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范文

2023-11-26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课程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专业认证的重要基础。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必须综合考虑当前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的实际情况,了解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专业特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兼顾就业需求,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优化,加大课程考核力度,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测绘专业人才。

[关键词]专业认证;测绘工程;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陈茂霖(1991—),男,山东德州人,工科博士,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测绘数据处理与教学研究。

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包括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字化测图、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以及遥感等。在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测绘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各院校办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先进的课程改革措施,促使学生能够用更加高效的方法掌握测绘专业知识,推进我国测绘教育改革,提升工程教育质量。

一、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

我国实施注册测绘师制度和推行工程教育认证的目的,在于建立完善的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借助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促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和注册测绘师制度进行有效衔接,全面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增强我国测绘专业人才在国际上的竞争力[1]。2012年,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被正式纳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我国已有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10余所高校通过了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目前,国家倡导各院校以及测绘相关单位积极申请测绘专业认证,这一举措对于各院校在国际通行标准下进行测绘人才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各院校的测绘教育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使得测绘教育更为规范化,也为各院校高水平测绘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与此同时,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来进行测绘教育,也为高校的测绘教育和注册测绘师制度能够紧密衔接创造了良好契机。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测绘教育更为重视专业教育的完整性,而对测绘教育的工程背景关注较少,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极为重视工程背景。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各院校必须规范测绘教育,进行全面的专业课程改革,以提升测绘人才质量、为祖国培养更多注册测绘师为发展方向,保障工程教育质量,推进测绘行业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成果学习

结合专业认证标准对课程的要求来看,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在类型、数量和性质上要达到一定标准,还需要注重各类课程所占的比重,充分考虑整个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专业认证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必须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毕业能力的形成提供保障。专业认证的关键在于以学生所学到的预定成果作为衡量标准,测绘教育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各院校应当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有所改变,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既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内容,也是測绘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学校应当遵循“以成果为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明了学生应当学习何种成果以及学习这些成果的原因和方法,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制度,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为学生建设良好的实训基地和实践平台,注重师风师德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教学改革,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毕业标准结合起来,保证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还要将教学过程和各项反馈信息记录在册,以便及时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升测绘教育质量。

(二)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各专业需要充分考虑到专业特点及学校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在确保学生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同时,也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学校需要进行适当的市场调查,对调查所得的数据信息进行精细全面的分析,并积极主动地与各企业单位建立联系,及时获得反馈意见,且以此为依据,适时适度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既能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又对测绘专业和学科发展有所助益的人才培养计划。以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充分掌握三维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政治思想觉悟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具备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国土资源调查和管理、土木工程以及地理信息采集加工与应用等方面测绘工作的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团队工作,积极创新、灵活应对测绘工程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在测绘工程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应具备环保意识,能够保障测绘工作有序有效地实施。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依据,将培养注册测绘师后备人才作为测绘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大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力度,提升测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变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达成毕业要求的重要保障,而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则是课程体系得以完善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工程标准不断提高,为了能够确保学生达成毕业要求,更好地适应测绘相关工作岗位,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不能再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独立思考,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在测绘工程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事先做好的教学计划,在一定学时内完成课堂授课,并将已经准备好的与课堂上讲的内容相关的延伸话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一方面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为完成作业做准备,另一方面约定好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采用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为完成作业做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新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查阅各种文献和资料,就要发散思维、独立思考[3]。通过课堂讨论和发言,学生能够有效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了解最新的测绘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提升测绘教育质量。

(四)强化学习过程,优化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体系优化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力度。具体而言,可将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发言作为课程考核内容,将具体的小组讨论和发言情况记录下来,按相应标准进行评分,再以此为依据,按照一定比例计入该课程的总成绩中。同时,教师可根据记录,要求在课堂讨论中未发表意见的学生围绕课堂上讨论的主题内容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写出一篇突出主题的文章,也按相应标准对该文章进行打分,并将分数计入课程总成绩。此外,教师应倡导学生参与相关课程的测绘实验项目,并根据参与程度及实际表现,予以相应的附加分数,以资鼓励,如此既能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能提升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切实可行的课程考核体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只有加强课程考核力度,才能保障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并从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成果学习;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就业需求,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变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强化学习过程,优化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对专业认证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文慧.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研究[J].才智, 2017(8):72.

[2]张俊,李屹旭,张鹏飞.专业认证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21-123.

[3]马明,张文春,刘祥,等.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测绘工程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4):139-141.

[4]张坤,徐良骥,赵志根,等.专业认证理念下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北京测绘,2019,33(5):608-611.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工程教育认证是指工程技术行业的相关协会和工程教育者对专业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进行的专门性认证。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专业认证的核心有两点:第一合格认证;第二能力认证。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可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得到一种认可, 同时也能使我国工程性人才更好地与走入国际, 所以深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认证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在认证中会不断的发现问题, 持续改进, 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二是在《华盛顿协议》是指出“各签约成员承认这些专业满足工程实践的学术要求, 具有实质等效性”。工程教育专业可以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 提升国际竞争力。三是可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 培养出相应的工程人才, 更好地与企业界相联系。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

在一般的高等本科学校工程教育认证中, 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通用标准由此及彼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持续改进、学生、师资队伍七个方面的元素组成。专业补充标准规定认证的学生必须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些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正确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内涵, 对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圆满完成相关专业认证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要求的“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 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定位目标。调研高校先进经验, 调研社会需求, 归纳毕业生的共同特征, 确立了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为:在素质要求上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开拓创新精神, 具备职业续航能力。在知识结构上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掌握网络工程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的网络工程实践能力, 并了解其相关的专业前沿技术。

四、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满足预期的毕业生能力要求, 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是工程教育认证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要求。在改革探究时, 按照培养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强化工程技术训练, 将工程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课堂环节, 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等方面。构建了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专业认证体系所强调的是培养目标要与培养环节一一对应。

(一) 课程设置

按照《华盛顿协议》毕业生能力要求, 结合网络工程专业实际情况, 将课程的设置和学生能力作对应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表中, 我们按照培养目标, 开设出对应的支撑课程。使学习完成相关的课程都能达到培养目标中的职业能力。

第一在工程能力方面我们开设的课程模块达到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问题。第二在专业问题分析方面我们开设的课程模块能够将应用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 原理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工程问题, 以得到有效的结论。第三计算机语言设计开发类的课程设置能够解决网络工程类的开发方案, 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 并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 采用由行业专家和任课教师共同制定。并在课程内容上适当增加企业的实践案例。

(二) 工程实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实践环节的要求是学校开设相关的实验实践课程外还要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实习实践。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训的机会。使学生在工程动手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结合网络工程专业实际情况, 我们将工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学生能力作对应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工程现代工具的应用开设的实验模块中, 我们开设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创造、选择适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程和信息技术工具 (包括预测和建模工具) , 并将其应用于工程活动中。第二在工程师与社会的实验环节的模块中通过项目式教学和网络相关行业的职业认证课程相联系, 运用自身背景知识所赋予的理性思考 (推理能力) 来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问题作出评价, 以及由此导致的在专业工程实践工作中所负的责任。

(三) 毕业设计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的要求为“毕业设计选题尽可能结合相关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 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网络工程专业实际情况, 将毕业设计的设置和学生能力作对应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毕业实习能够理解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让学生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让学生可以对工程项目及专业知识结合的更紧密, 对学科环境的研究有了更一步的认识。

二是通过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将专业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能够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通过这两个环节, 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做到“招之即用”, “经久耐用”。

五、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可以帮助高校专业完善学生培养目标, 达成教学管理体系同时可以吸引企业界的广泛参与, 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 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产业的适应性。只有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来规范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才能较好地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摘要:领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与理念, 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探讨。结合计算机类所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明确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构建与之相符合的课程教学中课程设置, 工程实践, 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置, 培养目标与培养环节的一一对应, 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罗卫兰, 基于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者[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3) :54-55.

[2] 侯翠红, 专业认证助推工程教育质量提升[J].河南化工, 2016.12.

[3] 鲁正, 武贵, 吴启晨.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 (6) .

[4] 楼建明, 鲍淑娣, 傅越千.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加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11) :340-343+421.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沈阳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59 2、沈阳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59)

摘 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世界接轨的有效途径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这是因为认证体系和程序实质等效。因此,工科专业应当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补充标准为依据,从以下方面加强专业建设。根据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要求;并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有效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完善的支持条件、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以及持续改进。从而提高我国工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建设;工程人才培养

一、簡介

作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我国正在经历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低端粗放转向高端精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而且,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今世界日渐成为一个“地球村”,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来实现。目前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每年培养的大学生达700余万,其中工科毕业生的占比较大,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当前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用人单位苦于招聘不到满意的胜任岗位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频繁参加招聘会而出现就业难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校重视课堂教学,灌输知识,忽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引起教育界、用人单位、家长和学生的关注[1-3]。

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方案、质量监控、反馈机制等方面都有成熟而完善的体系和机制,这些都值得我国高等教育界借鉴和学习。中国科协代表我国于2013年顺利加入《华盛顿协议》,被接纳为预备会员。该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旨在促进工程本科学位互认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工程学位的互认是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工程教育标准的互认实现的。要求成员间的认证体系和程序实质等效。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认真协会正在对机械类等38个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从已经通过认证的院校的专业来看,效果较好,推动了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提高了工程教育质量[4-9]。

本文结合我国工科类专业实际,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视角,探讨工科类专业的专业建设。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工科类专业建设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定了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的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涵盖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生、持续改进、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方面[8-9]。

(一) 根据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必须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通常,各专业应当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听取行业协会专家、企业界专家、教师、毕业生代表和在校生等各方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各专业多年办学而形成的特色以及学校的定位,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且培养目标必须为师生所知晓和理解。同时培养目标还要包括学生毕业要求以及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预期取得的成就。应当注意培养目标是对所有合格毕业生的要求[8-9]。

目前我國某些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类似于口号式的描述,过于宏观,并且雷同,没有结合学校和专业的特色,导致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要求达成度不高。因此,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二)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各专业应当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界专家、教师、毕业生代表和在校生等各方意见和建议,整合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通常,建立如表1所示的课程与学生毕业要求能力的支撑关系矩阵。例如《高等数学》课程支撑毕业要求中学生掌握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计算和分析能力。可能某门课程支撑学生毕业要求中的多个能力;也可能多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中的某个能力。要求教师知晓所讲授课程与学生毕业要求中能力的支撑关系,并在授课与考核环节执行,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本科课程后达成毕业要求。同时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保证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以及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与专业类等课程的比例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和补充标准的要求[8-9]。

目前我国某些高校的教师授课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工程能力的培养,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当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基于工程案例等教学方法,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各专业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分布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应当具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专业教师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具有工程实践背景。要求各专业聘请行业或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8-9]。

(四)以学生为中心,有效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

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达到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为宗旨。各专业要求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手段并执行落实。专业应当对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表现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并通过评价证明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8-9]。

我国某些高校的部分专业仅重视课程考试试卷,而轻视甚至忽视考查等非考试形式的教学效果、本门课程或环节对毕业要求的关系以及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心理辅导站,有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课程,但对于学生学习指导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各专业的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各项教学活动都要有效保证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

(五)完善的支持条件

各学校应当保证教室、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学校应当保证图书资料、网络等资源能满足教学需要,并实现资源共享。与行业企业共建工程实习和实践基地,搭建校企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合作平台。学校应当具有规范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达成各专业的毕业要求[8-9]。

(六)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以及持续改进保证质量提升

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必需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并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各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8-9]。

我国多数高校建立校、院、专业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体系。校级一级监控由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校团委、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共同实施校级教学过程及质量监控,包括监督实施教师教学工作流程、制定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监控学生就业及毕业生工作状况及用人单位和社会的综合评价和学生的就业率等,实现对学院教学过程及质量的评价与监控。学院二级监控主要开展评教、评管、评学工作,负责对教学工作自评;负责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组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估,分析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目标。专业教研室主要监控培养方案的落实、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教学质量等。另外,专业应建立由教育系统以外的相关方如行业协会或企业专家以及毕业生代表参与的社会评价体系,定期评价培養目标的达成度。这些校内外的监控评价结果经反馈后用于教师教学过程监控管理以及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调整等方面的持续改进。目前我国某些高校所建立的教学过程及质量监控与反馈体系只有经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有效实施,才能形成科学管理、动态监控评价、有效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过程及质量监控反馈机制,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进行持续改进,切实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应当抓住机遇,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和补充标准加强专业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从制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到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加大投入完善支持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融合,通过反馈机制保证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提高我国的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实现培养标准和认证评价的实质等效,将工程教育大国逐步建设成工程教育强国,实现强国富民的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振香,张艳.以专业认证为导引构建探究型专业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37-39.

[2]吴启迪.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体大会上的讲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4.

[3]卢晶.我国专业认证制度实施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7-19.

[4]张大良.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5-7.

[5]王海艳,骆健.关于高校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探讨[J].江苏高教,2014(4):103-104.

[6]杨若凡,何倩.美国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5(8):87-91+106.

[7]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8]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4(1):42-47.

[9]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M].2012.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强化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辽教发[2012]130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设项目(GZ201208);辽宁省应用型本科转型试点专业(辽教发[2016]23号);沈阳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搭建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永华(1970,4-),男,汉族,辽宁丹东人,博士,教授,主任,研究方向:功能材料、塑性成形、高等教育管理。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临床医学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就是解剖学,根据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和中职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目标,融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与解剖学教学过程,在临床之前实践中用解剖学基础理论作指导,改革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早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教学效果,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    键   词]  中职;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体会

解剖学是一门临床基础科学,致力于对正常人体形态的研究,有它作为知识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外科、内科等学科的学习和实践。现如今,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医学教育界都一致认为充分结合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问题,能够实现医学教育的连贯性和科学性,从而构建出一支理论与实践共存的高素养综合型医疗队伍,而这样一支医疗队伍正是现今临床医学所需求的医疗队伍。基于这一因素,中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在进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时需要高度重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医学实践操作的教学,从而在创新、高效教学方式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解剖学等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之人才。[1]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职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的体会。

一、中职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刚刚学习解剖学的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既有相关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乏味性。首先,学生不能够从心里接受解剖学,很少了解解剖学的知识,因而也没有过多的感知,就会感觉此门学科枯燥无味;其次,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没有构建好正确学习解剖学的观念;最后,教学环节没有协调好,解剖学的课时很少,但是内容繁多,加上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经常出现一些问题。[2]

二、中职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的体会

(一)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中職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此加以高度重视,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应用价值高的内容,让教学具有针对性。[3]为符合临床教学的需求,有关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重心置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中,尤其是不能讲述过多的生僻名词,如此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契合临床操作来进行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引导,参考临床医生的建议,根据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和手术教授教学内容,并进行更正。教学工作者也要从教学经验出发,实施局部解剖教学,让学生对上肢、下肢、盆腔等进行重点解剖,用标本给学生展示头、胸等部位的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快速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和实用性。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下,出现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极大地提高临床解剖学的教学质量[4]。首先是案例教学法。其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注重结合理论与实践,降低基础概念和理论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实际结解剖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将一些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病例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临床病例时,要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解剖学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解剖知识,培养学生早期的临床思维,促进未来临床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引入临床病症中的椎间盘突出的相关症状并加以详细讲解,包括脊髓、椎间孔以及脊神经根之间的联系,之后再将教学知识点和教学思路从脑出血患者内囊损伤的临床表现中引出,如此在由浅入深的导入、导出中不断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然后是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相较于其他教学形式更为生动和活泼,通过教师的良好引导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良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5]。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契合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并有效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启发。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代表性比较高的临床病例引入课堂,并在知识讲解和传授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该案例的探讨,运用有关解剖学知识对该临床病例的一些表现进行解释,在实践中运用解剖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程度。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教授学生有用的学习方法,俗话说得好,与其让学生学习知识,不如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实际课堂中,教学工作者要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让学生对一些解剖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识记,再者还要注重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告知学生学习有关知识的原因和策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例如,在教学《局部解剖尸体》时,既要让学生对解剖局部结构进行观察,还要让学生对相关组织的联系进行思考,通过全面的认知来有效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疾病分析。

最后是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其结合课外和课内两个教学环节,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让学生能够深化巩固相关知识。在课前,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许多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网络资源,课外给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就能够引导学生针对课外所学知识进行探讨交流,教师从旁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

(三)以第二课堂为依托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第二课堂的实施能够形成一种新型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教学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6]。首先,构建开放性的实验室,中职院校要构建解剖多媒体实验室和生命科学馆,形成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标本进行全面观察,让课本知识从抽象变得更加形象、具体化。其次,在第二课堂的解剖学操作中运用局部解剖课的标本,引导学生积极制作标本。例如,在对标本进行设计制作时,教学工作者要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让学生对动脉导管的修补方法进行探讨,或者在针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标本进行设计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关节镜修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思考。最后,学校需要大量开设一些有关于解剖学课程的补充选修课,或者是积极开展一些相关的知识培训讲座。总而言之,第二课堂的开展和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多元化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有效突破第一课堂的时间、空间限制,从而在有效深化学生知识理解的同时不断拓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关键品格的培养。

(四)构建相关的解剖学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建立培養青年教师的制度,促进其相关专业水平的提高。第一,注重教师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中职院校要选择一位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很强责任心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并制订好相关的培训计划,让青年教师跟随好的导师对每一次备课都认真对待,让青年教师多观看优秀教师的视频,对理论内容理解和掌握。第二,注重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由于资历浅薄,所以在实践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所以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地去观察和熟悉实验室的相关标本和模型,同时需要在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独自完成标本解剖的能力。第三,注重高素养解剖学教师的引入。在解剖学实际教学中吸纳拥有临床医学背景的解剖学人才,促进临床专业解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基础临床一体化,即中职院校工作者要构建相关的机制,让从事解剖学的教师既能够提高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够有机会在临床中实践。中职院校可以合并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系,结合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训练不同医学科系教师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开展相关的交流会,让院校基础学科的教师和附属医院的医生有一个定期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教师相关的平台学习更多知识,相关教师也可以向院校申请对外科手术进行观摩等。中职院校运用一系列方式让相关专业的教师不断交流探讨,并且吸收借鉴相关的知识,让解剖学教学和临床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让解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得越来越快,提高解剖学教学的质量。此外,院校的人事处招聘相关的教师要根据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经验、执业医师证等,让招聘的人才更好地为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中职院校相关的工作者要引起重视,要实施有效的策略提高其教学质量。医学源于解剖学,可以说是医学的起点,也是最为基础的学科,相关教学工作者要注重教授知识的幽默性,浅显易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革新相关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注重其灵活性和形象性,用心认真改正当前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7]

参考文献:

[1]高香红,赵晓华,蔡占秀,等.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9,19(16):154-155,157.

[2]王守安.临床医学专科局部解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15(4):65-66.

[3]林文海.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卫校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J].医学信息(旬刊),2019,18(12):4715-4716.

[4]曾永鸿,刘金海,邱波,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对口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9,32(24):40-42.

[5]陈敏,骆降喜,田顺亮,等.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8(18):112-114.

[6]罗夙医,张祥,范贵航,等.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和探讨[J].大学教育,2018(4):152-153.

[7]何红云,朱建华,张本斯.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9,11(12):87-89.

编辑 原琳娜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分析目前就业市场对于网络人才紧迫需要以及大量网络专业高职毕业生毕业即待业的问题,针对这样情况对我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将思科CCNA课程体系内容引入教学计划中,紧贴行业发展前沿,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思科;CCNA;Packet Tracer

一、引言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各行各业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显著增加,致使近年来网络服务业蓬勃发展,网络工程师现在几乎是所有商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网络专业学生走出校门,很多学生并没有因为“网络”的热门还顺利的找到工作。主要是由于毕业生所掌握的网络技能并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许多公司还在竭力寻找拥有网络技术的人员来满足它们的需求。市场对于网络工程师的需求与网络专业高职毕业生毕业即待业的矛盾已凸现出来,造成这种矛盾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课程设置。很多高职院校对于该专业课程设置过旧,很多技术现在已不是主流但还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无法直接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2)实践方面。目前网络设备供应商很多,国内的有华为、中兴、H3C、锐捷、神州数码等,国外有思科、艾尔卡特朗讯等,虽然设备都遵循RFC协议标准,但设备操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职院校网络实验室的设备大多数选取一家的网络设备(国外设备比较昂贵,大多数采用国内设备),学校设置的实验、实训都是针对这种设备而发开的,所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就只熟悉该企业的设备,对于日后的工作设备多样性准备不足。(3)学生方面。职业教育区别于学历教育在于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教育。但是很多高职学生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够、实践能力不强,缺乏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并没有将职业教育的优点表现出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对网络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将业界领军企业思科CCNA课程体系引入到我院网络工程专业高职生教育当中,改善课程的流程和提高课程内容的准确性,加入当前最新的内容和高级的技术,因此激发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学习热情,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最新的网络技术。

二、思科课程体系

(1)思科系统公司。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Inc.)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它的网络设备和应用方案将世界各地的人、计算设备以及网络联结起来,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各种设备传送信息。思科公司提供业界范围最广的网络硬件产品、互联网操作系统(IOS)软件、网络设计和实施等专业技术支持,并与合作伙伴合作提供网络维护、优化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化培训服务。(2)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1997年在美国推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网络技术的教育项目。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优势:一是思科课程是基于网络职业岗位的需求而开发,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二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验(80%的命令操作通过Packet Tracer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容易搭建);三是学习CCNA四个学期的课程后能够取得思科认证考试折扣号;四是终生享受学院的学习资源。Cisco职业认证按照不同的技术熟练程度,如图1可以分为如下等级:CCNA思科认证网络支持工程师Cisco Certified Network Associate;CCNP思科认证网络专业人员Cisco Certified Network Professional;CCIE思科认证互联网专家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3)思科CCNA课程介绍。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NA课程的目标:一是学习扎实的网络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更高的目标作好准备;二是通过实践掌握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三是一次性通过CCNA认证考试。面向准备从事IT行业学生和准备参加认证考试的学生,CCNA课程有两种新版本:第一,CCNA-Discovery。CCNA-Discovery课程包括: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在小型企业或ISP工作、企业中的路由和交换简介、计算机网络设计和支持四个学期的内容。讲授基于应用的网络知识 (如果组建小型、中型、大规模网络的角度讲授),对于初学者较难;提供动手实践的方式学习网络;使用step-by-step的实验和讲授搭建网络的常规的理论;让学生及时地应用所学到的概念;鼓励学生学习IT课程,帮助学生进入IT行业就业。第二,CCNA-Exploration。CCNA-Exploration:课程包括:网络基础知识、路由协议和概念、LAN交换和无线、接入WAN四个学期的内容。在大学和专业学院当中,通过充分的实践,让学生更精确地、全面地、理论地学习技能;提供复杂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实验课程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适用于面向来自工程学、数学或者其他理科专业的,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的学生。CCNA-Exploration课程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平衡理论、实践和应用之间的比例,充分考虑学生较低的阅读能力和数学基础差的缺点,尽量做到易懂易用易掌握的特点。因此选用CCNA-Exploration作为我院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

三、思科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1)思科课程引入高职教育。思科系统公司已成为公认的全球网络互联解决方案的领先厂商,其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公司、大学、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互联网的基础,用户遍及电信、金融、服务、零售等行业以及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等。同时,思科系统公司也是建立网络的中坚力量,目前互联网上近80%的信息流量经由思科系统公司的产品传递。思科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网络领导者。由于思科在网络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选择将思科CCNA课程体系内容引入教学计划中,紧贴行业发展前沿,使学生与最知名企业技术同步,同时学生对于领军企业的网络技术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教学方法与手段。网络作为一个平台成为了商业、教育、政府和家庭通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科的互联网技术正是这些网络的核心,通过学习CCNA课程来掌握思科领先的网络技术。对于CCNA新课程,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实践与理论并重。高职教育重视项目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与普通高校的学历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对于高职教育而言,绝不能因为实践重要就可以轻视理论教学,应形成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观念,从而树立知识、能力、技能全面发展的观点,并以此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会操作,而且具有正确的理论知识,具备发展潜力的真正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是采取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还是采用传统板书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容易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听讲。但是CCNA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网络技术,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板书也难以表现出来,这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CCNA课程将很多网络技术难点作成flash动画,通过动画播放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加速学习进度,改善学习效果。三是Packet Tracer模拟器与实际设备相结合的授课方法。Cisco Packet Tracer是一款思科网络设备模拟器,它提供了模拟网络设备和过程的可视化环境以弥补设备的缺乏。使用CCNA Packet Tracer模拟器容易对网络设备仿真,实验环境容易搭建(即使没有实际的网络设备也可进行网络实验),操作与现实中操作设备几乎一样。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它对刚讲过的网络技术进行验证,有助于学生理解,大大加快教学进度。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使用模拟器进行网络技术相关命令行的练习。虽然模拟器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模拟器不能完全取代真实设备。我们的做法是将实验和实训内容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模拟器上进行仿真。在实验和实训课上再将模拟器仿真的实验用真实设备进行验证,经过这样两次操作之后,学生对于网络技术掌握,达到较好的效果。四是CCNA认证考试。“双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先决条件,我院将CCNA课程纳入教学中的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将CCNA 认证考试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考取CCNA认证证书。CCNA的证书在业界的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学生考取了CCNA证书,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四、结语

2011年国内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达60多万,未来5年内,企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尽管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大多数由于自己缺乏网络职业岗位应具备的技能,导致就业能力不足。思科课程体系正是基于网络职业岗位的需求而开发,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管理和优化网络的技能的专业人士,提高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 考 文 献

[1]Dye.M.A.,McDonald.R.,Rufi.A.W..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Graziani.R.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Wayne Lewis.Ph.D.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LAN交换无线.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Bob Vachon,Rick Graziani.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

-ration:接入WAN.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希度(Inder Sidhu).兼攻之道:思科当前赢利和长远发展的秘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安娜贝拉·加威尔.平台领导:英特尔、微软和思科如何推动行业创新.广东经济.2007

[7]思科中国-Cisco Systems,Inc,http://www.cisco.com.cn/.

[8]王黎广,彭剑锋.思科:互联网帝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电子信息专业“专业认证”背景

从2013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被《华盛顿协议》认可为预备会员后, 我国过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由此, 各高校在“专业认证”热潮下, 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和完善专业认证体系。“专业认证”从内容上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合格评估。结合各专业最低标准, 对照自身学科专业教育质量, 进行评估, 来判断是否合格;二是专业整改。引入自评、专家评审等认证措施, 从自身专业认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中进行改进、完善, 提高学科专业教育质量。中国计量大学信息过程学院肖丙刚主任在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认证”通过后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进行自评时, 要对自评报告中的每项内容, 甚至每句话都要有支撑材料和证据, 包括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项目;二是对选修课程不能保证专业认证, 因其不能涵盖所有学生。浙江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在谈论专业认证工作时提出, 要邀请专家, 并对各个学院的所有学科、课程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来确保各项教学工作做到严谨、规范。通过对兄弟院校电子信息专业“专业认证”工作的了解和学习, 结合我校专业实际, 初步建立电子信息专业改革总体框架, 并围绕学生展开多项学科调研, 对现有人才培养方向、学科特色、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等环节进行修改, 取长补短, 来提升电子信息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二、电子信息专业规范化教学建设基本思路

从工程专业认证体系要求来看, 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教育“专业认证”, 需要坚持以知识为主体, 以能力和素质教育为导向, 制定适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总体建设目标上, 结合当前已经认证通过的电子信息专业院校, 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确立科学的专业认证改进方法, 立足本专业实际, 将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始终, 打造电子信息专业品牌, 实现“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目标。一方面, 在人才培养体系上, 注重“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坚持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 培养大学生强烈的事业心, 并结合学科建设,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教育,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 结合电子信息专业实际, 依托本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师优势,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变革教育教学内容, 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结构、教学设施、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 打造电子信息品牌专业, 提高院校影响力。

三、电子信息专业规范化教学措施

(一) 构建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团队

在推进电子信息专业规范化教学建设中, 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参照“专业认证”要求, 依托我校学科专业师资实际, 积极打造以专业负责人为主导, 构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的电子信息专业师资团队。同时, 以专业负责人为先锋, 积极引入青年博士, 充实学科师资队伍, 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专业学科课程师资结构上, 要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学习、深造, 提高自身学科专业水平。在平时师资教学研讨中, 鼓励教师相互听课、互帮互助, 邀请专家讲座, 博导讲学, 组织对教师公开课、教学观摩课的评价, 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学科教学科研水平。

(二) 打造电子信息专业特色“品牌”

电子信息专业具有综合性, 其核心专业由电子、信息、电子信息等课程, 从学科专业课程结构来看, 知识面覆盖广, 使得课程教学缺乏特色。当下, 知识经济时代不能墨守成规, 尤其是在电子信息领域, 更要与时代接轨、与国际对接, 把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体现电子信息专业学科特色, 打造电子信息专业“品牌”。结合我校实际, 立足电子信息专业建设现状, 积极分析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与结构, 尤其是向其他高校学习, 了解学科教学动向, 分析学生素质和专业领域能力需求, 将电子信息专业打造成我校的品牌专业。

(三) 完善契合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群体系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群建设, 需要从学科专业出发, 深化教学改革, 引入“双师教学”、“案例教学”、“亲历教学”等模式, 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 优化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群结构, 来顺应学科专业发展趋势, 来满足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变化, 特别是对大学生学科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创新教育的体现。如引入网络化教学资源,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积极整合国内外优秀的网络学科学习资源, 打造课程特色,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来满足教法创新, 增强大学生学科专业综合素养。

(四) 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考评体系

从教学考评体系建设上, 结合电子信息专业发展实际, 突出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性、应用性目标, 不断优化教学考评模式, 建立“教学制度、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反馈、修正教学内容”的循环教改闭环体系, 推进教学规范化发展。同时,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 还要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进行整合考核与评价, 突出学科教学整体性、协同性, 完善教学考评体系。另外, 在学科教学制度建设层面, 结合我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群实际, 从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上, 优化集体备课、不定期抽查制度, 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综合起来, 对教师的教学日历、教案、讲稿、教学设计等进行检查, 确保教学目标有序落实。在学期考试层面, 制定严格的学科试卷命题、阅卷、考试体系, 涵盖试卷的命题、考试、成绩管理等环节, 确保学科评价科学性、独立性、完整性。

(五) 构建科学有效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需要从强化硬件设施建设, 拓展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与学科专业相关联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围绕“专业认证”要求和目标, 一方面, 需要制定与电子信息专业相配套的实验课程, 关注学生动手操作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 加强与行业实习基地的对接, 特别是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上, 要积极引入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更好的能力发展。另外, 依据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群结构, 建立与课程群相关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生产维护型”、“产品研发型”、“工程实施型”等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课程。同时, 还要结合课程群结构, 为广大学生提供咨询、指导、解答等服务。如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从业教育、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 让学生能够从职业引导中, 树立良好的学科理想、确立就业方向。

(六) 注重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相互促进

推进电子信息专业规范化教学, 还要注重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相互对接与促进。一方面, 在学科教学方面, 注重授课方式的创新, 特别是结合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特点, 创新教学方式, 关注实践教学, 引导学生从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 在科研领域, 注重教学对科研的促进, 尤其是在以教促研过程中, 要积极挖掘学科课程教学与科研成果之间的对接路径, 组建电子信息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梯队, 着眼于教学改革, 深化推进科研创新。如在课程授课模式上, 引入企业、产业相关联的项目驱动教学, 以面向生产、科研的实践教学任务, 来保持学科教学活力。

四、结语

“专业认证”背景下, 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规范化教学工作的实施, 需要从学科特色、师资结构、教学评价、课程群建设、实验实践教学, 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 来逐渐协调与促进,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专业基础课程、实训实践教学, 增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素能的相互融合。

摘要:电子信息专业具有较宽的就业口径, 也是涵盖范围广、与生产、生活关联度紧密的学科。从专业认证的提出到高校教育评估制度的完善, 如何把握教育综合改革新常态发展方向, 优化教学体系, 促进学科专业规范化教学。现结合电子信息专业实际, 就其规范化建设思路、目标、具体措施进行归纳如下。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专业认证,规范化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锋, 张贞凯, 田雨波.基于专业认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7 (12) :20-22.

上一篇:家禽养殖环境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量词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