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谈判技巧研究论文范文

2024-07-22

工程合同谈判技巧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是建筑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预算审查工作,可以有效的控制土建工程的造价和质量,并且对土建的施工质量、效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以往的审查工作,都是建立在庞大的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审查工作虽然细致,但速度比较慢,同时会针对很多的因素开展深入的调查,最终的结果,在简洁性方面还是有待提升的。建筑工程土建预算,需采取一定的审查技巧来完成,既不能出现任何的疏漏,也不能造成审查的差错,应对土建预算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日后需深入的研究。

搜索相关文件

对于建筑工程土建预算而言,其并不是随意设立的,而是在多方面来进行研究的。相对而言,土建预算会针对每一个部分的花销做出规范,并且在某些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部分,留出充分的资金来进行缓解,避免造成资金超预算或者是缺口的情况。为此,在审查工作中,搜索相关文件,是一项必要性的工作。

本文认为,在搜索相关文件的工作中,需在以下几项内容上努力:第一,在审查之前,所有的审查人员,都必须对搜集文件、整理文件,保持一个高度重视的态度,同时在搜集文件过程中,应具有针对性质,否则在依据上,会不充分。第二,在搜集文件时,文件必须多种多样,尤其是在一些细致的资料上面,包括土建预算的图纸,建筑物的平面图,取费的基数等等,每一份资料都具有自身的意义。

预算审查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在审查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很多的项目及内容进行审查,涉及到的具体工作比较广泛,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进行,势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较好的完成土建预算审查,甚至还有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为此,在预算审查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情况带来的不同影响,选择合理的技巧来完成。

1.计算单价和工程量的审查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审查工作中,计算单价和工程量的审查,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组成部分,其在很多方面,都将直接影响到土建的具体预算执行和是否会超出预算。计算单价和工程量,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开展相应的工作。例如,在基础的工程当中,一般会选择打桩定额的方法来完成,通过对各种试装、其他桩基的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效的妥善处理。另一方面,审查过程中,必须在各个费用进行分析,包括打桩机械的安装费用、拆卸费用、进出场费用等等。在客观的工作中,某些规范是细节上的内容,但对整体的审查,却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例如,在1m范围内,相关的破桩头费用,会包含在桩的额定费用内部。因此,在预算的审查过程中,不能针对破桩头的费用,进行重复的计算。除此之外,倘若破桩头在客观上超过了1m的范畴,则应计算机械吊运的费用和破桩头的费用,以此来实现准确的审查。

2.计取间接费基数的审查

在建筑工程的土建预算当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有效的计算各项费用的具体费率。就现有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根据装修、一般工程、打桩,完成费用的费率计算。

例如,在打桩工程的相关审查当中,其间接的费用,在多数情况下,会按照一般工程80%的取费率进行相关的计算;在独桩的间接费计算当中,会按照土建工程40%的取费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独桩的间接费用计算,在计费的基数上面,表示为直接工程的定额费用。

当前的建筑工程,其土建预算会充分的结合客观情况来完成,很多工作都告别了错误的模式和方法。因此,在打桩工程的预算审查当中,包括塔吊在内的,很多机械的费用,都会计算在内,以此来确保费用的清晰,告别错误的计费和重复计费的情况出现。目前,具有高级装饰要求的建筑工程,其间接的费用计算,多数情况会按照土建工程40%的取费率来进行计算和分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建筑材料的价格,与市场的价格具有一致性,那么只有直接费可以进行计取工作,并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税金项目,避免造成预算审查的疏漏。

做好相关的复核工作

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在审查的过程中,除了要细致的进行审查外,还要做好相关的复核工作。任何一项建筑工程,其在土建预算方面,审查的内容都是比较庞大的,单纯的审查一次,并不能满足客观的要求,同时在很多方面,都有可能出现审查的遗漏和重复,为了更好的解决审查过程的不足和各项问题,必须在复核工作上,投入足够的努力来完成。

本文认为,工程预算的再提高、再深化被称为审查,审查结束之后,应选择常用的对比分析法研究审查成果的可行性,即比较、分析现建工程和搜集到的同一地区原来相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和预算资料,并分析、判断主要数据。若数据的差别较大,应剖析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针对设计问题,应立即要求设计部门进行纠正。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审查工作属于技术经济工作,且要求审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细致、认真,因此,相关审查人员要兼具审查技巧和专业知识,并将二者紧密相连,以便合理利用资金,实现建筑工程最大化的投资收益。

总结

本文对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审查技巧展开讨论,从现有的工作来看,建筑工程土建预算,受到了很多部门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审查,日后除了要在审查技巧方面努力外,还应该针对客观上的需求,建立针对性的审查体系,确保审查工作的合理性、有序性等,要提高审查的水平,将各项问题深入解决,避免反复出现。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建筑工程预算审查,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工程合同谈判技巧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人工智能是对人脑的意识、思维认知功能进行模拟的一门新兴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就逐渐被应用到图书馆的图书存取、智能参考咨询、智能检索、语义数字图书馆、图像识别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人工智能思维的缺失、专业人才和资金的缺乏、数据收集和管理面临困境等因素将制约着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深度应用,但人工智能终将广泛的应用于图书馆之中,驱动着图书馆从\"互联网+图书馆\"向\"智能+图书馆\"转变,人机互存和人机互补也将成为图书馆建设新态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机器人;智能检索;智能情报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brary; robot; machine retrieval; machine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對人脑的意识、思维认知功能进行模拟的一门新兴学科。1956年夏天,以约翰·麦卡锡和明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数学、心理学、神经学、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学者在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召开会议,提议将AI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达特茅斯会议因此被认为是AI诞生的标志。发展至今,AI作为一门交叉和前沿学科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期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高潮和低谷的交替,虽然没有完全实现早期人们对这门学科寄予的厚望,但在很多应用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几年来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R/VR、机器人、脑科学、物联网以及深度学习的兴起,AI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AI的研究与应用领域,梳理了AI在图书馆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分析了AI应用于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1 AI在图书馆的应用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AI就逐渐被应用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如编目、分类、索引、参考咨询、馆藏发展、流通、数字图书馆建设、服务质量改善与评价、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等,为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尤其是近几年图情界提出的建设“智慧图书馆”和“第三代图书馆”的设想和实践,以及图书馆为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而在管理、资源、空间等方面进行的诸多变革,使AI在图书馆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1.1 机器人在图书馆的应用

目前,图书馆机器人系统主要用于图书的存取、盘点、搬运以及参考咨询服务等。前者主要为智能机械机器人,后者则多为软件机器人。

(1)用于图书的存取、盘点、搬运的机器人。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泽工业大学图书馆就率先用机器人管理视听室,学生只需从目录中选出要看(听)的录相带或录音带,打进号码,便可回到原座位等候。约四十秒后,智能机器人在中心计算机的控制下从仓库把录像带(录音带)运送到录像机或录音机为学生播放[1]。1991年,加州大学北岭分校图书馆为节约图书馆建筑费用和维护费,将名为维亚桑的机器人系统布置在扩建后的密集书库内。启用此系统后,书库无需照明和取暖,图书存取全部由机器人来完成,书库藏书量扩大到原来的12倍,而读者按下联接机目录终端的键盘到机器人把图书带到出纳台只需要约5分钟[2]。1994年,瑞典恩舍尔茨维克市立图书馆为减轻流通馆员工作负担,使用ABB公司的IRB2000工业机器人,以每小时约400本的速度对图书进行接收、登记和分类,机器人最终将图书送到原来存放的地方,再由工作人员手动将书放入适当位置[3]。2013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启用了机器人存取系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体验。亨特图书馆最大的特色是书库中既看不到书架,也看不到书,150万册图书被存放在8排由18000多个金属箱和4个机器人组成的仓储式立体书库中,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定义图书的储存地点,并进行自动检索查询和图书存取,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藏书空间。到2014年,全美已经有25所图书馆采用该系统[4]。

自动仓储机器人系统造价较高,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图书馆应用。2007年,东莞图书馆推出了国内首台可容纳500册图书的兼容条形码和RFID技术的迷你型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图书自动外借和还书自动归架,可为市民提供24小时图书借还服务。目前,这种迷你自助图书存取机器人已在我国城市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5]。

如上所述,图书馆存取机器人系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智能,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主智能机器人,而且自动化的立体化仓储系统造价高,需要对图书馆进行全面改造,而迷你自助图书馆还不能完全解决人工存取大量图书的问题。近几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RFID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在研究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更高以及更为实用的图书馆机器人系统,一些小型实用机器人相继面世。如南京大学图书馆基于超高频RFID研制的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只要将上架的图书放置在机器人的智能书架上,它就可以自动快速地识别到图书的信息及图书所在书架的位置信息,并自动优化出一条上架路径,在书架间自由行走,引导馆员将图书上架[6]。王滨等[7]基于单片机控制、采用“移动机器人+机械手”的设计思路研发的图书馆移动上架机器人,可以在书架间灵活行走,成本低、扩展简单易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研发的AuRoSS机器人能够在夜间用激光器扫描图书馆书架,并且编写生成关于丢失书籍或摆放错误书籍的名单,次日清晨馆员将根据这份名单整理相应的图书区域[8]。

(2)智能参考咨询机器人。近几年来,为克服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需要人工干预、不能提供24小时服务的缺点,能够提供自主读者咨询服务的聊天机器人成为一些图书馆的首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基于AI标记语言的机器人“小图”,通过积累AIML语料库实现人机对话,具有极强的学习与记忆功能 ,能迅速分析用户的提问并给出准确答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小交”则是基于MSN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具有自主聊天、资源查询、学习导航和借阅提醒等功能[9];其他还有深圳图书馆采用多客宝IM咨询机器人系统通过调用图书馆预设的知识库为用户提供实时咨询服务的机器人“小图丁”;上海图书馆和上海闵行区图书馆基于微易ASP开发的微信机器人“图小二”和“小敏”等[10]。这些虚拟聊天机器人主要侧重为读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其中“小图”由于具有学习与记忆功能,以其搞笑、无厘头的回答走红网络,深受读者喜爱。与商业化的聊天机器人如微软基于语音服务的“小娜”等相比,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的图书馆聊天机器人缺乏性格塑造,没有情景化的回答,在“像人”和個性化服务方面还有待提高。

为提升用户体验,具有更多功能的“实体”咨询机器人在图书馆相继出现。201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西港图书馆投入使用两个人形机器人,用于演示计算机编程和编码教学,它们不仅会唱会跳,还能说19种语言[11];2017年5月,南京大学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了外形小巧的智能机器人“图宝”,可实时更新图书位置信息,告知读者所需图书在书架的具体位置,并具有学习与记忆功能,在后期的使用中可掌握业务应对技巧和行业知识,成长为智慧化“资深”机器人馆员[12];2017年,敦煌市图书馆引进人形智能语音机器人,不仅可帮读者查找图书,还能陪读者聊天、讲笑话等[13]。应该说,图书馆机器人的研究汇集了AI各领域的研究成果,成为目前AI应用于图书馆最热门的领域。

1.2 AI在图书馆知识组织中的应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一些学者试图通过专家系统实现编目、分类、索引和书摘的自动化,这一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潮[14]。如威斯康辛大学研究开发的辅助馆员进行编目的M ITINET/ MARC 编目专家系统;美国国会图书馆在80年代初,尝试从题名页中自动提取编目数据,但没有完全成功;苏格兰的斯特拉斯克来德大学则将专家系统技术应用到辅助分类,开发出进行分类的专家系统模型;德国的Konrz等人采用决策论方法,建立了基于规则的自动标引专家系统AIRIPHYS,通过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德国还建成了一个使用OCR 技术,从题名页中自动进行书目著录并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模型AUTOCAT,但缺乏可靠的数据获得技术,编目规则亦不统一[15]。我国图情界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进行了利用专家系统进行自动分类的研究。

但在实践中,专家系统不仅需要有强大推理能力的系统支撑,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完备、内容充足并不断完善的知识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图书馆来说,构建这样的知识库困难重重。随着联合编目和CIP、ECIP的实施,再加上书商为占有市场,纷纷为图书馆提供图书编目数据,通过对已有的编目数据进行套录成为图书馆主要的编目手段,对于利用AI实现编目自动化的研究热潮也逐渐退去,虽然还有学者试图通过机器学习、TF-IDF算法与朴素贝叶斯算法相结合等技术尝试进行图书自动分类,但这类研究已不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人们转而对在出版前就对信息进行揭示和组织的新型出版方式——语义出版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语义出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本体、语义网等多种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在学术文档创作伊始就将语义数据嵌入其内部,帮助用户从海量学术信息中快速过滤、获取和理解所需的科研知识,无疑使传统的图书馆资源组织与揭示方式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图书馆关注、学习和借鉴语义出版的资源组织方式也就成为必然。

1.3 AI在读者服务中的应用

(1)智能检索。21世纪初数字图书馆开始建设以来,图书馆数字资源日趋呈现出海量、多样化、异构化等特点,用户检索效率较低。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图书馆开始研究智能检索技术的应用,研究范围包括基于Agent的智能检索和跨库检索、基于Ontology 的智能检索,神经网络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在数字图书馆检索系统中的应用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研制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Dlpers[16];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开发的Mylibrary系统等,均具有用户兴趣自动识别、智能化信息过滤和推送等功能,为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手段[17]。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挖掘技术既被用来探索文献信息的内在联系,也被用来进行用户行为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检索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图书馆也在研究利用AI技术对现有平台进行改造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这种模式可谓经济实惠。如黎邦群[18]分析了惠州学院图书馆基于公众平台建设图书馆公众号语音找书的技术思路和实际应用,即用户在手机上通过输入语音的方式查找馆藏文献,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2015年,美国艾伦AI研究所发布了免费学术搜索引擎Semantic Scholar,与Google Scholar等学术搜索引擎相比,Semantic Scholar通过机器学习进行信息筛选,能够辅助用户理解文章的意思,即具有自动筛选文章关键词、关键段,区分引用文章是关于文章核心内容还是背景介绍,并能检索文章中设计研究成果的图表等功能。Semantic Scholar的出现无疑给图书馆智能检索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为图书馆开发新的智能检索带来启迪[19]。

(2)语义数字图书馆。将语义网技术引入数字图书馆,以机器可理解的方式描述各类信息资源,建立语义数字图书馆,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友好、智能化、交互式、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是近年来AI应用于图书馆的又一研究热点。我国一些学者对语义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模型、知识组织策略、资源语义描述方法、知识推送服务、语义标注工具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语义检索的实验系统,但整体来看还处于理论探索和实验阶段。而国外已经有成型的语义数字图书馆系统,典型的如欧盟第六框架项目BRICKS、弗吉尼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联合开发的Fedora、欧洲Gdansk大学图书馆和DERI 国际组织联合开发的开源社会化语义数字图书馆系统JermoeDL等[20]。语义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实现了语义层次的检索,提高了检索效率,减小了漏检和误检造成的误差,为数字图书馆向智能化和知识化的方向迈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1]。

1.4 AI在圖书馆其他工作中的应用

除上述应用之外,图像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多被用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如座位管理系统、借阅管理系统等。2017年4月,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引进百度人脸自助查询(借还)机,通过调用百度云人脸识别API接口,将人脸和校园一卡通绑定,实现了读者直接刷脸进馆[27]。

此外,图书馆也尝试在资源建设、服务质量评价等方面应用AI了相关技术。如在资源采购方面,试图利用AI方法建立基于荐购图书信息、读者喜好和价格等多种综合信息下的图书订购决策模型[22],以及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图书采购经费分配群决策系统模型[23]等。还有学者尝试引入Multi-Agent建模方法,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图书馆联盟内成员馆、资源厂商等Agent的动态多次交互演化过程,制定各种环境下不同Agent的决策策略[24];在服务质量评价方面,则侧重于研究如何建立有关服务质量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如基于遗传算法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评价系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25]、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评价模型[26]等。但上述研究目前大多数还处于理论探索、模型开发和单馆应用阶段,与实际应用有关的许多具体细节尚需认真研究解决。

2 人工智能应用于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

2.1 人工智能思维的缺失

近十年来,互联网思维的大潮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影响着图书馆,并与图书馆精神深度融合,加上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无论从软硬件设施、资源还是服务理念、服务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说,互联网背景下AI时代的到来并不突然,图书馆对AI的应用也在一直不断进行着,但如同互联网思维从被提出,到受到图书馆重视,再到被图书馆完全接受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样,AI的应用并不能使AI思维很快在图书馆蔓延开来。互联网思维下的图书馆,人们主要关注信息与信息、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图书馆成功地将文献信息送到了用户桌面,如何让用户便捷地获取信息是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关注的重点。而AI关注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与沟通,但仅仅让书找到书架或者读者找到图书所在的位置并不是AI在图书馆应用的全部,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不能将图书馆的主要产品“知识”和信息排除在外。因此,现阶段图书馆之所以没有在AI应用中有更多的闪光点,是因为图书馆还没有习惯于AI的思维方式,还没有习惯于为未来的可能性去做准备,还没有完全认识到AI影响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

2.2 缺乏专业人才

从AI在图书馆的应用实践中可以看到,成熟的应用大部分是由馆外机构单独开发或与图书馆合作开发完成,由图书馆独自完成的AI应用系统少之又少,在AI行业人才稀缺的情况下,图书馆领域深谙AI的人才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专业人才的缺乏势必对AI在图书馆的应用开发和创新造成阻碍。一方面图书馆只能被动地接受企业开发的各类AI应用系统;另一方面图书馆对AI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缺乏敏感,进而导致创新视野狭窄,造成现有的AI应用并不能与图书馆的需求很好地对接,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跟着企业走”,企业研发什么,就用什么,缺乏重度参与,而通常只有重度参与才更容易发现机会和创新点。就目前AI在图书馆的应用来看,硬件系统如机器人几乎全部由企业研发,软件系统虽然图书馆也在进行一些研发,但研发的速度往往落后于企业,或者只是在原有系统上的小范围改造。然而,培养熟谙图书馆业务和AI领域知识的馆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现阶段图书馆与相关利益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积极参与AI的应用开发是弥补专业人才缺乏的有效手段。

2.3 数据的收集和管理面临困境

海量数据的收集是AI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应用到图书馆领域亦是如此。在AI的发展中,要从根本上提高机器学习的能力,特定领域大数据的收集是关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数据中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呈现出海量、多维度和多形式的特点,从图像、声音等富媒体数据到动作、姿态、轨迹等人类行为数据,这些具有深度和更为细致的数据对采集、存储和管理提出了挑战;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直接可用的,很多数据往往杂乱无章、残缺、难以理解,甚至无法获取,这就涉及到数据的清洗、分析;此外,一方面大数据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精准贴心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涉及到用户的隐私。AI对数字基础的依赖以及其需要在特定数据上训练的事实意味着图书馆大数据的采集无可避免。首先,采集和管理大数据需要有相应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其次需要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分析格式,第三还需要具备数据隐私保护的法律知识储备和相应策略。从图书馆的实际规模、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是否要进行大数据采集,或什么时间进行大数据采集,是否能够和相关企业合作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储存和管理是图书馆未来AI利用研究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其次还要慎重考虑如何合作、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如涉及到用户数据的利用应该如何合作?如何避免由于数据使用不当而使用户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等等。此外,一个更大的挑战是,目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据多为商业采购,这部分数据的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将更为复杂。

2.4 资金受限

众所周知,图书馆属于公益性机构,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在AI应用于图书馆所能带来的社会效益还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如与企业合作、图书馆自行研发等,申请额外的政府拨款用于AI项目的研发都会较为困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馆经费主要用于文献资源购置、人员、读者服务和日常运营,科研经费主要依托于各种社科类项目资助,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学会、教育部相关项目资助、各地出台的科研项目资助等。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力度较大,可达到20-35万元,其次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金额为8-10万元,以上只有少数省级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等有科研实力的图书馆才有可能获得立项;图书馆学会资助的科研课题虽然立项机率较大,但资助经费往往只有几千元,如2015年广东图书馆学会资助的科研课题经费仅为3000元[28]。这些经费显然并不足以支撑AI项目的研发和试用,因此,图书馆要想在AI应用中有所作为,需开辟新的资金筹措和合作途径。

3 AI应用于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世界各国纷纷为AI的发展进行战略布局。早在2012年,英国政府就把AI及机器人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8大技术之一;日本则在2015年初发布了《机器人新战略》,计划在5年时间里,推进1000亿日元规模的机器人扶持项目[29];美国于2016年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中国科学院于2014年初成立了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聚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若干重要前沿方向。为抢抓AI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AI发展的先发优势,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AI正式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AI时代已经到来,顺应时代发展,AI应用于图书馆亦成必然。

3.1 从“互联网+图书馆”向“智能+图书馆”转变

“互联网+图书馆”实现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条件下的新一轮全面信息化,不仅信息量迅猛增长,图书馆所有资源和服务上线,而且建立了多方的资源共享与协调的跨界融合平台,使用户与资源、用户与用户、资源与资源间互连互通,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字鸿沟”“信息鸿沟”等问题,使文化服务更加便捷普惠,最终实现开放融合的泛在图书馆服务。在AI时代,图书馆将从“互联网+”过渡到“智能+”。“互联网+”颠覆性地把信息时代的要素都‘加’起来,使人与整个世界融入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信息空前地丰富,取用空前便捷,但也仅仅是方便而已,人们还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获取信息和享受服务,大量的信息涌入反而使人无所适从。引入“智能+”,用新的方式来管理网络化的、联通的、复杂的新型系统,人们从图书馆获得的将不仅仅是信息,更主要的是能够便捷地获取知识、创新的方法和灵感以及基于知识的协作和共享。2016年,IBM的认知计算系统Watson通过比对2000万份癌症研究论文,用10分钟为一名患者得出诊断结果为一种罕见的白血病[30];英国的BenevolentAI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散乱无章的海量信息中提取能够推动药物研发的知识和新的可以被验证的假说,从而加速药物研发的过程。未来,AI将依托海量信息為用户带来超强的“参考咨询”,图书馆在AI时代的信息提供和服务系统将包含如下功能:通过AI深度学习,能够从大数据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具有逻辑思考能力,能够将散落在信息海洋的特定知识片段连接起来,并进行推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和论证,为用户提供科研和决策依据;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和处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能够与用户进行自由交互,并理解和应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能利用文本分析与心理语言学模型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掌握用户个性特质,为用户提供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3.2 人机共存、人机互补成为图书馆建设的新态势

随着AI的不断发展,机器在越来越多的工作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人类的水平,包括一些需要认知能力的工作,如在特定数据库的知识检索上,人类已经不是计算机的对手了。就目前图书馆机器人的应用现状来看,编目、整架、上架、流通、一般的业务咨询等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代替。随着数据集的迅速扩大、机器学习和计算能力的日益提高,经过一线馆员的培训,智能机器人必将能够胜任和出色完成更多图书馆工作,把馆员从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多能为用户创造更高价值的工作。众所周知,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其发展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让人们便捷地获取信息和知识,对读者进行心灵的浸润和人格的教化、为他们提供充满生命活力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也是其重要的社会职能,而这些是不能依赖对信息和知识的便捷获取、自动化和智能的机器服务来完成的,换句话说,人文精神的传承不能单靠技术进步,而是需要人的全程参与,需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良性互动来实现。AI的应用,使馆员有更多的时间通过多种活动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往和情感交流,保持和传承图书馆的人文传统,让用户获得更温暖和人性化的智能服务。因此,未来随着AI在图书馆应用的不断发展,人机共存、人机互补会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态势,AI与馆员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图书馆的人文精神通过AI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以馆员为主导的对用户的人文关怀得以更好地实现和弘扬。当然,这需要图书馆在AI等新技术的洪流中保持足够的理性,防止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淹没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大潮中。

4 结语

自2011年深度学习兴起之后,AI迎来了第三次研发和应用高潮,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几年来,AI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正如“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所言,“未来10年,不仅是高科技领域,任何一个企业,都将融入人工智能 ”,图书馆是时候为AI时代的到来做准备了。在图书馆服务中引入AI相关技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并在AI的发展中有所作为,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张慈卑.利用机器人管理视听室[J].图书馆论坛,1989(2):29.

[2] 夏勇.机器人进入图书馆流通系统[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7(4):54-55.

[3] 刘晓民.图书馆自动化的新纪元[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997(1):7-8.

[4] 武云霞,夏明.图书馆的未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侧记[J].新建设,2013(2):108-111.

[5] 方建军,张晔.图书馆图书自动存取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J].图书馆建设,2012(7):79-83.

[6] 沈奎林,邵波,陈力军,等.基于超高频RFID的图书盘点机器人的设计和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6(7):24-28.

[7] 王滨,韩丹,李思远,等.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图书馆机器人的开发[J].机械工程师,2015(2):141-143.

[8] 机器人又来抢工作了!新加坡图书馆试用机器人管理员[EB/OL].[2017-08-15].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00677.

[9] 王展妮,张国亮.图书馆机器人应用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3(3):82-87.

[10] 王艳.IM咨询机器人在公共图书馆的实现与应用——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5(5):42-46.

[11] 国际在线.美图书馆使用机器人做教学会说19种语言[EB/OL].[2017-08-15].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21874.

[12] 高雅,舒越.南京大学打造机器人图书管理员“图宝”系国内高校首创[EB/OL].[2017-08-15].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19204.

[13] 刘玉桃.机器人现敦煌市图书馆[DB/OL].[2017-08-15].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21875.

[14] 郭胜华.国外50年代以来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专家系统研究进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20(2):89-91.

[15] 沈国强,程莉莉.专家系统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3(2):48-52.

[16] 杜小勇,袁媛,钱防震,等.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系统DLPers的設计与实现[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2003:303-306.

[17] 邹凯,汪全莉.智能搜索引擎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情报科学,2004,22(7):874-877.

[18] 黎邦群.微信语音找书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4(6):54-61.

[19] 科学之家.重磅消息!Semantic Scholar引领学术搜索新时代[EB/OL].[2017-08-17].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22190.

[20] 鞠彦辉,刘宏伟,牟冬梅,等.国外典型语义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29(3):68-71.

[21] 郝慧,胡娟.语义数字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导刊,2012,22(5):101-105.

[22] 卞丽琴,陈峰.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订购策略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34(8):39-43.

[23] 百度云人脸识别落地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刷脸借书不是梦[EB/OL].[2017-08-22].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417457.

[24] 郑微波.一种基于交互式遗传算法的图书经费分配群决策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90-93.

[25] 经渊,陈雅,郑建明.基于Multi-Agent建模的图书馆联盟资源引进决策策略仿真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0):41-47.

[26] 陈莺.基于遗传算法的BP 神经网络在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探索,2014(10):12-15.

[27] 范一文.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28(3):10-13.

[28] 广东图书馆学会秘书处.2015年广东省图书馆科研课题立项名单公示[EB/OL].[2017-08-24].http://www.lsgd.org.cn/kylx/kdlxtz/251881.shtml.

[29] 王喜文.日本发布《机器人新战略》[EB/OL].[2017-08-24].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5-04/02/c_134118585.htm.

[30] 奕欣.Watson首次确诊罕见白血病,10分钟诊断难点何在?[EB/OL].[2017-08-27].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1608/LHuNXEoTJyR4WApQ.html.

作者简介:布和宝力德(1970-),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工程合同谈判技巧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实际的发展中面临着多种挑战,要想有效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工程造价控制。而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工程质量,还能够有效的实现工程造价的目标。本文就对当前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实际应用

一、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能够为款项支付提供保障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首先投资人需要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向施工方进行汇款,为了进一步提高支付款项的合理性,在汇款之前应该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实际的工程量进行计算,并做好相关的材料验收工作。在支付账款的过程中,投资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的规定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汇款时间,提前支付或者是拖延支付,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成本资金浪费的现象。

(二)为工程索赔提供保障

在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施工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工程项目的进度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样一来就会发生因为违约而进行索赔的现象。为了能够在保证工程双方权益的背景下,减少索赔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首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的合同内容,对责任方进行确定,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双方的矛盾。

二、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管理的实际应用

(一)合同签订管理

在签署相关的合同之前,首先双方负责人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仔细分析合同的内容,并对合同中各项条款进行有效的明确,如此一来才能够有效的减少日后工程建设中发生的矛盾。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合同中明确相关的建筑材料价格,并对材料价格的变化范围进行确定,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材料价格变动导致实际工程款项的结算与预期计划不同而产生的经济纠纷。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保证签订合同的合理性,还应该安排专门的财务工作人员对合同进行分析,发现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解决,有效的提高签订合同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合同中的每一项内容都需要进行仔细的注解,对于合同中没有进行仔细注解的内容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和补充。与此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仔细的分析合同内容中相关的赔偿事项以及竣工规定等,对合同中存在的遗漏事项及时的进行补充。

(二)合同执行管理

当前工程造价控制中,合同执行管理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合同文件管理。在合同管理工作中附加内容、工地会议等工作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对此工作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这样一来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工程造价控制的效果。第二,对合同履行义务进行管理。在实际的建设工程中,为了提高相关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在严格遵守相关的合同内容的背景下进行各项施工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做好监管工作,对于实际建设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和处理,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并最大限度的减少索赔矛盾的发生。第三,对索赔进行有效的处理。一般情况下,索赔方需要提供可靠的证据,然后结合实际的合同内容,维护自身的权利,而另一方则需要支付相关的赔偿费用。在工程建设中,索赔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可靠的数据资料做保障,这样一来才能够有效的保證索赔工作的合理性,并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第四,强化现场签证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进行施工签证处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对履行效率进行提高,并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变更问题的发生率。但是如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施工签证存在问题,就会对款项核算的准确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还有可能会降低造价管理工作的效果。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签证权限和签证的手续进行严格的规定。

(三)工程索赔处理

在当前工程项目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一般来说,随着建筑施工项目难度的增加,单项工程的综合单价并不会随之发生改变,如果综合单位发生变化,那么承包单位就无法有效的申请索赔。但是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发包单位则可以进行索赔,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增加承包商和发包商之间的矛盾,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还有可能会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此种模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果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施工难度随着工程量的增加在不断的增加,那么承包商可以对其进行索赔;第二,如果在竞标的过程中,承包商没有选择平衡报价,在后期的建筑施工中如果因为工程变更问题的存在而导致实际的造价和预期的造价有着较大的偏差,那么承包人也可以进行索赔。所以在此种情况下,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文件中工程量的审核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变更现象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提高施工图纸的合理性,从而有效的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控力度。

总结:

从文中分析可以了解到,强化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造价水平。所以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对合同的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落实,严格规范工程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彬.工程造价控制中工程审计的应用分析[J]. 价值工程. 2019(36)

[2]关亮,王一君.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 山西建筑. 2019(22)

[3]项家伟.现场监理对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4)

[4]余波.工程项目全过程应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之实践[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21)

[5]黄海琴.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 地产. 2019(24)

作者简介:

牟倲平(2001.12.08—),男,汉族,吉林省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9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工程管理,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工程合同谈判技巧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大型工程项目选择合理的合同结构模式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承发包模式主要有总包+指定分包模式、总包+内部分包模式(即一包到底模式)、交钥匙模式(即包设计包施工模式)、全独立合同模式等四种模式。每种模式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最终我们要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项目采购方式与管理合同模式。

【关键词】大型工程项目;合同结构模式;总包+指定分包模式;总包+内部分包模式

大型工程项目通常具有建设周期长、标底金额大、参建单位众多和子项目之间接口复杂等特点。合同结构就是是指建设单位和各个项目参与单位如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单位等之间的合同关系, 以及这些单位相互之间的合同关系(如总包与分包、联合体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同关系)。许多大型项目的管理实践证明, 一个项目建设能否成功能否进行有效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的合同结构模式, 即承发包模式的选择。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承发包模式主要有总包+指定分包模式、总包+内部分包模式(即一包到底模式)、交钥匙模式(即包设计包施工模式)、全独立合同模式等。

1.总包+指定分包模式

总包+指定分包模式指总包由建设单位直接选定,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由建设单位主导选定。总包若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建设单位选定的分包人。从合同关系上来说,建设单位与总包之间直接签署总包合同,指定分包合同由总承包人同由建设单位指定的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签订。采用此模式时,由总包承担包括工期、质量等除价格以外(但总包有责任协助建设单位控制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的价格)所有分包的合同责任。

总包+指定分包模式特点-招标要求方面:在扩初阶段,结构及建筑的设计已初步完成,即可招标总承包工程;各专业分包工程,包括幕墙、机电、电梯、弱电、精装修、景观绿化等工程,可按估算的指定金额放入总承包合同中,待专业工程设计完成后再进行指定分包工程的招投标。可缩短开工前招投标准备工作的时间。优缺点方面:由建设单位直接选定施工总包和各专业分包。有较大的自主权,也有利于分包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单位无需亲自对各分包进行管理而是通过总包对各分包进行管理。可充分发挥总包的管理能力及动员的能力。建设单位无需直接面对各指定分包,减少管理上的繁琐工作。但总包将收取分包工程造价约为2%(具体费用由待竞标后决定)的照管、配合及协调费用;由于总包已经承担主要的土建工作,对现场资源的分配及各分包的管理、协调较为有效;在指定分包招投标阶段由建设单位直接控制各专业分包的品质等级及价格。责任及风险方面:由总包承担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责任;建设单位直接选定专业分包,故专业分包与总包工作界面由建设单位划分,可能存在界面风险。通过大量的合同实例,有经验的合同管理者可以减少此等情况的发生;各专业分包由建设单位主导选定,若出现重大的问题。建设单位往往需牵涉入总包对指定分包的管理;专业分包合同金额不构成总包直接合同金额的一部分,故若从总包合同金额中扣除全部或部分,总包不会提出利润的索赔。

2.总包+内部分包模式

总包+内部分包模式指总承包人由建设单位选定,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作为总包的内部分包一起参与总包的投标,具体的分包单位由总包主导选定。从合同关系上来说,建设单位与总包之间直接签署总包合同,总承包人同各专业分包人及供应商签订内部分包合同。采用此模式时,建设单位只需选定总包,由总包承担所有分包的合同风险,建设单位可参与选定各分包。

总包+内部分包模式特点:招标要求方面:工程包括结构、建筑及所有各专业工程,如幕墙、机电、电梯、弱电、精装修、景观绿化等工程的设计完成后方可进行招投标。开工前招投标准备工作的时间较长;总包自行选定各专业内部分包后参与总包的投标。优缺点方面:由总包选定各专业分包,建设单位可参与选定各分包。管理简单但自主权不足,不利于分包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单位仅对总包进行管理,不面对各内部分包,管理简单。但总包对内部分包的照管、配合及协调费用不透明;由于总包承担所有工作,对现场资源的分配、管理、协调更为有效;各专业分包的由总包主导选定,建设单位无法控制专业分包的优劣,分包工程价格亦不透明。责任及风险方面:由总包承担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责任;专业分包由总包直接选定,故专业分包与总包工作界面由其自行划分。建设单位无界面风险;各专业分包由总包主导选定,若出现重大的问题。建设单位无需牵涉入总包对内部分包的管理;专业分包合同金额构成总包直接合同金额的一部分,故若从总包合同金额中扣除全部或部分,总包将提出利润的索赔。

3.交钥匙模式

交钥匙模式指建设单位选定一家承包人,该承包人一揽子承担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的合同模式。采用此模式对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要求最低,但它仅适用于设计要求不高、规模较小、功能单一的项目,例如厂房、仓库等。

4.全独立合同模式

全独立合同模式指所有合同均由建设单位直接同承包人签署。各承包人之间合约关系平行,由建设单位承担各承包人之间的协调、照管工作。采用此模式对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的资源配备要求相当高,所以它在较小规模、功能单一的项目,例如住宅项目上采用较多。

5.结论和建议

在目前的大型工程开发项目中, 应用的较多的就是以上四种合同结构模式, 在选择具体的模式时, 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复杂程度、项目实施战略、项目目标等, 同时, 融资情况、工期、不明确的问题、业主方技术及管理能力, 特别是管理模式对项目的适应性, 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完善, 我国建筑市场将更加国际化, 项目采购方式单一、合同条件单一的局面必将被打破, 并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项目采购方式与管理模式。国际市场条件下, 建设市场要求工程建设总承包化, 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和难度将会加大,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约束条件, 同时又是项目管理的目标来源, 建立一种市场条件下的专业服务体系, 并且建立与之配套的合同模式, 改变我国项目管理大而全的格局, 使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完善化, 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需要。通过努力, 形成建设总承包化、项目管理多元化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兵.核电建设工程的合同支付模式.宁德师专学报,2010,2.

[2]李光红,刘志杰,孟成.基于合同条件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基建优化,2007,2.

工程合同谈判技巧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加强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提出一些改革的策略来提升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质量,进而推动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创新发展。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相应案例的分析,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事实依据。通过对加强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进行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一、房地产工程项目规划安全管理质量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进行房地产施工项目的有效规划和安全管理,对于房地产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情况来说,房地产企业进行有规划的项目安全管理实际上是可以保证房地产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和实现预期施工目标的基本条件。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房地产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划和可行性实施,负责工程规划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房地产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房地产工程的实际施工环境,制定相对比较高效的房地产工程规划方案[1]。

房地产企业在完成工程施工规划方案的设计后,需要将规划方案移交给房地产工程开发商进行综合化审查和全面化评估,施工设计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房地产工程施工效果图的电子绘制。在进行房地产工程的项目开发安全管理时,房地产企业需要意识到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实质上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系统性较强的工作。

开发商需要全面考虑房地产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需要使用的各种施工资源,比如说房地产工程施工人员、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房产销售人员、企业后勤保障等。在房地产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尽可能提升房地产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严格把控,更加高效的完成房地产工程相关的财务报表统计管理工作,从而为房地产企业建立更加具有实用性的房产营销计划。

二、明确管理职责范围

为了进一步明确房地产工程管理职责的范围,房地产企业需要不断进行管理类岗位的细化.房地产企业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专业领域进行岗位的明确划分,可以使房地产企业内部的管辖范围、管理职责和管理权限更加明确,可以有效的加强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健全房地产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

房地产企业结合各个岗位的责任明确性和具体的职责分工,在企业内部的小管理范围内设置工程项目建设经理,分配给工程项目建设经理一定的管理职责,工程项目建设经理需要负责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管理岗位的设立可以有效的将房地产工程的整体管理过程开展分散式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经理的加入实质上是管辖权的集中化管控[2]。基于这样的工程管理模式下,可以有效的提高房地产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管理效率,使房地产企业可以提升工程安全质量管控力度,进而有效的提高房地产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水平。

三、强调质量数据的一致性

为了进一步强调房地产工程安全管理质量数据的一致性,在房地产工程项目开工前,房地产公司通常会对该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和精准预算,并结合该成本管控的相关数据进行房地产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3]。房地产工程建设项目在完成竣工后,房地产公司还将对工程建设的投资总成本实行精准决算,从而比较房地产工程使用的实际成本是否与施工前的预算成本处于相差不多的状态。

因此在实行房地产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保证房地产工程项目的建设前期和竣工期间的数据相似性也是工程质量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房地产工程的初期数据和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期间的数据处于存在较大差异的状况,将对房地产企业获得的整体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房地产工程施工初期和工程完工后期数据的一致性,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房地产项目的全过程施工进行实时跟踪,对房地产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实行高效的监督管控,可以有效降低房地产工程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概率,从而避免房地产工程施工进度出现延误的状况。

如果项目管理人员确实发现房地产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质量安全问题,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在问题发现后尽可能快的解决问题,管理人员需要保证房地产工程的施工人员需要依照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从而提升房地产工程的质量安全性。

例如:丰台区统计局于2020年11月中旬进行了房地产工程的统计数据质量分析,丰台区统计局认为工程的质量实际上是房地产工程事业的重要生命线,统计局需要不断提升对房地产工程相关数据审核的重视程度,可以有效的强调房地产工程馆质量数据的一致性。

四、提高房地产建筑的施工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房地产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意识到房地产工程的整体施工建设质量实际上是房产进行销售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房地产工程进行施工质量监管的重点内容。在房地产企业进行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施工建设质量如果难以获得有效的保证,将造成整个房地产建筑工程的房产销售效率呈现全面下滑的状态。房产在销售过程中的弛缓,将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现如今比较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之中,房地产工程安全质量的降低会造成消费者对房地产企业形象判断的下滑,因此房地产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管控,将可以在提高房地产施工质量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经济收益。如果房地产企业想要有效的提升房地产工程的质量安全管控工作,需要提高房地产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控工作[4]。

为了进一步确保房地产工程建设的整体施工质量,在房地产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房产建筑的主体结构建设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施工安全。为了有效的提升房地产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管控,房地产采购商需要在进行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遵守国家对于工程施工的相关规定对施工建设材料实行检验,在保证施工材料处于合格标准后,方可将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管控。

五、提升房地产工程项目的监管质量

为了有效的提升房地产工程项目的监管质量,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对房地产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建设规划、施工技术安排、施工程序设定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采用全过程的跟踪方式进行房地产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安全监督管控。房地产工程的各参建单位需要在进行各阶段施工建设任务的管理和施工建设效果的评估过程中,依照房地产项目施工建设合同的具体内容实行进度评估,从而确保房地产工程的施工建设进度可以不用承受众多影响因素的干扰。

例如:山东省为了提升房地产工程项目的监管质量,在省内实行了联合形式的工程质量安全的验收管理,山东省在进行工程验收管理的过程中基本依照“企业进行验收申请、各省市验收部门统一进行工程验收管理”的验收原则,有效的提升了房地产工程项目的实际验收速率。

结论: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加强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改革是推动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房地产工程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研究中提出的几点建议,主要围绕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注重加强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才能更好的提升房地产工程的管控水平,这对加强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房地产事业不断发展下,将会出现多样化的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和更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作为房地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应重视自身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房地产工程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務。

参考文献

[1]梁志灵.房地产样板工程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建筑安全,2020,35(03):25-28.

[2]张哲滔.加强房地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20(02):213.

[3]彭孝望.房地产工程管理全程策划[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194.

南京绿城置业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工程合同谈判技巧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兴起速度的加快,保障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成为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本文从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出发,涵盖了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以及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时代所需三个方面。然后从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完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强化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的拟定工作以及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及时性几个方面对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希望为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水平奠定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一、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強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首先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通过实践分析发现,建筑工程合同能够有效的对建筑行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1]。建筑工程合同弥补了当前建筑市场中没有较为具体的内容条款而无法行使其职能的缺陷,从而能够依照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另外,在我国市场经济呈现法制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1.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也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建筑工程合同签订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有效的开展[2]。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就是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工序、效率等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如果忽视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就是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运行状态,根本无法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因此,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建筑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3]。

1.3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时代所需

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也是时代所需。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国力也随之不断的增强,建筑市场也在这个背景下逐步放开。随着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如果合理应对,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超越发展的机会[4]。因此,要求建筑行业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水平,从而在不断规范自身的基础之上,获得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先机。

二、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的具体实现方式

2.1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水平首先需要从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方面着手[5]。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影响其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制定一个严格控制的人才招聘制度,经过严格考核后才能够正式录用。必须要杜绝一切依靠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发生,有效的规范人才市场。其次,需要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建筑企业中,需要选择真正具有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管理人员来进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同时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针对性的开展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学习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6]。

2.2完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完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是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水平的另外一条重要的实现途径,主要的原因在于能够充分解决好责任推诿的现象[7]。因此,作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部门,需要切实做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审核、复核等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总结的方式寻找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漏洞,同时参照其他企业优秀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自身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8]。另外,还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将每一步的工作贯彻到实处,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冲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明确自身责任意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化的竞争,从而促进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有效开展。

2.3强化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的拟定工作

强化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的拟定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合同文本的错误而引发的各种经济纠纷,严重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9]。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突出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的拟定工作。具体而言,在进行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的拟定之前,必须要做好对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前期调研工作,充分保障建筑工程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和关键点,同时计划安排好建筑工程合同签订的具体时间、赔偿要求、责任分配等等细节性问题。另外,还要在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招标符合国家级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选取专业性的建筑工程合同文本,从而够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合同出现漏洞情况的发生,尽可能的实现维护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双方及其他利益相关的权益。

2.4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及时性

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及时性首先需要做好对建筑工程合同变更条款的记录工作,同时对相关的文件、文字等等进行收集,为后期审核提供重要的依据。第二,需要严格对待建筑工程项目停工的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万一出现了停工,势必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而给双方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所以需要加强停工的管理工作,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最后,需要严格控制现场签证的问题。

三、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兴起速度的加快,保障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成为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管理方法,找出最行之有效的工作原理,从而实现合理控制建筑行业的风险、保证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的目标。本文从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出发,涵盖了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以及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是时代所需三个方面。然后从强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完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强化建筑工程合同文本的拟定工作以及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及时性几个方面对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希望为提升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水平奠定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瑜.浅谈工程合同管理——公司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J].科技信息,2012,03:573-574.

[2]丁洪涛.浅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河南建材,2012,05:65-66.

[3]安娜.探析企业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商业文化,2014,20:185-186.

[4]华忠.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4,12:243-244.

[5]姚玉坤.探析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合同管理的关系[J].低碳世界,2014,21:231-232.

[6]杨莉.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策略及造价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14,02:47-48.

[7]方俊,朱全忠,叶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浅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04:125-127.

[8]杨伟终.对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综合管理能力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3,03:89-90.

[9]张小芳.中外工程合同管理对比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06:66-68.

上一篇:油田化学防砂技术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