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论文范文

2024-07-29

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论文范文第1篇

2014年1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到2020年末,中央企业要涌现一批品牌战略明晰、品牌管理体系健全、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的企业;形成一批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中央企业虽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缺少在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国资委认识到,加强品牌建设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选择。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有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更要有一流的品牌。一流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是高品质的象征,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集中体现,更是高附加值的重要载体。中央企业虽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缺少在全球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中央企业要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就必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

再者,加强品牌建设是赢得新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品牌是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演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拥有差异化和高品质的品牌优势,日益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中央企业要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

加强品牌建设是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现实需要。品牌国际化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引领全球资源配置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知名跨国公司利用品牌影响力在全球组织研发、采购和生产,实施并购重组,主导国际标准制定,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缺少国际话语权,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亟待提高。中央企业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要通过积极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带动我国成熟的产品、技术和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与跨国公司开展竞争合作,努力构建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品牌实力。

另外 加强品牌建设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要求。品牌作为一项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一流企业都善用品牌资产,并将品牌作为核心资产加以严格管理和保护,使得品牌溢价大幅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在兼并收购过程中获得高额品牌溢价收益。而多数中央企业还没有关注到品牌资产的保值增值,品牌资产的管理和保护水平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有些企业在并购重组时支付了较高的品牌溢价,但出售转让时却忽略了品牌资产,导致了品牌资产被低估或流失。中央企业要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必须高度重视品牌资产管理,努力提升品牌价值。

《意见》提出了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内核,以高品质为基石,以精致管理为保障,以诚信为命脉,逐步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品牌培育、保护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

基本原则:坚持整体规划原则。品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设计、统筹谋划,实现设计、研发、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的相互协同,形成合力。

坚持突出重点原则。要遵循品牌建设规律,结合中央企业实际,突出抓好“创新、品质、管理、诚信”等重点环节,找准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坚持分类实施原则。中央企业分处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要探索符合本企业特色的品牌建设路径,既要坚持统一规范,又要兼顾多样性。

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制订中长期品牌战略规划,确定阶段性目标和行动方案,持之以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主要目标:到2020年末,涌现一批品牌战略明晰、品牌管理体系健全、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的企业;形成一批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意见》提出,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中央企业要结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内外资源禀赋、企业文化传承等因素,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或完善适合本企业的、具有独创性和吸引力的品牌战略,并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实施、系统推进。要将品牌战略作为最高竞争战略,渗透到公司运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品牌战略导向机制和流程,围绕品牌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品牌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同。要保持品牌战略的稳定性,加强对品牌战略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评价考核,持续加强品牌战略的贯彻执行。

(二)准确把握品牌定位。要聚焦企业战略和客户价值,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研究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企业实际和产品特性,科学确立品牌定位。要把握规律性,根据目标市场塑造品牌形象,防止贪多求全导致品牌定位模糊,防止盲目扩张给品牌带来损害。要突出差异性,精心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理念,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地位。要保持稳定性,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等都要始终紧紧围绕品牌定位,准确体现品牌核心价值理念。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根据战略需要明确品牌架构及发展模式,做到既相得益彰,又合理规避相互背书带来的风险。

(三)加强自主创新。中央企业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培育品牌的内核,把品牌价值作为衡量创新成效的重要标准。要抓住标准、设计、集成、服务等关键环节,强化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掘和引领需求为追求,瞄准国际一流先进水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拥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紧盯客户需求,加强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敏锐把握市场变革的趋势和关键,快速有效地响应需求变化,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序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在若干关键领域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导的技术标准体系,将国内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增强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四)努力追求高品质。中央企业要把高品质作为品牌的基石,坚持客户至上,重视客户感知,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作为最高追求,以更高的品质使客户感到物超所值。要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规范生产流程,细化管理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生产出经得起客户挑剔的产品。要从大局着眼,细微处着手,高度关注客户诉求,完善服务体系,有效应对客户投诉,提供令消费者感动的人性化服务。要坚持精益求精,使产品、服务和工程经得住历史检验,努力打造一流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

(五)提高精致管理水平。中央企业要把精致管理作为创建品牌的保障,持续提高品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要严格辨识各类品牌要素,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系统集成。要完善品牌架构,有效整合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品牌资源,优化品牌名称、标识、符号等要素,聚焦消费者的关注,通过品牌要素将品牌核心价值理念准确传递给消费者,并形成牢固的品牌记忆;要积极探索将品牌资产纳入价值管理范畴,逐步规范品牌资产评估、流转和授权行为;要加强舆情监测,建立品牌危机预警机制、风险规避机制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有效维护品牌声誉,持续提升品牌危机处置水平。要开展经常性的品牌管理成效“回头看”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持续改进。要积极开展国际对标,不断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要做好并购品牌的管理工作,并购前要严格尽职调查、反复论证,可以采取联合品牌或过渡品牌等多种并购方式,并购后要做好并购品牌的维护,实现并购品牌与原有品牌的有机融合。

(六)拓展品牌营销传播渠道。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特别是有效运用新媒体,做好形象公关,讲好自己的故事,广泛传播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要紧跟市场变化,增强品牌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凝聚品牌传播的正能量。要通过建立品牌联盟、借助国际媒体资源和主动参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活动,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在加强品牌本土培育和推广的同时,要根据国外文化习俗、市场竞争状态、消费者习惯及法律法规等特点,开展品牌国际化工作,要自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善于融入当地社会,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有效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严格开展品牌保护。要坚持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相结合,完善商标战略,及时规范注册商标、商号等商业标识,防止恶意抢注;要通过对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著作权等的综合运用,建立完善的品牌保护体系;要实时监控、调查、评估品牌资产保护状态,运用协商沟通、舆论维权、法律武器等手段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坚决维护品牌资产的权益不受侵犯。要做好商标、专利等方面的国外注册工作,防范各种侵权行为,加强自主品牌在国外的保护力度。

(八)坚持诚信合规经营。中央企业要把诚信作为品牌的命脉,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守商业道德操守,严格兑现承诺,坚决杜绝“店大欺客”的行为发生,努力打造“百年老店”;要真诚面对消费者,及时跟踪和回应客户诉求,出现信誉危机时,不回避、不掩盖、不敷衍,将客户投诉的压力转化为塑造品牌的动力。要加强公共关系建设,积极维护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利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构建和谐企业,塑造良好形象。要继续做好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物价稳定、参与援疆援藏援青扶贫等工作,踊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应急救援,发挥中央企业的表率作用,努力成为被全社会广泛认可的负责任的企业。

《意见》提出, 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央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要把品牌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品牌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对品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对确定的重点工作,要亲自过问、督促落实。要落实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配备专业团队或专职人员,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品牌建设工作委员会。

(二)加强制度建设。中央企业要以做强做优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建立健全品牌战略、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品牌危机、品牌资产、品牌应用等一系列品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使品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将品牌制度和流程渗透到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协同效应。要建立完善品牌资产和品牌建设工作的评估体系,对所属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和成果进行评价。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将品牌建设工作纳入业绩考核体系,采取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

(三)加强资金和人才保障。中央企业要根据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加大资金投入,并将品牌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要加强品牌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尽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精、能力强、负责任的品牌建设专业队伍。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行业组织和媒体的作用,凝聚品牌建设的内外合力。

(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中央企业要把“做企业就是做品牌,一流企业要有一流品牌”、“品牌也是生产力,自主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三大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凝聚核心文化,光大品牌形象。要不断增强全员品牌意识,丰富品牌文化内涵,营造“人人塑造品牌、人人维护品牌、人人传播品牌”的浓厚氛围。

(五)加强交流合作与培训。中央企业要加强与世界一流企业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先进的品牌理念和品牌建设方法。要高度重视智力引进工作,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品牌设计、咨询、管理机构的合作。要加强中央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共同打造好“中央企业”这一大品牌。要积极开展内部品牌建设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品牌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品牌建设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大数据是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有较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过分析,但尚缺少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研究。本文针对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阐述了研究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的必要性。对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象——硬件、软件、人员、信息、运行规程等要素逐一划分风险关键控制过程,探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不同控制对象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法。

[关键词] 大数据;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7. 027

0 引 言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充分证明了研究大数据环境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引发了数据的迅猛增长,大数据时代对社会生产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生存下来,企业需要顺应大数据的发展潮流。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降低风险,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渠道,对于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与效益,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实现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对象角度出发,对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进行探析。

1 研究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的必要性

1.1 分析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这对加强企业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有效的指导作用。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改革了传统的企业结构和运行模式,同时企业资源得到高度的共享。但是,对于企业信息系统而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信息系统的规划安排不合理,可能会导致部门之间信息相互脱节;没有系统运行维护过程,可能会导致信息的泄露和系统寿命的缩短等问题。因此,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每个对象的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周密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是可靠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过程,企业必须正视风险,有效防控。

1.2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2012年以来,大数据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麦肯锡咨询公司是研究大数据的先驱,在2011年发表的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中,把大数据定义为:大小超出一般的数据库工具能够采集、存取、管理和分析等的数据集。虽然大数据没有公认的统一定义,但都强调了数据的庞大和复杂。IBM提出了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性)、V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大数据的定义和特点直接决定了它给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1.3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发生变化

伴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深,企业获得的数据也正在逐渐累积,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相比传统环境,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的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会发生变化,一些风险值比较小的建设过程在新的环境下可能会变得至关重要,例如:在大数据时代,对存储系统的要求更高,高性能仅仅是基础要求,并行分布、异构资源整合等特点是降低企业信息系统风险的新要求。当然也会产生一些因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风险,例如: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人才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并直接关乎信息系统建设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满意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程度。为了降低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在不同阶段发生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最终确保信息系统的成功,企业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国内外文献,发现有关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并不多。所以,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 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分析相比非大数据环境下的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本文根据COBIT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得知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系统,所以,本文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象——硬件、软件、人员、信息和运行规程等信息系统组成要素角度探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很多作者从COBIT的IT域——规划与组织、采集与实施、交付与支持和监控角度来划分企业信息系统风险,这种划分方法中风险控制过程比较粗略和宽泛,不能准确地知道是哪个对象在哪个环节发生了风险,从而降低了风险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本文从控制对象进行过程划分,风险分析控制会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关键控制过程见表1。

2.1 硬件风险

企业信息系统的硬件的风险主要包括事前规划、采购建设、运行维护等过程。在硬件采购前,企业必须确定与业务目标和战略目标相吻合的IT战略计划,以此明确企业硬件采购目标。信息化硬件建设需要得到企业各级一把手的大力支持,如果高层不重视、不支持,可能会导致企业各个部门的消极怠工,不配合信息化部门工作,那么,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会失效,最终导致信息系统运行的失败。

大数据环境对硬件的存储容量、运算性能、扩展性能等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据的海量爆发,首先冲击的是企业的硬盘存储。以前的结构化数据有一定的规律性,存储比较简单机械。但是随着大量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如果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环境下不断扩展容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将无法提高数据的存储速度,且缩短了硬件设备的寿命。于是出现了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SSD),在性能方面它有很多优点:数据存取速度快、体积小、耗能低、工作温度范围大等。所以,SSD固态硬盘可以发展为大数据存储的一种新的硬件选择。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硬件建设过程中,发现单个系统的功能都比较有效,但是整个系统的功能却达不到预期要求,经过研究,找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硬件集成的失败,硬件集成是通过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这关系到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大数据环境中,市场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如果不对信息系统硬件进行持续维护、二次开发和升级,信息系统可能会面临失效的危险。

2.2 软件风险

在对信息系统软件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主要涉及需求分析与规划、软件设计、编码与测试、运行维护等不同过程。

在需求分析与规划阶段,本文主要涉及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的文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的分析。在传统环境下,企业通过ETL工具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转换、加载到数据仓库中进行存储,但是传统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量很少超过TB量级,所以传统的数据仓库技术并不能满足大数据的存储,如果不改进传统的文件系统,将会限制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发展。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大数据文件系统是开源项目Hadoop软件架构下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部署在廉价的机器上,可以存储大文件,具有较高的吞吐量。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QFS(Quantcast File System),它在读写速度、兼容性上更优于HDFS,能够节省50%的磁盘空间。企业在选择文件系统时,要规避传统数据存储技术带来的风险,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以及预算约束,选择最适合自身在大数据环境下发展的文件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模式主要是批处理和流处理,批处理的第一步是存储,然后再处理,提高系统吞吐量,而流处理是直接处理,实时收集大量数据。在不同的企业应用场景需要用到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式,需要采用流数据处理的主要有网页点击、传感器网络等实时性很强的场景,例如:Twitter的Storm、Amazon的Spark和Linkedin的Samza等。MapReduce软件框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批处理模式,在实际中,大多企业采用批处理模式。最终企业是选择某一种处理模式还是结合两种模式,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灵活选择,否则,可能会增加企业在数据处理模式控制上的风险。

软件设计中的业务处理设计是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业务处理流程或者权限控制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业务流程重组的失败,影响数据的正确性、业务处理的速度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控制功能设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必不可少,如果缺少系统控制功能设计,大部分靠人工控制,企业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可能会下降,可能会发生错误和舞弊。

编码与测试、运行维护过程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IT过程,编码是进行模块测试的前提,没有规范的编码,可能会加大后期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难度,而测试又是使设计的软件达到预期要求的检验过程。软件维护升级是保证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充分条件,通过对软件不断的修改和升级提高信息系统的满意度。

除了对以上软件过程风险控制,还需要加强对软件集成的风险控制。没有软件集成,异构软件的相互连接可能会发生错误,数据利用率可能会降低,从而不能发挥大数据给企业信息系统带来的优势与效益。

2.3 人员风险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对员工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要求更高,招聘员工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算数专业知识,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人员和商业人才对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中的信息化建设尤其重要。

大数据人才培养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大数据知识学习的相关培训,可以加强员工对大数据的认识深度。没有系统的、先进的大数据知识培训,企业员工在收集数据、使用数据、管理数据能力上的缺失会造成企业丢失大数据机遇,错过发展自身优势,最终被新环境淘汰的局面。

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需要确保IT人员的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制约和监督,否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破坏和舞弊行为,增加信息系统风险。

企业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授权审批程序,如果没有对人员进行合理授权管理,可能会导致数据的泄露和非法修改,降低数据安全性和真实性,对信息系统造成重大伤害。

在大数据环境下,对员工的考核如果仅限于业务的处理,而没有涉及大数据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可能会导致企业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和效益。

2.4 信息风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拓宽了数据和信息的采集源,学习新的数据采集技术是企业适应大数据发展的前提,Hadoop的Chukwa、Cloudera的Flume、Facebook的Scribe等都是比较著名的数据采集工具。所以,企业为了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降低信息系统风险,需要学习大数据采集技术和方法。数据信息集成是建立在硬件和软件集成的基础上的,是系统集成的核心,如果没有数据信息集成,可能会降低数据信息的共享性,造成信息的泄露的严重后果。数据清洗是数据分析利用前的最后一道程序,可以发现并纠正数据错误、丢失等问题,提高后续工作的效率和输出结果的准确性。比较有名的数据清洗工具有:Data Wrangler和Google Refine等。

大数据时代下被称为资产的数据将直接决定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云技术的云存储得到很多大型企业的偏爱,云存储可以解决因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增长而带来的难题,提高了数据存储效率,但云端虚拟化技术在解决存储空间浪费问题的同时也带了新的风险,例如:攻击扩散率加快等。企业需要加强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减少企业信息系统的风险,提高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和安全性。

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工具,得到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分析和预测。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具有高扩展性、低成本、容错性等优点,运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数据信息的加工整理,否则可能会降低信息的有效性,降低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有的大数据分析结果都需要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展现给企业管理者,例如:图表、流程图、网络图、层级面板视图等方式,以此来减低企业信息系统风险,促进信息系统的改进和发展。

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下需要注重灾备系统的建设过程。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的灾备系统目标需要细化,不仅仅针对破坏性强的故障,对于频发的故障也要重视,结合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对故障重新定义,合理安排企业资源预防和解决问题。否则,可能会导致灾备系统的重建,从而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5 运行规程风险

硬件和软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缺一不可,而不规范的软硬件评估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会导致评估过程的无效,同时不能保证采购过程的规范和合理。

系统开发和变更制度是企业信息系统所有规程中最基础的,所以对其内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如果没有合适的系统开发制度,会使得系统开发无据可依,导致系统无目的的开发,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最终酿成信息系统建设失败的严重后果;系统变更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明确系统程序职责分工和权限管理,减少未授权的修改过程,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合法、正常运行。

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物理安全、数据信息安全等,如果没有这些制度可能会给信息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涉及整个系统,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对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数据已经成为新的资产,企业在挖掘分析数据的同时,如果没有做好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可能导致数据的篡改和泄露,造成客户隐私的暴露和信息系统的崩溃等严重后果。

为了降低信息系统运营成本,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企业可能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所以,企业需要对第三方服务商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否则可能会泄露企业机密,降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对信息系统功能、效益、安全性等进行定期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改进。

3 结 语

本文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和研究现状,从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象角度出发,探析了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通过本文研究可知,大数据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信息系统带来了新的风险。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降低传统风险和新风险,企业应当细化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对象和过程,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伟.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43(1):8-13,34.

[2]吴炎太,林斌,孙烨.基于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研究[J]. 审计研究,2009(6):87-92.

[3]杨丽彬,李海林,张飞波.大数据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研究[J].大数据,2016(1):86-98.

[4]Tuttle B,Vandervelde S 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OBIT as an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8(4): 240-263.

[5]Moorthy J,Lahiri R, Biswas N,et al. Big Data:Prospects and Challenges[J]. Vikalpa,2015,40(1):74-96.

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含义

对于企业来说, 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资金管理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人为或者非人为因素一些预算、成本问题, 造成一定的资金困难、资金损失、流动资金不足, 或者丧失偿债能力而给企业或者单位带来一定的收益风险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防范的, 相关企业只有对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认识, 明确财务风险产生的复杂性因素, 选取合理的规避方法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 企业不合理规划资金结构

在一些企业中, 企业财务在资金的分配上存在着缺陷, 不依据现代的企业管理手段进行资金规划, 如此就直接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使得企业在资金分配上对债务和权益上不能够相平衡的进行, 这就直接造成了企业财务危险的产生, 这也是造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直接因素。

(二) 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认识

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过程中, 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于财务风险认识不够充分, 这就造成了整个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严重不足, 在企业的财务分配和管理过程中, 严重的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另外一些企业跟不上现在企业的发展步伐, 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及不够科学合理, 这就很容易造成企业发生财务风险。

(三) 投资是企业的重要环节

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不能够选择正确的投资对象, 一些投资者不能正确的做出相关的决策, 对市场的发展状况及自身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不够了解, 在投资过程中, 盲目的进行选择投资对象, 缺乏对投资对象的科学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这很容易造成投资的失败, 这也会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不仅应该是一个财务管理人员的事情, 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配合, 各个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才能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 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 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现代化的企业理念发展过程中,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缺乏自己的专业的财务技术人员, 缺乏自己的财务管理团队, 缺乏对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相关人员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相关的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意识不强, 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达到财务管理的要求, 不能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落实在实处, 其次是对于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正确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的进行工作交接, 经常存在生产和销售收入跨期入账的情况, 同时一些企业经常会存在着账目不全、原始凭证不全、账目不符的情况, 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这很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 企业的内控管理策略方案不全面

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 没有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委托给中介结构, 或者财务管理的职务采用代管、兼职的人员进行管理。这样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很难保证部门的职务、职位分配均衡, 在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过程中, 很难制定出有效可行的财务管理方案, 这样的制度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发生, 很难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进行规避。

四、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对策

在企业的市场经营过程中, 对市场的发展方向保持客观的思想认识, 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时一个企业财务管理不猛的重要职责, 在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时, 能够很好进行规避。

(一) 建立财务管理监督制度, 增强管理效果

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建立分工明确的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 切不可一视同仁, 不同的管理部门应该赋予不同的管理职责, 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 保证企业财务语段管理体系的顺利执行。

财务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 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 合理的设计企业的财务工作流程, 从日常的管理中找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做到管理和监督同时进行, 做到内外双管齐下, 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 合理的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 企业内部健全内控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从根本上健全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实现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统一, 职责明确, 各部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相互配合相互联系, 形成一个合理, 功能齐全的内控财务风险管理机。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从财务工作的每个环节, 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 建立一支具备综合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

在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中, 企业领导应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作用, 应该重视并且亲自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 发挥自身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企业领导应该充分的调动领导与领导, 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工作, 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全面的调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发展。

其次, 企业应该注重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明确财务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相应的学习工作, 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财务管理中能够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在财务风险发生时, 能够有效地制定相应的规避措施, 同时企业财务管理者在人员的引进过程中, 应着重了解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避免裙带关系和走后门现象的产生, 提供整个公司的财务管理团队的素质。

(四) 发挥好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企业应该正确的应用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市场的需要来规划指导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通过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收入和开支、经营成果等内容进行相应的具体安排,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 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为目标, 把握好企业的资金动向及发展需要, 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资金指导保证, 规划好企业的发展目标, 发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导向性作用。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 要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袋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人员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结语

综上所所述, 企业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 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规划工作, 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求, 必须完善管理体制,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强, 各个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工作也是越来越重视, 但许多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本文通过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 介绍了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对财务管理过程中控制财务风险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进行了相关解析, 给出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措施, 给企业提供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 使得一个企业能够在健康、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得以快速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 丁悦晨.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 2016 (9) .

[2] 姜尚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6 (3) .

[3] 史慕天.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 2015 (13) .

[4] 王书佳.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及财务风险规避研究[J].财会学习, 2016 (8) .

[5] 蒋冰.企业财务管理下内控制度的建设以及规避财务风险探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8) .

[6] 李志芬.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全国流通经济, 2017 (21) .

[7] 周曙.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19) .

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论文范文第4篇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管理占据主体地位, 其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也是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基于此, 企业内部人员需给予财务会计管理高度重视, 促使其效用充分发挥, 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面临诸多风险, 使企业长足发展受影响, 若想保证企业长远发展下去, 加大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有效规避策略分析力度势在必行。

2 企业财务会计风险

2.1 技术风险

常规状况下, 技术风险又分为业务操作失误与决策支持失误、财会专业判定等。这些内容, 有的会导致财会信息失真, 有的会使企业战略发展失误等, 对企业持续发展十分不利。所以, 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来讲, 技术风险构成因素是多样的, 并且导致的风险结果也是多样的, 主要强调企业技术建设的意义。

2.2 道德风险

财务会计为一项敏感且繁杂的工作, 因财会人员欠缺职业道德, 在实际工作中不恰当、徇私的行为, 导致财会信息因失真产生财务会计风险。另外, 在对内部会计管控中, 因管理方式不合理, 利用职务便利擅自更改财务报表、谋取私利等问题, 导致财会信息失真, 构成财会风险, 并且制约企业战略决策与发展。

2.3 会计自身风险

因会计自身具备较强的限制性, 会导致财会信息失真, 进而使企业出现会计风险。会计风险是固有且客观存在的, 对其进行有效规避, 在于会计机制的不断完善。正常状况下, 企业会计风险包含会计理论与会计规范这两方面风险。其中, 在企业财风险中会计规范风险十分常见, 需要企业给予足够重视。

3 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有效规避策略

3.1 加强财会人员综合素养, 降低财会风险发生率

基于新时期背景下, 企业财会对会计人员的实际要求不断提升, 不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利用综合的财会能力, 减少财会风险发生率。可以说, 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对企业财会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第一, 企业需加大对内部财会人员培训力度, 夯实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 便于提升财会工作质量与水平, 以免因技术风向而导致内部财会失真;第二, 增强财会人员的综合素养建设, 加强其法律道德与职业责任意识, 从而规范企业内部财会行为, 以免出现道德风险;第三, 企业需加强财务管理机制的透明度, 加大企业员工对财务监管力度。

3.2 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保证财会合理有效

企业财务管理者需意识到财务预算的意义与效用, 全面贯彻与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这对优化企业以往的管理模式具有积极作用, 能够推动企业创新, 促进财务会计合理化、高效性。第一, 为了保证预算编制质量, 企业需确保编制所需时间, 若是有需要企业可以提前启动财务预算编制计划;第二, 财务预算编制为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 主要强调预算管理方式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比如在对预算编制进行管理时, 利用绩效编制法、零基预算法, 来加强预算管理质量;第三, 若想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展现财务预算的作用, 需加强预算管理机制贯彻与落实。

3.3 加强成本控制与核算,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逐渐繁杂, 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企业成本控制与核算, 以防止财会风险。基于此, 企业需针对自身企业发展状况, 同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应用科学且高效的成本控制与核算措施, 减少企业在实际经营中的支出, 把企业的投资资金应用到适当方面, 也就是常讲的花钱花在刀刃上, 如此才会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4 构建岗位责任制, 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

从实际入手, 我国会计准则等方面, 依然含有诸多问题, 以至于致使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对于此种风险进行管理, 依旧需要不断优化相关机制。当然, 机制优化是一项长期工程, 需要一段时间过渡, 这便需求企业展开一定内控, 优化内控机制和岗位责任制构建, 加强财会管理质量, 约束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行为, 这些皆是保证财会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有效依据。另外, 为了规避企业财会人员犯相同的错误, 企业可以采用职务分离机制, 保证企业内部工作效率。

3.5 构建严格的惩罚措施, 创建优质的财会氛围

构建严格的惩罚措施, 对防止企业财会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企业财会风险的有效管理, 不但要充分考虑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与相关法律法规, 还需对企业内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部门或是个人进行严厉处理, 为财会工作创设优质氛围。从实际的层面看, 我国当前财务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 并且有关惩罚措施落实不到位或是惩罚力度不足。基于此, 需革新会计管理机制, 并增强审计人员培养力度, 这对加强企业财会数据评估具有积极作用, 能够及时发现存在其中的问题, 从而采用严厉的措施进行惩罚。

4 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面临的风险源有很多, 比如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低下等, 都会致使企业财会信息失真, 影响企业财会信息价值体现。而若想有效规避上述问题, 需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优化, 并针对企业具体展开, 落实财会管理多项工作, 并构建严格的奖惩措施, 为企业财会工作效率最大化提供有利条件。

摘要:本文主要以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有效规避策略为重点进行分析, 分析当下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原因, 从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与岗位责任制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其目的在于加强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力度, 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做铺垫。

关键词:新形势,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志明.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10) .

[2] 王航.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及规避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 16 (2) .

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论文范文第5篇

一、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 内部因素

一般情况下, 企业内部的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与管理上, 尤其是对于某些初创的企业来说, 绝大多数的资金运用可能还无法满足实际的运营需求。相反, 对已经成熟发展的企业来说, 其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水平和稳定的资金链条, 但项目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如果在出现问题, 则主要表现为费用亏损。由企业内部并未对市场趋势进行合理分析, 导致融资工作、市场投入工作不存在显著缺陷, 大量资产不得不进行抵押, 以获得银行贷款,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的审计风险水平上升。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会计科目数量也会明显增加, 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随之增大, 财务报表数据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同样存在。

(二)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集中于市场和政府部门两个方面。一方面, 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 市场环境因素多变, 某些企业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同行业竞争。如果客户对于企业本身的产品和服务缺乏了解的前提下, 必然会导致产品与需求之间产生显著差异, 让产品的市场表现与预期产生严重偏差, 进而影响到其稳定的财务状况, 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即便是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如果在市场与客户之间没有形成良好协调, 必然会导致在资金和技术上失去优势, 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另一方面, 国家和政府部门对于某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扶持, 除了在国家补贴方面与税率优惠之外, 某些企业在财务数据也符合政府部门的补贴要求。但部分企业会通过修改财务数据或采取财务舞弊的方式来违规获取政府补贴, 审计风险也随之提升。

(三)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则主要指会计师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会计人员应针对审计单位的行业运营状况和行业进行多方面了解, 以便于更好地挖掘非数据信息, 需要对非财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具有敏锐的直觉, 并明确审计的关键风险点。之后在数据挖掘的实际过程中, 如缺乏必要的分析能力, 可能会产生错误判断,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检查风险水平。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方法

(一) 运营风险的准确评估和控制

进行审计风险规避的重要前提在于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以便对形势进行正确判断。从风险类型来看, 可以, 包括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 同时包含管理、财务、技术等多个角度的问题。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现状及行业地位, 针对企业主营业务内容进行深刻分析, 了解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在行业中的等级和层次。以内部风险为例, 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决策工作都属于非财务风险的范畴, 而财务比率、经营事项、财务报表信息等则属于财务风险的内容, 审计人员应加强经营环节的内部控制, 从多维度展开规划工作, 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实质性程序的运用, 科学合理控制审计风险。

(二) 审计程序的优化

在传统的审计工作中, 受到工作水平和时间空间的限制, 审计资源并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直接体现在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上产生各类风险和资源浪费状况。实际上, 审计程序优化的目的是直观防范检查风险, 以此为基础取得有效的审计证据, 明确执行时间。在样本数量合理选择条件符合的前提下, 能够更好地根据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分配, 按照审计要求穿插配合各项事务。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现代社会下, 普遍应用的信息系统能够减少财务舞弊的产生, 通过财务信息系统软件局、审计专家的力量也可以在审计程序方面进行优化完善,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结语

未来的社会发展下,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企业也面临了更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这要求企业在资本运营和管理上进行优化, 如何规避企业审计风险也成了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针对企业目前审计风险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风险规避的主要方案。在未来的工作中, 应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与科目执行内容中的审计程序, 结合当前存在的检查风险, 优化审计程序的落实, 提升相关人员的信息系统审计能力,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证与管理保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 而企业运营本身会面临经营风险, 审计工作同样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一情况, 审计人员需要明确企业所面临的审计风险, 在审计资源、审计规划、审计程序等各个方面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为今后企业运营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法

参考文献

[1] 戴其一.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的现状与风险应对措施研究[J].经贸实践, 2018 (24) :.

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论文范文第6篇

一、民营企业规避财务会计风险的重要性

如何更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 是任何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民营企业由于财务风险管理缺乏规范化, 导致财务风险因素较多, 因而应当将规避财务风险上升到战略层面, 对其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 民营企业通过有效的规避措施, 可以使财务会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只有将财务风险规避纳入到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当中, 才能使财务管理体系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进而更有效地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使财务管理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另一方面, 民营企业通过有效的规避措施, 不仅有利于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上新水平, 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民营企业一旦遇到财务会计风险, 就会导致民营企业经营与发展受到影响, 只有更有效的规避财务会计风险, 才能使民营企业经营与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 这一点需要引起民营企业的重视, 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 积极推动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理念、规避体系创新。

二、民营企业规避财务会计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重视不到位的问题。民营企业是否重视财务会计风险规避工作, 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尽管从总体上来看, 随着现代会计制度的深入实施, 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加强, 但仍然有很多民营企业在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方面缺乏足够重视, 导致出现了很多财务会计风险问题。比如个别企业还没有构建科学和完善的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机制, 有的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有的则没有制定规范化的规避机制, 必然会导致财务会计风险规避出现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重视, 但相关的责任机制不够到位, 对经营风险、操作风险、融资风险等缺乏认识, 相关的决策模式缺乏系统性, 甚至由于决策失误出现了重大经济损失, 严重的则导致民营企业倒闭, 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民营企业还没有对财务风险规避给予高度重视。

二是存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规避财务会计风险, 必须有健全和完善的运行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 否则极易出现形式主义, 最终导致工作失败。当前有很多民营企业本身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就不完善, 财务会计风险规避体系更加薄弱, 比如一些民营企业还同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会计风险识别体系, 对如何发现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导致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 一旦出现风险, 就会束手无策。还有一些企业缺乏对财务会计“风险点”的关注和处理, 财务风险规避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不强, 只有当财务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才能想到要通过风险规避来“弥补”, 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策略, 根本无法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存在方法不系统的问题。对于规避财务会计风险来说, 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 确保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从当前一些民营企业来看, 尽管有各自的财务会计风险防范模式, 而且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仍然存在方法不系统和不科学的问题。比如一些民营企业对自身财务会计风险缺乏深入的分析, 尽管对重大风险高度重视, 但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小风险没有引起重视, 日积月累形成了大风险, 最突出的就是操作风险以及系统性缺乏深入性, 特别是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 缺乏对系统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在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方面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内部审计工作也只是采取人工的方式, 导致对会计电算化以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防范缺乏针对性和效能性。由于很多民营企业在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方面缺乏方法创新,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本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甚至出现了一定的误区。

三、民营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优化对策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由于民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相对比较薄弱, 极易引导财务会计风险, 因而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会计风险规避工作, 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到财务会计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乃至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当中, 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制定财务会计风险规避规划和方案, 使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切实加大对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的投入力度, 特别是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保障, 努力使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提高财务会计风险规避重视程度, 还要求民营企业必须下大力气完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比如对于经营风险的防范应当更加高度重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同时还是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的风险规避意识, 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 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的重要性, 并与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挂钩。

二是完善规避体系。民营企业要把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风险规避体系作为重中之重, 除了要加强组织领导之外, 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在构建财务会计风险排查、分析、防范、控制等综合机制方面取得突破。要进一步加强财务会计风险规避制度建设, 制定专门化、有效化、约束性的财务会计风险规避制度, 并且要提高财务会计风险规避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激励和约束, 使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当中。要大力加强财务会计“风险点”排查体系建设, 可以建立财务会计风险规避“联席会议制度”, 各个部门负责人应当参与其中, 共同研究财务会计风险规避工作, 发现财务会计风险要及时向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汇报, 确保财务会计风险不扩散。要大力加强财务会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除了要强化“风险点”排查机制之外, 还要大力加强内部控制工作, 最大限度防范内部风险。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民营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 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的规避方式方法, 努力使财务会计风险规避取得更大成效。民营企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大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创新力度, 既要在应用科学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模式方面下功夫, 同时也要在加强财务会计风险规避举措方面取得突破。要高度重视科技信息化的应用, 特别是着眼于民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实际情况, 运用创新思维, 大力推动“互联网+财务会计”模式, 强化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比如可以构建民营企业信息化审计模式, 如果自身无法进行, 可以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确保不出现财务会计风险。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决策模式, 对于民营企业的重大财务决策, 除了要进行深入研究之外, 还要聘请专家进行论证, 努力提高财务决策科学性, 避免出现风险。

综上所述, 从总体来看, 民营企业对财务会计风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而且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但仍然在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方面仍然显得不足, 导致财务会计风险因素较多, 不仅制约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而且也会对企业整体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的过程中, 将财务会计风险规避上升到战略层面, 重点要在提高重视程度、完善规避体系、创新方式方法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推动财务会计风险规避模式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为民营企业可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财务会计风险始终存在, 民营企业也不例外, 因而必须构建更加科学的规避体系, 确保财务会计风险可防、可控。本文对民营企业财务会计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简要分析了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营企业财务会计风险规避存在的问题, 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有效的规避财务会计风险提出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策略

参考文献

[1] 薄锦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J].智富时代, 2018 (9) .

[2] 史莉洁.浅谈民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8 (27) .

上一篇:绿地规划设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电教媒体作文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