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7

体育课程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高校体育个性化教学模式。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步伐,各大高校逐渐把个性化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策略,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法越来越成为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保障。对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背景下分层教学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一些实践方法,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分层教学;个性化教育;高校体育;实践方法

一、个性化教育理论的相关论述

(一)个性化教育的含义

从哲学层面来讲,个性化是指一个事物本身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性质。而个性化教育是完全尊重受教育人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和探索受教育人本身具有的个性以及提供帮助受教育人个性提高的物质条件基础上,逐渐挖掘受教育人的自身潜质,激发受教育人自身个性的释放与提高,全面促进受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身体、心理与智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培养受教育人的个性化能力。

(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

个性化教育的特点主要有民主性、主体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创造性。个性化教育究其本质是指为受教育人给予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为其提供一个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因其体育教育本身具有目的性,针对高校体育的个性化发展来讲,在尊重学生的基本前提下,首先必须要制定设计出符合教学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体育分层教学法的论述

体育分层教学法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其目的是把相同水平的学生分到一组,进行相关的专业训练与教学,最终提高每个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体育分层教学法还具有循序渐进和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工作后,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把普通水平的学生小组的目标设定为追赶优秀学生小组。要想完成这样的目标,学校的教师人员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分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三、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背景下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

分层教学法作为提升体育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方法,其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化

体育教学的本质目标在于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意识,并在受教育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的身体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而不是为了把全体学生锻炼成体育特长生,拥有超高技能。当学生的分层分组确定下来后,高效体育教职人员需要根据学习所学的体育技能知识和相关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其目标不是仅仅指对不同层别的学生的体育教育的标准不同,而是指不同层别的学生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有差距。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层次化

一旦完成学生的分层分组工作后,注定不同小组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起点,所以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要有所不同。要在提高整体体育技能的前提下,找到相应的侧重点。针对层别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使用竞技的方式,在学生比赛过程中发现其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层别一般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需要以大纲为准,侧重技能的教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层次化一是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二是可以开发层别较高学生的潜在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考核评价的进行要有多维度

考评要求的层次性是指高校体育考核体系的全面性,不是说不同层别的学生具有相同的考核内容与标准。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考评需要进行多维度考察。其考评内容可以把学生平时练习的成绩、对体育技能的相关知识的认知与把握以及身体力行的表现都作为考评的标准。在分级别后,会使有的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度受到打击,所以校方和教师要全面把握分层度。

四、高校体育个性化分层教学实践应用的注意事项

高校体育个性化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在其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分层选择尽量不要公开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法中重要的环节,要避免公开进行。因为体育分层分的是学生的个人能力的不同和授课方式的不同,而分层的主要决定人在于教师,难免会有一些学生心理出现隔阂或是不情愿,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小,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在分层选择时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偏差。因为完成分层分组工作后,学生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一些学生会产生“为什么把我分到层别一般的小组”的想法,会产生不公平对待的心理偏差,進行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主动性,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总之,在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背景下实施分层教学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也更好地完成了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强身健体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雷.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问题与优化策略[J].金田,2015(9):189.

[2]杨焕粟.对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法应用的探析[J].科学导报,2015(19):298.

[3]丁俊.高校体育课采用分层教学的理论探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04-106.

[4]牛大三.分层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3(20):174-176.

体育课程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分别从课程改革的意义、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我国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指出在信息时代下,如何合理设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提高授课效率和质量,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优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从开展试验研究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入手。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课程改革;人工智能;移动客户端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而教学质量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依赖于课堂,课后难以得到有效辅导[1],学习效率和主动性普遍低下。而新时代下,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且受应试教育和就业压力的影响,课程教学压力急剧增大,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高效率、个性化的学习。此种情况下,利用已有途径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有效改善课程教学状况对我国人才培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21世纪的学校,受开放教育与移动学习资源的冲击,绝大部分教学资源可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这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可以通过访问开放教育资源、开展移动学习、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即教育信息化来提高教学质量[2]。而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又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且,近期以来其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3]。积极推进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在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提高教师讲课效率和质量是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依靠发达的网络基础,融合当代教育理论,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逐渐建立起来的为网络教学活动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并具有组织、设计、评价、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等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4]。

利用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始于上世纪,最初只开发了内容管理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学习资源。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层出不穷,为了给基于资源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撑平台,在内容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了学习管理系统(LMS),其缺点是没有对平台受众实行系统的管理。而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的出现,则在重点学习对象的资源共享和教学系统之间建立了相互联系交流的平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通过对教学系统进行资源整合与进一步设计,研发出了通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整合教学管理、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了对教学活动全面的支持,形成了目前比较完整的支撑网络教学的应用环境[5]。目前,国内外不同阶段主要的网络教学平台及其应用学校如表1[6]。

二、國内外网上教学平台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利用文献调研、用户调研及平台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功能、平台管理、课程评价及应用现状等方面开展了调查研究。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研究方面,国外M.A.Storey、B.Phillips[7]、Ludivine Martin、David Roldan Martinez[8]等人以用户的视角,对网络教学平台做出了评价。而国内,北邮大的李青等人对知心网进行了可用性测试,并且将此作为依据,在教学平台已有结构上进行了诸多改进。此外还有张浩、杨凌霞、韦学恩等通过文献调研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9,10]。

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方面,张伟远[11,12]等人对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网络教学平台在功能方面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大部分的网络教学平台都具备网上交互和协作的功能,并且普遍重视对资源的管理和技术支持,但课程设计功能不够突出,同时,对远程教育机构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国内的网络教学平台亟须采取措施将相关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协同合作,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中国教育特色的平台。

在平台管理方面,朱德权[13]等人进行研究,发现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教学课堂在教学管理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缺乏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是影响网络学习效率重要的原因。此外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在致力于建设网络教学硬环境的同时,软环境建设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

在课程评价方面,祖文清通过建立网络学习评价标体、学习评价的数学模型对网络教学进行了评价;周寅等[14]针对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发展性评价理念进行了研究;而吕效等[1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要素及整体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设计,完善和发展了课程评价体系。

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仍处于发展阶段,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功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大量研究成果表明,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现代科技进步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发展,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足,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已有学校的部分课程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部分学者对其应用状况、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三、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形式和目的不同,网络教学平台在其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也有所差异。

网络教学平台在基础公共课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英语、物理和大学数学的教学上。其中,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最为广泛[16]。网络覆盖下的英语课程教学,促进了个体的发展,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个性化教学原则得以实现,但对外语网络教学的特殊性关注较少,多数学者都是探讨网络外语教学资源的设计思路,很少有人对现有资源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行合理的探讨。在数学、物理类基础课程教学中[17,18],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然而,由于这类课程对逻辑要求比较高,在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网络教学还无法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适宜起辅助作用,此外,此类课程制作需要输入大量符号、公式,需要演示实验及操作过程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9]。

由于基础课程教学对学习情况好坏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所以学者们对网络教学平台在基础课程教学上的研究集中在策略本身、观念与策略、策略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上,而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学习策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未有太多关注;此外,研究者们多集中于教学活动的理想化层面的设计上,缺少对于个案的实证研究等。

网络教学平台在专业课教学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20]、生物[21]、食品[22]、护理[23]等上,其中以信息技术类课程应用最多。调查研究表明,将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到专业课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和质量以及积极性等方面都得到显现。与基础课程相比,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更侧重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通过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利用平台资源,采用案例教学,学以致用,促进了学生创新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的进步。

然而,单纯的线上学习不方便师生之间进行自由、全面的面对面学习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习效果偏离理想状态,因此,近几年来,将面对面学习的优势和网上学习的优势相结合产生的混合学习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黄德群[24]等对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的混合学习进行了研究。混合学习模式是网络教学平台课程教学的优化与改进,解决了课时不足、师生课上课下交流不充分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学生各层面的学习和体验。

四、总结与展望

1.目前,对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多采用对已有课程改革实践进行文献分析、网络调查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较少运用试验研究的方法,试验研究是对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最具真實性和说服力的方法。此外,现阶段我国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集中在理论课上,而在实验课上应用还比较少。实验课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具有风险,而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等,从而大大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和成功的概率,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验课程教学上的研究很有必要。

2.现阶段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大部分还依托于计算机来开展,然而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层出不穷,应利用各种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智能化调控,提高师生交互的时效性;同时,删除使用率偏低或不符合学生使用兴趣的工具,添加一些新兴的交互工具和模块,例如接入现在流行的各类即时通讯(短信、微信等),适应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同时,由于其问题范围广且复杂,仍有众多领域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掌握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设计、平台管理、课程评价及其在不同课程教学的特点,重点开展试验和智能化研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孙汉国,宋吉荣.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学教育改革[J].科技纵横,2008,(1):19-20.

[2]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

[3]谢晓林,余胜泉,程罡,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13(5):12-25.

[4]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杨宗凯,吴砥,刘清堂.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孙重锦.国内外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特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

[7]Storey M A D,Phillips B,Maczewski M,et al. Evaluating the usability of Web-based learning tool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02,5(3):91-100.

[8]Martin L,Martínez D R,Revilla O,et al.Usability in e-Learning Platforms:heuristics comparison between Moodle,Sakai and dotLRN[J].2008.

[9]张浩,杨凌霞,韦学恩.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评价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2):91-96.

[10]王波.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评价个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1]张伟远,王立勋.网上教学平台的特征之国际比较[M].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0).

[12]陈海建.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之比较研究——以香港公开大学与上海电视大学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5):94-100.

[13]朱德权.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中的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14]周寅.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教学发展性评价[J].新课程:教研版,2010,(1):82.

[15]吕啸,余胜泉,谭霓.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1,(2):73-78.

[16]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17]李关民,王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数学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验[J].价值工程,2012,31(2):267-268.

[18]曾刘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

[19]蔡文青,梁斌.网络教学平台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计算机教育,2011,(1):76-78.

[20]颜士刚,李赛男.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知能课程教改实践研究——《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5,(1):100-112.

[21]袁文业,彭惠茹,张洪亮,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478-482.

[22]朱英莲.网络教学平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与实践——以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9):238-242.

[23]王芳.基于网络空间教学平台的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实践[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95-97.

[24]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64-70.

体育课程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现代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特点是多样性、专业化和知识化,突出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个体的先天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因此科学的教育应以适应个人潜能最有效发挥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不同智商、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人施以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体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即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功能和特殊的教学情景,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结果显示,效果显著,并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优势。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

1.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特点是知识性、专业性和多样性,因此突出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却是高度的“大一统”:行政化、规格划一化、非人性化。学校酷似大工场,学生是这些工场的“产品”。他们所需要的是培养“听话”的学生,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更有甚者,把有个性和好奇心当作“问题学生”来看待,甚至作为“思想异端者”,予以批判与管制,以至于受教育者逐渐形成“唯上、唯师、唯书”的順从之性,甚至逆来顺受。因此,他们鲜有个性,更谈不上有创新欲望,缺乏自信和独力思考能力。学生只会消极地适应,受教育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与现代大学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相去甚远。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校没有办学特色,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个性潜能和创造力遭受扼杀。这无疑是极不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正如钱学森所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按照培养人的模式去办学。由于个体的先天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以适应个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1],使人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充分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人才的综合性,即人才不仅应掌握丰富的应用型知识技能,而且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并不断冲破旧的思想框框的束缚,使之具有适应整个社会文明进步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第二,人才的创新性造,即具有独立的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劳动;第三,人才的多样性,即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种人才的潜能,在动态中适应经济社会的快节奏变化,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种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无疑是对传统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原先的那种划一性、片面性的教育模式和狭隘排他性的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而根据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以适应个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个性化教育,将使教育产生质的飞跃[2]。中国要追赶和超越世界先进文明,必须与世界先进的文化教育接轨,不仅自然科学要与世界接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更要与世界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并蓄世界先进文化精华,创造出新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

3.个性化教学是使人的潜能真正得到充分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承认教育的普遍性和全体性,就必须同时承认教育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有区别,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水平都会有不同。个体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卓越的教育是人尽其才,就是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其特长得到最大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时机表[1,3],教育者应该尊重这种差别,并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尊重,包括承认个人的选择权利,承认个体有脱离常规,确定个人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的权利,承认个体有落后和超前的权利,针对差别而因材施教。所谓人有智愚、性有三品,个性化的差异教学,是依据人与人的不同特点而施以不同的进度或方式的教育[3],是回归人性的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够用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受教育者[2]。然而,一些学校基于“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能教好”的理念和良好愿望,采取“坚决不分快慢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是不负责任的。不分快慢班,正如所有的人都只能吃同等量的饭菜,大个子吃不饱而产生营养不良,小个子却因吃得太饱而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得胃肠病。那些成绩优秀天赋较好的学生因难度不够和进度太漫,不能满足学习欲望,不能刺激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不能充分挖掘的个性潜能;那些后进的学生则深感难度太大,进度太快而无法领会或消化所学知识,致使其身心受到巨大压力乃至产生厌学症。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必须是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相结合。没有精英教育和学术自由,就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也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4.个性化体育教学实践

在体育教育方面,个体之间更存在生理、心理等因素对不同的运动强度负荷和技能水平的适应能力等。因此,教学必须依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适应性教学,要求教学安排适应个体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环境,建构相应的课程知识,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等。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要求知识的架构更具专业性和更加突出对专才的需要。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和突破。所以,在保证每个人都能享有接受共通性基础教育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学生个性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体育教育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功能。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优势。因为体育教育具有独特的教学过程和环境,即体育教学是知识传习和操作技能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在形式上是以实践操作性的身体练习为主,在方法上是以示范操练和启发教学为主,在负荷上是以生理和心理负荷为主,在组织上是以分组练习,配对练习或个体练习为主,在场所上是以运动场馆为主。在这里,学生的个性表现是“显性”的,开放而又强烈,自由、自然而又有组织,教师易于观察,便于引导[4]。特别由于学生身体条件、心理因素和对体育的个体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存在,学生自然要求能有较大范围的选择性和自主性,而这些正是体育教育进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势所在。

4.1开设体育选项课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项目很多,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因此,对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和个性者有着不同的运动项目的喜好取向。学校应结合办学条件尽可能(甚至创造条件)开设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如果不分个性喜好,千篇一律,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即使教师多么努力去实施“个性化教学”,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开设体育选项课,满足不同个性群体的需求,再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4.2對我校武术搏击选项课个性性化教育的实践

由于开设了选项课,参加搏击选项课者,基本是其兴趣所然,因此,为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基础。武术搏击是一项对技击对抗性运动。真正的武艺必须在对练实践中得到,而非如金庸小说里所描述的是个人在山洞里“修炼”而来。正如明朝著名的武术家、军事家、抗倭将领戚继光所说:“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之不诬也。”这里所说的“艺”,指武术攻防技术,“试敌”指对抗比试。“既得艺”和“必试敌”是武术搏击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武术技击本质属性的本质。武术搏击讲求“一胆,二力,三功夫(技巧)”,即搏击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更要注重学生力量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共同性的武术搏击基本动作技术、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1)“胆量”缺乏者的个性化教育。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乃是初生之犊勇敢自信所然。在动物界或人类,缺乏自信往往是被“教育”出来的,反之,胆识超群,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得到。只有在充满自信的情形下,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是自己真实的水平。拳谚云“艺高人胆大”,对于自信心不足者,不断提高技能、力量水平是增加自信心的前提;第二,自我暗示训练法:①经常对着镜子大声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等,并坚信自己最终是最棒的,只是时间未到;②在练习场上默念自己是最棒的,并结合打击拳靶或陪练攻防练习;③每当你的对手与其他人比武时,观察他最常用的招式,想象对手用他最常用的招式攻击我,我化解,并用我最有威力的招式预以反击,把他打败……;第三,安排技术水平较差者或相当者与之对练,以提高自信心等。(2)力量素质的提高。对于力量缺乏者,其个性化教育要比“胆量”缺乏者的个性化教育要简单得多。在全面提高体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局部力量素质,尤其是搏击动作技能的打击和防守力量的训练等。(3)“功夫”的个性化教学。“功夫”在这里指进攻和防守动作技术。习武者欲在搏击中取胜,除了须良好具备以上心理和力量素质外,更要掌握有形的进攻和防守动作技术。因为“技艺易得,胆量难求”。以其花更多精力去求难,不如用主要精力去练习容易掌握的攻防技术,况且,“艺高”自然也会“胆大”。对于先天心理和力量素质较好的同学,只要潜心练武,则最容易出成绩。对于这类同学的个性化训练,主要训练其掌握好基本的武术搏击技术,如各种基本手法、步法、拳法、腿法、摔法等并配合对抗练习,同时经常观看一些搏击比赛录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武术搏击实施个性化教学效果显著。下表是对中山大学08级部分男生武术搏击选项课个性化教学综合技评成绩统计情况。

中山大学08级部分男生武术搏击选项课个性化教学综合技评成绩比较

5.讨论与建议

5.1由于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对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人施以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来说,才是最大的公平,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1,2,3];是使人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充分自由发展的最有利途径。

5.2为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提供公平教育机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校教育不但要分快慢班,更要分兴趣班、特长班,发展更多的重点学校、特色学校。这样做并非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体现对人的不同个体的尊重,是根据人的不同个性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人才得以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育的必然选择。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最有利途径,是教育公平的本质,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5.3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效果良好,因此应大力实施体育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因材施教,造就明日精英[J].教育,2009,(4):61-61.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方陵生/编译.个性化教育[J].世界科学,2009,(10):48-48.

[3][美]Merrill Harmin,梅里尔.哈明/著,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M].宇航出版社,2002,(3):1-78.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52-68.

体育课程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面向终身体育,从满足学生个体的体质发展需求出发,构建了由个性化选项推荐、个性化选项教学和个性化运动处方共同组成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该模式不仅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上的差异,而且寓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于选项教学和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之中,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质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关键词】终身体育 个性化 选项推荐 选项教学 运动处方

终身体育是指个体接受终身体育思想和实施身体锻炼行为的过程,是人一生当中各种体育活动之总和,它与学校体育是相对的概念。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传授运动技能、培养锻炼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责任,使自身成功过渡为终身体育,进而实现拥有并终生保持体质健康的长远目标。

大学生要度过四年的集体生活,是聚集时间最长的群体,也是参加体育运动最有条件的群体。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处在接受教育、完善自我和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终极阶段,是青少年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初始阶段。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对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和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1. 研究思路

面向终身体育的个性化大学体育教育由三部分构成:个性化体育选项推荐、个性化选项教学和个性化运动处方,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个性化选项推荐利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数据获得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依据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为每一名学生推荐符合其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需求的体育选项。

推荐并非强制,学生们仍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此一来,选项教学班的学生之间无论在体质水平还是技能水平上都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面向体质健康促进的选项教学计划,并对选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组织和管理。个性化选项教学计劃的制订依据包括个人体质发展需求和不同技战术练习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表。

每周两个学时的选项教学难以保障体质健康促进的效果,本文提出为他们量身订做运动处方并督促他们严格执行的措施。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考虑了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学期课表、每周的选项练习计划和课外活动安排等因素,因而具有较高的个性化程度。

2. 个性化选项推荐

个性化选项推荐是本文所述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包含三个步骤。首先,由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计算出他的体质发展需求;接着,以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个人体质发展需求和各个运动项目的体质发展作用,计算每个项目对个人身体素质的综合促进值;最后,按综合促进值的大小向学生推荐能促使其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选项课程。

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是人体的三大基本身体素质,分别使用《标准》中的立定跳远、中距离跑和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成绩来计算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其基本原则是某个项目的测试成绩越差,则该项目所反映的身体素质的发展需求就越大。

面向专家开展问卷调查,可以得到不同运动项目对三大身体素质的量化促进值。运动项目对特定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促进值,并不是简单地将该项目对三大身体素质的促进值相加得到,还必须考虑学生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计算运动项目对特定学生、特定身体素质的促进值的方法是:以运动项目对该项身体素质的促进值为基数,而以学生个人该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需求为放大系数。

3. 个性化选项教学

由于推荐并非强制,因此最终产生的选项教学班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和技能水平各不相同,统一的教学计划显然不适合个体差异明显的群体,这就给传统的授课模式带来了挑战。如此一来,因材施教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个性化体育选项教学将个性化教学理论运用于体育选项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标准》测试数据,为其制订符合其体质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技能水平的体育选项教学计划,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和促进体质发展的目的。对体育选项教学计划进行个性化设计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从适应学生在技能基础上的差异考虑。众所周知,大多数选项技能都包含不止一项学习内容。例如,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投篮的方式有许多种,如罚篮、远投、后仰投篮、干拔跳投等,它们的难度不一,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将投篮技术进行细分,让技能水平偏低的学生从基础学起(初级技能),而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挑战更高的难度(高级技能)。

第二,从适应学生在身体素质基础上的差异考虑。可以为同一项技能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以满足学生在体质发展需求上的差异。仍以篮球中的投篮技术为例,可以为其设计原地投篮、小范围多点投篮、半场跑动中投篮和全场跑动中投篮等多种练习形式,不同的练习形式对耐力素质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不同的投篮距离也会对力量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尽管如此,由于每个选项都有它所侧重的身体素质,所以技能单元对身体素质的促进效果与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之间难免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安排专门的体质单元来弥补。

除运动技能之外,终身体育能力还应包括个人根据自身体质健康状况自行制订身体锻炼计划的能力。为此,体育选项教学应讲授运动处方理论的相关知识,包括运动处方的基础理论、身体素质与运动项目的关系、运动处方的制订与评价等内容。此外,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也是贯彻终身体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体育选项教学还应涵盖体育锻炼与健康、体育锻炼与职业、营养学与身体保健等内容。

4. 个性化运动处方

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具有如下特点:

(1) 兼顾技能学习和体质促进。个性化运动处方按周制订,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与当前一周选项教学内容相关的技能练习,能进一步巩固选项教学效果;二是纯粹的身体素质练习,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学生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

(2) 拥有较高的个性化水平。与选项教学有关的技能练习,是个性化选项教学计划的延续;纯粹的身体素质练习,其内容则由学生的体质水平决定。因此,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素质的好坏等都会影响其运动处方的具体内容。

(3) 符合大学生的作息特点。平时锻炼一般安排在“下午放学至傍晚”;周末安排一个下午的集中锻炼,包含耐力、力量和柔韧三项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 晚上九点前后可安排适当的锻炼。

除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外,个性化运动处方还有一项制订依据,那就是不同锻炼方法对身体素质的量化促进作用。拥有这一项数据后,就能通过量化方法制订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的体质发展需求。

5. 结论

本文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个性化选项推荐、个性化选项教学计划和个性化运动处方三位一体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该模式兼顾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发展等目标,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实现拥有并终生保持体质健康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邵伟德. 从运动技能的学习角度探讨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10): 1375-1377.

[2]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体育科学, 2004, 24(1): 40-43.

[3]陶胜国. 浅析运动处方在践行终身体育中的价值.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0(2): 81-82.

[4]罗玲红.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6): 829-830.

体育课程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教”和“学”的关系,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之后,文章经过分析,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践行思路,包括: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打基础;加强师生有效沟通,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思路;建立合理激励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指方向。文章旨在提出了可以引导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思路,促进高中体育教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学生个性发展 践行思路

教学,其实是一种双边活动,由“教”和“学”共同构成,只有“教”和“学”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但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般教师都是把“教”不自觉的当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而且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或者很少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基本都是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尤其不注意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引导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忽视了尊重学生差异性所引起的。关于,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曾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中体育的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的体能,塑造学生坚韧的意志,还要辅助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1]。但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中,这种只重视对知识、技术的传授,缺乏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引导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其本身魅力的展现,也抑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本文拟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发展、差异化发展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了可以引导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思路,促进高中体育教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1 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践行思路

1.1 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打基础

体育新课改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一个班级内几十名同学来自不同的初中,有着不同的体育技能基础与身体素质状况,爱好也各不相同,另外有的学生内向、持重;有的学生热烈、活泼;有的学生喜欢竞争、爱表现自己;有的学生肯吃苦、有耐性、意志坚强;有的学生课堂遵守纪律,严谨好学等等,面对这些百花齐放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一起朝着同一个固定的目标发展,甚至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是不现实的。而且,如果整齐划一的教学,不尊重这种差异,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因此,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把这种差异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从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考核方式的确定等各个方面都加以区分,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喜欢篮球的,身体素质好的,而且有培养潜力的,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向篮球特长生培养;而那些不喜欢体育,不喜欢运动的,我们就是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用一些游戏、体育趣闻等激发他们喜欢体育,达到强身健体,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为目标。

1.2 加强师生有效沟通,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思路

学生有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运动,有的就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运动;有明确喜欢的某项体育活动的学生,因为不敢和教师说,所以他的这种喜欢也不能演化为有效的发展。这其中,师生沟通不畅,有效交流少是主要的阻碍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因为教学的过程是大纲规定的,教师都是按部就班的去讲授,学生大部分都是等着教师讲完了,听完了,开始模仿,练习,不管喜欢不喜欢这项活动,都是首先把当个听话的学生摆在首位,喜欢的也不能多占时间,不喜欢的也不敢少占时间,这就非常不利于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之中,广泛的了解每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对哪些运动项目有明显的学习意愿。沟通方式可以采用短信、电话、调查问卷、家访、个别座谈等很多种方式,而且教师不能板着面孔问话式的,需要和学生做朋友,勇敢的放下“架子”,跟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多一点投入,少一点形式;多一份关心,少一点浮躁。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和教师说真话,教师也才能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适于其发展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个性最大限度的发展。

1.3 建立合理激励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指方向

德国著名教育家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换言之,对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态度的肯定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评价、适当的激发和鼓励来反应出来。我们的体育教师恰恰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做好的就不用说了,做不好的批评就是了,认为批评学生是为了学生好,批评的越严厉越是对学生好,这就是所谓的“严师出高徒”的理论[2]。其实不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对那些有个性发展“火花”或者“表现”的学生给于积极的肯定和奖励,让学生们意识到个性化发展是一种正确的表现,他们才会敢于独立的思考和发展,这是很重要的。激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奖励在内,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被教师关注了都是一种激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多的,积极的为创设情感激励氛围,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合理地加以选择、运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摸索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在其中及时的加以指点和纠正,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健康顺利的发展。

2 结语

教育在于培养出具有自己独特思想的人才,应该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过程。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所以,如何有效的在体育课堂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能够让体育精神真正独特根植于每个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正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就成为全体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3]。同時,探讨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体育教学工作者教学方法的一次大阅兵,对丰富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郭海玲.大学体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1(4).

[2] 绍兴市职教中心.发展个性 培养能力——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组马怡推荐)[Z].

[3] 刘子厚.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J].才智,2011(13).

体育课程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1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有益于转变体育教学观

在当前, 初中体育教育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围绕着竞技而展开教学活动, 然而, 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必须要弱化竞技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位置, 把快乐与健康放在体育教学的主体上, 只有树立起这样的新型观念, 才能改变曾经那种一切为了成绩, 而忽视身体的状况。当然, 我们所说的快乐与健康, 并不是要忽视体育中的运动技能与能力, 而是要从新的思路出发, 打破传统的观念, 在健康快乐的前提下来最大限度的发展体育技能和能力。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就给教师们提出了必须改变原有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 并且尽可能的构建起多种多样且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要努力将情景教育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来, 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们带着好奇心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 然后在体育课堂中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充实自己的兴趣, 以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这样的教育模式和以往的模式相比, 虽然显得比较自由散乱, 缺乏了以往的整齐划一, 但是, 这样却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快乐的氛围中自主的进行学习,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有了自主的动力, 学习效率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2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有益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 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老师让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 在这样的模式下是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化的。在现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 改善和构建起新的师生关系同样非常重要, 要充分的体现出平等、尊重、民主精神,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还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容易。身为一个教师,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关心关爱所有的学生, 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运动能力不好的学生, 身为教师就是要在这种情况下切实的帮助这些运动能力有欠缺的学生, 发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与发光点, 多多的鼓励与关怀他们, 努力的将他们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 真正的服务于学生。这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就又不同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 其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思想来进行教学的, 老师只是制定规则与目标的裁判, 而学生能做的就是努力完成老师所制定的规则和目标, 这样的课堂难免会显得生硬。在新课程要求下, 教师就要从传授学生知识变化为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一变化就使教师从高高在上的指挥官变成了和同学们亦师亦友, 整个教学也就变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发挥创造性的开发课程标准了。

2 初中体育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2.1 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长期性特点

在初中体育的课堂教学中, 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首要的就是要有长期性, 要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 努力的挖掘出学生的运动潜力, 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重点培养各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要用平等的身份来尊重学生的情感, 给他们一个自主的时间来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活动, 这样学生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 体育教师是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引导者, 所以要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个性化教学具有长期性特点。

2.2 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自主性特点

要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要保证学生的自主性, 在基本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学习什么内容、怎么学习、与谁合作等等内容全权都由学生自主掌握, 这样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 学生就会自觉的进入到学习、练习的状态当中, 有了自主这个动力, 学生很容易的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同时会拥有较高的精神支撑, 容易养成长期的运动习惯, 所以个性化教学具有自主性特点。

2.3 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合作性特点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还具有合作性特点, 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要达到教学目的, 就必须要求学生经过不断地实践和体验, 而在实践的过程当中, 很多方面必不可少的需要同伴的合作与帮助,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使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 共同体验, 在合作之中共同进步, 在进步当中学会互助分享。

2.4 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创造性特点

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与学生的创造性是密不可分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经历困难, 然后不断地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来解决困难, 同时也在不断地体验着成功的满足感, 不断能增强自信心, 而且能令自身的创造性不断地发展, 开始独立思考, 开始互助合作, 思想越来越开阔, 创造性越来越强, 最终能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运动方式。

3 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策略分析

3.1 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培养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一个人都有差别, 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人人都有个性上的差别。同样, 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样不能一概而论,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个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努力的发现其个性中的发光点, 在清楚学生的个性的前提下, 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并且培养出学生优良的个性。

(1) 要尽可能的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了解清楚学生的各项条件,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条件来安排出不同的要求, 这样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 这样才能充分的照顾到每一位同学, 使优异的同学更有机会展示才华, 一般的同学能弥补不足, 那些条件差一点的同学也可以快速进步。而原来陈旧的教学法就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而且还可能使一部分同学对体育失去希望。

(2) 学生们参加不参加运动项目, 参加什么运动项目, 其实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 而了解了学生的目的, 通过鼓励来激励学生, 就会产生很好的激励效果, 所以体育老师要尽量的了解学生参加运动的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兴趣等, 通过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来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热情, 同时, 也要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 以使学生建立起持之以恒的体育动力。

(3) 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就要了解每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当中都存在着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一旦学生个性中的不好的一面因素爆发,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因此, 老师首先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 然后再根据所了解的内容进行体育活动的设计, 通过这样有目的的训练来帮助他们, 这样可以使他们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兴趣, 还能更加巩固他们的特长, 而且能充分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以扬长避短,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4)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 学生个性的不同就决定了有的学生热爱体育, 有的学生讨厌体育, 有的学生运动能力很强, 而有的学生运动能力就很弱, 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 同时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 特别是面对拥有优秀运动能力的学生, 更要全面细致的去了解, 一个优秀的学生的个性不仅影响着自己, 同时也会对周围进行影响, 拥有优秀运动能力且拥有优秀的个性的学生, 会影响到一大批学生,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而如果一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不具备优秀的个性, 不但会影响到一个体育人才的成长, 还会对周围的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

3.2 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1) 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时, 首先要将文化中的精华融入进去, 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能丢弃, 只有在这样的精神下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才能建立起适合个性化教学的大环境, 这些精神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前提条件。其次, 要正确的认识和看待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现在, 仍然有很多人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有不同的看法, 很多人认为, 初中生还在心智不成熟的阶段, 由于年龄的问题, 个性的培养可能会给他们以后的成长带来很多问题, 要消除别人的担心, 就要靠所有的体育教师共同努力, 努力的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 用实实在在的教学质量来检验个性化培养的成果。最后, 要认识清楚, 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一定要持续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让学生自身去不断地自我完善自身个性。

(2) 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就要建立起新的体育教学方式, 无论从体制、培养方式、课程设计等等很多方面进行改革, 这样就要构建一个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系统以满足社会对各种各样体育专项人才的需要。以前学校里培养的体育人才要么是单纯的发展, 要么是没有突出的个性, 这都是因为原来的体育教学模式所造成的, 现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很关注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改善, 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要向社会看齐, 根据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课程的设计来对学生进行培养, 所以, 首先要构建起个性化的课程系统, 课程的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手段, 是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方法。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 设立多样式、多风格的课程集中讨论个性化教学方案等, 都是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手段。

(3)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当中, 一般都是老师教会学生怎么进行练习, 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不停地进行练习, 体育的运动训练是异常乏味单调的, 重复的练习不但会使学生身心疲劳, 往往还会使他们产生厌恶感, 致使运动积极性受到打击, 更谈不上个性化的发展与培养了, 正基于此, 现代体育教学应该充分的运用自主学习理论, 穿插于以老师为指导, 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堂实践当中, 努力的建立起一个适应大部分学生个性培养的氛围, 大力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这是人的运动能力与心理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体育教育进行得优秀的话, 会对学生的将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努力的做好初中的体育教学, 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摘要: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系统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面临着艰巨的改革任务。本文首先论述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然后分析了初中体育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最后提出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化

参考文献

[1] 张子沙.面向21世纪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9.

[2] 赵春梅.浅议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J].体育科研, 2005, 3.

上一篇:精读指导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互联网发展教育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