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画教学设计范文

2024-05-14

古诗画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编号:

课题:《古诗配画》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

参赛单位: 承德市平泉县营子中小学

参赛教师: 孟 幻 时 间:2013.6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平泉县杨树岭学区营子中心小学 孟幻 【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十七课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最佳范例之一,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电子报纸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关联了之前所学的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对文字的修饰等知识。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品诗赏画的艺术氛围中,掌握新知识。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对计算机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了好奇。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刚接触新鲜事物,有兴趣学习本课,从知识储备情况来看,学生具备了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设计思路】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课教学的设计重点是以学生为主,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为主线、问题为辅助手段,以任务驱动法,结合操作游戏,让学生在乐学、好学中完成教学重难点的操作,加上老师适时点拨与指导及鼓励性评价,让三维目标在本课得到一个完美呈现。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 (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插入图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教学难点是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教学策略】 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利用课件激情导入新课,然后设置具体的操作任务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实践导向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法),对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采用演示转播的方法(演示转播法)。

学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法的选择上我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学生又在交流中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本课我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同学们播放一段关于古诗配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文的博大精深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看着这么美的画面,听着动人的古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如果我们能把这美丽的画面与动人的古诗组合在一起,那就更能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古诗配画课好吗?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古诗配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也想动手创造自己的作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此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步骤 1.准备阶段 2.明确任务 3.探究实践 4.教师解疑

1.准备阶段

这个环节我是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问:那同学们想

不想当一个小艺术家、小设计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机一起来完成古诗配画。(揭示课题,进入新课)

学生自主完成以下操作:

(1)进入“古诗配画”教学文件夹。

(2)上网搜索图片。

(3)小组合作或请教老师完成操作。

设计意图: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当小艺术家,小设计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的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作。

2.明确任务

上述准备完成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操作:

(1)输入古诗

(2)搜索图片

(3)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4) 设置图片大小和位置

(5)设置环绕方式

在出示任务后,对学生进行温馨提示:在每一个任务中,可以打开相应的操作步骤提示,但鼓励学生先尝试,当遇到困难时再浏览操作提示。为了任务顺利进行,我制作了学习卡,发放到小组中去。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自学任务。

设计意图: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探究实践

学生利用学习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操作。

(1)出示学习卡让学生根据学习卡上的内容自主学习。 (2)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者请教老师帮助。 (3)将自己的作品作细致的修饰与调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初步完成“古诗配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能力。

4.教师解疑

学生的初步作品,图片位置会不合适,需要通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环绕方式选项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教师演示讲解清楚,在此部分我演示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讲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操作过程,让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再次动手操作弥补自己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交流展示、互动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全班评价。

3.教师选择较好的作品进行全班口头点评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并对古诗配画的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这样的评价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

四、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学习操作,学生的第一份作品已完成,为了加强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悉与掌握,我又及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进行练习巩固。

快速完成以下操作:

1、根据所学内容为你喜欢的古诗配画。

2、把《我的好朋友福娃》插到自己喜欢的位置,设置环绕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获得的新知,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

五、总结方法、浅谈收获

引导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如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 2.你发现了那些好的操作方法?

3.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哪些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体现了对三维目标实施与掌握情况,并达到有机统一,关注了学生全面发展。 【反思与感悟】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节课的优势体现在:

1.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兴趣高,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水平自主学习,效率高。

3.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和解决重难点。

4.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的有机整合。

5.多角度的评价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古诗画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教学构想】: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诗词或气势磅礴、以言壮志,或寄情于山水、表悦溢愁。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教学《古诗配画》,意在“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培养,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会通过理解古诗意蕴,体会古诗情感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表现诗境画面,达到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意境,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表现画面。

【教学准备】:古诗配画灯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真想知道,我们小组到底男生优秀,还是女生拨萃(调动学生参与情绪),下面我们分男女两组来一次拉力竞赛,竞赛分三局,第一局为知识竞答;第二局为合作学习;第三局为绘画表现,大家有信心证明自己的实力吗?

二、进入主题,引领新课

教师在不断激发调动学生表现自我的同时,组织前两局竞赛,并判定竞赛结果。

第一局:①谜语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板书“画”)

②背诵一首表现喜悦或忧伤郁闷的古诗。

③背诵一首描写景物的古诗,要求诗中有描绘颜色的词。

第二局:(分组讨论学习)从刚才背诵的诗中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古诗,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这幅画面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了吗?如果要你用自己的画笔去表现这幅画,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景物的选择,构图布局,色彩的运用,情感的表现)

三、出示灯片,展示范画

(让学生欣赏范画的同时,说说画面景物与诗意表现)

四、学生配画,教师辅导

进入第三局竞赛,学生或独立或合作为古诗配画,教师巡回指导,激发学生表现与创造欲望(播放音乐)。

五、展示、评价作品,公布比赛结果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拿到展示栏,由学生互评,教师补充小结,公布第三局竞赛结果,颁发“优秀小集体奖”。

6、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多背诗,多思考诗情画意,课外以绘画形式去记忆诗词。

附:板书设计

古诗配画

古诗画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剪纸的艺术形式,掌握彩色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2.欣赏感知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概括和添加的方法制作彩色拼贴画。

3.培养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感受色彩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用概括和添加的方法制作彩色拼贴画。

教学难点:拼贴画中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 教

三、教学过程:

1.尝试剪纸造型。

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剪纸造型:

试一试,你能剪出怎样的纸造型?

2.明确学习目标:

将这样的彩纸造型组合拼贴就是彩色拼贴画。

3.探索造型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造型如何转化为剪纸造型的过程及方法。如何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跑步的人呢?概括人物的外轮廓表现人物的动态造型。

小结方法,板书:概括。

4.研究表现方法。

(1)分析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出示:《水族馆里的游泳者》,巩固彩色拼贴画的造型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马蒂斯作品的色彩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马蒂斯作品的特点是运用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

教师引导讨论分析色彩构成所产生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搭配对比强烈。其他颜色搭配在一起效果相对对比较弱。

(2)展示学生范例,学生欣赏。 (3)分析库淑兰剪纸作品。

教师引导探究表现作品方法,库淑兰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色彩?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作品中主体物的装饰和周围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板书:添 加。

(4)学生作品欣赏。

5.彩色拼贴画步骤。

(1)用概括的纸造型拼贴主体物。

(2)用添加的方法表现主体物的装饰以及周围的景物。

6.学生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快乐的我》的彩色拼贴画作品。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7.评价交流。

(1)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古诗画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能正确书写生字。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3、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难点:明白生活中只有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浅显,一读就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

四、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六、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如果按照课文的写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教学,课文就会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开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线,让这根线串通整节课,然后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人物情感的变化展开教学。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文中人物角色的办法去思考问题,展开想像,练习表达。通过深入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拓展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的事情和自己的处理办法等谈感受,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

1、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

2、首先让我们观看课文动画,回忆一下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情。)

3、同学们,开始玲玲对她的画非常满意,当画被弄脏了的时候,她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声哭了起来),后来当她把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小花狗之后,她又怎样?——满意地笑了。(边说边板书:满意——哭了——笑了)这正是课文中玲玲心情的变化。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盛的变化

1、请同学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1)“端详”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学生往往把这里的“端”字还理解成“举”、“拿”的意思。要引导学生明白“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的意思。)

(2)玲玲是怎样仔细地看?(满意地仔细看;)

(3)谁能做出满意地端详的样子?动作表演帮助理解词语,同学们能读出玲玲的满意吗?齐读这句话。

2、我听出玲玲的确很满意,可她为什么又大哭起来了呢?(因为她在收水彩笔的时候,笔掉到了画上。把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所以她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3、那么满意的画转眼间就毁于一旦了,好事变成厂——(板书:坏事)如果是你,这时你的心里会是怎样的呢?(伤心、难过、着急)

4、指导学生读好玲玲说的话。(边哭边说)

5、后来她为什么又破涕为笑了呢?(指板书上的情感线。)

(把弄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狗。)

6、看!这就是玲玲巧变小花狗的画,(出示ppt课件)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样评价这幅画呢?(学生以评委的身份参与评价,充分发表意见,可以从构图色彩方面评价,可以从立意思想方面评价,更主要的是认识到小花狗更增添了画的情趣和生机。)

7、教师总结: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幅画更充满了生机,连小花狗都这么喜欢这家的一角,可见这家的一角多温馨呢!所以玲玲满意地笑厂,坏事变成了——(板书:好事)

设计意图:抓住情感变化这根脉,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教学不会显得支离破碎,相反给人感觉一气贯通。

(三)理解文章重点语句,明白文章揭示的事理

1、爸爸看了,高兴地说什么了?齐读爸爸的话:“孩子,看到了吧,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糟。只要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现在这句话你们理解了吗?

(1)这里的坏事、好事各指什么呢?(坏事指画被弄脏了,好事指把弄脏的地方巧妙地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2)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动脑筋”并理解这个词。)

2、你看出爸爸和玲玲都在动脑筋吗?从哪看出来的?

(1)从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看出他在动脑筋想办法。他可能在想什么?(怎样弥补这个污渍呢?)

(2)从玲玲想了想,也能看出她在动脑筋。她可能在想什么?(她在想:画什么呢?)

(3)她当时可能想到要画什么?(学生会在漫无边际的想像中否定自己,认识到把楼梯上的污渍变成花。变成书包、变成衣服、帽子„„都不是很合适,都违背了画的主题,最后认识到,把污渍变成小花狗是最佳选择。)

3、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该画什么呢?(爸爸要引导她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遇到困难要善于动脑筋就是这篇课文的主旨所在,但这个道理是从玲玲和爸爸的表现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我抓住“你看出玲玲和爸爸都在动脑筋吗?”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回过头去体会那些零碎的字词句,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很零散。

(四)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1、课文中有几组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同学们能读好吗?

(1)爸爸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耐心的、语重心长的、慈爱的。) (2)玲玲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大真的,可爱的。)

(3)请男同学来读爸爸的话,女同学来读玲玲的话。(练习朗读,读出角色特点。)

2、做“爸爸”的男同学们:

(1)当你看到玲玲这么巧妙地处理了污渍,你除了对她说了书上的这段话,你还可能对玲玲说些什么呢?(玲玲你真棒,你画的小花狗太可爱了;你把污渍变成了小花狗,这个家呀就更有趣了,更温馨了;玲玲你真聪明,我为你自豪„„) (2)当你得知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以后,你还可能对她说什么呢?(祝贺你得了一等奖,玲玲,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你看,遇到困难往往是好事,更能发挥我们的智慧;遇到困难不要灰心,要积极想办法,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玲玲们,听了爸爸的夸奖和祝贺的话,你会怎么说呢?(谢谢您,爸爸,是您教会我遇事善于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今后,我遇到困难一定善于动脑筋,不要遇到困难就哭鼻子„„)

设计意图:采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体会深刻,有强烈的说话欲望。

(五)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也是这样,遇到困难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你们想去了解吗?(阅读资料城。资料城中都是一些相关主题的文章,文章的题材也丰富多样,有童话故事,有中外历史故事,有历史人物等。文章有:《聪明的小羊》、《<一千零一夜>的由来》、《冰海脱险》、《寻马有术》,《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狮子和山羊》、《陈平过河》、《八戒智激猴王》等。)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中的文章,内容丰富,阅读价值高,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为学生的“打写”提供了范例与思。

(六)“打写”创造,延伸主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玲玲和刚才我们了解的这些人这样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故事吗?请说—说。(指一两名同学练习说。)

2、请同学们进入资料城把你们的故事打写出来,跟同学们分享吧!如果一时想不出来,还有两个题目可供同学们选择。

(1)看图想一想,公鸡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把要吃他的狐狸吓跑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以《聪明的公鸡》为题,编写一个小童话故事。

(2)课文中说“玲玲想了想,拿起画笔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狗。”她想了想,她可能想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以《玲玲想了想„„》为题,把它补充写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和课文中的留白以及看图编写童话故事,都是学生所喜爱的,学生选择的空间比较大,不会有畏难情绪。

八、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其包含的道理却很深刻,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中体会其蕴含的深意是本课文的重点,也是其难点。

我首先让学生观赏动画,回忆第一课时学习的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来抓住课文的感情线索“玲玲心情的变化”,这样就抓住了课文内容的脉络。然后通过追门“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同时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随着问题的解决,课文蕴含的深意“只有动脑筋,勤于思考,才能把有些坏事变成好事”也就浮出水而了。在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的时候,采取了转换角色的策略,创造说话的情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学习课文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其蕴含的道理,我提供了几篇和课文主题思想一致的文章,让学生拓展阅读,开阔视野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了三个打写题目来让学生进行网络表达,—个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向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有没有开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的经历,另外两个分别是让学生续编课文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思考,创编故事。应该说,题目的设置考虑了学生的喜好及其能力的差异。

古诗画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实物或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接着,读读我们的资料袋,看谁能最快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件与杨桃有关的事,请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我是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并想想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请提出来。

三、汇报交流

1、指名读生字,并说说还在哪些词中见过它们。

2、指名读课文 ,相机指导读流利。

3、交流课文内容

说说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4、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的问题请同学读书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四、品读父亲的话。

1、指读名,能说说吗?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谁还想说说你读懂得内容。相机理解“想当然”,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严中充满关爱、认真,它反复叮嘱。理解“叮嘱”

随机板书

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

2.看大屏幕加提示语自由练读。父亲怎样说这段话的?

父亲(

)说: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指名读。认真听他那里读的好?

4.评完后赛读。

5.最后齐读,记住父亲的话。

我记住父亲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看大屏幕,自己读读下面两句话,体会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1)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 2)我看,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指名说。一生读,其他生听再体会,再说区别。

师小结:少了“认认真镇,老老实实”表达的意思就大不一样,所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五、快乐写字

l、熟记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生字

叮嘱:“嘱”书写时注意“禹”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 严肃:“肃”的下面的笔顺是先两边后中间

熟悉:“熟”的右上是“丸”,而不是“九”

“悉”的上面不是“采”,而是一撇加“米”

3、师生共同 点评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古诗画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能正确书写生字。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3、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难点:明白生活中只有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浅显,一读就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

四、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六、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如果按照课文的写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教学,课文就会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开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线,让这根线串通整节课,然后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人物情感的变化展开教学。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文中人物角色的办法去思考问题,展开想像,练习表达。通过深入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拓展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的事情和自己的处理办法等谈感受,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

1、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

2、首先让我们观看课文动画,回忆一下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情。)

3、同学们,开始玲玲对她的画非常满意,当画被弄脏了的时候,她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声哭了起来),后来当她把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小花狗之后,她又怎样?——满意地笑了。(边说边板书:满意——哭了——笑了)这正是课文中玲玲心情的变化。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盛的变化

1、请同学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1)“端详”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学生往往把这里的“端”字还理解成“举”、“拿”的意思。要引导学生明白“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的意思。)

(2)玲玲是怎样仔细地看?(满意地仔细看;)

(3)谁能做出满意地端详的样子?动作表演帮助理解词语,同学们能读出玲玲的满意吗?齐读这句话。

2、我听出玲玲的确很满意,可她为什么又大哭起来了呢?(因为她在收水彩笔的时候,笔掉到了画上。把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所以她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3、那么满意的画转眼间就毁于一旦了,好事变成厂——(板书:坏事)如果是你,这时你的心里会是怎样的呢?(伤心、难过、着急)

4、指导学生读好玲玲说的话。(边哭边说)

5、后来她为什么又破涕为笑了呢?(指板书上的情感线。)

(把弄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狗。)

6、看!这就是玲玲巧变小花狗的画,(出示ppt课件)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样评价这幅画呢?(学生以评委的身份参与评价,充分发表意见,可以从构图色彩方面评价,可以从立意思想方面评价,更主要的是认识到小花狗更增添了画的情趣和生机。)

7、教师总结: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幅画更充满了生机,连小花狗都这么喜欢这家的一角,可见这家的一角多温馨呢!所以玲玲满意地笑厂,坏事变成了——(板书:好事)

设计意图:抓住情感变化这根脉,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教学不会显得支离破碎,相反给人感觉一气贯通。

(三)理解文章重点语句,明白文章揭示的事理

1、爸爸看了,高兴地说什么了?齐读爸爸的话:“孩子,看到了吧,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糟。只要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现在这句话你们理解了吗?

(1)这里的坏事、好事各指什么呢?(坏事指画被弄脏了,好事指把弄脏的地方巧妙地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2)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动脑筋”并理解这个词。)

2、你看出爸爸和玲玲都在动脑筋吗?从哪看出来的?

(1)从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看出他在动脑筋想办法。他可能在想什么?(怎样弥补这个污渍呢?)

(2)从玲玲想了想,也能看出她在动脑筋。她可能在想什么?(她在想:画什么呢?)

(3)她当时可能想到要画什么?(学生会在漫无边际的想像中否定自己,认识到把楼梯上的污渍变成花。变成书包、变成衣服、帽子„„都不是很合适,都违背了画的主题,最后认识到,把污渍变成小花狗是最佳选择。)

3、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该画什么呢?(爸爸要引导她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遇到困难要善于动脑筋就是这篇课文的主旨所在,但这个道理是从玲玲和爸爸的表现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我抓住“你看出玲玲和爸爸都在动脑筋吗?”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回过头去体会那些零碎的字词句,这样教学就不会显得很零散。

(四)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1、课文中有几组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同学们能读好吗?

(1)爸爸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耐心的、语重心长的、慈爱的。) (2)玲玲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大真的,可爱的。)

(3)请男同学来读爸爸的话,女同学来读玲玲的话。(练习朗读,读出角色特点。)

2、做“爸爸”的男同学们:

(1)当你看到玲玲这么巧妙地处理了污渍,你除了对她说了书上的这段话,你还可能对玲玲说些什么呢?(玲玲你真棒,你画的小花狗太可爱了;你把污渍变成了小花狗,这个家呀就更有趣了,更温馨了;玲玲你真聪明,我为你自豪„„) (2)当你得知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以后,你还可能对她说什么呢?(祝贺你得了一等奖,玲玲,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你看,遇到困难往往是好事,更能发挥我们的智慧;遇到困难不要灰心,要积极想办法,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玲玲们,听了爸爸的夸奖和祝贺的话,你会怎么说呢?(谢谢您,爸爸,是您教会我遇事善于动脑筋,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今后,我遇到困难一定善于动脑筋,不要遇到困难就哭鼻子„„)

设计意图:采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体会深刻,有强烈的说话欲望。

(五)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也是这样,遇到困难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你们想去了解吗?(阅读资料城。资料城中都是一些相关主题的文章,文章的题材也丰富多样,有童话故事,有中外历史故事,有历史人物等。文章有:《聪明的小羊》、《<一千零一夜>的由来》、《冰海脱险》、《寻马有术》,《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狮子和山羊》、《陈平过河》、《八戒智激猴王》等。)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中的文章,内容丰富,阅读价值高,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为学生的“打写”提供了范例与思。

(六)“打写”创造,延伸主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像玲玲和刚才我们了解的这些人这样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故事吗?请说—说。(指一两名同学练习说。)

2、请同学们进入资料城把你们的故事打写出来,跟同学们分享吧!如果一时想不出来,还有两个题目可供同学们选择。

(1)看图想一想,公鸡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把要吃他的狐狸吓跑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以《聪明的公鸡》为题,编写一个小童话故事。

(2)课文中说“玲玲想了想,拿起画笔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懒洋洋的小花狗。”她想了想,她可能想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像,以《玲玲想了想„„》为题,把它补充写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和课文中的留白以及看图编写童话故事,都是学生所喜爱的,学生选择的空间比较大,不会有畏难情绪。

八、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其包含的道理却很深刻,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中体会其蕴含的深意是本课文的重点,也是其难点。

我首先让学生观赏动画,回忆第一课时学习的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来抓住课文的感情线索“玲玲心情的变化”,这样就抓住了课文内容的脉络。然后通过追门“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同时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随着问题的解决,课文蕴含的深意“只有动脑筋,勤于思考,才能把有些坏事变成好事”也就浮出水而了。在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的时候,采取了转换角色的策略,创造说话的情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学习课文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其蕴含的道理,我提供了几篇和课文主题思想一致的文章,让学生拓展阅读,开阔视野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了三个打写题目来让学生进行网络表达,—个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向大家描述一下自己有没有开动脑筋,将坏事变成好事的经历,另外两个分别是让学生续编课文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思考,创编故事。应该说,题目的设置考虑了学生的喜好及其能力的差异。

上一篇:公司简介怎么写范文下一篇:供水站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