纪70年代,认为水的价值是在给定时间和给定地点来购买单位体积水的社会愿意和能够支付的最大值,或者采用机会成本的方法,即在既定时间、地点和水流条件下,当另外某人取走用水时,水资源所有者可以接受的每单位水的最小费用。杨格和格雷1972年考察了几项实验,认为水的价值不可能超过最经济水源的边际成本[2]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水资源危机加剧,许多学者提出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指出价格是节约用水的重要参数。1984年Fakhraei研究了在随机供水情况下价格稳定性和水量配给规律,他认为定额分配水资源经济效益未曾从随机供水角度加以分析,他给出了两种形式的定额量,并推出可获取最大利润的长期价格。它所需参数较少,只需要知道需求分布状况即可[3]。1987 年Moncur 研究了城市用水定价和干旱对策,其内容是:火努鲁鲁供水当局对若干家庭用水户进行了观察,估算了需水量与价格、收入、家庭人口、雨量等的关系及限制用水方案,短期的需水弹性表明,边际价格上升不到40%,即可减少用水量10%[4]。1988 年Moncur 对水资源价格在干旱条件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水价有足够的弹性时,通过征收干旱附加税调节用户用水,可避免限量供水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干旱附加税可促进采取节水措施,如果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则效果更加明显[5]

到了20世纪90 年代,采用经济杠杆管理水资源的研究日益活跃。Murdock 分析研究了用水预测中社会经济和人口统计特性的作用,指出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变量如住户年龄、种族、家庭成员的组成对用水量有很大的影响。他将需水量与社会经济相结合,拓宽了水资源价值研究中所涉及的范围[6]。美国在这一时期对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得克萨斯州格朗德河下游河谷水市场与水权转让的实践为水资源价值的实现开辟了新空间──水市场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供水利用效率,进行水资源重新分析,大城市购买农民的水权以增加用水,这是水资源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水市场机制应予以肯定[7]。1995年在瑞典召开城市地区水综合管理国际研讨会上,水资源和废水定价被列为重要的一项议题。

21世纪初期,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在理论完善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研究人员也由单一的经济学家向水利、环境、生物、化学、社会等多领域工作者共同参与转变。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在水资源综合管理、水资源政策研究、水资源负价值研究以及水资源价值模型研究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与实践。2001年Dinar回顾了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的水价改革政策性经济体制,阐述了这些国家进行的主要改革的影响,记录了政策性经济的成功或失败[8]。2002年,针对印度Tamil Nadu邦水危机,Bhatia等人计算了水在各个产业部门中的经济价值,利用优化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不同的水分配政策的影响,采取了更加灵活的弹性配水政策,促使水自动从低价值使用向高价值使用转移。英国Colin Green详细论述了水资源在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价值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出在水资源管理中必须做出既能满足现状条件又能为将来提供增长途径的抉择,特别指出中国的水资源管理要比其他国家难得多,但是中国作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不得不做得比其他国家更成功[9]。在纳米比亚,Glenn-Marie Lange等人对已有的水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广泛地讨论,根据数据资料情况采用残值法对纳米比亚南部3个农场商业区的农业用水进行了初步尝试性的经济评价,并为水务部门制定水资源政策提供了适当建议。他们认为残值法应用简单,适于评价水作为主要中间投入的农业用水。该研究代表了一个重要阶段:将经济原则引入了水资源的管理与定价中[10]。2004年,全球水伙伴呼吁水利规划与决策需纳入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中,实行水资源可持续综合管理。2005年,世界银行成立课题组,对墨西哥水资源短缺的东北部Río Bravo流域的3个地区利用残值法分别计算了国民经济分行业用的水经济价值,全面分析了行业间以及区域间的用水效率差异,为制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了直观的指导依据,并深入研究了与用水相关的制度或政策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11]

3 国内水资源价值研究进展

我国的水费改革与水资源费征收对我国的水资源价值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启示,近年来,学术界对水资源价值的探讨不断深入,并逐渐发展进入了广泛的应用阶段。

3.1 起始研究

水资源价值研究的背景之一是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后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之二是对自然资源的重新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有限的自然资源如何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并维持自然资源本身的再生产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985 年起我国学术界就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这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价值研究已经开始。但对于天然水资源有偿使用的涉及还不多。1987年,李金昌翻译了雷佩托的《关于自然资源与折旧问题》及L.洛伦兹的《自然资源核算与分析》等研究报告,同时相继发表了《资源核算应列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有关论文[12],对我国的水资源核算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8 年我国开始了“水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的初步尝试,水资源价值研究在资源核算的带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3.2 理论研究

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起始于两个课题, 一是李金昌主持的“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课题,二是中国人民大学胡昌暖主持的“资源价格研究”课题。李金昌认为自然资源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天然产生的那部分价值和人类劳动投入产生的价值,并设想在财富论、效用论和地租论“三论”基础上确定自然资源价值观和自然资源价值论[13]。胡昌暖从马克思的地租论出发探讨了资源价格的实质,认为资源价格是地租的资金化,分析了资源价格形成的机制、形式及资源价格实现的条件[14]。而王彦则认为自然资源价格的确定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地租论中的土地价格公式,因为不同资源的各项特性不同,提出将自然资源划分为耗竭性和可变流动性两种,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15]

颜振元在研究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后提出,水资源的价格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不确定性[16-17]。黄贤金提出了自然资源二元价值论,即认为自然资源物质无价值,自然资源资本具有虚幻的社会价值,对其估算不能就资源论资源[18]。张志乐认为地租理论是天然水资源价格计算的基础,并提出了水资源费或者间接水价的基本计算方法[19-20]。姜文来出版国内外首部以水资源价值为论题的专著《水资源价值论》,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水资源价值的来源,阐述了与水资源价值相关的多方面理论[21]。沈大军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水价制定与实施的各种理论方法,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形成专著《水价理论与实践》[22],并应用所建立的CGE 模型对邯郸市进行了实例研究,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开拓性工作。

3.3 应用研究

虽然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价值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价值应用研究日益活跃。

1993年温善章等运用影子价格法研究了黄河部分河段水资源价值,结论是黄河各河段水资源影子价格存在明显的差异[23]。1994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利用边际机会成本理论研究水资源定价模型,并选择北京(长期缺水区代表)与上海(丰水区代表)两个典型地区,分别进行了水资源价格测算并提出了水资源价格政策。姜文来采用供求定价法研究了北京市水资源的价格[24]。1996年张晋光等研究了太原市水资源价格的构成, 提出了太原市水价改革构想[25]

2000年,贾绍凤等人研究了水价提升对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所产生的影响[26]。2001年孙光生等运用平均成本定价法研究了西安市自来水公司满足供水成本的水价和到位的综合水价[27]。2002年孙凤华对北京市合理供水水价体系建设提出了设想[28]。2003年,毛春梅以水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从黄河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以利用水资源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测算了黄河水资源的理论价值,为制定黄河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9]。2003年,罗定贵从水资源价值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出发,根据“不相容原理”,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弥补经典数学的不足,对抚州市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水资源价值的评价[30]。2005年,曹剑峰等人认为水资源价值系统受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灰色系统”,因此可用灰色理论评价水资源的价值。他们研究了灰色聚类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确定水资源价值各影响因素权重的层次分析方法,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水资源价值计算,验证了灰色理论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适用性[31]

4 水资源价值的内涵

综观国内外对自然资源价值和天然水资源价值的研究,对水资源价值的认识虽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就水资源价值的内涵来说,其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即稀缺性、资源产权和劳动价值。

4.1 稀缺性

稀缺性是水资源价值的基础。水资源之所以有价值,首先是因为其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稀缺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水资源稀缺性的提高,人们不仅认识到了已开发水资源的价值,也认识到了天然水资源的价值,以及水资源赋存环境的重要价值。因此,水资源价值的首要体现是稀缺性,水资源价值的大小也是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水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4.2 水资源产权

产权就是财产权利,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核心是产权的转让,资源配置和产权密切相关。从水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水资源产权主要是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4种权利。我国《水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水资源即是使用权的转让, 需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是国家对水资源所有权的体现,水资源费也正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有权及其所包含的其它权利的转让。

4.3 劳动价值

稀缺性和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交易和配置的必要条件。但国家机器对天然水资源的保卫和保护,以及开发前的调查等过程中,不能否认其包含在水资源价值中的劳动价值,即劳动和资金的投入。这是天然水资源价值和已开发水资源价值的根本区别。水资源价值中的劳动价值主要包括:一是国家对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国土资源的军事保卫和法律保护投入,二是对其所拥有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摸底,主要是水文监测、水利规划等各种前期的投入。由此可认为水资源价值中包含着劳动价值。

对于不同的水资源来讲,特别是对于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水资源,它们的价值所包含的内容会有所不同[32]。对于不同的水资源价值,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全面核算水资源价值。

参考文献:

[1] 曲格平.重视我国水资源价值研究推动我国水资源保护[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2).

[2]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95.

[3] Fakhraei SH.Naraganan reprise Rigidity and Quantity Rationing Rules Under Stochastic Water Supply Water Resour[J].Res,1984,20(6).

[4] Moncur ,J ET.,Urban water pricing drought management,Water resource Res.,1987, 23(3).

[5] Moncur,J ET.,Drought episodes management:The role price,Water resource,Bull, 1988,24(2).

[6] Murdock.S.H.,Role of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projecti - ons of water use,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91,117(2).

[7] Schoolmaster,F.A.,Water marketing and water rights transfers in the lower Ria Grande Valley Texas,Prof.Geogra2 pher,1991,43(3).

[8] Robert C.Johansson.Pricing irrigation water:a review of theory and practice[J]. Water Policy,2002(4):173-199.

[9] Colin Green著,夏军译.水资源经济学手册:原理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0]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for Water Resources[M].2006.

[11] J.Goicoechea.Economic value of water in the R?O BRAVO basin (Mexico)[M].2005.

[12] 姜文来,王华东.我国水资源价值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1):2-5.

[13] 李金昌.资源核算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14] 胡昌暖,王 彦,黎玖高.资源价格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15] 王 彦.论自然资源价格确定[J].价格理论与实践,1992,(2).

[16] 颜振元.试论水资源的劳动消耗[J].水利经济,1988,(4).

[17] 颜振元.关于浮动水价计算方法的探讨[J].水利经济,1993,1(3).

[18] 黄贤金.自然资源二元价值论及其稀缺价格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4(4).

[19] 张志乐.初论天然水资源价格[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6,2(3).

[20] 张志乐.水资源费或间接水价的数量分析方法[J].水利科技与经济,1997,3(1).

[21]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2] 沈大军,梁瑞驹,王浩,等.水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3] 温善章,石春先.河流可供水资源影子价格研究[J].人民黄河,1993,(7).

[24] 姜文来,王华东.北京市水资源价格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4,10(5).

[25] 张晋光,李翠玲.太原城市水资源价格改革探讨[J].中国物价,1996,(12).

[26] 贾绍凤.提高水价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分析──以华北地区为例[J].水利科学进展, 2000,11(1).

[27]孙光生.西安市水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定价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5).

[28]孙凤华.关于建立北京市合理供水水价体系的建设[J].北京水利,2002,(2).

[29]毛春梅,袁汝华.黄河流域水资源价值的计算与分析[J].中国人口、 环境与资源,2003,13(3):25-29.

[30]罗定贵.模糊数学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3,25(3):181-182.

[31]曹剑峰,钦丽娟,平建华,等.灰色理论在水资源价值评价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5,27(7):20-22.

[32]陈家琦,王 浩,杨小柳.水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商品价值相关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文章从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能够引起商品的价格的变化开始,通过分析能够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变化,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决定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价格论。

关键词:生产 水平 价值 价格

人们对商品价格的形成有了不少的争论,有“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劳动价值决定价格的理论、垄断价格理论、完全竞争价格理论、边际效用价格理论等,但争论中都存在着不能用某种理论完全、完美地解释商品价格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做一些探讨和交流。下面笔者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生产创造财富的社会平均能力)对价格的影响来进行讨论,看看能否有些新发现。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价格存在着影响

比如我们吃的疏菜,上世纪80年代每市斤几分钱、一两角钱,发展到今天已上升为一元、两元甚至几元钱;再比如我们吃的大米,上世纪80年代每市斤几角钱,发展到今天已上升到每市斤两三元钱。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供给充裕。不存在市场供求紧张的矛盾,市场也没有发现垄断,生产力不断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为什么会涨价呢?这说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价格有影响。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不是每个具体商品总是价格上涨的趋势,这要决定于生产某一具体商品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某一具体商品的社会平均能力)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的社会生产力(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为整体单元的综合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别。所以人们会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有的商品价格呈现上涨趋势、有的商品价格呈现平稳趋势,而有的商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如何影响价格的

一是由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为了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是世界各国努力发展生产力的一个基本目的。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必然扩大商品的生产,多生产的商品又必须通过市场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来实现交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具有社会性的客观要求。以上两条就决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原则。

不论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扩大市场消费需求都要增加人们的钱袋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加人們的钱袋子呢?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通过市场调节价格这个主渠道来实现。

以上说明:(1)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会通过市场调节价格来增加人们的钱袋子——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社会的供求;(2)生产商品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从事生产该商品的人力和物力的配制)一定要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矛盾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矛盾;(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产生商品和影响商品价格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比如某一名理发师给男士理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80年代每人次价格0.5元钱,到90年代每人每次价格1.5元,而现在已提高到每人每次10元。为什么理发师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理发价格呢?他会回答你,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的收入也应该提高了。再比如,某商品的社会生产力不适应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求时该商品价格就会波动,当生产某商品的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社会要求时价格就上涨,反之就下降,这就是人们常提到的社会生产结构不均衡所带来的供求矛盾。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或现象

除上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价格因素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很多,但各自对价格的影响都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作用和程度。

1.劳动价值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者人是创造价值最具有活力(即具有主观能动性)、最具有积极性的一个要素;劳动价值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商品中所耗费的劳动价值量的多少来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报酬支付一般都与商品交换具有相对的事前性,甚至还具有一定的刚性;如工资一般按月支付,每月工资一般不与企业经营成果存在事后性,不论企业经营是赢是亏都必须按时发给职工工资。这就说明劳动价值还以劳动者工资的形式直接通过商品的成本影响其价格。

劳动价值在商品价格中的影响作用是在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激励劳动者发展生产力,为满足人们日溢增长的需要创造更多的财富。

劳动价值决定价格理论的缺陷在于只强调劳动创造价值的绝对性,而没有考虑劳动价值具有劳动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相对性、历史继承性、发展性(比如同一个劳动者驾马车和开汽车,不是同一水平的生产力,能用同一劳动价值单位计算吗?再如同一个劳动者分别使用一台普通机器和一台专用机器生产同一零件,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一样,消耗的费用一样,零件的精度不同,商品的价值能一样吗),也没有考虑市场经济中外因通过内因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作用。

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主动要素,生产资料具有相对的历史性、客观存在性——即客观要素。客观决定主观(比如石器时代决定着石器时代的生产力,大机器大工业化决定着现代的生产力)、主观又反作用于客观(劳动者人创造发明又推动着生产资料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统一结合起来才是生产力——并且这一结合是具有扩大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先进的生产资料决定着先进的生产力,有先进的生产力才能生产更多或更高价值商品,比如一位农民把一块地分成大小相同的A、B两块地种值小麦搞试验,A地种20元的老种子,B地种25元的新种子,结果A地收了400斤,B地收了600斤,同一劳动者付出同样的劳动而创造了不同的价值,多创造的价值是劳动者创造还是多投入了5元钱的生产资料带来的呢?说明生产资料(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装备)在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劳动价值具有劳动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相对性、发展性。正是这个原因才会出现同一个劳动者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工作相同时间所体现的价值不同,而报酬也不相同;正是这一原因,企业的技术秘密、知识产权、高精端设备的保密限制等等也随之而出,不发达地区的劳动者向发达地区流动。

2.竞争是影响商品价格的一个因素。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机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发动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大活力,没有竞争发展就要停滞,但竞争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害。一种是市场竞争机制激励生产者通过提高商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影响价格变化,这是有利的一面;另一种是市场竞争机制驱动生产者通过不正当手段破坏扰乱市场环境来影响商品价格,这是不利的一面。竞争影响价格的表现主要有:市场销售商直接通过打商品价格战的形式影响价格、通过垄断手段控制或操纵市场影响价格、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成本等——即依靠发展企业生产力水平影响价格、通过炒作哄抬物价影响价格等等。

市场适度竞争是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择手段、投机取巧、尔虞我诈、违法违规等过度竞争则是有害于市场健康的。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反垄断、反倾销、反投机、市场法规法律及一系列市场监管机制都是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维护有效的健康竞争。竞争只有通过人才、技术、质量、管理、成本等——即依靠发展生产力的竞争才是健康有效的。

竞争价格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机制,是影响价格的一个外因,只能通过决定商品价格的内因而起作用。比如投机商以次充好,只是通过欺骗的手段,让顾客在不知情、错把次品商品当作质量好的商品所固有的价值所决定的价格购买而已;又如垄断也不过只是通过控制商品生产唯一或主导市场手段,是利用市场经济中生产商品的社会生产力一定要适应整体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破坏和扰乱市场环境来达到改变外因的目的,再由外因通过内因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3.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一个因素。供求决定价格理论反映了市场供需矛盾对价格的影响作用,解释了价格随着市场供求矛盾的变化而引起波动。供求影响价格变化的特点是波动,其作用就是在于直观地反映了市场需要什么和供需双方的市场状况(供大于求还是供小于求),这一反映能够指导人们多生产什么和少生产什么。供求理论说明了市场经济能够通过价格的波动而自发调节优化配制生产资源的作用,强调了市场经济的完全自由性。

供求价格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只看到了价格变化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甚至把外因与内因相对立起来,不承认劳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市场供求变化关系是市场经济交换商品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的一种客观现象,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市场的供求——供求是一个影响商品价格的外因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信息是影响价格的一个因素。在商品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对商品的价格影响不可排除。信息影响价格的主要表现有广告宣传、散布市场谣言、经济运行报告发布、形势预测、市场行情等等。

市场经济中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对每个人来说是千差万别的,这对于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双方在具体交易中形成的价格是有很大影响的。比如一个懂上网的消费者购买一只中欧互转电气插头,在网上查得价格从十几元到20多元,这个消费者去某商店购买时和店主搞价,最后59元买了三只;而另一位不懂上网的消费者,不了解信息,同样在这个商店买同一插头,结果和店主搞价,最后以40元买了一只。边际效用价格理论就是利用了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各自掌握社会商品信息量的差别的存在,所以边际效用价格理论可以归纳到信息对价格的影响。

信息和边际效用对价格的影响具有人的主观反映性、时间的阶段性、具体商品交换的个别性,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价格总趋势,这是其表现的一个特点。作为边际效用价格理论的缺陷同样是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商品交换中人们对商品及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是主观判定价格的关键,边际效用影响价格的实质是信息通过人的主观判定差异表现的,仍屬商品本身之外的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只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变化,主观并不能决定客观。

5.政策调控是影响价格的因素。国家通过税收、货币、产业扶持、结构调整等政策调控的手段都会直接或间接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化。比如国家要求节能降耗收取能源费,为了限制资源过度消耗收取资源费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再比如对一些行业通过操控市场、操控价格等谋取暴利,扰乱市场秩序的,国家也可通过一些法律法规进行干预(比如当前我国的限购房政策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调控价格水平。政策能够影响价格也是体现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因。

企业的决策对价格同样有影响,比如某企业要进行清库或是转产调整等原因,往往会急于资本回笼,大幅降价,甚至商品价格会大大低于其成本价。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笔者不再一一列举。

四、商品价格的形成

研究商品价格的形成,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始。

1.商品价格是什么?商品价格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通过市场交换转化为货币的表现形式。

2.商品的价值作用是什么?人类社会一开始并没有商品这个概念,随着人在劳动中不断实践和发展,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力发展提高,人们生产劳动成果有了相对的富裕,这种富裕成果的实物交换——即商品交换,商品的交换必然要有一把度量的尺子——即商品价值。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商品及商品的价值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的价值也应具有这样两个最基本的作用:一是商品的价值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充当尺度或参照作用;二是商品价值要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者人的发展、生产资料的发展)的客观要求。

3.充当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条件和单位是什么?首先能够充当决定商品价值的单位必须体现商品价值的两个基本作用,其次能够运算并表达两个基本作用。

我们先讨论试用劳动价值量充当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单位。当用劳动价值量充当决定商品价值单位时有以下不符合要求:一是劳动不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不能全面反映商品的价值,劳动价值只能反映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并不能反映生产资料的扩大、优胜劣汰和发展的要求;二是人的劳动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都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商品所耗费人的劳动价值和生产资料的价值是构成商品价值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生产力的量(社会生产商品平均必要耗费的生产力的量)才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尺度。

通过讨论我们会发现,只有生产商品所需耗费的社会必要生产力的量能够充当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单位。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生产力的量等于耗费的生产者人的社会平均费用与耗费的生产资料的社会平均费用总和。

4.商品价值的计算。商品的抽象价值是指假定市场环境健康、供求基本平衡、不考虑商品内在的具体差别因素条件下商品平均价值,商品的抽象价值等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生产力的量乘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系数——即商品的社会平均成本W1乘以系数K1(K1=1+社会平均利润率)。具体商品的具体价值取决于影响商品价格的内因差别——即质量、功能、性能等技术含量决定的系数K2(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在供求平衡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之比),具体商品的具体价值可表示为W1·K1·K2。

由商品价值的计算公式得出一个结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生产力的量和商品内在差别这个内因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外因的作用下形成的,商品的价值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

5.商品的价格。从上述的讨论来看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归纳起来就两种,一种是商品自身所有的内因,另一种是市场内作用于商品的外因。

影响商品价格的内因是生产商品过程耗费的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及其商品内在差别——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力的量和生产商品的具体生产力差别在商品中的内在继承。

影响商品价格的外因是除了商品内在所包含的社会生产力的量和商品内在差别以外的其他因素,它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系数用K3(在供求平衡,无外因影响时,系数等于1)表示。

通过以上的讨论,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商品的交换价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生产力的量和商品内在差别这个内因在市场中通过影响价格的诸外因作用下形成的,商品的价格是由内因和诸外因共同决定的。商品的价格W0可用公式表示为W0=W1·K1·K2·K3。在市场环境健康时、供求平衡时K3系数为1,这时商品的价格交换基本是等价交换;在开放的市场、完全自由的市场中商品的价格受市场多种因素的作用将围绕其价值发生波动;商品的价值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1.康永超.当代知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对唯物史观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2007(4)

2.桂世镛.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应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改革,1988(6)

3.于祖尧.经济市场化和市场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哲学研究,1993(4)

4.董生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及在当代的新发展(上).辽宁税务高等志科学校学报,2008(1)

(作者为山西省监狱管理局煤管处副调研员 山西太原 030013)

(责编:若佳)

商品价值相关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完善宏观调控 确保粮食安全

3、勇担当善作为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4、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5、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6、强化建章立制 护航粮食安全

7、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8、粮食物流助力主销区粮食供需平衡

9、新冠疫情下的国际农业和食品应对政策:缘起、措施和启示

10、加快构建龙头网络型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应急物流体系

11、浅谈粮食安全风险防范

12、加快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点探讨

13、安徽省粮食生产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14、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要聚焦统筹“四大关系”

15、突发事件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6、再探应急物流管理中的物资储备管理与控制

17、我国粮食物流:主要问题、国际借鉴与对策探究

18、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纪要

19、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粮食流通体系优化

20、实现粮食流通改革高质量发展

21、财政部等两部门:以“六大提升行动”为重点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22、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我国的影响

23、物流科技2009年总目次

24、从汶川地震看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

25、四川深化改革 转型发展 奋力开创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新局面

26、完善我国粮食应急体系的对策探讨

27、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8、“一盘棋”改革筑强大国储备体系

29、粮食流通体系需进一步优化

30、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的意见

31、江苏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32、“新常态”下粮食安全保障路径探析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实践与思考

33、国家粮食局与山东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4、贵州省粮食产需问题及对策研究

35、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6、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统筹调度方法和技术探讨

37、粮食产业化 任重而路远

38、新时代湖南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担当

39、提高站位找准定位推进粮食物资储备体系功能化建设

40、关于全省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

41、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及机构建设的思考

42、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3、“粮食安全仍存在不可低估的风险”

44、德州粮食物流规划研究

45、新时期河北省粮食安全的挑战与对策

46、强化粮食生产利益补偿 巩固提升龙江粮食产能

47、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从白皮书看中国粮食安全理论

49、基于自然灾害情况下的粮食应急物流研究

商品价值相关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师范英语阅读教学

3、中等师范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4、高职高专英语师范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意识现状及对策

5、浅谈英文诗歌教学对五年制师范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6、师范生英语试教出现的专业性问题和解决途径研究

7、新标准下的师范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分析

8、浅谈师范院校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

9、浅谈幼儿师范专业英语口语教学

10、基于整体语言教学理论的师范英语阅读教学

11、师范英语实践课程中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12、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转型方案探究

13、崇仁师范中职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现状调查

14、影视教学在师范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5、“卓越教师培养”视域下师范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6、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向:现状与展望

17、师范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情况调查

18、利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五年制师范英语课堂

19、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范英语教学

20、如何提高五年制师范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21、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取向探析

22、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探究

2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新疆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实施途径

24、师范一年级英语写作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25、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参与教学中的主体性

26、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7、情境教学法在幼儿师范英语教学中应用尝试

28、幼儿师范学生英语板书设计指导

29、师范英语教育“交替式”合作教育实验的探究

30、浅谈中等师范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化

31、中小学课改条件下高师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初探

32、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非师范本科院校英语师范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33、加强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34、师范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双重任务

35、观摩第二届全国师范技能英语组竞赛有感

36、中等师范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举措

37、新疆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8、中等师范英语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运用

39、五年制师范英语专业 “英语语音”课程有效教学探索和实践

40、浅谈高等师范英语精读教学实践

41、集宁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四级现状及思考

4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五年制师范小学英语教学法中的运用

43、师范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渗入之探

44、角色扮演在中等师范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5、提高幼儿师范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思考

46、当前师范生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47、词块教学法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

48、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9、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商品价值相关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朱熹《小学》中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启示

3、从《朱子语类》看朱熹的教育理念

4、古今德教为先的主体光辉和传承发展

5、南宋四大书院之教学艺术美

6、朱熹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人才培养的启示

7、朱熹家教主张中的积极元素

8、试论“读书已是第二义”

9、书院会讲教育理念的现代阐释

10、从白鹿洞书院看宋代书院的发展

11、穿行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1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关系”

13、朱熹教育哲学思想浅论

14、朱熹倡导的“为己之学”教学理念与石鼓书院教育观

15、论朱熹与朱子学研究的五大范式

16、朱熹与白鹿洞书院的复兴

17、朱熹“小学”教育思想及实践

18、朱子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与应用

19、试论“朱子读书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20、论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21、朱熹的《小学》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2、为己之学:狄百瑞的自由教育观

23、明清徽商的新村建设及其启示

24、朱熹的“切己体察”与“个性化阅读”

25、朱熹教育思想研究概述

26、朱熹启发式教学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

27、朱熹德育方法及其现代启示

28、朱熹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9、中国古代书院教学特色初探

30、朱熹的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31、朱熹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解读与启示

32、从《童蒙须知》看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33、《太极图说》与朱子理学

34、“朱子读书法”之反思

35、鹅湖朱子之路上的“论辩唱和”

36、从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反思当今的小学教育

37、简述宋代音乐教育思想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注释解释探究

39、寻找生活资源,提高综合素养

40、朱熹教育思想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41、朱熹的作文教学观评析

42、论《弟子规》中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3、论儒家教育思想的教育内容

4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5、宋代儒学教育的演变、特点及其启示

46、明代日用类书与儒家童蒙教育

47、运用朱子优秀文化 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48、朱熹教育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49、论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渊源及其教学改革

商品价值相关的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构建广西特色高职专业的设想

3、新文科跨境电商方向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重构

5、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

6、突出实践环节 教、学、做一体化

7、新时期外贸企业进出口通关存在问题及化解办法

8、基于跨境电商的新型外贸人才培养探析

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运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研究

10、2012年“广西蓝皮书”综述

11、面向东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一体化研究

12、广西外贸与跨境电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

13、中国—东盟贸易结构不平衡及对策研究

14、广西中小型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研究

15、广东丝绸重组后的战略延伸

16、跨境电商新业态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改革路径

17、广西国际商务人才需求及培养对策研究

18、外贸函电的第二课堂教学探析

19、面向东盟的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

21、“互联网+”时代高职《外贸英语函电》多模态教学探究

22、改进外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的有效做法*

23、国际贸易中商业秘密的安全性问题探讨

24、云南保税物流市场分析与预测

25、福建自贸区背景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6、中国外贸助推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

27、“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风险及防范分析

28、跨境电商背景下广西外贸的转型升级

29、跨境电商背景下服装产品外贸营销的挑战和发展对策

30、中国成为贸易强国的实现路径

31、高等职业教育下外贸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32、论民营外贸企业文化建设

33、新时期广西外贸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34、基于外贸流程的高职函电与单证课程融合式教学探索

35、“互联网+外贸”背景下柳州螺蛳粉产业人才需求研究

36、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37、跨境电商背景下外贸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38、TCSM四位一体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39、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排行榜

40、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解决对策

41、新发展格局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2、外贸企业惊涛骇浪中前行

43、基于“一带一路”的高职外贸英语函电有效教学策略

44、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

45、独立学院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6、中国官方出口信用及其机构转型发展研究

47、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48、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

4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培养研究

上一篇:套管针药物外渗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机械电子工程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