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范文

2023-09-19

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范文第1篇

中文名称:甲基异丁基甲酮 (MIBK)

产品别名:4-甲基-2-戊酮

产品英文名:Methyl isobutyl ketone

分子式: (CH3) 2CHCH2COCH3

物理性质:无色稳定可燃液体, 有愉快气味。分子量100, 相对密度0.8020 (20/4℃) 。沸点114℃、凝固点-84.7℃、折射率n D (20℃) 1.3962、闪点16℃、自燃点460℃, 微溶于水, 可与多数有机溶剂互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极限1.4%~7.5% (V%) 。

主要用途是作为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及其衍生物生产, 主要用于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如甲基异丁基甲醇、橡胶防老剂、环氧树脂固化剂、偶氮二异庚腈、抗生素医药中间体、特种表面活性剂和香料等。

市场使用情况表明, MIBK在以下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MIBK的衍生物如甲基异丁基醇 (MIBC) 、聚合物偶氮二庚腈;引发剂、甲基丁基甲叉树脂固化剂;生产橡胶抗氧剂4020;替代甲乙酮作为炼油厂油品脱腊剂、有色金属冶炼选矿剂;高档汽车、高档家具高级油漆的溶剂;半导体器件清洗、船舶用漆溶剂;医药行业中四环素、青霉素、除虫菊酯等的提取溶剂。

2 工艺技术的选择

2.1 生产工艺技术方法及其特点

2.1.1 异丙醇法:

原料为异丙醇, 以Cu/Si O2-Al2O3或Cu/Al2O3为催化剂, 脱氢、脱水缩合后制得MIBK, 副产品为二丙酮醇。采用异丙醇法的生产装置有壳牌公司。

2.1.2 丙酮合成法:

丙酮是生产MIBK最理想的原料, 合成法分为一步法和三步法。

(1) 丙酮三步法:丙酮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 生成DAA。DAA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脱水反应生成MO。最后MO在加氢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MIBK。

第一步:缩合

第二步:催化脱水

第三步:选择加氢

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丙酮和Na OH以连续加料方式进入反应器, 反应完成后用磷酸进行老化。老化后解吸丙酮, 余下的为含二丙酮醇的混合物。将二丙酮醇与磷酸混合后进行脱水, 然后精馏。丙酮从顶部分离出来, 底部为异丙叉丙酮。精馏后将异丙叉丙酮送入加氢柱中进行加氢和精馏。

(2) 丙酮一步法工艺:采用此方法的公司主要有美国伊士曼化学和日本三菱等。丙酮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生成MIBK。缩合、脱水和加氢反应同时发生。

反应方程式如下:

一步法生产工艺流程短, 对于仅以MIBK为目的的生产者, 一步法工艺具有一定优势。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先预热原料氢和丙酮, 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后的产物和循环气体经冷凝, 在低温下分离进入第一精馏塔中, 未反应的丙酮在第二精馏塔中分离, 在第三精馏塔中分离出轻组分水, 在第四精馏塔的顶部得到纯MIBK产品, 塔釜含较高的缩合物。

2.2 工艺技术说明

2.2.1 生产方法

主反应:

副反应:

2.2.2 工艺流程简述

(1) 反应系统

丙酮通过丙酮供料泵, 经预热器预热后, 进入MIBK反应器的顶部。从烧碱装置来的氢气, 与氢气循环压缩机来的氢气一起进入MIBK反应器顶部。

反应是强放热反应, 反应器管束温度通过壳程的循环水来控制。循环后的热水进入MIBK反应器冷却剂缓冲罐, 然后经泵加压后送入MIBK反应器冷却剂冷却器, 冷却后回到MIBK反应器。

从反应器底部液相中分离出来的过量氢气通过冷却器冷却后, 经氢气循环压缩机组循环回到氢气进料管。粗MIBK在热交换器内被冷却, 通过加碱系统中和后去低压闪蒸系统, 在此将溶解在液相中的氢气和惰性气体分离出来, 并夹杂少量丙酮和轻沸点烃一起送至放空系统。粗MIBK液体被送往丙酮精馏系统。

(2) 丙酮精馏系统

来自反应系统的粗MIBK液体进入丙酮轻组份塔, 在塔内进行丙酮和轻组份的分离。从塔顶采出的含少量丙酮的轻组份被送到丙酮抽提塔进行丙酮和轻组份的进一步分离。

从丙酮轻组分塔分离出的惰性气体送入回收冷凝系统后去活性炭吸附。

丙酮轻组分塔塔底产品进入丙酮回收塔, 从塔顶获得的精制丙酮送至丙酮储罐。

从丙酮回收塔底部得到的粗MIBK经冷却器冷却后, 在相分离器内进行粗MIBK和水的分离。

(3) MIBK精馏系统

由丙酮回收塔塔底送来的粗MIBK进入MIBK轻组份塔内进行精馏。塔顶采出的轻组份循环回丙酮回收塔。

从塔上侧线采出的富水物料经侧线采出冷却器冷却后, 通过塔侧线相分离器分离出富含MIBK的物料返回到塔上部。水相被送至设在丙酮回收系统的水清洗塔进行丙酮回收。

(4) 丙酮回收及DIBK精馏系统

含有丙酮和水的混合液在水清洗塔内被分离成丙酮和水。塔顶采出的丙酮去丙酮回收塔, 塔底采出的水经换热器冷却后去丙酮抽提塔, 塔底残留物排至生产污水管。

2.3 结语

通过上述对工艺技术的比较, 可以看出丙酮一步法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丙酮一步法技术特点:工艺流程较短、设备台数偏少、总投资也较少。作为主要原料的丙酮的消耗定额比较低, 该工艺方法先进, 运行成本低。反应中采用的催化剂相对活性较高、选择性较好, 可达到94%以上。产品质量较好, 可以满足不同领域需要。

摘要:MIBK, 工艺技术的选择, 工艺技术说明

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范文第2篇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张 涛

较高的信贷成本及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普遍原因。笔者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中外中小企业信贷的基本特点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提出了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设想。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大于国际平均水平

中小企业信贷是一个国际难题。世界银行2008年11月发表报告(以下简称“世界银行报告”),在45个受调查的国家中,由于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存在较高的信贷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方面明显居于弱势。大、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占比分别为3.0∶1.2∶1.0,即大企业获得的银行信贷资金总量达到了小企业的3倍,是中型企业的2.5倍。从信贷成本来看,大、中、小企业的相对比例分别为1.0∶1.3∶1.4,中小企业信贷成本明显高于大企业。就风险而言,大、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良率分别为3.9%、5.7%和7.4%,中、小企业的风险比大企业分别高46%和90%。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大、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1.1%、2.8%和6.0%,比国际大、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平均水平分别低2.8个、2.9个和1.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的风险比大企业分别高155%和445%,表明我国企业风险低于国际水平,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风险差距高于国际水平。尽管如此,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均优于国际水平,大、中、小企业贷款在各类企业贷款中的相对分布达到2.1∶1.5∶1.0。因此,相对国际平均水平而言,我国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较大。

中小企业信贷困难的基本因素

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回收成本、信息采集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都比较高。经济波动、直接融资渠道不发达、信息共享机制缺失等因素往往还会放大这些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信息缺失

由于中小企业生存时间短、经营不稳定,而且较少与银行发生业务往来,商业银行难以掌握足够的信息来判断其信贷风险。中小企业信息缺失导致商业银行难以对其发放贷款,这在征信制度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尤为显著。世界银行报告显示,设立专门的征信机构以及贷款申请材料的完善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持有这种观点的发展中国家银行比例为67%,高于发达国家银行23个百分点。2001年、2002年和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也表明,中小企业因财务状况不良、信用不高和经营管理水平欠佳因素被银行拒绝贷款申请的比例均在50%以上。

大企业相对中小企业获取信贷资源有优势

世界银行报告反映,45%的发达国家银行以及15%的发展中国家银行认为,信贷市场上大企业挤占了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源,导致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一般认为,大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大,银行放贷操作成本小,风险低,因此,大、小银行均倾向于向大企业放贷,从而挤占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也表明,目前我国企业的直接融资仅占间接融资的10%左右。由于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手段尚未成为我国各类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所以尽管资本市场融资成本较低,大量有条件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大企业仍然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资金,无法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

经济周期的影响不对称

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对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波动更为敏感。在经济下行周期时,流动性紧缩首先反映在生产供应链条末端的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对利率变化导致的成本上升更为敏感,也没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替代。而在经济上行周期时,宽松的流动性则首先惠及大企业。世界银行报告表明,39%的银行认为影响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首要因素是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在信贷市场上其融资地位也处于相对弱势,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了信贷资源,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持续上升,贷款余额占比稳中有升

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导影响,今年年初以来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明显上升,贷款余额占比稳中有升。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表明,目前主要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为14.1万亿元,同比增长31.8%,比上年末高18.3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54.6%,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1.6%,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水平仍然相对较高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中型企业不良贷款(包括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余额为228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8%,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306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7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0%,比上年末下降2.5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不良贷款总量减少比较有限,这主要是同期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所致。同期,大企业不良贷款率为1.1%。总体上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不良贷款的水平仍然相对较高。

中小企业贷款存量主要集中在东部较发达地区,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

从地域分布看,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辽宁、福建等八省市,其中浙江、江苏、广东的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集中于制造业。

从行业看,中小企业贷款存量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房地产业;新增量更多地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倾斜。

中小企业贷款以抵(质)押形式为主,信用形式贷款余额占比有所上升

从贷款形式看,抵(质)押形式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49.1%和51.6%,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2个和2.6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保证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32.8%和32.6%,比上年末分别下降1.3个和高1.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占比分别为18.1%和15.8%,比上年末分别高2.5个和1.1个百分点。

大型金融机构占据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主要份额,中小金融机构仍以服务小企业客户为主

目前,各类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含企业票据直接贴现)余额占全部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依次为:国有商业银行(37.1%)、股份制商业银行(21.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5.1%)、政策性银行(13.6%)、城市商业银行(10.6%)、外资金融机构(1.8%)、邮政储蓄银行(0.5%)和城市信用社(0.1%)。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占比共计73.3%,占据了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主要份额。

中小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为贷款发放主要对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小企业贷款(含企业票据直接贴现)占城市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放企业贷款的比重分别为46.9%和33.3%。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发放贷款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小企业贷款占其各项贷款的比重分别为8.4%、11.4%和17.2%。

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设想

经验表明,通过营造公平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重视大银行的支持作用以及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营造公平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世界银行报告表明,给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融资环境比简单地提供信贷补贴更为重要。提高信用信息共享水平、降低中小企业进出门槛和产权转让费用有助于中小企业公平地获得银行资金。此外,加强征信建设能够降低中小企业信息采集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助于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的中小企业进入及产权转让成本均为0.2%,荷兰、芬兰及新加坡等国的中小企业退出成本为1%。世界银行报告还表明,较高的退出门槛及严格的劳动管制会显著增加中小企业调整的难度,降低中小企业部门的活力。

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按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及其行业性质有针对性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中小企业有不同的融资需求类型。服务型中小企业主要需要流动资金贷款和经营性开支借款。有关研究表明,种子期企业需要天使基金、个人投资者和政府资助进行研发;起步期企业需要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成长期企业要靠私募股权融资或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成熟期的企业较容易从商业银行融资,如果是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各种再融资手段实现融资。丰富的融资渠道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美国“全国小企业金融抽样调查”(NSSBF)的数据表明,1998年在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以“主要所有者”,“天使基金”、“风险基金”(或称“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股权”形式为主的股权融资约占总资产的49.6%,而债务融资占其总资产的50.4%。众多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工具以及一些以股权或债权为抵押物的、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的夹层贷款或中间融资创新产品,充分满足了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和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目前,我国通过开设创业板、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集合发债以及发展库存产品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推动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从企业客户群体看,目前中小型金融机构一半以上的企业客户为小企业。创建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小额贷款公司,有利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同时,可以放开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在保证“风险可控、监管到位”的前提下,适度扩大存贷比等指标的监管区间。

在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大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传统意义上讲,包括社区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在提供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最新研究表明,大银行利用其网络、咨询和科技优势,在提供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资产管理、保理、租赁、信用评级等金融服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这些机构通过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工具等方式,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坚力量。世界银行报告显示,91%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以及90%的发达国家银行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据2002年英格兰银行报告,英国4家大银行发放了全部中小企业贷款的86%。美国小企业局调查也表明,2006年6月末,美国中小银行、大银行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中小企业贷款的份额分别为55.3%和44.7%。我国大银行也在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以建行为例,建行建立了专业化经营的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与小企业共赢的路子。创新开发的“速贷通”、“成长之路”、“联贷联保”、“供应链融资”、“循环额度”和“仓单质押”等融资产品,既受到了小企业欢迎,又有效地控制了风险。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担保制度,扩大贷款质押和担保面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法律制度,特别是完善《担保法》。从法律上明确动产抵押范围,有利于金融机构发展库存产品、应收账款抵押贷款,扩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范围。研究成立政府性再担保机构以及由企业、财政和金融机构三方出资和市场化运作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相互合作,达成共赢。

坚持市场化发展和公平竞争原则,在必要环节上对中小企业提供一定政策扶持

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为私有产权,灵活性高、适应性强,新陈代谢活跃,在必要环节上对中小企业应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修订中小企业标准,使扶持政策能够惠及真正的中小企业之外,合理降低中小企业实际税赋、减少行政收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美国税收制度实行的是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累进税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半年的纳税宽限期,同时对于雇员人数在25人以下的微小企业按个人所得税率征收。德国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业企业免征营业税;降低所得税下限;对在德国东部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总投资额15%~23%的财政补贴;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提供利息补贴,幅度一般为2%~3%。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报告显示,从1994年到2001年,亚太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强。在2001年,为中小企业实施减税政策的国家占比上升至60%,比1994年上升了42%。2009年,我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分别由6%和4%统一降至3%,减轻了中小企业税收负担。

千方百计做好中小企业服务工作

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范文第3篇

有机硅材料是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一大类功能材料化合物, 兼具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双重优点, 它既有安全可靠、无毒、无污染、无腐蚀、耐高温、耐臭氧、耐辐射、耐老化、耐燃、耐电弧、耐电晕、耐漏电、寿命长和生理惰性等无机二氧化硅的优异性能, 可根据不同需求制成不同性能的产品、易于改性等有机高分子的卓越特点, 是一类可以满足节能、无公害、具安全性、高可靠性、多功能、多形态、高性能、高功能和复合化要求的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其产品品种众多、性能优良, 有“科技发展催化剂”和“工业催化剂”的美誉, 在工农业生产、新兴技术、国防军工、医疗卫生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交通运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 有机硅主要工艺原理

(1) 氯甲烷合成:

(2) 单体合成:

(3) 二甲单体水解:

n (CH3) 2Si Cl2+n H2O= ( (CH3) 2Si O) n+2n HCl

(4) 裂解:

3 有机硅工艺技术流程

有机硅流程简图如下:

4 工艺技术方案的比较

4.1 有机硅甲基单体工艺技术

4.1.1 国外有机硅工艺

有机硅生产的核心技术是气相氯甲烷和硅粉, 在铜催化剂存在得条件下,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合成混合单体。这种生产工艺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目前, 高度自动化和产能大型化是国外有机硅生产的发展趋势, 年生产规模均达到100kt或200kt以上。各有机硅生产商都在提高二甲的选择性、降低各种原材料的消耗、铜系催化剂的制备、降低能耗和反应器如何放大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4.1.2 国内有机硅工艺

1986年, 吉化建成了国内首套年产2000吨的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到1999年, 为了满足国内对有机硅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吉化扩建了三条6kt/a有机硅单体装置, 使得总能力达到了18kt/a。到2004年5月, 吉化年产5万吨有机硅单体装置顺利投产。

近年来国内有机硅生产出现快速上升的态势, 国内自研发的5万吨/年、10万吨/年和12万吨/年的生产装置先后投产, 各厂商在原料控制、产品分析、自动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单体合成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升, 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氯甲烷合成技术采用基本采用气液相催化法, 单体合成技术大都采用流化床工艺, 只是在流化床的撤热方式、触体种类、流化形式等方面略有不同。单体合成装置流化床使用的催化体系大体分两种, 分别是铜催化体系和氯化亚铜催化体系, 国内和国外厂商均为采用铜催化体系较多。

4.2 二甲水解

现在二甲单体常用的水解工艺方法有两种, 一种工艺是恒沸酸水解, 它的水解工艺是用21%wt的恒沸酸进行循环, 二甲单体水解使盐酸浓度达到饱状态, 并通过盐酸脱吸装置得到气相HCL,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和稀盐酸;另外一种工艺是浓酸水解, 该工艺可以直接得到气相HCL而无需盐酸脱吸装置, 缺点是粗水解物粘度和含氯量高, 若进行中和则会产生大量废水和氯的损失。

4.2.1 恒沸酸水解

现在国内厂商二甲单体的水解工艺大都采用恒沸酸水解, 这种方法是将二甲单体和约21%wt的盐酸按照一定的比例由循环物料泵送到水解反应器中进行水解反应, 产生的水解物送到水解物处理系统进行脱氯处理后至裂解单元, 水解物的总体收率大于98.5%wt;副产物为浓盐酸, 在除去其中夹杂的聚硅氧烷后, 送至盐酸脱吸系统, 在解吸塔中加热脱出氯化氢气体, 脱吸出的氯化氢气体通过冷凝干燥处理后送至氯甲烷合成单元进行循环利用。

恒沸酸水解工艺的优点是水解产物硅氧烷的粘度较低、硅氧烷的收率高、操作简单;而缺点则是能耗高、产生很多废水而且产生的盐酸中夹杂着较多聚硅氧烷难处理。

4.2.2 浓酸水解

浓酸水解工艺是将二甲单体直接在饱和盐酸中进行水解, 二甲在水解反应器中进行水解后, 产生带压的氯化氢气体, 氯化氢通过冷却、干燥和去杂质等工序后, 直接送至氯甲烷合成单元使用;水解物则进入水解物处理系统进行脱氯处理后, 送到裂解单元, 水解物的总体收率大于99%wt。

浓酸水解工艺的优点是:能耗低, 废水及废酸排放很少, 水解产生的HCL可直接送到氯甲烷合成单元使用, 同时水解物的收率高;而缺点则是需要多级水解才能得到合格的硅氧烷产品。

4.3 裂解工艺

现在, 裂解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干法裂解工艺, 国内大多数有机硅厂商使用这种工艺;另一种是溶剂油裂解工艺, 国外有机硅厂商大都使用这种工艺。上述两种工艺在裂解釜内的反应其实没有本质不同, 裂解釜内的主要反应都是线型的聚硅氧烷成环。传统的干法裂解工艺缺点是产品收率较低、装置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差、单套装置产量低、操作危险性高、产生的废渣多等, 而溶剂法裂解是将作为热载体的溶剂油加入到裂解反应釜中, 使得裂解的反应传热更加均匀, 减少歧化反应, 避免局部过热的现象, 进而达到提高环体收率、减少废渣和延长装置开车周期的效果。

4.3.1 干法裂解

干法裂解工艺在生产前期由于反应物黏度比较小, 整体传热较均匀, 生成的环体蒸发出去的速度也很快, 这些都有利于反应向生成环体的方向进行, 所以生产前期的反应活性很高, 出料速度快, 而且得到的环体质量好, 碱的消耗量较低;但到了生产后期, 由于黏度不断增大, 分子扩散的速度变慢, 导致环体的蒸发速度慢, 这些都不利于反应向生成环体方向进行, 黏度增大, 整体传热效果变差, 使得受热不均匀, 局部产生过热, 并导致歧化反应的发生, 使得环体的收率大幅降低。

4.3.2 溶剂油裂解工艺

将溶剂油加入到裂解反应器中是溶剂油裂解与干法裂解最大的区别。在反应器中溶剂油作为热载体可以起到传热均匀、稀释物料浓度、降低反应物黏度和消除局部过热的作用。

溶剂油裂解很好的解决了干法裂解中存在的问题, 单套系统的产能远大于干法裂解装置, 而且环体质量稳定, 环体收率高。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 溶剂油裂解工艺生产DMC工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所有, 溶剂油法裂解工艺应该在国内大力推广。逐步实现国内有机硅厂商从干法裂解工艺变为溶剂油法裂解工艺, 既能大幅提高生产水平, 又能够减少三废、提高产品质量。

5 结语

近些年来, 我国有机硅行业的总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体产能快速提高, 有机硅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地有机硅厂商都在积极的探索和优化工艺技术,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以便在行业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并以各自的优势占领市场份额。

摘要:本文从有机硅生产原理着手, 通过对比有机硅装置各工段的不同工艺技术对比, 研究有机硅的生产技术特点。

关键词:有机硅,氯甲烷,催化剂

参考文献

[1] 周艳霞.二甲基二氯硅烷浓酸与恒沸酸水解方法比较.广东化工2010, 8 (37) :91.

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认为企业管理创新具有系统性、全员性、变革性等特点;企业管理创新过程包括发现及确认不满、寻找技术对策、分析权益关系、实施及评价等四个阶段;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定期调查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推行内部竞争、改革管理人员的考评方式以及有效进行管理人员的技能开发活动。

关键词:创新管理;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机制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

1.系统性

该特性源于企业的系统性,它是指在寻找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以及评价管理创新的成果时要依据企业的系统性来进行。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系统内某个或某些要素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其它要素受到影响,同时,企业系统从整体上看也会处于不良状态。进一步地看,企业系统是由人来运行的,也是为人服务的。当企业系统处于不良状态时,必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相关的人感到不满,企业系统就处于良性状态。企业的系统性为管理创新寻找着力点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管理创新成果的评价提供了标准。

2.全员性

企业管理创新的程度有大有小,创新程度不高的管理创新只是对现有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的改进,或者是对成熟管理技术的引进,其复杂程度不高。因此,可以认为企业所有员工都能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依靠员工来解决问题已被认为是改变现代管理面貌的十二种创新之一[1]。从根本上看,企业管理创新涉及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对管理系统是如何影响他本人以及从他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改进都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企业中每一个都能够且应该成为管理创新的主体。

3.变革性

该特性是指管理创新一般会涉及到企业内权益关系的调整,因此,许多管理创新,尤其是程度大的管理创新实质上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管理史上较为著名的管理创新来看,它们都具有变革性。比如,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应用需要劳资双方进行精神革命,协调利益关系;梅奥人群关系论的应用也需要企业管理者改变管理方式,尊重员工。由于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利益聚合体,或者是一个政治实体,因此,不触及现有权益关系、皆大欢喜的管理创新是不存在的。

二、企业管理创新过程的主要阶段

1.发现及确认不满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的不满;(2)企业普通员工对企业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及用人制度的不满;(3)企业所在社区对企业行为的不满,如环境污染等;(4)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出现的不满;(5)投资者对企业业绩的不满;(6)企业面临危机、挑战及运行上的问题时,会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对现状感到不满。以上六种不满中,前两种是最主要的。以上六种不满一般来说都是容易发现的。但企业高层管理者有可能漠视它们的存在,尤其是对消费者的不满以及企业普通员工的不满。当企业在市场处于强势地位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创新的开展。

2.寻找技术对策

为消除上述不满,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由于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导,因此,也可以认为消除上述不满的根本措施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在技术上一般有三种选择,一是改革企业管理制度,例如改革薪酬制度、用人制度等;二是引入成熟的管理技术,如流程再造、平衡记分卡等;三是企业自行进行创新,提出新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技术。在前两个方面,有着大量的成功范例可以借鉴。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创新在技术上也是以前两种为主。后一种是少数领先企业的行为,它的成功或者是偶然的,或者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因而不是多数企业努力的方向。这也即是说,企业管理创新一般无需另辟蹊径,主要是根据自身情况引入成熟的管理制度及技术。当然,这并不表示管理创新从技术上来看是容易的。它需要对企业具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需要对引进的管理制度及技术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具体情况,并与之很好地结合起来。

3.分析权益关系

先进的管理制度及技术之所以不能够在多数企业中得到很快应用,主要是受企业内部权益关系的限制。法约尔曾言,企业中总是有一部分人想把自身利益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是人类持久的斗争[2]。 这表明企业内权益管理关系的调整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管理创新因此也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管理创新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权益关系的调整。管理创新者在选择先消除或减轻何种不满,从以及相应地引入何种管理制度及技术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权益关系。

4.实施及评价

管理创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来说会遇到阻碍。在创新的成效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之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得失都不是很清晰。那些有可能失去较多的人就会以各种借口反对。此时,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外部力量的肯定及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为确保创新能够顺利地推行,可以先选择影响范围较小,且容易取得成果的项目进行创新,以尽早取得成效,赢得企业内部的肯定与支持。对管理创新的评价应坚持利益相关者评价的原则,只有相关的不满得以消除或减轻才能确认创新成功。评价应注意时滞问题,在创新的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之前就进行评价是不恰当的。比如,管理制度创新的效果一般要两至三年才能显示出来。在此之前,完整地评价它是困难的。

三、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1.定期对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企业应该形成制度定期(例如每年一次)对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发现及确认他们的不满,尤其要重视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及员工满意度调查。就发现及确认消费者不满而言,仅仅依靠销售员的反馈以及消费者的投诉是不够的,因为这两个渠道所涉及到的消费者的面不够广,因而所涉及到的问题也很可能不够全面、深入。通过定期对消费者满意度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企业可以对平时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及服务存在哪些不满,进而可以明确在管理上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就发现及确认员工不满而言,尽管管理人员平时与员工接触也了解到了不少信息,但系统的、全面的调查还是必须的,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客观,避免一些模糊的、似是而非的观点的存在。就发现及确认其它利益相关者的不满而言,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不可随意而为。

2.推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制度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是靠外部市场竞争来推动的。这一点可以从泰勒科学原理的应用过程得到验证。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在应用过程中曾遭到工人的强烈抵制,随后资方也失去了对它的热情。因为资方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依然可以通过传统的管理方式(延长劳动时间、加大劳动强度)来获取利润,而无需劳心费神地去刻意改进管理。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最终得到广泛的认同及应用是在买方市场出现以后,此时,资方不进行管理创新,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甚至倒闭。由于市场竞争在多数行业是不完全的,因此,外部市场竞争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推动是有限的。但是,将外部市场由不完全竞争变为完全竞争,或者提高其竞争程度是不现实的,这有着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及上限。因此,必须另辟蹊径来寻找对策。一个可行的路径是实行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通过企业内部的竞争来推动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在现实中已有较多的实践,其效果也是好的。

3.改革管理人员的考评方式

为了有效地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企业的用人制度及奖励制度应具有导向作用。如果管理人员对上级的忠诚在管理人员的提拔及奖酬上起重要作用,企业内部的政治氛围将十分浓厚,这样管理创新活动就很难有效展开。提拔及奖励管理人员,考核是基础。由于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作决策,决策是他们的产品,普通员工则是其决策的直接“消费者”。根据消费者评价产品质量的一般市场逻辑,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的消费者的普通员工也应该有权力评价管理人员的决策。这一评价方式与目前的通常做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强调业绩,对管理决策本身很少关注。由于管理人员决策的影响是他们对企业或部门绩效的真实贡献,因此应该根据管理人员的决策质量及影响来评价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作为管理人员决策直接消费者应该有权参与评价。如果企业提拔及奖励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并鼓励普通员工参与评价,管理创新活动的障碍就会极大地消除,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效率也会极大地提高。

4.有效进行管理人员的技能开发活动

企业管理创新活动需要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技能,企业应该有效地开展管理技能开发活动。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开发不可过多地注重理论学习,可采用Mini MBA及行动学习相结合的形式。Mini MBA课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形成管理思维的基本框架。行动学习是强调真实的人于真实的时间在真实的问题中进行学习的一种管理技能开发方法,在国外流行甚广。行动学习项目的选择应与企业管理创新联系起来。企业内部管理一般存在着许多需要创新的地方。如果企业制定有管理创新计划,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项目作为行动学习的项目。这样,行动学习就与管理创新活动直接联系起来,行动学习将直接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并提高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效率。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Gary Hamel. The Why, What and How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2: 72-84

[2]法约尔著,曹永先译.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 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8-9

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范文第5篇

1、开发经营的计划性

企业征用的土地、建设的房屋、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设施都应严格控制在国家计划范围之内,按照规划、征地、设计、施工、配套、管理“六统一”原则和企业的建设计划、销售计划进行开发经营。

2、开发产品的商品性、单件性及不可移动性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全部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按照供需双方合同协议规定的价格或市场价格作价转让或销售。

3、开发经营业务的复杂性

所谓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

(1)经营业务内容复杂。企业除了土地和房屋开发外,还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经营业务囊括了从征地、拆迁、勘察、设计、施工、销售到售后服务全过程。

(2)涉及面广,经济往来对象多。企业不仅因购销关系与设备、材料物资供应单位等发生经济往来,而且因工程的发包和招标与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发生经济往来,还会因受托代建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等与委托单位和承租单位发生经济往来。

4、开发建设周期长,投资数额大

开发产品要从规划设计开始,经过可行性研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七通一平、建筑安装、配套工程、绿化环卫工程等几个开发阶段,少则一年,多则数年才能全部完成。另外,上述每一个开发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上开发产品本身的造价很高,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

5、经营风险大

企业生产技术特点范文第6篇

摘要:在连锁企业经营与管理中,人是处在第一位的,人才是连锁企业成功的根本。中国连锁企业要实现版图扩张,成功实现连锁经营,就必须构建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以保障企业战略与战术的实施。

关键词:连锁经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战略

据《中国连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而培养一个成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说培养一个部门经理级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好几年时间,而一个经理要培养成店长至少又需要三年左右,因为经理只是面对一个部门,而店长却要纵观全局。因此,目前国内实际培养总能力还不足人才需求的1%。

在连锁企业经营与管理中,“人、财、物”三大要素,人是处在第一位的,人才是连锁企业成功的根本。中国连锁企业要实现版图扩张,成功实现连锁经营,就必须构建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以保障企业战略与战术的实施,能够让员工理解和切实到位地执行,不至于让庞大的连锁系统出现执行断层和扭曲。

一、连锁企业人才战略的对策

如何才能培养并保有中国连锁企业扩张版图所必须配套的相应人才系统,是全国连锁企业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1.做好人才系统规划,使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为了免于企业发生相应人才困境,要求中国连锁企业从战略高度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作足人才系统性规划,并将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没有人才就根本谈不上企业战略的实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良好的、尊重个人的、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因人制宜的职业培训与发展规划;有竞争力的薪酬与激励体系等。

2.选好人才,引进外脑,解决连锁企业发展的人才以及技术问题。由于连锁经营人才本身的匮乏,在此可提供两个方式供企业参考:一是寻求专业顾问公司的支援,一些专业的连锁经营顾问公司,其顾问多是具有在国外或境内地区的连锁企业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丰厚的顾问服务经验,其本身也有相应的人才信息,以及能提供相应的连锁经营顾问服务,二是企业自己培育连锁经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可以派送企业的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的连锁经营课程,也可以外聘顾问师或讲师到企业内部进行培训。

3.做好人才培训系统,规划相应的员工培训、职业发展,并切实执行。根据连锁企业的需要,按照不同层级的员工,作出相应的培训需求分析,并做出阶段性的培训目标,以及具体的培训计划,然后按照相应的计划执行到位,并作好相应的培训考核、评估等。

二、连锁企业人才培训的特点

1.系统内克隆。在一个连锁企业内,各分店遵循统一的标准,如服务标准、外观装饰、商品质量、价格等等,每家分店就如同从同一个模型中复制出来的。连锁企业在扩张发展时,培训人才的一条关键途径就是将新员工送到各家分店顶岗见习或者将老店中有能力的员工派到新店担任重要的角色,以指导和训练新员工。通过这样的方式,连锁企业可以在企业系统内成功克隆出它的各级员工。

2.波动的周期性。连锁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面对客户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并形成一定规律。因此,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如何合理地在各个时间段,根据客流量的大小来安排工作人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才培训中,连锁企业可以利用客流量少的时候,轮流组织部分员工和钟点工进行在职培训。一来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二来可以合理安排工作人数。这是连锁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的独特之处。利用这一点,连锁企业可以解决在职培训组织难、时间紧的问题。

3.培训层次的差异性。连锁企业对不同职位的人才要求是有差异的。因此,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这就是培训层次的差异性。这一点要求培训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学以致用,为而用学。反映在具体培训工作中就是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训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4.战略性投资。人才培训是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培训是关系到企业今后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仅为了培养和训练企业眼前岗位上的空缺员工或眼前发展新店所需要的各种人员,更重要的是服从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并与企业各领导阶层的培养机制结合起来。满足这一要求,关键在于作好人才预测和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对企业员工进行继续培训的工作。要考虑其最终效益,这是人才培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三、连锁经营的培训方法及内容

连锁经营的培训基本上分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自我教育四种。实际培训中四种方法又分别用于不同的人员培训,各有各的优点和特点。更多时候,对于同一培训内容要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或交替使用,通过几种培训方法的叠加效应和综合作用,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职前培训。职前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员工进行的,既要使新员工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也要使新员工具有充实特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认识。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准确考察新进人员的才能和特长,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用其所长,发挥潜力。职前培训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另一部分是行为培训。基础教育进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企业历史、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观念等等。以此培训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帮助员工适应新的环境,尽快地融入企业文化。

2.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往往由上司寻找出每个人需要加以培训的部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从时间上来说,在职培训可以理解为边工作边接受培训,在职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培训内容:一是职务转换;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需要灌输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给员工。具体采用的培训办法根据培训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侧重。职务转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员工在各个岗位每隔一段时间内的调动——即企业的横向交流。横向交流的好处是一来可以使员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员工之间相互协调和培训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二来管理层也可以发现下属最为适合的发展方向,以便做到人尽其才。通常这种职务转换的培训,可以使用中国传统的培训方法:即师徒式培训。由岗位上熟练员工给职务转换的员工进行指导,或指定专人来做这项工作。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做起来也行之有效。另一种职务转换是员工晋级前的培训。晋级是企业人事管理的必然过程。

3.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企业的员工暂时离开现职脱产到学校或有关培训机构以及别的企业参加为期较长的培训。脱产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管理人员。他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必须不断充电。进行脱产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把受训人员送到高等学校内学习一段时间,因为对于管理层来说,重要的是理论方面的提高,而不是实际操作的培训。因此,企业应与大专院校建立稳定密切的长期联系。除院校培训以外,另一个途径是送员工到外单位接受训练,开展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也称为自我启发式培训,指企业鼓励员工利用日常的空余时间各自学习。鼓励企业员工求上进的积极性,不施加个人压力,帮助员工顺利成长,这是员工教育组织者的成功经验。实行自我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做训练员工的工作了。这正是自我教育在员工训练中的价值所在。实行员工自我教育可以有效地把企业宗旨、经营目标、企业制度等在内的企业精神灌输给企业员工,并使之深深扎根于员工的脑海之中。日本松下公司的员工进行自我介绍时,往往一开口就是我是松下人,这就是他们把企业员工的自我教育作为人员培训的一个重要途径加以重视的结果。

四、建立培训考核制度与员工培训档案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了各种培训之后,还要看看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标准,这就需要对其加以考核;同时鉴于人才培训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意义,建立员工的培训档案也是很有必要的。

1.建立考核制度。一是对理论水平进行考试,检查受训者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提高程度。二是实际操作考核,采用不定时的抽测或定期的技术比武。如营业员排列商品的规范性、对货柜上商品的了解程度、货物上架的规范操作和特殊商品的处理等等。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可以获得上岗证;同时,每次抽测、考核的结果应当与职工的效益挂起钩来,记入员工培训档案,作为奖金发放和升降职的依据。

2.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在员工人事档案之外,还应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员工培训档案是企业人力资源库的核心,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基础。其基本内容如下:第一,收集员工现有的培训资料,包括其文化水平、各种资格证书、从事的工作岗位和要求,然后进行统一整理,登记在案;第二,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拟订培训计划书,向人事部门申请。这一步主要是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制订。第三,人事部门对员工自行制订的计划书的审核。人事部门可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总体培训规划和人才需求方向以及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确定对该员工的培训计划书。第四,把员工接受培训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培训结果详细记录在案。

人才培训是我国连锁业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长此以往,人才的缺乏会成为制约我国连锁业大踏步前进、使我国连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瓶颈,因此重视培训工作,加大企业内部的培训力度,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培训是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高连锁经营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涛.连锁店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连锁经营如何才能锁住市场.管理人网站http://www.manaren.com/20100426.

[3]连锁企业人才开发与培训.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网站http://www.rlzygl.com/20080228.

上一篇:教育新理念范文下一篇:打击乐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