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旅游分析范文

2023-10-19

海岛旅游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海岛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但海岛自然灾害频发,人类无序开发对我国海岛生态造成威胁。生态安全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大,生态安全作为国家或地区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构建起点、线、面相协调的海岛生态安全体系,完善基于海洋权益的综合立法保护体系、构建海岛开发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等,以局部带动整体进行生态治理和修复。

关键词:海岛;生态安全;体系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定义海岛为: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全国海岛保护规划》载明,我国拥有面积大于500平米的海岛7300多个,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千米,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千米。海岛生态环境安全是指海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海岛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在于它涉及海岛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涉及国家领土与国防安全。海岛的生态安全问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国家安全和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大,海岛生态安全作为国家或地区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一、保护海岛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海岛是重要的海上国土,其生态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海岛的生态安全尤其应该得到重视。

(一)海岛生态安全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保证

海岛是划分内水、领海及其他管辖海域的重要标志,并与毗邻海域共同构成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海军、建造军事基地和设施的重要场地,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按国际法规定,海岛与陆地一样可以享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权利,这些权利涉及大片的海域领土,具有巨大的国防军事及经济利益。因此对有争议的海岛实行实际的开发和管理,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海岛生态安全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依托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岛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海岛资源的开发及合理利用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国家相继批复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广东横琴开发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向海岛进一步拓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海岛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要实现海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一致性,这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海岛生态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难以依靠自身解决

海岛生态系统是一个集陆地、湿地和海洋三类生态系统特征于一体的特殊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更加复杂。海岛一般面积狭小,地域结构简单,相对隔离,生态系统食物链层次低,生物多样性少,生态系统不够稳定,容易遭到损害,物种消失、环境改变都会对海岛的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旦生境遭到破坏就难以或根本不能恢复。

二、海岛生态面临的威胁因素

(一)自然灾害频发

海岛特殊的自然条件也会使自然灾害频发,发生在海岛的自然灾害的类型有: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大风、暴雨、强冷空气、雾、干旱等气象灾害,以及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全球气候异常也会带来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系统的失衡。

(二)人类无节制、无序开发资源

海岛资源含: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港口资源等等,作为人类开发海洋的天然平台,其生态系统不可避免的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人类开发利用风险已经成为海岛生态系统的头号风险源。海岛开发初期方式粗放、开发层次低、缺乏监管,大多依照经济优先的开发原则,开发秩序异常紊乱,对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更是无序可循。不仅造成我国国有性资产流失,海岛生物多样性消失,海域污染严重,而且使海岛资源没有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

(三)海岛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海岛经济基础薄弱,其基础设施滞后于海岛经济的发展,主要问题有:

1.海岛交通条件差。海岛的交通开发建设时间较短,地域不广阔,发展水平有限;

2.邮电通信设备能力低。海岛与外界联系不通畅,信息获得存在一定时间差;

3.电力供应紧张。供电能力不满足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4.淡水资源缺乏。用水需求猛增与水资源供应紧缺存在矛盾,海水淡化技术水平低;

5.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防灾减灾能力弱。

三、现阶段海岛生态安全体系的不足

(一)海岛生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缺少关于海岛生态安全的专门立法,对于规范已开发的海岛的行为所依据和使用的法律渊源比较混乱。其中主要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补充性的且针对大陆污染特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适用在海岛这一特殊生态环境显然是有其矛盾之处的。我国海岛生态安全保护工作是处在地方政府部门的自发自治管理之下的,而且地方性法规水平不一,无统一标准。

(二)海岛资源开发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海岛开发缺乏规划,在具体开发行为中,存在资源破坏严重、资源利用单一、行为随意性大等问题,无序、无度开发现象造成生态承载力的负担和环境的破坏。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海岛资源开发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海岛开发管理体制是根据海洋自然资源属性开发的,缺乏综合协调管理能力,相比较国外,我国海岛开发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尚不完备,对于正在开发的和已经开发的区域缺乏生态监管和预警机制。

(三)海岛防灾减灾体系不牢固

近年来,我国海岛自然灾害呈现种类多、危害性大的特点。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发生频率高,蓝藻、赤潮、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也不时发生,海岛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海岛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疏漏之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建设仍需加强,执法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各类灾害监测基础设施设备不先进,预报预警能力有待提高;农村抗灾设施不健全,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灾害信息系统管理不成熟,部门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灾后社会救济制度亟待完善。

(四)海岛生态整治修复工程面临困境

由于我国传统海岛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对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导致全国海岛彻底完成整治修复的资金缺口达到数百亿到近千亿元。虽然我国海岛生态修复研究虽然已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出台了《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技术指南》,但目前该项目刚刚起步,仍处于基础性启动阶段,尚未总结出适合海岛整治修复的一般性理论,对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模式研究不够深入,修复的科技手段以及实践应用尚不成熟。

四、海岛生态安全体系构建

对于海岛管理,首先要以分类和分区管理为原则,引起沿海地区和社会大众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建设和培育依法用岛的社会氛围。海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将生态安全评价、预警、监测、政策和管理方式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点、线、面相协调的生态安全体系。

(一)完善基于海洋权益的生态安全立法保护体系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国的海洋权益主要由各国沿海陆地所决定(包括海岛的陆地),因此海岛在海洋划界的地位愈加重要。由于我国缺少海岛管理与保护的综合法律体系,导致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海岛的主权问题上存在矛盾分歧。因此,要在海岛立法中宣示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并纳入我国有效行政管理内。要完善《海岛保护法》的内容,增加其他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针对污染源和生态要素立法,针对生态安全保护级别立法,突出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克服现行海岛保护法律的局限性,解决管理部门分散、政出多门、利益纷争和力量分散等问题。

(二)构建完善的海岛开发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从国外立法中可以看出,海岛开发许可制度可以把影响环境资源的各种开发、建设、经营、排污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并将其严格控制在法律规定范围,使国家能够有效地进行环境资源管理。海岛的开发与海岛生态环境联系密切,必须要因岛制宜,合理规划,将重点转移到生态建设工程上来,鼓励使用绿色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海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开发前对海岛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选择一种适宜的方式。在海岛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海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辅之以科学的生态监管和预警技术系统。建立科学的海岛生态监管、预警系统。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船舶巡航和登岛调查等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海岛数据库,构建监管指标体系,结合监管技术和预警技术,定期检测海岛开发过程中有无对生态造成破坏的情况,对遭破坏的区域发布预警信息,并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解决方案。

(三)建立海岛防灾减灾综合管理体系

海岛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损失除了与本身的强烈性和不可预知性有关,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海岛的防灾减灾能力弱,基础设施条件差。因此,要加强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电力供应需求,加强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全面开展海洋防灾减灾资源普查和海洋灾害风险综合调查评估研究;构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机制;规范海洋灾害新闻发布,建立海洋灾后恢复和评估技术体系;开展多层次的专业化教育,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强化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着力开展生态工程建设,根据海岛生态特点,进一步推进物种多样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护林体系能够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上的功能,并且能够抵御海啸、风暴潮的侵袭,对于维护海岛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生态自然保护区和修复工程建设

我国海岛众多,生态特点多样。应建立示范区,研究建立海岛生态建设实验基地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采取以点带面,以局部推动全局的治理模式,对于海岛进行分类、分区管理。我国已经建立涉及海岛的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共57个,包含805个海岛,其中海洋自然保护区48个,包含524个海岛;海洋特别保护区9个,包含281个海岛。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对轻度受损的生态系统比较有效,对中度和重度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必须进行人类的适度干预。利用生物技术、物理化学技术等科技手段,根据生态修复理论,通过优化重组,人为进行修复。因而衍生出生态修复。2012年通过的《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提出生态修复工作的目标是:通过试点推广方式,完成50个较为典型的生态受损海岛的生态修复工作。因此,各地方政府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海岛生态整治修复,合理利用海岛,对开发利用的海岛生态实施补偿,减少生态破坏,建立一套海岛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海岛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

总之,海岛生态安全关乎国家、社会的安全稳定,关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要对海岛的生态安全問题提高重视,从构建海岛生态安全体系入手,完善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生态自然保护区和修复工程建设,规范人类开发海岛的行为,使之有法可依,从而最大程度上对海岛进行保护,使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达到平衡,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海岛特点的生态安全保护和治理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国恩.我国海岛生态安全问题研究:国家海岛保护法律——从香港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法律中得到的启示[J].榆林学院学报,2011(1).

2.张勇,张令,刘风喜等.典型海岛生态安全体系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1.

3.王小龙.海岛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6(1).

4.宋婷,朱晓燕.国外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16).

5.陈吉泉,李博,马志军等.生态学家面临的挑战———问题与途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

海岛旅游分析范文第2篇

由于随意破坏,中国的海岛在一个个减少,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浙江海岛消失了200多个,辽宁省海岛消失了48个,河北省海岛消失了60个,福建省海岛消失了83个,海南省海岛消失了51个……近些年,我国不断消失的海岛让很多人感到忧心忡忡。

过度开发致无人岛消失

介于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和海南省文昌市之间的罗斗沙岛就是正在消失的海岛中的一个。

罗斗沙岛位于徐闻县前山镇东南海域,距前山镇三石村约9.4公里,该岛长达8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是湛江市目前发现的最大无人岛。

然而现在那里的渔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无人岛从海面上渐渐消失。前山镇三石村知情的渔民称,罗斗沙岛附近的海沙在整个徐闻是质量最好的,偷采海沙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差不多数十年。三四年前,采沙船最先是在罗斗沙岛上偷采,现在岛上已无沙可采。同时,随着砂石价格逐渐升高,采沙船由最初的两三百吨到现在发展成上千吨。采沙船如同巨型怪兽,一口一口吞噬着罗斗沙岛。

“由于罗斗沙岛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为徐闻县东南沿海方向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破坏使得这道天然屏障在逐渐消失。”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朱坚真教授告诉记者,根据海浪的波浪理论,当海平面遇到有风的天气时就会产生波浪,而当风速逐渐变大或是在台风天的时候,产生的波浪也会逐渐变大,当第一道浪打来在没有任何阻挡的情况下,后一道的浪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力,在这个相互叠加的运动下海浪就会变成巨浪直接打进附近的村庄。

不仅如此,过度对海岛的破坏也使得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下降。朱坚真解释,由于填海会使得原本相距甚远的两座岛屿逐渐相连起来,而海里的泥沙原本可以随着海浪的运动逐渐进入到深海。但由于相连岛屿的阻挡使得海洋的流向发生改变,海里的泥沙无法循环,久而久之向近海岸淤积起来。朱坚真告诉记者,原本当地渔民可以在近海附近养殖一些对虾、珍珠贝或是海藻、海带等海洋经济作物,但是最终因为大量淤积的泥沙只能作罢。

然而以盗沙所换取的利益远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丰厚与暴利。朱坚真说:“因为海沙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所以很难在房地产上使用,因此只能与河沙混合后使用在公路的路基上。而1吨海沙的价格也不超过50元。”

“在广东被破坏的不止是罗斗沙岛,广州南海的多处岛屿都在被人类无情地破坏着。”朱坚真说,在广东阳江的海陵岛被开发成旅游资源后遭到当地政府的填埋,使得原来传统的生物消失,以前在海陵岛最常见的生物就是海豚,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海豚不得不向西部迁移。而在海陵岛的近海区也随之破坏,同时近海区内的海洋生物:沙虫、各种贝也都在减产。由于海岛与周边已经成为一个整体的生物带,而一旦海岛被破坏就会使旅游资源变得单一。

中国第一私人岛主

杭州艺术家朱仁民现在以中国第一岛主的身份而闻名全国。1996年他花9万块钱取得了浙江舟山群岛一处荒岛40年的使用权,他给该岛命名“莲花岛”,自号“莲花洋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仁民表示,他当时购买这个海岛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在艺术创作上“鸟托邦”的理想。

“我购买‘莲花岛’的时候,那时浙江很多海岛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时我就在想,能否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利用海岛,并将海岛永久性地保护起来。”在仔细琢磨以后,朱仁民决定将“莲花岛”打造成一个艺术基地和生态文脉的范本。

10多年以后,朱仁民在“莲花岛”把自己当初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在岛上雕塑了500个罗汉,建造了一座艺术馆,铺就了一个纪念广场,将这里变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基地。

但是朱仁民并没有想着要把“莲花岛”打造成一个私人的私密空间,而是欢迎不同的人前去观光游玩。2006年,他更是把“永久免费参观”的碑竖在了小岛入口处。

自此以后,几乎每年“莲花岛”都要迎接10多万人次的参观。为了管理和保护“莲花岛”,他每年都会雇佣5~6个管理人员。朱仁民对记者透露,打造“莲花岛”他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到目前为止,他在岛上已经投入了5000多万元。

朱仁民对自己的做法并不后悔,他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已经将“莲花岛”打造成了一个中国海岛保护与利用的样本,但是他也坦陈,他的这种模式并不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因为不是谁都愿意投5000万去营造一个生态性岛屿的。

朱仁民表示,近些年来,他去了世界上很多海洋国家,发现他们那里的海岛几乎都得到很好的保护,很少有破坏海岛的事情发生。

“他们之所以能够很好地保护海岛,是因为他们把海岛保护已经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在中国,海岛保护还没有被放到重要的地位上。”朱仁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浙江省是中国岛屿数量最多的省份,其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根据浙江省第一次(1988~1995年)海岛调查结果,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就有100余个,它们就像一颗颗珍珠,分布在蔚蓝的大海之上。

近些年,浙江省加强了对众多岛屿的开发力度。就在前不久,浙江首批30个可开发无人岛名录已上报省政府,其中多规划为垃圾处理、仓储物流和旅游开发,不久以后,首批名录一旦向社会公布,社会各界人士就有望申请海岛使用权。

但是朱仁民对浙江不断发酵的海岛开发热情很是忧虑。“在浙江公布要开发无人岛的信息以后,现在不少社会人士都被吊足了胃口,不少企业也计划参与其中。如果是合理开发利用,这肯定是一个好事情,但是我现在担心的是,将来一些涉足的企业进行不合理的开发,会对一些开发的海岛造成永久性破坏。”朱仁民说,近些年来,由于一些企业的不当参与,随意填海围岛或者对海岛进行大规模的采石挖沙,浙江省的很多海岛已经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留下了一副副千疮百孔的面孔。现在开发这些无人岛,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管,对这些岛屿而言面临的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最近几年,在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的鼓励下,想购买海岛当岛主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朱仁民提醒一些头脑一时发热想购买无人海岛的人们,在购买以前一定要仔细权衡,就是用于旅游开发也是如此,因为买岛容易、建岛难,无人岛上没有淡水,没有电,也没有路基,光进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很多人以为拿点钱盖个房子就能当岛主的想法,显然是不可行的,这样发展旅游也不太靠谱。

合理开发海岛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陈沈良对记者表示,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它的存在对进行海洋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世界各国都深受重视。

“我国的海岛众多,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921个,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岛屿和岩礁近万个。”陈沉良说这些海岛资源丰富,区位特殊,

具有特殊的经济地位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同时,海岛由于其承接海陆的特殊区位,在国防事业中承担着哨岗和堡垒的作用,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普遍缺少规划,开发的盲目性、浪费性和破坏性很大,很多海岛上开采石料、破坏植被,滥捕、滥采海岛上的珍稀生物资源,以及倾倒垃圾和有毒有害废物等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和海岛自然景观,导致部分海岛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甚至整岛灭失。

陈沈良告诉记者,这些年,陆地环境保护的压力使得陆上采沙成本大幅度上升,建筑沙砾来源被迫转向海洋,海沙分选好、分布集中的特点适于大规模工业化开采,同时海运费用低廉,可以降低使用成本。因此采沙近些年来成为海岛遭到破坏尤为突出的一些现象。其次,这些年,炸岛炸礁、填海连岛等严重改变海岛地形地貌的事件时有发生,海岛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另外,由于海岛权属性质不清,一些单位和个人将无居民海岛视为无主地,随意占用、使用、买卖和出让,海岛资源流失严重。

记者最近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历时6年的908专项(即“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岛海岸带调查已全面完成。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无序开发,海岛消失等问题有逐年加剧的趋势。虽然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海岛保护法》让很多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有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管理方面的障碍,海岛破坏的局面依旧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陈沈良认为,目前我国的海岛管理体系不完善,海陆管理权分离,致使海洋功能区划、旅游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行业区划和规划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容易出现区划规划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的状况,也导致了海陆之间的用海矛盾和行业之间的用海矛盾。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的海岛很难得到合理有序的开发。

“海岛的开发与利用必须按照‘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进一体化的海岸带与海岛管理体制建设,打破行业垄断、海陆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现状,促进海岛、海岸资源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和合理利用。”陈沈良另外表示,由于海岛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即使在开发利用承受能力范围内,其恢复过程也相当缓慢,因此在制定海岛海岸带开发利用计划,进行综合决策时,要严格谨慎地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陈沈良表示,“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加快海岛保护与利用的立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海岛的开发与利用才不会留下一些法律方面的空白与漏洞。”

据陈沈良透露,目前国家海洋局认真组织海岛特别保护区选划工作,拟将近3000个海岛通过选划340多个特别保护区形式予以保护。如果这种举措能够落实,将对我国的海岛保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朱坚真告诉记者,对于海岛的保护西方很多国家都做得非常优秀。以澳大利亚为例,他们国家海岛的海岸线是绝对不允许填充的,而岛与岛之间他们会采用架桥、航渡以及空运的形式来过岛。并且如果企业在岛上的建筑会对周围的海洋生物发生破坏的话,那么将会受到来自政府5倍的罚金,也就是说一栋1亿元成本的楼房就会赔偿到5亿元的高额罚金。

陈沈良另外告诉记者,海岛生态系统的独特性、易损性导致其生态系统结构和承载力有限,陆地开发模式不利于海岛的经济发展,而海岛开发利用随意性和缺乏规划极有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国家海洋管理部门和各级沿海地方政府需要警惕的事情。

“我国海岛众多,其生物、旅游、港口等资源丰富。随着海岛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逐步从海岸带走向海洋,而海岛即为伸入海中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位置优势。但是由于海岛是一种十分独特的资源,海岛的管理和开发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在开发时一定要有科学完整的生态规划,另外由于进行海岛承载力研究是开展海岛生态系统管理的前提,因此在对某个海岛进行开发以前,必须对这个海岛的生态系统承载力予以研究。”但是陈沈良说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对于海岛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海岛生态系统承载力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则是更少。

“对于政府而言,现在也不要想着急忙去开发哪些数量众多的无人海岛。”朱仁民表示,对我们国家而言,海岛资源具有珍贵性与稀缺性,在还没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之前,就去盲目开发这些海岛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举措,而让其处于自然的荒岛状态则是一种更为科学和理性的选择。

加强海岛保护的国家意义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海洋法学会常务理事李金明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对海岛进行保护还有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因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个领海国家可以在他沿海的岛屿(可以是海水高潮时或是低潮时存在的)作为基点,将每一个岛屿也就是基点联系起来就会形成一条基线,可以以这条基线为界划出12海里(1海里等于1.84公里)的领海、12海里的比邻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200海里的大陆架。如果海岛一旦被过度开发后消失,那么基点基线就会在消失的同时自动放弃如此多的优惠。

陈沈良表示,我国已经公布的77个领海基点均在海岛上;设有各种等级的基线点、重力点、天文点、水准点、全球卫星定位控制点等设施和标志的海岛等,其保护和管理,事关国家和社会利益,目前却普遍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

另外,一座岛屿的消失也意味着岛下所有的水下资源以及矿产资源都将失去。李金明说,而日本则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硬是要将位于东京西南面1700公里的冲之鸟礁变成一个岛屿。该岩礁东西长约4.5千米,南北长约1.7千米,周长约11千米。冲之鸟以前在涨潮时可有5块岩石露出水面,但由于海水的冲蚀,现在涨潮时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石可露出水面,其中东露岩通常露出海面0.9米,北露岩通常露出海面1.0米。

当然上个世纪80年代前冲之鸟并未引起日本的特别关注,直到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海洋法公约》后,日本才开始强化冲之鸟的“岛屿”身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海洋法公约》首次引入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

据了解,1987年9月日本政府成立“冲之鸟岛应急对策特别研讨会”,并从当年开始在四周修建堤防设施,以防止“冲之鸟岛”被风化和淹没。自1988年4月至1989年10月,日本共耗资285亿日元,在东露岩和北露岩周围放置了9900个铁制防波块,并在露出海面的岩体周围浇铸了水泥防护层。设施建成后,日本政府又投入50亿日元对其进行加固。

然而受自然环境影响,加固工程完成后不久即出现裂缝和剥落,为此对该岩礁的维修工作一直没有停止。1999年6月,日本政府出资对冲之鸟岩礁进行大规模修缮和保护,其中花费8亿日元为东露岩加装了钛合金防护网。

1996年,日本建设省对冲之鸟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冲之鸟大约形成于2.5万年以前,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且正在以每百年没入海中1厘米的速度下沉。为保住冲之鸟,日本政府2006年斥资755万美元进行珊瑚养殖,试图利用珊瑚来使冲之鸟“生长”。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对日本来说,冲之鸟如果被认定是岛屿,则不但能获得4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还将获得在礁上兴建军事设施的权利。一旦日本在冲之鸟修建跑道和码头,其舰艇和飞机就可将巡逻范围扩展2000公里以上。而这片海域是中国向东进入太平洋、美国向西进入东亚以及俄罗斯南下的必经通道,日本认为,控制了这条国际通道,就能影响几个大国,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规定想要享受如此多的权利必须是有人居住的岛屿。于是多年来,日方一直在礁上修筑灯塔和发电设施,甚至利用工程手段,进一步扩张礁石面积,究其目的,有可能是希望在礁石上形成发电、海水淡化、航行保障、渔业支援等基础设施,最终达到岛上设施能够维持居民生活的目的。”李金明说到,虽然日本这样的做法一直受到来自国际舆论上的谴责,但是联合国方面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

陈沈良对记者表示,现在中国有一些大陆坡上的岛屿(西沙与南沙群岛)和远离海岸的大陆架上的岛屿远离大陆,淡水奇缺,我国也没有居民在这些岛屿上长期留驻,但在历史上他们一直归属于我国,二次大战后联合国有关协定也明确归还中国。

“我们不仅不能自己破坏这些岛屿,也不能允许其他国家予以破坏,尤其是对于设有或可能设置领海基点的特殊用途海岛,更是不能允许受到人为破坏。就是遭到自然侵蚀,我们也需要及时采取维修或修复措施。”陈沈良说,但是目前这些岛屿仍面临权益纷争,中国对这些岛的保护任重而道远。

海岛旅游分析范文第3篇

摘 要:短视频平台是开展旅游营销的一个重要平台,在短视频平台下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尤为重要。通过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美丽的景点,使用户在零碎的时间可以刷到这些景点,从而对城市的旅游业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对短视频平台下的旅游营销模式进行分析,其构成主要包括用户主导、平台加成和政企合作。旅游短视频营销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营销主体、营销内容和营销策略三个方面,随后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旅游营销的建议。

关键词:短视频;旅游营销;抖音;营销模式

引言

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短视频时间短,内容丰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用户拍摄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事件,通过发布视频得到大众的观看、赞赏与评论。短视频平台也成为旅游景点宣传的一个通道,不同的景区通过拍摄有特色的视频来吸引大众眼球。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互联网娱乐进入规范发展轨道,短视频用户使用率近八成。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近几年,旅游业发展强劲,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消费规模达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旅游业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是旅游景点仍面临很多挑战,景点发展活力不足,营销方式创新不够等问题,使很多景点无法吸引巨大的人流量,丧失其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借势短视频平台进行旅游营销尤为重要。如今,借势短视频进行旅游营销处于发展阶段,用户通过在短视频平台上拍摄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就能引起视频的传播,实现一个从短视频到旅游城市再到短视频的良性的循环,为城市旅游业做很好的宣传,实现商业变现。旅游短视频的拍摄,使旅游进入了网红时代,越来越多的城市映像跃入全国网民的眼中。但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旅游营销方式仍不够完善。

一、旅游短视频营销模式现状分析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能够在移动状态、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并实时推送的视频,长短在几秒、十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内容包括个人生活技能分享、幽默段子、时尚潮流、商品推送、社会热点、时事新闻、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以短平快为特点的大流量的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用户和资本的喜爱。

旅游营销是指针对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生产商,在识别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目标市场设计适当的旅游产品、服务和项目,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旅游营销模式是指人们在旅游营销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短视频为当代政府和企业开展旅游营销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短视频平台上开展旅游营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短视频营销模式是各方面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总体性模式,这种营销模式的主体有用户、短视频平台、政府和企业。模式是以用户为主导,辅之以平台加成,再加之政府和企业相互合作,形成一种多方面各起作用且共为一体的旅游营销模式。旅游短视频营销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用户主导、平台加成和政企合作。

第一,用户主导。旅游短视频的主力是用户,在旅游短视频营销模式中,用户也占据着主导作用。用户在旅游短视频营销前期有着基础的导向作用,在旅游短视频营销时又被政府、企业等依靠,是营销活动的主要依靠力量。短视频平台上内容的主要来源都是用户生成的,用户将自己的原创视频增加音乐或背景,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给其他用户,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减轻了传统媒体“传输者”的作用,使短视频用户可在平台上自由地分享自己喜欢的内容,回复评论参与交流,成为短视频的主导者。不仅短视频的内容来源于用户,视频也被用户所模仿和传播。例如,抖音视频用户遇到喜爱的视频可以拍同款也可以加上美颜、滤镜、音乐,之后发布出去,形成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短视频。其余用户看到短视频后,可以通过对视频发起者的短视频内容进行学习、模仿,也可增加自己其他创意,达到与其他用户互动的过程中,这些短视频将数亿的用户通过这种方式联系起来,发掘每个用户的创造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赞赏,扩大影响力,同时促进旅游景点的传播。

第二,平台加成。短视频平台是在用户主导的基础上,与政府、企业等合作发挥自身作用。一方面,短视频平台自主策划内容。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凭借增加用户、政府、企业旅游短视频的曝光量,积极向短视频用户推荐,拉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短视频平台的加成模式是旅游短视频营销模式的重要环节。除了用户自主带出来的“网红景点”,短视频平台也策划着旅游景点,在旅游景点营销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抖音自主策划起了“跟着抖音游XX”的旅游景點营销,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效果。同时,抖音具有强大的后台算法,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做推荐。发现用户对城市的景点视频感兴趣,抖音就会推荐类似的视频,这对城市旅游业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借助抖音平台,城市旅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第三,政企合作。除了用户主导、平台发挥重要作用的旅游短视频营销模式,政企合作也是旅游短视频营销模式的重要一环。政府企业首先能强强联合,发展用户主导传播方向,还可以主动与平台合作。城市旅游短视频的火爆,离不开政府和短视频平台的合作。例如,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政企合作。一方面,城市抖音号集体入驻抖音平台,政府借助这个新媒体平台,拍摄并发布城市的旅游景点,将城市的文化底蕴赋予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在大众面前,促进文化的传播,吸引用户前来旅游。另一方面,政府与抖音短视频平台签订战略协议,共促城市发展。自2018年以来,抖音已先后与西安、敦煌等多个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有多于2 800个政务账号入驻抖音平台,涵盖了包括旅游、共青团、文化等多种政府机构。城市旅游业与短视频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城市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现城市盛景,演绎城市新貌,让城市的美城、美食、美景精彩绽放,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外界展示城市自身的独特魅力,让城市文化品牌享誉世界。政企通力合作也可以使需要推广的旅游景点进行包装,借助短视频的媒介传播渠道,创造更多与潜在和现实游客互动的机会,增加游客体验机会。

二、旅游短视频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现存的问题

短视频平台下的旅游营销模式是各方面模式共同起作用形成的一种总体模式,这种模式有多方面的相互协助作用,存在着自身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营销活动有着不利的影响,不容忽视。

1.营销主体存在问题。其一,用户主导易过度商业化。现阶段,在这种以用户为主导,各方面共同起作用的营销模式下,短视频平台下进行的城市旅游营销模式往往只重视迎合用户本身,而忽略了开发文化旅游更大的意义在于文化价值。在内容的展示形式上容易迎合用户的口味,而忽略了旅游文化的特殊性,而越来越充满商业化气息,丧失文化内涵。其二,平台特性使营销难以形成长期效应。在短视频平台开展旅游营销很容易使旅游景点陷入“昙花一现”的怪圈。很多景点的火爆只是暂时性的,一旦时间久了,就像过时的衣服一样被人们抛弃,难以形成长期效应。景点一旦被认为过时了,对以后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营销的开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其三,政企跨界合作力度不够。短视频平台与政府或企业展开跨界合作活动,能使得政府或企业的抖音号吸引更多粉丝,增加更多的曝光量、播放量和关注度,从而激发用户去旅游,进而实现商业变现。但就跨界合作而言,短视频平台与政府、企业的合作目前只是开始,在跨界合作力度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营销内容存在问题。其一,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短视频的内容的质量、创新、亮点是吸引粉丝的重点。由于旅游短视频的生产门槛较低,用户、政府、企业、平台发布的内容各种各样,内容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短视频平台一直为用户推荐类似视频,造成用户的审美疲劳,甚至引发用户的反感,使用户对景区产生心理抵触。同时,旅游短视频的内容缺乏强有力的把控,常会出现一些内容低下、负面的内容,有的景区为了提高知名度甚至会拍摄低俗的视频来博人眼球,有些短视频用户为了吸引粉丝量不惜以破坏景区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为代价来为自己拍摄好看的视频。这些内容一旦得到传播,会得到大众效仿,进而引发不文明现象的大量发生。其二,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不够。旅游短视频像是一种速食主义,灌输给大众的只是景点的表象,而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关注不够,极易引导大众对文化产生错误理解。另外只顾文化旅游带给自身的利益和只注重内容的传播形式是否吸引人眼球,任由开发者以各种形式宣传利用文化资源,而不加制止,也会造成对旅游景点的不利影响,不利于宣传旅游景点的内涵,不利于传播旅游景点的文化底蕴。

3.营销策略存在问题。在短视频平台下进行旅游营销,政府、企业及用户容易将自己的关注视角集中在增加曝光量上,而不注重使用营销策略,营销具有局限性。同时,在营销的策略搭配使用上,各方的关注重点不一样。这样不仅浪费了平台资源,也不易吸引用户,不能达到良好的旅游营销效果。营销视角过于局限,会对旅游营销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在短视频平台开展旅游营销的长期发展。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宏观原因。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虽然行业发展较快,但是未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遇到的新出现的问题没有一个规范的参照标准,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合理解决。政府政策和法律在这方面的相关规定有待完善,技术上的筛选和支撑也有待提高。在这种大环境下,旅游短视频营销产生了以上的问题。

2.微观原因。首先,营销主体不同。由于旅游营销短视频的主体不同,有用戶、平台、政府、企业,营销的力度难以把控,营销力度过重或过轻都难以达到好的效果。营销力度过重会显得刻意,结果会引起用户反感。营销力度过轻会使效果不明显,造成资源浪费。营销主体本身有各自的特性和局限,营销主体不同各方的合作程度也难以衡量,各方面的配合程度较差,使营销视角具有局限性。同时,营销主体的不同也会不容易把控旅游短视频的质量,造成内容良莠不齐。营销主体对不同景点营销的偏爱程度不一样,视角就具有了局限性。其次,内容把控标准不统一。用户、平台以及政府企业都发布各自的内容,但是他们重视的内容方向不统一,也没有一个主导的内容标准形式,从而使内容质量容易形成良莠不齐的局面。各方面分头行动,也不利于内容的整体把控。旅游景点内容的传播,也可能只是表面宣传,而忽略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最后,不够重视营销策略的使用。在短视频平台上开展旅游营销的用户、平台、政府企业不足够重视营销策略的使用,只将重点放在增加旅游景点的曝光量,而忽略使用营销策略。旅游短视频营销是将旅游景点的视频暴露在大众面前,通过点赞、评论与用户交流,在传播上重视用户。但是在营销策略的使用上不够重视,没有重视病毒式营销、精准营销、内容营销等营销策略的整合组合和使用,而将重点放在旅游短视频的传播上。

三、短视频平台下旅游营销发展的改进对策

短视频平台下发展旅游营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存在着新的发展趋势。首先在旅游短视频内容的质量上,由于政府和平台的把控和同行业竞争的激烈性,质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短视频平台下的旅游营销活动也呈现着商业化定制趋势,依靠商业团队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视频的发布、传播,营销的专业化程度有上升趋势。根据短视频平台下进行旅游营销的模式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需要我们提出发展建议来弥补不足,促进其发展,具体建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主体建议

1.用户要主动发挥作用。用户在短视频平台下的旅游营销模式中居于主导地位,用户主导容易带来过度商业化的问题,所以要用户主动发挥作用。一方面,用户自身要在政府企业的引导下主动创作,利用喜爱的形式进行包装设计。用户要主动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进行传播,避免走向过度商业化。另一方面,政企可鼓励用户主动发挥作用,可以通过个性旅游提高用户参与度,用奖励几日游或相关景点门票的方式刺激用户视频进行分享;其次,在景点实地鼓励用户拍摄景点短视频,并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发布,让更多用户关注到景点,引导用户发布高质量的视频,提高景点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2.平台要加大把控。短视频平台是开展旅游营销的依托地,短视频平台的视频传播有短暂性、时效性的特点,视频容易“过季”,不利于旅游营销活动在短视频平台上长期开展,所以要加大平台对旅游短视频的把控。一方面,短视频平台要依据算法注重把握对用户推荐相同旅游短视频的力度,避免短时间内过度推荐、长时间内集中推荐,这样容易引起用户短时间内的反感,长时间内遗忘的问题。另一方面,平台要注重对内容质量的完全把控,控制低质旅游短视频的传播。

3.要开展高效的政企合作。政府、企业与短视频平台企业要互相加深跨界合作,开展更为高效的合作。政府和有关企业可以跨界营销,将企业的景点和特色之处与政府宣传的城市旅游绑定起来,以此吸引更多用户。同时,短视频平台也可以与政企合作。短视频平台根据大数据可向政府或其他企业提供用户对哪种形式的景点更为偏爱,用户更喜欢浏览哪些方面的旅游视频,帮助政府分析判断,以合适的方式进行旅游营销。政府或企业将景点在短视频平台上展示也有利于平台吸引用户,保持用户黏性。所以,在短视频平台下开展旅游营销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

(二)营销内容建议

1.提高内容质量。要注意对内容的把控。一方面,要重视景点视频的内容质量,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相同内容的视频进行抑制,避免内容同质化问题;另一方面,要使优质内容得到有效的途径传播,及时推荐给目标用户。最后,要对视频传播的内容加以监管和引导,避免旅游景点形象恶化及负能量的传播,也避免短视频内容的泛娱乐化。加大视频内容审核力度,对于内容低俗化方面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视频内容的积极向上、绿色无误,同时对上传低俗视频的用户进行处罚,創造绿色健康的网络和娱乐环境,提升用户的体验。

2.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形象。旅游产业的独特文化内涵是旅游产品发展的制胜因素,也是文化旅游品牌立足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根本。对此,应加大各方合作,加大对旅游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在短视频平台上注入对旅游文化内涵的导入,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从而避免在旅游短视频传播过程中的过度商业化造成的用户反感。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旅游产品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游+生态产业”“旅游+电商产业”“旅游+文创产业”的多元化、多角度的旅游产业,增强旅游体验性,提升旅游生命力。

(三)营销策略建议

1.病毒式营销。病毒式营销是利用公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让营销信息传播和扩散,旅游营销也可以通过病毒式营销在短视频平台上实现自身的逐步扩张和内容的宣传。短视频平台上的城市旅游景点也可以多角度借助于病毒式营销方式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政府、企业、用户应该与平台合作,进一步加强病毒式营销。例如,西安的肉夹馍和摔酒碗配上一首《西安人的歌》的音乐,迅速在抖音上宣传开来,很多用户看到视频后去西安旅游,拍摄同款视频。这种营销策略吸引更多游客去西安游玩,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很好的营销效果。所以,政府和企业可以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发掘热点,进行有效的旅游病毒式营销。

2.提升内容营销。旅游短视频重视旅游内容,短短几秒景点的拍摄再加上文字的渲染、音乐的加持使景点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迅速吸引用户眼球。短视频平台里有很多技术高超的用户,他们分享有特色、有意境的视频,内容涉及吃、喝、玩、乐及各种生活小技巧、才艺等,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有衍生不同的话题,可以营造极好的营销效果。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用户发出的特定的旅游倾向分析,找到用户独特的旅游关注点,主动在内容上制胜。

3.实现精准营销。短视频平台在旅游营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短视频平台要在内容的推送上做到精准营销,根据用户每次点开的旅游视频类型推送相关联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在某一类创意视频火爆的时候做更多的推荐。这样就使得对用户进行的景点推荐更具有针对性,实现精准营销,节省时间成本,使营销活动更易接触到用户。例如,抖音如果发现用户观看了较多重庆汇山城火锅的视频,可以接着推荐类似视频,也可以推荐出重庆的其他景点的视频。其次,政府、企业也要与短视频平台加大精准营销方面的合作。

4.多元化融合加跨界营销。新的产品感知需要依靠融入新元素的产品来传达,可使得双方拥有更加丰富的品牌形象,实现了更多的用户曝光量。与微博、微信相比,短视频平台是剧情化的载体,剧情转折能力和媒体互动能力更强。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带来更加新颖、有创意、创新的品牌跨界合作,增加平台与政府企业共同进行多元化融合实现跨界营销。这样就达到了强强联合的效果,有巨大的协同作用。

5.发展个性网络营销。在信息化、个性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各领域、各行业营销的重要手段,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聚集内容生产、形象打造、产品营销等为一体的经济产物。因此,在旅游产业化营销中,应明确认知短视频所具有的优势,尽快实现短视频平台实现旅游营销活动的创新。短视频平台是基于信息、数字和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下产生的产物,是包含数字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在内的综合性数字化媒体形式,具有交互性、时效性、共享性、多样性、超文本个性化等特征。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相比,短视频平台更能够提升信息传播,增强互动性,更有利于促进旅游产品买方与旅游产品提供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利于进行口碑传播,并能快速地进行扩散,进而有利于拓展传播范围与提升传播速度,获取事半功倍的旅游营销效果。同时,与传统营销相比,短视频平台的旅游营销的使用成本更低,并利用微博及微信公众号均推出形式丰富、内容精彩的旅游方面的宣传文案,实现较好的传播,形成完善的个性化营销网络。

短视频平台通过短视频连接各种各样的人、事、物,搭建了一个共同展示“美好生活”,平台里的每个用户可以通过创造自我价值、传播自身所掌握的消息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用生动形象的短视频开辟新的社交方式,未来的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因此,旅游营销应重视用户、平台、政府企业各方面的作用,使用户、平台、政府企业相互合作,更好地进行旅游营销。另一方面,旅游营销也要善于利用短视频平台,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力图实现良好的营销效果,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商业变现。

参考文献:

[1]  申林,赵菁菁.移动短视频重复观看的传播特点研究——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22):24-26.

[2]  华紫佑.短视频App传播特点及发展状况浅析——以“抖音”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7):109-110.

[3]  赵芳霞.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移动短视频发展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8,(10):103-105.

[4]  龙肖毅.大众媒体在提升旅游经济中应用及策略分析[J].新闻知识,2015,(6):97-99.

[5]  曹炜,金泉.新媒体背景下旅行社营销策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66-67.

[6]  刘夏,李晓晔.抖音短视频的营销推广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5):212-213.

[7]  罗茜.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的地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改进对策[J].新闻战线,2015,(4):111-112.

[8]  陶虎,杨静会.论短视频的营销模式[J].中国市场,2018,(32):119-121.

收稿日期:2020-01-09

作者简介:齐德芳(1971-),男,河南永城人,中级,从事市场营销研究。

海岛旅游分析范文第4篇

教案首页

第 2 单元 第 1 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模块二: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任务1:旅游市场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

教学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

(2)旅游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要素及其对旅游经营活动的营销

2、能力(技能)目标:

(1)能够某一具体旅游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加以识别,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旅游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要素及其对旅游经营活动的影响

2、难点:旅游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要素及其对旅游经营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演示、案例分析

教学材料及工具:无

教案正页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旧课(5分钟)

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的五个阶段

二、新课内容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10分钟)

案例导入:据统计,目前在武汉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已多达20个,武汉的经济型酒店已经达到200多家,成为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第三大城市。武汉地处华中腹地,有“九省通衢”之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和中国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以及货物集散地,并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成为了华中地区“都市文化旅游”的特点城市,具备了一系列符合经济型酒店生存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提出任务:请进一步分析武汉市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二)教学内容

知识点1: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 (1)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特点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指那些作用于旅游企业,而旅游企业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构成了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由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构成。旅游市场微观营销环境由与旅游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组织和个人构成,包括购买者、中间商、竞争者、社会公众等,这些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对旅游企业营销能力的有效发挥可产生直接影响。宏观层面的力量由政治法律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构成。

在营销环境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营销环境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营销环境中诸因素的细微变化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企业的经营和决策。作为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只有协调好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企业内部的营销系统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 复杂性

由于地区、时间、季节的不同以及影响旅游企业活动的因素众多,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所涉及的因素也众多,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其他环境因素及营销活动产生影响,使得营销活动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影响营销活动的环境因素也越来越多,使得营销环境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复杂的环境因素使得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环境的复杂化,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易变性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不仅复杂,而且这些众多营销环境因素,由于时间、地区、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营销环境诸因素发生着动态的变化。例如,加入WTO,使得我国旅游业开放,那么对于饭店业和旅行社业的冲击是完全不一样的,外资、合资旅行社的建立使得旅行社业的竞争日渐激烈,市场份额的争夺日渐激烈;再如,游客的流量因闲暇时间的集中与否而使客源市场分为淡季和旺季。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使旅游企业的营销环境中诸因素处于一种易变的、不稳定的状态中,而且各因素由于受影响的原因不同,在变化时往往快慢不一,例如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变化较慢,竞争因素一天内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旅游企业的营销人员应时刻关注营销环境的变化,为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以便企业在经营中依据市场的变化而对各种营销活动和决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 难预测性

由于营销环境的多边形引起诸因素的难预测性,在复杂多变的营销环境下,旅游企业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给企业的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社会经济的走势、政治的不稳定、外来的竞争、突发事件如非典、禽流感等因素都使旅游企业难以预测与把握。  部分可控性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有不可控的也有可控的市场营销因素,旅游企业虽然不能控制外部营销因素,但可以通过对内部营销系统的调整或采取各种营销活动来对外部的不可控的营销环境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不可控因素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归纳1(2分钟)

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实质影响旅游企业运营的外部大环境。它作为旅游企业的不可控制和不可影响的因素,对企业营销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2: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40分钟)

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由一些为企业营销所必须的或能受到营销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所构成。资源禀赋论告诉我们,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地区间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亦是如此,但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污染与破坏都会影响到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资源的保护,不仅是旅游者所重视的,更应该是旅游企业所关注的。 (2)人口因素

 人口数量与旅游市场构成的关系

在收入接近的条件下,人口的多少决定着市场容量。一般来说,人口数量与市场容量、消费需求成正比。在同样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人口的增加对旅游人次的增加起着一定作用。但是如果经济水准不同,就不能类比,例如我国人口数量达13亿,但出国旅游的却很少,所以对人口数量与具体商品的市场关系还必须视消费群的特质而定。这种与特定商品需求相联系的消费群称为市场相关群体。旅游市场营销要重视相关的人口数量,即相关群体的研究。  人口城市化与旅游市场的关系

世界城市人口在迅速增加,据联合国人口部统计,2000年有50%~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一般说,城市居民需求旅游的人数不仅比农村多,而且比例也高。从世界上一些主要客源国看也是这样,城市人口多,旅游人数也多。199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美国是82.7%,英国是86.4%,日本是63.3%。城市人口的增多会导致旅游人数的增多。如何适应人口城市化的特点去开发旅游市场,是营销者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 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旅游市场的关系

据统计,到2000年,欧洲有四分之一的人超过65岁,到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将增加4倍,退休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40%,世界人口老龄化,特别是主要旅游客源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增无减。在美国度假旅行支出80%是出在55岁以上的人手中。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国际老年人旅游市场已形成,旅游市场营销者应审时度势,制定老龄人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推出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各种旅游服务项目。 (3)经济因素

从宏观上分析经济环境时,要着重分析以下主要经济因素: 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人民的富裕程度。有研究指出,一般来说,人均GNP到300美元就会兴起国内旅游,而人均GNP达到1000美元就会有出境旅游的需求。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00美元以上的,旅游增长速度更为迅速。美国就因其较高的人均GN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客源国之一,1990年美国出国旅游者高达4000万人次。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在3万美元以上,成为亚洲最大的旅游客源国之一,1990年日本出国旅游者达1100万人次。  个人收人与消费

经济条件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个人收入,尤其是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更是决定旅游消费者购买力和支出的决定性因素。据统计,在经济发达国家中,每个国民的旅游费支出约占个人收入的4%~6%。因此,个人收入是衡量当地市场容量、反映购买力高低的重要尺度。一般来说,高收入的旅游者往往比低收入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平均逗留时间长、平均花费高。旅游者在旅游中选择参加的活动类型、购买的旅游产品也因收入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 外贸收支状况

国际间贸易是各国争取外汇的主要途径,而外汇的获得又决定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外贸收支出现逆差时,不但会造成本国货币贬值,使出国旅游价格变得昂贵,而且旅游客源国政府还会采取以鼓励国内旅游来替代国际旅游的紧缩政策。如美国1985年外贸赤字达1000多亿美元,财政赤字达2000多亿美元,美国参议院批准了自1986年起购买国际机票征税的议案。相反,当外贸收支大幅度顺差,造成本国货币升值,出国旅游价格就降低,而且旅游客源国还会放松甚至鼓励国民出国旅游并购买外国商品。如1987年6月日本发表了今后五年海外旅行倍增计划,以减少贸易顺差。计划内容是:从1988年起,促使日本海外旅行人数每年增长13 9/6左右,并在机票减免、与国外观光部门交流和获取信息等方面为旅游者提供方便。 (4)政治法律因素

旅游消费的需求弹性系数较大,它不仅对价格敏感,而且对政策法规也十分敏感。一个国家的政府,总是要运用自己的法律行政手段,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因而政府的法令条例,特别是有关旅游业的经济立法,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形成和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而这些法律或规定都是在企业的控制范围之外,其调整变化将对旅游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形成旅游活动的两大客观条件是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还与国家采取何种分配制度有关,而闲暇时间的多少也与政治法规有一定关系,比如假日立法使发达国家居民有了两周的带薪假日,才对远距离旅游目的地形成现实的需求。因此接待国就可根据这一法规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还有些立法条款对旅游娱乐的消费需求会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某些地区关于喝酒者年龄限制的规定就会对餐饮业有较大的影响。

政府对出国旅游签证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出境旅游情况。简化烦琐的入关手续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外旅游者。反之,手续复杂的入关程序使相当部分的潜在旅游者闻风却步。

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明显影响两国互送旅游客源。自尼克松访华以后,美国骤然兴起到中国旅游的热潮,这一方面是由于名人效应,但更重要的是这次访华预示着中美外交关系的和解,从而促进了美国人民到中国旅游的动机。反之,如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紧张,必然导致两国互送旅客的锐减。 (5)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文化对个人必然有其暗示、提醒、制约的力量及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主导需求、消费结构和方式及人们对旅游的观念态度等等。因此,旅游营销活动必须要适应文化的特点。为了成功地吸引某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了解当地的文化十分重要。营销活动能否适应当地文化,决定着市场经营的成败。 (6)技术环境因素

“技术”是指人们所有行事方法的总和。它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销售和管理技术,决定了企业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作为旅游企业的营销者,需要考虑两方面的技术环境。

1.运用新技术可以提供竞争优势

许多企业认识到,谁能引人注目地推出新产品,谁就能保证获得未来几年良好的收益。经验证明,注重革新的企业通常要比不注重革新的企业在旅游市场上成功的概率高。假日公司是旅馆业的技术领先者,并且多年占据旅馆业榜首之位。假日公司最先拥有一个巨大的卫星电视闭路系统。1957年这个公司成为第一家在每间客房配备黑白电视机的连锁集团。新技术又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使航空公司、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利用计算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许多其他便利。高技术又使企业得以拥有自己庞大的国际营销网络,这种营销网络不仅有产品的销售,而且还包括将企业的新观念转达给世界各地的用户。

2.技术对旅游者的影响

闻名遐迩的迪斯尼乐园就是集光、声、电等多种发达技术于一体的产物。战争年代高技术的首选应用是在军事上,而目前高技术的第一应用则是娱乐业。这种富于梦幻、刺激的娱乐产品一经产生,就会赢得众多人的青睐。

同时,技术的发展使旅游设施现代化,为人们的旅游活动带来便利,如交通、通信的发展将时空的距离变得短小,洲际旅游成为易事。旅游饭店设施设备的现代化为旅游者提供了方便。目前,国际上许多饭店在客房设置电脑终端,使客人可以清楚地查询自己的消费情况,商务客 人可以使用电脑联网进行工作。 归纳2(3分钟)

一般而言,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旅游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人口统计、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六个方面,旅游企业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因素对营销活动的影响,并且制定相应的策略。

(三)技能训练(15分钟)

讨论:“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对旅游市场有何影响? ◎调整前消费者倾向于长线旅游旅游供需矛盾突出

调整前的每年三个“黄金周”(春节、五

一、国庆),每次放假的7天为消费者提供了充沛的休息时间和出行时间。大量的消费者选择长线旅游作为度假方式。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虽然带来了景区经济的短暂繁荣,但它给旅游的供需带来了诸多问题。

从数量上看,假日期间旅游需求量大增,而旅游供给具有相对稳定性,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这就导致假日期间旅游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从空间上看,旅游景区容量有限,而长线、集中旅游使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破坏现象时常发生,这既浪费了旅游资源,又浪费了旅游成本。 此外,长线旅游给城市的交通运输业带来较大压力。据有关方面统计,2006年5月1日至7日(“黄金周”取消前最后一个五一长假),铁路发送旅客3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200万人次,比春节期间增长23%,公路日均客运量比春节期间增加27%以上,水陆运输再现景气,上海、大连等地的内海航线客座率普遍达到100%。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黄金周”以往长线旅游人流量大,交通拥挤。这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调整后消费者倾向于短线旅游休闲活动更加灵活

调整后的四个“小黄金周”(清明、五

一、端午、中秋),使旅游时间和旅游人数更加分散,这既利于人们自由选择出行时间,也不影响旅游消费总量,同时还降低旅游成本,节约旅游资源。“小黄金周”由于时间限制,必然会导致部分计划长线旅游的消费者转向短线出游。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的城郊游、周边游及国内游将会成为旅游爱好者越来越钟情的出行方式。 与此同时,节假日调整后,出现了更多的放假机会,分散的假期也更加符合放假规律,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加灵活地安排休闲活动,旅游的质量会提高,能享受到的服务也会更好。此外,郊区游、农家乐或是到周边城市旅游给接近客源地的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促进了经营短线旅游的旅行社业务的进步,短期旅游产品也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三、新课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宏观市场营销环境的六大要素及其对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

海岛旅游分析范文第5篇

在外出旅游之前, 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信息, 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 作出决定, 这个过程称之为旅游决策行为。旅游者如何选择旅游目的地, 哪些因素影响旅游者的选择过程是旅游决策行为分析的重要因素。感知环境、旅游偏好、最大效益原则等均影响到旅游者决策行为, 而没有旅游资源就谈不上感知环境, 旅游偏好等因素, 所以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决策行为中的基础要素。

1 西安旅游资源分析

西安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 它位于中国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深厚的第四纪黄土分布广度、厚度和发育完整性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富饶的自然环境形成西安独特的自然景观。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13个王朝在此建都。自石器时代蓝田猿人到新石器时代半坡人生活繁衍, 经丝绸之路到西部大开发, 西安所沉淀的人文景观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夙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与希腊的雅典, 意大利的罗马,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1.1 资源总量丰富, 级别高, 开发潜力大

2004年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中, 全省11个地市中共调查到旅游资源单位9774个 (如图1) , 其中西安市旅游资源总量最高, 有2093个单位, 占全省资源量的21.4%。陕西省共拥有优良级旅游资源1595个, 西安就拥有546个, 占全省优良级旅游资源的34.2%, 在各地市中位居首位。

对西安市2093个单位调查得知, 西安已开发资源单位有523个, 正开发的29个, 开发利用率为2 5%, 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达75%, 开发潜力巨大。

1.2 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

西安旅游资源空间上具有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的特点。2093个旅游资源单位分布于西安市的13个区、县, 分布相当广泛 (如表1) 。但对其数量比较, 排在首位的是临潼, 有228个单位, 占总量10.9%,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其开发“秦唐文化旅游板块, ”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 莲湖、新城、碑林, 共有资源单位605个, 占总资源单位的29%, 有利于核心发展“古都旅游板块”。这种旅游资源特点既有利于推动资源的广泛开发, 又有利于提高核心旅游竞争力, 全面有效的实施六大板块带动策略。

同样,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空间分布也具有分散与集中并存的趋势 (如表2) 。如西安市13个区、县旅游开发利用程度表, 除高陵外, 各区、县均有开发利用。集中度较高地区为碑林和户县, 已开发资源分别占本区县资源总量的74%、50%。

1.3 类型多样, 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

西安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2003年颁布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大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在2004年旅游资源普查中, 调查的2093个旅游资源单位分属于7个主类, 23个亚类, 89个基本类型, 占全国相应类别的87.5%、74.2%和57.4%。

西安是31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 13个王朝在此建都成为中国七大古都之首, 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旅游景观。西安市人文旅游资源有2035个, 占全部旅游资源97.2%, 分属于4大主类、14个亚类和73个基本类型, 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秦岭北麓地带以秦岭北坡动植物景观和关中平原黄土地貌景观为代表, 分属于3个主类、9个亚类、16个基本类型。

1.4 特色旅游商品, 风味小吃种类繁多

西安旅游商品独具风格, 秦俑仿制品、仿唐三彩、仿古青铜制作, 形象可以以假乱真。历代名家书法手迹碑贴、瓦当拓片、秦绣工艺瓷器、漆器、玉雕、景泰蓝、剪纸、皮影、唐壁画摹本、户县农民画等均闻名遐迩。旅游饮食地方特色浓郁的仿唐宴席秦系菜肴及风味小吃独树一帜。辇止坡的蜡羊肉、老关家的柿子饼、樊记蜡汁肉铺的白吉饼夹腊汁肉, 桥梓口、洒金桥、麻家什字等, 回民饮食街的羊肉水饺、牛肉拉面、羊肉饼、灌汤包子、姜汁拌汤、卤汁粉鱼、粉蒸羊肉、水盆羊肉, 秦镇凉皮、三原泡油糕、魔芋豆腐、石子馍、豆腐脑、太后饼、时辰包子、地软包子、带把肘子等名目众多。

1.5 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和黄河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已形成典型东方地域特色,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形成了自己的风土民情。富有特色的乡村劳作和生活方式、社火、西安花灯、秦腔、婚嫁风俗、传统节日活动、西安皮影剧、木偶戏、陕西锣鼓、鼓花庙会等民俗文化地方特色浓厚, 极具吸引力。

2 西安市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 旅游目的地的资源问题是吸引旅客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深入了解旅游地, 掌握目的地资源的优劣势, 树立正确有效的目的地形象, 才能保证稳定的客源。

2.1 资源数量、等级影响感知环境

旅游地形象的可感知性是旅游者从作出旅游决策到旅游行程中以其自身的特点、个性和能力的需要, 对目的地形象的总体感知和评价。旅游者在外出旅游之前, 往往会收集各种有关目的地的综合资料, 然后根据自己的旅游期望和主观偏好作出对目的地感知形象的比较评价, 从而作出旅游决策。一般来说, 旅游感觉中的旅游地形象主要体现在旅游地资源丰富性、知名度高低和地域差异性。目的地资源越丰富、级别越高、资源类型越多样, 游客选择的可能性越大。

2.2 资源类型影响旅游偏好

旅游者具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 必然存在着差异。旅游者由于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不同, 构成各自的个性特征, 因此在认知活动, 情感和意志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 这些心理上的差异是个体实现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旅游者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就是通过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表现出来。旅游偏好应从年龄、职业、学历三方面研究。

西安旅游资源以人文资源为主, 开发利用状况也是如此。资源类型影响着不同年龄的旅游者的旅游偏好, 进一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不同年龄层的人在作出旅游决策时会有不同的结果 (如表3) 。

从表3中可以清楚看出, 45~64岁和65岁以上中老年人来西安旅游的人数占绝对优势。西安突出的是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 这些对老年人的吸引力较大。25~44岁的青年人来西安旅游人数相对较少, 青年人经历充沛, 新鲜感较强, 他们追求充满活力和融入自然的旅游体验, 古城西安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及老年人, 24岁以下的青少年旅游人数比例最小, 青少年活泼好动, 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追求“新、奇、异”的旅游资源, 对西安兴趣不大。

游客不同文化的文化程度, 会选择不同的旅游地, 文化程度高的游客偏好文化气分浓厚的旅游地, 文化程度低的游客则更偏好体验性强的旅游地。西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如表4) , 从表4中可以看出, 西安游客大专以上、中专高中文化水平比重大, 几乎占到游客人数的60%。初中以下游客比重较小, 文化古都对文盲和其他文化层次低的游客吸引力最小。

职业的不同影响人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构成人们的爱好差异, 旅游偏好, 往往和人的专业和职业密切相关, 不同职业的人根据自己的职业特色, 兴趣爱好选择的旅游地不同与文化程度相关, 职业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来西安旅游几率大, 反之较少。

发掘不同层次客源市场, 就要求西安开发利用人文景观同时, 加大力度发展自然景观, 使西安旅游资源结构向多层次多方位发展, 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2.3 旅游资源分布影响最大效益原则

人们在作出旅游决策时, 倾向于追求资金和闲暇时间限制下的最大旅游效益。游客作为旅游经济活动主体, 其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旅行费用, 时间成本消耗影响, 另外还受到目的地环境等要素影响, 因此面向游客的旅游战略应具备旅行费用最小化和满意度最大化两个基本特征。游客在作出旅游行为决策时, 会选择最佳旅行路线如何在旅行线路中以最低消费而拥有各色景观的体验使游客达到最大满意度, 是游客进行旅游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西安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分散且相对集中的特点, “秦唐文化旅游板块”, 资源分布最集中, 只在临潼区就分布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骊山自然风景区和华清池康体娱乐区等旅游地, 有利于旅游者在最短的时间、最小费用下, 拥有不同的旅游体验, 从而使游客达到最大满意度。“古都旅游板块”, 资源量丰富且集中, 城区内聚集着保存完好的古城墙、钟楼、鼓楼等历史文化遗迹, 使游客在最短的时间内, 充分充分体会到“古城”风采。

2.4 特色服务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

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观赏和购买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同时, 旅游商品也是宣传旅游地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图1) 旅游经历者通过旅游商品对旅游地经历回忆宣传给他人, 影响他人旅游决策行为, 同时也可能引起旅游经历者重回旅游地旅游的冲动, 增高旅游地的重游率。

特色旅游商品是推动西安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代表着西安旅游文化的精华。但是, 西安旅游商品地方特色不突出, 市场不规范, 雷同现象严重, 外地生产较多使得游客购买兴趣不大, 所以包装特色旅游商品, 发挥旅游商品的资源优势, 是影响西安旅游业的重要方面。同时, 国内外游客对品尝精美可口的食物兴趣浓厚, “吃在西安”西安的小吃世界文明, 种类繁多, 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使游客在“玩好”的基础上又享受西安的饮食文化。

游客偏爱民俗风情优越的旅游地, 比如少数民族聚集区, 少数民族热情好客, 民俗风情浓厚, 游客可以参与到民俗活动中体验到异族风情。西安虽不是少数民族聚集区, 但拥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皮影戏、社火、剪纸、农家的家庭旅馆等独具西北特色民俗风情, 吸引游客作出旅游选择。

除了以上四点对旅游决策行为游行有影响外, 旅游宣传、目的地安全问题、治安条件、干净整洁状况、消费条件水平、以及旅游地居民态度、旅游管理水平和地区时局、旅游法规实施状况等等都会对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产生影响, 只有真实有效的进行旅游宣传, 及时采取措施规划和治理旅游区的环境, 才能取得游者的信赖。

3 建议

西安地处中国西北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 中南地区的门户与交枢纽是亚欧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西安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西安经济的支柱产业, 对西安经济起到调整其经济结构, 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西安作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具有丰富的人为文资源和独特的自然资源, 是全国范围内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这些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西安旅游资源的分析, 研究其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在对有针对性的规划开发和发展西安旅游业中意义重大。研究旅游者的选择行为和旅游倾向, 可以极时准确的把握游客心理, 这样能在旅游规划和开发时有的放矢, 减少资源浪费, 使西安旅游业持续稳步发展。综合上述研究分析, 对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3.1 发掘资源潜力, 创立旅游品牌

西安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级别高, 但是已开发利用资源较少, 开发潜力巨大, 为适应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 就必须加快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的步伐。西安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但缺乏旅游优势品牌。2000年底, 联合国将690项历史文化遗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安目前只有秦始皇兵马俑一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兵马俑外, 西安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体现在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的底蕴上, 因此提升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的关键举措在于提升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地位, 创造以“古都”为旗帜的品牌旅游。“古都旅游板块”以西安市为中心, 资源数量丰富, 且集中度较高, 拥有众多举世闻名的文化遗迹和出土文物, 所以对西安古都板块的开发应在保持“古风”基础上建立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发展之路, 创建历史文化古都的品牌。“四大遗址板块”包括周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 具有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开发和发展“四大遗址板块”打出“千古帝都”的旅游品牌来吸引旅游者, 应该是今后西安旅游业发展的又一品牌战略。

3.2 重点开发建设六大板块, 建立发展最佳旅游线路

西安旅游资源的六大板块, 功能各不相同, 吸引着不同层次, 不同需求的游客。以文化生态旅游及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类型的“秦岭北麓旅游板块”, 横贯西安以南。秦岭山脉北坡地区气候温和肥沃的第四纪黄土孕育了西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使西安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作为历史名城, 13朝古都的西安, 对游客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古城风貌”和“兵马俑”。“古都旅游板块”古城风貌保存完整, 以旅游观光为主, 有古城墙、护城河、书院门、洒金桥、北院门等历史文化名胜地, 突出了历史文化特色, 其人文景观丰富, 资源类型多样。“秦文化旅游板块”即临潼区, 以“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闻名于世, 知名度大, 资源级别高, 对游客吸引力大。全市历史遗产数量巨大, 共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 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保护点多达2944处。“四大遗址旅游板块”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 以文物观光为主要功能吸引国内外游客。“曲江游憩板块”和“滨水游憩板块”集观光、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

游客在选择旅游线路时, 按照最大效益原则, 会客观的对旅游资源数量、级别作出比较, 在旅游费用最小的基础上, 选择最优化的旅游线路, 就要求西安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设计出搭配合理, 主题突出、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短期廉价的旅游线路, 以适应游客的多种需求。比如, 南线由秦岭北麓, 从蓝田向东延伸至华山的旅游线路, 途中经过石绥镇杨贵妃墓, 扶风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等, 形成自然景观为主, 人文景观为辅的旅游线路。东线由西安经临潼至华山, 途径半坡遗址、华清池、秦俑博物馆等著名旅游景点, 集自然风光与文物古迹于一体, 是最受欢迎的旅游线路。在未来旅游业发展中应注重线路之间连通性、合理性以最优旅游线路吸引游客, 形成西安大旅游线路圈。

3.3 规划旅游市场, 发挥旅游资源优势

西安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旅游商品、风味小吃、民风民俗种类繁多, 但是, 目前西安旅游市场出现的强买强卖、乱涨价、抢客拉客、以假充真等现象严重损害西安旅游地形象, 影响旅游者满意度。针对这一现象, 西安旅游市场的整顿, 应该分区分块进行, 以解决西安旅游市场现状, 使游客乘兴而来, 满意而归, 提高旅游地重游率。

旅游商品的生产中应推出特色旅游商品, 比如“兵马俑”、“蓝田玉”、“户县剪纸”等。对旅游商品雷同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顿, 突出旅游商品的地方特色。西安小吃, 花样繁多, 但宣传力度不够, 以后的发展中应加大宣传力度。西安民风民俗独具特色, 可以发展一些比如“仿古民俗游”或“吃在农家, 看在农家”的旅游形式, 开发西安特色旅游市场。

西安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应在发挥自己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合理规划开发西安旅游业, 使其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摘要:本文在对西安旅游资源进行资源量、类型、分布、特色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旅游资源对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 并对西安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决策行为,旅游偏好,感知环境,最大利益原则

参考文献

[1] 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蒋纪新, 李兵, 等.带你游西安市[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7.

海岛旅游分析范文第6篇

[摘要]目前,游客旅游前准备行为的相关研究还是空白。笔者从一些案例中得到启示,认为旅游前准备、游客成熟度与旅游期望明确度、超过期望程度之间可能存在一些联系。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并由因子分析将游客旅游前准备的18个观测变量萃取为4个因子,分别是:深入性准备、态度性准备、保健性准备和基础性准备。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4个因子与其他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图,结果显示:深入性准备和态度性准备可能是判断游客成熟度的标志,并对旅游期望明确度产生正面影响;游客旅游前明确此行的旅游期望对实地旅游超过期望的程度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旅游前准备行为;游客成熟度;期望明确度;超过期望程度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一个反映中外游客旅游前准备行为差异的案例

关于游客旅游前准备行为的学术文献非常少,萌生进行游客旅游前准备行为的研究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系进行的一次关于欧洲旅游见闻小组探讨。陶婷芳教授介绍到赴欧洲旅游的很多中国游客对景点的安排不太满意,因为其中教堂和博物馆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游客缺乏相关宗教、历史和建筑的知识准备,他们大多数认为这些景点很乏味。显然,很多中国游客为这次旅行是缺乏准备的,他们甚至抱怨看到的巴黎圣母院和凯旋门原来就是这个样子,似乎与他们原来的设想相去甚远。即便是导游对这些景点进行了讲解,南于缺乏对相关历史典故的了解,很多中国游客依然不知所云,提不起兴趣。

相反,一位赴上海旅游的德国朋友介绍说,他的这次中国之行准备了很久,而且为了更好地体验这次旅行,他还从多种途径进行了信息收集,包括一些有关中国、有关上海的旅行指南。他甚至抱怨到中国在网络上的旅游信息指南不详细,实际上他此行还得益于另外一位德国朋友所建的博客。这位德国朋友把他在上海的所见所闻以及旅游相关的信息用博客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几乎成为了德国人到上海必看的帮助手册。

虽然这次小组讨论表面上反映了中西方游客旅游前准备行为的差异性,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从某种意义上看,旅游前准备行为、游客成熟度、旅游期望明确度及超过期望程度之间可能存在某些关系。如果这些关系成立的话,可能对于我们如何引导游客行为、促进旅游者成熟进而规范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信息披露以明确游客旅游期望、提高旅游满意度都有建设性意义。

(二)出境游热潮要求国人提高旅游成熟度,规范自身旅游行为

另外,蔡利平教授最近在《客观地呈现中国消费者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特性及形象》一文中也介绍到,对中国旅游者持否定拒绝态度的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Scenic Spots:Chinese Tourism,the State。an Cultural Authority》一书的作者澳大利亚人类学家帕尔。在这本出版于2006年的新书中,中国的旅游者被作者描述成一个被动的、无知的群体。帕尔在书中指出,“(中国旅游者)是一个对传统旅游文化了解很肤浅的群体,这个群体缺乏自己可以运用掌握的行为准则”。显然,该书的作者没有考虑到中国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期,没有站在历史唯物的角度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但随着中国出境旅游规模的不断增长,国人的旅游行为对国家形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旅游前准备行为能够促进旅游者成熟度,规范自己的旅游行为,对重塑中国旅游者国际形象,使国际社会接纳来自经济强劲崛起中国的游客,也是非常有裨益的。

(三)相关学术研究比较缺乏

旅游者行为是学术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以“旅游行为”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中国期刊网,1994年至今共有201篇文章;以“旅游”为篇名+“行为”为关键词,共有437篇文章。黄万英(2004)对国内旅游行为的文章进行了综述,将检索到的85篇文章的研究内容分为旅游动机、旅游决策行为、旅游消费行为、旅游空间行为以及细分市场行为这5个方面。笔者以“tourist behavior”在www.scieneedirect.com检索“Title/abstract/key words”,得到209篇相关文献,研究的内容大致与国内的相似。其中,凯茜·徐H.c(Hsu,Cathy H.c 2006)介绍了菲利普·L·皮尔斯(Philip L.Pearce)于2005年出版的专著《Tourisl Behaviour:Theme and Conceptual Schemes》。该专著分为旅游者社会角色和旅游者特征分类、旅游动机、旅游日的地形象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旅游主客关系及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旅游网络与旅游者行为、旅游后的行为(旅游者满意度)这6部分内容。笔者认为在旅游网络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可能会涉及旅游前准备行为的相关内容,但进一步通过google学术“http://scholar.google.com”检索发现这些文章主要探讨旅游网络搜索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Luo,M.,etc.2005)。关于旅游前准备行为及其影响的研究,在笔者所及范围内还没有找到相关文献,因此该领域的探讨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二、研究设计

笔者于2007年4—5月,采用城市街头和景区直接访问的形式,在佛山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访问者的人口学特征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结构、旅游方式;第二部分采用顺向记分5分制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方式,内容包括:旅游前准备、游客成熟度、旅游期望明确程度、超过期望程度4个方面。

国内关于游客旅游前准备的学术文献几乎没有,散见于一些大众普及的读物,从实用性和提醒性的角度谈到游客旅游前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准备,比如行前准备、健康准备、资料准备和服饰准备。同样,国外的杂志也是基于普及性和实用性的考虑,谈到如何在旅游前准备药物以及了解旅游潜在风险,同时认为政府、旅游企业、保健中心和媒体在风险提示与教育方面应起到相应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游客自身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早做好相应准备。考虑到游客旅游前准备的层次性,本文设计了18个问题(详见表3),包括从最基本的预防潜在风险因素,旅游中食、住、行等基本要素,到旅游信息搜寻的努力程度和旅游知识的了解程度。

游客成熟度与旅游者经验有相近的意思,更深入地划分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了主观和客观层面,主观层面体现了游客自身对旅游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旅游地的熟悉程度,客观层而衡量了游客的实际旅游经历丰富程度。相应地,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来测量主观层面的成熟度,它们是:您认为自己的各种

旅游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您对此次旅游目的地非常了解;还设计了两个问题来测量客观层面的成熟度,分别是:您经常去旅游、您去过了很多地方旅游。

旅游期望明确度表示游客对即将进行的旅游活动的满足感、乐趣、意义和价值等方面效用的可预见性。超过期望程度衡量的是游客实地旅游后的感知效用与预期效用的差别,实际上体现了游客的满意程度,本文为了与问卷中设计的问题名称一致,还是沿用“超过期望程度”一词。考虑到本文并非专门研究旅游期望明确度和超过期望程度的结构,没有将其细化,因此均由一个问题来测量,分别是:您在f临行前对此次旅游有了明确的期望、您实地旅游后觉得超过了您的期望值。

三、数据分析

(一)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有效回收率为97.5%。样本的性别构成为男性58.46%,女性41.54%,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和旅游方式如表1所示。年龄结构基本呈正态分布,中间年龄段比例较大,两头比例较小,与一般情况比较相符;学历以中低层次为主,大学及以上层次约占1/3;家庭人均年收入大多数处于1000至3000美元水平,按国际经验,分别处于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阶段,这与我国旅游市场总体水平比较相似;旅游方式以家庭和亲朋结伴为主,与我国注重家庭关系维系的一般情况比较符合;职业呈现出广泛的分布,并不集中于某一职业,基本能体现总体旅游市场特征(详见表1)。

(二)因子分析

本文设计测量游客旅游前准备的问题比较多,共18个,为了简化分析,笔者采用因子分析探索能否简化变量个数。KMO样本充足性检验值为0.720,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变量之间共线性较强,适合因子分析。

笔者提取了4个因子,其特征根均大于l,总共解释了71.159%的变异,说明提取的因子能很好地替代原数据信息。内部一致性检验值在0.74—0.89之间,说明问卷的信度较高。原问卷项目的因子负荷一般都大于0.4,仅旅游地安全这一项因子负荷为0.393,电基本合格。因子1中包含了5个项目,分别是:游客了解旅游地自然知识、历史文化知识、社会风貌知识、旅游计划构想的时间和旅游购物信息搜索,这几个项目主要体现了游客对旅游地比较深入了解的程度,因此笔者命名为深入性准备,该因子解释了34.319%的变异。因子2中包含了4个项目,分别是:游客搜集信息花费精力、花费时间、选择途径多少、收集信息丰富程度,主要反映了游客为搜集信息的努力程度,笔者将其命名为态度性准备,该因子解释了样本16.614%的变异。因子3包含了5个项目,分别是:游客携带衣物、携带旅游装备、携带药品、关注天气、关注安全,反映了游客对人身和健康的潜在风险关注情况,笔者将其命名为保健性准备,该因子解释了样本13.32%的变异。因子4包含了4个项目,分别是:关注住宿的信息、饮食的信息、娱乐的信息和交通的信息,反映了游客对旅游中食、住、行、娱各要素的关注程度,笔者将其命名为基础性准备,该因子解释了样本6.906%的变异(详见表2)。

从描述性统计来看,人们对基础性准备的关注度和保健性准备的行为还是较高的,其次是深人性准备的得分,而态度性准备的得分最低(见表3)。

(三)回归分析及路径关系图

描述性统计显示,样本的期望明确度相对较高,其次是超期望程度,而游客成熟度偏低(见表4)。

为了探讨旅游前准备与游客成熟度、旅游期望明确度、超过期望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笔者保存了旅游前准备的4个因子为新的变量,并分别以旅游期望明确度、超过期望程度、深入性准备、态度性准备、保健性准备和基础性准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以超过期望程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显示,态度性准备、基础性准备和期望明确程度对超过期望程度有正面影响。以期望明确程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显示,态度性准备和深入性准备对期望明确程度有正面影响,而保健性准备对期望明确程度有负面影响。

以深入性准备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显示,游客成熟度越高就越可能进行深入性准备。以态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显示,游客成熟度越高就越可能以更积极的态度来准备此次旅行。之所以没有以游客成熟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是因为我们认为游客成熟度主要是来自游客以往的经历和体验,而此次旅游前的准备应该不会改变长期累积而成的游客成熟度。反过来,游客成熟度作为一种既已形成的个体状态(包括心理和知识等)可能对旅游前准备这个行为产生影响。从F值可以看出,4个模型总体具有显著性;调整R2处于0.24~0.52之间,说明还是解释了相当部分的变异,模型拟合情况较好;杜宾·沃森(Durbin Watson)值均较为靠近2附近,说明残差间不存在较大相关性(详见表5)。

以基础性准备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虽然游客成熟度的系数显著性通过了检验,但解释变异实在太少,仅有0.036,说明游客成熟度不是影响进行基础性准备的主要因素;而且杜宾·沃森(DurbinWatson)值接近1,说明残差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模型拟合得不好。另外,以保健性准备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调整R2为负值,并且没有通过系数检验,证明游客成熟度对保健性准备的影响不显著。

由于我们探讨的是多个变量间递归关系,因此,回归模型中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就可以作为这种递归关系变量间的路径系数(Path Coefficients),为了,更好地表示旅游前准备与游客成熟度、旅游期望明确程度、超过期望程度之间的关系,笔者作了以下路径关系图(见图1)。

四、研究结论

(一)态度性准备与深入性准备对旅游期望明确度有正面影响

对于期望是如何产生的,较少有专门的论述,一般会认为期望明确程度得益于以前的经验和信息的搜索。本文中,游客在旅游前的期望主要受到态度性准备、保健性准备和深入性准备的影响。态度性准备反映了游客旅游前信息搜索的努力程度及其信息搜集的结果,越充分的态度性准备就越能明确此次旅游可能会体验到的经历。

保健性准备反映了游客旅游前为防止人身和健康潜在威胁而采取的行动,按理说充分预见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会使游客在旅行中减少不适以及由于天气、装备、衣物而产生的麻烦,但本文研究发现保健性准备使游客模糊此行的期望,可能的原因是保健性准备影响旅游者的生理层面,却不大关乎更影响旅游期望的乐趣和意义层面。进一步的分析可能需要探讨旅游期望的结构。

深入性准备主要反映的是对旅游地自然、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了解,

旅行前越清楚地知道旅游地的各方面特征,就越能预见此行的所见所闻。

基础性准备没有能进入回归模型。基础性准备主要反映的是游客对住宿、饮食、交通和娱乐的信息关注,我们认为之所以其对旅游期望明确度影响不大,可能是观光旅游以及休闲旅游初期,游客发现住宿设施、饮食状况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游客已经对每次都雷同的情况不会产生任何期望了;同样,游客只是把交通看作进入旅游地的途径,而不是把旅途看作是一种乐趣的体验;对娱乐没有什么期望,可能是游客以观光为主,对娱乐需求不大,电可能行程安排时间紧密,难有空闲参与一些娱乐活动,还可能是旅游地娱乐活动贫乏,游客不报什么期望。

游客成熟度没有能进入期望明确程度的模型中让我们感到有些意外,按理说,游客成熟度应该能够促进期望明确度,并且游客成熟度4个项目的内部一致性检验高达0.893。不过,从图1我们能够看到,游客成熟度首先影响深入性准备和态度性准备,进而与期望明确度发生间接关系,实际上游客成熟度可能通过这种间接联系来促进期望明确度。

(二)游客旅游前明确此行的旅游期望对实地旅游超过期望的程度有重要影响

最影响超过期望程度的因素是期望明确程度,这一点容易理解,因为超期望程度的参照物是期望,如果期望不明确,此行不论经历和体验如何,游客都难以判断是否超值。因此,旅游企业应尽可能地让游客在旅游前清楚地了解旅游地的信息,以便游客对其旅行有清楚、明确的期望,最后游客实地旅游后参照自己明确的期望值,才能客观地评价对此行的满意度。

态度性准备对超期望程度也有正面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游客对此行的兴趣较大导致态度性准备的充分;也可能是充分的态度性准备导致兴趣较大,就越能够体验此次旅行的真正乐趣,体会一些别人没有准备而难以理解的现象和事物。

基础性准备导致更高的超值体验,与我们的设想不一样,其原因可能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游客成熟度没有直接影响游客超过期望程度,但通过态度性准备、深入性准备和期望明确程度间接发生关系。

(三)深入性准备可能是判断游客成熟度的主要标志

游客成熟度的提高会促进对深入性准备。可能有人会认为既然游客的成熟度已经较高了,对旅游目的地比较了解了,还会去进行诸如了解旅游自然、社会和历史文化相关知识吗?我们认为,很可能游客成熟度提高后,才发现多去进行深入性准备会使他的旅行更富有意义,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也很有可能游客成熟度的提高来源于以前的旅游前比较注重深入性准备,而不知不觉这已经成为了他旅游前的一种习惯。从表4和表5中的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被调查游客的成熟度较低,深入性准备得分也较低,正是那些数量较少的较高成熟度游客才会去进行较充分的深入性准备。因此,笔者认为,较充分的深入性准备的游客正是那些成熟度较高的游客。

(四)态度性准备可能是判断游客成熟度的另一标志

研究显示,游客成熟度的提高会促进对态度性准备。这一点也很可能引起误解,认为既然游客的成熟度较高,反而会更多地进行态度性准备吗?笔者认为,这个道理大概和游客成熟度对深人性准备的影响一样。成熟度较高的游客会知道更多地进行一些信息搜索对自己的旅游大有裨益,也很有可能成熟度较高的游客已经养成了旅游前更多地进行信息搜索的习惯。从表4可以发现,样本总体的态度性准备得分较低,因此很有可能正是少数成熟度较高的游客才会去更多地进行旅游前的态度性准备。反过来,旅游前是否充分地进行态度性准备足衡量旅游者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

表4中的描述性统计发现,样本总体存保健性准备和基础性准备的得分较高。当然,本身对保健性准备和基础性准备的关注并没有错,同样对旅游非常有帮助。但是,对保健性准备和基础性准备的关注仅仅体现了一个正常人出于生理角度的考虑,是一种本能的、基本层次的行为。而旅游要变得有意义,则需要更多精神愉悦的东西。旅游者总是从不成熟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初级阶段的游客对保健性准备和基础性准备较为关注,而成熟的旅游者还进行了较多的深人性准备和态度性准备。

五、研究的展望与结语

(一)研究的展望

1 旅游前准备行为量表设计的完善

由于游客旅游前准备方面的学术文献非常少,笔者只是根据普及性读物的介绍和一些访谈进行的编制进行了相关分析,虽然信度分析得分较高,但可能还存在遗漏的地方。其次,旅游前准备属于旅游行为的一部分,是否可以分为旅游前准备的“态度——行为——结果”3个层次,因为也很有可能游客旅游前准备的态度、行为和实际结果不一致。而本次问卷调查中没有系统地划分为3个层次,某些问卷项目涉及到态度,有些则涉及到行为,还有一些涉及到结果。如果将旅游前准备划分为3个层次,可能更有利于得出更加富有建设性的结论。

2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

由于本次调查中旅游期望明确度和超过期望程度只有一个项目来测量,只有观测变量,而没有潜变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难度就非常大。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不少于3个项目来测量期望明确度和超期望程度,便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使得旅游前准备、游客成熟度与期望明确度、超过期望程度之间关系更为准确。

(二)结语

总的来讲,关于游客旅游前准备的研究尚属空白领域,但对旅游企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一定指导意义:①由于游客在旅游前进行深入性准备和态度性准备对游客此行旅游期望明确程度有正面影响,因此,引导游客在旅游前适当进行深人性准备和态度性准备使游客客观地评价实地旅游的质量和满意度从而使得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营销和服务中得到更有效的监督,使规范旅游企业行为和净化旅游市场落到实处;②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应避免过分夸大、模糊旅游行程,尽量准确地对旅游者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游客明确其旅游期望,提高旅游满意度;③旅游者较多地关注旅游前的深人性准备和态度性准备,作为成熟旅游者的标志,对促进我国出境旅游者规范其行为,重塑国家形象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成熟,将会对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致谢:感谢上海财经大学陶婷芳教授关于中西方旅游者行为对比分析,感谢佘东文为本次调查所做的大量工作。

责任编辑 宋志伟

责任校对 王玉洁

上一篇:互金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经典儿歌歌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