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研究论文范文

2024-07-22

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不同的委托审计制度安排会导致不同的博弈结果。在当前委托审计制度安排下,各方的博弈结果极易造成委托方利益受损,本文从保护委托方利益的角度出发,构建出一种对审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均有约束力的委托审计制度,使得施工单位编制的预决算尽可能合理。

[关键词]委托审计;制度安排;博弈分析

一、博弈论与建筑委托审计制度概述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其基本假设有二:一是强调局中人的理性,局中人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对弈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二是每个局中人都希望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面以博弈论中最著名的“囚徒困境”为例来说明。

“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犯罪嫌疑人被抓住后接受隔离审讯。警察并没有抓住他们犯罪的真凭实据,但想出一个让他们招供的好办法。那就是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两种选择:坦白或不坦白。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由于证据不足。各判刑1年,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刑10年。结果是,每个人都选择坦白,各判刑8年。但这个结果,显然不如两个人都不坦白时好。在这里,警察的目的是使囚徒坦白罪行,惩处犯罪,囚徒的目的则是希望刑期越短越好。在隔离审讯的前提下,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两个囚徒作出决策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即从缩短刑期的目的出发,但是最终的选择符合警察的目的。

“囚徒梦想”讲的也是两个犯罪嫌疑人被抓住后接受隔离审讯。在这里,警察不能使用严刑拷打来让犯罪嫌疑人坦白,也不能以自由或轻判作为合作的报偿。对较轻的罪行判决1年,对严重的罪行判决8年。不管另一个犯罪嫌疑人说什么,只要有一个犯罪嫌疑人承认严重的罪行就会使每人各判刑8年。审讯的结果是:两个人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不坦白(抵赖)。之所以会出现“囚徒梦想”,关键还在于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没有促使犯罪嫌疑人坦白的激励机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使二人选择了不坦白,而警察的目的却未能够达到。

博弈规则决定了这是“囚徒困境”问题还是“囚徒梦想”问题。在这两个博弈中,囚徒的目的是一致的,警察的目的也是一致的。但这两个博弈的结果却不同。这种差异是由囚徒的选择不同造成的,选择与偏好有着极大的差别。而制度安排决定了囚徒的选择集。选择是从相关的选择集作出的,即使在相同的目的偏好下,选择也会不同。

建筑委托审计制度是在非信息对称条件下形成的,它涉及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和审计单位三方。这三方中,施工单位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必须主动适应市场,了解市场,所获信息充分;审计单位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在信息占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建筑单位大部分是非专业人士。在认质认价方面获得的信息较少。作为经济主体,施工单位想尽可能多地得到工程价款。审计单位想尽可能少地付出审计代价并尽可能多地获得审计劳务报酬,建筑单位想尽可能地减少工程开支。在三方博弈中建筑单位拥有非完全信息,常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公平合理地支付价款给施工方,关键在于委托审计制度要合理。

二、当前建筑单位委托审计制度安排下的各方博弈

据调查,当前在建筑单位存在的委托审计制度安排主要有3种形式,即建筑单位支付固定审计费用、建筑单位按审减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审计费用和施工单位最终按审减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审计费用等3种。

(一)建筑单位支付固定审计费用

建筑单位与审计单位根据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等因素提前协商确定一个数额,以此支付审计费用。它通常适用于预决算金额较小的基建项目。在这种方式下,对于建筑单位而言,支付的是固定的审计费用;对于审计单位而言,不管审减金额有多大,得到的也是固定的审计费用。如果审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准则,竭尽所能为客户服务,委托方的利益也能得到维护。但是在当前整个社会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样的付费方式不易调动审计单位的积极性,审计单位有可能采取减少工作量的方式来应付委托方,导致审减金额减少,如果施工单位预决算编制得高,其得到的工程款(预决算金额减去审减金额)就会多;如果施工单位预决算编制得低,其得到的工程款就会少,在对自己利益无任何影响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必然会尽可能地编高预决算,以期得到更多的工程款,而建筑单位缺乏必要的复核能力,这样就不能维护其自身利益。

(二)建筑单位按审减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审计费用

在这种方式下,对于建筑单位而言。审减金额越大,支付的审计费用就越多,但由于支付工程款金额减少数远远大于审计费用增加数,所以对维护其自身利益有利。对于审计单位而言,审减金额越大,得到的审计费用也越多,可以大大调动审计单位的积极性。由此看来,建筑单位与审计单位利益一致。但如果审计单位缺乏丰富的审计经验,即使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减的金额也不会理想。对施工单位而言,不管结算是否虚报,对自己绝对无任何损失,但有可能会得到审减不到位所带来的好处,施工单位必然会尽可能地编高预决算。

(三)建筑单位按审减金额的一定比例先垫付审计费用,最终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支付

在这种方式下,如果施工单位预算编制得过高,那么自己最终支付的审计费用也越多,因此施工单位会将预算编制得尽可能准确。审减金额越少,其支付审计费用也越少,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来看,审计单位也会竭尽全力。在当前监管很不到位的情况下,如果审计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大于其预期利益,就可能出现审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共谋损害建筑单位利益的情况,审计单位可以获得审计费用外的经济利益,施工单位能得到更多的工程款。建筑单位在缺乏必要的复核能力的情况下,必使其利益受损。

三、“囚徒困境”、“囚徒梦想”对建筑单位委托审计制度安排的启示

上述博弈强调局中人的理性,局中人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对弈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每个局中人都希望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施工方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只要有条件,施工方就会虚高编制预决算。在充分考虑施工方利益及其行为选择之后形成的委托审计制度,必须达到以下目的:施工方必须按照规定实事求是地编制预决算,如果不从其规定。不仅不会使其利益增加。反而会使其利益减少。所以,委托审计制度中应形成一种机制,促使施工方实事求是地编制预决算,不采用造假的方法去谋求自己的经济利

益。

从审计单位来看。审计单位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做到独立、客观和公正,并要求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均独立于施工单位。但是审计单位要遵循的独立性是以其商业性为基础的。审计单位的独立和公正是时刻与其利益在博弈的。一旦遇到利益大于诚信的时候,故意犯错或有意回避等行为就会产生。对于理性经济人而言。诚信有时是不能得到保障的,而制度是保证诚信最重要的基石。可以采用委托两家审计单位的方法。一旦建筑单位委托两家审计单位开展审计,那么这两家审计单位就相当于“囚徒困境”博弈中的两个局中人,这两家审计单位在考虑是否与施工单位合谋之前。必将考虑另一家审计单位的策略以及相应的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声誉的影响等,才能决定是否参与合谋。在审计单位对是否合谋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建筑单位可以制定相应的策略使得纳什均衡得以实现,从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当然,委托两家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增加了成本支出,但是在当前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建筑单位的经济利益,阻止施工单位与审计单位的合谋,这一举措是必须而且可行的。另外,委托审计单位时还要考虑每家审计单位各自的时机。当同时委托两家审计单位时。这两家审计单位处于上述“囚徒困境”的博弈中。当顺序委托两家审计单位时,委托方可以明确审计单位的位置,即准为第一审计单位。谁为第二审计单位,使其在明确各自位置的基础上进行博弈。还可以不明确告诉他们的位置,使其又处于一个谁为第一审计单位的博弈中,这样博弈的结果更加有利于阻止施工单位与审计单位的利益合谋。

四、建筑单位委托审计制度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合理的委托审计制度安排,至少必须体现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1)审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必须保持形式上独立和实质上独立,恪守独立、客观、公正。(2)能够充分调动审计单位的积极性。(3)要对施工单位有一定的约束力。(4)维护委托方的经济利益。笔者从保护建筑单位利益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如下委托审计制度:

审计费用按审减金额的一定比例先由建筑单位垫付,然后从支付给施工方的工程款中扣除,该笔费用最后由施工单位负担。建筑单位如果对第一次审计的结论有怀疑,可以单独委托另一家审计机构对第一家审计机构的审计结论进行二次审计。第二次审计审减金额如果超过第一次审计后金额的约定比例,审计费用同样由建筑单位负担,从工程款中扣除:审减金额如果达不到第一次审计后金额的约定比例。审计费用由建筑单位负担。第二次审计后的结论作为最后审计结论。

笔者认为,在施工单位预决算编制虚高的情况下,采用上述委托审计制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审计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施工方编制预决算及施工方与审计方之间的不独立性,从制度上进行一定的约束。

如果施工单位预决算编制得准确,按上述所设计的审计制度,就有可能使得审计单位利益受损。为不影响审计单位的利益,可采用低审计费加额外审计费方式,即审计单位在一般情况下获得最低审计费的基础上采用本文所设计的审计制度。

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1 预算和定额成本控制

成本预算是一项制定项目成本控制标准的项目管理工作, 是一种项目成本控制机制。合同价款确定后, 项目部接到施工任务, 由项目经理部根据会审后的施工图、施工定额以及确定的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预算。施工预算包括按施工定额口径计算的分项、分段、分层的工作量, 用工用料及施工机械需要量的分析, 整个工程的工料分析汇总表以及其所需要的机械机种数量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对比表。在确定成本预算总额时, 将目标成本管理与项目成本过程控制管理相结合, 即在项目成本管理中采用目标成本管理的方法设置目标成本, 并以此作为成本预算。

2 过程成本控制

2.1 成本的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工程开工前, 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项活动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 事前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开端, 在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投标报价和做开工准备, 主要包括成本预测和决策, 制定成本计划, 规定消耗定额, 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计量手段和经济责任制, 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等内容。

在投标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编制适合项目部施工管理水平、施工能力的报价。在这一时期, 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对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类型、技术组织措施等进行认真地研究分析, 制定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分部分项工程实际工程量为基础, 根据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在优化施工方案的指导下编制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 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2.2 成本的事中控制

施工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对施工成本形成全过程的控制, 属于成本控制的第二阶段。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实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的最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 除了成本管理措施和制度的跟进执行, 了解实际成本的发生情况, 如果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把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成本管理人员需要严格地按照费用计划和各项消耗定额, 对一切施工费用进行经常审核, 把可能导致损失或浪费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 随时运用成本核算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把偏离目标的差异及时反馈给责任单位和个人,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纠正偏差, 将成本控制在预定的目标之内。

施工成本的事中控制, 主要包括:费用开支、人工耗费、劳动资料、材料耗费等几方面的控制。对费用开支的控制, 一方面要按计划开支, 从金额上严格控制, 不得随意突破, 另一方面要检查各项费用是否按规定开支;对人工耗费的控制, 主要是控制定员、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情况, 及时发现并解决停工、窝工等问题;对劳动资料主要控制施工机械、生产设备和运输工具的合理利用, 提高利用率, 严格执行维修、保养和保全制度;对材料的耗费要着重从材料采购、验收入库、领用、退料等方面进行控制, 严格手续制度实行定额领料,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及时发现和解决采购不合理、领发无手续、用料不节约、现场混乱、丢失浪费等问题。

2.3 成本的事后控制

很多工程一到扫尾阶段, 施工力量抽调到其他在建工程上, 机械、设备无法转移, 成本费用照常发生, 使在建阶段取得的经济效益逐步流失。所以项目部要重视竣工验收工作, 精心安排, 把竣工扫尾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验收以前, 准备好验收所需要的各种书面资料, 送建设单位备查, 对验收中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 根据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认真处理, 如果涉及费用, 应请建设单位签证, 列入工程结算。最后, 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但在施工过程中, 有些按实结算的经济业务, 是由财务部门直接支付的, 项目预算员不掌握资料, 往往在工程结算时遗漏。因此, 在办理工程结算以前要求项目预算员和成本员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核对。

事后控制是在施工任务完成时, 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它是成本控制的第三阶段, 目的在于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偏差分析, 查明差异的原因确定经济责任的归属;对薄弱环节及可能发生的偏差, 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调整下一阶段的工程成本计划指标进行反馈控制进一步降低成本。

3 其他成本控制方式

3.1 质量与进度控制

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 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 是项目的质量成本。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 但不能因此把质量成本独立起来。质量和成本之间存在辩证统一关系。而现实情况是, 技术人员强调工程质量, 但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 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 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 使经济效益不理想;另一方面, 项目经理部更多地追求经济效益, 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 有时利润指数较高, 但是因总体质量上不去, 又增加了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由此可见, 不论是工程质量超过应有标准造成的质量过剩, 还是因工程质量未达到标准而造成的质量不足, 都会引起成本支出的加大。

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是项目的工期成本。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 项目部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 保证了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工期延长, 会加大人工费、管理费等支出;缩短工期也不一定能降低成本。由此可知, 控制了质量, 就控制了成本;控制了进度, 也控制了成本。所以说, 质量、进度是成本控制的另一种方式。

3.2 责任成本控制

责任成本是按成本划分责任, 以成本的责任单位为核算对象, 根据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归集和分配的可控成本。控制方法是: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过消耗定额进行控制:辅助材料能制定消耗定额的按消耗定额控制, 不能制定消耗定额的按消耗总额进行控制;对于工资成本, 主要控制劳动定额或定员以及劳动时间的合理支配;对于费用成本, 通过编制的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在控制过程中, 如果发现实际成本超过责任成本, 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3.3 施工方案控制

在施工项目开工以前, 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 包括人力物资需要计划、机具配置方案等, 以此作为指导和控制的依据。项目部有步骤、有条理地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合理配置人力和机械, 有计划地组织物资进场, 从而做到均衡施工, 避免资源闲置或积压造成浪费。所以, 按优化的施工方案施工, 也就控制了成本。

4 结语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树立全面成本观念, 用系统的观点, 从整体成本最低的基点出发, 把企业全体人员、各层次、各部门严密组织起来, 围绕项目的施工和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 建立起成本控制保证体系。以实现成本目标的优化, 达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摘要: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 达到增收节支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减少支出, 增加收入, 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 切实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前,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监督作用中日渐突出,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正愈来愈受到审计全行业及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控制与防范

审计风险与审计工作同在,伴随着审计工作全过程。随着审计责任的加大,审计风险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普遍认为有效控制与规避审计风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我们审计工作者必须不断探讨和努力规避的问题。

1 努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素,审计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审计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严格把关,以确保全体专业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审计工作需要,系统的、有计划的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三是建立审计人员待遇与专业知识水平挂钩的制度。

2 努力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增强化解审计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应具有一种客观辩证的哲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具体地融于审计活动中,用正确、科学的知识论和方法论提高审计人员客观准确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地处理好审计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做好审计工作。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机关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及其损失。要认识到审计风险既是自身的职业风险,也会对审计人员自身形成政治风险。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自觉形成防范审计风险的思想意识。

3 努力规范审计行为,扎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提高审计质量是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标准、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质量检查、考评等制度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化、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化,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针对不同的审计阶段,建立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草案、审计信息发布和总结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设置质量控制点,使审计质量监督更加规范有效;通过对审计机关外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检查来达到对审计质量责任的控制;建立审计项目质量为考核指标的导向制度,使审计人员逐步强化审计质量的意识;建立审计质量考核机制,监督检查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和追究审计责任,切实起到控制审计质量的作用。

4 积极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审计部门管理水平

建立审计部门质量监督体系,不仅包括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行业的执业监督的作用,还包括加强事务所的内部质量管理。在事务所内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制度,并得到切实的执行,以保证审计人员按照规定的专业标准执业,达到质量控制要求,从各环节上控制审计风险。针对国家审计机关除了要建立健全强有力地内部约束机制外,还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达到减少和规避审计风险的目的。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审计机关可按照机关管理的控制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对审计机关辅助办公系统(OA)进行完善,内容涵盖财务管理、文书管理、机关事务管理、审计业务管理、考核体系管理、人事管理、政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规范机关基础管理,避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审计机关管理高质、高效。

5 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当前计算机已同现代管理方法相融合,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明显地强化了工作手段,应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开展审计势在必行。审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首先要普及,并逐步的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其次,要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在一些项目审计中进行试点,再经修改完善,提出需求,再推广使用。以审计方法的高科技含量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的职业,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可以控制,却不能完全消除,因此,这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调整自我,并在调整中开发风险分析和防范方法,加强风险理论研究,深化审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遏制风险的目地,才能更好地为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道琴,王淑晶.浅谈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及防范.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No.01.

[2]邓芙蓉.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北方经贸.2010 No.03.

[3]吕博.论审计风险[J].宁夏审计.2000,(2).

[4]傅卫民.浅谈审计风险的防范[N].中国审计报.2000年.

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以内部控制为研究视角,考察企业对高管实施激励是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基于2007-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都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提升,而分析师跟进作为一种外部监督制度,能够调节高管激励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并且随着分析师团队数的增加,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逐渐减弱。研究结论证实了高管激励与分析师跟进对内部控制影响的替代效应。

【关键词】高管;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分析师跟进;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19年7月,獐子岛由于涉嫌财务造假、虚假记载、未及时披露信息等违规行为,收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近几年来,此类事件层出不穷:欺诈发行股票的万福生科、299.44亿元莫名消失的康美药业、自爆财务造假虚增利润的神州长城等,从根本上看,导致这些公司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失效。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方向,现有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程晓陵和王怀明,2008;李育,2011;步磊和范亚东,2014)、企业特征(徐菁忆等,2014)以及高管团队特征(Lin等,2014;刘进和池趁芳,2016;李端生和周虹,2017)等;二是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即对企业绩效(Ashbaugh et al.2006;张川等,2009;白默等,2017)、投资效率(Biddle等,2009;李万福等,2011;Cheng 等,2013;周中胜等,2017)、会计信息质量(Lu 等,2011;邱海燕,2018)等产生的影响。[1-16]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是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在“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丑闻的冲击下,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其中明确了管理层的责任, 并将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管理层及时对内部控制报告进行评估,同时也强调了高管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雷英等,2013)。[17]我国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也先后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文件来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的建设及实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也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对高管实施激励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除企业内部激励因素以外,外部因素是否也能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近年来,证券分析师行业发展迅猛,分析师在市场中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师监督是否能够约束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高管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分析师跟进是否会对高管激励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以我国2007——2018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高管实施激励具有正向的内部治理效应,分析师也发挥了较好的外部监督作用,都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且两者存在替代效应。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1)验证了分析师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析师外部监督作用的认识;(2)与以往大多数文献只研究内部因素或者外部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不同,本文同时研究了内部高管激励与外部分析师监督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并讨论了分析师跟进对高管激励与内部控制关系的调节作用,证明了分析师跟进和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影响的替代效应;(3)进一步拓展了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和分析师跟进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高管激励与内部控制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在双因素理论中指出:提升管理者的积极性必须依靠激励因素。激励机制会影响高管的行为,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由高管推动、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刘启亮等,2013)。[18]所以,高管激励必然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有效的薪酬契约能够促进高管对工作的积极性,减少经理人的自利行为,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Jensen and Murphy,1990)。[19]最优契约理论认为:薪酬激励是企业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设计实施的一项利益分配制度。其目的在于用高水平的薪酬激发高管的经营积极性,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加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同时,高水平的薪酬能够增加高管内心的满足程度,有效地缓解薪酬达不到预期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实现良好的内部治理。“利益趋同效应”认为给予高管股权激励能够有效解决由于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不一致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Jensen 等,1976)。[20]一方面,股权激励赋予了高管双重身份,使高管与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减少了高管的机会主义和短视行为。Warfiel等(1995)认为:股权激励会减弱企业高管盈余管理的动机,同时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21]另一方面,实施股权激励后的持股高管和股东将共同承担企业的風险和成本,这促使高管有更强的动机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降低内部控制缺陷对其股权价值产生的不利影响。逯东等(2014)发现国有上市公司CEO激励有助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并且CEO激励是现阶段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22]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管激励会显著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

(二)分析师跟进对高管激励与内部控制的调节

证券分析师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所获取的企业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并对外报出,使得除管理层以外的预期使用者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证券分析师具有正向的外部治理效应,能够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高额代理成本问题 (Jensen 等,1976;Healy and Palepu,2001)。[20,,23]同时,分析师也能发挥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作用,有效约束高管的自利行为。已有研究发现:分析师的存在能够对名企形成有效的监督,从而降低报告微利的概率和盈余管理的规模(李春涛等,2014)。[24]在分析师和外部投资者的监督之下,企业的曝光度不断增加,不规范行为更难以被掩饰(Chung等,1996)。[25]低质量的内部控制同时也意味着薄弱的治理环境,都将引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分析师作为外部监督者之一,会对外传递跟进过程中获知的内部控制低效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为了防止这些负面信息对企业价值的损害,企业高管迫于压力会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改善企业治理水平,以获取分析师和资本市场的积极回应(林钟高和赵孝颖, 2019)。[26]

本文认为分析师跟进和激励都能对高管的行为产生影响,能够促进高管对于提升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对于没有分析师跟进的企业来说,缺少了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激励机制对高管改善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就尤其重要;存在分析师跟进的企业,外部监督能够充分调动高管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改善作用就会被弱化。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H2: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管激励与分析师跟进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时具有替代效应,即:不存在分析师跟进的企业,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越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行新会计准则,所以本文选取2007——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并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2)剔除ST类上市公司;(3)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经过以上筛选,最终得到23 333个有效观测值(按照年份和行业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本文内部控制数据来自迪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其他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为了控制异常值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模型中所有连续变量按照上下1%进行缩尾处理。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其中,IC为内部控制,用DIB数据库中用来评价和反映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内部控制指数表示,该指标越大,说明内部控制越好,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了使系数更加协调,本文将内部控制指数除以100表示;高管激励分为股权激励MS和薪酬激励Pay,股权激励用高管持股比例来衡量,等于高管持股数量与总股数的比值(周仁俊和高开娟,2012;徐宁和任天龙,2014),[27,28]薪酬激励用前三名高管的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来表示(李延喜等,2007;吴育辉和吴世农,2010);[29,30]Cov表示企业是否有分析师团队跟进,若有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本文参考已有研究(逯东等,2014;池国华等,2014)控制了资产负债率(LEV)、盈利能力(ROA)、公司规模(SIZE)、公司年龄(Age)、公司成长性(Growth)、独立董事比例(Indep)、两职合一(Dual)。此外,本文还控制了年度和行业的固定效应。[22,31]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及计量方式见表2。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企业内部控制(IC)的均值是6.456,最大值为9.046,最小值为0,可以看出我国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明显差异;高管股权激励(MS)的最大值为0.586,最小值为0,中位数为0.000,平均来看,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强度并不大,存在股权激励不足的现象。从分析师跟进(Cov)的均值0.752可以看出我国有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有分析师团队进行跟进。资产负债率(LEV)、盈利能力(ROA)的均值分别为0.443、0.042,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总体的负债水平低于企业净资产以及盈利能力较低等现象。

(二)相关性分析

表4报告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高管股权激励(MS)和薪酬激励(Pay)与企业内部控制(IC)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说明给予高管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提升。分析师跟进(Cov)与内部控制(IC)在也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分析师能够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最大值为0.475,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三)多元回归分析

高管激励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如表5所示,第1列的结果显示:高管股权激励(MS)的系数为0.654,说明股权激励(MS)与内部控制(IC)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股权激励强度越大,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第2列显示了加入控制变量后的结果,可以看出股权激励仍然会对内部控制产生正向影响。第3列报告了高管薪酬激励对内部控制回归的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Pay)与内部控制(IC)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同样,加入了控制变量后的结果仍支持前面的结论。以上结果表明,高管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提升,本文假设1得到验证。此外,企业规模(SIZE)、盈利能力(ROA)等与内部控制(IC)显著正相关,企业年龄(Age)、资产负债率(LEV)等与内部控制显著负相关。

分析师跟进对高管激励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如表6所示。第1列和第2列结果中分析师跟进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分析师跟进有助于内部控制的提升。交互项(Cov×MS/Cov×Pay)的系数分别为-1.000和-0.224,并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说明相比有分析师跟进的企业,没有分析师跟进的企业给予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的提升作用更大。以上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进与高管激励在影响内部控制时存在替代效应,两者都能提升内部控制,分析师跟进会削弱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的提升作用,假设2得到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如下的稳健性检验:

1.变量替换

(1)采用高管是否持有公司股份来衡量股权激励,如果高管持有公司股份则取值为1,否则为0;(2)借鉴尹美群等(2018)的做法,[32]用董事、监事及高管年薪总额作为薪酬激励的替代变量;(3)借鉴李丹蒙等(2015)的做法,[33]用1+分析师跟进团队数后取自然对数表示分析师跟进。上述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如表7所示,与本文研究结论完全一致。

2.内生性检验

考虑到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对结论的影响,本文将高管股权激励(MS)、薪酬激励(Pay)和分析师跟进(Cov)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模型重新进行估计,结果如表8所示,与前文结论完全一致。

五、結论

本文以2007——2018年深沪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分析师跟进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高管激励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提升,并且高管激励强度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高;(2)分析师跟进能够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有效地发挥外部监督作用;(3)分析师跟进与高管激励在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时存在替代效应,没有分析师团队跟进的企业中,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更大,并且随着分析师团队数的增加,高管激励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逐渐减弱。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应该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加大激励的强度来激发高管对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同时也应重视分析师作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替代机制,强化分析师的外部监督作用,尤其是在高管激励程度低的企业。具体而言: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时,应该考虑发挥外部监督机制——分析师跟进的作用,以及高管激励机制与分析师跟进的替代效果,企业在设计具体激励计划时,可以将分析师跟进纳入考虑,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激励机制。另外,国家应该完善外部监管机制,重视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使其充分发挥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和公司层面监管体系的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04):53-61.

[2]李育红.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02):69-75.

[3]步磊,范亚东.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4,(08):42-45.

[4]徐菁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4,(33):44-46.

[5]Lin Y C, Wang Y C, Chiou J R, et al.CEO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J]. 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4,22(1):24-42.

[6]刘进,池趁芳.高管团队特征、薪酬激励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02):60-67.

[7]李端生,周虹.高管团队特征、垂直对特征差异与内部控制质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2(02):24-34.

[8]Ashbaugh-Skaife H , Collins D W , Lafond R .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firms’ credit rat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2(1-2):0-243.

[9]张川,沈红波,高新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J].审计研究,2009,(06):79-86.

[10]白默,李海英.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7,(09):176-177.

[11]Biddle G , Hilary G , Verdi R . 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09,48(2–3):112-131.

[12]李万福,林斌,宋璐.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效率促进还是抑制 [J].管理世界,2011(02):81-99+188.

[13]Cheng M , Dhaliwal D , Zhang Y . Does investment efficiency improve after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3,56(1):1-18.

[14]周中胜,罗正英,周秀园,沈阳.内部控制、企业投资与公司期权价值![J].会计研究,2017,(12):38-44+96.

[15]Lu, H., Richardson, G., Salterio, S..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on Accrual Quality: Evidence from a Unique Canadian Regulatory Setting.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1,28(2): 675-707.

[16]邱海燕.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J].会计之友,2018,(21):45-51.

[17]雷英,吴建友,孙红.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3,(11):75-81+96.

[18]刘启亮,罗乐,张雅曼,陈汉文.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01):15-23.

[19]Jensen M C , Murphy K J . Performance Pay and Top-Management Incentiv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98(2):225-264.

[20]Jensen, Michael C, Meckling, William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1976,3(4):305-360.

[21]Warfield T,Wild JWild, K. Managerial Ownership,Accounting Choices ,and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Financia Economics,1995,(20):61-91

[22]逯东,王运陈,付鹏.CEO激励提高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吗 ——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06):66-72+97.

[23]Paul M Healy,Krishna G Palepu.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1(1).

[24]李春濤,宋敏,张璇.分析师跟踪与企业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4,(07):124-139.

[25]Chung K H , Jo H . The Impact of Security Analysts\\" Monitoring and Marketing Functions on the Market Value of Firms[J].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6, 31(4):493.

[26]林钟高,赵孝颖.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基于分析师跟踪与机构投资者双重视角[J].财会月刊,2019,(02):12-21.

[27]周仁俊,高开娟.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J].会计研究,2012,(05):50-58+94.

[28]徐宁,任天龙.高管股权激励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基于双重代理成本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4,(04):55-63.

[29]李延喜,包世泽,高锐,孔宪京.薪酬激励、董事会监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7,(06):55-61.

[30]吴育辉,吴世农.高管薪酬:激励还是自利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0,(11):40-48+96-97.

[31]池国华,杨金,邹威.高管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11):67-74+97.

[32]尹美群,盛磊,李文博.高管激励、创新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分行业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01):109-117.

[33]李丹蒙,叶建芳,叶敏慧.分析师跟进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01):11-20.

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工作面临着更多、更新的要求,相较于以往,现代企业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工作往往将涉及到众多的数据、信息,与此同时,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在此过程中,企业若想实现自身的长期发展、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明确自身财务经济内部控制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代化企业经营理念、信息技术等建立健全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制度。鉴于此,文章从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经济内部控制现状出发,在分析总结常见控制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关于企业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

企业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是判断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自身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一、企业财务经济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企业风险意识不强、财务风险意识薄弱是导致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现代企业的金融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源不同的金融风险其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有所差异。具体而言,部分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不善导致的,部分管理者明知自身财力不足,却依然选择举债融资,短期来看,这可帮助企业的发展运行获取有效资金,但长远来看,将给企业未来的资金管理埋下严重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领导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其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往往是凭经验好直觉办事,而这必然将加剧决策失败的风险。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落后

一套独立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又是现代企业有序开展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保证财务管理活动质量的效率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严重落后,各业务部门未能按照相关规定在每个财务周期后进行财务报表公布和财务数据披露,使得企业管理层无法通过财务管理工作对整个集团的财务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和把握。与此同时,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严重落后还将导致企业管理层难以通过日常运营中产生的相关财务数据来对个人和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了解,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高层管理人员也就难以及时的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而进行财务工作革新。

二、建立企业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

(一)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研究证实,财务经济内部控制人员自身素质与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人员管理、全面提高财务经济内部控制队伍整体素质是保证各项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的关键。因此,在建立企业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同步增强财务经济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有效适应全新的财务经济内部控制技术体系,进而保证信息化财务经济内部控制技术体系的作用能够通过财务经济内部控制人员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具体而言,笔者建议如下:第一、相关单位在开展财务经济内部控制计算工程的同时,同步加强对财务经济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保证其能够掌握基本的财务经济内部控制知识并能够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第二、进一步完善人员考核制度,建立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的奖惩制度,以督促职工不断进行自我学习。

(二)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相关研究证实,在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就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审计技术体系,保证审计工作能够实现成本预算评估,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增强审计工作的实效,提高企业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避免审计工作沦为形式。与此同时,企业审计成本预算评估制度和考核制度的建立应当与奖惩机制相结合,以可有效督促审计管理者认真完成审计工作、提升人员工作热情,保证审计工作能够始终有序开展。另外,在强化信息化审计技术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跟随市场大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变化,创新信息化审计技术体系建设方法,将各种先进的审计方法与技术引入到信息化审计技术体系的建设之中,具体而言:第一、在信息化审计技术体系中积极采用嵌入式审计方法,通过内审部门提前介入并全程参与体系建设的方式,保证体系设计的合理性。第二、在信息化审计技术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建立大数据体系的方式,来全面提高数据信息分析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保证审计信息的完整性。

(三)完善财务活动监督体系、保障企业内控质量

完善财务活动监督体系是保障企业内控质量的关键,也是确保内控工作廉洁性、确保企业经营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财务活动监督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加强对审计过程的监督,全面审议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的分配情况,在对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整合各项审计资源。其次,加强审计过程监督,丰富监督方式,除了内部监督以外,积极运用外部监督,如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等监督形式,与此同时,加大对于非法、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树立制度的威严,保证审计工作的廉洁性,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積极借助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财务活动资源分配,以有效解决各级和各财务项目的交叉和重复审计的问题,帮助企业全面提升财务活动的效率、节省财务活动成本、确保财务活动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晶.企业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初探[J].中国经贸,2014,(15):203-203.

作者简介:

何茜,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审计成本控制方式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当前,审计质量控制及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监督工作等方面。为应对这些问题,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和工作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审计  质量控制  风险方法  内部控制  监督

一、引言

审计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能及时发现财务工作存在的不足,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受到制度、人员等因素制约,影响审计顺利进行,导致审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防范,审计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今后应该转变这种情况,认识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促进审计工作质量提高。

二、审计质量控制及审计风险防范存在的不足

审计质量是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最后有效程度,该项工作贯串审计工作全过程,受到审计部门的高度重视。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包括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等,目前在审计过程中,一些审计单位的审计质量不合格,对存在的风险没有及时处理和应对,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随着对审计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审计监督领域不断扩展,审计内容进一步增加,审计任务也越来越多,压力进一步增大。但一些审计部门在这样的趋势下,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风险控制意识淡薄,一些部门纯粹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审计,没有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日常工作中难以发现审计风险存在的领域,无法从整体上评估审计风险,制约审计质量提高。

(二)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一些审计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审计专业知识,难以很好胜任审计各项工作。实际工作中往往应用会计知识解决问题,知识结构单一,陈旧,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审计局面。或者责任心不强,难以客观公正开展审计工作,影响审计风险控制和质量提高。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审计部门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难以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进行,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导致一些工作人员未能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些工作人员风险控制意识淡薄,没有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审计工作,难以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四)现场审计及监督不到位

开展现场审计时,收集审计证据,应用审计技术开展各项业务时,缺乏科学、完整、细致的方法,搜集的资料和证据可用性不高,影响审计质量控制。另外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能落实到位,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和应对,难以有效控制审计风险,制约审计质量提高。

三、审计质量控制及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为应对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为有效方法风险,笔者认为今后应该采取以下改进和防范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风险控制意识

审计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注重提高审计质量,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审计风险防范水平。相关领导要高度认识审计的重要性,加强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工作,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准备条件。健全审计程序,突出重点,这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工作人员要提高审计风险防范意识,以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做好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审计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提高审计水平和审计质量。

(二)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建立健全的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使他们严格遵循各项规范要求,最大限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要重视审计队伍建设工作,培养高素质审计专业人才,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选派技术资格强,专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从事审计工作,不断充实审计队伍。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及培训,使他们熟练的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知识,业务流程,增强他们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审计表达能力,更好适应具体工作需要。健全审计质量指标体系,加强审计人员及他们工作量的考核,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审计风险。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并将其与职称晋升、待遇等联系起来,调动工作人员热情,使他们出色完成审计各项工作。

(三)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审计质量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设置,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负责制定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制度、控制流程、质量检查考评标准等,处理审计质量问题,组织审计经验交流活动等。审计质量标准应该科学合理,并严格落实到位,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并在审计过程中落实各项规定。建立审计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和部门的职责,确保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落实到位,当发生偏差时,应该分析偏差的原因,做好调整工作。另外审计部门还要落实内部管理及控制工作,遵循各项规定进行内部审计,实现对各种风险的防范,有效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四)做好现场审计工作,加强监督工作

进行现场审计时工作人员要提高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走好各项工作。全面收集审计证据,综合采取审计技术措施,保证资料收集完整和可用性,为预防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奠定基础。落实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人员要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循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审计监督,发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和纠正,控制和预防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提高。

四、结束语

对审计单位来说,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是十分的重要内容。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具体需要综合采取有效对策,从工作人员、制度、监督等方面入手,推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审计质量,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各项工作水平提高,实现全面控制和防范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议审计质量控制与审计风险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4(4),263-264.

[2]王谦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J].财会通讯,2013(4)上,77-78.

[3]吴英文.关于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防范探析[J].时代金融,2014(8)下,127-128.

[4]张舒.对提高审计质量控制与防范审计风险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7),213-214.

[5]王宏伟.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J].财经界,2014(3),261.

[6]侯雯婧.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2005(3),37-39.

上一篇: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品销售渠道管理策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