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2024-04-30

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经济管理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伴随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工程经济管理中各种风险对工程经济管理质量与效果的制约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重视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实力。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对策分析

导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及经济效益都受着工程经济管理好坏的影响,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经济管理存在较高的风险,进而也导致了工程的整体效益降低。因此,本文对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对策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1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特别研究

所谓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就是对一些具有使用性能的建筑物提出的工程项目,在工程中的风险问题对企业来说实际上就是经济问题,因此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经济管理的内容之一就是风险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其施工技术和产品类型也有所不同。此外,即使是功能相同、工程性质相同,但是施工环境和区域不同也使得建筑的表现形式出现差异。这也就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经济风险识别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项目人员一般在施工期间内要进行跨地域或跨国工作。项目地点的变化给员工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许多建筑工程施工场所位于偏僻的地方,导致员工生活单调、乏味,工作积极性下降,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对计划管理有一定的要求,工作环境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制定科学的施工规划对于经济风险识别具有重要影响。经济管理对企业来说都是管理的核心,通过风险特点实施研究,观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同时针对性风险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提升我国工程管理的水平。

2工程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

2.1工程清单和招标计量标准不一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谓工程清单就是指工程初期规划的工程清单,对工程的实际状况和招标的实际量没有进行科学研究,可是招标计量设计是以图纸规划为依据的,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工程量的规划清单项目不符合实际计量标准,清单的项目和内容与计量的标准不一样,在进行招标报价时,由于理解上的错误从而出现误差,要以招标文件为依据,投标人员没有给工程单位提供招标计量的标准和有关的施工技能,并依据招标文件需求对工程量进行核算,从而使施工单位的真正报价与设标报价产生差异,从而因为报价的不合理从而发生风险。

2.2施工图纸和施工初期工程不对应。许多单位为了获取市场,一般在工程开始前进行招标,开展招标有关工作,由于急于求成,与市场的发展规则背道而驰,特别是对招标工作准备不完全,对工程项目没有进行细致研究,沒有进行科学计划,施工图纸不合理,只有设计初期的工程清单,并且工程清单中工工程报价也不全面,不能视为全面的施工图纸来开展建设。如果这时开始投标,就会使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不断提升,使施工企业成本不断增加。由于施工图纸与施工前期规划不一致,从而使施工承包风险不断加大,并且在实际建设中面临更不未知危险。

2.3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体系失控风险

一些信息资源在工程经济风险控制机构的业务审查当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而工程经济风险控制具体业务的执行制度并不能在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完善,这就使得一些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具体处理无法在制度方面获得对信息资源具体应用措施的明确,也难以在政策层面得到有效的指导。工程经济风险控制机制的实现特定的工程经济管理业务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确保风险控制工作常规业务得到配合治疗。工程经济风险控制的企业管理,因为资本运作有一定的风险,而不能把钱完全开放的具体操作模式,而这些也使工程经济管理管理人员不能理解业务的性质,根据工程经济风险控制原则的具体要求为资本有效控制的风险因素,最终导致大量的资本运营环境难以保证完全的政策风险来满足控制的要求,降低项目风险控制的整体质量管理。

2.4成本控制风险

建筑工程中的生产成本控制也存在着很大的经济风险。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而这就造成建筑行业内物价存在较大的波动,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等建筑必需原材料的价格充满不稳定性,同时人力资源成本也随之增加,企业雇佣施工人员的过程中,成本投入也随之增高。如果企业承建某工程项目中,对承包价格的做出明确规定,而随着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浮动,企业很有可能会承受经济损失。原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因此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则企业必然会面临着较大的成本控制风险。实际上,建筑工程原材料价格与经济管理风险之间呈现为正相关,随之价格不断上升,企业所需承担的风险系数也随着增加。就现阶段而言,工程项目中,成本风险通常由企业独立承担。

3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投标的报价

施工单位在的经济管理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投标的报价工作,根据工程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科学的评估投标工程,并详细的测算工程项目成本。对工程的投标的报价应按照市场行情设置一个双方都能认可的最低价作为招标报价的下限。在项目竞标过程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灵活应变,尽量避免项目方压价而给本工程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招投标双方对工程的情况都要熟练掌握,并对招投标的流程要熟悉,明确双方在招投标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准确性、规范性。结合招投标的相关情况制定出报价合理,方案科学,预算得当的前期工作,按照“三公”和平等互利原则做好招投标工作。

3.2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有效结合

在工程的施工环节,当施工实际情况与图纸设计存在差异时,部分造价工程师没有参与研究施工方案,仅仅依据工程的设计的图纸进行工程的预算从而来确定施工方案,这样的施工方设计案既没有从经济角度进行预算又没有经济管理的内容,致使工程预算的不规范,由于工程预算与实际施工中的费用存在差别。因此,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应将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工程的设计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组成工作团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工程预算,从而使经济管理再工程预算方面的风险降低[3]。

3.3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建设

施工队伍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成本控制等各项因素完成情况的好坏。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有赖于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在施工队伍的建设中,施工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的素质是亟待提高的两个方面,通过培训学习等一系列方法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施工单位内部展开培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另外,根据施工工程的要求加强不同工种的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够胜任。

结语

工程经济管理业务的推进是提升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水平的关键,因此,针对新时期经济活动的优化处理特点,对工程经济管理需求进行明确,并制定与实际活动相关的风险因素优化管理措施,对提升新时期工程经济管理业务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管理者必须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全面考虑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规避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性与质量,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佳.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46):142-143.

[2]闵成中.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6):193-194.

[3]杨文祥.低破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探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4).

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宏观经济管理在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宏观经济管理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过程采取适当合理的调整和控制措施,国家的经济运作是一个不断重复再生的过程,宏观经济管理是调整和控制过程,使经济市场的投入和收入保持相对平衡,从而加快国家经济的增长。本文对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发展;作用

0引言

宏观经济的概念是以影响企业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为特征的。尤其是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的一项监管措施,有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运作和管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突出了部落和问题,需要有一个具有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有效的经济秩序。宏观经济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很重要。

1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背景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完善的背景之下,我国经济呈现出一种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在有效应对次贷危机带来世界经济衰退之后,推动我国经济走上一条高速发展道路上。但是除去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之外,也应当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宏观经济管理是一项适应性非常强的调控措施,应当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市场经济框架逐渐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找寻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在对宏观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出保证的背景之下,积极施行各项措施保证经济发展,认识到宏观经济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作用。日后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切实依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妥善完成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推动我国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2国内宏观经济管理的特征

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积极运用投资的形式发展经济。这些年,尽管国内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不过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不足,毕竟西方国家比中国起步早、发展也就相对成熟。而国内的情形是起步晚,所以应当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二者结合有助于处理国内的多数经济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国内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也要注意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国内的经济发展区别于其他国家,毕竟主要是依靠引进外资,像是美国则是人居消费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不需要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正因为如此,政府应当充分实行宏观调控管理,以此调控市场,从而促进国内的经济健康合理发展。

3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发挥出的作用

3.1填充市場调控的漏洞

市场在经济管理领域中其实存在一些漏洞,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施行的过程中,则是可以弥补市场调控中的漏洞,推动市场经济走上一条稳定发展道路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施行的过程当中,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依靠的其实主要是市场,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市场并不是可以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保证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各种类型问题的影响,单纯的依靠市场调控措施,难以妥善解决各种类型的问题。比方说,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是需要积极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从而也就可以为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某些个人或者企业为了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非常有可能施行不合理的竞争措施,就会对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及政府就应当施行宏观经济管理措施,除去上文中所说的问题之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呈现出一种越发繁荣的态势,但是在以往长时间施行的家伙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存在一些不是十分完善的内容,在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之下,为了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稳定性做出保证,肯定是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因为市场机制本身实际上就存在一定漏洞,因此在市场机制难以顺利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施行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来对市场进行调节,从而也就可以顺利的解决问题。

3.2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内在经济制度上具备着重要的特点。走进新时代后,国内政府的经济职能正在发生着变革,尤其是对国有企业采取了多项改革的新举措,争取在如今政企职能被划分得很开的时候,逐渐地将国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化,如此背景之下,政府的革新就是要求国有企业也加入到市场竞争中,对于国企的经营活动并不再查收,只是凭借着所有者身份实施部分管理手段,尤其是那些和国民生计相关或者是特殊行业的国企,国家应当始终保持对其的管理活动。

3.3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随着我们各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会变得更快,但在我们经济的重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定期区分经营职能,我们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所有权日益分离,国有企业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竞争。因此,面对这种现象,企业必须依靠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持经济管理领域的活动,代表其合法利益,推动改革和创新,充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步发展;(b)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活动,迅速协调我国市场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竞争力,全面促进我国市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必须在市场监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行积极改革,并根据国家和政府的反应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活动。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加强竞争力,更好地推进经济领导活动,而不引起“坐下来和靠背”的感觉,不断地在竞争中争取核能,我们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确实是必要的。。

4现今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调整

4.1實体经济的变化和调整

国内当前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人口所特有的红利也在慢慢地消失,这也就造成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应当进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此努力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有利于国内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对于企业而言也是革新技术,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主要形式。所以,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在内容上也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助于企业发展凭借着宏观经济管理的帮助实现有效的自身转型升级。

4.2金融市场的风险性

实体经济的发展让国内的金融市场也日渐成熟,网络金融也逐渐发展起来,这样的发展让国内的企业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迅速,而金融市场交易频繁,这让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交叉业务增多,仅仅是单一的金融风险监管形式并不能有效的对金融风险进行监督和预警,对于金融风险的处置机制存在必要的缺失,这会让金融市场出现一些非法集资、不规范金融交易等行为,从而让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被打乱。

5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办法

5.1货币政策

在制定货币政策之后要通过影响物价、影响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来间接管控国民经济。货币政策虽然外部时滞较长,但内部的时滞较短,因为货币政策都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中央银行的机动性较强,不需要成立专业的研讨小组来进行对货币政策的评价和估算。货币政策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三个方面,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吞吐现金,从而实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这项政策具有调节效果的可控性,发挥作用的速度也较快,应用的较为广泛和频繁。

5.2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首先表现为扶持特殊产业,例如国家引入外资,扶持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来为我国的行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活力,带动一部分技术缺乏的行业更好的发展;其次为淘汰落后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总会存在阻力,政府应运用正确合理的产业政策来进行调整,在最短的时间内来优化产业的结构。

5.3财政政策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财政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外部时滞较短,在政策实施之后能够迅速的对国民经济产生作用,因此在宏观调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财政政策主要分为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有补贴政策和收税政策,例如在经济衰退的时期,增加财政补贴、削减税收可以有效的刺激经济,利于经济市场的复苏;财政支出政策主要为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政策,转移支付是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再影响社会的需求,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以市场参与体的形式来进行经济活动,从而疏通经济管道。

6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起来的背景之下,需要在原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才可以将宏观经济管理提升经济发展、提升就业水平以及稳定社会物价水平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日后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当自己在原有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才能够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上一条正确发展道路上,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其丽木格.基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有效应用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0):47.

[2]崔亚枫.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谈现代社会会计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8(06):304.

[3]黄明澳.宏观经济管理对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5):176.

[4]孙焱廓.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8(02):62.

[5]郑红霞.宏观经济调控下经济发展趋势探讨[J].经贸实践,2017(23):160.

[6].宏观经济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10):194.

[7]金春姬.论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12.

[8]刘云浩.有效应用经济信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7(09):32.

作者简介:

刘鹭南,男,汉族,就读于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信息作为经济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经济管理对宏观经济的研究中,经济信息作为重要的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管理保证了我 国政府经 济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文章对经济信息和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分 析,对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经济信息 宏观经济管理 应用

1经济信息及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经济信息泛指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与整个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种消息、情报和资料,它具有广泛性、专业性、时效性等特点。其中,经济信息的广泛性指经济信息内容广泛,无处不在。经济信息的专业性指一些经济信息都是聚焦于特定经济领域,用独到的眼光、从特定角度出发去制作和传播的。经济信息的时效性指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信息的效益性是它存在的意义,及时、有用的经济信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过时的经济信息则失去其价值。宏观经济管理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体现,也是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宏观经济管理能有效弥补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公正。宏观经济管理还要借助经济信息将人、财、物等事物关联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这些,都要以经济信息为计划和参考依据。因此,可以说,经济信息是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科学化的工具,科学而具有预见性的经济信息,可以给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正确的指引,经济信息的开发价值、增值、选择和控制功能,反过来也会给宏观经济管理带来直接影响。

2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市场 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不是很健全,现代化经济信息管理水平不高,经济信息的作用和功能不能得到全面的发挥。经济发展结构不协调,企业行业之间经济信息封闭,地区经济结构不平衡。在当时的“八五”经济发展时期,由于对经济信息掌握的失误,造成对企业项目的投资严重亏损,在对企业的投资和建设过程中经济信息反馈缺乏及时性和真实性,很多新的建設项目亏损,而且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2.2经济信息应用认识不够,经济信息开发利用不足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信息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是人们对经济信息的认识还是不够,对经济信息只是片面的去研究和理解,还是处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束缚。没有科学的理解和认识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真正作用。对经济信息的开发能力不够,经济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效果没有发挥出来。经济信息数据的收集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及时准确地对经济信息进行收集和利用。我国对经济信息的开发利用不够,缺乏经济信息资源开发和研的工作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信息的更新也非常快。我国很多经济信息研究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信息的真实性会受到很大影响。

3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应用要义

3.1提高经济信息服务建设和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的机构包括经济协调结构和决策机构等,政府是信息的采集者也是信息的调控者,政府采集的经济信息具有宏观和预测性的特点,为各企业和部门提供经济信息的职能。经济信息服务不仅要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决策信息服务,还要及时向社会发布经济信息实时内容,并对市场经济活动作出正确的指导。建立合理的经济服务机制,政府和企业职能要分开,撤销不必要的微观经济管理部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调控,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政府在市场活动中的监督和服务作用。不同的经济信息具有不同的价值。经济信息的掌握和利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决定着经济信息发挥作用的效果,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发展情况。

3.2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保证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进行,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快发展私有经济等产权明确的经济实体发展,可以为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外部有利的条件。从产权结构上对企业进行调整,深入地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为劳动力的流动性创造条件。对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实现银行商业化,更好地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接轨。改革市场经济的财政体制,各级政府部门可以有效地实施自己的财政权益。在宏观经济管理稳定的基础上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样经济才可以健康稳定的发展,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对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协调处理,保证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得到有效地应用,是宏观经济发展管理策略中的一项重要的机制。经济信息的作用得到充分地认识和发挥,政府和企业才可以对企业经济发展做出正确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决策,才能对企业经济发展的结构进行优化。

3.3培养更多的信息人才

随着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少从事经济信息研究的专业人才,所以经济信息的实效性不够强,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也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要想掌握更多有用的经济信息,必须要培养更多从事信息经济研究的专业人才,然后完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切实发挥人才在宏观经济管理尤其是信息经济应用中的核心作用。确切来说,响应国务院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要加快实施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并就信息人才培养进行资格认证和考评,通过严格考核提高信息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准。然后,通过考试,选拔更多兼具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就人才进行合理分配,并借助定期考核、民主管理、激励措施激发信息人才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以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不断向前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作为核心,发挥经济信息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的发展。经济信息为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和分析数据,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殷志阳,潘颀,李泽源 浅谈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1).

[2]张洪文.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 ,2015(22):72-73.

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自2014年8月《预算法》修正案通过以来,国务院、财政部陆续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在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下,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金融市场、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政府合理安排过渡期,以避免资金链骤然断裂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以及在建续建项目半途而废而影响投资拉动经济效果。

关键词:43号文;金融市场;宏观经济

一、新政对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

自2014年8月《预算法》修正案通过以来,国务院、财政部陆续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简称351号文)等一系列文件,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在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下,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同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由于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主要的举债载体,前期通过银行贷款、信托、理财、企业债等各种金融工具形成了大量债务,如不能平稳过渡造成“急刹车”的状况,融资平台资金链断裂继而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结构复杂

根据审计署公告,截至2013年6月末,融资平台公司承担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和或有债务分别为4.1万亿元和2.9万亿元,合计达7万亿元,占全部地方政府债务的40%左右。考虑到融资平台公司并非全部债务均纳入地方政府债务,而且从城投企业债增速来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增长较快,2011—2013年全部有息债务年均增速达到25%,而2014年1—9月份同比增速仍达到20%。因此,按照2013年债务数据为基数和合理的债务增速设定,估计截至2014年末,全国融资平台公司全部债务规模约为21万亿元,其中发行过债券的平台公司全部债务约为10万亿元。

由于2010年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融资平台公司信贷实行严格监控,融资平台公司在企业债、信托、理财、资产证券化、保理等方面均有所尝试,另外还通过大量的BT和BOT项目融资,致使其负债结构非常复杂。尽管融资渠道较多,但因为各地情况有所不同,也有一些平台公司不惜高成本融资,甚至以信托融资为主,使得整体融资成本在10%左右,其短期限、高成本的特征使平台企业债务风险持续加大。即使融资平台公司按照新政要求完全不新增政府债务,每年的利息支出规模也在2万亿元左右。

(二)2015年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偿还存在缺口

从审计署公告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到期时间成反比,即到期时间越临近、到期债务规模越大,初步估算2015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到期债务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根据审计署审计情况和政府财政赤字率计算,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可达1万亿元(2014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0.4万亿元,发行规模增长1.5倍还需考虑债券市场容量问题),尚不能满足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到期周转需求,加之近年来财政资金盈余空间有限,因此2015年到期的部分债务需要通过借新还旧进行周转。

从对发债融资平台公司的监测情况来看,① 2015年即将到期的全部债务和债券分别为1.9万亿元和0.2万亿元。根据审计署公告,纳入政府预算的债务分别为0.6万亿元和0.06万亿元,这部分债务将由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偿还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替换。因此,融资平台公司仍有1.3万亿元债务和0.14万亿元债券资金缺口,需要通过借新还旧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

(三)无法借新还旧可能引发潜在金融风险

尽管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且大多有经营收入作为偿债来源,但单纯依靠自身收入难以偿债到期债务,审计署统计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借新还旧率(借新债偿还的债务本金占偿还债务本金总额的比重)超过 20%。新政实施后,在失去隐含的政府信用后,融资平台公司借新还旧难度将大幅提升。近期债券市场出现的“14天宁债”和“14乌国投债”由于剥离政府信用背书而发行失败的案例,已经说明在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无法一蹴而就的情况下,没有政府信用背书,融资平(下转109页)(上接69页)台公司市场化融资认可程度较低。即使能够通过市场化途径募集资金,融资成本也将随之大幅提高,继而进一步加剧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压力。因此,融资平台外部融资渠道的骤然关闭或者紧缩,极有可能在2015年引发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影响我国金融体系运行稳定。此外,对于有存续债券的融资平台公司,如果通过出售资产变现的方式解决偿债压力,将可能触发持有人会议,社会负面影响较大,出售之后还会对企业后续持续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反而进一步弱化企业再融资和长期偿债能力。

二、新政对投资拉动经济的影响

与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不同,我国的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的项目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新政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因此,在到期债务偿还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在建和新建项目资金更加难以保障,不仅容易形成“烂尾”工程,而且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一)基础设施投资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是未来经济的工作重点。但是在转型过程中,我国经济增长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其中,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起到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已经产能过剩,行业投资规模快速下滑,而外需仍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消费短期内难以扛起拉动经济发展的大旗。但是,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稳增长”的政策下,为防止经济硬着陆,保持较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是“托底”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将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的拉动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是“稳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为9.35万亿元,2014年1—11月份达到9.85万亿元,同比增长20.33%,依然保持较高投资增速。在目前增速下,市场预计2015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将达到13.5万亿元。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约6万亿元,道路投资约3万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和水供应方面约2万亿元,铁路投资约0.8万亿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缺口估算

基于历史数据和一定的假设,扣除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电力、高速公路和主要依靠中央及铁路总公司投资的铁路建设投资,估计2015年地方需要解决8.5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中,根据全国地方政府财力水平和项目建设资本金配比情况(一般给予30%的资本金),地方政府财力能够提供约3万亿元资金;根据财政赤字情况,预计2015年财政赤字占GDP比率在2.6%~3%之间,因此估算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获得约1万亿元资金;根据适宜于进行PPP模式的基础设施行业投资需求,通过PPP模式可以解决约1.5万亿元的资金需求。在上述估算下,2015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约为3万亿元。

(三)资金缺口较大对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和经济平稳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尽管43号文明确提出“地方政府要统筹各类资金,优先保障在建项目续建和收尾”,但此前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主要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来完成,新政实施后,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受到制约。而且,虽然有关主管部门大力推动PPP模式解决项目融资问题,但由于在合作机制、法律法规等配套制度方面尚不健全,且项目决策和审批周期长、财政支持力度和项目收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PPP模式短期内大范围推广的难度较大。在融资平台公司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解决的配套资金难以及时跟上,部分重点领域项目如期竣工难免受到不利影响,继而进一步导致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弱。

三、合理安排过渡期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经济增长

43号文等新政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建立合理完善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但是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剥离以及存量债务的消化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合理的过渡期安排,以避免资金链骤然断裂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以及在建续建项目半途而废而影响投资拉动经济效果。

[责任编辑 陈丽敏]

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医院经济效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就是力求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是医院发展的基础,社会效益是医院发展的目的,医院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医院经济效益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适应新的医疗体制,维持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效益;成本核算;绩效工资

医院经济效益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在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医院管理就是力求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是医院发展的基础,社会效益是医院发展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医院要适应医疗市场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而现阶段部分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相适应,制约着医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干部职工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

医院内部有些干部职工对现在的医疗卫生大环境不了解,缺乏市场竞争意识,思想落后,因循守旧,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想当然认为医院没有竞争压力,不存在经营风险,还有政府财政支持,不会破产;更考虑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未来,认为医院的命运和前途与自己无关紧要,只与管理者有关,工作没有积极性。虽然有些医院实行了绩效工资,但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个人工作量与个人收入缺乏直接挂钩,透明性、针对性不强,职工参与意识较差,发挥不了绩效工资的作用。

2.管理费用缺乏控制,分配不合理

医院只注重对临床和医技等科室(有经济收入科室)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却忽视了对行政、后勤保障等科室(无经济收入科室)管理费用的控制。部分无经济收入科室的日常管理费用支出没有量化或没有前期预算控制,处于无节制或失控状态,浪费严重,直接影响医院经济效益。原来的管理费用分配率,是按照从事临床医技人员和从事药剂人员比例分配成医疗业务成本和药品业务成本。这种方法,既不能客观合理的分配管理费用,也不符合会计核算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3.科室成本核算不完全,成本核算重点不突出

科室经济效益核算时,部分科室直接成本没有计入,特别是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管理费用没有完全分配给有经济收入科室,造成全部有经济收入科室成本之和小于医院总成本,产生了有经济收入科室表面效益大于医院实际总效益,给管理者造成错误的判断和误导。再就是科室成本核算缺乏重点管理,只有核算没有分析和研究,更谈不上去控制和完善,造成成本支出漏洞不能及时堵住,使科室成本核算和控制失去了它的一个重要作用。

4.科室效益考核中,收入核算不合理

医院科室绩效考核只注重科室收入的考核,忽视了相关联科室收入的分配,对有收入科室缺乏预算和科学分配。医院各科室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交叉的。因为部分科室的收入不能在相关联科室中合理分解和调整,出现收入与劳动付出不相符,挫伤了相关联科室的工作积极性。再就是医院总收入不能科学、合理的分解给有经济收入科室,造成科室的任务量不合理,最终导致不能完成医院总收入指标。

在医院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其他不合理的具体问题,给医院管理带来困难或造成误判,要想解决好医院经济效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行绩效工资管理。

医院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广大干部职工要思想解放,观念与时代同步,要有发展的眼光。只有思想和观念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和潮流,医院的绩效工资制度才能推行,深得人心,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实行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制度,职工的报酬收入与其劳动付出直接挂钩,职工的报酬直接反映科室经济效益,科室经济效益汇集成医院经济效益。让每个职工都清楚了解自己的付出,对科室和医院效益的贡献有多少,知道个人收入与科室和医院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使每个职工都是医院经济效益的参与者和收益者。只有这样职工才能理解绩效工资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医院才有发展动力,医疗卫生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2.医院要做好经济效益管理,就要做好管理费用的控制。

医院除了对有经济收入科室进行成本控制之外,还要做好对无经济收入科室的成本控制,这也是医院总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对无经济收入科室制定成本预算目标,并把它们的支出与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超出预算扣绩效工资。再就是要有管理费用控制分析,针对科室性质,抓住重点,譬如车辆要重点分析控制油耗和维修费;文印要控制办公耗材等。只有严控管理费用,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好医院成本。关于管理费用的分配,不再是在医疗业务成本和药品成本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在有经济收入科室之间进行分配。根据收支配比原则,应按照科室收入的比率来承担管理费用。

3.做好经济效益管理,就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和全科室核算。

要把医院经济效益指标全部分解到科室,科室落实到个人,层层控制。首先对无经济收入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对每个无经济收入科室的人工、材料、折旧摊销进行控制,这是做好医院成本控制的第一步,不能在这个环节出现漏落现象。其次,把无经济收入科室的管理费用按照有经济收入科室的收入比率来分配到科室,再对有经济收入科室进行全成本核算。这样医院全部科室都进行成本控制核算,医院的所有支出全部分解落实给了有经济收入科室,才不会产生科室成本与医院总成本不符的现象。

4.要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科学核算科室收入。

要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不但要控制成本费用,同时要科学核算科室收入。首先要有医院总收入预算,并把医院总收入预算分解给有经济收入科室,做到医院总收入预算等于或小于科室收入预算。其次,医院各科室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有些医院把相关联科室收入双向计费,使收入不实,加大了绩效工资的支出,因此,要根据关联程度,合理的把科室收入进行分解,按比例相应调整给相关科室。医院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已全部分解给了有经济收入科室,有经济收入科室的经济效益汇集后就是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总量。因此,应在此基础上,按照有经济收入科室的效益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然,绩效工资还要包括医护质量等其他方面,但经济效益应是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医院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要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宇帆: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J].现代商业,2008,27(32)15.

[2]韩绥生:对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认识[J].中国卫生经济研究,2009,28(3)76-77.

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是国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健康发展的必然。文章探讨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的建议,旨在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的新挑战越来越多,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创新经济管理成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经济管理具有促进经济创新、协助和补充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等作用,国有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既是改善国有企业发展现状的必然前提,还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必然途径,因此探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意义重大。

一、新时期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也不断深化,在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日趋规范,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国企分类改革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有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经营机制、国资监管体制加快形成和完善。然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从国企经济管理的视角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亟待完善。

(一)经济管理理念滞后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一些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观念转变缓慢,经济管理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和及时创新。一些国企依然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念开展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模式停留在集中计划经济模式或改良的集中计划经济模式上,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国情不符;有的国企领导缺乏良好的经济洞察力,无法对市场趋势作出准确预测和反应;有的国企领导缺乏经济管理经验,决策以集权式为主,决策体系不科学,严重危害了国企的经济效益。

(二)机构设置落后,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经济形势下,传统的国企机构设置难以满足市场环境的要求,这就会导致国企生产经营出现一些问题,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例如,传统的国企组织结构以直线制、职能制等为主,一些国企经过机构改革后引入事业部制、矩阵式、扁平式等组织结构,但依然没有构建适合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关机构运作效率低下、管理模式僵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问题之一。从分配制度来看,没有形成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求分配结合,员工的积极性没有最大限度调动起来,因而经济效率较低。例如,薪酬制度的公平性不足,薪资结构陈旧,固定工资比例过大,浮动工资比例较小;激励手段单一,不能综合采用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和股权激励等方式,制约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国有企业的监督制度也不健全,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监督和审核不严,难以根据市场情况对生产模式加强监督审核管理,影响了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水平落后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国有企业能快速转变观念、较快地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经济和发展转型比较成功。但还有少数国有企业,由于计划经济理念深厚,依赖行政手段控制市场的思想严重,所以未能快速转型与市场接轨,财务管理水平落后,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较低。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其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事关企业资金形成、消耗、分配和补偿等的核算与监督,直接影响着企业价值的发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部分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滞后,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匮乏,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四)社会负担较重

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成立时间相对较早,离退休人员占了较大比重,由于国企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较好,所以国有企业用于离退休人员管理和困难群体帮扶的支出较大,内部保障费用成了国企的沉重负担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家采取给国有企业拨款的方式支持其发展,而之后都改为银行贷款方式,所以新时期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银行贷款,都需要承担银行本金和利息,债务负担较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企的利润。此外,国有企业一般还要承担一些集资摊派,例如希望工程捐款、大型活动筹建、送温暖送爱心等等,无形中增加了国企的社会负担。在新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企人员冗余的弊端充分暴露,一些国有企业富余劳动力过多,不得不采取分流的方式,但在分流过程中部分国企依然需要承担分流人员的社保费、基本生活费等费用,严重影响了企业整体发展。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

四十年的經济体制改革,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已发展成熟,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把经济体制作为第一个专项小组,说明我国还将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人类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新时期国有企业要实现持续生存和快速发展,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同样离不开深化改革和创新。经济管理创新是国企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可以为国企的发展扫清障碍,为国企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

(一)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在新时期,国有企业不仅要树立“市场导向、坚持创新”的理念,还要树立大数据时代的“共享、共赢、4V”等理念,推进国企深化改革和转型的进程。

首先,国企领导者要加强学习新的经济管理理念。高层管理者、企业领导要与时俱进,自觉学习新时期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合作、共享、创新等理念,尽早摒除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国有企业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等方式,学习优秀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与思路,为国企自身的经济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经验。同时,构建员工学习交流平台,增强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互动,广泛听取一线员工经济管理相关建议和意见,形成先进的、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其次,以人为本,开展人本创新。新时期的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必需重视人才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所以国有企业要坚持人本思想,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强化人文关怀,激发经济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经济管理过程中避免过于看重物资、物品,管理方式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过渡,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国有企业在保障企业利润和价值的同时,适当考虑经济管理人才的利益,在客观考核的基础上,通过竞争性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而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效率。

(二)创新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经济管理制度,有效控制经营成本。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基础,通过经济管理制度的细化、完善,让企业不断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其中,资金控制制度是关键,通过建立预算制度、责任制度等财务制度,强化资金控制,保持现金流流动的均衡性,控制好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控制企业的生产周期、约束企业的资源和成本开支,避免经济上的过多损失,实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其次,创新经济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应全面调查和分析市场状况,对市场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测,合理设计自身的组织结构,综合采用分级管理和分工监督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集约型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要素效率和质量,确保国企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同时,完善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保证国企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基础上,建立自我监督和约束机制,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负责,自负盈亏、合法经营,顺应市场经济环境。

最后,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借鉴一些优秀的行业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吸收融合,调整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创建适合国企长远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使之推动企业生产效率的改进和提高,优化整合各类资源,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的活力。

(三)创新核心竞争力管理

在国家高度扶持企业创新工作的机遇下,国有企业一定要抓住良机,全面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掌握经济发展形势,挖掘市场需求,通过引进创新人才、设立创新基金等方式,鼓励员工开展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全面发挥好自身优势并利用好外部机会,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例如充分利用好资源优势、基础产业建设优势、政治优势等,在市场竞争中立于领先地位。同时,国有企业要努力提升市场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和趋势,科学客观地评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准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及早进行资源整合和资金投入,以发展先机赢得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充分把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在经济管理中

新时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给各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只有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才能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掌握经济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扩大数据容量,有效减少人力消耗和财力消耗,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合理规避经营风险;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充分发挥信息和数据的价值,为国企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帮助。

三、结语

新时期,国有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经济管理理念滞后,机构设置落后、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水平落后,社会负担较重等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只有创新經济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核心竞争力管理、充分把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在经济管理中,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时慧,王东亮.试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创新[J].生产力研究,2016(12).

[2]黄群慧,余菁,贺俊.新时期国有经济管理新体制初探[J].天津社会科学,2015(01).

[3]余艳红.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研究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版),2016(01).

[4]林青云.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分析与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6).

[5]张松雪,成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8(07).

(作者单位:沾益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上一篇:信息时代企业经济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青少年与成人网络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