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概念范文

2024-07-26

社会组织概念范文第1篇

1.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

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 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4. 研究方式主要有: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第二章

1.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2.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3.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

4.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5.因变量: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6:中介变量;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7.命题:我们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8.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第三章

1.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2.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3.问题的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4.问题的创造性: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5.问题的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6.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与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7.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询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第四章

1.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2.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3.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4.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5.;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研究研究。

6.应用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7.分析单位: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

8.区群谬误:他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9:简化论:他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10.横向研究:他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11.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12: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13.同期群研究: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14.同组研究: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第五章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想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2.定类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

3.定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4.定居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5.定比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

6.操作化;就是要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7.指数: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8.量表: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的,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9.李克特量表:

10.信度:即可靠性,他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1.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

12.复本信度: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

13.折半信度: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14.效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5.表面效度:他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16.准则效度:他指的是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作比较,看二者的相关程度,并用这种特定的相关系数来反映了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如果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其效度系数就高,我们就说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

17.构造效度:他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第六章

1.总体: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2.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3.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的过程。

4.抽样框;他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5.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6.参数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7.统计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8.置信度:

9:置信水平:

10.简单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各元素组成样本(N〉n)。

11.系统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在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12分层抽样:他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13.整群抽样:它的抽样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14多段抽样;它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15.PPS抽样;在社会研究中,有一种常用的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叫做“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

16.户内抽样:从速哦抽中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已构成访谈对象的样本。

17.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8判断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

19.定额抽样;它是一种比偶遇抽样复杂一些、也进步一些的非概率抽样方法。

20雪球抽样:是一种极特殊的抽样方法。

21样本规模:又成为样本容量,他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

22.抽样误差:就是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

第七章

1.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市场调查:即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

3.民意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4.自填问卷法:指的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

5.结构访问法:则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

6.个别发送发:个别发送法是自填问卷法这一大类中最常用的一种。它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时间、地点和方式。

7.集中填答法;先通过某种形式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每人发一份问卷;接着由研究者统一讲解调查的主要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然后请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填答完毕再统一将问卷收回。

8.邮寄填答法:研究者把印制好的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答后再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者。

9.当面访问法;研究者先选择和培训一组访问员,由这组访问员携带调查问卷分赴各个调查地点,按照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要求,对所选择的被调查者进行访谈,并按照问卷的格式和要求来记录被调查者的各种回答。

10.电话访问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被调查者联系,并在电话中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访问的方法。

11网络调查法;新的收集资料的方式,基于互联网的调查,或者在线调查,即指的是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

12.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卷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13.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

14.封闭式问题:则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八章

1.实验;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哪一组对象。

3.控制组:它是各方面与实验组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其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4.前侧:在一项实验中,通常需要对因变量进行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第一次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前,称为前测。

5.后侧:第二次则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后,成为后测。

6.实验刺激:

7.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8.随机指派:的方法是研究者用来解决试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

9.双盲实验:指的是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

10.实验室实验:严格的实验研究通常在实验室内进行。

11.实地实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

12.准实验设计:各种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多个“条件”或“部分’的实验。

13.经典实验设计;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

14交互作用效应;二者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第九章

1.文献:其原义主要只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材料或文字材料。

2.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3.内容分析:无疑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技术,它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

4.二次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5.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这种现存的统计资料,既可以为研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又可以成为研究本身的数据和资料的一种来源。后一种情况下,研究就被称作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第十章

1.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

3.观察:指的是带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

4.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多研究对象地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5.局外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

6.实验室观察:就是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

7.实地观察:即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

8.结构观察: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

9.无结构观察:指的是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

10.无结构访谈:又称作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11.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又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

12.非正式访谈;日常生活地点与偶然碰上的当地人所进行的交谈,就属于之中非正式访谈。

13.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这一角色与完全参与者一样,但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知道研究者作为研究者的身份。

社会组织概念范文第2篇

希望是积极心理学领域公认的24种人格优势力量之一。研究证明希望对个体身心健康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Snyder提出希望理论 (Hope Theory) , 认为希望是“一种基于内在的成功感的积极的动机状态” (1994) 。综合以往研究观点, 本研究认为希望品质是情绪与认知的结合体, 是个体运用合理的途径, 信念来实现目标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目前, 希望理论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 企业组织, 医疗机构, 家庭, 心理咨询等各领域。而国内对希望理论的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 主要集中在医院护理和临床的心理治疗上。近来研究者们发现, 希望理论的应用前景还十分广阔, 很多研究者尝试着将希望理论和学校的心理辅导相结合, 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中学生的年龄大致分布在12一18岁, 正值青春期, 生理, 心理都迅速地发展。研究中学生希望品质现状及影响中学生希望特质的因素, 并找到培养中学生希望特质的方案尤为重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 包括父母, 亲戚, 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而希望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指标, 也与社会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Herth在临床研究中得出, 社会支持是影响患者希望的一个主要因素。何露、朱翠英 (2012) 提出:大学生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并且社会支持对希望水平有显著的回归效应。钟建涛 (2012) 探讨了高中生希望品质, 社会支持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希望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知觉的总和, 本质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 (汤爱萍, 2005) 。这种认识过程是个体在与他人、自然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的研究, 主要基于两方面, (1) 总体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2) 自我概念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当前已有的研究表明了社会支持与希望品质的关系, 也有关于自尊与希望品质关系的研究, 自信与希望品质的关系研究 (索雪原, 2010) 。但没有发现自我概念与希望品质关系的文献, 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有关, 而希望品质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 因此本研究假设自我概念与希望品质之间存在相关并尝试探讨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对希望品质作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以期引起人们对积极心理的关注和体验, 为希望特质理论的本身发展做出贡献, 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工具

1.社会支持量表:肖水源翻译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SSS) , 采用七级评分标准, 量表的信度为0.906, 达到了量表信度要求。2.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中文版, 包括15个双极形容词, 采用7点量表形式, 数字表示相像程度, 越靠近哪一边就越像哪一边显示的形容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3.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采用田莉娟 (2007) 修订的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由12个项目组成, 其中4个项目 (l, 4, 6, 8) 测量途径思维, 4个项目 (2, 9, 10, 12) 测量动力思维, 另外4个项目 (3, 5, 7, 11) 用来转移被试的注意, 得分不记入总分。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0.74一0.88之间, 并具有良好的效度。

(二) 被试的选择

采取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初一到高三共5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回收有效问卷518份。

(三)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希望品质与社会支持, 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假设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对希望品质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 对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是三者需要相关显著, 因此, 本研究先对三个变量进行积差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社会支持, 自我概念, 希望品质三者之间相关显著。

注:**p<0.01, *P<0.05

(二) 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对希望品质作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

上述相关分析表明, 希望品质与社会支持、自我概念两两相关, 且达到了显著水平 (在0.01水平上) 。可以对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和希望品质总分之间的中介效应做进一步的检验。将自我概念命名为M (中介变量) 、社会支持命名为X (自变量) 、希望品质命名为Y (因变量) 。依次检验步骤为:首先, 求中介变量在自变量上的回归;然后, 求因变量在自变量上的回归;最后, 求因变量在中介变量上的回归 (含自变量) 。结果显示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与希望品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373*0.489/0.341*100%为53%。

四、讨论

本研究表明, 中学生希望特质及路径思维, 动力思维两维度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中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希望水平越高, 这个结果与郑雯 (2009) , 钟建涛 (2012) 的研究结果一致。Herth和Roborts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的结果也证实了社会支持越高, 希望水平越高的观点, 说明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希望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学生仍处于成长转换期, 心理依赖性依然较强, 来自父母, 朋友, 老师和重要他人的支持, 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积极的健康心理, 有助于更高希望水平的建立。同时, 社会支持水平对希望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 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所以父母, 老师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进而提升希望品质。

本研究得出, 自我概念与希望总分, 途径思维和动力思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自我概念得分越高, 希望总分, 途径思维和动力思维的分数就越高。前人的研究中, 有对自尊与希望品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的, 也有对自信与希望品质的关系进行探讨的, 研究结果显示自尊和自信与希望品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合本研究的结果, 说明自我感觉越好的个体, 希望品质越高。同时从回归分析中得出了自我概念水平能显著预测希望水平的结论。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 应注重引导其树立正确积极的自我概念, 这样有利于提升希望品质, 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表明自我概念部分地中介了社会支持对希望品质的影响, 以往研究中, 对希望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较少, 倾向于希望品质的相关研究, 以及希望品质对抑郁, 焦虑、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等因素的预测。因此, 希望品质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探讨了社会支持影响希望品质的具体机制, 发现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对希望品质作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即社会支持既直接影响着希望品质, 又通过自我概念这一中介变量对希望感进行间接地影响。

摘要:本研究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及《中学生希望特质量表》, 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概念与希望品质的关系;以期为希望品质研究提供实证支持。结论如下: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希望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并且社会支持水平能显著预测希望品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希望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自我概念水平能显著预测希望品质;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对希望品质作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

关键词:学生,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希望品质

参考文献

[1] Snyder, C R. The psychology of hope:You can get there from here. New York:Free Press.1994.

[2] 何露.大学生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 2012 (06) :29-36.

[3] 钟剑涛.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希望特质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 (9) , 16-19.

[4] 张青方.大学生希望特质的评定与干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2002.

[5] 田莉娟.中学生希望特质的评定和干预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2007.

[6] 索雪原.初中生希望与自信关系的初步研究[D].北碚:西南大学.2010.

[7] 郑雯.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希望的关系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S4) :83-90.

社会组织概念范文第3篇

1、社会体育: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

体育活动。

2、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指国家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物的责权划分、组织结构、职能配置与

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的总和。

3、行业系统体育协会: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体育社会团体,按行业组织起来的群众性体育组织。

4、健身体育:运用各种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5、健美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增强体质,塑造体形,形成优美的姿态和动作,从

而达到人体完美的一种综合性体育活动。

6、娱乐体育: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在休闲时间以放松的心理状态进行的一种

体育活动。

7、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指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提

供最佳的方法和手段,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宣传、组织、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8、晨晚炼活动点:由那些具有共同兴趣和体育目的的人们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主管理、

松散的社区性体育组织。

填空、选择

1、社会体育的构成要素分为社会体育活动、活动的参与者、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设施

2、社会体育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社会体育正式组织可分为:体育行政组织、体育事业组织和体育社团组织;社会体育非正式组织分为自治型与中介型两种。

3、社会体育设施分为公共体育设施、单位体育设施、商业体育设施;其中单位体育设施分为学校体育设施和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

4、社会体育的特点:①健身性与娱乐性;②全民性与普片性;③闲暇性与自主性;④多样性与灵活性;⑤公益性与社会性;⑥时代性与永恒性;⑦民族性与世界性

5、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分类:①政府管理型;②社会管理型;③结合型。

6、我国现行社会体育管理体制:体育行政部门、群众组织、体育社会团体、基层体育组织。群众体育司是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社会体育的职能部门。

7、体育指导站的职能:①组织职能;②指导职能;③阵地职能。

8、健身体育锻炼、健美体育、娱乐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按健身体育目的可分为体育锻炼、康复体育、防卫类体育;

9、娱乐体育按活动性质分为娱乐性、休闲性、冒险性、探险性。按活动者身体状态分为观赏性、相对安静和运动性。

10、健美体育的目的:锻炼身体、陶冶情趣、美化身心。健美训练主要目的是使身体部分肌肉发达。

11、娱乐体育的特点:注重人文关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时尚、流行与从众性;创新性;回归自然性。

12、行政方法的条件:指令的目标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13、社会体育宣传方法:自我宣传渠道、社会大众传播渠道、新闻媒介渠道。

14、评比与竞赛一起被誉为社会体育工作的两大“杠杆”。

15、大会工作人员(不含裁判员、司机和场馆服务人员)的人数不要超过运动员总人数的1/10。

16、国内比赛的仲裁委员会由大会组委会、体育局竞赛部门、本项运动协会成员和裁判人员等5~7人组成。按照仲裁委员会条例规定的职权范围进行工作。闭幕式由总裁判长宣布比赛结果。

17、秩序册是规程的具体化、它指导比赛的实施,,具有权威性。

18、趣味体育活动的创编方法:①模拟法;②故事法;③改造法;④提炼法。

晨晚炼活动点始于20世纪70年代。特点:结构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等、活动项目丰富多彩。

19、健美操的基本运动特点: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性、广泛的适应性。

20、赛事办事机构设置:办公室或秘书处、竞赛组、后勤组、保卫组。

21、 器械健美运动的特点:针对性、多样性、安全性、实用性。

22、充分的准备活动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23、疲劳的判断:简易生理指标测定法、主观感觉、一般观察。

24、疲劳的消除:足够的睡眠、整理性活动、营养补充、其他方法。

25、1986年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26、我国乡镇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主要采取由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县级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及乡镇体育指导站等三个层次共同组成的管理模式。

27、村级锻炼小组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基层单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与管理模式。

28、登山运动的分类:高山探险登山、竞技登山运动、攀岩运动、普通登山活动。

29、五禽戏是后汉末医学家华佗根据古代导引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

30、舍宾的特点:极强的科学性、很强的针对性、很强的综合性。

31、瑜伽起源于印度;钓鱼起源于中国;保龄球起源于埃及。

32、龄球的特点:普及性、娱乐性、技巧性和健身性。比赛时均以6局总分累计决定名次。

简答题

1、基层体育组织:①街道社区体育组织;②乡镇体育组织;③单位体育协会;④体育指导站;⑤青少年体育俱乐部;⑥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2、社会体育活动的特点:①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③活动内容具有创新性和继承性;④科学性强;

3、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①指令性管理与指导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②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的原则;③纵向管理与横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④行政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⑤因地制宜原则;⑥兼顾性原则;⑦激励性原则。

4、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的方法有:行政方法、规划方法、协调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宣传方法、竞赛方法、评比方法、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方法、社会调查方法。

5、综合性体育运动会的作用:①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②通过承办综合性运动会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③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和实际工作锻炼,培养一大批举办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人才。同时,也提高体育管理水平。

6、趣味运动会创编的原则:①目的性原则;②针对性原则;③健康性原则;④科学性原则;⑤生动活泼、消遣性、表现力、吸引力。

7、晨晚炼活动点的组建形式:晨晚炼活动点多数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和健身目的的人们自

愿组织起来的松散的区域性体育组织,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而由街道办事处和体育行政机构帮助建立的次之,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剩下的是由住宅小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或由负责人开班辅导班。

8、青少年假期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原则: 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体育活动还要注重运动项目的选择。

9、村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特点:对象的广泛性、地方传统性和民族差异性强、体育活动的自发性和季节性强、体育活动项目的随意性、农民自身的特性。

10、健美类体育活动的特点:健与美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发达肌肉、设备简单、易于开展、男女老少皆宜。

11、健身器材的分类:按健身器械的功能划分有单功能健身器械和多功能健身器械、按健身器械的用途划分有家用健身器械和专业训练健身器械、按健身器械对身体的锻炼部位划分有全身性健身器械和局部性健身器械、按健身器械的大小划分有小型健身器械和大型综合健身器械。

论述题

社会组织概念范文第4篇

长宁区政协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以下简称中央)精神,对接中共上海市委(以下简称市委)今年1号课题,根据中共长宁区委(以下简称区委)的统一部署,中共长宁区政协党组牵头组织了‚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的调研。在陈建兴同志的带领下,区政协充分运用区委重点调研课题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智库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多种方式,学习领会中央和本市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系列要求,认真听取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领导的意见,从长宁的实践探索出发,在总结回顾基础上,对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展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对现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推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促进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纳入今年的领军人才推荐表彰工作和区政协委员调整工作,并对下一步有关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成效逐步显现

1 、依据《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本次调研涉及的社会组织范围,主要包括依法登记成立的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民非组织)、还包括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社区群众活动团队以及各类群众自组织等。

11 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区委区政府要求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有关精神,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大协同‛,取得积极进展。

(一)社会组织已成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照市和区里的有关要求,社会组织形式已初步覆盖实施主体。据区社建办的调研统计,长宁街镇综合类、专业类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构中,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居家养老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服务社、司法社工站、综合协管服务社等,均为民非组织或社工机构。在满足多样化社区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传统人民团体‚阵地‛组织(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已是民非组织)、区关心下一代协会、区老年协会、草根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协同格局,以‚民生‛实事、‚公益‛活动等为载体,在社区各类困难人群帮扶、慈善超市、外来人口子女关爱等服务事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街镇建立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已逐步成为引入社会力量开展项目运作的公共平台。特别是,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街镇分会,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动员区域内1800余家单位、组建四个义工大队,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帮助救助困难群众约17182人、12345户。

(二)助老等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已具有良好基础。上

2 海的老龄化程度已处于较高水平,长宁率先在全市提出了‚幸福养老‛指标体系。面对养老事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在引入社会力量上,全区上下已形成很高共识。一方面,长宁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助老公益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政策托底养老服务,并鼓励他们拓展非政策托定的养老服务,如今年建成的区‚乐活e平台‛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助老呼叫中心服务,部分街镇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和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与体制内机构开展良性竞争。又如,在全区养老机构37家中,公办8家、床位653张,公办民营4家、床位1013张,社会办25家、床位3605张。再如,鼓励运用社会资源开办老年护理院,全区1189张老年护理床位中,公立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提供数分别为780张、409张,后者占到34.4%。与此同时,在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社会组织正在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三)在社区和谐稳定工作中社会组织已成为重要力量。依据全市的统一部署,长宁在推进禁毒社工、社区矫正社工、青少年事务社工三支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积极拓展,形成了许多自身特色。如,2010年,长宁在‚禁毒妈妈义工队‛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了民非组织‚禁毒妈妈工作室‛,开展禁毒宣传、社区戒毒康复治疗和科研以及禁毒志愿者交流

3 等活动,累计帮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76人次,其中26人成功戒毒。又如,针对重性精神病人弱监管问题,2013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精神卫生专业社工队伍,将重性精神病人纳入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服务之中。目前,社工队伍已成为特殊人群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的基本力量,相关社会组织则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与此同时,围绕化解阶段性突出矛盾,街镇党员志愿工作室、妇联的‚开心家园‛等与区相关调处机构协作,共同参与信访、维权等各类矛盾化解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如,2013年成立的民非组织‚区医患矛盾调处中心‛,初步形成卫生、公安、法院和保险‚五位一体‛医调工作机制,已受理医患纠纷413件,化解353件,化解率85.5%。

(四)宜居宜商环境建设中的社会协同效应已十分明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长宁形成虹储自治家园、葫芦缘议家社等一批小区自治家园,探索了不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家门口‛工程建设等的会商机制。如,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站(民警)‚四位一体‛机制日臻完善。位于周家桥街道的‚虹桥新城‛,是建于2000年的商品房小区,2012年5月在居委会党总支牵头组织下,指导业委会完成改选,通过‚四位一体‛机制的协同,业委会动员小区1193户居民形成共识,将损毁严重、布局残缺的摄

4 像头、电子围栏、IC门禁卡全部改建完毕,一改小区治安、卫生、停车环境杂乱的局面,得到小区居民的好评和信任。另一方面,以持续推动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形成‚党建联线、行政联手、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针对楼宇员工阶段性突出需求,注重运用社会和市场力量,不断深化‚六个便利行动‛,逐步扩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互动联动,至目前,经常性服务项目已覆盖57幢重点商务楼宇、占比80%,比较有效的帮助解决了白领午餐、交友、劳动争议等主要诉求。

二、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措施有力有效 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长宁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抓住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契机,发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党建优势,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将社会组织建设列入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长宁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若干意见》(长委[2010]89号)。文件明确,要构建服务完善、社会稳定、管理有序、文明和谐、宜商宜居、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文件提出,‚以‘凝聚力工程’学会为平台,推动党组织、政府、社会和

5 企业互促共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扩大群众民主参与‛,‚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2011年,区委办印发关于转发《区民政局、区社建办关于长宁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长委办[2011]32号),要求贯彻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办发[2011]19号)精神,落实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要求,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社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六类建设重点。2013年,区委下发关于《加持和发展‚凝聚力工程‛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委发[2013]6号),要求‚更加注重凝聚社会‛,‚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关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善于领导社会建设、协调多元利益,培育社会主体、提升社会协同、增强社会融合‛。2014年,区委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要求,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拓宽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标准等,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二)着力打造社会组织建设的生态链。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力推进了社会组织建设进程。一是拓宽孵化和培育的渠道。以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为主体,10个街镇

6 为孵化平台,N个部门条线为载体,185个居民区为基础,构建了1+10+N+185的孵化、培育、引进工作格局。社会组织从1999年时,区内登记的社会组织74家,至今年9月底,已发展为568家、年增长率8%,提前完成每万人8个以上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各类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80家,各类群众活动团队1370余个。其中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445个,约占区社会组织的78%。二是重视社会组织建设载体。初步建立区和街镇两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框架,推动形成‚公益伙伴日‛等一批公益品牌青年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等一批公益组织,指导街镇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支持发展志愿者协会(网站),至今年9月底,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11万余人,超过全区常住人口的14.5%,为本市中心城区第一。三是推出政府购买服务政策。2011年,区政府出台《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暂行办法》,今年配套制定了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目录、区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自2011年以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资金逐年递增,2014年购买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65个、金额2380.9万元。四是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性建设。通过自我申报、指导培训、专家评估、等级评定、公示表彰流程,现有10余家社会组织正在进行评审,已有23家分别达到5A、4A级标准(数量位于

7 全市前列),30家达到3A级标准。

(三)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一是注重发挥党在社会公共领域的主导作用。通过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分会,通过党组织联动,动员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活动。推动商务区(园区)内党建共建,组织物业、街道、商务区(园区)参与区内停车、治安、环境等管理的协商协同。积极培育党员牵头或为骨干的志愿者工作室,目前已有180家,其中19家已转化为登记的社会组织。二是加强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法,依托社区综合党委、社区党员活动中心、枢纽型社会组织等,掌握情况,推动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融合,社会组织党建覆盖率位于全市前列。定期举办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五星奖‛评选,通过加强对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引领,团结凝聚社会组织领头人。三是重视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和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支持发展专业社工队伍。特别是今年,在区委关于社会组织建设调研的推动下,社会组织负责人纳入区领军人才推荐范围,三名社会组织负责人被评为区第三届领军人才和第八轮拔尖人才,其中一名结合区政协委员调整,被协商增补为区政协委员。

三、当前需要进一步需要研究关注的突出问题

8 综合调研情况,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长宁在推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成效明显。根据调研中各方形成的共识,对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组织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关注的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认识上需进一步增强紧迫性和主动性。相对于全国,上海较早启动社区建设,探索解决了‚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阶段性突出问题,研究推动了社区服务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长宁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基本形成了城区管理大联动、安全稳定大预防、多方参与大协同格局。但是,随着‚社会人‛的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多样化需求日益分化,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条线部门仍然比较擅长以传统的行政指令方式部署相关工作,基层也比较习惯以传统的行政化方式包揽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存在群众受惠感受度没有预期高、工作成果持续长效有困难等现象。总体反映出,对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思想上有认识但不够紧迫,实践上有行动但缺乏经验,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方面的主动性不强,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心存顾虑,步子谨慎,社会组织发展的空间比较狭小。这固然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因素,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但也必须看到,现阶段多元、多层、多角度的特征,

9 已对传统的行政包揽方式形成新的挑战。

(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相对比较弱。一是体制内培育的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比较突出。条线在社区布局的民生等工作的实施主体,虽已设计为民非组织,但与其它体制内培育出来的社会组织同样,基本参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如人员财政核定,经费纳入街镇预算管理体系等,客观还只是街镇相关职能科室的行政性延伸。这些组织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十分有效,但很少具备社会组织自我发展的特征。二是草根类社会组织缺少要素服务平台。从调研情况看,草根类社会组织大多比较弱小,财务管理、承接项目、专业服务、筹资能力等很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很高,而一些已经形成较强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由于显性运作成本比较高,社区往往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此外,各区以孵化培育为导向的优惠扶持,在积极促进社会组织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性社会组织跨区域发展形成壁垒。三是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和形式研究还不深。如,业委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微观基础之一,目前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据区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信访矛盾较为集中的前五类中,物业纠纷位列第四,同比上升幅度为五类中最高(36.4%)。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业委

10 会的主体作用和自身规范化建设还需予以更高的重视。又如,在社区的草根类社会组织,不少还只是‚拾遗补缺‛的角色;全区经备案的1360余支社区群众团队,除群众文体活动外,在发挥群众再组织功能、表达居民诉求、提倡公序良俗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参与和协商的方式。

(三)工作合力和政策引导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系统推进和工作合力有待加强。基于传统和‚增量‛思维模式,几乎每个部门都有或主管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建设呈现各部门‚自行设计、自主推动‛的状况,社会组织多样性和工作方式碎片化并存,系统研究、统筹指导不够,由上而下行政推动的‚一刀切‛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诉求有脱节现象,基层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得不到及时的研究回应。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还需优化。我区政府购买服务起步较早,发展规范,目前已形成向市场购买、向社会组织购买两个口径,初步建立了部门专项经费和相应购买服务项目经费增减挂钩的安排原则,但准入合格性要求和退出界定还需更加科学,购买软件项目需更有力度,引导合理竞争需更加开放,调动基层积极性需给予更大的自主权。三是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共性的问题上讲,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合理、普惠的财税金融政策不够配套。从区域事权看,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整体性、制度性

11 安排需加强,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需改进。体制内产生的社会组织,由于政社不分,出于可靠、低费用等原因,兼职或退休聘用比例较大,缺少职业成长预期,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不相适应。登记制度改革后,特别是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组织的有效监管方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进。就基层社会治理而言,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经验和案例,总结提炼不够,社会影响力不高。

四、有关对策建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并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四大要求,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在长宁良好工作基础上,依据调研中的共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建议。

(一)进一步充分认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深刻认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基层社会治理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社会组织建设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深刻认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坚持基层社会治理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开创文明城

12 区建设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切实增强改革意识。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的高度,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出发,按照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总要求,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不适应情况,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本区基层社会治理的自身实际,着力深化改革,加强整体推动,注重需求导向,促进开放竞争,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依法监管,努力发展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强专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占领社会建设的主阵地。三是切实增强探寻规律的自觉性。认真研究‚治理‛的深刻内涵,着眼于诉求多元化、需求化特征,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发展一元引导多元协同的途径、形式和规律,尊重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社会组织回归‚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基本属性的指导,善于突破思想上樊篱,逐步厘清‚公益‛和‚免费‛、‚养人养事‛和合理成本、职业性就业和‚志愿行为‛、政府托底和多元提供、政府购买和社会筹资等等,许多在当前实践中比较困惑的问题。

(二)进一步重视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践探索。一是增强基层创新动力。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建设列入街镇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街镇在社会建设最前沿的作用,着力增强街镇改变传统行政化包揽社会管理和公

13 共服务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给予街镇更大的统筹协调、整合激励的自主权,促进街镇培育和扶优并举,在开放竞争中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参与自治共治,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二是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要求,不断完善本区‚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指导目录‛,引导社区文化、体育、养老、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事项积极运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等参与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在特殊人群服务、重点人群关爱、矛盾调处等领域的社会组织有序扩大竞争,鼓励各类社会组织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困难救助、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服务,凝聚各界公益人士投身社区公共服务。三是积极搭建社区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协商平台。以平安小区建设、家门口工程、社区群体活动、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六个便利服务等为载体,以社区服务、社区和谐、社区安全为重点,突出养老、物业、矛盾调处以及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服务,积极拓展公共事务空间,探索涉及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事务公共议题的形成途径,依托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凝聚力工程‛学会分会以及‚四位一体‛机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发现服务需求、监督社区管理、倡导公序

14 良约、提高自治共治水平、建设文明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一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购买服务运作机制。按照国家、市里和区里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坚持底线思维。完善有效需求形成机制和遴选办法,优化购买服务的定价规则和竞争规则。鼓励社会组织综合利用街镇各类‚阵地‛和‚中心‛、开发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筹资意识和能力。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办法,适度扩大街镇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中的自主权。二是有序推动社会组织政社分开。梳理街镇层面建立的各类‚民非‛性质的组织,有序推动此类组织在机构、职能、人事、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分离,转变‚事业化‛管理方式,明确其独立法人地位,规范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促进此类组织依法自我发展,在开放竞争中优胜劣汰。与此同时,推动区层面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进一步加快‚政社分离‛的步伐,进一步增强其在全行业、全要素、全流程中的服务引导能力。三是重视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平台。按照‚以社建社‛的原则,将服务社会组织支持性平台建设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需求开发、标准制定、信息集成、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指导、法律咨询、人力资

15 源管理培训、理论探讨以及规范化建设评估等要素支持性服务项目,推动区和街镇‚枢纽型‛社会组织增强支持性服务功能,防止新的行政化。四是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区人才工作规划和重点工作,拓宽社会组织领军人物政治参与渠道,在‚两代表一委员‛及青联、妇联等群团组织内,设立社会组织代表的适当比例。加强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骨干队伍建设,呼吁完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职业体系,鼓励研究探索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分类薪酬制度和合理增长机制,加大对优秀社会组织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对社会组织建设的认同。五是提高依法监管水平。结合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实践,按照坚守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两根底线的要求,认真总结和完善对实行直接登记的四大类社会组织实施综合监管机制,高度重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社会组织以章程为核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用监督水平,拓宽公众监督渠道。六是始终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按照‚行业归口、分级管理、区域托底、规范有序‛的要求,坚持全覆盖、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和条块结合的原则,依托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势,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和创新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也是抓人心的过程,应切实

16 增强使命感,加强对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组织引领,促进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团结凝聚各界群众,增强政治认同,增进思想共识。

通过几个月的深入调研,区有关各方都感到,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新时期赋予的战略任务,需充分认识这项任务的长期性和全局性。今年三月,韩正同志在回答人民日报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问题时指出,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制度创新,保障是推进法治建设。调研中,区政协委员和各有关方面也一致希望,在市委1号课题的推动下,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争取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在完善社会组织建设有关法规、形成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和社会公益资金募集的税收政策方面,本市率先有比较大的突破,促进社会组织建设更好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要。

社会组织概念范文第5篇

她原先给你的只是美丽

只是归依

将母性相和于泥土芳芬

将乳香融释于滚江断溪

她或许只是有了点脾气

略感压抑

侧身不觉山川星棋逆置

直立未料人丁草木惶急

不要呢喃中满含抱怨

不要言语中杞天怨地

心系成结会迎来来年的初春

麦穗斧头会耘耕又一片天地

杯水车薪莫怪我无力回挽

愿汪洋翻滚给予你们无穷的勇气

怒视前方

鲁甸 走起

作文二:云南鲁甸地震作文500字

今年的8月3日注定是让国人铭记的一天。当天,云南鲁甸发生了6.5级地震,把无数阳光下鲜活的生命永远地带入黑暗世界。灾难超越了地域与时空,灾难是我们共同的伤痛,在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面前,只有爱才是我们得以永恒的力量,只有爱才是我们共同抗衡自然灾难的伟大力量!

在这重压之下,将检验我们炎黄子孙的坚强风骨;在危难之时,将显示我们华夏民族血浓于水的亲密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应该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关注灾情,表达爱心。为此,作为中华学子的我们倡议:积极为灾区群众,伸出热情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赠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为抗震救灾,帮助灾区同胞重建家园助力。我们坚信“地震无情,人有情”。为灾区送去来自我们的问候,和力所能及的经济捐助。华夏同心,让世界看到坚强的中国!团结的中国!

作文三:云南鲁甸地震作文600字

云南鲁甸发生了大地震,我的心也被这残酷的灾难所震颤,我在想,那里的小朋友们现在怎么样了?已经有吃的、住的地方了吗?

但在这如此恐怖的灾难面前,我们的中国子民没有退缩,我们一起手挽手去挑战地震——这个张牙舞爪的恶魔。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不错,这次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举行了捐款捐物捐衣捐水活动,各国人民也纷纷解囊相助,用爱心来为灾区人民营造幸福乐园。

许许多多的人都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有的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还有那些最可爱的官兵战士们,为了多救出一个灾民,为了早一分钟让灾民脱离危险,他们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和时间赛跑,和余震斗争,多可爱的人啊,我向他们致敬!

灾区人民如此不幸,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我的同龄人,毫无疑问也失去了学校,被迫停课,我们应该感到无比幸福才是啊,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可以安心地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睡觉,可以„„

灾区的同胞们啊,不要伤心,不要担心,国家和政府不会抛弃我们,失去了小家我们还有大家,我们一起努力重建家园吧!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社会组织概念范文第6篇

答:1.加强沟通和协调,理顺城市中介组织与各市场主体的关系,完善城市中介组织的各项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中介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以拓展城市中介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城市中介组织建设的内容,增加中介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城市中介组织服务网络化的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全面准确地监督城市中介组织的建立和运行,规范城市中介组织的行为和业务,以现行法律为基础,加快建立起一整套有关城市中介组织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4.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城市中介组织的自主自治建设,建立起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协调发展、服务大众的新型城市中介组织体系。

2.简要说明政府在城市中介组织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答:1.政府应是城市中介组织的导向者。

2.政府应是城市中介组织的培育者。

3.政府应是城市中介组织的监督者。

3.城市中介组织管理的现实意义。

答:1.促进了政府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城市的自我管理能力。

2.增强了市场的培育和繁荣,维护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

3.带动了城市自律,加强了城市行业管理。

4.促成了城市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5.推进了城市社区建设,提高了城市社区的管理水平。

上一篇:诗经蒹葭朗读范文下一篇:审计报告认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