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经济论文范文

2023-09-17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日语教学;发展之困

大学外语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促进意义。大学英语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亦是大部分非外语专业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性课程之一,以至于产生大学外语几乎等同于大学英语的印象。虽然除了英语外,高考还有日语、俄语等小语种的考生,但由于学习人数极少,进入高校后的修读学生数量远远无法与大学英语学生数量相比;此外拒绝日语考生报考的高校无须开设大学日语课程;故此,大学日语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被边缘化。

一 大学日语的教学现状

烟台大学每年新入学的日语考生人数较少,故而大学日语的课程一直由日语专业教师兼任,且由于小班授课教学,教师可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日语基础不均衡的现象并不会对课程整体进展造成明显影响。笔者自2009年以来一直承担本校大学日语的教学工作,对我校修读大学日语学生的人数、生源、高中日语学习状况做了调研后发现:近几年大学日语学生数量增加明显;山东生源的大一新生都是从高中阶段才开始学习日语;高考高分与实际能力不高的矛盾。此外,大学日语是大学外语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数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大学日语学生数量与其他大学外语语种的学生数量此消彼长,也会影响到学校对教学资源的配置。

(一)学生数量增长明显

烟台大学开设大学日语课程已近20年,尽管每年入学新生数量极少,一直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设大学日语课程。自开设课程以来,我校大学学生数量一般保持在5人左右,从未超过10人。最近几年,大学日语学生数量与以前相比增长明显,2016级13人,2017级人数15人;2018级15人;2019级人数骤然翻倍增长,人数突破50人。由此可见近年来我校大学日语学生人数增长明显,尤其近两年成倍数递增,笔者认为今年人数激增绝非偶然现象。

通过对本校历年大学日语学生数量的分析,结合近几年本校日语系毕业生去很多高中教授日语的就业趋向,笔者认为烟台大学大学日语学生数量仍会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首先,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其次,汉语与日语同属汉字文化圈,日语中的大量汉字易于给学生有易于入门的印象;再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要求,高中才开设日语课,所以高考难度比英语低,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完全可以重新学习新的语种;以上诸种因素是造成高考日语考生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基础外语教育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高中外语教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同时,如何应对激增的学生人数也成为高等院校大学日语教学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考高分数与实际水平低的不均衡性

笔者结合实际调查发现,大学日语学生高考前的日语学习总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初中开始修读日语且从未学习过英语,这种学生大都来自东北地区,比如来自延边地区的朝鲜族学生;另一种情况是高中阶段为了提高高考成绩,主动放弃英语学习,零基础开始修读日语。从高考成绩上看这两种学生的成绩没有很大差异,高中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高考成绩大都在120分以上,其中不乏140分以上的高分,但是这两类学生在课堂表现上差异极大。

高中弃英语学日语的学生不仅是烟台大学大学日语学生的主体,也是人数呈现明显增长的最主要的来源。这些学生并非一入高中就开始学习日语,大部分学生从高一下学期放弃英语开始日语的学习,也有少部分从高二开始,甚至也有极少数学生从高二下学期才开始学习日语。据笔者对本校历届大学日语学生生源地的调查显示,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山东本省,早期大都集中在菏泽、聊城和莒县等地,近几年,生源地却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几乎涵盖了整个山东省。

一直学习日语的学生基础扎实,语音、语调大都没有明显问题;高中开始学习日语的同学发音、语法、词汇量积累方面明显不如前者,这种两类学生水平的差异给大学日语教学带来困扰,教材难易和课堂教学内容很难协调。近几年学生数量激增,且几乎全部是高中阶段才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原来学生日语水平的不均衡性的矛盾已经转换成学生高考高分与实际语言能力不相匹配的矛盾。据笔者对本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日语的学生大都是高中放弃英语,改学日语,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考成绩,应付高考是学习日语最直接的目的。由于学习时间短,目标明确,学习任务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注重刷题,这就造成学生缺少发音、朗读练习,不注意语感的培养;学习基础不牢固。

根据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日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听说和翻译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日语的能力,高等教育阶段公共外语的培养目标就是加强学生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毋庸置疑,这个培养目标是建立在学生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之上。显然,高中阶段的突击猛进式学习为大学日语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留下诸多障碍,这也是目前大学日语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学生高分数低能力,日语基础薄弱,學习时常的差异导致学生能力不均衡;这些对我校大学日语教学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二 大学日语教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大学外语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大学外语的教学“不能把学生浪费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上”,而是要培养学生通过外语的学习加深对该国文化的理解,从基本的语言技能教育转换成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素养教育。由于我校大学日语的学生大都是高中阶段开始学习日语,学习时间较短,无论是时间还是语言基础,都远远无法与大学英语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放弃学得不太好的英语,改学日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考外语成绩。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老师教学的中心和重心也清晰明确,这种典型的应试型教学和学习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高分低能,高考日语的优异成绩并不意味着学生日语达到与之相应的水平,同时也为大学阶段的日语学习带来诸多问题。

首先,缺乏语音训练。发音是外语学习的基础,是初级学习阶段重要内容之一,反复练习和大量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条件。笔者所在学校大学日语的学生大都是高一下学期,甚至高二下学期开始学习日语,由于学习时间短,任务重,高中阶段的老师注重对学生语法、词汇、阅读等应试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明显不够,更何谈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语感方面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这就导致学生初学时不注重发音,语音、语调普遍不准;此外日语中汉字会有助于对语句意思的把握,学生不记日语汉字读音也能领会意思,很多学生就干脆跟着感觉走,把很多训读的单词直接按照音读去读,最终导致大学阶段日语学习乏味、吃力,逐渐失去学习日语的兴趣。

其次,语法基础不扎实、系统。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设置说明,初中阶段日语为选修课,进入高中阶段学生选为高考外语后加强学习强度,但是实际上大多学生都是进入高中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英语太差会拖累高考,不得已才开始学习日语。他们不仅要学完高中阶段的内容,还需要先补学完初中阶段的内容,学习时间短,内容多,强度大,还要应对高考,很多学校都是急忙赶完进度,然后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学生为了应试做题,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掌握的语法知识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

再次,日语听说能力有待加强。外语的学习除了词汇、语法、阅读能力的培养之外,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虽说高考日语试卷亦有听力能力的测试,且分值高达三十分,据笔者教授的历届学生反映,日语高考听力试题极其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自认为可以拿到满分。而且,大部分学生高中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听力训练,仅是有针对性地题海战术,而日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几近于零。

最后,教材选择混杂。由于高中开设日语课程的时间不统一,各高中很难按部就班地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中的要求选用教材。笔者对本校17级、18级、19级学生的调查显示,高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日语》(人教版)以及内部自编教材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人教版《日语》课本;其次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有极个别开课早的学校学习了《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上册的部分内容;还有极少数高中把课程委托给校外培训机构。由于高考日语的难度系数低于英语,高中使用的教材并没有对高考本身造成直接影响,但是使用《日语》(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基础扎实,日语能力明显高于使用其他教材的学生。

大学日语课程是学习与教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困难。首先,大学日语教学工作大多由日语专业老师兼任,上课时间大都是周末。随着学生数量的激增,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这既不符合教学基本规律,又使得”任课老师“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需要教学管理方面考虑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近年來,我国高校大学日语学生数量的增长明显,对师资的配置、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提出更多的挑战。但是就目前大学日语学生的实际状况来看,我国大学日语教学远远落后于体系完备的大学英语教育,不得不仍旧停留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应对这些挑战不仅需要高校合理配置大学外语教学资源,教师转换教学思维,持续加强教学改革,也需要高学日语教学从学生长远发展出发,加强学生基础学习阶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枫,吴诗玉.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转向的“逻各斯”[J].外语电化教学,2013(1).

[2]李宵翔.信息化教育与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挑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19(11).

(责任编辑: 王义祥)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在分析“双创”人才需求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改革必要性基础上,提出基于“双创”人才需求的高校日语教学改革措施: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注重语言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学习;将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融入教学内容中;编写创新性日语教材;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关键词】“双创”人才 需求 日语教学 改革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我国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然而社会上“双创”人才仍较为缺乏。以日语人才为例,近几年来,日语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许多高校都开展了日语教学,但是由于大多数日语人才不具备创新创业素质,因此不能与企业、社会需求相适应。对此,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改变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法,在“双创”人才需求背景下探索高校日语教学改革措施,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双创”人才需求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日语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教学模式过于简单,仅仅针对某个方面进行讲解,不能达到很好地学习日语的目的,也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其次,一些高校在日语教学方面重点工作不突出,为了应付考试,让学生死记硬背,完全忽视语言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体现为将考试放在第一位,只注重笔试内容,不重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使大学生的日语沟通交流能力得不到提高,从而导致不能学以致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和日本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并且近年来我国日本企业不断增加,日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学习好日语十分重要,探索更有效的日语教学模式同样重要。基于社会对“双创”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日语教学不得不进行改革,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采取一些措施,老师积极配合,学生努力钻研,共同学习日语,培养出更多“双创”型人才。

二、基于“双创”人才需求的高校日语教学改革措施

(一)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当前大多数高校都使用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单调并且没有学习氛围,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双创”人才需求背景下,教师应进行一定的转变。

WebQuest是由美国研发的一种利用网络媒体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即从以前存在的网络信息中选取一部分信息来进行学习,并且利用网络媒体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学日语教学中。

WebQuest教学模式大致由情景介绍、学习任务、网络资源、探究过程、总结评价等五部分构成,据此教师和学生也相应地有自己学习的几个过程。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于设施的保护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学会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二)注重语言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说和听方面能力。在日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要提高学生听日语和说日语的能力,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可以用日语与人熟练沟通。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增加学生的日常口语练习,将词汇讲解、听力训练以及口语练习相结合,帮助学生说好日语、写好日语、读好日语,做一名专业的日语人才。

(三)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学习。在日语教学中,高校往往秉承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往往找不到一个最优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日本文化的学习。语言与文化是相互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我们在学习日语的同时,还要了解相应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也有一些相同之处。在日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这些文化的差异与相同点进行分析,让学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词汇内容与语法知识。此外,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也有利于學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將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融入教学内容中。我们学习日语的同时,不仅要融入日本的传统文化,而且也要将日本的企业元素融入其中。日本企业和中国企业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团队合作”“拘泥小节”等是日本企业中突出的文化特点。日本企业的管理工作、奖惩员工的政策、培养员工的方法以及在工作上的创新等内容都可以给学生讲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日本企业员工的精简干练、勤奋努力、严格纪律等优秀的特点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训练一些企业文化的项目,使学生更加了解相关企业的思维模式,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因此,教师应仔细研究日本企业文化的管理观念并且教给学生,帮助学生适应工作、融入企业。

(五)编写创新性日语教材。日语教材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日语的必备工具,还是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工具。教材的编写工作应结合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的教学目标,从而编写出适合老师、学生使用,内容准确并且实用价值较高的教材。基于“双创”人才需求,教材在编写上应体现一些创新的元素,可以考虑将日本的文化内涵、日语的自身特点以及不同的学习方法等编入日语教材中,用最小的成本发挥出教材的最大作用,使得日语教学更加先进。

(六)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日语教学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学习日语也很有帮助。一些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标准,相应开展了一些专业课程,但是这些课程都不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日语的目的。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设一些特殊的并且与日语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例如对日本文学作品的阅读、对日本文化的品析等,学生通过阅读日本的著名文学,可以从语境中感悟日语的精髓,从而激发自己的灵感,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这些特殊课程的开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营造了学习日语的氛围,学生可以从中了解日本的社会风气、文化内涵等,日语水平也会逐渐提高,这对学校培养“双创”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上基于“双创”人才需求,对高校日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此提出了详细的教学改革建议。现代社会对于“双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个高校应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相应的改革措施,培养出更多的“双创”型人才,为社会更好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令君.双创人才需求背景下日语教学新途径探索[J].高教学刊,2017(6)

[2]谢暴,郑家房.“双创”背景下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

[3]柳百萍,任平,唐岭.“双创”背景下“专业—创业”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8)

[4]冶文玲,郑毅乐,赵付立.日语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路径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

[5]杨秀云.翻转课堂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0)

[6]陈亚敏.浅析日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以中日成人礼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2015(2)

【作者简介】罗春霞(1986— ),女,壮族,广西宁明人,广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教学。

(责编 苏 洋)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日语复合型人才;日本文化;文化导入;人才培养

引言

社会主义新时期,掌握不同国家的语言,能够与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对日语复合型人才而言,仅掌握词汇和语法还远远不够,例如部分学生在交流过程对日本文化还不能完全理解,这是因为学生对日本文化中某些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日本文化的关注。本研究将通过分析目前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以日本文化导入方法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以解决当下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策略,更好地提升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日语人才培养中日本文化的作用

中国的日语教学主要基于五种能力:听、说、读、写、翻译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掌握日语的基本知识,但是随着日语知识的增加,如何正确使用大量单词和语法知识成为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和日本人交流时,即使没有语法错误,也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是文化差异的结果。根据文化的定义,今天常用的文化意义是广泛而狭窄的广义上的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由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属于文化的范畴。严格地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财富。以及社会和组织机构。在教授日本文化时,例如在日本概况介绍课程中,将花费大量时间介绍日本的地理、历史、气候和音乐,而牺牲对沟通进程具有深刻意义的语言,即解释不同文化间沟通知识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交流的时候,不可能按照自己文化的标准来判断外国文化,把自己国家的习惯和价值观强加给日本人。因此,即使能流利地说日语,也可能会发生冲突,对两国国民的交流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中国人见面时握手,日本人一般鞠躬,鞠躬的形式不同,是根据双方的社会地位、地位和人际关系决定的。但是,日本学生在任何时候都采取同样的复习形式,给对方造成了混乱。此外,邀请客人吃饭,在日本,被邀请方要先把所有的食物都吃了才礼貌,在中国一般需要少量的剩菜。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节约和非节约的问题,而且应该在一种深厚的文化中寻求。烤面包也是原因之一。中国人喝酒喝酒,一定要喝酒,日本也允许少量的饮料。语言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表达和文化记录的象征。并且文化也是语言内容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培养文化洞察力是当今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授日语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学习日本文化。

二、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入日本文化的实际意义

通过与一些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交谈,可以总结出当前日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即使学生对有关日语知识及日语逻辑有所掌握,但是在日语写作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书写逻辑不通、语法错误等。第二,基础知识运用的不足。一些学生即使掌握日语基础知识,但是在运用的时候还是沟通不顺畅,且有时候还会出现错误用语。经过咨询专业日本教师得知,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日本文化不是很了解。语言系统的形成来自不同的生长空间。在日语语言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日本文化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日本的饮食文化、艺术文化、精神文明和体育文化,学习者只有不断吸收并对日本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进一步阐明日语的逻辑规律和意义。系统地学习日语的语言体系后,学生可以从新的角度重新理解他们所学的东西,提高他们灵活使用日语的能力。

三、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日本文化导入的方法与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明确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僵化的教学方法。日语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不能只凭着自己的经验教学,教学经验并不代表先进的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进步,某些经验教学模式已经落后。对此,高校教师应当不断加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观念来充实自己,以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与此同时,教学模式也应当不断改革创新,在新的理念下整合自身的经验,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开发和设置。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课程,培养市场认可、企业欢迎的各类人才。根据近年来企业招聘的具体情况,“工作经验”已成为日语专业人才进入企业市场的瓶颈。企业的职能大致可以分为生产、营销、财务和人事四类。公司所谓的“工作经验”就是这四个方面的经验。企业招聘人员也较重视说话和工作技能。

(二)校内聘请日本外教,建立专业教学环境

即使学校教师具有专业教学经验和对日本文化的深入了解,也很难构建一个完全专业的日本文化导入环境。原因是教师使用中文作为母语,教师通过学习知识——了解知识——等过程来传授日本文化知识,重新组织和传授知识,在这些过程中不断传播信息,从而导致信息消费。事实上,学生们不能通过老师的话给日本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目的,教育机构可以聘请外国专业教师填补信息空白。日本外教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有着日本文化的亲身经历学校可以为学校的教师和外籍教师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日本教师负责基础教学和词汇及语法知识的传授外国教师负责文化传播,并向学生提供日本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和自然知识。同时,日本教师还可以与外国教师密切沟通,获取日本专业文化知识,并将知识融入课堂进口环节,以便从各个角度输出日本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创造。

(三)创造日语的学习环境

学习日语和学习其他外语一样,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提高课外学习的效率非常有用需要考虑更多的方法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一是定期举行日本角聚集日本业馀爱好者,把他们分成小组,围绕一个话题自由讨论。没有必要具体说明个人和团体的数目,甚至没有必要设立主持人和专题,主要是为了用日语自由交流。如果有条件的话,邀请日本老师或学生参加比较有效行使说话能力也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但是,應当指出的是,口角活动必须避免两三人或一个核心人物的讲座。虽然参加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日语的表达水平很高,但让所有参加者用日语交流是日本之角的精髓。第二,我们每天都要坚持阅读训练首先,《手册》的文字、文字和实例保证每天至少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作为一种学习习惯,并努力保持这种时间。与此同时,尽可能多地退回反映日本文化的各种优秀文章,以利于理解。三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广播中播放日本新闻等节目,营造文化交流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日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包括“日语教材改革”和“教师专业素质”等多方面。日语文化导入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如何将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日语教学中,是日语教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课题。本文以日本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方向,研究分析了如何以日本文化导入为有效途径来培养日语复合型人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将日语文化层层引入,转变教师观念,聘请外籍教师,才能够将日语文化引入课堂。

参考文献:

[1]宋刚杰.宁夏地区日语人才需求现状下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宁夏理工学院为例[J].法制博览,2019(36):259-260.

[2]李凤忱,吕文华.应用型经贸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J].教师,2021(24):43-44.

[3]杨慧.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商务日语专业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6):156+145.

[4]刘芳婷.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相融合统一的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94-96.

[5]田沙.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高校日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1):126.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学生在实际运用日语进行交际时,会出现发音、词汇以及语法并没有错误但跨文化交际不能顺利进行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忽略了非语言交际的作用。本文通过非语言交际的概述对中日文化中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论述非语言交际的作用,以期对日语跨文化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日语跨文化教学

人类交际形式多种多样,语言交际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非语言交际手段支撑着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但不易察觉。中日关系的接触导致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不断发展,各种日语培训机构大量出现,可见民众对日语的热衷。在高校中日语教学由来已久,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词汇语法与语音的教学,忽视了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容易产生误会。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教学在日语专业的教学中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的实现依赖于现代科学的进步,在交通、通讯领域的技术革新缩短了国家与地区间的距离,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频繁,实现了横跨众多学科的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学始于上世纪,研究文化、交际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问题等,跨文化教学也在此基础上兴起。

非语言交际涵盖于跨文化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先于语言交际出现,是人类最原始的交际手段。关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非语言交际的一些特点:非语言交际以非口头与非书面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传达的信息在一定交际情境与交际环境内有效,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常常同时进行,但可以单独完成消息的传递。非语言交际的分类中外学者存有差别,国内学者毕继万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一书中将其分为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与环境语,这种划分方法影响力较大,本文也以这种划分方法为依据展开论述。

二、日本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

(一)体态语。体态语是人在交际活动中身体局部或全身做出的各种表情与肢体动作,是人的本能反应或者刻意行为。比如人的基本动作姿势或者礼仪性质的举动,受文化环境差异的影响,同一动作在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下的人看来意义有所区别。

一些象征性的动作可以代替语言交际,比如日本人食指交叉传达人与人冲突的信息,中国人会理解为数字十;日本人将手掌置于脖子之下表示解雇,中国人会理解为杀头;说明性动作经常与语言交际配合来说明语义,日本人将小指钩在一起表示庄严神圣的承诺,中国人则见于小孩之间的许诺;通过面部表情或者身体部位的动作可以有效传达信息,在中国将竖起的手指放在头部两侧象征牛的肢体动作,在日本人看来是表示某人在生气;一些调节性质的动作,比如暗示讲话者继续或者停止的动作在两国也有所差别,中国人示意讲话者继续常常报以微笑,但在日本人看来微笑是一种不易理解的交际方式;在交际中会有适应性动作发生,比如尴尬时的挠头动作起掩饰作用,日本人的微笑既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表示反对,中国人有时会感到无法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性,避免引起误会。

(二)副语言。副语言是伴随语言交际而发出的没有确定意义的声音,借助音质、音量、音高、语调、语速等起到对语言的伴随、打断或临时代替语言的作用,比如沉默、话轮转接与其他非语言声音等,副语言又被称为类语言或者伴随语言。体态语与副语言属于非语言方式。

沉默在日本人的交际中表示不把自己的态度加入到交际过程中,在交谈中日本人常常发出「はい」的声音表示自己一直专注于交谈并让讲话者继续,中国人在别人讲话的时候发出声音会被当作不礼貌的行为,中国人用非语言声音表示说话的停顿,在同样的情形下日本人发出「あのう」、「ええ」、「あっ」、「えっ」、「ふ む」、「うん」等声音可能表示话语的轮接;对于公众场合中咳嗽与打喷嚏等行为中国人不会致歉,而日本人则要在道歉的基础上主动离开;中国人在吃面条时发出吮吸的声音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在日本人眼里则表示面条很美味,有赞美的意思,属于礼貌的行为。

(三)客体语。客体语是人借助物质客体展示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文化特征,起到交际作用。包括着装、艺术品、化妆品等装饰品与实用物品,这些物品既包含实用性,又有交际的功能。

日本男人穿西服,女人穿和服,国家对西服与和服穿着有较强的场合限制,相对而言中国人穿着比较随便;在一些交际礼仪中日本人也比中国人要求严格,比如在别人的名片上书写或者折叠名片等;对于送礼的习俗两国也存在较大差别,中国人一般会在频繁的推辞与坚持后才接受礼物,也不让收礼的人知道礼物的价格,而日本人则在礼品店里挑选好礼物后精致包装,在收礼者能确定礼品的价格并以此为依据回赠礼品。

(四)环境语。环境语也可以理解为客体语,环境语与客体语属于非语言手段。人与地理环境或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环境语包括声音、颜色、时空、信号、建筑等,包含了非语言交际信息,能展示交际者的文化特性。

就两国的时间观念而言,日本人有严格精确化的时间安排,中国人则相对随意。日本人按时赴约,不会早到,中国人则觉得早到更有礼貌;日本人在公众场合一般不会有身体接触,而中国人为了表示亲密有高频率的接触;日本人不愿意与陌生人有长时间的身体接触,因而不搭乘过于拥挤的交通设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用报纸等加以遮挡,避免与异性身体有接触,中国人则爱热闹,对于拥挤的环境具有较高的忍耐力;聚会宴饮中现代中国人崇尚“左尊右卑”,日本文化则认为“右尊左卑”。

三、日语跨文化教学中引入非语言交际需要注意的问题

明确非语言交际在日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将非语言教学引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重视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意识;教师要加强跨文化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理论学习,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理论知识丰富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将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通过课堂谈论,课下搜集资料等形式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直观展示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与交际行为,在直观感受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非语言交际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与日本人直接交流,在实践中注意日语的非语言交际方式,提升学生的日语交际水平。

四、结语

学生学习日语,并非只是为了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本身的学习,而是为了提升实际语言交际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与非语言交际教学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度加入人文内涵,介绍日本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等,帮助学生从非语言交际中学习日本文化,在对日本文化有进一步了解的同时加强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日语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娜,周金坤.论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3).

[2]孟霞.文化因素在日语教学中的作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 .

[3]刘凤霞.跨文化交际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季林根主编的《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打破了传统的研究思路,将日语教育与日本文化研究相结合,从教育、科研及社会服务几方面对日语文化研究展开教学实践探讨,旨在将日语介绍给国人,让国人对日语文化及日本文化教育有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将我国的民族文化传播出去,使世界认识一个崭新的中国,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我国日语文化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2013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国际研讨会纪念文集,《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研究》是集中日两国学者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编纂而成的一部日语文化研究代表作,对日语教育界及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体而言,该书可划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日语的教育研究。在这部分研究成果中,编者收集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例如李菁菁的《日语专业四级考试试题效度分析与基础教学探索》、李运博的《基础日语写作课程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等。总体来说,编者在这一部分中所选取的学术成果都是围绕着日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的,这也反映了我国学者对日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很多学者在日语文化交流研讨会上展开了对日语文化教育及我国文化传播问题的具体研究,并探讨了日语文化教育及教学实践的改进方法,这对当前我国各高校日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日本文化研究。对此,国内的一些学者如王建民、付明飞、李晓宇等都以丰硕的学术成果论证了日本文化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例如:王建民在《圣德太子与中国大陆文化的吸收》中指出,中日文化的根源颇具相似性而且日本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借鉴了中华文化,可以说中日文化交流发展的一大优势就是二者具有同根性。余祖发在《试论<文艺上的自然主义>》一文中也强调,日本文艺上自然主义思潮的兴起是日本文化发展的转折点。这些都证明日语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文化发展的转型与创新,所以我们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日本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如此方可提高我们的语言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日本语言研究。刘曼等学者对日语的具体句型、语法研究得较为透彻,在《形容词连用形的副词形式与动词共起时的语义指向》一文明确了日语中形容词与动词的具体用法,尤其突出了日语与汉语在词性使用方面的差异。孙盛囡的《日语色彩词的象征意义——以“赤、白、黑、青”为例》从词语象征意义方面来凸显中日语言文化的特点,即通过以小见大的形式来突出中日语言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学习者和教育者能够通过语言符号规律来了解两国文化的不同。从语言表象到文化内涵,该书的逻辑思路及阐述特点既总结了前人研究经验的共同点,又突出了个人思想的独特性。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该书看作是编者对其他学者学术成果的简单整理,而应深入该书的核心,领悟编者的编撰意图。

四、日本文学研究。季林根十分重视对研讨会中各种文学研究作品的收集汇总,以提高本国学者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理解,通过具体作品来增强日语语言文化的感染力,从实践中提高对日语语言理论的理解。这部分主要立足于日本文化作品,从作品中提炼日语精髓,以期在教育实践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对此,国内诸多学者颇有研究心得,彭芃在《村上春树<寻羊历险记>与卡夫卡<变形记>》一文中强调,日本文学作品深受西方文学思想的影响,对于日本文学作品的研究也可以同西方文学思想联系起来。孙宁和窦硕的《华夏目漱石文学教育的若干思考》则对日本文学的发展渊源做了较为客观的解析。总之,日语语言文化的发展孕育了日本文学,日本文学又为日语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五、日本经济社会。这一部分收集了部分学者对日本经济社会的研究,旨在让日语教育者与学习者从语言发展的客观因素出发,将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结合起来,提高日语语言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最终提高日语语言教学的整体实践水平。

总之,《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研究》集中了日语文化研究者的智慧与经验,是日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经典著作,尤其是其中严谨的阐述逻辑,丰富的研究实例,更使该书的权威性大大加强。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所收录的研究成果都是日语文化研究最前沿的学术问题。相信这些成果一定能为日语教学、日本文化研究及其他日语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术指导。

(作者系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日语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和在日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文章立足于日语教学的现状,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新方法,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手段 日语教学 实践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成为各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结合日语学科的特点,从技术实践角度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

对于零起点的日语初学者而言,要准确地掌握日语的发音、词汇、语法和了解日本社会文化是很困难的。学生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加而渐渐失去学习热情。此时,多媒体教学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像、视频、音频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能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媒介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依赖于课本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而多媒体技术能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地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日语知识结构。并且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教学课件把教学内容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快速地体现重难点,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以粉笔、黑板、录音机等为教学工具进行知识传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促使教师主动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融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设计。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日语教学中,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参与。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通过电脑进行日文输入、利用网络获取日语知识、日本文化等,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具体应用

(一)课件演示工具PowerPoint的应用

PowerPoint简称PPT。这是多媒体教学最常用的工具。利用PPT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单一、陈旧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多本参考教材整合,或通过网络收集最新的日语资讯,然后把这些内容用PPT制作出来展现给学生,以丰富教学内容。

(二)听力教学软件的应用

听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改善传统的 “放音——对答案——再放音”的枯燥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环境下,首先,在内容上可以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在听力课堂上引入一些有趣的视听内容,如最新的日语新闻等,让学生体验真正地道、流畅的日语发音,身临其境地感受日语世界。其次,在授课方式上,课堂环节应以学生为中心。在听力时间上,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听到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型、讨论型等方法,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听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互动协作的环境。要求学生在听了之后,再模拟进行对话练习或复述听到的内容,以口语交流来促进听力的提高。

(三)视频编辑软件的应用

丰富的视频资料是多媒体教学的又一大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能够很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料。但是这些视频材料原本并非为教学所设计,或有的视频时间太长,不适合全部在课堂上播放。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对这些视频进行整合、编辑,以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视频编辑专家”是一款集视频合并、分割和视频截取为一体的视频编辑软件,完全可以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视频编辑的需要。

(四)视频字幕制作软件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练习和互动的方式较少,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与学生轻松地开展互动。利用“Subtitle Edit”或“Subtitle Workshop”这两款视频字幕制作软件,可以轻松地制作出MTV效果的字幕。在日语课堂上,可以为下载的日语新闻或其他视听素材制作出日语外挂字幕。去除原视频的配音,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字幕来朗读、配音和解说。另外,通过播放器的设置可以显示和隐藏字幕。当学生练习熟练之后,可以隐藏部分或全部字幕,让学生看着视频进行脱稿讲解。

比起枯燥地朗读课外,学生更喜欢配合着图像来当一次日语主播。

(五)多媒体摄像设备的应用

在日语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情景会话、模拟日语导游、课堂试讲等环节。在这些模拟演练中学生往往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语音、语言表达、行为礼仪等等。有必要时可以把学生的演练录下来,等表演结束后再播放来观看,就可以一一发现问题,给学生纠正指导。这样,既保证了演练的连贯性,又能够突出点评的时效性,帮助学生取得更大地进步。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师的要求

先进的教学设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硬件设备,还有根据这些设备的特点灵活地组织教学。

(一)把握好教学内容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对象有针对的选择教学内容。切不可不分重难点地把收集的资料简单地罗列出来。同时,把握好教材与课件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课件的制作应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

(二)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不断发展更新的多媒体设备和各种软件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为了更好地利用它们服务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自己专业的同时也要学好计算机知识,勤于练习和尝试,熟练计算机的操作,在日语教学中运用更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课堂应多设置互动环节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语言交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互动环节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氛围。

(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它毕竟是辅助教学,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课和板书。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或过分轻松传统教学方式都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各有利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多媒体工具。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避之其不足,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在日语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运用时把握好“度”,以教学的主体——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不断利用和发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长处,进一步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优化,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侯仁峰.多样化日语教学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尹雪飞.旅游日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以及对教师的要求[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3]石晨曦.浅谈日语专业多媒体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边蒙亮.多媒体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1(3).

上一篇:古代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开放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