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业范文

2023-09-22

行政管理专业范文第1篇

该专业是我国管理学科中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专业。1998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决定设立财务管理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于当年正式开始招生。财务管理专业根据市场发展对公司财务和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要求,同时面向公司理财和金融两个领域培养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方向:该专业着力培养具有综合的组织协调能力、扎实的财务和金融专业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高级财务金融管理人才。学生应系统掌握现代财务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掌握金融、证券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财务金融管理的动

态和发展,能胜任工商和金融企业的专业工作。

核心课程:财务管理概论、公司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学、证券投资学、成本管理学、国际财务管理学、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经济法、税法、资产评估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大中型工商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财务金融管理工作,也有相当数量的本科生毕业后在本校、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及国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学习。

专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专业设置: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模拟、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商品学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培养目标

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会计软件初始化的设置、总帐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方式的影响;了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购销存业务核算子系统、基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加工。[2]培养途径及手段

(一)培养途径

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调查、专业模拟实践、毕业实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积极开拓第二课堂,通过阅读推荐书目,完成读书笔记,参加学术讲座,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实现培养目标。

(二)教学方法

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科研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手段

推行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组织现场实景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制、最低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一)学制

标准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三至七年。

(二)最低毕业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163 学分。其中必修课111学分,选修课27学分,集中实践教学25学分。

(三)授予学位

行政管理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类招生模式;公共管理类专业;专业认同

0 引言

我国高校的招生模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改革。它是指将同一或相似的学科、相同或不同部门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在实践中,大类招生模式较好运转,扩大了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填报志愿的精准性,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其中,专业认同是大类招生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我国实行公共管理学科大类招生模式后,建立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等多个二级学科,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划分。安徽财经大学实行公共管理类专业大类招生模式,包括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三个专业。

两年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生活,笔者发现,公共管理类学生转专业比例很高,认同感较低。因此,为了深入理解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笔者以安徽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类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类招生模式公共管理类学生的认知与学习状况。并实行二次分流,分别于大一下进行一级学科分流和大二下开展二级学科专业分流。

1 基础数据分析

本次調研以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2016级、2017级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其中大一学生150人,大二学生46人,大三学生24人,共220人填写电子问卷。在调研中发现涉及专业认同问题时,大一与大二、大三在专业了解程度上差距过大。 大一普遍不了解公共管理类专业,不清楚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有76.6%的同学表示不了解公共管理类专业, 60%的同学表示想要换专业学习;大二与大三中,80%的同学表示了解公共管理类专业,71.4%的同学内心已经认同这个专业。

2 学生专业认同感低的原因

2.1 非自主选择此专业,调剂专业占比大

接受调查的同学,其中53.75%因高考志愿调剂进入本专业,7.5%是因父母或其他人意愿选择这个专业,只有37.5%是从兴趣而选择这个专业。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是非自愿的,自主选择的学生较少。在专业认同的调查问卷中,自主选择专业的同学中认同率达到80%,非自主选择的同学中认同率仅为40.6%,这种差距必然会形成广泛的影响,导致学生对此专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对未来缺乏信心,同时转专业的期望高。

2.2 大类招生模式的影响

(1)分流政策标准单一,专业日益冷门。

高校实行大类招生模式,按照大类授课,不分小专业,统一开展通识教育,大二时再进行专业分流。在分配过程中,虽然不同学校的分流政策不同,但大多数高校根据录取后1~2年的学业成绩进行排名,并设定了一定的专业分流比例。此外,学生的从众心理和父母意愿的影响,大多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学生多选择转专业到会计、经济、金融等优势专业。同时,若成绩达不到转到优势专业的要求,大多学生会选择较为热门且限制条件较低的专业,如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中的财政类专业,导致公共管理类专业日益“冷门”。

(2)开展通识教育,专业特色不显。

进入大学后,首先对大一新生进行通识教育,学习基础通识课程。但因为原先报考此专业时对专业了解较少,加之统一学习基础课,使公共管理类专业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学生容易跟随潮流,转专业学习所谓的“热门”专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经济、政治、社会为主线,从课程体系可以看出公共管理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专业知识针对性不强,涉猎面太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体会到专业的精髓。

(3)缺乏专业引导机制。

大类招生模式的初衷是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每个专业的内涵和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首先,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前提下,学生大多接触通识课老师,对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老师接触较少,缺乏本专业老师的引导,每次分流前虽进行专业分流指导会,但并不能解决广大同学的对本专业的疑惑。其次,在以分数为主导的大学分流政策下,学生会通过成绩高低定专业,而没有考虑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专业,当然,也因为缺乏了解专业的平台。

2.3 社会认可度较低

在专业认同调查中,无论是大一,还是大二大三的同学,对今后从事的职业以及专业前景普遍不了解,并有75%的同学担忧今后的就业问题。大二、大三的同学,虽已慢慢接受公共管理类专业,但仍有60%的受调查同学对未来充满迷茫,对本专业持有怀疑的态度。安徽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类有三大专业,分别为行政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虽有其特色,但总体区别不大。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其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较为突出,倾向于“技术+管理” 复合型应用人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差异较小。行政管理专业定位较广,社会保障、土地管理专业范围较明确,但学生对三个专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且,真正进入党政机关、社区机构的学生毕业后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大多本专业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如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从事管理工作。就业与专业的匹配度低导致学生对专业的前景不看好,对职业规划模糊不清。

3 三方合力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志愿、大类招生模式和社会接受程度共同导致了学生对专业的接受度较低。心理上的分歧使得学生很难主动学习专业,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未能真正培养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个人、学校与社会三方合力探索解决措施。

3.1 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专业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兴趣和就业。在分流前的一学年,应该多渠道了解专业信息,加深对大类专业的认识,明确自己是否对专业感兴趣。

(1)保持探索的心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读专业书籍,多参加学术讲座和专业实践,并与专业领域的师生进行交流,以拓宽和深化对专业的理解。只有当我们对专业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才能明确自己的兴趣,才能认同所学专业。

(2)坚持刻意练习。通过刻意练习,发现自己与专业匹配中的优势和不足所在,从而培养相匹配的个人特质,从内心上认同公共管理类专业。在练习中,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前景,增长专业知识。

(3)坚持参加实践活动。在专业学习期间,要根据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能力,体验专业带来的成就感,提升就业能力。

3.2 学校多方面支持

学校应在大类招生模式下,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了解专业的渠道和平台,制定合适的分流政策和人才培养方式。

(1)拓宽专业认识的渠道和平台。通过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专业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如专业交流会、新老生交流会、学术沙龙等,将师生联系起来,将不同年级的学生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如社会实践。高校可以加强与公共部门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踊跃引进具备实践经验的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通过开课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实践、练习。

(2)制定科学的分流政策。目前大多学校将成绩作为分流的主要标准,吸引了优秀学子到热门专业,虽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其弊端不可忽视。其一刀切的做法加深了学生的从众心理,不利于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同样也不利于专业的健康发展。

(3)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学校应根据大类招生模式的特点,结合本校本专业发展和就业的状况,从而调整专业培训方法,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方面,结合公共管理的社会需求,本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原则,梳理课程体系,制定专业特色课程,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明确各门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准确向学生传达本课程在专业知识框架中的地位,使学生既知道要学什么,又知道为什么要学。

3.3 社会提高包容度

学生对公共管理的认识深受其就业前景的影响。但是,由于公共管理发展较晚,社会对该专业的认识程度相对较浅。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社会包容,这包括政府引导社会观念、用人单位改变就业标准。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培训,他们不仅初步掌握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而且培养了一定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公共责任。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公务员行列,其更有优势,更能发挥公共管理的作用,促进事业的发展,社会治理的进步。

总之,提高学生、学校和社会对该专业的整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职业认知环境,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提高职业认同感是培养应用型公共法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芮化勤.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问题探析——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6,(4):48-50.

[2]秦攀博.大學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9.

[3]崔树银,陈新春.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2013,(12):9-11.

行政管理专业范文第3篇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每年还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在中国,2003年我国旅游业的固定资产达到8439亿人民币,年营业收入约2308亿人民币,创造就业机会约6487400个,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WTO召开的世界大会上宣布,中国旅游就业现在是世界第一位的,并预测到2010年可吸纳8800万的就业人数。因此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

有关业内专家认为,我国旅游就业前景广阔,旅游就业存在十大增长点。即:

新型住宿接待业、特色餐饮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兴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十个方面,这些领域就业增长快、潜力大、带动性强,而且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发展,就业成本低,老百性受益面宽。

我国旅游就业已形成六种模式

新近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地域特征,提出我国旅游就业可以概括为六种不同的地域模式。

一、以大型景区为龙头,形成了丰富的就业体系和就业方式,包括住宿接待、餐饮、娱乐、旅游购物、劳务服务等。

二、在旅游城市、交通枢纽和集散基地,以住宿接待为中心,形成了综合性的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了酒店集中区等高密度就业区域。

三、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为主,环城度假带已成为旅游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为城市居民休闲服务建立了相应的就业体系,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农家乐、产业旅游等。

四、沿着重要的旅游交通干线及航空港、火车站、汽车站等站口形成的旅游就业重要的增长轴线。沿交通沿线带动的就业体系主要有三种增长模式;沿线的旅游交通服务,如餐饮、车辆维修、商品销售等;带动沿线旅游景点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城镇的发展和就业体系的形成。

五、旅游小城镇及乡村旅游就业体系。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古镇旅游、乡村旅游,这种旅游模式所产生的就业体系,与一般的旅游景区点相比,具有更高的参与性。

六、依托产业旅游带动的就业模式。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热点,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节庆旅游、教育旅游等。产业旅游就业模式的特点是,旅游业依托其他产业,往往不是主业,从业者往往是兼职从事旅游。

专业定位: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本科旅游管理培养的是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与以往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很大不同。从培养目标上来说,旅游职校培养的主要是服务应用型的人才,集中在旅游产业的中低层,而我们开设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中层的管理人才。以前我国旅游企业发展层次不高,对技能型的人才需求较多,现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更为迫切的是需要更多的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素质要求:

旅游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先,旅游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管理学知识、旅游经济学知识、旅游法学知识、旅游地理学知识、旅游历史学知识、旅游文化学知识、旅游规划学知识以及国际旅游学知识。

其次,旅游管理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如旅游管理者要有较好的形象,有些院校在招收旅游管理专业考生时会在身体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般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或1.65米),女生不低于1.60米,有些院校还会要求考生做肝功能检查。

再次,从事旅游管理还必须熟练掌握英语,因为管理者在工作中会经常处理英文的文件,也经常会和一些外国人打交道,而且很多旅游企业在招聘面试是全英文的,英语好的人就会很占优势。

此外,旅游管理人员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基本的工具,在工作中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同时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精神也很重要。

旅游业在2005年对管理类毕业生的需求也将增加。进入21世纪以后,旅游业一直都被人们认为是“朝阳产业”。尽管此前的应届生就业状况不够理想,但2005年是国家放开外资旅游企业进入内地市场的一年,内外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熟悉电脑操作、旅游专业毕业的管理人才、导游人员、开发策划人才、营销人才,都是企业争夺的对象。但是,

从事旅游业的人才都需要有相关认证,如导游资格证、领队证等。

旅游就业概念如何界定?

新近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明晰了旅游业的就业范围,确定了旅游就业新的测算方式。

旅游业就业概念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旅游核心产业就业人数,目前我国旅游统计中公布的直接就业人数包括旅游住宿、旅行社、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等其它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就业人员构成。

二是旅游特征产业就业人数,包括直接为游客服务、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娱乐、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公共设施服务等13个部门中的旅游就业人数。

三是旅游经济就业人数,这个概念最宽泛,是通过旅游经济活动所拉动的直接间接的就业人数。

根据这一划分,综合分析测算出2002年的旅游核心产业就业人数为612万、旅游特征产业就业人数为1685万、旅游经济就业人数为5100多万,占整个第三产业就业的24%,占中国全部就业的7%。充分显示了旅游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优势。

从端盘子倒水做起

小李是今年毕业于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个本科生,现在北京的一家星级酒店实习。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学术委员、教研室主任蔡万坤教授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旅行社、酒店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政府机构。不管毕业生是本科还是专科(高职),到了单位都必须从基层干起,从端盘子倒水做起,旅游管理专业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因为这个专业需要跟人沟通的工作多,所以性格外展、开朗、活泼的学生更适合学习本专业。但是旅游管理行业的通则是要求管理人员要从服务员做起,因为要做高层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经理、服务员的经验,否则,很难做好工作。在国外,酒店中高级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5—10年的一线服务经历。如果你打算报考旅游管理专业,首先做好心理准备。

就业前景:

旅游管理包括酒店管理方向、旅行社管理方向、旅游风景区管理方向、会展旅游管理方向、餐饮管理方向、休闲娱乐管理方向、旅游行政管理方向等。

就酒店管理方向而言,目前我国有星级酒店9751家,并且正处于酒店改制转型期,

8000多家公有制的酒店要进入市场经济,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酒店管理者的待遇在管理层中算较高的。目前,我国酒店的本土管理者基本上都是以前中专、职业技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从事酒店业务、积累经验后从基层升上去的,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够的情况。因此,有一定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是相当受欢迎的。但是,本科毕业生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要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做起,等有了经验后再图发展,否则高不成低不就,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行政管理专业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为了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党和政府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这使得党校的教育工作压力不断增加。那么,作为党校教育工作的基础--行政管理,就要强化和发挥其专业教学在党员领导干部培养中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县级党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入手,进而对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做一定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引言:

在新形势下,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党校不断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就在这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如果综合考量现今党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就不难发现,其中仍然存在很多值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注重和加强对党校行政管理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历史作用和现状

(一)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作用

在中国,县级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基地,对党的思想理论和作风在基层的建设有着很积极的促进作用[1]。

四十年以前,县级党校就开始一直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轮训的基地,担负着一个县区的党员领导干部培养的任务。回溯以往,县级党校先后通过干部培训轮训、在职函授教育和其他学历教育等方式培养造就了很多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使他们在提高理论素质的同时,又增长了才干、增强了改革发展的能力,为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人才支持。

(二)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传统落后

当前,在很多县级党校中,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模式还一直按照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大都以老师的教学为主,而缺少与学员的互动,且这种教学模式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阶段。这表现在,老师在课前准备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划好重点,然后在课堂上将课前所划重点逐一进行讲解,学员只负责听讲和做好笔记,最后是学员将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及时完成。很明显,这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员主动学习和学员参与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如此,又怎么能体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呢?

2.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中实践环节的缺少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整体而言是要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县级党校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积极作为,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开展具体的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快培养的进度,往往会选择忽略专业教学中的部分实践环节。这主要表现在,老师在进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时,往往会采用视频影像资料进行课程教学的講述,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加以一些相关问题的简单提问。试想,这种学员近乎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会对学员提高知识素养能有多大程度地提高,更不要说培养出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了。而且,在课堂教学之余,县级党校在开展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联系周边的资源,而开展对学员实践活动的教学,这样学员的学习就会局限在固定的范围之内,而不能有所提高,甚至是逐渐与社会现实脱轨。如此,必然会导致党校开展行政管理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设计案例教学

在谈到县级党校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的主题时,其实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案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是要求学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通过进行针对性的理论教学,逐渐培养学员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员思维模式的改变[2]。

具体而言,案例教学模式就是老师选取在行政管理领域具有比较代表性的具体案例进行教学,当然在这过程中也得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因为案例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所以老师在选取教学的案例时,一定要注意所选取的教学案例要符合给学员学习制定的学习目标;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重与学员的积极互动,要充分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如在讲到如何注重年轻党员领导干部后备人才的培养时,老师可以让学员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三是在选择好教学案例后,一定要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做好比较充分的教学准备,对所取案例要有一定的掌控能力。

(二)双循环教学

除了对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也是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因为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才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并不断作出自己对于理论知识的新的体会。因此,构建双循环的教学模式在当今县级党校培养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的环节中,例如老师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要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教学相结合,例如在讲到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更好地服务这个话题时,老师应该合理组织学员们去周边的落后地区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让学员们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更加深入,要将其落实到实处,而不是整天挂在嘴角的一句口号。

(三)多方面发展

多方面的教学模式是以学员未来工作重点为依据、以特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而融合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相比对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开设的其他课程,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更加注重对学员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其中包括对于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的培养。因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培养,对于国家的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

当然,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知识培养也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可具体分为:对于专业知识的培养、对于管理知识的培养等等。

就整体能力而言,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可以为国家建设更好地服务优秀人才,所以会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员的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具体的能力包括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现象调查能力、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等等。例如,老师在课程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在安排理论教育课程的同时,还要安排党性教育、计算机、社会调查等课程。所以,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综合考虑。

(四)保证质量

除了以上的三种教学模式,还要设立保证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如做好各部门协调能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向、落实岗位责任制等等。具体表现为积极发挥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保证组织计划的严密性,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深化教学准备、提升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及时发现、归纳问题、采纳建议,建立问题改进、主动负责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以上这几种方法互相联动发挥作用的成果下,基层党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必然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对于党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县级党校在对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轮训中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新形势下,基层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于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自然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对于县级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自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艾春香.浅析党校行政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J].管理观察,2015,(33):152-153.

[2]黄琴.党校行政管理工作之创新[J].学术交流,2013,(S1):20.

行政管理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过程管理;ASP.NET

1 问题的提出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能否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毕业设计期间面临考研和就业等情况,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充分保证,缺乏对毕业设计过程的跟踪、检查、指导,毕业设计质量有所下降。毕业设计包括选题、开题、过程跟踪、撰写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提交的文档种类繁多,目前主要是依赖人工进行管理,存在工作量大和工作程序繁琐等问题,给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

计算机专业除了提交毕业设计相关文档外,大部分课题涉及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还需提交系统需求说明、系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文档,期间老师还需跟踪每个阶段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完成情况。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在多年毕业设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了一套适应本三层次毕业生的管理体系。2012年本专业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12JSSPITP3017),组织教师、学生开发了一套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并将该管理体系融入其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 毕业设计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毕业设计各项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计算机系成立以系主任为首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教务处强化宏观管理,贯彻落实学院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关规范化文件。计算机系专门制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

3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计算机专业严抓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设计分解为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指导、论文评审、答辩五个过程和开题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设计成果验收三个监控节点,如图1所示。

3.1 五个过程控制

(1)选题审题过程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够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要求指导教师提前一个学期准备毕业设计课题,由专业教研室和系部进行两级审核,对其性质、难度、分量及综合训练等情况进行把关。以保证所选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的课题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课题是工程技术类或软件开发类课题,且多数面向企业,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任务书下达过程

确定选题后,由指导教师依据毕业设计工作规范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严格把关和审核后下达给学生。指导教师向学生明确课题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毕业生在此阶段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开发平台,需要提交的技术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等。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

该阶段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计划进行课题的研发。期间要求每位教导教师每周与毕业生至少辅导二次,学生可采用电话、Email以及见面等多种形式与指导教师沟通,向指导教师咨询相关技术问题。所有指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并辅导学生完成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运行。

(4)论文评审过程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在毕业答辩前15天提交研究成果和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进行预审,对设计成果和论文初稿提出整改和完善意见。指导教师从论文格式到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相关的软件系统做最后的验收、测试,并根据学生论文完成质量给出成绩。通过指导教师审核的学生论文,由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指定教师互评,并根据完成质量给出互评成绩。

(5)答辩过程

审核通过的毕业生可参加答辩,答辩按时间顺序分为:公开组观摩答辩、正式答辩、补答辩。其中观摩答辩是对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公开答辩。通过观摩答辩,使学生熟悉规范的毕业答辩过程。答辩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最终由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

3.2 三个监控节点

(1)开题报告与开题

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组织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该监控节点不仅要求学生给出书面开题报告,而且要求学生在教研室组织的开题报告会上介绍和展示,教师着重就其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把关,然后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对不符合要求者要求限期修改,重新开题。设置该监控节点的目的在于监控学生课题调研、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完成情况。

(2)中期检查

在学院规定的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主要对毕业生前半阶段的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如何,评估学生能否正常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是否需要调整,对一些差生要制订帮扶措施。

(3)设计成果验收

在学生毕业答辩前,由答辩小组组织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最后的验收,主要从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运行界面和功能模块进行验收。

4 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严格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纪律组织体系,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督导组专家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部门反馈,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正常和有效进行。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专业实现系主任-指导教师-互评教师三级审查制度。还通过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表对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和阶段的质量要求和任务完成的时限做出明确规定,并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导。特别是对毕业生提交的计算机专业的设计文档和程序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由各审核人签字确认。

在毕业答辩前10天提交毕业设计的成果和设计论文初稿,由答辩小组教师进行验收和初审,然后提出整改方案和意见,让毕业生在答辩之前进行最后的完善和修改。在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教师都同意提交答辩后,由教研室对学生的毕业答辩资格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学生方可进入毕业答辩。由于各个过程都能严格把关,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质量逐年提高。本专业2008届-2011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统计如表1。

5 网络平台管理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跟踪和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本专业基于B/S架构、ASP.NET平台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题信息管理、选题管理、过程跟踪、文档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系统在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得到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毕业设计交流和管理的平台。

系统分为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生选题、上传文档、提交进度、讨论区留言等功能;教师模块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维护、上报课题、查看学生进度、管理成绩等;管理员模块包括发布公共、审核课题、上报成绩、设置权限、文档归档等。

6 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特色鲜明、适合本三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该体系提出的五个过程和三个监控点规范了毕业设计管理的流程,利用网络化管理平台减少了繁琐的工作量,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成绩和研究成果有了明显提高,并在2011年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毕业设计的抽查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秀娟.基于B/S模式的毕业设计管理开发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3):239-242.

[2]段华斌.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8.

[3]张卓.基于JSP的MVC开发模式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1):1671-1819.

作者简介:丁勇(1980-),男,江苏泰州人,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数据挖掘;储久良,男,江苏泰州人,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张飞(1990-),男,江苏淮安人,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学生。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JSSPITP3017。

行政管理专业范文第6篇

动漫设计专业好吗?厦门北方教育在动漫设计方面有着丰富的开发与教学管理经验的徐桢老师介绍,要看一个专业的好坏,就要先来了解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人们对待专业的选择是很现实的,只要能够让你容易赚钱的就是好专业。

动漫设计的前景:

动漫设计专业好吗?从我国市场需求看,国产动漫游戏产业商机无限。目前,动漫游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休闲娱乐最为流行的一个部分,高科技的运用,使动漫游戏产业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互动娱乐体验,并且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因此动漫设计专业也被被誉为永不过时的朝阳产业。

动漫设计的薪资:

由于动漫、游戏设计师成为最大需求量职位,动漫游戏行业薪金也是水涨船高,平均月薪已经突破5000,试用期工资也普遍在2000以上,中高级人才更是虚位以待,极为紧缺,月薪近万元,最高年薪可达30万。因此,动漫设计专业绝对是个容易赚钱的行业。

动漫设计专业的人才紧缺:

动漫设计产业发展迅速,国内人才缺口已高达60万人,其中3D动画师、2D动画师特别是maya动画师等中高级人才更是虚位以待,极为紧缺,因此物以稀为贵,动漫设计专业好吗?这不是明摆着嘛!

您有任何关厦门动漫设计专业培训资讯,欢迎咨询在线老师

上海神启广告有限公司

据了解,厦门北方教育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动漫游戏培训机构,针对企业订单需求开设了动漫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项目实战为主,确保教学品质始终与企业要求接轨,100%保障学员就业。

上一篇:单位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