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

2023-09-22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市中工商分局

杨志勇

自今年3月10日起,分局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通过深入学习、走访调研和征求意见,我深刻认识到,开展“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省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一定要继续认真投入到主题活动中,接受思想教育,增强党性认识,全面提高驾驭全局工作的本领,切实推进市中分局的全面工作。

在第一阶段工作中,两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并多次到科室、工商所进行走访调研,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群众观念进一步强化,并以此指导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正确认识开展主题活动的重大意义

胡总书记强调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当前,民生问题成为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也成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关注的焦点。

1 基层工商机关作为政府的经济监督管理机关,作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职责就是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我们的一举一动,代表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我们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重要作用。而我们,也只有优质高效地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工作才能出成绩,才能见成效,才能有活力,才能得到科学发展。开展这次主题活动,对工商部门而言,更加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紧密联系自身在省会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和承担的新任务,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按照“三转两敢一提”的要求,结合巩固创先争优活动阶段成果,充分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深刻领会服务群众的深刻内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

一是服务群众,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群众满意的价值追求,全面贯彻群众满意的工作导向,始终坚持群众满意的评价标准,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

2 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要从思想上尊重群众,从感情上贴近群众,从行动上深入群众,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首要任务,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做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二是服务群众,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无论是普通党员还是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权力大小,其职责都是为人民服务。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要把权力当作一种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要把权力当作自己的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多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而不是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利益,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工商部门在登记、办案等方面,仍然拥有一定的权力,也有一个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这更要求树立服务群众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尊、自爱,规范管理,按章办事,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工商事业多做贡献。经过多年来常抓不懈地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我们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卓有成效,我们的干部队伍素质较高,保持了清正廉洁,基本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些,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

3 三是要把服务群众的要求化作自己的主动行动。市委书记焉荣竹明确要求:“要把这项活动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和重头戏,一抓到底、抓紧抓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察民情、聚民力,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干部群众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惠民生、维民权,立足职能,把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工商事业稳步发展,实现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准确把握服务群众的着力点和结合点

主题活动开展以来,以突出为群众办实事为实践载体,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在更好地服务群众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要通过主题活动,继续努力和深化,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使工商工作在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让更多的经营主体和社会公众能得到我们提供的优质服务,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一是关心群众疾苦,服务干部职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经常性同科、所长谈心,听取意见,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级召开座谈会,召开领导班子座谈会创新思路,召开科所长座谈会集思广益,召开

4 老同志座谈会鼓舞干劲,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深化认识,召开业务骨干座谈会促进提高,了解大家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良好效果,形成了心齐风正的良好局面。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群众心诚、意真、情热,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干部职工的疾苦,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多次协调,将公费医疗定点医院改为济南市中心医院,解决了病有所医的问题。严肃工作纪律,在局机关和各工商所安装了考勤机,完善了考勤制度,印发了请假条,加强外在约束,增强组织纪律性,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倾听意见建议,服务社会群众。落实民情恳谈日和接待日制度,与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日轮流接待群众来访,并将其作为倾听群众意见的良好时机,切实做到听真话、察实情、办实事。实行工商所民情恳谈日和接待日制度,每月举办1次民情恳谈会,每周确定1天为民情接待日,收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并努力加以解决。定期聘请社会各界群众和服务对象召开民情民意座谈会、发放“民意调查表”,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群众意愿,让群众给工商部门活动开展情况打分,及时发现、改进工作薄弱环节。

三是强化窗口建设,服务经营主体。实现政务再提速,在市局要求网上年检预审3个工作日完成的基础上,实现当日申报当日审查,对经审查符合规定的企业,一次办结,当

5 场发照;开通年检“高速路”,对房管局下属10家改制企业,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和法律、法规咨询、指导,对十六里河供应社及下属11个分支机构进行集中年检,当场通过,即时发照,对市场主体比较集中的万达广场,上门集中为142户经营主体办理了年检;推行服务新举措,将“AB”角制扩展到“ABC”角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一个窗口审批”,将《食品流通许可证》、广告登记、动产抵押登记和拍卖监拍等行政许可和咨询受理职能,合并到企业注册局,实现前置许可和登记注册一个窗口受理,实行一条龙服务;下放登记审批权限,将《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登记审批职能和年检审验职能下放到工商所,实行一套材料申报;取消7个收费项目。新的服务措施,有效提高了服务效能,有力助推了中小企业增加存量和壮大规模,得到了区领导的首肯。

四是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发展大局。邀请区政府领导及区发改委、招商局、金融办、商务局、纠风办、民营局等单位负责人举行座谈会,会商服务发展新举措。制定了《市中分局优化辖区经济发展环境十项措施》,从实行“一个窗口审批”、 下放登记审批权限、取消部分收费项目、完善年检服务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服务发展方式,提升监管执法效能。强化工商信息运用,每半年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市场主体分析报告》,通报市场主体实有数据、行业分类和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协助开展招商引资和税源普查工作,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帮扶,促进招商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餐饮行业是一个高起点的窗口服务行业,文明服务是我们餐饮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循的基本行业行为规范,是通过言行举止对司乘人员友好尊重的行为准则。

由于个人的思维、习惯不相同,因此服务质量也就存在差异。经过这一次的培训和学习,使我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增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五点体会:一是礼仪服务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要让一言一行发自内心,发自内心的微笑才更有感染力;二是时刻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对待工作,要有恒心,做到文明用语、礼仪服务持之以恒;四是要能忍,我们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顾客素质有高有低,甚至有些是故意找茬、出言不逊,这就更需要我们餐饮服务人员做到文明服务、礼仪服务,言语不卑不亢的真诚对待;五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收费工作这个窗口行业的存在,必然有其服务对象,既然我们选择这份工作,就要顾客给我们工作的机会,怀有一份“感恩之心”。

这次微笑服务培训活动结束了,接下来是如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文明优质服务就是爱岗,全程微笑服务就是敬业,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服务行业培训心得(2): 技能人才培养的深入推进,离不开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和基础性建设的有力支撑。过去一年,我们积极争取财政投入,继续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基础建设,全面提升面向社会、满足劳动者需求的培训服务能力。今年我们争取到财政安排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达3600万元,职教专项经费1000万元,中等职业能力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元。

一是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全省现有技工院校143所,其中技师学院27所,其中重点技师学院7所,高级技工院校11所,国家级、省级重点技工院校41所,在校生32万人;各类社会培训机构1316个,初步形成了以省重点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为龙头,以国家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为骨干,示范带动全省技工院校共同发展,初、中、高技能等级相互衔接、职业工种(专业)基本齐备、公办民办相结合的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

二是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初具规模。从“科教兴省”战略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出发,积极争取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在重点行业和企业、技工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全省50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规范管理,发挥龙头作用;在10所技工学校新建省紧缺型人才培训工程基地,7所技工院校建立了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并在各市残联和劳动保障局共同推荐的基础上,会同省残联对全省36家申报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的单位进行考核评估,遴选产生了首批16家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以18个国家级和5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0个省紧缺型人才培训工程基地为骨干、一批市级培训基地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活动体会

肥城市潮泉镇中心小学 石连香

在我们学校组织的“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多为家长和学生服务。在本次学习活动,要求每名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层次挖掘问题,提出个人整改意见,写出深刻个人体会。针对这次学习,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学习教育政策法规

我要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省市有关要求以及肥城两会的报告、教育法规等。总书记曾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经过深入学习分析,自身存在问题,在教学上,工作实效不高,对上级和领导布置的任务,有时认为不切实际,有拖沓现象。对老师工作要求不高,有时有脱离老师的现象,对学生有时态度急躁,没能真正和学生做好沟通。对老师的管理上,还没能明察秋毫,有时忽略老师的思想动向,在老师管理上,还没能发挥全体老师的智慧和能力,还没能听取学生及老师的合理化建议。

作为一年级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引领好,指导好、管理好,服务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在“72字”工作要求落实上,不搞繁琐哲学,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急功近利,不额外加重负担。同时作为业务骨干还要精于研究、创新,做好“教”与“研”的辩证统一,做到教中有研,以研促教。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尽力提高学生能力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在工作上做到职责明确;在名利上做到不计得失;在言行上做到严以律已;在处事上做到公道正派待人真诚、态度谦恭;在为人上做到诚实守信,以德为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

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一

为创新我区社会管理,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工作,8月8日,区局副局长濮素晖带队一行5人,赴浙江余杭区考察学习社区矫正工作。通过听取介绍、实地观看、会议座谈等形式,对余杭区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了解与学习。先进地区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体制机制全。区里建立矫正工作例会制度、联系会议制度、请示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公、检、法、司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基层镇街均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专职专人负责矫正工作,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载体。二是管理模式新。实行三色管理法,根据矫正类别、期限、犯罪成因、个人经历等因素,将矫正对象分类管理。

实行心里矫正与行为矫正相结合,使对象能够真正回归社会,确保矫正质量。三是配置资源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形成社区矫正工作者、专业社工、矫正志愿者队伍有机配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

依托当地监狱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法律教育基地,依托各镇街与福利院等部门建立了公益劳动基地,为开展集中教育和公益劳动提供了有效载体。四是财政投入大。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按照矫正对象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拨付工作经费。参与矫正的社工工资报酬、福利保险待遇也一律由财政负担。每开展一例社会调查,财政补贴200元。各镇街对社区矫正工作采取实报实销的形式,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借鉴经验,结合实际,我区社区矫正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实中心工作。依托集“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于一体的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发挥中心功用,开展好入矫、解矫教育,巩固矫正效果;认真开展好社会调查,尽可能多地掌握清、掌握全调查对象的信息,为下一步因人施矫奠定基础;指导司法所开展好各类教育和帮扶活动,提升矫正工作的质量。

二是完善运行机制。依据“两高、两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我区实际,制定详细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公、检、法、司加强配合,履行各自职责,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工作,把握好衔接、管理、奖惩三大环节,形成规范的日常管理与奖惩考核机制。

三是做好各类保障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各级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提高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的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加大基地建设力度,满足好当前监管、教育、帮扶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需要,确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二

我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快一年了,在这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中,县局组织我们参加很多学习会议,使我们的社区矫正工作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借此机会我想浅谈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感想:

一、灵活运用专业技巧,注意工作中的方式方法

我们作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面对的是社会上的一些特殊群体,他们来自大墙内外、来自社会的阴暗处,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不尽相同的思想缺陷和被扭曲的心灵,这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发现并予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谈话沟通方面,针对不同的社区矫正人员,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社区矫正人员,我们尽量用委婉的言语,以免伤害他的自尊;而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社区矫正人员,不能尽说文绉绉的话,否则他会觉得你不真诚,而不愿与你沟通。

二、社区矫正工作必须“帮”“教”并重

在实践工作中,作为矫正工作者,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帮助或教育,应当将两者辩证的统一起来。如果单纯“只教不帮”,许多社区矫正人员自己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成阻碍他改造的“绊脚石”,直接影响工作成效。而“只帮不教”虽然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困难,但忽略了从他的思想根源上对他的教育,忽略对他的法制观念的培养,一旦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个别社区矫正人员就会“故态复萌”,重蹈覆辙。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帮”“教”并重,缺一不可,比如有些社区矫正人员其实素质挺高,因过失犯罪被判刑,对他们主要是给予心灵上的沟通,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而有些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法规他们可能比我们还要熟悉,没有必要给他们讲大道理,而要和他们拉拉家常,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培养公益劳动的积极性

对于公益劳动,我们需让每一名参加劳动的矫正人员都能够感到他们并不是在从事被惩罚的劳动,而是在参加一种奉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因此培养参加公益劳动的积极性只有将参加公益劳动变成矫正人员的一种习惯、一种要求,在他们中形成良好的劳动氛围,才能使公益劳动变得真正有意义。

在县司法局领导的关心下,我将继续努力工作,通过学习、实践,逐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做一名合格的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三

作为一名乡镇司法员,社区矫正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几个月的工作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实践、改进,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地不断摸索、提高和完善,使自己的社区矫正工作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通过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我对目前洞坪乡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有了自己的一些浅显认识。

存在问题一: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缺乏正确理解,产生主观上的错误认知。我所在的乡就有这样一名矫正对象,他现年37岁,离异,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缓刑两年。他第一次来司法所报到时,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这每个月来报到学习都只是形式而已,笔记、资料那些你帮我写就是,我不一定有时间来。”他的这种认知态度,给刚开始接触这项工作的我当头一棒,我才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远不像我以为的那般可以从容应对。

存在问题二:民众对社区矫正工作不了解,群众评议工作开展困难。今年3月底司法所开展了第一季度的社区矫正人员群众评议活动,当我拿着评议表到矫正人员所居住的村组时,很多人一听是关于给某人进行评价打分就直接拒绝了,有些人会听你说完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但要他们签字打分时就犹豫了,似乎觉得这是在给自己招惹是非……这一认识的偏差远远出乎了我的意料,一份份沉甸甸的评议表握在手中,更是压在我的心上。

存在问题三:专业技巧掌握不够,工作方式方法单一。在实习期间更多的是学习如何做好相关档案台账资料,缺乏社区矫正工作经验,缺乏与矫正人员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这就导致我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产生的问题不能有效运用专业技巧去解决,理论与实际操作出现脱节现象,单一的工作方式方法更是让工作的顺利开展步履维艰。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好社区矫正这项工作:

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矫正的正确认识。社区矫正蕴涵的惩罚性和恢复性考验着社会的人道主义和法治建设,教育改造好社区服刑人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依法监管,严格落实监督管理制度,积极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方法,通过正确的宣传引导人们对社区矫正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古语有云:“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入矫教育,通过扎实的组织矫正人员学习社区矫正各项管理规定使其从思想上摆正态度、找准定位、积极服从监管;另一方面,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时将社区矫正的有关解释和规定纳入普法的内容当中,全面提高本乡民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准确理解,避免出现认知误区。

二、丰富工作方式方法,“帮”“教”并重。社区矫正人员是社会上的特殊群体,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不尽相同的思想缺陷和被扭曲的心灵,这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发现并予以解决的问题。面对一些不服从监管的矫正人员,我们要灵活工作方式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刚柔并济”。首先,在日常监管中必须严格管理、奖惩结合,通过法制教育学习提高他们的遵纪守法的思想认识;其次,采取打电话“拉家常”的形式更好地了解其近期生活情况以及内心观念、思想状况的变化;最后,可以通过发送有关法律法规的短信来促使其加强法律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对于一些积极进行社区矫正的罪犯,我们在规范日常监管的同时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帮助或教育,应当将两者辩证的统一起来。通过加强交流、传递关怀,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并逐步养成一种习惯劳动、要求劳动的态度,利用法制教育学习和参加公益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多与人交流,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及时与矫正人员家人朋友进行沟通衔接,严格落实监管制度。家是港湾,亲人可以依靠,朋友懂得倾听。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矫正人员家人和周围朋友的支持和配合。家是无论你受了多大的伤害,你都可以依靠的避风港,亲人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怀的眼神都会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对待社区矫正人员这样“特殊的家人”,亲人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同时,作为他们的朋友要懂得倾听,委婉的语言和关爱的态度会给他们更大的心里安慰,让他们感觉不再孤独,不再是被排斥的对象。这样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早日以崭新的面貌、阳光心态回归社会大家庭。

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仅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满足了罪犯再社会化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我深感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同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其特殊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1989年,(

C )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A. 联合国开发署

B.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 世界银行

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社区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是(

A )。

A. 人口

B. 地域 C. 社会互动

D. 乡村

3.(

C )是指社区内有目标、有计划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A. 社区治理

B. 社区建设C. 社区组织D. 社区工作

4.(

A )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 A. 社区治理

B. 社区建设C. 社区组织 D. 社区工作

5. 学者( A

)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A. 詹姆斯·N·罗西瑙

B. 罗纳德•J•格罗索鲁 C. 保罗·韦普纳

D. 奥利弗•E威廉姆森

6.“社区控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D)提出的。 A. 美国学者桑德斯

B. 美国学者华伦 C. 美国学者希拉里

D. 美国学者罗斯

7. 德国社会学家( A

)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A. 腾尼斯

B. 迪尔凯姆 C. 韦伯

D. 帕森斯

8. (

D

)创建了系统功能主义理论。 A. 美国学者桑德斯

B. 美国学者华伦C. 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 美国学者帕森斯

9. (

A

)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 A. 美国学者法林

B. 社会学家亨特和沙特斯 C. 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 美国社会学家贾尔宾

10. (

C )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 A. 美国学者桑德斯 B. 美国学者华伦

C. 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 美国学者法林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括( A BCD

)。 A. 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

B. 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 C. “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

D. 世界性环境的危机

.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 2.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3.“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 4.世界性环境的危机

2.( CD )提出了社区的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 A. 美国学者桑德斯

B. 美国学者华伦C. 美国学者希拉里

D. 美国学者威尔士

满分:3 分

3.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

ABCD )。

A. 有机体系统

B. 人格系统C. 社会系统

D. 文化系统

4.全球性包括(AC DB

)。 A. 经济全球性

B. 社会和文化全球性 C. 军事全球性 D. 环境全球性

5.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BCD )。 A.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

B.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C. 责权统

一、管理有序的原则 D. 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的原则

6.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条件是( ABCD

)。 A. 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B. 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

C. 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D. 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7.社区服务具有的特点是(

ABCD )。 A. 福利性

B. 群众性 C. 服务性

D. 互助性

8.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所提出的社区定义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 A. 一群人

B. 地域或地点C. 社会互动

D. 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心理认同

9. 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迹象表现在(

ABCD

)。 A. 社区服务活动大力开展

B. 社区志愿者活动蓬勃兴起C. 社区民主选举走上轨道

D. 自治型社区的建设进入摸索阶段 10. 中国当前城市社区面临的独特挑战和转变是( ABCD

)。 A. 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一部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B. 是建立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C. 是改革和加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 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标签理论认为,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定义过程和定义标准才是构成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关键所在。B. 正确

2.全球化首先是指政治全球化。A. 错误 3.社区是一个新生的事物。A. 错误

4.社区功能其实就是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所发挥的功能。B. 正确 5.个人网络社区是指基于个人的客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B. 错误

6. 社区治理可以理解为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的运用,或者说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公共事务进行治理。B. 正确

7.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B. 正确

8.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在1958年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B. 正确 9.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农村基础的经济组织。B. 错误 10.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华伦。A. 错误

四、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 1.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答:社区问题的类型: 第

一、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它是指社区中存在的部分群体主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过程导致的群体群体对社区主流价值、利益和行为方式的偏离和越轨行为。比如色情、偷盗、吸毒、赌博、抢劫、强奸、打架斗殴、黑帮势力等。

第二、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主要指社区中存在的对少数群体的孤立和社会排斥、把他们限制在主流生活之外的现象。比如对城市农民工的排斥和孤立、对少数名族的歧视和排斥、对妇女儿童的排斥和孤立、对残疾人的孤立和排斥、对艾滋病人的排斥和孤立等。

第三、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比如收入两极分化、社区贫穷问题、失业问题、社区医疗缺乏问题、社区教育缺乏问题、社区福利服务的缺乏等。

第四、社区环境问题。它是指社区的物资环境污染、肮脏、社区治安环境的混乱、社区经济环境的萧条、社区的社会环境孤立矛盾等现象。

第五、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丢失的问题。比如家庭暴力,遗弃老人、孩子,邻里关系冷漠,群体间的过度竞争、互不关心等。

第六、社会解组的问题。它是指社区组织严重的分解、社区秩序剧烈变动、社会行为严重对抗、社会生活的破坏等问题。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功能的特点。

答:当代社会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一,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现代农村的经济活动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外部市场经济体系之中,或者要融入国家行政组织体系之中。

第二,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在农村社区中,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主要还围绕着本村社区展开,比如邻里家的拉话家常、孩子的早期社会化。朋友间的休闲娱乐、文化庙社活动的开展等大都在一个村落或延伸到较大范围的乡村地区开展。在这种社会交往和参与活动中,乡村百姓获得他们的归属感和对社区的认同感。

第三,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在乡村社区,社会团结和控制的基本措施是围绕一个农村社区展开的,虽然上级权威机构会给它施加一些外在的法律秩序和规范,但是内在文化道德规范和群体间的社会纽带关系仍然主要在乡村社区内部产生。。

第四,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展开,乡村社区中的精英阶层开始脱离乡村进人城市,使乡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拉大,阶层间的关系不再是带有道德义务的家长式剥削和统治关系,而是蜕化成赤裸裸的经济契约关系,阶层间的矛盾尖锐,乡村社区中身份显现变成了阶层间的对立和反叛。

第五,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对于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者,一般认为农民的土地资源可以作为基本的生存保障基础,同时强调家庭责任和社区互助系统对农民的保障作用。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态度是行动的前提,态度决定行动的高度。在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不了解,就经常向单位的大哥大姐们虚心求教,主动融入他们,认真学习观察,来更好的推动工作。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主要做的是团委的一些工作,刚好那段时间团委的活动也挺多的,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像是暑期三结合,普法宣传,知识讲座,绿色上网,小手拉大手等比较热门的活动。

每一次的活动都积极地参与,每一次活动都流下了属于我的汗水,每一次的活动都有属于我的一分责任。这些细微的付出相比于整个活动大的局面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这毕竟是我尽到的一份力,这也是一种态度,主动工作,积极进取的态度。我认为,对于我们这些半只脚踏入社会浪潮的大学生来讲,重视态度,学会付出,将是未来社会生活中的关键。参加了这么些活动以后真正的感觉到自己已经开始作为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一些问题。认识到了一些社会现象的不好的影响和好的影响。

将刚刚投入工作时自己的工作表现和了解社区工作后的表现比较了一下,发现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我渐渐地在进步。在工作中我发现社区的工作虽然有时比较琐碎、平乏,但是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操作起来有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我对几个单元的居民走访了一下,分发一些通知,有的居民就并不是很配合,他将你拒之门外,感觉好像是在躲避发小广告和推销的人一样,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我的工作负担,所以有时候感觉挺郁闷的。但是静下心来,站在对方的角度细想一下,他们的做法也是情有

可原,毕竟没有人想被不好的事情影响自己的生活。对于我们这些社区工作者来说,为每一个有难处的居民解决问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这也是一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能力的好工作。因为,从事枯燥的工作能考验一个人能否坚持不变。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当一个人身处社会时,你为别人打工也好,自己独自创业也好,如果没有一份坚强的意志力是无法有所成就的。一份坚强的意志力是立足于社会的保障。

上一篇:离子色谱仪范文下一篇:学生会个人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