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范文

2024-08-06

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对于存在的普遍性的质量问题,我们称为“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结构的安全,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及外部观感。实践说明,质量通病的危害,直接受害者是用户,因为用户不仅在建筑物使用中受到质量通病的困扰,而且要付出大量维修费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现实工程质量上存在的一切通病,认识其危害性和形成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地去预防和有效地去治理,从根本上消除或基本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的危害性。

总的来讲,质量通病可分为陈旧性质量通病和新生性质量通病两种。造成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有施工、设计、材料及使用不当等因素。根据统计资料和经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设计缺陷和施工质量不佳造成。

下面以一些常见质量通病为例,讨论其各方面成因和处理办法:

一、 墙体裂缝

1、 设计方面

住宅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2、 施工方面

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宜为45d),上墙含水率宜为5~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填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

二、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1、 设计方面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立小于120n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现浇板在急剧变化处、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设置加强钢筋。

2、 施工方面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混凝土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三、 门窗渗漏

1、 设计方面

门窗设计应明确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标。严格进行三性实验对三性指标进行验证。门窗拼樘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拼樘料与门窗框之间的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塑钢门窗型材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衬钢,衬钢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作防腐处理。门窗设计必须符合规范关于建筑节能和安全玻璃的相关规定。

2、 施工方面

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验。铝合金框料的表面处理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严禁用射钉安装门窗。五金件应位置准确,槽口应平直无变形,滑块滑动流畅。

门窗洞口应干净干燥后施打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门窗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推拉门窗的轨道应有对外的泄水口,防止轨道内积水。

四、 屋面渗漏

1、 设计方面

刚性防水层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缝宽不应大于30mm,且不小于12mm。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要要求。应充分考虑各层变形时内力的吸收。

膨胀珍珠岩类及其它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隔气层和排气系统。排气道应纵横交错、畅通,其间距应根据保温层厚度确定,最大不宜超过3m;排气口应设置在不易被损坏和不易进水的位置。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土防水圈。

2、 施工方面

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卷材防水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确定粘贴方式和卷材方向。对于空鼓、起泡等应及时处理。对有组织排水屋面应验证放坡,清理排水口,避免杂物掉落堵塞排水口。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除上述情况外,许多质量通病也可能是由于材料、生产、设备质量未过关或质量低劣而造成的。有如某工程刚刚竣工,内墙装饰涂料,由于质量不过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有的饰面砖由于吸水率过大(>10%)及外形规格不整齐,马虎施工,致使有不少新建成的工程,外墙饰面砖釉面爆皮、空鼓、脱落及灰缝不均匀等质量通病,造成外墙渗水;有的石膏板质量低劣,在空气中容易吸湿受潮,因此形成石膏板顶棚出现变形,板块中间出现下垂、板块翘角等质量通病;结构板面在施工中,在提升架口部位的板面浇筑马虎,没有注意板负筋位置,造成提升架口部份板面出现不必要的结构裂缝。

防治工程质量通病的措施

从当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情况来看,通病还是较繁多,治理起来还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不可能在一个短时期内予以消除,但我们可以经过调查分析,列出哪些质量通病是本地区最普遍的,危害性较大的,找出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去治理,分期分批,有重点有目的来控制治理质量通病。当有些质量通病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时,还要通过协调或组织力量攻关,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对于设计方面的问题,首先应选择有实力口碑好的设计单位。目前国内一些小的设计院,管理极不正规,图纸设计过程中不能严格履行三审三校的程序,甚至借用其它设计院注册人员的执业印章,其设计水平完全无法保证。另遑论一些设计人员冒用单位名义承揽私活,图纸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回溯都不能实现。因此,应在项目设计阶段投入更多的精力。作为监理单位,应通过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交底是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接触交流的宝贵机会,应充分利用交底会解决图纸和施工实际结合的问题。 对于施工方面的问题,由于项目合同明确了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监理关系,监理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控制。对于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应严格审查。严格执行旁站监理和见证取样工作,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和记录。对于有质量问题的工序和成品绝不放过,避免对后序产生更大的影响,杜绝质量隐患。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对规范、规程的学习,认真组织施工,倡导优质服务。对违反规范、规程施工的,要给予处罚,对能按质按量,有效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的施工人员作出奖励。

竣工资料是体现内在质量的文件,是贯穿于项目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的,应该在施工过程中自始至终实时记录。实际工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缺失原始记录文件,或文件签证不齐全,直至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才突击补做文件,这样的竣工资料在工程保修和日后可能的改扩建工程中,会造成极大的困扰,因此必须加强日常资料检查,杜绝伪造、补做验收资料。在结算工程款时,应与已完工程验收结合,对于未验收和验收不合格的部分,坚决不予划拨工程款,使施工单位自觉主动提高施工质量。

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目前国内建设工程中,很多时候监理在执行监理工作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主要就是因为得不到建设单位的完全理解和配合。在这一点上,必须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才能使得监理更加有力。 同时监理单位也要加强对自身人员的约束和教育,只有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的监理人员才能够保证监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不流于表面,不与施工单位的不良市场行为同流合污。

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范文第2篇

1 掏挖基础的技术控制措施

这类基础主要存在这样三种基本形式, 包括全掏挖式、半掏式与斜插式三种掏挖基础形式, 比较适应在黏土、硬塑、碎石以及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而且地下水位低于混凝土基础底面高程等基础中采用。由于能够发挥出原状土本质特性, 体现出比较好的抗拔与抗倾覆稳定性很好地体现出来。同时还能把比较高的经济与环境效益显示出来, 不仅能够节约材料, 也能够把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存在土质条件受限和施工难度大的问题。由于在施工中, 存在无法对浇灌后的混凝土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法修补缺陷这两个对掏挖施工人员的不利因素, 应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进行技术控制: (1) 可以用0.5cm~4cm的连续级配料, 也可以用85%的2cm~4cm石子掺15%的0.5cm~1.0cm的石子混合使用; (2) 可以用衬垫约0.5cm塑料布的方法, 来预防地面处基础的土壁不能够被碰撞脱落, 待浇至立柱之后方可拆除; (3) 在确保掏挖基础扩大头部位的混凝土易于捣固密实的前提下, 应把其混凝土坍落度再选大一级, 围绕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 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基础上, 对砂率进行适当调整或者加大水泥浆量。做好这些工作, 使大头浇灌混凝土饱满并且振捣完毕之后, 必须对其周边进行仔细观察, 若残存气体的话, 应在其空隙里补充砂浆, 立柱部位的混凝土坍落度也可以小一些; (4) 混凝土的振捣是掏挖基础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 在这个环节上, 应采取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等措施, 确保其强度和密实性; (5) 对混凝土的搅拌应一般以机械为主, 人工为辅。受地形的限制必须采用手工搅拌之时, 严格遵守“三干四湿”的搅拌方法是确保混凝土配料拌和均匀的关键。

2“大开挖”基础的技术控制措施

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等等是都属于“大开挖”基础里的主要内容。对于这里的“大开挖”, 其含义在于基坑开挖的土方量比起基础本身体积要大很多, 这一类基础具有需要采用模板浇制并且成型后的基础, 要埋置于基坑内等回填土后再夯实。由于台阶是这类基础的重要部分, 其结合处之间过度的质量, 属于混凝土浇制施工过程中最不容易控制的部分。若稍微控制不力, 因产生跑浆而发生的蜂窝、狗洞甚至露筋的现象就是难以避免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 对这一类基础进行施工应采取的技术控制措施主要如下。

(1) 阶梯过渡结合处的措施。当浇制混凝土到阶梯的过渡结合之处, 应混凝土把上层模板外侧底部四周与下层阶梯混凝土之间的空隙堆垒起来, 此后继续向上层阶梯里把混凝土浇灌进许去, 等浇灌的高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再开始捣固, 等到一发现混凝土堆垒起来的模板的周围有水冒出来了, 就暂停震动, 把浇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

(2) 当开展对阶梯基础、板式基础、斜插基础的砼浇筑及振捣之时, 应注意留心观察模板及支撑存在变形、下沉、移动和漏浆等等的现象、钢筋是否与模板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内。发现问题就必须立即停止浇筑并处理好。

(3) 由于斜插基础的立柱倾斜将可能造成内角浆多, 同时由于外角浆少有可能出现一些空隙造成的蜂窝。这样, 对于混凝土浇灌立柱不能向内角直接推料, 可以用方锹向外角下料, 应保证立柱内外角的混凝土浆石的均匀。与此同时, 当浇制捣固斜插基础主柱之时, 由于振动棒很不容易放在到基础主柱斜面附近, 也就无法满足对斜面处的混凝土的捣固到位。由此来看, 对立柱混凝土的捣固不仅要用机械, 还应用捣固钎捣固主柱的四个面处的混凝土, 最大限度防止蜂窝及狗洞现象的产生。

(4) 此类基础地形较好, 施工单位一般都会采用挖掘机进行基坑开挖及回填。每当基础坑开挖成型后, 应由人工把基坑内的松土层清理到坑外面, 以免造成基础成型后基础下沉造成质量问题;在基础回填时, 在防止基础移位或倾斜方面, 应做到在基础周围均匀回填。在回填过程中还应让测量人员检查其根开尺寸及高差, 如有变化应该及时调整。

3 岩石基础的技术控制措施

岩石基础分为嵌固式基础及掏挖式基础, 该类基础适用于覆盖层较浅或无覆盖层的强风化岩石地基, 上拔稳定, 具有较强的抗拔承载能力。岩石基础施工技术措施与掏挖基础施工技术措施基本一样, 尤其要注意的事情是:岩石基础一般用于风化严重的岩石地带, 基坑可以采用人工开挖或采用松动爆破的方法进行施工, 这将造成基坑成型尺寸偏大, 从而出现混凝土量超灌, 造成材料及人工的浪费。如此以来, 在进行岩石基础基坑开挖时, 要做到施工人员每往下挖1.0m, 要进行基坑中心吊中, 防止挖偏;在进行松动爆破施工时, 还应严格控制药量, 严禁因爆破施工破坏基坑周围岩石的完整性。

4 桩基础的技术控制措施

输电线中桩基础一般分为灌注桩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对灌注桩基础施工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有: (1) 若发生钻孔跑偏, 要先查明偏斜位置及程度, 一般可以偏斜处吊钻头上下反复扫孔, 使钻孔垂直, 如偏斜严重时, 应该在孔内回填砂砾或黏土混石到偏斜之上, 等沉密实后重新钻孔; (2) 若软塑黏土层中钻进时进尺太快, 出浆口堵塞容易造成糊钻, 一般应采取钻孔时控制进尺速度等措施; (3) 塑性土层遇到水膨胀会造成缩孔卡钻, 此时应该采用上下反复孔处理, 如因钻头严重磨损使钻孔小于桩径时, 采取焊补钻头再进行扫孔处理; (4) 孔壁坍落的原因有很多种, 可针对其原因灌注桩成孔速度应根据地质情况选取, 同时注意地下水位变化, 采取升高护筒, 增大水头或用虹吸管等连接措施, 另外绑扎吊装钢筋笼时, 应该对准孔中心, 避免碰撞孔壁, 如孔口发生坍塌, 应该先探明位置, 将砂和黏土混合物填至坍孔位置以上1m~2m, 再行钻进;如坍孔严重, 应全部回填后再钻; (5) 护筒周围填土不密实容易造成冒水, 就应在护筒周围选用含水量适当的黏土填筑加固, 再分层夯实。

总之, 我们应针对输电线路的基础形式的不同, 采取有针对强的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措施。

摘要:在具体的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过程中, 需要针对不同基础形式的特点与技术要求, 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 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控制手段。本文分别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立新.初述高压输电线路主角钢插入式基础施工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5 (6) .

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范文第3篇

1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 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 多专业技术工种, 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 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 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 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 则极易产生问题。

再者, 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 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 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 少有类同, 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 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 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 也会带来问题。

1.2 管理方面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 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 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 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 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 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 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 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 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 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

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2.1 进度控制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 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 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 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 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

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 必须实行分段控制, 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 (周计划) , 用旬计划保月计划, 用月计划保总计划, 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2.2 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 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 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 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2.3 质量控制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 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 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 搞好细部处理, 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 要有创新和特色。

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 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 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 既是施工的难点, 又是检查的重点, 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 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 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加强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 开展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 项目部抽检, 监理验收, 实行“三检”制度, 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 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2.4 安全控制

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 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 发生安全事故, 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

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 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 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 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 而且, 造成的影响很大。

3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 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 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 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2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 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3.3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 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 施工中不遗琐碎, 不留后患。

3.4 了解工程概况, 有备而战

(1) 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 了解清楚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2) 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了解清楚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 (3)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 熟悉施工图纸, 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 这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 掌握工程概况, 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 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落实施工方法, 更好地完善工作。

3.5 实行目标组织, 面面俱到

实行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是基层施工技术的一项关键工作。做好施工准备, 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任务要求和施工方法, 是为完成施工任务、实现建筑施工整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尤其重要的是在施工全过程中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有关技术、经济文件的要求, 围绕着质量、工期、成本等施工目标, 在每个阶段、每个工序、每项施工任务中积极组织协调, 严格控制, 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 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部位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检查, 预防事故的发生, 凡属关键部位施工的主要操作人员, 必须强调其应有相应的技术操作水平。在一个施工班组中, 人员技能有所差异是必然的, 这就需要施工技术员合理分配。

例如, 在砖砌体工程中, 人员协调安排要求按技术分工。技术底子厚的人员安排在砌墙角的位置, 确保墙与墙之间的成角垂直。反之, 技术生疏的人员分配砌墙身中部的砌筑。同时实行“熟手带生”的方法, 让熟练的人员带着新手, 发挥互助互利的精神, 确保砖砌体工程的质量。

施工管理当然离不开“管”和“理”。要“管”好人手的分配, 也要“理”顺施工的程序, 要随时纠正现场施工各种违章、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及现场施工规定的倾向性问题。

另外, 如遇设计修改或施工条件变化, 应组织有关人员修改补充原有施工方案, 并随时进行补充交底, 同时办理工程增量或减量记录, 并办理相应手续。并且要在图纸上标识修改的内容, 便于施工的顺利进行。不但要做好以上工作, 还要严格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制度, 并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3.6 安全管理, 预防为主

安全管理工作, 在建筑行业上是一项重点工作, 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名誉和管理素质。因此, 在施工管理工作上, 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的首位, 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 那是最大的隐患, 是最大的危险, 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 所以安全是企业的命脉。

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足安全措施, 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 要以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执行安全措施, 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

强化组织管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管理建筑工地时, 要确保工程能够安全, 按质、按量地完成, 不但要有一定的技术, 而且还要有的管理, 注重良好集体的建设。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凝聚力,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 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施工班, 集体的凝聚力越强, 班组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 越有效果。因此, 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使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一个集体风气的好坏, 会影响每一个施工人员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技术的积极性。因此, 作为管理员必须了解每一个施工班以及施T人员的基本情况, 建立良好的班风, 使之自觉遵守施T规则和执行安全规范, 并自始至终地遵守这一集体无形的准则。

为了使工程质量符合有关设计要求, 就要依靠技术人员的团结协助。如何得到班组人员的信任, 同时可以很好地管理他们的工作, 服从自己的安排和要求, 要依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融洽关系。

4 结语

完成一个成功的项目, 除了能承担基本职责外, 项目经理还应具备一系列技能。他们应当懂得如何激励员工的士气, 如何取得客户的信任;同时, 他们还应具有坚强的领导能力、培养员工的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以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施工中的协调工作, 牵涉面广且又琐碎, 突出了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 项目经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 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证工程质量。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施工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及在施工管理中的四个控制目标, 最后还论述了在施工中具体的几个管理措施。

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范文第4篇

1 隧道施工前期的工程地质勘察

隧道施工前期的地质考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要重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勘察工作, 加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专题研究。依靠设备对地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掌握最准确的数据资料, 为隧道施工做好准备: (1) 隧道施工前要制定详细科学的施工方案, 进行预先制定; (2) 保证隧道施工前的测量数据真实, 防止过大误差产生; (3) 应定期校核长隧道设置的精密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的基准点和水准点; (4) 隧道施工前的洞内施工隧道测量, 要将桩点设置稳定, 并有良好的可视度, 认真检查各种测量仪器和使用工具, 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5) 要在隧洞开挖前, 按规定要求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复测; (6) 在施工过程中, 依据施工进度进行洞内控制点设置, 并对洞轴线进行纠偏, 保证隧道工程的高质量施工。

2 隧道施工中开挖质量的控制

隧道开挖要按照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 严格执行各项规程、规定和标准和施工监理程序。若发现隧道开挖的实际情况与隧道施工设计方案不符, 要派遣有关方面代表一同去隧道施工现场进行踏勘核实, 并及时办理隧道开挖的变更手续。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 特别是隐蔽工程, 施工单位要首先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再报监理组进行检查确认, 未经监理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一道隧道施工工序, 切实加强隧道施工中开挖的质量控制。隧道开挖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隧道的工程造价以及运营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 隧道施工中开挖质量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超欠挖控制和开挖断面规整程度以及断面尺寸。隧道施工中开挖断面的尺寸要符合隧道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 应根据实际的勘察进行计算, 并根据实际勘察计算结果来评测施工数据, 从而留足预留, 以免预留净空不够现象的出现。同时, 要学会根据不同类型的围岩来选择不同的断面开挖方法。一般来说, 通常用采用目测的方法对隧道开挖轮廓面的规整度进行检验。另外, 可以使用隧道激光断面仪快速精确地测定隧道开挖的实际断面, 并与设计断面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隧道超欠挖的详细资料, 及时指导施工, 确保隧道施工的开挖质量。

3 隧道施工中支护质量的控制

加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支护质量控制, 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道工序的进行质量抽捡, 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施工单位和监理组, 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杜绝隐蔽工程的质量隐患, 认真执行测量复核制度, 以确保准确无误。按目前常用的新奥法理论, 在隧道开挖后要及时进行支护, 从而减小隧道的荷载, 以防止围岩发生变形。在目前, 公路隧道施工中一般都是采用锚喷支护。在确保锚喷支护质量的时候, 主要应该检测的是锚杆的加工以及安装质量。所谓检验锚杆的加工质量主要是包括锚杆的加工尺寸、钢支撑的强度、钢支撑的刚度以及焊接质量等。而检验锚杆安装质量则主要是包括锚杆的安装尺寸、倾斜度以及钢架的连接与固定质量等。同时, 也要检查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和喷射施工质量。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包括原材料的检验, 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的检验以及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检验和施工粉尘、回弹率的检验。

4 隧道施工中防排水质量的控制

隧道施工中排水系统的质量检验首先要保证水管的材料质量与规格满足隧道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环向排水管多采用弹簧软管, 其安装质量检查包括安装间距、与围岩的密贴程度等。纵向、横向排水管多采用硬质的PVC管, 应检查其管径、透水孔等, 并检查材料是否老化脆化。纵向水管的安装应检查安装的坡度、顺直度等。对于隧道的集中排水管, 可按照管涵的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检验。

隧道施工中防水层的质量检验也应分材料检验与施工安装检验两部分进行。其材料检测的内容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检测等;防水层的安装应检查防水层的接头:质量与吊挂施工。接头宽度应满足要求, 采用粘接或焊接, 强度不小于同质材料, 不得有气泡、折皱及空隙。

5 隧道施工中衬砌质量的控制

在隧道施工中, 因为围岩松动或者其他一些原因, 会导致衬砌裂缝、衬砌背后填塞不实、衬砌内部空洞、蜂窝等情况的产生。对二次衬砌裂缝的检查通常采用塞尺或者刻度放大镜对其深度及宽度进行观测, 并根据检测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实用的措施进行处理。另外的一些情况, 可采用超声波或者雷达探测进行实况检测。做好隧道衬砌质量控制。

6 隧道施工中质量的检验评定

隧道施工中的质量检验评定是保证隧道施工质量的重要控制手段。隧道施工的质量检验评定工作要结合隧道施工的特点来进行。目前, 隧道的设计、施工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有了很大发展, 施工单位要建立和健全隧道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机构, 制定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质量创优规划, 强化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意识, 定期、不定期进行隧道施工检查, 实行质量责任制和持证上岗, 力求隧道施工建设的质量管理规范化, 以确保隧道工程质量。

7 结语

公路隧道质量管理重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 我们需要结合隧道工程建设自身的特点, 认真仔细地确定合理施工方案, 引进新技术与新设备, 提高隧道建设技术水平,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施工经验, 并进一步总结研究, 提出一系列适应隧道施工要求的有效质量检测方法和检验评价指标, 形成一套系统的隧道质量控制体系, 保障隧道施工的质量。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交通事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但是随着隧道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享受隧工作量和确保交通运营安全及隧道便利性的同时, 各方对隧道建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较高。本文就针对隧道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进行综合的阐述。

关键词: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夏智海.浅论提高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的措施和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 2010.

[2] 王劲, 葛群, 姚琦, 等.浅论公路隧道施工质量管理[J].西部探矿工程, 2009.

[3] 池学丽.关于隧道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措施[J].交通世界, 2009.

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工作5~10年的32名护士。随机平分为A组16人, B组15人。A组护士年龄为24~30岁, 平均 (24.6±5.5) 岁, 本科学历5人;B组护士年龄为22~28岁, 平均年龄为 (23.8±4.5) 岁, 本科学历6人;2组在年龄、学历、工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试验方法

A组采集检验标本时先进行培训, 并复习相关专业知识, B组按平时方法采集检验标本, 比较观察2组采集标本的质量。护士复习的主要内容, 包括:病人准备;收集标本;标本储存及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χ2检验。部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取P=0.05为检验水平,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2组采集检验标本均有产生误差, 统计结果如下:A组采集的16份标本中, 有1份 (6.02%) 产生误差;而B组中16份标本中, 有7份 (43.8%) 有误差。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结果, 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控制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3个环节, 注意减少误差。

3.1 病人的准备工作

因为采血前病人的状态对检测结果会有一定影响, 故因检测项目的不同, 而采集前对病人状态的要求亦不同。血样采集大多要求病人空腹, 如进食后对某些检验项目有较大影响, 餐后对CHE、CK、GLU、TG等有显著影响, 如测定患者血清甘油三酯须先素食3d且禁食12~14h后采血, 采集前应禁酒, 还要避免服用有影响的药物等。其次, 应掌握采样的最佳时间, 注意采血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防止标本溶血[1], 如溶血可使血清钾增高, 并影响其他值检测的准确性, 严禁在滴液处抽取血标本[2]。

3.2 标本采集时的质量控制

在检验标本采集前, 所有临床护士先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详细讲解操作注意事项、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等。采血前护士应仔细核对病人的姓名、科室、项目, 并认真填写至采血管, 严防差错。病人应取坐位采血, 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最好在1min内, 因为时间过长或过段都会干扰血流速度和流向, 破坏体液和血细胞间的平衡, 造成局部血液浓缩或激活凝血系统, 造成标本溶血。

3.3 标本的处理及运送

血样采集后应尽快送至检验科检验, 血样标本需尽快离心, 以便保证检测质量。尿液标本取样时, 收集容器应清洁干燥, 标本为新鲜的中段尿, 避免经血、精液、粪便等混入。并嘱病人在尿意取样前勿服含Vit C类药物, 导致尿隐血试验等假阴性结果。尿细菌培养的标本取样应先清洁外阴, 取中段尿或无菌穿刺膀胱留取尿液, 并立即送检。

3.4 管理对策

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配合, 在实际工作中, 多数临床科室缺乏质量控制意识[3], 医生对申请单填写标准化认识不到位, 应使用标准申请单详细填写患者资料, 如姓名、年龄、性别、病床号、申请日期及标本采集时间, 标本类型 (空腹、餐后、晨尿、随机尿) 等、用药情况等填写清楚。建立培训制度和医护轮转制度, 对于新毕业的医生和护士, 可以采取新毕业生到检验科做短期轮转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检验结果。

4 结语

要全面提高检验质量, 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需要护士、患者、检验等多方面细致工作和密切配合。检验标本从采集到送至实验室, 环节复杂,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处理。本研究表明, 护士的标本采集过程是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 护士是否正确掌握标本采集方法, 这将给检验结果带来不确定因素[4]。因此, 护士应重视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 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积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使其配合。没有检验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临床护士和患者的配合, 不论再精密、再稳定的检测仪器, 再高的检验水平, 也难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加强护士的知识强化, 重视采集标本时的环节是提高标本质量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标本的采集及其对质量的影响, 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32名护士将其随机平分为A、B2组, A组采集标本时先进行培训并复习专业相关知识, B组按平时方法采集标本, 比较观察A、B2组采集标本的质量。结果 A组采集的标本误差较B组更少, 2组比较, A组的误差比B组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标本采集的知识强化, 可提高检查的准确性;重视采集标本时的环节是提高标本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检验,采集,标本,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顾小美.临床检验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7, 3 (2) :98.

[2] 宋爱玲, 常玲玲.动脉穿刺采血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1999, 14 (6) :56.

[3] 王毓三.医院检验科建设管理规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25.

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范文第6篇

1 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意义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运用现代传感器、自动控制、自动监测、计算机应用等相关技术, 以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 以相关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系统组成的综合性的水质在线监测体系。在其运行管理中, 要对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质量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因为监测数据的可靠、准确是研究水质变化发展趋势的有效依据。

2 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2.1 日常质量控制。

开展“周巡检”, 实地巡视。每周应巡视水站1-2次, 主要作业内容包括: (1) 查看各台分析仪器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主要技术参数, 判断运行是否正常; (2) 检查水站电路系统、通讯线路是否正常; (3) 检查采水系统、配水系统是否正常, 如采水浮筒固定情况, 水泵运行情况等。并进行清洗。 (4) 定期对分析仪器进行校正, 两周应更换试剂。比如, p H电极、溶解氧电极至少每月进行校正一次, 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分析仪至少要每周进行校正一次等。定期清洗各个电极、采样杯、废液桶和进样管路及测量室等。必要时对各电极膜、液进行更换。 (5) 根据易耗品和消耗品 (如泵管、滤膜、活性碳及干燥剂等) 的更换周期要求, 必须定期更换。 (6) 水站负责人员应认真做好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工作, 对系统运行状况和维修维护应详细记录。 (7) 监测仪器进行使用前检查。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进行进行校准和检定, 对实验所用的量器要经过自校后才能进行测量使用。对于检验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必须是有证标准物质, 保证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8) 定期进行监测仪器性能检查。要至少每隔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性能指标的综合检查, 比如仪器精密度、准确度检查、零点漂移检查、线性检查、量程漂移检查, 以及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检查等。

2.2 监测使用试剂的质量控制。

定期对监测所使用的试剂进行保质期检查, 确保进行实验监测所用的试剂均是优级纯或分析纯的级别。一般标准溶液正常存储质保期为三个月。要至少每两周更换一次试剂, 在气温高的环境下要每周更换一次试剂。在水质自动监测仪中所使用的试剂、纯水、标准溶液必须达到国家监测质量保证, 所以, 要定期对纯水机内的滤芯等部件进行检查。

2.3 严格执行核查比对制度。

(1) 每周至少进行标准溶液核查一次。标准溶液周核查制度是日常维护工作必须要遵守的检查制度, 标准溶液核查是确保分析数据准确的重要保证, 周核查就是每周对p H溶解液、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进行标准溶液核查, 要根据核查结果其测定数值与推荐值相对误差在±10%控制范围以内, 相对标准偏差±5%以内, 如果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 则需要立即查找原因进行维修, 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 一般是电极、膜头、电极液等出现问题容易导致偏差大。 (2) 每月至少进行比对实验一次。比对实验主要是水温监测、p H值监测、电导率监测、高锰酸盐指数监测、氨氮监测等项目。其次, 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实际水样采集, 要同步采集与水质自动监测仪器相同的水样, 将水样交给中心分析室进行分析, 采用各种质控手段进行质量控制。比对实验主要是分析水质自动监测仪分析数据与实验分析数据进行对比, 要求相对误差在±20%以内, 属于监测数据在准确值范围内, 无需进行仪器校准。反之, 要重新进行仪器校准。

2.4 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1) 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三级审核制度是采样人员审核、自动监测室负责人审核和主管业务站长审核的一项审核程序制度。监测数据审核实行层层审核、层层把关、层层负责原则, 严把数据质量关, 发现可疑数据则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查证分析解决。 (2) 建立健全自动监测站档案管理制度。对日常监测、检查、检定和维修等质控措施进行及时记录, 及时交接, 并整理建档, 便于查找。相关档案记录应包括日监控记录、周巡检记录、周核查记录、月对比实验记录以及日常维护、维修记录等。

3 结语

当前, 我国已经加大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 是继我国建设空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之后, 进一步加强对水质监测的重要举措。确保自动监测站的质量控制, 就必须从仪器控制、试剂控制、制度控制、方式控制等入手, 不断完善和总结运行管理经验, 逐步让其走向成熟, 才能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最大作用, 为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摘要:近年来, 全国各地连续的水质污染引起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的高度重视,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成为严重迫害自然环境, 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祸源。国家环保部、各省地市环保部门在河流重点流域、出境断面建设了大量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立和投入使用, 为我国各江河湖泊水质质量提供了准确的监测数据, 是水质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本文就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分析, 需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才能准确、可靠地反映水质变化及发展趋势, 为环境治理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水质自动监测站,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丘璇.环境水质自动检测系统质量控制探析[J].华东科技, 2015年2期.

[2] 林豪武, 卓雯.构建完善的水质自动监测质控体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4年8期.

上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范文下一篇:怎么网络共享打印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