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论文范文

2023-09-16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我国的舞蹈表演中,演员追求更多的是精湛的舞蹈技术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动作标准技术纯熟,却很难将舞蹈作品中的感情表现出来。舞蹈是很高尚的艺术,在舞蹈表演中仅仅依靠技巧和动作标准是不能将舞蹈的灵魂表现出来的。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要注重舞蹈意识的培养,才能将舞蹈中蕴含的感情和舞蹈灵魂的精髓展现给观众。

关键词:舞蹈 表演意识 感情

舞蹈表演是一种肢体艺术,过去的舞蹈表演中多是追求舞蹈演员专业的表演技能。但是很多时候并不能展现出作品中的感情和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培养舞蹈表演意识,将自身从作品中体会到的感情展示给观众。

一、何为表演意识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它是一种在无声中向观众展示美和感情的一门艺术。观众通过观看舞蹈表演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舞蹈作品展现出来的内涵。这就要求舞蹈表演着不仅要有成熟的舞蹈表演技术,还要懂得体会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并能通过肢体动作表现给观众。舞蹈的表演意识分以下几方面:

(一)舞台习惯意识

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需要漫长的舞蹈学习和练习,训练的过程往往艰辛而刻苦。在此过程中舞蹈老师要想学生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明白舞蹈从来不是一触而就。台下的“十年功”和台上的“一分钟”同样重要,舞蹈演员要有意识的将平时的练习当做表演,时时刻刻以舞台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舞蹈习惯意识。

(二)形象美感意识

舞蹈是一种肢体展现的美,舞蹈表演中需要演员每一个动作都是美的。不同的舞蹈展现的风格也不相同,但不论是芭蕾的柔美,还是民族舞蹈中豪放的美,都要求舞蹈演员能连贯,精准的表现出来。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美感意识同时包含舞蹈演员动作与音乐的协调,舞蹈演员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在舞蹈训练中有意识的创造美,才能展现给观众一段美丽的舞蹈。

(三)作品表现意识

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是舞蹈大师们精心创作的,包含的价值和感情不是单靠模仿能体会的,需要舞蹈演员去钻研和用心体会。当拿到一部舞蹈作品时,演员应该首先仔细研究作品中赋予的内涵,读懂一部作品,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和用意,才能在舞蹈表演中将这些表达出来。

(四)创新意识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之所以称为艺术,在于它的自由不刻板。它有一定的规律却又随心所欲,每一个艺术家都有着源源不断的创作能力。因此一个好的舞蹈演员就是能在相同的舞蹈作品中表现出不同的东西。著名舞蹈家金星老师曾经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在表演话剧的时候曾尝试即兴更改了一句台词,收获了不一样的效果。其实金星老师的舞蹈也一样,不断创作,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格和气质,才能舞蹈的道路上走远。

二、表演意识的重要性

知道了何为表演意识,那么表演意识在舞蹈表演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对舞蹈表演来说有多重要?

(一)在表演中意识和表演相互融合

表面上来看舞蹈是一种肢体表演,但舞蹈演员向观众表达的却不单单是动作。舞蹈表演之中本身就应该融入舞蹈意识,没有意识的动作表现只能的一种机械的表现。拿杨丽萍老师的著名作品《孔雀舞》来说,在表演中除了舞蹈动作的表现,杨丽萍老师连一个发髻,一个表情都是精准到位的,她完全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孔雀,观众在欣赏孔雀舞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她展现的美丽打动,更是在一只“孔雀”的灵动中,久久不能回神。舞蹈表演意识与舞蹈表演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表演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这种意识,它贯穿整个舞蹈表演始终。演员将意识融入表演中,就能自然而然的将舞蹈中蕴含的感情表露出来,无需刻意地去表达,演员就能够体会。

(二)表演意识与表演同等重要

我们都听过军人唱歌,几乎没有任何技巧单单吼区将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即便不在调上听来也总有几分味道。若是将这味道放到舞蹈表演中,就是表演意识的体现。一个能深刻理解作品的舞蹈演员,哪怕表演技巧不十分到位,也能带给观众很大的触动,这就表演意识的重要性。没有表演意识的舞蹈表演就像一只精美的花瓶,华美却冰冷,因此,表演意识与表演同等重要。表演意识要通过精湛的表演来体现,带着意识的表演才能展现出舞蹈的精髓。

三、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要素分析

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的提高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发挥其想象思维的优势,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必须要具有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舞蹈艺术是一门運用想象来欣赏的艺术,同时也需要表演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舞蹈动作是表现人们的情感的一种艺术,任何舞蹈作品都要通过丰富的想象才能实现创造。其次,要培养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就必须让演员的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把握观众的心理,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这是由舞蹈这种特殊的表演形态决定的,舞蹈演员和观众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因此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心中一定要有观众,将观众放在第一位,在表演中通过动作和表情能够与观众产生互动。舞蹈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对表演的范畴有所了解,在表演之前,就要对舞蹈动作和舞蹈要表达的思想有深刻的领悟,舞蹈演员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是合情合理的。

四、强化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方法

(一)提高舞蹈演员的职业素质。舞蹈演员要想使表演出色,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把握舞蹈要表达的情感,才能将舞蹈动作领悟到位,舞蹈演员要具有丰厚的人生阅历,能够对生活有一定的感悟,所以,在强化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时就应该让舞蹈演员进行全方位的学习,通过学习各种艺术理论,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舞蹈演员学习了音乐理论,在表演的时候就能领悟音乐的内涵,在动作的表演上就能把握节奏,舞蹈演员应该多了解社会情态,学习各类知识,广泛地吸收各类艺术知识,不能放过一个能够学习的机会,实现在生活中学习,使丰富的知识成为他们提高表演意识的强大的后盾,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学与舞蹈也有着很大的联系,舞蹈演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借助文学中的意象,从而将文学中那些美的意象用优美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五、如何培养演员的表演意识

既然表演意识如此重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演员的表演意识进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选择有助于激发演员感情的曲目入手

演员的表演意识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舞蹈训练中慢慢培养的。而单纯的舞蹈动作的训练是很难让演员产生表演意识的,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容易带入感情的曲目给演员训练,有助于激发演员的表演意识。这就好比是给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看他们感兴趣的书一样。例如像《苗女》这个舞蹈,舞蹈本身难度并不大,但是感情热烈,就很适合年轻女孩子去练习。这样的舞蹈不仅能激发演员的兴趣,还能让演员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出舞蹈意识。

(二)民族舞蹈的多样化有助于舞蹈意识的培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所周知少数民族的同胞都能歌善舞。民族舞大多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形成的,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民族舞风格多样,有的豪迈,有的婉约,富有多元化性质。例如蒙古舞的豪放豁达,朝鲜族舞蹈的小巧温柔,这些舞蹈往往更接地气,演员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感情,不仅会喜爱上民族舞蹈,更能培养出舞蹈表演意识。

六、总结

意识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表达,有意识地培养表演意识,演员才能在表演中将作品中的内涵表达出来,从而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无论是在舞蹈教学中还是在演员的自我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舞蹈意识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黎麟趾.多元训练舞蹈表演意识[J].戏剧之家,2014(3)

[2]衣娜.舞蹈表演意识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成才之路,2014(16)

[3]李竺庭.舞蹈基础教育阶段舞蹈表演意识的开发和培养[J].华章,2011(2)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2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 要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本文针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现状,并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实践等三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体育表演专业 高校 发展目标 发展现状 发展建议

体育表演专业作为近些年新兴的专业之一,通过将体育运动与艺术表演融为一体,具有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充分的体现了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和艺术表演所具有的个性创意及视觉冲击意境,成为了高校摆脱传统的、单一的体育专业发展模式,优化专业结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的发展,本文就针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而这三大基本职能要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发挥,追根究底,还必须要落实到高校所设置的具体专业上来,这一点对于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在分析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时,同样也需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这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界定。

首先,在人才培养的方面。从人才培养的方面来说,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即:应注意培养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要注意,这一发展目标并不是对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排斥和颠覆,而是要在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整合和兼顾。

其次,在科学研究的方面。从科学研究的方面来说,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应重点研究与体育表演相关的、高校所在地的体育事业或是健身行业相关的应用型的课题,以更好的与专业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并促使所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与体育表演市场两者之间产生良性的互动和循环。

最后,在社会服务的方面。从社会服务的方面来说,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应当能够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而且还要有参与和影响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以尽可能的解决社会服务领域与体育表演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窥知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始终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所以说,与此相对应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是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目标的核心点所在。

二、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现状

虽然说,国内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是非常快的,自从2000年天津体育学院首先获得教育部的批准,设立了舞蹈学专业之后,各类体育院系也开始竞相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目前,据粗略统计国内开设了体育表演专业的高校就已经超过了30所,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然而,虽然说,整体看来,目前国内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整体发展态势是迅猛的、良好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就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实践几个方面简要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课程设置。体育表演专业既具有体育的特性,又具有艺术的特性,其专业一般是由公共基础课、体育类课程以及艺术类课程三个主要的部分构成的,较为特殊。目前高校体育表演专业发展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很多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的体现体育表演专业的特性。很多高校都因存在公共基础课或是体育类过多、艺术类课程过多、过于盲目等问题,使得专业的特色不够明确和突出。

其次,师资队伍。体育表演专业作为近些年一个新兴的专业,专业特点突出,会涉及到较多的艺术表演类课程。因此,其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任课教师不但要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而且还必须要同时具有体育类技术技能和艺术类技术技能。这对于目前国内多数体育院校而言,现有的师资队伍是无法完全胜任的,开设体育表演专业无疑是对师资力量提出的一个挑战。

最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实际上指的就是具体的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目前针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来说,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专业实践教学过于薄弱。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入学教育、教育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论文和学术活动等多个方面。理论上来说,在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要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专业的特色,但是目前看来,多数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还是借鉴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经验,而且实习的基地少、不固定,实习的单位也很少涉及到表演单位,从而使得实践教学的效果较差,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的发展。

三、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问题,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首先,重视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的课程设置,因此,针对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目标可知,高校在开设体育表演专业时,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应该以体育类的学科科目和课程为主,以艺术、表演类的科目为特色,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搭配。而且在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工作时,还要注意精简专业基础必修课,增设专业自选课,并尽可能的开设有助于将体育与艺术相融合起来的课程,例如:艺术体操、体育摄影、体育绘图等等。

其次,应积极的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目前国内多数院校在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师资匮乏问题,为了确保专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本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开展不同方式的职后培养工作,例如:选派教师外出进修、邀请专家来校讲学或是开办其它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引进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或是社会上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的方式来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建立高校间的协作与交流等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最后,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体育表演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改善目前多数开设体育表演专业的高校所存在的实践教学成效较差的问题,学校应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文体活动;通过与俱乐部、影视中心以及大众传媒单位进行合作的方式来积极开辟实践基地;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制度,让实践教学方式更为多样,时间更为灵活等多种方式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促进高校体育表演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敏,张大超.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表演专业表演基础元素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02).

[2] 郑彩壮,黄晓春,周德书.论竞技体育表演市场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兼谈我国竞技体育表演市场的现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3] 张敏,王硕,闫晓.我国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男子艺术体操课程设置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4] 王冬冬,李泽群,周平.普通高校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湖南农业大学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论证报告[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0).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对于大学课堂教学而言,音乐与舞蹈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舞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技巧,同样,音乐可以使舞蹈更加具有节奏感,让舞蹈的内容表现得更加丰富,使作品的情感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让舞蹈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音乐通过声音让人们得到美妙的享受,舞蹈通过肢体动作让观众得到美的感悟。这二者结合起来,更能够彰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使艺术的表现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文章就音乐表演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教学;音乐表演;舞蹈

在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舞蹈和音乐无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舞蹈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配合美妙的音乐节奏,能让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体验,充分领略其中所蕴含的美感。音乐则通过声音让观众在听觉上有美的感受。这二者有着深层次的关联。舞蹈需要音乐帮助其对节奏进行把控,同时利用音乐旋律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加富有层次。音乐表演往往较为单调,如果能够与舞蹈相结合,必然会增加音乐的感染力,让音乐作品更富有表现力,让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主旨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和舞蹈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明确音乐与舞蹈表演关系的意义

在大学教育中,音乐与舞蹈分属两个门类,其教学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音乐表演与舞蹈表演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如果不能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将二者割裂的现象,这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只有认清二者的关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种紧密的关系,让音乐和舞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和舞蹈的认识,理解和欣赏每一个音乐和舞蹈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两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二、音乐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在表演中,音乐与舞蹈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观众展现艺术的美感。在表演时,表演者往往是情绪化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音乐是通过对声音的情绪化处理让观众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舞蹈则是通过肢体动作的情绪化处理让观众去直观地体会舞蹈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在大学的教学中,绝不能将二者进行生硬的切割,不能将二者作为独立的门类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深刻地理解音乐和舞蹈的关联,将二者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

在舞蹈表演中,如果缺少音乐的伴奏,那么舞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就会显得空洞、无力,甚至会让观众感到乏味,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更难以让观众体会其中的美感。因此,在舞蹈表演中,音乐可以让舞蹈作品的氛围更加浓厚,让舞蹈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讓舞者与观众的情感交流更加顺畅。对于舞蹈而言,舞蹈的节奏、动作等的编排灵感大都来源于音乐,只有通过音乐的激发,才能让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产生创作和表演的欲望。在大学课堂上也是如此,如果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动作的柔韧性、美感,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那必然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展现舞蹈作品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不够准确,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层次感;在很多需要进行团队合作的音乐作品中,学生往往表现得过于突兀,缺乏平衡感,无法与团队进行良好的协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无法更上一层楼,也会使得音乐表演过程变得空洞、无味,缺乏感染力。而舞蹈的协作可以将音乐表演者代入音乐作品中,使音乐演奏者能够通过视觉感受,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得音乐演奏者能更加深刻表现出音乐中所蕴含的内容。舞蹈的帮助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让音乐表演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情感,整个表演更有层次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在我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结合形成乐舞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例如著名的《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这些乐舞需要音乐与舞蹈进行紧密的配合,从而完成整个作品的演绎。在新时期,我国也同样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乐舞作品,这类乐舞以管弦乐和交响乐为主,通过对舞蹈动作、情节的精心设计以及舞台音乐的配合,使得乐舞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现作品的精髓,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乐舞的魅力。音乐与舞蹈的充分融合使乐舞这种艺术形式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受,让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高校音乐与舞蹈表演的教学现状

很多高校在教学中不能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是分别开设两个课程进行单独教学。这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在舞蹈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舞蹈动作的教学,缺少对学生音乐感知的引导,会使学生在掌握舞蹈节奏感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大降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乐谱进行演奏,难以充分展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使得音乐演奏变得单调而乏味。这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四、在教学中实现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策略

首先,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舞蹈与音乐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放弃过去那种教学观念,打破课程之间的束缚,将二者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果。其次,学校可以针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改进,使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以钢琴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生而言,可以开设相应的舞蹈伴奏课程。开设伴奏课程,可以使学生的演奏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可以在与舞蹈表演者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情感,使演奏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学习器乐和声乐的学生的表演往往缺乏情感的投入,对作品的思想和内涵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如果将舞蹈伴奏融入学生的学习中,通过对舞蹈的伴奏,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演奏的节奏,通过对舞蹈表演的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同时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极大的锻炼,使学生能够从容地演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演奏时充分展示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让演奏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演奏水平的提升。对于以舞蹈表演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生而言,真实的音乐伴奏要远远好于生硬的音响。真实的舞蹈伴奏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在伴奏的过程中会随着舞者的演绎而发生变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影响舞蹈表演者的情绪,使舞蹈表演更加富有感情,从而更好地感染台下的观众。对于舞蹈表演者而言,好的伴奏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如果失去了音乐的伴奏,舞蹈就会变得沉闷、无趣,因此可以在舞蹈课程中加入对伴奏音乐的学习。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节奏,同时也更容易将自己代入作品的演绎中,使舞蹈更富有激情,使观众能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舞蹈水平。

总之,在高校教学中,音乐表演与舞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音乐与舞蹈的紧密联系,对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改进原有的授课方式,将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更加深层次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与舞蹈的作用,使二者在教学中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作品中的内涵和情感,使学生的表演更加生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音乐和舞蹈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瑛.舞蹈表演中音乐的作用探析[J].尚舞,2021(3):100-101.

[2]何思颖.浅谈舞蹈表演中音乐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20(7):150.

[3]潘丽娜.舞蹈表演中音乐的促进作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9(1):129.

[4]吴迪.浅谈舞蹈表演中音乐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8(13):234.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4篇

一、舞蹈教学在高职表演专业中的作用

首先, 舞蹈教学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提高学生的总综合素质。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增强舞蹈的感染力, 提高学生表演中手、眼、身、步的协调和美观。

其次, 舞蹈与表演专业学习相结合, 不仅能保持学生优美端庄的姿态, 匀称和谐的形体, 而且对于学生对角色形象、旋律、节奏的把握和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如通过舞蹈教学对于学生形体、动作、眼神、情感表达等方面训练, 有利于学生在表演学习更为顺利。另外舞蹈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社会化, 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创造能力。

最后, 舞蹈作为高职院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并且有益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高职院校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的策略

1、教学模式变革

针对高职院校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才能有效解决目前高职院校表演专业生源素质不高与舞蹈教学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首先要认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表演专业舞蹈要求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与舞蹈课程之间关系。既要通过舞蹈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又要让舞蹈教学对于表演专业的课程开展和学生表演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帮助。其次, 要提升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对于舞蹈艺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学校要在课程设置、专业对待等方面高度重视舞蹈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提高意识, 努力提升舞蹈教学质量、gage舞蹈教学方法。而高职院校表演专业的学生更要从思想上重视舞蹈教学, 才能真正通过努力和自我学习, 提升表演技能。最后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 提升舞蹈教学质量。

2、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舞蹈教学的也逐渐广泛, 提升了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了舞蹈教学方式的变革。现代教学技术的英语, 让舞蹈教学从传统的教师示范、理论讲解, 变成了各类可视化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对于舞蹈情感的理解, 舞蹈动作的掌握更为容易。另外视频资料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 让学生对于国内外舞蹈名家的作品进行更为全面的赏析, 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探究精神的目的。另外音乐的伴奏效果也会更好, 让学生对于舞蹈情感具有更深的感触, 对舞蹈节奏和旋律的把握更加精准。并且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于舞蹈课程学习的兴趣, 对于学生表演、舞蹈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注重实训项目教学

舞蹈作为一门实践性的比较强的课程, 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能力的提升与考核, 现场实践表演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但是在高职舞蹈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自我表演, 而是要与社会活动、实践项目相结合。比如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商业演出, 不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专业能力, 而且为以后的就业和能力的再次升华提供了渠道。另外也可以相应开展校企合作, 让校外舞蹈、戏剧名家走进课堂, 在教学中就以实践的标准予以要求。

4、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就目前的高职院校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而言, 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舞蹈能力和水平的考核基本采用节目表演式的主观评测方式, 其实这种方式并非更能反映学生的舞蹈能力, 而是很多时候更为方便快捷。这不仅反映了学校和老师对于学生舞蹈能力考核的轻视, 更会让学生自身也会觉得舞蹈课程不重要。在现代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的考核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仅要采用舞蹈节目表演和汇报的方式, 检测学生对于舞蹈技巧的掌握程度, 而且要通过试卷检测学生对于舞蹈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还要让其知其所以然。

三、结语

舞蹈对于表演专业的能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需置疑, 这也是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表演专业设置舞蹈课程的原因所在。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的现状而言, 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还是师生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 对学生表演能力、形象气质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等现象, 都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舞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舞蹈教学进行改革, 对于舞蹈的语言、舞蹈形象及舞蹈意境等方面的提升, 促进高职舞蹈教学的内容的丰富性, 才能真正为表演专业学习而服务。

摘要:舞蹈作为用肢体语言,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舞蹈课程对于表演专业而言, 对于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肢体余艺术美感等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从舞蹈教学对于表演专业的作用和意义出发, 针对目前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 探寻提升舞蹈教学的策略和方式, 以提高舞蹈课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丽, 让多媒体走进高职舞蹈教学[J], 美与时代月刊, 2008 (6) :116-117.

[2] 王珊珊, 浅谈舞蹈艺术中眼神训练的重要性[J], 河南农业, 2010 (12X) :61-62.

[3] 商鹤蓝, 关于高职舞蹈教学的思考——谈舞蹈语言、舞蹈形象及舞蹈意境[J], 辽宁高职学报, 2006, 8 (5) :133-134.

[4] 崔明姬, 伴奏音乐对舞蹈教学的影响研究[D], 延边大学, 2009.06.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5篇

官网:

官网:

舞蹈表演论文范文第6篇

一. 舞蹈创作的内涵

二. 舞蹈创作需要舞蹈表演传达

三. 舞蹈创作与表演是接力

四. 舞蹈创作与表演是对立统一的

五. 总结

舞蹈,是创作的艺术,舞蹈,是表演的艺术,是创作培育表演,表演完美创作的艺术。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是通过不同的舞蹈编排,结合灯光服装道具的运用,向观众表述着特定的生活内涵,抒发舞蹈演员起伏跌宕的感情世界,让观众在欣赏中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思想意识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的艺术熏陶,所以我认为舞蹈是创作与表演的完美结合。

一.舞蹈创作的内涵

舞蹈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审美反映。只有在生活的源泉中开采、挖掘、汲取营养,以现时代审美心理和审美哲理审视,创作才会具有生命力。

舞蹈创作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点滴琐事经过提炼、加工、改造,寻找外部世界刺激物的自我感应,并以舞蹈形式来物化这种感应,才能孕育出带有丰富情感的舞蹈作品。舞蹈作品离不开生活和情感,只有融入强烈情感的舞蹈艺术作品才能感动观众,取得良好的效果。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创造活动,由于每个编导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文化素养、不同的情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征。以

及所受不同的舞蹈教育等等,因此就会对所要表现的生活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手段,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艺术形象也会有所不同。舞蹈创作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舞蹈创作出来的作品又必须遵循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否则将不能存活。所以在进行舞蹈创作的同时我们又必须遵循舞蹈创作的艺术规律,掌握比较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更好的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舞蹈来源与生活,我们编舞用的一切素材都离不开生活。但是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既包括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又包含了你们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其中有各种丰富的职业,各个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们的所作所为,人性的善丑,喜怒哀乐,等等。生活中的有些事是会引起你的注意,而有些事情是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的,有些事也许只出现一刹那,却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就是在生活中引起我们共鸣的一些现象或事情。而这些能唤起自己内心情感的一些事情才有可能被我们挖掘,提炼作为我们编舞的素材。编导们把这些素材进一步的提取,加工,变成可舞性的动作,再加上情感,经过舞蹈演员的表演舞蹈作品就展现的观众面前了。

二.舞蹈创作需要舞蹈表演传达。舞蹈作品创作出来以后是需要舞蹈演员表演才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所以说舞蹈表演是舞蹈艺术形象塑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舞蹈,作为一种独立意义的艺术,它的存在首先是由舞蹈表演艺术家活生生的表演来体现的。表演者停止表演,真实意义的舞蹈就消失了。

一部舞蹈作品,任编导编的如何高超,没有演员的现场表演,观众如何看的出它的好?一部舞蹈作品,如果编导的情感和想象不能转移到演员身上,那么作品再好也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舞蹈编导和演员应是接力创作的关系。舞蹈编导是兼创编和导演二职为一身的,编舞前阶段是创编,进入排练场后是导演。在舞蹈创作中,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就是舞蹈演员们在熟练的完成舞蹈编导所规定的舞蹈动作语言的同时,要注入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内涵意蕴,使舞蹈的形式与舞蹈的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塑造出具有性格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就像是接力赛跑一样,所有人都向着同一目标努力。不同的是编导和演员在全剧创作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同、担负的责任不同。舞蹈编导是靠设想进行预见,演员是用自己的身心在舞台上表现。编导进行探索创作,最终是演员在舞台上光辉展现。著名的编导家丹钦科曾经说过:“编导的创造力要死在演员里面而复活,正如一粒麦子死在土里而复生。”这不只是接力,而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作为舞蹈的创作,创作者不应该迷失在纷繁的技术过程中,虽然排练本身是个创作过程,但编导还是要千方百计的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一个”。很多编导在编舞的过程中为了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一个”,会自己亲自的尝试动作,试好了再教演员,告诉他们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作为舞蹈编导,他在编舞的时候如果自己做不出,就难以感觉到,自己感觉不到就无法转移到演员的身上,不要说移情,就是移形都是很难的。这就说明舞蹈编导必须自己就能跳,或者至少原来能跳,有过长期的,过人的亲身感受。

从这一点上我们说舞蹈编导不仅集编与导为一身,而且他的音乐、文字、美术修养也要强于其他艺术的编导才行,否则他很难胜任这一工作,更不要说取得成功了。

在实际的舞蹈实践中,有的编导能通过一个节目的排练,使一个平庸的演员一步上升为高层次的演员。在原苏联和原北京舞蹈学院,有专门这样的舞蹈导演——排练教师,他们能把原编导编出来的舞蹈作品排的极为准确,一般都不会独立设立纯粹的舞蹈导演。由于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编导因其最具创造性而成为核心人物,他的修养应当更加全面,他的知识应当更加丰富。他不仅要懂得表演,熟悉动作以及动作的风格特点,还要懂音乐、懂设计,他对舞台上的一切都应了如指掌,这样他才能让从事舞蹈创作的相关人员,包括演员在一个统一的意志下进行工作,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创作集体。

四、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从舞蹈作品的存在方式来看,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的关系所强调的是兀傲的交流传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创作什么”和“如何创作”的问题解决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创作,如果把舞蹈创作看做是一种系统性的舞蹈活动,那么从舞蹈创作到舞蹈演出,这个活动才算是最后的终结。演出是艺术表演团体基本的生存活动,也是进行艺术创作和生产的主要环节,又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现实体现。如果没有舞蹈表演,演出,艺术表演团体的一切艺术生产就成为了无效劳动。编导编出的作品没有人表演,没有人观看,也就等于零。新的舞蹈艺术观的确立,不是简单的理论倡导和排练场的实践,它还要在社会层面

上形成一个有效的传播空间,而舞蹈表演正是这一空间形成的前提,如同文章的发表一样。虽然当今的舞蹈作品不仅仅满足于舞台的表演,还可以进行其他方式的文化传播。但是舞台演出毕竟还是评价一部舞蹈作品的重要渠道,是舞蹈交流和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编导创作舞蹈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深入生活,提炼素材,结构,编舞,排练,合成,演出。可以说单纯的构思是够不成舞蹈作品的。

在舞蹈创作的整个过程中,编导编排,演员表演,这一系列完成以后,舞蹈受众是只管重要的,这是发生在传播空间形成过程中另一个重要因素。西方接受美学关注对读者和观众的研究,大大提升了读者和观众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甚至认为读者和观众是促进艺术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接受理论给舞蹈创作研究提供了一种认识角度。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在重视艺术创作主体和作品客观标准的基础上,将观众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呼唤着观众的“接受”应该值得我们创作人员以及演员的重视。

总结

舞蹈编导和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编导、作品、和观众已经成为三位一体,编导和观众之间有一道门槛,门槛这边是纯粹的观众,门槛那边是舞蹈作品的表现。可以说舞蹈表演是架起了舞蹈编导和观众对舞蹈作品实现沟通认知的一座桥梁,是观众“接受”舞蹈艺术创作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所以所,舞蹈是创作与表演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暮羽 著

《舞蹈艺术概论》隆萌培 徐尔充 著 《舞蹈学基础》

上一篇:电力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计算机软件应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