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独立院校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场所,所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可估量的。在办学初始遇到的种种缺憾必然会制约该种教学形式的长久发展,只有正视不足进一步改善才会利于学院的全方位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独立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层面的不足,并对其提出了几点改善意见,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 科研管理 发展 教学

现如今是一个各方面都讲究竞争的时代,作为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学院也需要重视竞争的存在性。科技研究是高等教育学院的主要工作之一,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强化老师的整体师资力量,与此同时也提升科学建设的步伐,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科技的发达创造有利条件。一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进程中体现出的技术水平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该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独立学院的整体科技实力直接与科研发展状况紧密联系,正是如此在独立学院的管理层面,各学院应该从实际出发依照自身条件有目的性的开展科研工作,随后在管理层面加强工作,使之可以获得实质性的进步。

一、独立学院展开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的独立学院指的就是具备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等教育学校通过和社会以及个人组织相互协调,在不使用国家财政的基础上创办的另类高等教育场所。截至2009年我国的独立学院数量已经达到了四百所左右。这是一种新型的高校形式,创办此类高校的基础就是有别于传统办学模式的新机制,这是一种高等教育从特殊化转向大众化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独立学院,通过独立学院的推广,可以使得学校走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主要形式也变得更加多面化。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独立学院的成立为我国的大众化教育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独立学院在科研管理层面的不足

我们在高度赞扬独立学院的存在意义的同时,也要积极正视独立学院面临的一些缺陷。受到教育管理机制的影响,独立学院的人才优势以及科研管理状况受到了一定层面的阻碍。面对竞争力度日益强化的今天,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学院的长久生存。以下对独立学院中的科研管理工作缺陷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第一点就是目前的独立学院没有一套完整的科研管理保障体系。现如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被运用到了教学设施方面,独立学院的主要重视点在教学工作的展开以及其他方面的制度完善,恰恰忽视了对科研管理的体系建设。经过相关的统计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独立学院都没有设置合理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也没有为这方面的工作聘请专业人才,更不用说具备完整的科研保障政策。目前还有一部分的独立学院不帮助老师进行项目申报。由于独立学院的保障体系缺陷,某些学校也没有购买某些期刊的数据库,这就使得某些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找不到资料,无法进行学术的相互交流,研究进程会受到阻碍。某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申报时,学院方面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便利,长此以往将严重不利于教师学术的研究工作开展。

其次一点就是学校高度注重教学的重要性,反而轻视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同传统的教育学院相比,独立学院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目前大多数的独立学院认为整个学院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以此为基础学院的招生状况以及就业工作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些学院认为学生以及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认知与赞成才是学院发展的根本,教学是学院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认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促进独立学院的整体前进步伐。但是独立学院忽视了一个问题,目前独立学院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老师,师资力量薄弱的同时还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受到教学工作经验的影响,使得教学压力过大。年轻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教学方面,在科研方面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时间可以分配给科研工作。学院对教学质量的过分重视,使得教师没有积极性去开展科研工作。

第三点就是独立学院的科研组织整体素质不一。可以进入到科研管理队伍的人员,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专业素养层面都应该是大致稳定的,以此为基础才可以进行高效的科研管理工作。对层次不一、类别不一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有效地进行操作管理,需要进行项目申报的老师也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但是现如今独立学院的整体科研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许多院校的老师工作人员都不是专职,也存在一些不是管理出身的人才在进行科研管理工作,这就使得整体的人员分配缺少长期的科研管理经验,进一步的工作得不到发展。

最后一点就是科研组织人员之间的交流障碍。学院组织科研团队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组织成员之间必须存在一种合作意识。但是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显示出来的团队精神始终缺少一定程度的凝聚力。大部分的组织成员态度不够严谨,进行课题申报工作时过分注重个人形式,科研平台过于狭窄。科研人员与管理工作者之间不擅长交流,会导致申报工作的延误。一方面管理人员进行申报信息发布时,没有将课题的重点显示出来,导致申报工作的不严谨现象发生。另外一方面有个别申报人员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结束项目研究,就会使得科研效果过分单调,显示不出独立院校的独特之处。

三、改善独立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 最初构建科研建设战略的目标

育才兴校,开始之初应该按照独立院校整体的发展战略趋势,创建出与之匹配符合的科研成果与建设策略。全方面筹划面向每一位科研人才的年龄层次、专业等级以及能力水平等等。以全面加强科研创新人才自身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先进的院校科研人才和领军人物,创建每个年度就人才开发与实施计划进一步完善,做到落实科研开发与建设的每一项环节,以此为建设策略的长远发展目标。

2. 创设科研院系所谓的用、培、留、引四大机制

首先需要构建专业的教师聘用机制。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再将教师按照各种形式进行分配,例如特聘、兼职等等模式。加入竞争与激励这一新的教学体系,尽可能的落实在晋升职位这一等级中,完全打破所谓的终身制教师传统。在聘用教师的基础条件下完善绩效考核这一评估模式。

其次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最先需要做到的是积极参加学历学位进一步深造项目。尽可能的鼓励每一位教师加入到进修研究生博士生的队伍中,除此之外要协调好院校老师晋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培养自身创新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将保证进修的最终成效。大力促进科研骨干实际投身于企业中加以锻炼,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展开科研开发工作。有针对性的加大培训,尽可能的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动新团体进行科研开发作业,累积青年科研人才的经验,帮助他们成长。增加与国外知名教育基地的合作机会,有目的性的定期组织科研人才参加国外培训。

最后需要强化人才引进力度。在进行人才引进战略的同时,需要以以下四个原则为基础,一是始终坚持引进品德与知识相结合的人才。二是秉承高度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三是强调全面撒网,全方位的网罗各地人才,扩大招收范围增强总体实力。最后就是适当老少搭配,提升师资团队结构,最终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科研管理团队组织。

3. 强化完善科研组织鼓励体系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激励才会有动力。作为独立的院校,其在政策以及组织团队层面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竞争体系。学院应该有条件的设立竞争环境,保证这个环境应该有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竞争比较,筛选出素质高实力强的教师,实现发展与生存结合的局面。在此原则之下保护有上进心的教师人才,杜绝走后门现象的发生。在组织科研管理人才团队时,学院应该突破身份学历的传统条件,高调激发教师团队的自主积极性。大学的文化之一就是自我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师们在创新的驱使之下可以获得更大面积的知识研究权力和帮助。科研组织人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必将会提升科研效果。切忌个人主义思想的出现,团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多人的思想结合,提升工作效率。

结束语

开展独立学院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教育层面扩大。作为特殊的教育群体,其自身肩负的教育责任不可忽视,但是教师自身的科研事业也要放在首位。只有全面提升了自我素质,才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受教范围。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组织应该为教师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院校在进行科研队伍人才选拔时必须多方面考虑,组织出一个更利于学院发展的团队。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姜莹莹,蒋天颖.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与经济,2006(6).

[2]王楚鸿. 高校科研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粱河. 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北方经济,2007(5):123-124.

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二十一世以来,全国人民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尤为重视,及政府对教育制度的不断革新,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办学模式迅速发展且不断进步。这些独立学院的成立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但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待我们研究解决的问题。核心问题是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问题,通过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的深入研究,找出影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原因。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明确职能,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使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高效稳定进行。

关键词: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

独立学院是指一些普通高等院校根据教育新政策、新模式与社会组织或个人合办的本科三批学院。作为一新型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以公办母校为依托,使用民办机制办学的复杂性,致使行政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是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志,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院竞争力的重要标准。通过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完善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高效的完成学院各项工作。

一、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现状

1.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的分析

二十一世以来,全国人民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尤为重视,及政府对教育制度的不断革新,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办学模式迅速发展且不断进步。但独立学院院史相对比较短,在管理方面经验明显不足,尤其是在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较突出。独立学院办学性质为公办民助,这种新型的办学特征是学院行政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1]。在独立学院发展中高等教育的公益和服务性与民助企业的利润及私有性明显构成了矛盾,该矛盾制约了独立学院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和处理二者的矛盾,将会严重影响到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准、教育质量。所以,深入研究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现状对今后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将有很大帮助。

2.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高等教育的公益和服务性与民助企业的利润及私有性存在矛盾关系,致使很多独立学院在办学管理中出现很多“一人多职多岗,一岗多人”的现状,而这一现状严重地制约行政管理发展且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从而造成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薄弱、整体素质降低及行政管理内部部门职能混乱等相关问题[2]。由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及综合实力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这些问题解决是独立学院将来能否稳定长久发展的关键。

3.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制度

独立学院发展时间段,不如公办高校那样有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所以在行政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当前很多独立学院效仿其他公办高校的董事—院—系三点一线垂直行政管理模式。这种行政模式势必造成每个层次的行政管理人员增加,造成过多的重复职务,责任和权利划分不明确,虚职和副职的人员不断地增加[3]。长此以往,独立院校行政管理的办公效率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4.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行政管理制度在独立学院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同样关系着独立学院的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高低。独立学院行政管理中的每名行政管理人员职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求行政人员素质一定要高,然而由于社会风气等众多因素,很多独立学院往往忽视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素质,致使随意的安排岗位,如此下去,必将导致很多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与他们的岗位不一样甚至不相关,从而造成行政管理人员在岗位上难以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致使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4]。制约了整个独立学院的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发展。所以,独立学院一定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效率不断提高。

二、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对策研究

1.规范行政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加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行政管理工作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重视效率,重视行政管理,以人为本。师生也应该重视学院制度,尊重管理人员,使所有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敬重,一起构建和谐校园新风气。

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积极革新

行政管理学告诉我们, 行政管理制度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各个部门责任和任务来合理地规划行政职能部门,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与此同时也要清晰的划分各部门和人员的义务和权力,杜绝职能的相互重叠。使大家积极工作,相互配合,不断提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效率。

3.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行政素质

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管理人员,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理念、习惯、能力和品德等素质制约行政管理的效率。因此,必须加强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的建设,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政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例如,开展岗位职能培训,针对性各级各类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管理素质、道德规范的培训学习,使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提供机会让有潜力的行政管理人员到其它高校学习深造;制定并运用奖惩制度,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达到不断提高独立学院行政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结语:

通过对独立学院行政管理现状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明确职能,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使独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高效稳定进行。在新时代下成长独立学院,不仅成功的融入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而且得到了人们极力认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怡炜.关于独立学院之“独立”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5)

[2] 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3,23(8)

作者简介:王聪(1989-),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河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与政府管理。

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把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方向,进一步探知这一领域未被触及的部分。在研究中发现学界对权变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应扮演的重要角色未曾考量过,本研究以此为突破口,在权变管理理论基础上建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来解决目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科层化、机械化、过度行政化的问题,去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使各个层面沟通顺畅,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体制与扁平化的组织系统。

[关键词]可视化;知识图谱;权变管理理论;独立学院;教学;教学管理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浪潮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体制,是高等教育体制转变过程中制度创新的产物。我国独立学院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而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独立学院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国民对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公办院校已有办学资源、丰富的办学经验,以民办教育的运行机制、多元的投资主体、新颖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就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是否被社会各界认可,主要凭借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过硬过强,学生是否满意其教学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学管理体制是否高效,权变管理理论为建构高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我国高等教育从 1999 年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独立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将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纯公立学校和纯私立学校的界限,弥补了两种办学的不足,开创了高等教育的新局面:1.不仅让更多期待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和素质,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2.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伴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蓬勃兴起,近年来人才市场对一线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可是相对应的教育规模却发展很慢, 应用型技术人才更是严重短缺,而已有的高职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层次偏低,难以承担培养优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独立学院凭借自身的優势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主要的角色。3.独立学院也促进了高等教育内部体系的发展,通过合理的竞争,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独立学院要靠什么来立于不败之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那就是靠质量和一流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水平。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来考证学生对独立学院在教学与教学管理方面的满意度,并通过权变主义管理理念来建构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并从教学管理的微观层面来探讨教学管理(本文的教学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内部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过程)。

本文用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来探究学界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进行研究的热点、前沿、机构、核心作者问题,利用关键词共现性进一步阐释学界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分析,以此来发现未被触及的研究领域,即学界对权变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应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未曾考量过,本文以此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的本质与内涵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是指独立学院依据一定的目标、原则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手段来确保教学活动高效、有序进行,并最终实现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是独立学院管理工作的中心节点,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更好地运行展开,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弥补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学院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依此为中心展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所依附的教学管理就成为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因素的作用,加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相对古老的大学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中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8年,以苏州大学与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办的中国第一所独立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标志。文正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机构,据可见文献显示,目前国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有关数据来源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1979年,部分刊物回溯至创刊)国内重要期刊8200多种,数据完整性达到98%,因此通过CNKI得到的数据较为全面、准确。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权变主义管理理念与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作为检索词,检索字段选择“主题”,检索时间是2017年6月1日,检索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对检索结果筛选去重后,共获得0篇文献。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学界就基于权变主义管理理念建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尚未涉及。因此,我们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改变了主题词,以“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作为检索词,检索字段选择“主题”,检索时间是2017年6月1日,检索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对检索结果筛选去重后,共获得911篇文献。我们首先通过统计获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时间分布和期刊分布,然后在统计基础上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问题的核心机构、核心作者及关键词的共现性,发掘这一主题的研究热点分布,并对此进行进一步阐释,探索形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的方案。

(一)数据分析与结论

1.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的时空分布

文献时间跨度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学界对该主题的关注趋势和研究发展速度。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相关文献的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一主题研究从2001年詹业宏发表的《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发展的思考》一文开始,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由于独立学院始于1998年,属于新生事物,从2001年到2005年关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研究文献内容和数量都非常有限,没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从2005~2011年,就这一主题的研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05年文献量9篇到2011年文献量一跃达到了128篇,这期间文献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与独立学院数量不断扩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关,其中《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已成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有效拓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形成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尤其是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民辦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支持民办学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上的创新。2011年,教育部确定的年度工作要点中,民办教育的任务是“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民办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清理并纠正各类歧视民办教育政策,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做好独立学院过渡期工作,推动独立学院规范办学”。教育部民办教育专题工作小组很早就启动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起草工作,并研究制定《民办教育发展分规划》。在国家对民办教育大力的鼓励和政策支持下,2011年学界对具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的研究也一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如图1所示)。

在2011~2012年期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突然呈现下降趋势,从年度128篇跌落至97篇,主要原因在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一年,各项配套政策密集出台,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全面启动,教育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因此,就这一具体问题这一年的研究数量有所下降,从2011年到2012年,从政府部门到教育部门都在落实国家的一些重大教育政策,从2012年至2017年,学界对“独立学院教育管理” 的研究趋于平稳,文献量维持在100篇左右,上下浮动不是很大。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的前沿分析

可以从文献本身及文献发表的期刊两个方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识别出最具有影响力的文献及与此相关的理论, 据此可以确定某学科的理论起源和学科知识基础, 本研究也可通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聚类探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核心研究内容的提炼,学科领域里最高频次出现的关键词和从数据样本中对每一篇文献进行提取后分析出的名词短语可被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关键词聚类图来探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领域热点主题。研究热点是指持续引用固定的一组基础文献的文献聚类,主要以共被引聚类和引文为分析基础,研究热点可以用来描述学科研究领域过渡本质,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设定适当阈值可得到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前沿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在图2中圆形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文献频次的高低,节点越大则表示该文献在不同年度被引用的频次越高,学界对其关注度也越高;节点连线代表关键词间关系(节点之间存在关系,即共被引关系),连线的粗细、虚实代表节点间关系的强弱;不同类族由不同颜色背景表示,节点的多少代表不同类族的大小。根据图2中节点的大小来寻找关键节点,以揭示研究背景。采用K值分析法进行聚类,不同的点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彩印的话是有颜色的,A聚类是粉色,B聚类是绿色,C聚类是紫色,D聚类是黄色),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主要分4个维度:教学管理、教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依次为A、B、C、D四个子聚类,如图2所示。

在图2中,A聚类反映教学管理维度的热点词汇,A聚类以“教学管理”为中心节点,也是最大的节点,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与其他节点之间形成共现性网络关系,图2节点呈现关键词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在此维度中包括创新、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对策、问题、改革、思考、策略、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管理模式。其中教学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秘书、创新、问题之间共被引关系达到11次,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共被引关系是10次。

B聚类以“教务管理”独立聚类,与教师队伍建设之间形成2次共被引关系。教务管理之所以独立聚类,也凸显了教务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和不一般的地位。

C聚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游离于其他聚类之外的独立聚类,与其他要素之间不形成共被引关系,说明学界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是平行存在的。

D聚类以“管理”独立聚类,与对策之间形成共被引关系。

从图2中可以看到,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基本都凸显出来。在A聚类中以“教学管理”为中心节点与教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等形成了共被引关系,可视化知识图谱更为直观地呈现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相关主题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更深层次地探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运作及其问题。

3.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学科分布

研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类文献中,占总文献量的64.85%,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占5.44%,管理学占3.72%,外国语言文字占2.64%,会计占2.53%,如图3所示。

4.文献来源分布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文献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电子科技大学占总文献量的10.05%,湖南农业大学占5.89%,吉林大学占4.68%,集美大学占4.33%,广州大学占3.64%,山西大学占3.64%,如图4所示。

5.综合分析

从2004~2017年, 就“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的研究,如图5所示,以“独立学院”和“教育管理”为关键词,从2004到2011年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0年国家重大政策的推动下,2010年、2011年文献量最高分别达到86篇、31篇,以后逐年呈现平稳发展趋势。文献来源排第一名的是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分布在“高等教育”领域分布最多;研究基金支持主要是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参与这一主题研究的主要机构是电子科技大学;做出重要贡献的作者是湖南农业大学的阳会兵教授;研究层次主要在基础研究(社科)类。从图5中看出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的研究做出主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研究的关注度呈现持续的、不间断的、逐年上升趋的状态,有一个非常好的延续性,他们的贡献使这一主题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

权变主义管理理念为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管理理念,但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关键词聚類的共现性可视化知识图谱中并没有发现权变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因此,本研究从权变主义管理理念的视角来探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创新策略。

三、权变管理理论的探讨

卢丹斯(Luthans)将整个管理理论用权变的观点来诠释,他认为权变管理理论系以环境为着眼点,从现存的管理理论中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以达成组织目标。因此,权变管理理论需要在环境变数与管理变数之间建立一种函数关系。以前者为自变量,后者为因变量,其函数关系若以语体说明,可以写为:若(If)环境变量变动,则(Then)管理变量将随之变动。从丹尼斯的理论假设中可以看出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的关系,管理变量为程序、计量、行为与系统等管理要素。而环境变量则分为内生环境变量与外生环境变量两种。所谓内生环境变量乃存在于组织中,通常能由管理人员控制,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程序以及技术三者。所谓外生环境变量存在于组织之外,管理人员未必能控制,包括社会、科技、经济以及政治等要素。这就是卢丹斯主要的权变管理理念。通俗地理解就是权变管理理论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数所对应的一种“If-Then函数关系,在数学中y=f(x),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将这个方程运用到管理学的研究中,作为自变量的If就是x,因变量Then就是y。自变量是指管理者主动控制的变量,从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自变量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无所谓自变量。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技术、模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管理效能“Then”。权变管理理论强调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手段,让管理适应管理对象和各种管理环境,而不是用一套不变的陈规去让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适应管理。

基于权变管理理论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各要素所能发挥管理效应的探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要素包括计划、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信息(管理的客体、媒介和依据)、组织(反映了管理的上下左右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命令、协调、控制、目标(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

本研究的目的是将权变管理理论应用于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之中。首先,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系统中,存在一个“输入—过程—输出”系统模式,这一模式的逻辑起点是领导,通过组织和领导学校全员参与运作学习环境的权变管理,进而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输入变量是领导,包括道德领导、趋势领导、专业领导、整合领导;在过程变量中,包括权变的行政管理、课程管理、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变管理、权变的资源配置管理、校园文化的权变管理;在输出变量中,包括共塑愿景、全员参与、协同合作、营造和谐的学习与教学气氛、持续创新、永久发展。在这一组织系统中因变量为教学管理目标,即将教学管理的组织目标确定为输出优质的教育“产品”,用这一具体目标指引学校的教育运行,呈现教育标杆的具体目标,制订具体发展的中、长、短期计划,探讨教育愿景、学校教育目标、各个科室的权变管理目标、教师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制订可行性权变计划。

四、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

独立学院自创建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弥补了公立教育资源的不足,满足了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国民的受教育水平。独立学院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社会对其的期待和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同时,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层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尤其在教学管理层面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来综合治理,以此来突破其发展瓶颈。

1.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欠佳、专业水准不高、管理方式机械、呆板

首先,独立学院的高层管理者,如院长、副院长一般是由母体学校派遣和任命,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大多来自社会招聘或独立学院留校的辅导员参加竞聘上岗,由于独立学院一般均采用民营企业机制运作,人事编制属于私营企业编制,这些管理者待遇一般都不是很高。独立学院的人事编制和待遇对优秀的人才不具备吸引力,因此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也较低,造成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良莠不齐、素质欠佳、学历层次不高。在管理队伍中很少有真正科班出身的管理者,也很少有懂教育、搞学术的学者参与决策和管理。教学管理模式大多是死搬教条,照搬母体学校已过时的教学管理理念,观念陈旧、固化,没有结合自身的现状和特点制订出一套权变管理模式。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成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思维定式,没有形成科学、灵活、权变、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其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者缺乏服务意识,官僚化、行政化盛行。但凡是一流的大学,管理者都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而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对专业的管理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经典的教育理论的严重匮乏以及大多数管理者不懂教育教学的本质,他们一旦掌握了权力,就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控制、干涉教师的教育教学,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自由和教学积极性。再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晋升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监管体系,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不好的风气在独立学院管理层盛行,行政人员一手遮天,对没有权势的教师有排挤和欺压等不公正现象存在,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照搬公办高校的框架,缺乏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民办院校的校长、系主任及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公办大学派出或由公办大学退休人员来担任。很多公派人员在体制内待久了,自身也缺乏探索、冒险与创新精神,到独立学院就职的公派人员中有建树的不多。其次,独立学院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教学管理的制度设计、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设施管理、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的质量监测等方面存在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管理制度从制定、运行中都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即使制定了合理的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优秀的管理人员的介入,这些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效力。由于频繁的更换领导,也导致了教学管理制度的不稳定性,尤其是一些激励政策缺乏延续性,大大地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比如,前任允诺的奖励措施,随着前任的离去而消失。同时,教学管理考核方式也很死板和教条,缺少人文关怀,对教师、管理人员业绩的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科学、规范的标准和制度,随意性随处可见,比如,领导和谁的关系好,就巧立名目给对方各种奖励,对谁不满就随意克扣对方的工资,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目前,独立学院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考核基本停留在一个最低的标准,即是否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忽视了对其创造力、服务意识、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激励,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

3.教学管理组织的科层化

独立学院依据母体学校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了金字塔式科层化组织形态,层层管理的科层制度、自以为是的规则和控制措施使组织运行效率低下,在这样的组织系统中管理者比起关注组织目标的实现,更加热衷于运用各种政策和规定规避责任并极端拘泥于规则和其他控制措施,导致盲目地重复以前做出的决定,而没有觉察或考虑到现实情况已发生了变化,这种“僵化的官僚主义”导致管理者们因为照搬教条而不是思考来做事而受到奖励。长久以来,学校行政组织一直维持着传统的金字塔式层级节制组织结构,其基本的核心价值强调对员工的管制或纪律的维持,易使人员形成被动、消极和无力感的态度,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易失去创造能力的培养。科层化组织系统也会导致各个组织的目标相互冲突,各个单位各自为政,各为其主,员工只关注本部门的事务,而不是组织的整体目标,从而引发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降低效率。比如,各个院系常常就开设什么课程产生矛盾,从而导致许多科目不必要的重复开设,以及各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倘若组织扁平化后,层级减少,主管人员可以化繁驭简,组织成员能够节省工作流程,而更具行政效益。

五、基于权变管理理念建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

1.建立权变的教学管理计划

一个好的计划会促进更好地使用各种资源,要实现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目标取决于:(1)该学院的资源,其中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2)目前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权变理念指引下的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而是基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意外,使不确定性在可控范围内并使其最小化,任何长期的计划都根据事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储备多套应急方案并随时准备调整,以此来确保教学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在权变管理理念下,组织里的人员、工具、方法、目标也是一个个生命体,充满了变数,计划应尽可能地与环境保持和谐。因此,首先,在教学管理中应该制订日、周、月、年计划甚至五年内、十年内的计划,并将这些计划统一为一个整体的计划,每项辅助活动都应该有具体的计划,融合短期和长期计划以确保计划的连续性,而且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當情况发生变化时重新制订计划;其次,要考虑计划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即能够适应各种意外事件与消除尽可能多的不确定性。这种权变计划不同于科层体制管理下的一成不变的计划。

2.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去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使各个层面沟通顺畅

首先,好的大学组织机构会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并为制定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献言献策,一旦形成管理制度,所有的行政事务均需依照章程办事,取消行政管理人员的特权,限制其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粗暴干涉,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提升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意识。毕竟,学校行政工作在理论上应是支持教学工作的,而非干扰教学工作的。在组织文化趋于民主开放的背景下,管理者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领导与激励教师及员工,以达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教学的目的。

其次,良好的沟通在教学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美国沟通大师科比林(Qubelin 1996)说,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成功,有85%是取决于能否有效的与人沟通。就一个组织而言,要想取得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内外部有效成功的运行,必须随时随地与组织内外部的不同人员以及不同组织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对学校而言,通过沟通让组织内的个体彼此了解并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形象,进而明确自己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使组织内部各要素、资源、信息向着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流动。

最后,要掌握沟通原则。其一,要明白沟通什么。你要向对方传达怎么样的信息,信息的内容是什么,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主次是什么,需要加以规划和掌控。其二,明白为什么要沟通,即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清楚目标才有机会达成。其三, 要明白沟通的主体是谁,要对其特征、专长、能力了如指掌,因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四,了解沟通的客体的背景、社会经济地位、优点、弱点、其底线是什么,这样在沟通中就不会触碰对方的禁忌而使沟通畅通。其五,确定好沟通的时间。选择对的时间和时机去沟通,在错误的时间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时机不对会导致沟通无效或失败。在对的时间,接受信息者容易接受对方的信息,也容易达成共识。其六,重要的会晤一定要注意沟通的地点。不同的场合接受信息者的心理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场合会影响接受信息者的判断,要在对的地点做对的决定。其七,确定好沟通方案,也就是确定好如何沟通,即提前选择沟通的方式和渠道。

3.建立扁平化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独立学院应摒弃以往金字塔式的组织形态与层层管理的科层化官僚体制,建立扁平化组织,提升管理效率。在科层化官僚体制中,其核心价值在于强调对教师的管制或纪律的维持,这样的体制是培养不出有能力、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灵活性的教师的,因为这种体制对人性的假设基本基于X理论,即人生来天性就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所以加强监管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人大多数都明哲保身,不愿承担责任,宁愿受人指挥;人皆自私,对组织和他人的需要漠不关心;人性不诚实,又容易被愚弄;一般人不喜欢新生事物,习惯于墨守成规。正因为科层化官僚体制持有这样的人性观,因而在管理方式上主张采用强硬的控制方式实施管理,如以命令、强制、惩罚、监督等手段驱使下属服从。这也是导致员工被动、消极和无力的根源。因此,去科层化的官僚体制,建立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是提高行政效益的有力举措。

首先,在组织方面,应突破官僚化科层组织,建立具有弹性的组织部门,职务分工明确,协调合作,营造学习型组织,增强学校组织的适应性。其次,就人员使用方面,去行政化和官僚化,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减少通过行政手段迫使教师负担行政人员的工作,导致教师没有时间自我提升和研究教育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发生。再次,工作流程方面,打破部门界限,利用现代科技咨询手段,压缩流程的垂直距离;缩短决策时间、组织运作流程;精简不必要的工作程序,提高效益。最后,教学管理理念方面,学习前沿、先进、经典的管理理念,借鉴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理念,将其引入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强调专业分工、政令统一、协同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等,管理者需注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尊重教师的教学自由,充分調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管理者需要摆正心态,明确给自己定位,自己不是为了践踏教师的尊严,凸显自己的地位和存在而来,而是为了在这个岗位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而来。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确实存在人文主义精神缺失的现象,应反思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管理中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与碎片化以及对人的 “完整性”的消解、对人文精神的缺失都要进行深刻反思,呼吁教育及其管理要去“工具化”,以提升人的尊严,让人文精神重返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潘宇星.独立学院新型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及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管理探索),2011(11):24-25.

[2] 葛学敏.提高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24-25.

[3] 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

[4] 田雪芹,科南特.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高教探索,2017:70-76.

[责任编辑:钟 岚]

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由于种种原因,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普遍较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后,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一种全新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即“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物流专业    创新研究    “四位一体”    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据《大学第三力量——独立学院发展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独立学院共292所,在校生275万人,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独立学院自身的定位,独立学院对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应用型为主,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实践”,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一、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课程设置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应用型、实验型教学相对较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涉及面很广,如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仓储、信息技术、国际货运代理等不同领域课程基本都有涉及,但缺乏深度,鉴于课程安排的需要,很多课程知识老师只能点到为止,学生学不到精华,很多知识似懂非懂。

(二)缺乏“双师型”专业老师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专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物流企业或相关部门工作的经历,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缺乏对生产、操作流程、物流企业生存环境的了解和体验,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很难设身处地分析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因此想要把专业课程讲得深入透彻、清楚明白,让学生真正能够了解物流企业的操作流程及运作方法,知道如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非常困难。

(三)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薄

据对广东省17所独立学院的调查显示:目前没有一所独立学院有完整、功能齐备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80%以上的物流专业实验室都是安装ERP和国际物流、仓储管理等软件,相关硬件设施明显缺乏,这是导致目前广东省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一个最有力的原因。大部分独立学院联系了校外实习基地,但总体来看,使用率偏低,一部分实习基地协议只停留在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评比和检查上,学生很难了解物流企业的真正实际运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四)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教学模式,总体来看,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物流管理专业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第一,老师讲的内容非常多,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很少;第二,由于老师自身对实践性环节把握不够,讲的内容比较空洞,因此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更少;第三,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来说,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一定差距,因此,过于理论化、空洞化的知识,学生掌握起来更加困难;第四,理论讲的多,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少,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在理论上比不上一般本科学校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又比不上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这就给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困惑。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出于节约教学成本,追求短期办学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大多数独立学院物流硬件设施缺乏,基本没有功能齐备的专业物流实验室,使得实践教学受到很大制约。再加上专业老师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物流企业或相关部门工作的经历,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缺乏对物流企业生存环境的了解和体验,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使有些老师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总体效果也不佳。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独立学院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太过抽象、理论化的讲解,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从而大大制约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在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满足独立学院物流专业这个特定群体的需求,才能使得毕业生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三、独立学院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创新

熊彼特(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率先提出划时代意义的“创新理论”,明确提出创新的五种类型:⑴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质量;⑵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⑶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⑷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⑸采取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比如形成或打破垄断。

物流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行业,对人才有特定要求,既要懂管理,又要懂实践。物流管理专业作为近些年才刚刚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方面有管理学科共性,另一方面有所处行业的特性,因此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两方面都兼顾。

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并结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提出“四位一体”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希望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四、“四位一体”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一)“四位一体”的内涵

所谓“四位一体”,指的是教学过程所涉及的主体与客体,分别为:老师、学生、教学方法与教学设施。分开来看,这四者分别代表了教学的四个不同环节,合起来看,四位一体,反映了整个教学过程。“四位一体”的内涵及逻辑关系如下图1所示:

图 1

(二)“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创新

1.老师——“引进来走出去”。从前面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独立学院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弥补“双师型”专业老师的不足。具体来说,有三种途径,分别是:其一,在招聘选拔专业老师的时候,尽可能选拔一些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物流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其二,建立校企合作制,聘请一部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懂教学的企业人士担任学校兼职老师,定期在学校举行专题讲座,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企业实践知识;其三,派老师和学生一起进入物流企业实习,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对老师自身实践知识和能力也是极大的锻炼。

2.学生——“以实践考核导引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被动听的多,真正听进去的很少。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以实践考核导引学习方式转变”。具体来说,就是每学期都要在某一到两门专业课程中设置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物流企业或物流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再或者要求学生对物流企业案例进行分析,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其中实践成绩与理论成绩各占50%,通过实践考核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实践学习,既动脑动手,又弥补被动听课的不足。

另外,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求学生深入某一个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或实习,就相关企业某一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写出最终的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的引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方法创新——“以信息技术提升现有教学和学习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一个星期一般只有一两次课,每节课只有45分钟,老师往往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真正留给学生互动或提问的时间很少,师生互动有限或较少,教学效率非常低。在一个星期的其他时间里,学生要么找不到老师,要么很难与老师沟通交流,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完善现有教学和学习方法。比如:拍摄物流企业流程及管理方法的视频,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一边播放一边对照视频讲解,也能取得身临其境的效果。至于网上课堂,把教学资料放在网上,供学生24小时下载学习,更是课堂45分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QQ、微博、微信、电话可以随时保持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适应这种转变,积极利用好、实践好信息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设施——“合作共享解难题”。大多数独立学院物流硬件设施缺乏,基本没有功能齐备的专业物流实验室,使得实践教学受到很大制约,短时间内要改变这种现状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创新思维模式,就能弥补硬件设施不足的弊端。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其一,与母体学校共享专业实验室,一般母体学校都是公办重点院校,相对来讲硬件设施会好很多;其二,与其他独立学院或者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办实验室,一方面减少单个学校的投入,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其三,进行现场教学。每学期在实习基地由物流企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这种现场教学模式既能弥补实验设施不足的弊端,又能弥补专业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弊端,更能增强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三)“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把老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作为整体看待,对教学模式全方位地创新与改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既能极大地克服师资能力的不足,又能克服硬件设施的不足,更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要求学校找到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能够接纳足够多的学生,还要求与企业建立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方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对老师也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懂得在校外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必须学会使用更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颖,周林峰.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体系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05).

[2]邓恢华.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消费导刊,2010(05).

[3]宋志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目标定位分析[J].科教导刊,2010(1):1-2.

[4]韩波勇.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素质教育,2014(08).

[5]李诗珍.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8(04).

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在近几年来遇到诸多问题,如何提高专业社会认可度、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经验,以期为独立学院从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人员提供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总结。

关键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多元化人才培养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1999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专业发展迅速,专业点迅速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各个层次均有院校开设此专业。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不够清晰、课程设置略显杂乱、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如何定位此专业,如何调整专业培养模式,如何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独立学院普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体系上。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实际,此类人才应具体包括三大类型,即应用型研究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复合人才。其基本的培养模式应当是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尊重学生的优良个性,强化个人优势培养,引导学生个人优势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坚持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是切实进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学生根据其个人特点实施适合其发展的不同的教学模式。

1 坚持本科生教育导师制是实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针对性的实施因材施教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本科生导师制正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制度之一。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在对本科生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选聘一些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在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学生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它能更好的贯彻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促进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彰显出高等教育的品质与价值。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实行学生教育导师制,为每个班级配备导师,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导师工作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为原则,贯穿于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

班级导师负责班级30人的学习与生活,是学生最为亲近的老师,对班级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最为直接和真实的了解。其具体工作职责包括:指导学生学习、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班级导师均为专业课授课教师,在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在授课的过程能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特点,尽早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并适时进行调整。专业要求班级导师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2 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设置课程是实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手段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模式实施的工具,任何培养模式的实施都需要符合其自身发展的课程设置来完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其专业本身的特点使其在课程设置方面呈现宽基础、专业性不明朗等问题。这也造成了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的局面,出现专业技能不强,无明显对口就业岗位等问题。

社会认可度直接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应当紧紧把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通过“出口”培养“入口”。因此应当在保证专业共性的前提下,结合毕业生就业去向,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依据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去向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企业就业、国家省市地方政府部门就业、国内外继续深造。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针对这三大类就业去向,适时调整课程设置,缩短社会和校园之间的距离,切实做到多元化人才培养。

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企业,每年在此类型单位就业的学生占到60%左右,因此,应当开设有助于学生在企业就业的相关课程。例如,针对部分学生在企业从事行政助理大类工作,我们开设了文秘类(管理学、现代文秘、公文写作、公务礼仪等)、财务会计类(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学、组织行为学等)专业课程。

国家教育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学习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才。从专业本身特征来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有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意愿,但此类工作大多需要进行全国或省市举行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应当有侧重性的开设培养学生基本公共管理类能力素质的课程。如开设公共事业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社会工作实务、公共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也保证了学生的先进政治素养。同时专业也经常开设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情况介绍的系统讲座,提高学生公共管理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都有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深造的主观意愿,而且部分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努力是有考取硕士研究生或是第二学位的潜力的。因此针对这部分希望并且具备一定潜力的学生来说,在大学四年内努力缩短其同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在理论掌握、知识系统上的差别,进入国内外高校继续学习深造也是本专业就业方向之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所学课程较为分散,知识体系较为多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的专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根据2008届至2011届毕业生考研的情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考取经济类、管理类、教育类等多学科大类的研究生。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就实行多元化培养模式,针对本身成绩较好且有意愿继续深造的学生在数学、外语、经济学等基础课程授课上实行AB班分层次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为拓展学生考研专业可选择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了高等数学(一)、(二)、(三)、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门,合计15个学分的数学类基础课。为学生打下坚实数学基础,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候选余地。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是实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

各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管理专业往往存在着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学生应用技能缺失的情况,针对此情况,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技能培养。例如本专业开设了实用电子排版技术、Excel及行政管理应用、办公自动化操作、会计实务实训等校内实践课程。并配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认证、国际商务秘书资格认证、会计从业资格认证等考试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转化为国家及相关部门认可的证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今后就业做好硬件准备。

同时,本专业还积极联系校外实践基地,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行政服务大厅作为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根据专业所学内容在行政服务大厅各办事窗口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工作实践。在此实践过程中不仅考察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将专业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公共管理中,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为人处事、接触社会的实际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实施“3+1”教学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内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四年主要以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为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内进行学习或在校外进行实践。即针对需要继续进修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安排下在校内进行各类考试的准备,相关教师给予必要的辅导。针对需要就业的学生,可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在校外的实践单位进行毕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攒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并将毕业实践单位和就业单位结合起来,缩短学校和就业单位之间的距离。在毕业设计阶段,鼓励学生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从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确定毕业论文题目,一边实习一边撰写论文。通过这一模式,学生毕业论文不再是空空而谈,而是基于现实问题的分析,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直接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金圣,陈世伟.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

[2] 杨运姣,罗超群.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9,6(3):20~23.

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独立学院已成为现阶段大力发展本科教育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由于具有“优”“独”“民”等特点,因此对于吸收社会资金、充分利用教育品牌和教育資源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独立学院还处于发展的转型阶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当前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对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教管理 独立学院 运行机制 产权

[作者简介]沈美媛,女,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张琦英(1981- ),女,江苏常州人,苏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江苏 苏州 215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业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与产权结构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4SJD880039)。

独立学院是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它是以公办的普通本科院校为母体,利用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无形资产,吸收母体之外的社会资源作为经费来源,以民办机制进行运行和管理,并独立于普通本科院校之外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学校。目前全国已经建立起了三百多所独立学院,承担着全国30%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①。可以说,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创新和突破。虽然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都为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我国的独立学院还处于转型阶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晰、责权利的职能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探讨当前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权关系是独立学院困境和争论的焦点

我国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是广大民办高校举办者、投资者、办学管理者和受教育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和争论的热点所在。学院的产权界定不明晰也是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的最大问题。独立学院作为公办和民办之间的一种特殊办学实体,是政府或教育机构与企业、社会团体等非政府机构合作办学的一种形式。几乎所有的独立学院都是一方面由其法人出资提供办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依托公办高校这一母体的品牌、师资、管理等教育资源而运行。因此,独立学院的财产所有权是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共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并存,所有权与使用权交叉,是一种特殊的混合所有形式。② 这样就产生了产权归属的争论。因而,独立学院举办者和投资者之间的财产所有权的混乱,就导致了独立学院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缺少建立科学合理的责、权、利关系的基础。从实际情况看,由于独立学院产权不明晰引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立学院举办者、投资者与办学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举办者、办学者、管理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独立学院的发展和管理离不开举办独立学院的母体高校。虽然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教育品牌和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对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仅仅照搬母体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那样的独立学院就毫无特色可言。而作为举办方的母体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独立学院干涉过多,影响管理者独立行使其职责的行为,从而使其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行。③ 企业、事业、社会机构和个人作为投资者,对独立学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备等,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支持和推动作用。但从现实来看,一些投资者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短期内的投资回报;有的只讲求办学规模而不注重教学质量,过多干涉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影响了学院的正常运行。对于投资者与管理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制度的建设上。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的董事会制度一方面虚假存在,另一方面则没有相应的权力机构和配套制度。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与投资者之间在独立学院中既为了利益而合作办学,同时又会出现为了利益而纠缠的趋利倾向。举办者、投资者、办学管理者等各方对自己在独立学院中的性质和地位分不清楚,相应的责、权、利就不明确,矛盾和纷争增加,严重影响到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学院内部管理体制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是学院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负责学院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董事长或院长为法人代表,院长对董事会负责,副院长对院长负责,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但目前,我国的独立学院的董事会制度大部分都不健全。一部分学校由投资方委派或自己参与学校管理、负责学院的财务,院长无法履行其职责;有的学院所设立的董事会无法对学院进行约束、监督和管理;有的董事会成员集中在投资方,当投资方利益与学校发生冲突时,做出的决策往往不利于学校本身的建设和发展,等等。④ 这个决策机构并没有在实际运作中履行其监督、决策等职能。

二、独立产权关系问题及其争论的原因

(一)法规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创新办学模式,实现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社会资金的有效整合。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鼓励、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在《若干意见》中,按照“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对独立学院的建设进行了规范,要求独立学院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独立招生和独立颁发毕业证书,并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也先后在法律、法规的层面对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做出了规定。从法律角度保障了独立学院举办者、教师、学生等各方的合法权益,规定了独立学院的设立、组织与活动、资产与财务管理、扶持与奖励及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但是,在这些规章制度中,都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回避了,那就是民办学校的产权归属问题。许多事实也表明:产权归属不明晰,已经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有序的发展⑤。虽然法规也要求独立学院要做到“明晰产权”,但现实的操作却表明,法规制度本身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

(二)如何追求回报

困扰独立学院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举办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于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至今未有明确而可行的规定,这往往造成了学院产权的权益、责任和义务不对称⑥。办大学还是办企业,独立学院投资合作各方应努力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教育人与企业人相结合,教育规律与符合市场需求相结合是办好独立学院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可以借鉴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创新办学模式,但一定要遵从教育规律,致力于营造教书育人的氛围,贯彻投资教育的目的不是短期内获取巨额利润,而是寻求长远发展这一教育理念。⑦为了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新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在保证学校公益性的前提下,其出资者可以取得“合理回报”,也就是要在教育的公益性和资本的获利性之间寻取平衡点。但现实中,由于“合理回报”缺乏有效而又可行的操作性,不少投资者为了一己之私,只关注办学的经济效益,不承担办学的责任,教育风险日益加大。而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正常办学和运行秩序。

(三)缺少协调监督机制

就政府主管部门而言,民办高校的专门管理机构一直处于空缺状态,远远跟不上民办教育规模发展的速度,无法对民办高校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给予及时的指导。政府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职责,特别是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划、规模安排、信息提供和经费支持等方面都尚未形成有效的民办高校制约和监督机制。当然,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政府部门管理“越位”的现象,过多干预本应由学校自主决定的如学院的招生比例、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制定等事务。⑧这种约束力的不足或过多必然也会影响独立学院的稳健发展。

三、完善独立学院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法规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迈向法制化轨道的艰难“转型期”。⑨与独立学院发展相关的一系列法规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独立学院的行政管理与监督机制也需要进行转变。规范独立学院办学资格的认定程序与标准、完善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规范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且积极引导独立学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扩大办学规模,是今后我们在相当长时期内所要完成的任务。

1.规范独立学院办学资格的认定程序与标准。目前,国家批准的公办高校的独立学院,基本都是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而对办学资格的认定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一所学校能不能举办、能办成哪一个层次的学校,以及开设哪些课程都需要根据当地的社会需求和其所具备的条件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进行认定。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独立学院相关的申报材料,一定要严格把关,调查核实,特别要注意对母体高校与民间投资者之间所签定的合作办学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认真地审查核实,防止出现虚假出资,以作为解决双方产权关系矛盾和问题的依据。⑩

2.完善产权制度,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促进独立学院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清楚的产权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明确合作双方享受权益、承担责任的前提。根据《若干意见》指导思想,目前独立学院的产权机制可采取混合制形式,就是通过评估来确定公和私的持股份额,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也可增加社会投资办学的积极性。《若干意见》规定:“独立学院的财产、财务管理以及变更和解散、撤消,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及合作办学的协议处置。”因此,普通高校、其他投资者在合作之前,首先应当对双方所投人的资金等进行资产、信誉评估,以确保当事双方都能承担相应的义务;然后根据投入资金的比例确定所占的股份数或持股比例。合作办学各方投入独立学院的资产应作为独立学院的法人财产,而与投资者的其他资产相分离。[11]按所占的股份数或持股比例确定其收益分配问题,建立起明确的产权机制,将有利于独立学院形成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使办学获利合理、有效而公平的返还,从而增强各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并且有利于独立学院更好地开展各项办学活动。[12]这样独立学院就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办学,不断开拓新的筹资渠道。而独立学院的产权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学院自身管理体制的实际运行状况及其与母体高校、其他投资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性质。独立学院的产权制度应该扎实实地朝着独立学院自身拥有产权的方向模式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本科大学。

3.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法人组织的又一个基本条件。《若干意见》提出了试办独立学院的基本原则,规定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既然独立学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那么其财产就应当与普通高校的财产相分离,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财务必须公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省制定的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以及双方签署的合作办学协议和学院章程精神等进行独立核算,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并配备具有任职资格的专职财务人员,建立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本,在董事外设立监事或定期接受有关部门的财务审查,保证财务开支公开、合法。同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行政部门作为教育机构的主管部门,要与资产监管部门协调一致,建立健全教育机构的国有资产登记、变更、划拨和注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共同切实履行好教育机构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对独立学院的运行定期进行监督与审查,以确保教育领域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规范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只有规范独立学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独立学院才能既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又可以依托母体高校的办学优势,达到公办高校品牌与社会资金资源的有机结合。实际操作中董事会成员一般由投资双方共同商定并在学院章程或董事会章程中确认,按投资双方所持的股份来确定。董事会和院长的主要职能在合作办学协议中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对于院长的选派一般由举办方的母体高校推荐,董事会聘任,投资方可以参与学校管理。整个独立学院的领导体制既要有利于独立负责,又要体现民主管理。院长应对学院的日常管理及教学负责,董事会经举办方与投资方协商,明确责、权、利关系。

(二)更新观念

转变办学观念是独立学院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前提。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一方面,依托有雄厚实力的母体高校, 利用社会资金,借鉴母体高校积累的成功办学经验, 并积极探索、完善和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独立学院的发展走出一条制度创新之路[13]。另一方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作性,并且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动和优化教育资源,求得教育质量和办学经济效益的统一。[14]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提高独立学院合作各方的素质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若干意见》,举办独立学院的申请者应为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的合作者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也可以是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而且要求投资主体是社会力量而非高校。因此,提高合作各方的素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如果投资者与举办者的出发点只是追求“合理回报”,而不顾学院的长远规划和发展,那么,独立学院又怎么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呢?因此,在依法给予办学各方“合理回报”的同時,更应该明确投资办学的宗旨,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办学效益。

(四)建立动态的平衡机制

建立动态的平衡机制是指独立学院举办者和投资者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从而切实保证独立学院规范发展。其中,完善独立学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它要求独立学院在取得办学许可证,并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时,就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并切实规范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奠定独立学院稳定发展的基石。这种混合所有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目前教育领域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确立教育事业单位法人地位和财产所有权制度,同时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这样才能使独立学院产权明晰、职权明确,使投资主体各得其所,从而为独立学院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下的新型产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独立学院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独立学院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加强政策立法和引导,探索发展的规律与相应的对策,才能实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注释]

①谭燕飞.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创新独立学院办学模式[J].湖湘论坛,2005(2):85-86.

②骆清,谭星,陆福兴.试论独立学院的法律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05(3):122-123.

③贺黎,董普,赵庆祝,王薇华.高等教育新事物——独立学院发展浅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5(1):23-26.

④阙海宝,杜伟,顾美玲.关于独立学院发展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2):25-27.

⑤陈宝瑜.应对转型期,民办学校要把握自己谋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5(22):15-17.

⑥李法兵.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制度简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7-89.

⑦李嘉艳,杨靖.独立学院运行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5-57.

⑧汪明.民办教育的发展困境不容忽视[J].民办教育,2006(1):40-41.

⑨王文源.期待健全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5(8):8-10.

⑩ 文达,郭清泉,张世珊.明晰独立学院产权关系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3):115-117.

[11]刘翠秀.独立学院发展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05(1):11-13.

[12]王金瑶,来明敏.独立学院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101-104.

[13]刘继荣,杨潮.独立学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41-43.

[14]杨如安,刘志华,陈金凤.重庆市高校独立学院办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6-70.

上一篇:时事政治与法制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当代童声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