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7

制种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为提高芝麻杂交制种生产效率,实现机械化作业,于2016—2019年在安徽省临泉县、新疆精河县等地,围绕亲本组合选配、播期、父母本行比配置、水肥管理等开展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亲本组合配对中,以WA18073×皖芝2181的产量最高,比其他组合平均产量提高28.65%;18万株/hm2密度处理较为适宜;春播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比夏播增产36.29%;父母本行比以1∶3处理较合理。参考试验结果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芝麻杂交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

关键词 芝麻;杂交制种;播期;父母本行比;水肥耦合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Mechaniza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Sesame Hybrid Seed Production

ZHANG Yi, WANG Qiang, ZHANG Yin-ping et al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Key words Sesame;Hybrid seed production;Sowing date;Ratio of parents lines;Water fertilizer coupling

中國是世界芝麻四大主产国之一[1]。芝麻是中国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含油量高达56%,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芝麻营养全面,含有大量有益人体健康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芝麻酚和抗癌物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效和商品价值[2]。我国全年食用和加工芝麻总需求130万t,而芝麻年生产量只有65万~70万t,几乎50%依靠进口。当前多地的科技人员从研究芝麻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入手,提高单产从而增加芝麻总产,以期稳定我国芝麻生产,推动芝麻产业发展[3-10]。而芝麻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屠礼传育成的杂交种豫芝9号,产量比对照豫芝4号增加29.6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汪强育成的杂交种皖芝11号比对照豫4号增产23.0%。但起初的芝麻杂交制种过程采用人工种植,在播种、间苗、中耕、收割等环节耗费大量劳力成本,加之制种产量不高、杂交制种效益低下,导致了杂交芝麻在生产上没能达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杂交制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制种效益,笔者于2016—2019年开展芝麻杂交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围绕亲本组合选配、播期、父母本行比配置对制种产量影响,水肥密度耦合效应对制种产量影响,在安徽临泉、新疆精河开展相关试验,结合前期生产实践,总结归纳芝麻杂交制种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期为种子生产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从事芝麻杂交制种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的杂交亲本为WA18073、WA18044、WA18054、皖芝2181,豫芝98N09。肥料包括尿素(含46% N)、滴灌型二铵(含18% N和46% P2O5)、氧化钾(含60% K2O)、磷酸二氢钾(含33.9% K2O和51.5% P2O5)。

1.2 试验方法

1.2.1 杂交亲本组合选配。父本a1:皖芝2181,a2:豫芝98N09;母本b1:WA18054,b2:WA18044,b3:WA18073,6个亲本随机排列组合,共3次重复。每小区1垅4行,垅长12.8 m,小区面积为20 m2。

1.2.2 播期与行比配置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播期(A处理):A1处理为春播4月16日播种,A2处理为夏播6月12日播种,副区为不同父母本行比(B处理):B1处理为1∶2,B2处理为1∶3,B3处理为1∶4。父本是皖芝2181,母本是WA18073。共3次重复,小区长10 m,宽1.5 m,面积15 m2。

1.2.3 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密度耦合效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密度(M处理):M1处理为13.50万株/hm2,M2处理为18.00万株/hm2,M3处理为22.50万株/hm2。副区为5种水肥施用量处理:①每次滴水时长(H处理):H1处理为1.0 h,H2处理为1.5 h,H3处理为2.0 h,H4处理为2.5 h,H5处理为3.0 h,全生育共滴灌18次,其中苗期(播种至现蕾期)滴灌5次。花期(现蕾期至终花期)滴灌10次,成熟期(终花期至收获期)滴灌3次。每小时滴灌水量为329 250 kg/hm2,折合降水32.9 mm/h。②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F处理):F3处理为N 165 kg、P2O5 19.625 kg、K2O 27.51 kg,F1处理为0.7×F3处理,F2处理为0.85×F3处理,F4处理为1.15×F3处理,F5处理为1.3×F3处理。其中,F3处理施肥总量:尿素300 kg/hm2,滴灌型二铵150 kg/hm2,纯钾45 kg/hm2,磷酸二氢钾l.5 kg/hm2。水肥施用量处理随机排列,共15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宽1.56 m,长12.8 m,面积为20 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芝麻亲本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2.1.1 不同芝麻亲本组合。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芝麻亲本组合制种产量变幅为701.70~1 139.75 kg/hm2,平均产量为885.96 kg/hm2,极差为438.05 kg/hm2。用a1皖芝2181做恢复系,与不育系b2(WA18044)、b1(WA18054)、b3(WA18073)杂交产量分别为701.70、900.55、1 139.75 kg/hm2,三者产量差异显著。用a2豫芝98N09做恢复系,与不育系b2(WA18044)、b1(WA18054)、b3(WA18073)杂交产量分别为708.00、763.50、1 102.25 kg/hm2。a2b3处理与a2b1、a2b2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a2b1与a2b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2.1.2 不同父本、母本处理。 从表2可以看出,恢复系皖芝2181、豫芝98N09产量分别为914.00和857.91 kg/hm2,两者差异显著,表明用皖芝2181做恢复系配组结实率高于用豫芝98N09做恢复系制种。不同不育系制种产量分别为b1(WA18054)832.02 kg/hm2、b2(WA18044)704.85 kg/hm2、b3(WA18073) 1 120.99 kg/hm2,三者产量差异显著,以b3最高,b1次之,b2最低。这表明用WA18073做母本,获得最高制种产量。WA18073×皖芝2181制种产量比其他组合平均产量提高28.65%。

2.2 不同播期、父母本行比对芝麻制种产量的影响

2.2.1 不同芝麻播期和行比处理组合。从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制种产量变幅为1 690.67~991.33 kg/hm2,平均产量为1 298.00 kg/hm2,极差为699.34 kg/hm2。 A1B2处理(春播行比1∶3)产量最高,为1 690.67 kg/hm2,而A2B1处理(夏播行比1∶2)的产量最低,为991.33 kg/hm2。

2.2.2 不同芝麻播期和行比处理。从表4可以看出,A1、A2主处理的制种产量分别为1 497.37和1 098.67 kg/hm2,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说明杂交制种春播有利于制种产量提高。B1、B2、B3副处理的产量分别为1 203.33、1 427.33和1 264.00 kg/hm2,处理间差异显著。父母本以1∶3处理的产量最高,1∶4处理产量次之,而1∶2处理产量最低。

2.3 不同水肥密度耦合处理对芝麻制种产量的影响

2.3.1 不同水肥密度組合。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水肥密度处理的制种产量变幅为1 133.60~680.20 kg/hm2,平均产量为885.06 kg/hm2,极差为453.40 kg/hm2。 因素互作间产量差异显著,M2H4F4处理(种植密度18万株/hm2,每次灌水2.5 h,施肥量为1.15 kg/hm2)产量最高,为1 133.60 kg/hm2。

2.3.2 不同水肥密度处理。由表6可知,M2处理(种植密度18万株/hm2)制种产量最高,为988.15 kg/hm2,但副处理(水肥耦合)间产量差异不显著。13.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平均制种产量为831.86 kg/hm2,18.0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平均制种产量988.15 kg/hm2,22.50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平均制种产量为835.31 kg/hm2。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H4F4 处理(945.05 kg/hm2)、H3F3处理(897.45 kg/hm2)、H5F5处理(892.18 kg/hm2)、H2F2 处理(886.07 kg/hm2)、H1F1 处理(804.62 kg/hm2)。方差分析显示,密度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但水肥耦合产量差异不显著。

3 小结

参考试验结果,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归纳出以下膜下滴灌芝麻杂交制种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

3.1 选用高配合率亲本组合

选用适宜于机械收获的矮(秆)密(蒴)丰(产)抗(倒)配合率高的杂交亲本组合,如皖芝2181×WA18073等优良亲本种子。

3..2 精细整地适时早播

采用大型联合整地机(FT-2303)整地,用重型切口耙进行切地,让土壤和粉碎的秸秆充分混合后再进行耕翻,耕后耙透、填实、整平,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4月下旬至5月初,日均温度达15 ℃以上开始播种。

3.3 合理密植,适宜行比

试验结果显示,皖芝2181×WA18073种植密度宜在18万株/hm2左右,宽窄行比为65∶13,1垅4行,1行父本3行母本,在2个窄行中铺设滴水管带。用塔里木牌2MBJ型精量铺膜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布管、打孔、播种、压膜、封土等工序,精量播种,一播全苗、节省间苗、补苗用工、轻简高效、节本增收。

3.4 平衡施肥,综合防治

全生育期共进行18次滴灌。其中,苗期(播种至现蕾期)滴灌5次,花期(现蕾期至终花期)滴灌10次,成熟期(终花期至收获期)滴灌3次。每次滴水约2.5 h,每小时滴灌水量为329 250 kg/hm2。在花期分6次随水施肥。把肥料放人施肥罐中,加水充分溶解后打开出水阀,随滴灌施肥。施肥总量为189.75 kg/hm2 N、79.80 kg/hm2 P2O5、31.65 kg/hm2 K2O。在现蕾前用红日箭铲中耕机进行中耕除草1次,苗期用敌敌畏加敌杀死1 000倍液防治地老虎,中后期500倍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防治茎点枯、枯萎病。用福田欧豹504拖拉机牵引,使用新疆精河液压悬挂长杆喷雾机施药。

3.5 分行收获,晾晒入库

芝麻成熟后,先收父本,后收母本,严防混杂,单收单脱,晒干入库。

4 讨论

现有的杂交亲本组合,在成熟后期易裂蒴炸果,因此进行机械化种植,机械作业包括整地、施肥、播种、除草、打药、割捆,收获时只割不脱粒,要做到像小麦、玉米作物那样联合收获(直接出籽粒),在亲本培育及与农机农艺融合上还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改良。

参考文献

[1] 汪强,管叔琪,徐桂珍.芝麻科學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桑利民,徐婧,赵晓清,等.地膜覆盖对不同芝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7(6):140-146.

[3] 颜小文,乐美旺,饶月亮,等.播种期对芝麻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1,25(1):22-25.

[4] 徐桂真,张京慧,和剑涵.恢复和发展河北省芝麻生产的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6):109-110,154.

[5] 赵莉,汪强,林勇翔,等.江淮黄褐土壤芝麻肥效研究[J].作物杂志,2017(6):154-159.

[6] 王宏豪,魏德永,杨廷勤.南阳市宛东地区芝麻高产高效简化综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11):161-163.

[7] 张祎,汪强,赵莉,等.芝麻栽培中灾害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12):53-54.

[8] 郭丽,王殿奎,王明泽,等.东北干旱盐碱地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4):28-30.

[9] 赵莉,汪强,徐桂珍,等.江淮地区芝麻种植现状·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97-12399.

[10] 张祎,汪强,张银萍,等.水肥密度耦合效应对膜下滴灌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20(1):37-40.

制种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生产高产、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子,是种子生产企业和制种户的共同心愿与奋斗目标,但在玉米生育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玉米制种的数量和质量,怎样解决这些不利因素,本文经过多年玉米制种生产与试验,探索出制约玉米制种生产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供玉米制种参考。

关键词:玉米制种不利因素采取措施

生产出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子,是生产种子企业和制种户共同追求与奋斗的目标。在玉米制种进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着生产玉米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如何解决这些利于生产玉米种子的因素,经过多年制种生产与试验,摸索出以下制约玉米生产的因素。

1.玉米制种基地是搞好玉米制种生产的基础

1.1地理环境:玉米生产基地的选择应是保障玉米制种能够正常生育和成熟,因此要根据杂交种双亲的特征特性来选择播种条件好,积温充足的区域,正常年份玉米制种,早熟品种需要≥10℃有效积温2000-2200℃,中熟品种需≥10℃有效活动积温2300-2500℃,晚熟品种则需要≥10℃有效活动积温2500-2800℃。制种基地的选择要相对集中连片,以便好管理。

1.2安全隔离:玉米制种生产,隔离区是否得当,关系到玉米杂交种子的纯度。所以,能否设置安全隔离区,成为玉米制种基地选择的重中之重。

1.3土壤与灌溉条件:良好的土壤和排灌方便的灌溉条件是保障玉米杂交种子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玉米制种基地应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以及灌溉方便地块作为制种基地。

1.4无检疫性病、虫、草害的基地条件,也是保证生产高质量的玉米种子,同时交通方便,能够便于农用物资的运输和供应;也便于种子收获和交售;便于种子管理和检疫部门的检查管理。

1.5选择具有号召力和群应力强的玉米制种领导或带头人的支持,是玉米制种的技术性和阶段性要求,所以选择玉米制种基地时,也必须将上述因素考虑进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1.6玉米制种基地的选择,还要考虑劳力是否充足,玉米制种工作阶段性强,制种工作量大,对于播种、去杂、去雄、收获、脱粒、仓贮等阶段性工作,需要充足的劳动力来保证玉米制种任务的集中突出及顺利完成,其它如晒场等晾晒条件、气象灾害条件在选择玉米制种基地时也要全面考虑。

2.玉米制种田茎基腐病应及时防治

2.1应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耐病优良玉米品种。

2.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对制种玉米在抽雄时及时将发病雌雄株拔除。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地埋掉。

2.3轮作:实行玉米与其它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发病重的地块可与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

2.4适期晚播:5月上旬播种,防止茎基腐病的发生,比早播玉米发病率低11-67%,增产12-32%。

2.5合理科学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在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严重缺钾地块一般应施硫酸钾100-150kg/hm2,一般缺钾地块,施硫酸钾70-105 kg/hm2。在玉米播种和抽雄时,将ZnSO4与尿素三元复合肥按每hm222.5-30.0 kg、225kg、225kg施入土壤可增产8.4-10.2%。

2.6生物防治: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0.2%拌种,对茎基腐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采用每克风干土中接种1×106个哈茨木霉或绿色木霉的孢子悬浮液,对镰刀菌厚垣孢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在土壤中接种木霉菌,并加入每克土4-6微克的三唑酮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效果更显著。玉米种子在包衣之前,采用玉米生物种衣剂(ZSB)按1∶40拌种或诱抗剂浸种或用根保种衣剂等对玉米茎基腐病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较显著。

作者简介:周波,女(1972.7--)大学本科,工程师,长春市人,主要从事信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动敏等:\"浅析玉米雄性不育化育种及生产应用\"《农业科技通讯》,2005.10.14。

2.张伟亮:\"玉米花粒期管理\",《农业科技通讯》,2005.7月号,15。

3.耿军:\"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吉林农业》,2007.10.16。

制种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长江流域双季早稻常年种植面积约533.33万hm2, 占水稻播种面积的29%, 选育和应用优良品种, 对发展早稻生产、稳定我国南方稻区粮食生产安全举足轻重。但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剧,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生产集约化、机械化已是大势所趋。多年实践证明, 两系法具有配组自由、资源利用范围广的优势, 选育早熟、优质、高产、适宜机械化收割、制种产量较高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已成为育种的主要目标, 也是稳定发展早稻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2 亲本来源

2.1 母本湘陵750S

2000年秋, 用SV14S作母本, ZR02作父本杂交, 采用“自然低温环境和人工低温环境”对后代进行定向选择, 于2004年育成, 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名为湘陵750S, 审定编号:湘审稻2011050。

2.2 父本H2947

父本H2947是2003年用自育的恢复系ZR02作母本, 与自育中间材料 (嘉早312//H611) F4优良单株作父本杂交, 经内地和海南一年两季种植, 定向选择, 并结合湖南浏阳大围山稻瘟病圃抗性筛选, 于2011年定型育成, 属中熟早籼稻类型, 感温性较强, 在长沙地区于3月底播种, 全生育期105 d, 总叶片数12.5叶左右。

2.3 陵两优7947选育过程

陵两优7947是用两用核不育系湘陵750S与自育早稻父本H2947选配而成的早中熟两系杂交早稻组合。2009年配组, 2010年参加优势鉴定, 2011年参加本单位多点品比试验, 2012年参加江西省早稻早中熟组预试, 2013-2014年参加江西省早稻区试, 2015年参加江西省生产试验。所有试验均表现熟期适宜、高产、稳产, 抗性较强, 制种产量高, 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产量

2013-2014年, 2 a在江西省早稻区试平均667 m2产506.01 kg, 比对照中早35增产1.32%。日产4.59 kg, 比对照高0.05 kg。

2015年在丰城市、上高县、高安市等地示范, 平均667 m2产509.67 kg, 比对照平均增产4.27%。全生育期108.5 d, 比对照中早35长0.6 d。株高86.8 cm, 667 m2有效穗22.2万, 每穗总粒数112.3粒, 结实率87.6%, 千粒质量26.9 g。示范未发现稻瘟病, 纹枯病轻, 抽穗扬花期耐高温能力强, 成熟期落色好。

3.2 生育期

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10.5 d, 比对照中早35长0.25d。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全生育期109.5 d, 比对照中早35长0.6 d。

3.3 抗性

2 a陵两优7947平均穗瘟发病率为20.7%, 穗瘟损失率为3.8%, 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1.8, 抗性明显好于对照中早35。

3.4 稻米品质

江西省区试统一米质检验结果 (2 a平均) :糙米率79.4%, 精米率69.0%, 整精米率48.5%, 米粒长6.2 mm, 长宽比2.6, 垩白粒率89.5%, 垩白度14.0%, 透明度2级, 碱消值3.5, 胶稠度31.5 mm, 直链淀粉含量23.2%, 米饭食味较好。

3.5 植株性状

株高86.9 cm, 株型适中, 叶色浓绿, 剑叶短直, 长势繁茂, 分蘖力强, 稃尖无色, 穗粒数较多, 结实率高, 熟期转色好, 不早衰。2 a区试平均群体分蘖率351.9%, 667 m2有效穗22.4万, 成穗率65.3%, 穗长19.5 cm, 每穗总粒数108.7粒, 结实率85.9%, 千粒质量26.3 g, 谷粒长7.5mm, 长宽比2.6, 籽粒饱满, 颖尖无色。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一般软盘旱育秧于3月22日左右播种、水育秧于3月底播种。

4.2 培育壮秧

先用强氯精药水浸7~8 h, 用清水洗净后, 少浸多露, 用透气性好的容器保温催芽, 促进发芽整齐, 切忌播哑谷。秧田播种量12 kg/667 m2, 大田667 m2用种量2.5 kg。

4.3 适龄移栽

传统育秧移栽, 秧龄28~30 d, 叶龄5.0~5.5叶;采用软盘抛秧和小苗带土移栽, 可充分发挥低位分蘖成穗, 提高成穗率。一般软盘抛秧3.2~3.8叶抛栽, 旱育小苗3.5~4.0叶移栽, 水育小苗4.5叶左右移栽。

4.4 适当密植

人工插植, 密度以16.6 cm×20 cm为宜, 每蔸插2~3粒谷秧;或每平方米抛栽30孔秧苗。

4.5 合理施肥

陵两优7947需肥水平中等偏上, 施肥上注意重施底肥, 早施追肥。在中等肥力土壤且未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 结合耕整, 每667 m2施用25%水稻专用复混肥40 kg作底肥, 栽后1周667 m2追施尿素6~7 kg (与除草剂混合施用) , 幼穗分化初期667 m2施氯化钾5~7 kg, 后期看苗补施穗肥。

4.6 科学管水

薄水返青, 分蘖期干湿相间, 当每667 m2总苗数达到计划苗数时落水晒田。孕穗期、抽穗期保持田间浅水。灌浆期湿润灌溉, 干湿交替, 保持根系活力。切忌断水过早, 导致根系和叶片早衰, 降低籽粒充实度和米质。

4.7 病虫害综合防治

药剂浸种, 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等病害;秧田期关键打好“送嫁药”;大田期根据当地病虫预测预报, 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害;稻瘟病重发区加强防治稻瘟病。

5 制种技术

5.1 基地选择与“两个安全期”安排

选择海拔200~400 m、阳光充足、排灌方便、自然隔离条件好、灌溉水温不低于23.5℃的山区制种;夏季制种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7月中下旬, 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上中旬;秋季制种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 抽穗扬花期安排在9月上中旬。

5.2 父母本播差期安排

湘中、赣中山区夏制, 母本5月中旬播种, 一期父本比母本迟6 d播种, 两期父本播种错开4 d;母本与一期父本时差-6 d, 叶差-1.1叶;湘南、赣南、闽北山区秋制, 母本6月下旬-7月初播种, 两期父本错开4 d;母本与一期父本时差-4 d, 叶差-1.1叶。母本比父本早1~2 d始穗。

5.3 培育高产苗架

5.3.1 培育多蘖壮秧

每667 m2制种田留足200 m2秧田, 播种前5~7 d每667 m2秧田施1 000 kg有机厩肥, 制种专用肥30 kg。大田每667 m2用种量:母本2~2.5 kg, 父本1.0 kg (一、二期父本按1︰2比例) 。用“强氯精”浸种, 少浸多露催芽, 播种前每千克种子的谷芽拌2 g“多效唑”、0.2g“蚜虱净”。每667 m2秧田播种量15 kg, 稀播匀播, 播后压芽。一叶一心时移密补稀, 并每667 m2施用尿素5kg做“断奶肥”, 移栽前5 d每667 m2施用尿素5~7 kg做“送嫁肥”。秧田期注意防治病虫害, 插秧前1~2 d务必喷好“送嫁药”。

5.3.2 适龄移栽, 插足基本苗

陵两优7947父母本感温性强, 一般父、母本4.5叶左右同期移栽。坚持“靠插不靠发”的原则, 本田厢宽240cm, 父本大双行, 父母本行比2∶ (12~13) 。父本插植密度为16.6 cm×26.6 cm, 按一期1蔸、二期2蔸的比例, 每蔸插3~4苗, 父母本间隔20 cm。母本插植密度13.3cm×13.3 cm, 每蔸2~3粒谷苗, 每667 m2插足10万以上基本苗。

5.3.3 合理的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重基肥、早追肥;重磷钾、低氮素。整田时每667 m2一次性施入25%水稻专用复合肥40 kg, 插后5~7 d再667 m2施尿素7.5 kg和钾肥7.5 kg, 本田父本分蘖期初期偏施1次球肥。

科学管水:寸水活蔸, 苗活露田, 薄水分蘖, 够苗及时落水晒田, 以控制冠层叶的叶长, 定向培育健康苗穗群体。孕穗期潜水灌溉, 扬花期间保持10 cm水层, 后期干干湿湿。

5.4 花期预测和调节

湘陵750S与H2947两个亲本幼穗分化历期基本一致。大田移栽时定点观察叶龄, 进入幼穗分化期应定期剥查父母本的发育进度, 发现问题及时调节。幼穗分化4期以母本早父本2~3 d、始穗期母本比父本早1~2 d为宜。

5.5 形成最佳授粉态势, 提高异交结实率

5.5.1 喷好“九二○”, 提高异交结实率

湘陵750S对“九二○”敏感。一般每667 m2用量为12~14 g (父本单独喷施2~3 g) , 始喷指标为抽穗15%左右, 分3次连续3 d喷完, 3次用量比例为2∶4∶6。

5.5.2 人工辅助授粉

湘陵750S花时比H2947早30 min, 赶粉时要根据“见父即赶粉”的原则, 及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5.6 加强大田病虫害防治

制种大田主要做好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防治。制种田群体大, 禾苗嫩绿, 要重点做好纹枯病的防治。一般分蘖盛期和抽穗前后各施药1~2次, 每次每667 m2喷施井冈霉素2~3包或爱苗1~2包。

5.7 除杂保纯、及时收获

首先保障制种的隔离条件。湘陵750S与大多数中晚稻品种串粉后代感光, 易形成大青稞, 必须严格隔离, 要求空间隔离200 m以上, 始穗期相隔20 d以上;其次无山涧冷浸水灌溉, 防止低温复育;再次做好田间除杂工作, 根据湘陵750S、H2947的株叶、穗粒形态及时除去杂株。喷施“九二○”前后, 每天上午母本开花前除杂1次。收割前割除父本后, 再清除1~2次。

种子成熟达到85%时及时收割, 摊薄翻晒, 禁止堆沤。

摘要:陵两优7947是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用湘陵750S与H294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 具有熟期适中、产量高、适应性好、易制种等特点, 于2015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陵两优7947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制种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1 玉米制种的品种问题

有些玉米选种的品种质量不好, 产量比较低, 品种播种间隔时间长, 被选制种种子受气候影响, 这严重影响了玉米杂交制种后的产量, 加大了制种的成本, 造成玉米杂交制种的过程的难度和制种风险。例如:有些玉米制种种子播种间隔时间超过15 d, 甚至还有超过30 d的, 导致制种种子双亲错期时间过长, 发生花期不遇的情况;而有些玉米制种的父母样本对温度、光照、湿度等特别敏感性, 经常会因为气候的变化而很难控制花期的调节[1]。

1.2 玉米制种的播期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经济意识也逐渐增强, 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 出现不根据当地气候而提前播种的情况[2]。但又不能把握时机, 掌握气候变化规律, 导致播种后遇到低温或者高温, 种苗成活率低下、种苗成长缓慢, 甚至是 (全部死亡) 没有种苗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 给后期花期调节以及去雄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对制种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制约。

1.3 玉米制种的布局问题

为了增加收益, 有的制种农户在制种布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有的制种农户没有依照玉米制种规程来进行播种, 制种面积的密度过大, 隔离条件不符合标准, 制种地面积散乱而拥挤, 甚至没什么隔离, 花期播种时差隔离也没有达到要求, 有的玉米制种与其他玉米品种花粉来源地同时播种, 花期时间没有得到控制。

1.4 玉米制种的父母本管理问题

有的制种农户轻视制种的父本, 不注重父本的培养, 觉得父本可以散粉就好, 导致管理松散、粗放播种, 浇灌很少仅能维持生存的水和肥料, 使得制种父本发育不良, 造成散粉量相对减少, 散粉时间相对推迟, 甚至花期不遇[3]。有的制种农户对父母本的错期播种时间没有很好的调节, 同样出现花期不遇的情况。

1.5 玉米制种的病虫害问题

目前, 玉米蚜虫和地下害虫是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病虫害。蚜虫害的主要是指蚜虫会使父本花粉较少或无花粉, 直接导致母本无法授粉或授而不育, 甚至有的制种农户的玉米花粉全无, 无法授粉, 严重影响了玉米制种的过程, 使其制种产量下降。地下害虫主要是造成玉米缺塘断垄, 其中以灰斑病危害最严重, 造成玉米到乳熟期时逐渐死亡, 严重影响玉米制种产量[1]。

1.6 玉米制种的栽培问题

有的制种农户由于施肥没有及时造成后期严重脱肥, 有的在高温下进行人工授粉造成种苗发育不良, 最终会导致玉米制种的种苗生长大小不一致, 杂交玉米的苗小、苗劣, 使去雄期的时间过长, 或者去雄不彻底, 出现制种种苗有残株残花的现象。有的制种农户去雄时是带叶去雄, 而且除去的叶片超过3片叶, 就伤到了母本的生长发育[2]。

2 玉米杂交制种相应措施

2.1 选育自交系

只有在培育品种时从自交系的选育开始, 才能提高玉米制种的产量。同时, 在育种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选育自交系时要特别注意脱水和灌浆的情况, 这样就能很好地控制和提高自交系的脱水与灌浆速度;除了一些有特殊自交系的制种种子外, 对一般的自交系制种种子也必须要有较高的本身产量保证, 不然的话会给制种过程和制种推广增加难度, 即使玉米杂交种子表现的再好, 也会影响制种产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 可能选择生育期相近的制种父母本, 尽可能缩短种子播种时双亲的错期间隔时间。

2.2 选择最佳播种时间

制种单位要严格控制, 合理规划, 避免无原则提前播种的现象。在计划播种时, 必须到气象相关部门进行咨询, 了解近期内的气候变化情况。此外, 可以总结近几年的气候变化, 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和周期, 和制种地的湿度结合起来, 综合分析以后选择播种期。同时,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让制种农户学习先进技术, 保障玉米制种过程顺利完成。

2.3 加强制种地管理

在宣传工作和指导工作方面, 制种技术人员要做好玉米制种的前期工作。制种地规划好以后, 在玉米制种的父母亲本发放和播种时, 要严格管控, 避免制种农户在制种地隔离区种植其他玉米品种的情况发生。落实隔离条件, 最大限度地挖掘制种地的透光与通风资源, 并利用好这个隔离条件, 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2.4 落实制种的父母本管理

制种育种的父母本都要重视, 同样条件栽培, 严禁出现少肥少水的情况, 不忽视父本成长, 充分保障杂交制种的花粉源;同时, 充分了解各亲本的特征特性, 注意父本分期播种的时间间隔, 根据制种地的自然环境, 做好规划和预测, 做好玉米杂交种子父母本的制种[3]。

2.5 防治制种地病虫害

一般防治玉米蚜虫是选择低毒、高效农药最好, 如呋喃丹或高效氯氰菊酯等农药。防治地下害虫就要选择毒性重, 高效农药。另外, 要注意:在收获母本种子后, 必须及时清除秸秆, 减少初浸染的来源;在制种父母本授粉结束后, 必须及时出去父本, 从而增强玉米植株抗病能力, 预防病虫害影响玉米杂交种子的质量;制种技术人员在制种过程中要做好虫情测报工作, 如若发现害虫及时防治。

2.6 科学管理制种的栽培

制种技术人员要根据玉米制种生长发育特点, 科学管理玉米杂交制种, 确定施肥时间和灌溉水源, 适时施肥、灌水、除草以及排水。

3 结语

玉米是在我国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保证玉米杂交制种过程的安全顺利尤为重要。目前, 玉米制种产业化越来越突出, 同样也伴随着带动种子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因为玉米制种种子的质量是直接影响玉米收获时的质量、产量以及种植户的收入。所以, 在玉米制种过程中选择优质高产的良种又是重中之重。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显著的影响;在制种技术方面更应该要给与重视不断创新和推进, 确保玉米种子纯度, 提高制种质量。因此, 对玉米杂交制种过程的管理, 让玉米种植户和杂交制种整个过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保障玉米高产、稳产, 培养优质的玉米种子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摘要:玉米制种种子的优质高产成为制种户最关心的问题, 成为其在玉米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对制种技术人员来说, 如何培育种植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子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难题。从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希望可以给制种技术人员和玉米种植户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玉米,杂交制种,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建华.浅谈玉米异交结实的制约因素及技术途径[J], 种子, 2000 (2) .

[2] 兰绍清, 段会仙.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3 (8) .

上一篇:立法程序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