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为此, 我校从2010年12月起, 选择“农村高中和谐德育管理体系研究”作为课题, 目的是从本校已有的实践和对未来的展望出发。在小背景 (农村) 、小时段 (初高中学段) 、小空间 (学校内) 内进行操作层面和局部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在难以取得社区和家长的配合下, 尽力挖掘本校德育潜力, 推行精细化管理, 以审美化的要求调控德育诸要素, 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德育工作, 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协调相应的有机整体, 将学校变成一个积极的组织系统, 引领师生主动、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一、主要研究成果

本课题由重庆市教育学会立项, 经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历时三年时间里, 我们边计划, 边研究, 边反思, 边修改, 以理论指导实践, 又在实践中摸索规律, 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一) 明确三级德育目标, 回答了“管什么”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对中外德育文献的认真研究, 对比分析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对德育目标的认识, 提出了学校的三级德育目标, 个体发展目标是“做个好人——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做个达人——有一门通透的学科、有一样娴熟的才艺、有一项擅长的运动, 做个完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美丽的人、一个睿智的人、一个勤劳的人”。班级发展目标是“壮底气、树正气、讲和气”。学校德育目标是“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平安校园”。这样, 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努力各有侧重, 各有分工, 指向性明确。学校德育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按下葫芦, 浮起瓢”盲目被动地开展工作。而且这种目标与学校实际、与学生自身紧密关联, 不再高、大、空, 易记、易查、易于自我操控, 保证了德育要求的一贯连续性。

(二) 完善校内德育管理机制, 回答了“谁来管”的问题

农村中学不比大城市, 很多孩子父母都不在家, 社区德育力量极其薄弱, 要想提高德育实效, 只能挖掘校内德育潜力。课题组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矩阵式德育管理机制:纵向系统上, 校长主抓“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中层领导主抓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及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主抓班集体建设和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学生主抓班务竞标及量化考核。在横向方面, 蹲点领导主抓任课教师的帮教工作, 值周领导、生活指导教师、学生会、文明监督岗主抓日常行为的考核。以此为前提, 学校重新增删、修订了学校德育管理制度, 编写了《德育制度汇编》, 供领导使用, 编写了《班主任工作手册》, 供班主任使用, 编写了《学生手册》, 供新生使用。力争使全体师生拧成一股绳, 相互协作, 主动配合, 形成一个“齐抓共管, 人人帮教”的和谐育人环境。

(三) 改造校园环境, 开展德育技能培训——回答了“如何管”的问题

校园环境是无声的老师, 是师生们的“家”, 绝大多数人都要在这里生活三年以上。家要宜居——不能危害人的健康, 不能危害到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家要利居——使人生活方便, 更要乐居——赏心悦目的景观可以使人心旷神怡, 奋发图强的气氛可以催人奋进。为了师生乐居, 促进师生自我发展, 学校领导必须对校园进行有意识的改造。一是尽量恢复自然景观, 使校园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二是进行人文改造,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棵花草 (木) 都能含情, 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三要创造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 正如美国作家桃乐斯诺特所说:孩子在充满批评的环境下成长, 便学会吹毛求疵;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 便学会争论反抗;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成长, 便学会忧虑害怕;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 便学会富有耐心;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 便学会勇敢自信。

(四) 开发一系列德育课程——回答了“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

为了正确处理好诸种教育因素对学生品德形成的相互关系, 课题组在充分吸收道德发展阶段论的部分观点, 相信个体的道德发展须经历“必须”、“弘扬”、“觉醒”三层次的基础上, 参照学生自主发展的“好人、达人、完人”三目标, 以课程的形式和要求来整合、设计学校德育活动, 设置了“必修与考核”、“兴趣与特长”、“积淀与觉醒”三个系列的校本课程。前两“系列”是活动课程, 一为强迫, 一为鼓励, 后一“系列”是文化课程, 但无教师讲授, 全靠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 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齐步走”、“一刀切”的要求和作法, 正确划分了“教师管束”与“学生自我教育之间的界限。

(五)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回答“管得怎么样”的问题

本课题探索出的德育评价机制实现了道德隐性与行为显性、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三结合, 实现了领导、教师、学生评价意识的根本转变:以班级事务竞标为条件, 将学生个体置于学生“小社会”当中, 帮助学生将道德品质外显为行为活动, 便于学生通过活动来全面检视自己的发展状况, 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各“自管小组”的行为记录为依据, 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精确量化, 利用“社会认同”机制, 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同时为定性评价做准备;以班级量化考核为基础, 班级和学校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并准确评估过去的德育工作成效, 有的放矢地开展今后的德育工作。

(六) 取得了丰厚的物化成果

课题研究暂告一段落之后, 大家整理了各自的德育材料、学习笔记、个案研究报告、科研论文等, 形成了一系列的丰厚的物化成果:⑴高阳中学各处室德育工作手册⑵《高阳中学班主任工作手册》、⑶《高阳中学学生手册》、⑷校本教材《审美常识》⑸校本教材《中学生学习方法汇编》⑹校本教材《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我要, 我能》⑺校本教材《塑造一种完美的品格——可信, 可用》⑻校本教材《憧憬一份稳定的职业》⑼《高阳中学“德育方法库”》、⑽《高阳中学学生操行评定手册》、⑾《高阳中学“和谐德育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汇编》、⑿《高阳中学“农村中学和谐德育管理体系研究”结题鉴定评审材料》 (含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 、⒀专著《关于农村中学和谐德育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⒁《高阳中学励志歌曲选辑》光盘及文本⒂《“名家讲座”选辑》光盘、⒃《德育周报》。给学校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 扩大了社会影响

课题组充分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 服务社会。叶茂林校长撰写的《中小学中层干部的五选、五不选》发表在《今日教育》2010年第1期上、朱耀东副组长撰写的《如何提高学校内设机构的行政执行力》发表在《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5期上, 为全市, 乃至于全国的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朱耀东副组长撰写的《请为教师种下一棵幸运草》发表在《今日教育》2009年第9期上, 探讨了当下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并就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课题组开发的《班级事务分配及量化考核表》被云阳进修学院的付院长、中山外国语学校教务处的李主任拿到本校大范围推广。2012年2月20日, 课题负责人叶茂林校长应邀在云阳县教育工作年会上介绍了本校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 为全县学校的特色发展、为云阳打造教育强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和谐德育教育深入推进, 促进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 带动了、全校教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在三年的研究实践中, 课题组教师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撰写个人心得体会、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等亲身经历, 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并通过经验介绍、闲谈交流, 提高了其他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以课题组的累累果实和现实榜样, 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教师投入到教育科研的洪流中去。在校内掀起了一个科研热潮。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及时进行研究总结、认真撰写研究论文, 成为了青年教师们的一种自觉行动。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 2009年余晶晶老师的《论青春期教育在农村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渗透》等28篇论文荣获市县一、二、三等奖、2010年张明清老师的《以后进促先进》等35篇论文荣获市县一、二、三等奖、2011年付林老师的《浅谈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37篇论文荣获市县一、二、三等奖、2012年朱耀东老师的《建立校园安全工作规范, 确保育人环境的和谐与稳定》等42篇论文荣获市县一、二、三等奖;2011年学校被评为云阳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二) 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德育处通过举办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科室通过集中培训等多种手段, 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广大教师也主动地学习有关理论, 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于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平时生活的语言与思维, 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常规习惯, 努力夯实自己的基本功, 提升“一专多能”的本领, 积极参与对外交流, 尽情展示个人风采, 经常撰写经验总结, 从而形成了一支素质高、有特长、业务好、敬业爱生、善于研究、勇于探索的师资队伍。吴宇老师2010年在云阳县文明礼仪进课堂赛课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李树林老师在2010年的云阳县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三等奖;黄丹老师2010年在云阳县师德演讲比赛中获得优秀奖;李磊老师2011年参加云阳县思想政治教学大赛获县级一等奖;朱耀东老师2011年被评为云阳县教研先进个人;周伟、程杰老师2011年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向晓欣、付林2012年被评为云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于东云老师2012年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余志国老师2012年被评为云阳县优秀职业能手。

(三)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班主任等德育队伍的德育水平不断提升, 各班加强了班级管理, 积极探索民主管理模式, 推进学生的自主管理, 改善了班风学风, 提高了学生人格意识。各处室、各教研组加大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与训练力度, 老师们在午间和放学后的抓差补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齐抓共管, 互相配合, 培养出了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团队:遵守社会公德、遵循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 养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提高了;乐于交往、善于合作、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氛围, 浓郁了……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全面的综合素质, 反映在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中, 反映在社会各界的公认、赞誉里, 反映在高考成绩里。在2010年的高阳镇红歌大赛中学生队获得第一名。在云阳县第二届运动会上, 学生运动队获14块金牌, 14块银牌, 8块金牌, 并有4名同学被推荐参加重庆市第四届农运会。王丽君同学在云阳县“读经典讲故事”比赛中获二等奖;在2010年付茜茜等5名同学获得重庆市第2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类第一、二等奖, 陈好等6名同学在2011年的云阳县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高阳镇红歌大赛中学生队获得第一名。2011年的高考中我校艺体本科上线28人, 何川同学以全市综合排名第三的成绩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2012年的高考中艺体本科上线61人, 姜春晖同学再次以全市综合排名第三的成绩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

(四) 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生态体验”德育理念以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成功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学生体验健全人格,提升道德素养,身心状态发生系列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将就生态体验式德育在中学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生态体验;德育;中学管理;作用;意义

0 引言

生态体验教育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念,又是一种感动师生生命的魅力实践;是臻于美善和谐境界的生态化德育模式。常见的模式有军训、值周班管理、科技艺术节、体育节、交流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青年党团校等德育常规活动,如何把这些德育活动向横向扩展,向纵深发展,将“立德树人”和“德育为先”落实到位,形成真正的生态体验教学是每个学校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生态体验式德育在中学管理中的作用

所谓的生态体验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以及内生态的理念下综合交融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回归生活并且体验生活激发潜能的一种德育模式,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生态智慧的开启以及生命样态的优化都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意义上的德育模式在中学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灵净化和全脑贯通等,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1.1 培养健康人格 在生态体验的工作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场景进行德育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学生共同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者采用现场扎根性行动干预等模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真正做到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德育品质的提高。

1.2 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 没有理念引领的学校文化建设是零散的、片面的。学校文化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它是具有深厚积淀、彰显生命智慧的文化标识。而学校“生态体验式”文化建设,就是站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重生态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参与、集体创造、动态生成的一种文化,让沉寂的学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生态体验教育实现了教师由“教育者”转变成“导引者”,学生由“受教育者”转变为“体验者”;德育理念由知性论转向体验论,德育方法由单向式转向双向互动式;德育管理由约束性转向发展性,为教学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内在的提高 生态体验导引人自觉成为自然界、社会和文化精神保持多样性与协调发展的生态因子。基于脑科学研究新成果,人的大脑结构与独特机能为激活并融通生态体验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生态体验中,体验者去感悟人与环境及生命现象时,大脑的智力中枢、情绪情感中枢都被激活并融通。道德成长和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动力与效果实现增效。生态体验式德育主张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反思性对话中,引导体验者经历生命感动,在体验者自我成功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内化,是一个实现教育由教授灌输走向引导、体验、感悟的过程。

2 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措施

“生態德育”不是说教式的道德教育,而是一种体验式、实践型的德育,其目标是“养成受教育者的生态意识、生态能力和生态智慧”,推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共生共荣。

2.1 观念的强化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德育的根本是观念的形成和转变,健康的人格需要一系列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支撑。面对中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又存在较强逆反心理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了学校每一位教育者必修的课程。

2.2 体验场所的营造 体验场所的营造对于生态体验式的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在生态体验式教育当中体验场所的营造是生态体验模式实践路径的一个重要表现,从思想观念的分享和行为方式的改善等来营造学生的反思性表达,作为体验者的学生能够通过在生活中的体会来感受生命,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健康成长的道路。

2.2.1 班会课。班会课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通过班会课的形式进行生态体验式德育教育,相比说教型的灌输模式该种形式能够有效的通过班会课活动来促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细节,在感受中进行思考,最终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健康发展,并且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情绪。

2.2.2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丰富能够促进学生的活力和兴趣,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立多项与德育工作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生命、感受自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也为学生的教育提供平台,从而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2.3 回归生活 生态体验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回归生活,告别生硬的说教,从生活中来不断综合和超越,提升人格的培养和生命潜能的开发,切实认同价值观,引导学生开放式对话,扎根文化土壤来促进学生的进步。在生态体验的模式中回归生活常见的方式有体验活动、师生互动、以引导为主展开生态体验工作,通过师生的交互来营造和谐氛围,在一个无限延展的空间中来实现学生的思想延伸,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

2.4 设立生态体验模式 传统的教育往往以说教为主,学生不容易产生共鸣反而容易出现反感等情绪,生态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从而主动参与进来,主要模式就是要对自然环境的德育资源以及育人价值进行深刻的挖掘,从而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学习型组织以及多种社会互动形式来实现,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强化学生的素质考核工作,将学生的德育成绩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纳入升学评优的指标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5 建立咨询服务 对于生态式德育体验工作而言,心理辅导的站点建立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关注来综合建立辅导站或者健康咨询热线,从而立体化的建立起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德育发展提供服务,真正的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管理工作中,生态体验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未成年人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通过自身的生态化体验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的实现和渗透,保障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优秀的德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孟森.浅析生态体验式德育在中学管理中的作用[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230+232.

[2]邓芝茵.试探中职学校生态体验式德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导刊,2013(04):59-60.

[3]刘惊铎.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J].教育研究,2010(12):90-93.

[4]段浩伟.体验式德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5]苏会战.生态体验德育:筑就素质教育新高地[J].中小学德育,2015(07):10-11.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据目前来看德育教育在小学时期已经贯穿到各个方面,不再仅仅的存在于小学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目前德育教育在小学的管理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发展方向的。小学管理工作是在小学的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只有对于管理方面有了优秀的教育理念才能推动着教育的进一步进行。有关小学的教育问题中不仅仅需要对于文化课程方面的研究,也需要对德育教育进行进一步的深入。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时期;班级管理;重要性

引言

在义务教育的小学时期,学校对于班级管理方面采用德育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们从小事、从身边、从自身的角度上对于德育有更好的理解和发挥。在班级管理方式上以德育教育为理念核心是让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配合度和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未来不管怎么是在思想教育问题上,还是自身为人处世上都可以有德育素质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并且对班级管理的同时德育教育可以让班级经营的更加顺利,以德育教育的理念为管理方向,从小培育学生的全方面素质发展。此文献以德育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重要性为研究对象做出理论性分析,目的是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推进学生的教育工作开展。

1.如何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推进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1.1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德育教育的开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教育理念氛围中学习到德育有关素养的提高。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的管理中推行可以让小学生在一个充满优良的教学环境下城长,可以让学生对于自身的优良传统培养得到进一步的开展和提高。小学生处于一个对外界信息十分敏感的时期,尤其是周围环境所带来的信息会让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受到影响。在小学时期,学生是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对于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氛围会影响到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也是增加学习的一种方式来借助外界环境来提高自身素养。据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对于小学的教育来说,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所以教育环境的形成主要还是以教师的教学态度所带动的。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加强对于德育教育展开推进的话,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会随着被积极带动作用的。比如:在班级的学习知识的管理中,尤其是在语文的课程内容学习中,对于德育有关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加强教学方向结合班级管理政策来提高学生对于德语素养的提升。当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在学校学习才为学习环境,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但在家庭中的学习环境也是不容小觑的。学生在学校中所感受到的学习氛围带动到家庭的学习环境中才是德育教育真正的作用效果。

1.2从实践活动中着手,真实感受到德育教学

让德育教学在小学时期畅行,只在理论基础上的运行与实施是十分不够的,只有让理论和实践共同存在才能真正的让德育教学充分在班级管理政策中有效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存在的文字。利用实践活动来开展德育教学不为是一个好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增加自身有关德育方面的素养提高。“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是切实可行的。在小学时期,学校可以积极的举办德育实践活动的进行例如:在中秋时期或是元宵节时期等团圆之日去养老院陪伴老人、在假期空闲时间去街道上帮助他人和去残疾院帮助残疾人等等,像这种以实际行动感化他人的活动即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付出的快乐同时可以体验到德育的真实感受。在实践之后教学通过对于学生的内心想法做出引导让学生可以从行为中得出做人道理,从现实中找到爱。同时对于像“雷锋”这种英雄人物的学习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每年四月都是我们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这些都是小学时期可以开展的实践活动。用行动教学代替理论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爱国清怀发展和德育素养提升。

1.3多媒体教学推进德育班级管理发展

像目前我国有些地区仍然处于疫情的困境之中,但是对以小学教育的展开是刻不容缓的。疫情的存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来说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实践活动的展开就相对不能正常的展开,所以多媒体形式的教学就可以在没有实践活动的同时推进学生们的素养提升。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具体方式借助视频、动画、图片等多方式来熏陶学生内心的德育情感产生。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播放爱国主义情感深厚的影片及片段例如:《雷锋的故事》、《红旗飘扬》、《闪闪红旗在我心》、《我的英雄邱少云》等等影片,来感染学生们的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对于德育教學在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通过影片来加重学生心里中的深刻影响进而提高学生主动的对于德育学习的自我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教育问题上德育教学理念是缺少不了的。德育教学带给我们的发展有很多积极的一面。例如:让学生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保障学生行为的实施态度等等。借助从环境、课外活动、多媒体信息教学等方式来开展学生们的德育教学。在小学时期对于学生进行一些素养的提高,是在为以后的全面性发展打基础,所以德育教学在小学时期的开展应该被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吕丕春,孙有.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J].德育工作,2017 (6.9): 153-157.

[2]邓仕玲.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8(6.3):44-47

[3]吕有.小学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探讨[J].德育工作,2019 (12.4): 54-57.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普遍存在“黑板实验”现象,严重制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政策影响生源;师资力量严重缺乏;评价机制干扰教学。要改变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这种现状,需从四个方面进行:重视农村实验资源配置,补齐短板;重视农村化学教师培训,提高认识;优化农村学校招生政策,提高质量;加强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共同进步。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对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活动中的基础和灵魂。在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化学实验教学严重缺失,“黑板实验”“视频实验”等现象突出,严重阻碍化学学科的发展。笔者从事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及实验室管理工作近十年,结合实际,对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狀做一些粗浅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笔者所指的农村中学,指地处农村地区,是相对于县城而言,在教育设备,学生生源,交通、师资力量等各方面较弱,存在较大差距。笔者对近三年来的化学实验教学做了一个粗略统计,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中学生实验只做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四个实验。课堂演示实验为零,部分被实验视频代替,大部分是“黑板实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零,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部分以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大部分实验都靠讲。

(二)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现状只是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在与周边农村同类型学校老师的沟通与交流中得知,存在的情况基本相同。因此,农村中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分组实验课开设严重不足,学生实验活动和演示实验完成情况很差。化学实验作为化学课程教与学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缺失,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课标的达成。

其次,学生实验按照教材进行,没有创新,使实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九年级的几个简单分组实验严格按照教材进行,实验过程中缺乏思考与探究,学生失去做实验的兴趣。

最后,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分数,陷入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恶性循环中,教师也失去积极性,使化学实验教学沦为空谈,成为口号。

二、 对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教育资源缺乏,实验室中的基本配置不全,比如化学实验室没有通水,没有通风橱,实验仪器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实验药品短缺,常用实验药品没有及时购买补充,部分药品过期,影响正常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二) 教育政策影响生源

由于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大量优质生源进入县城中学或市级中学就读,大量农村优质生源流失。同时现行的教育招生政策造成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较差,笔者所在地区高中学生录取流程为首先由县一中按照中考成绩将全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录取完毕后农村中学才将所在区域考生录取。初中学生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同样流失大量优质生源,家庭条件好的一般有家长陪读进入县城就读。这样农村中学初高中学生的基础相当薄弱,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造成教学质量低下,实验教学更为困难。

(三) 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教育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留不住优秀的教师。近几年都进行优秀教师进城考试,农村中学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同时农村中学教师队伍不稳定。这样造成教育教学的连续性较差,尤其在理科方面,实验教学开展更加困难。加之农村学校教师教学理念较落后,积极主动性较差,实验室成了摆设,实验教学成为空话。

(四) 评价机制干扰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多元化评价,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相吻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问题比较突出,在农村地区仍然实行一考定优劣。在这种情况下,对实验教学更为不利,由于学生基础本来薄弱,即使做了实验,短时间没有明显效果,所以将化学实验教学变成了“黑板实验”,背实验比做实验效果更好,短时间能提高分数,取得明显的成绩。加之化学实验教学要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本来农村中学教师工作量大,时间和精力不足,造成理所当然地放弃实验教学。

三、 改进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粗略调查和简单分析,以及对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要改变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让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在广大农村中学落地生根,使农村中学的学生享受到化学实验带来的无限乐趣,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 重视农村实验资源配置,补齐短板

资源是发展的保证,教育资源短缺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实验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必须加大投入,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及时补充和更新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补齐农村中学化学实验资源缺乏的短板,这是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物质保障。

(二) 重视农村化学教师培训,提高认识

要实现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良性发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少,普遍存在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符的现象,这样在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上就有一定偏差。同时教师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难真正重视实验教学。因此,要重视农村化学教师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为化学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鼓励进修,积极鼓励教师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解学科本质,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提高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使我们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真正得到落实。

(三) 优化农村学校招生政策,提高质量

农村中学的教育资源薄弱这是不争的事实,留不住优秀的学生,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基本都去了县城学校就读,留在农村中学上学的主要生源分布为学校附近的,大部分为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生活由爷爷奶奶照看,学习和成长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同时由于现行的招生政策基本情况是优先保障县城学校录取。这样一来,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没有保障,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当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很差,学生之间失去竞争,同时也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农村中学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因此,优化农村学校招生政策,划片招生,保障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这样才能使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良性发展,实验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

(四) 加强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共同进步

科學的管理能使效率大为提高。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实验是其显著的特征,没有实验,化学学科的发展将会停止。实现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根本性改变,就需要对化学实验教学科学管理。不能将所有学科一概而论,化学有它自身的特点,在教师工作量、考评考核、奖励等各方面要统筹进行,激励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同时要对学校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实验资源利用。在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多进行有关实验教学的内容,使得化学教师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是农村中学发展中的一块绊脚石,难开展,开展难是通性。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深刻体会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以上是对实现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改变的一些粗浅认识。我相信随着上级教育部门的不断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广大农村中学教师的不断努力,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将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化学教学质量将会稳步提升。广大农村学校的孩子将体会化学实验的魅力,在化学实验的乐趣中发现自己,树立梦想,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0.

[2]徐西红.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建议[J].教师教育,2016(01):67.

作者简介:

宋彦斌,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中学。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要使农村中学生成为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大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革开放后, 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 精神文明却出现了滑坡, 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意识和不良风气逐渐严重, 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农村一部分家庭环境的影响, 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障碍, 中学生这一时代的宠儿, 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对子女疼爱有余, 教育不足, 对子女听之任之, 宠爱有加, 对其要求尽量满足, 做到百依百顺, 有的对子女的不良行为不以为然, 熟视无睹, 包庇袒护 (不仅是违纪行为, 而且违法行为亦是如此) , 少数家长自己的一些不良思想道德 (如赌博麻牌、出口成脏、不守信用等行为) 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隔代教育对子女管理的失控 (现在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 大有人在, 其子女只好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养, 学生的不良言行得不到及时矫正, 我行我素) , 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管理的力度。农村家庭中, 家庭不和或离异, 导致学生的教育失控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无形之中, 学生更自由, 任其发展。

二是学校教育的缺陷使德育工作未落到实处, 学校管理工作中, 德育的位置并未摆正, 普遍存在着德育讲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真正落实不起来的严重现实。主要表现在:1) 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的认为, 学校德育主要是针对学生, 部分教师素质偏低, 认为与己无关, 忽视自已本身的育人职能;2) 学校办学思想不够明确, 一切围绕考试, 以分数为依据来评价学生;3) 学校本身制度不健全, 没有把德育当作常规性工作来抓, 上级检查, 学校就闻风而动, 检查过后, 风停而止;4) 教学工作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积累, “知行”不能统一, 忽略了学科教学的落脚点, 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忽视了学生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5)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对差生不是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而是挖苦讽刺、谩骂、侮辱人格, 严重影响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师生关系是僵化的, 甚至是互为对立的。

针对上述情形, 德育教育应做好如下几点。

1)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 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 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 具体表现在坚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 以身示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 让学生耳濡目染, 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紧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 意志品质薄弱, 性格尚未定型, 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 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 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 不能纸上谈兵, 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 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 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 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 提倡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 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三是要创设多样的德育实施措施。要使德育内容得到有效实施就要触及学生异常敏感的内心世界, 充分体现学生作为自身道德活动与品德发展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到: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和激励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 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 用爱心去鼓励、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 尤其要接近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学校要善于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 通过学生自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 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健康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发展个性特长。2) 坚持以活动为依托, 让活动成为学生获得道德体验, 养成文明习惯的过程。学校应按照实践育人的基本要求,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符合学生生活实践要求的各类内容丰富, 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而崇高的个人理想。

农村中学德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德育机构健全化。

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政教处主任、各年级主管、团队负责人等组成。每期召开五次德育工作专题研究会,每级建立德育工作试点班。实行领导负责制,学校第一把手抓德育,把学校德育工作列入党支部工作的议事日程,切实解决学校德育工作的存在问题。加强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积极稳妥发展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团员。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德育工作的监督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员挂班转化后进生制度,每位党员每学期转化2名以上后进生为达标。

二、德育队伍网络化。

1、优化班主任队伍。为提高班主任的师德修养和思想素质,我们坚持“五个一”制度。一是开学第一周订好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填好《班主任工作手册》;二是各级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组织学习德育文件,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德育工作;三是精心组织好每一次的班会课,并组织班主任每学期召开两次主题班会;四是组织每期一次优秀班主人任评选;五是每一学年组织班主任写一篇德育专题论文。为了重点突出后进生的转化和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向班主

任提出“三定、四勤”。“三定”即定素质教育内容,定创建文明班、先进班的细则,定转化后进生的措施;“四勤”即勤下班、勤谈心、勤家访、勤辅导。

2、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各科任老师密切配合的德育综合管理体系,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息息相通,本学期我们主要做好两个联系:一是加强与当地派出所的联系;二是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教育法》、介绍家庭教育有关知识,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同时,同家长签订学生遵纪守法责任书。针对“双休日”给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建立了家访制度、家长接待日制度,并规定每周星期一为家长接待日。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会议,共商学校德育教学工作。

三、德育目标层次化。

为了实现德育的总目标,我们以《中学德育大纲》要求为依据,根据中学生各年级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针对不同的年龄特点,提出了各年级德育目标。如初一德育目标:迈好青春第一步,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重点是校风教育,民族传统与美德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初二德育目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重点是法制法律教育,提高国家民族观念、道德观念,抵制不良影响,增强科学艺术,做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新人。重点是以英雄人物、科学家为榜样,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心中的“偶像”,勤奋学习,立志成才。高一德育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攀登科学高峰。重点是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拒绝邪教、崇尚科学教育。高二级德育目标:发展兴趣特长,塑造美的心灵,做全面发展新人。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高三级德育目标: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志报效祖国。重点是理想前途教育、成才教育。对高中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强化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对其中的先进分子,鼓励他们参加党训班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树立奋斗的目标,实现《中学德育大纲》提出的总体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德育内容系列化。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的形成,往往是在实践中获取真情实感和亲身体验,才能真正将正面教育的内容化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为此,我们将德育内容分成十个系列,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三月份主题:学习雷锋,乐于无私奉献;美化新城,献出一份爱校之心。四月份主题:缅怀先烈,担负社会责任;五月份主题:纪念“五.四”,展现青春年华;六月份主题:把握自我,迈好人生第一步;

七、八月份主题:发展兴趣,促进全面发展;九月份主题:尊师守纪,弘扬民族传统;十月份主题:庆祝国庆,立志报效祖国。十一月份主题:树立理想,塑造健全人格;十二月份主题:纪念“一二.九”,担负历史责任;元月份主题:面向未来,塑造美好人生。我们以“十个系列”为框架,每年赋予新鲜内容,使德育活动更富有时代性和可操作性。还有行为规范月:爱国主义教育月、求生共处教育月或苦乐并存的生存与合作教育月等,在主题教育中都占据一定的位置,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分量。这些主题教育,既各有侧重,又互为依存,构成了一个多彩多姿的德育系列。

五、德育管理制度化。

1、德育管理制度量化。这个制度分三个层次进行:班级对个人的量化,学校对年级、班级的量化。具体地说: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十要十不要》等制度为依据,以值周行政、值日教师、部分学生干部为主体组成校风校容监督岗、护校队、护班队。班级百分竞赛按十个方面;尊敬师长、遵守纪律、仪表穿着、公德意识、清洁卫生、学习竞赛、文体活动、爱护公物、集体风气、治安管理等进行加分或扣分,做到有检查、有登记、有小结、有评比。多年的实践证明:创建文明班级的德育制度量化能比较公平地反映班主任工作成绩,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是培养班主任的好方法。

2、转化后进生的“三级负责制”。我们对转化后进生的措施是:偏爱后进生,挖掘闪光点,层层促帮带,绝不丢一人。坚持用“五心”——爱心、诚心、耐心、恒心、信心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老师经常用家访、信访、电话访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对操行不及格的学生由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领导小组联系家长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找问题、找原因、定措施,促行动。对成绩差的学生则由科任老师细心辅导,查缺补漏,加强双基,指导学法,并发动同学的“结对”活动完成促帮活动。由于我校良好校风熏陶与转化措施的落实,后进生转化率达90%以上。

3、德育奖励制度。为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我校设有十多项奖励制度,学校设有“三好”学生、精神文明积极分子、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等奖项;年级设有学习成绩进步奖、单科成绩优秀奖、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全勤学生等奖项。由我们重视正面教育,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身边有榜样。

六、德育评比科学化。

为检查、总结班级在实施教育目标过程中的效果,必须有配套的评估制度。 为了使“评优”工作科学、合理、公正,我们采用了“量化加定性”。如操行的“量化”我们制订了加分和扣分细则,评定底分为70分,经一学期的加分达到90分以上可评优等,75—89分评为良好;扣分到低于70分者通报全校并通知家长。

所谓“定性”就是从学生政治思想、知识能力、健康体质、审美意识、劳动技能、个性发展水平等诸方面进行考核,写出一份全面的客观的鉴定,发给家长。每年对操行优秀的学生进行张榜表扬。学校评先进班也进行量化评比,各班基础分为60分,根据各班遵守百分评比条例的情况进行加分、扣分。得分第

一、二名的为先进班,该班的班主任为先进班主任,第

上一篇:成本预算建筑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模板工程水利水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