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范文

2023-09-22

古诗配画范文第1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用Word给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小学第五册第七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写作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版面的装饰和插入字符等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标题(艺术字)和编辑班报。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使学生掌握竖排文本框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

(3)让学生学会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4)让学生学会文字修饰、文本框填充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插入文本框、图片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图片的环绕设置、文本框的填充。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实践导向法”、“情境创设法”、“个别辅导法”、“演示转播法”。

佛山市《信息技术》教材的定位是“以实践导向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实验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时要以避免传统的、理论性、系统性、呆板的知识传授,应以学生中心,以实践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双主体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与艺术的整合,创设一个雅乐、名画、古诗朗诵的作品欣赏情境(情境创设法),设置具体的操作任务,激励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实践导向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法),对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采用演示转播的方法(演示转播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学习难点的引导者。

本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协作辅导,弥补利用平台学习的不足,帮助学困生。二是通过演示转播法突破难点。例如对“文本框的效果填充”这一难点,由于操作步骤较多,选项复杂。解决程序是:学生尝试,教师演示,学生再尝试。成功后再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再次尝试。当学生有新的发现时,进行转播和点评,这样,通过反复多次的尝试和演示转播,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三、说学法

本课以自学为主,学生借助于预先设计的“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学,通过自学,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完成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完成学习的评价与总结。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熟练操作自主学习平台,掌握利用平台进行学习的技巧,提高自学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先从作品欣赏导入新课,引出任务,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平台进行学习。

首先,教师创设一个诗情画意的情景:优美的古典音乐,精美的艺术名画,抑扬顿挫的古诗朗诵。通过情意创设,使学生入情入景,充分感受信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所创造艺术美的魅力。学生在艺术的感染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我也要制作出这样美的作品”的热情。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任务:“你们知不知道怎么做出这样的效果,想不想在WORD里做一个艺术型的古诗配画?”

接着,指导学生进入自学平台,一边自学,一边实践,完成平台中设立的各个任务。

自学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辅助学习软件。采用推拉式菜单结构,可以实现一边操作Word软件一边查看提示和任务,不影响实践操作。另一个优点是它利用类似BBS论坛和文件传输的功能,能及时交流作品,反馈意见,方便班级网络学习。开放的架构,只要要设置功能区教学内容,就适应其他课程、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在进入自学平台后,选择不同的功能区,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在自学平台上设置有四个功能区。以下对各功能区及设计的

意图做简要的介绍。

(一)素材浏览区。

简介:提供完成作品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包括文字、图片、背景音乐。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有选择地下载素材。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现有的素材,了解作品的构成。为学生个性化地完成作品提供多种选择。例如,不同的诗配不同的画,配不同的音乐等。这种选择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艺术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与艺术的分析能力。

(二)基本任务区

简介:提供给全体同学都要完成的任务。

1.插入竖排文本框。

2.输入古诗。

3.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4.设置环绕方式。

设计说明:在每一个任务中,可以打开相应的操作步骤提示,但鼓励学生先尝试,当遇到困难时再浏览操作提示。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初步完成“古诗配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任务区

提高任务一:将自己的作品作细致的修饰与调整。(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这一任务是作品艺术化的关键。学生应用艺术的知识来修饰与调整作品,从而使学生艺术的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提高任务二:在作品中设计个性化艺术签名。(供尖子学生完成)

学生设计签名,需要使用文本框的知识。学生通过操作这个练习,既然复习本课的关键知识点,也丰富了整体作品的艺术设计。

相关知识链接的设计:(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时参考或课后参考,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构图技巧、颜色搭配、过渡渐变、阴影造型、立体效果等美术方面的知识链接。

(四)交流评价区

简介:学生作品完成后,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交流评价区能及时显示完成作品的姓名,点击姓名可打开相应的作品以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有量化评价和文字评价两种形式。量化评价是给作品打星,三星表示优,二星为良,一星为合格。文字评价是让学生在评价BBS中发表书面评价意见。

教师选择较好的作品进行全班口头点评。

学生的评价在网上进行,程序会自动根据评价及时记录进行统计和更新。

设计目的: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

五、说教学特色

由于学生是通过教学平台自我学习,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不多,本节课的优势体现在:

1、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兴趣高,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性学习,效率高。

3、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和解决学习难点。

古诗配画范文第2篇

第一篇

专制与民主的对比分析

一堂社保课上完,让我想起了许多许多„„相对于积极地参与和踊跃的发言,我选择了一个人的沉默、冷静的观察和缜密的思考。

我注意到老师实际上是把我们这个小班级当成了大社会,带着我们一起进行了一次“民主实验”,通过我们一起参与这个民主、自由与决策的过程,让我们亲身体会一下到底什么是民主。但是“民主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和我当初完美的设想却大相径庭。曾几何时,我们都把民主作为一个很美好的制度加以渲染和传播,平时更是习惯把民主啊、自由啊说在嘴边或是挂在脸上,但是当有一天民主真的降临时,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看到当初期待民主降临时的热情和激动,看到的只是冷漠的彷徨与无休止的争论。这里面就前者而言,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今天的我们对于民主仿佛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激情,取而代之的却是观望、不屑和指责。这个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不仅仅在学校是如此,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基层民主中都突出的表现了出来,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基层民主具有极强的公众不参与性。大家对于降临的民主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相反,早已经习惯了专制的我们却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这让我想起了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里的一个情节:

首饰匠赫留金的手指被狗咬伤了,警察奥丘梅洛夫决定为他报仇雪恨,但当他听说那可能是将军家的狗时立刻就对赫留金变了一副嘴脸,大怒:“你,蠢货,把手放下来!用不着把你那根蠢手指头摆出来!这都怪你自己不好!„„我早晚要收拾你!”而围观的人群面对着这样一个见风使舵的警察,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却只是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没有一个人出来伸张正义。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围观的人群早已经麻木了,他们习惯了那种见风使舵的社会气氛,对此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当然不会为赫留金出来说话,相反,还要责骂赫留金不懂事、运气差,并以此来嘲笑他、讥讽他。

由此,回顾今日的我们对待民主的情形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心态呢?!我们的不参与不就像是那些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看热闹得人吗?!

当然,这也不能全赖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封建专制所造成的思想流毒也是其严重的。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和感受到的社会气氛就是专制的,比如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一切听命于家长们的意志,高考填志愿时,家长总是习惯代我们做主。处对象时,家长更是习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却很少征求我们的意愿。在学校,我们习惯于遵守校规校纪,却从来没有对上面规定的条款提出过任何质疑;在课上,我们往往全盘接受老师课上讲的全部知识,却很少问一句:为什么是这样。

哎,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哀莫大于心死,缺少民主并不可怕,因为至少还有一颗永不言弃的心,可怕的是我们在民主面前表现出的这种冷漠与无知。试想,长此以往,我们都已经变得麻木了就是给我们民主又有什么意义呢?!恐怕那时的我们早已经退化到了不会使用它了。

就后者也就是无休止的争论而言,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民主的过程和结果就一定能 1 反映客观的真实吗?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恐怕未必。课堂上我们表面上争论的好像是一些考试啊、分组啊、打分啊、出勤啊的问题,而其本质却是各自利益的分歧。就利益分歧本身而言,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有了差异才有了自然界的赤橙色黄绿青蓝紫,因为存在多样,才有了我们的大千世界,姹紫嫣红。所以,差异也好,分歧也好,这都是很正常的,但问题是我们讨论的是民主、是政治。如果不把这种差异与分歧严格的加以必要的限制,如果我们单纯片面的只是站在自己的利益基础上进行判断,有时也会产生一个问题:个体理性导致集体不理性。这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用在这里就是说如果我们片面的只强调各自的私人利益,就会形成一个有趣的局面:

很可能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但由于支持他的人多,于是我本来正确的也变得不正确了,而他不正确的也是正确的了。

如此看来,民主也未必就一定是百分之百客观和公正的,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处理得不好,也很有可能被某个利益集团所操纵和控制,而且,局面一旦形成,这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况,利益集团完全可以打着合法的旗号进行整个集团的集体专政。由此看来,此时民主运行的结果已经变成了各个政治派别力量对比的结果了。而这个经过合法民主过程决策出的利益集团的集体专政就一定比以往的君主专政好吗?恐怕未必。

大概也正是在这个诱因的促使下,政党作为一个政治学术语诞生了。于是,从政党产生的那一刻起,夺取国家政权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最终目标,因为只有夺取国家政权才能让自己的政党得以壮大,才能确保自己集团的整个利益,而至于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则多种多样,比如:贿选、偷拍、造假、欺骗、游说便开始逐渐盛行,阴谋、诡计更是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政治”这一片处女地随着历史的发展也逐渐在各个国家,不约而同的被贯以了同一个称号:肮脏!

鄙人毕生致力于为政治学正名,但是看到今日政治的许多问题也多少有些遗憾和无奈。可叹我向往的“政治”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民主从整体上讲它相对于专制是进步的。它有利于最大程度的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证决策的公平和客观;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民主也具有一些致命的弱点,比如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民主的实行有时往往伴随着效率的降低。如果使用专制可以在几秒钟就解决的事情,用民主的办法可能要拖上几个小时也讨论不出个结果,甚至利益各方打得头破血流,尸横遍野。因此,有人据此认为从效率的角度讲,专制优于民主。某些具有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实行专制可能会更好一些。我认为这个问题还不能简单的置之可否,而应当结合各国的具体国情、历史背景和各方面的社会经济条件而作出判断。一般来讲,我认为就整体而言,民主确实会效率低下,但是,这并不影响民主作为一种制度的先进性的存在。因为评价一个政策的好坏并不是只有效率这一个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公平、公正、可行、客观、真实、有效等多个指标,如果仅仅为了满足效率而以牺牲或者降低其他指标为代价,这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相反,我宁愿适当的降低效率也要保障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因为一个公平公正的政策的实施将意味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平安。而那种看似高效率的专制却漏洞颇多,君主专制的决策者们往往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和当时的主观心里感受而临机处理政务,这就会让决策的随意性增大,很难保证决策本身的公平和客观。这样的专制就好比是一艘航行在海上的大船,如果有一个优秀的舵手或是船长,这艘船就可以避开礁石和风浪的侵袭,从而顺利地航行。反之,则会波浪滔天、波涛汹涌随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充满危险。试问:将国家大事和人民的幸福完全托付于一人,是不是风险太大了呢?而且,这样的效率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表面的效率,我们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内部却可能早已经是分崩离析、土崩瓦解、一拍即散了,这样执行下去的结果,最终一定会爆发一场革命。我觉得这可能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王朝不断更替 2 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学原因吧。

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舵手或船长的出现几率又有多大呢?这个问题有点儿不好回答,因为政治学不是一门实证科学,我们不能用一个国家去做实验。不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中,据我所知,大致有以下几个相对优秀的君主:

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光武帝刘秀、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

据不完全统计,除去个别有争议的,共计二十三位。

那么中国的历代皇帝或君主到底有多少位呢?对于这个问题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现在我们做个简单的除法运算,我们拿优秀君主的数量除以皇帝或君主的总数量,根据以上君主总数量的不同,会得到两个结果,23/408≈0.06,23/829≈0.03,由此,我们得出我国优秀君主的出现率大约徘徊在3%—6%之间。应当讲,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比例。而那些所谓的优秀的君主对待人民也不过只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税负和徭役罢了,并没有真正的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也没有提出走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方法。试问:这样的专制和这样的效率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更何况优秀君主的出现率在3%—6%之间,也就是说,平庸皇帝的出现率高达94%—97%,几乎随便顺手一抓十个皇帝,九个多都是庸才一个。历史上光一个隋炀帝就已经搞得民不聊生了,更何况这种皇帝的出现率如此之高,这样的专制、这样的效率请问谁能承受的了?

当然,民主也许会降低效率,但是,面对这一点,我们并不是无可奈何,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制度的设计让降低效率而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所以,总体上讲,民主——给国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体现了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它保证了决策的客观与公正,它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社会中多数人的利益,民主这个词早已成为世界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

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的崇拜民主,我们应当而且必须记住:重要的并不是民主本身,而是我们人类自己,是我们人类发明了民主!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民主的实施,让民主有效、高速的运转起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那最终一定会形成一种制度:

让坏人不能做恶,而好人变的更好。 可是,那时的世界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第二篇 我眼中的孙钺

相对于首经贸其他老师那种呆板、乏味、枯燥、单调的授课风格,孙老师的授课方式真让我有一种焕然一新、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的感觉。我在第一次上孙老师的课时她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记得别的老师新学期第一次课一上来一般都喜欢先自我夸奖一番:同学们好,我叫马某某,现在是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著名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我怎么会去夜总会那种地方呢,我说“下”她们就全“下”去了„„或者打开PPT口若悬河的直接开讲,然后,我们在主要听完了有关这门课考试方面的讯息后,就开始在下面疯狂的照搬老师课件上的笔记,或者趴在课桌上不停的打盹„„

而我们的孙老师却与众不同,他一上来先给我们谈了谈她名字的涵义,“大家看我的这个‘钺’字啊,都认识吧?!它在古汉语里是一种兵器„„”接着,她又谈到了课堂上讨论问题的原则:“我们所有人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你和我的不一样„„”,然后,又向我们大谈特谈了一下历史与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最后,又特别阐述了一下关于考勤方面的问题:大家如果不来上课的话,也不用跟我请假,上与不上那是你们的权利,法律既然没有规定大学生必须出勤的问题,学校也不能违反法律,学生手册的规定是违法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大家的权利和自由„„老师这一席话说完,我注意到全场立刻群情激奋,大家都快感动得热泪盈眶了!(我心里想:我何军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体谅学生的老师!我感觉大家听了孙老师的“鼓动”简直就快“揭竿”了!)说得倒是蛮精彩的,但问题是她说了一大圈,都快下课了,还没有说到我们的主修课民法呢,大家在下面便开始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都对这个新老师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质疑。我当时脑海里也一直在想:大学的课怎么可以这样教呢?!这和侃大天还有什么区别啊!后来,在上过一段时间孙老师的课后,经过了她多次的亲自指导与教育,还有一次次思想炮弹的狂轰滥炸后,我才逐渐意识并感叹到:原来大学的课也可以这样教啊?!最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对孙老师的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后,我不得不由衷的佩服道:大学的课就应该这样教!!!

太史公第N代传人何军曰:孙钺者,女,北京人士,尝为吾师。法家出身、精于辩术、通于谋略、学识过人、执教终生而乐此不彼,深谙传教、授业、解惑之法也。其人为师,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与众不同、的确另类,经有关部门评定,另类指数:“五颗星”。现有文章若干广泛留传,在下冒昧,抄录于此,凡十七篇:

《西藏之行自序》、《重聚》、《个人总结》、《清月魂》、《丁香三首》、《行香子》、《进藏之路》、《上瘾了》、《初识拉萨》、《色拉寺》、《桑耶寺》、《茶》、《青朴山》、《跳郭桩》、《歪理邪说之一》、《幸运的小老鼠》、《藏民的快乐》

4 不才今生能有幸跟随老师一同研究学问,心中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为表达对老师的崇拜和敬仰,特作打油诗一首:

评孙钺

孙钺老师不一般 穿着朴素更简单 少小游学多奇志 金榜题名长白山

而立之年赴欧美 学成文治与武功 只为探求法与理 走遍天下也心甘

京城脚下经贸院 民法社保一肩挑 天不怕来地不怕 敢教日月换青天

教学个性又新颖 自由民主人人夸 深入浅出真理现 只叹众人莫当先

考试且易又且难 此中深意有谁知 言而有信不折人 胜过经贸双子星

古诗配画范文第3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2]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9.川:平原。 10.历历:清楚可数。

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分联详析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

上一篇:银行全年党务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医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