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23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有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中指出,应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实施力度。

但是,信息技术课程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与计算机的普及率、各地经济、教育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地域发展不平衡等的特点。本文主要讨论城乡结合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

2 对城乡结合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

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对河南省省不同县市近30个城乡结合处中小学校的调查,情况如下。

2.1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根据调查,城乡结合处中小学拥有计算机的数量目前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调查的这些城乡结合处中小学校中,12%的中小学校的学生机器比达到了50:1,63%的中小学校的学生机器比达到100:1,基本满足了学生的使用,但有10%的中小学机房建设不够完善;在校园网建设方面,42%的中小学已经建设好或正在完善校园网,仍有过半的学校还没有建设自己的校园网。普通教室LAN的连接率为15.8%,宽带网络连接率为43%。虽然离理想的目标有较大差距,但是其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

2.2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中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又有着各自明确的目标,体现了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调查中的大部分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内容较为统一,一般在小学三、四、五年级开设,小学阶段的课时一般为48~60学时,上机课时占总的信息技术课课时的70%或以上。以计算机常识、操作技能和益智性教学软件为重点,开设课时较多的小学添加了计算机应用,如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着重于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有知识性、基础性、和兴趣性等特点。

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简介,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操作系统简单介绍;(3)计算机的简单应用,如绘画、写作文、简单排版等;(4)网络的简单应用。学会使用网络完成简单的任务,如:接受邮件、查询资料、上传下载等;(5)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开设较多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等。

中学阶段:近年来,随着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被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旨在系统性地培养以信息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信息运用能力。调查中发现,中学部分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在内容上区别较大,内容深度上也各不相同。但都以计算机的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初级编程为重点,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学阶段的课时一般为初中48~72课时、高中68~120课时,上机课时占总的信息技术课课时的70%或以上。

具体情况如下。

初中部分: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的系统介绍、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包括word、excel的系统使用、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有些学校还涉及到网页制作、简单的计算机编程。

高中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网络的使用、数据库基础,一般开设access、一门程序涉及语言,大部分为QBasic。

2.3 师资培训方面

在调查的这些中小学校中,有一大部分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上的师资力量还有些薄弱,12%的学校师生比达到1:500,37%的学校师生比达到1:800,另外还有部分学校师生比低于1:800。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更愿意将资金放在硬件与环境建设上,而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不注重,只有很少几个学校每年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一次教学培训或组织教学竞赛。

3 个人认为城乡结合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通过对这些城乡结合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我个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3.1 一部分城乡结合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急需改善

计算机配备数量不足。一部分学校计算机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不足。这样,就导致了只能讲,不能练,缺乏实践,很多学生根本不清楚所学内容是什么、怎么做。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技术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很强,硬件设施达不到,教学效果根本无法保障。

校园网布局需要调整。调查中的大部分学校存在校园网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个别学校存在一校两区,无法合理布局校园网。这样,教师、学生就无法很好的使用校园网共享教学和学习资源。

3.2 课程设置方面

课程安排不够科学、教学内容太过灵活、不够统一。如有些中学在初中阶段就开设了QBasic编程设计课程,对于初中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编程思想,过早开设并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个人认为教学内容在设置上应系统化,各学习阶段应能很好的衔接,避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学的盲目。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探索性。据调查,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还是采用了讲授-演示-学生练习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按照其他学科的方式去讲课和考试,这就严重违背了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属性。这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适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时应该打破惯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充当组织、设计、点拨、帮助的角色,开展主题式、探索式、小组协作式的教学模式。

摘要: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讨论在城乡结合处中小学校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校,城乡结合处

参考文献

[1] 孙西朝.区域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软件导刊,2010,2.

[2] 王玲叶,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思想上多沟通

与学生交流首先要做到平等、真诚。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较多存在自卑心理, 性格比较孤僻, 不善于或是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只有放下架子, 真诚相见, 才会创造出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 解除学生心理防线, 让学生把那些对父母不能说、不敢说的话倾诉给教师, 以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多鼓励赞美。教师要善于“打着灯笼找优点”, 努力寻找到的闪光点。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我的一名学生, 厌学情绪特别严重。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 我得知他特别喜欢跳街舞, 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跟伙伴们一块练习。我表扬他有恒心有毅力, 热心地帮他收集有关街舞的文字及图像资料。我表现出来的欣赏的态度及对他的帮助, 最终打动了他, 慢慢地, 他上课不再打瞌睡, 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另外, 要做到理解和宽容。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往往会流露出一些消极、错误的思想, 教师不宜一昧地否定, 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尤其是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困惑时, 要及时耐心地作正面疏导。

二、生活上多关怀

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大多在生活上无法享受到父母贴心的关爱, 他们的内心深处比其它孩子更渴望关爱, 所以教师还要在生活上对这些学生多一些慈母般的体贴和关心。我所在的学校的一名优秀语文教师, 每逢过节的时候会带着不能回家的学生到自己家里一块儿吃饭, 或是给他们准备一些小礼物, 学生生日的时候从来不会忘记送上真诚的祝福, 查寝的时间她给女生讲解生理卫生知识, 提醒男生要及时更换订单被套, 她的办公桌里经常会为女生准备好卫生巾……学生们从心底里愿意跟她亲近, 甚至连对某位异性产生好感都会悄悄告诉她。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在其它老师上课时总捣乱的学生, 在她的课上都变成了乖孩子。如果语文老师能像这位班主任一样,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给予学生慈母般的关怀, 学生就一定会因为喜欢语文老师而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愉快接受语文教师的教诲, 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 从而实现语文教师的期望。

三、在学习上多辅导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语文底子大多较薄, 课堂上的知识往往不能一时消化。由于害怕被嘲笑、拒绝、否定等心理方面的原因, 对于没弄懂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会采取搁置的态度, 不会主动找老师请教, 这就需要老师主动地多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课外辅导。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成绩的提高往往见效慢, 需要语文教师和学生都付出更多的耐心。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往往存在语文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对的问题, 教师辅导时应予以关注。我有个学生, 每次背课文, 他总是比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还背得快, 但每次考试都在及格分上徘徊。我细心分析, 发现他总是读“望天书”, 会背不会写;学过的语文知识, 虽然记得, 却总是不会灵活运用。于是我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现在他的语文成绩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学生活动多参与

不管是班上的集体活动还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 教师都要尽量多参与。当班与班展开竞赛时, 语文教师要把自己当作班集体的一员, 积极出主意、呐喊助威、当好服务员, 与学生一同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失败的痛苦。城乡结合部中学的学生, 周末或假期自主管理的时间多, 自行组织活动的机会就比较多。如果教师参与其中, 主动和学生聊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淡化教师的角色身份, 而把教师当作他们的玩伴。教师此时因势利导,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与学生家长多沟通

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或是工作太忙等原因, 往往会忽视与教师的沟通, 我们当教师的就得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 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语文的情况, 与家长共享教育成功的喜悦, 或是积极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语文教师还要做学生家长与学生交流的纽带, 把学生的心声及时传达给家长, 尽力协调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如果拉近了与学生家长的距离, 其实也就无形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摘要:本文针对城乡结合部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 从关注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活动, 加强与家长沟通等角度探讨语文教师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的方法。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语文,沟通

参考文献

[1] 《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道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南京市江宁区麒麟中学课题组.

[2]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研究》韦相逢.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统筹城乡发展与“三项活动”的内涵与关联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就其内涵和实质来讲,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纳入一个系统, 统一规划经济社会发展, 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 统筹解决;构建有利于转换城乡二元结构的机制、体制、政策和制度, 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补、和谐一体的协调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并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中的首位。因此, 统筹城乡发展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路径。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重点要包括五个方面: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社会事业。

“三项活动”是具有重庆特色的党建和机关工作“品牌”。具体而言指:“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三项活动。其实质就是要通过扶贫问暖, 为群众办实心事, 体现科学发展观总体目标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 密切党群关系, 锤炼党员干部, 加深“鱼水情”, 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 改善民生, 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者存在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共同目标。只有大力开展三项活动, 彰显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主体价值, 才能把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否则, 就会出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柔情农民永远不懂”。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推进, 老百姓得实惠才能在“三项活动”中真正配合, 吐露真情, 使三项活动落到实处, 而不是党员干部的一场“政治秀”。

2“三项活动”与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的路径

2.1 依托“三项活动”的成效, 确保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是解决城乡关系的一个新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考虑。故, 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制定显得尤为关键, 统筹城乡发展并不是农村城市化发展、去农村化的发展, 而是基于农村实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持农村特色。如何才能发挥农村固有的优势与特色, 在此基础上又好又快的发展, 调查研究、了解民情, 集中民智是基础。“三项活动”的开展既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形式与内容, 也是广大干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绝佳机会。只有在对农村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基础上制定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才具有可操作性, 才能提高老百姓及基层干部的认同度, 规划的实施才具有内驱力。

2.2“三项活动”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权利制衡

在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下,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公共资源配置均衡化等问题的出现对农村现有权力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 由于组织职责不清、权力过于集中、民众参与意识淡薄、法制不健全、监督机制缺失等原因, 致使在统筹城乡过程中产生的征地、拆迁建居、安置、产权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上出现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现象日益突出, 严重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政治氛围, 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

“三项活动”作为全市各级政府、单位部门的一项工作载体, 夯实了党员干部与群众沟通联系、党员为群众服务、群众评议监督党员干部的长效机制, 增强了农村权力在制度安排上多元化, 权力运作公开透明化、接受监督, 避免权力的寻租与腐败。因此, 在当前统筹城乡的过程中, 必须进一步深入开展“三项活动”, 探索新形式、新内涵, 努力探索新型的权力配置体系, 构建合理的农村权力制衡机制, 促进乡村治理民主化进程,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3“三项活动”为城乡统筹发展群众路线提供保障

新形势下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薄书记在重庆市委三届六次全委会上痛批九种干部病, 其实质是当前部分干部脱离了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 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从历史经验来看, 我们党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从工作思路来看,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党的自身建设来看, 密切联系群众是加强党建工作的根本指南;从提高个人素质来看, 密切联系群众是保持先进性和加强自身修养的需要。当今, 网络信息的发达, 远程遥控的干部多了, 下到基础实地调研的干部少了, 听下属汇报多, 倾听群众心声少。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策, 只有走群众路线, 并不断结合实际进行创新, 才能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2.4 城乡统筹发展依托“三项活动”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价值

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 人民群众不仅是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实践主体, 而且是价值主体。历史的经验昭示:任何时候, 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尊重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人民的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做到统筹城乡发展为了人民、统筹城乡发展依靠人民、统筹城乡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三项活动”中, 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到贫困农村地区调查走访, 下到田间地头“解剖麻雀”, 亲历农村面貌的巨变, 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正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才促进了农村的大发展、大变化。也正是这种“沉下去”的社会实践, 才使党员干部深刻地意识到当前的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深刻地感知老百姓的所盼、所愿、所忧、所思, 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落实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是要关心群众疾苦, 解决群众困难, 促进农民平等全面发展。三项活动的开展, 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村组、院坝, 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 积极协调、联系村、社、农户, 发展可行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 帮助解决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

2.5“三项活动”为城乡统筹发展锤炼一批干部、塑造一批新型农民

“三项活动”的开展其核心功效之一就是锤炼一批素质过硬, 能吃苦、能战斗的干部, 打造一批城乡统筹发展的中流砥柱, 为城乡统筹发展取得胜利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通过三项活动的开展, “三门干部”对照农村基层干部的劳苦工作和生活环境, 大家深感反差强烈, 对养尊处优进行真切反省, 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告诫自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谨记“民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好诠释。党员干部增强了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追求奢侈之风的自觉性, 提醒自己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患难,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一形式摒弃了空洞的说教, 倡导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实现了知情意行统一。

城乡统筹发展缺失农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就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源。城乡统筹发展需要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新型农民。“三项活动”开展过程中, 党员干部深入农户, 调查了解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真实诉求, 为塑造新型农民提供了现实途径。在塑造新时代新型农民过程中, 不是要抛弃农民所有传统性特质, 而是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在保留农民优良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要求的传统性特质的基础上, 改造摈弃农民的糟粕的、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要求的传统性特质。主要从几方面着力塑造: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提高农民的商品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民的城乡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动, 提高农民的现代性;坚持分类培训原则,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创新农民培训的监督管理机制。

城乡统筹发展作为系统工程, “三项活动”的扎实有效地开展为其提供了保障。只有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依托城乡统筹发展真正解决“三农问题”,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最好的诠释就是“民生”, 人民满意是统筹城乡发展最高的判断标准。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 彰显农民的主体价值?“三项活动”与城乡统筹发展有机结合给出了答案。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三项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冰松, 杨开忠.城乡统筹发展的机理与途径——以重庆市为例[J].城市问题, 2009 (4) :62.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社区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新矛盾,迫切要求我们统筹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淄博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思路及对策措施,这对于推进组团式城市实现城乡统筹,解决社区建设与管理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社区管理;淄博市

[作者简介]徐天铁,中共淄博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山东淄博255033

山东省淄博市共有83个乡镇,24个街道办事处,3102个村委会,436个社区居委会,其中纯城市社区居委会200个,“村改居”社区203个,企业社区33个,全市共有社区工作者1902人,平均每个社区4.4人,管辖人员188万人,平均每位社区工作者服务988人。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对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本文对淄博市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城乡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社区工作起步较晚,淄博市农村社区建设2008年才开始试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确切地说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老社区基础设施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居民区,多数没有完整的社区规划,缺少配套的服务设施,生活设施陈旧,路街巷建设、水电暖供应、供排水设计、学校幼儿园布局等都不尽合理,加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使这些社区的环境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社区居民生活也有诸多不便。老城区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紧张,面积小、设施差的现象还不在少数,部分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匮乏,更新不及时,排污不畅,供水管线跑冒多,供电线路杂乱无序,路灯不亮、道路不畅,安全隐患大,社区服务难以形成体系,居民生活很不方便。

(二)绝大多数的新建小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不配套。按照国家《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要求,在新建居民区,其用于公共服务的学校、幼儿园、社区办公服务、配电供水、卫生保洁、图书阅览、社区治安、医疗服务等用房,以及小区绿化、道路建设等,都应由开发商按规划建设。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应无偿交给社区使用。但由于受到利益的驱动和监管不力,80%以上的小区设施配套不全。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建设,多数开发商不提供,社区与开发商关系处理好的,借给使用,不好的,社区就没有地方办公,真正办理手续移交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少之又少,使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三)社区规模大小不一。目前,淄博市436个社区居委会中,规模在4000户以上的40个,3000~4000户的67个,2000~2999户的36个,1000~1999户的69个,1000户以下的224个。规模小的社区主要集中在博山区山头、八陡等镇,各区县城区有部分人口不足1000户的小社区。社区规模过小,不符合省政府规定的3000户的标准要求,不利于整合社区资源,不利于节省管理成本,也不利于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此外,除高新区之外的各区县,对于已经建成或者正在规模建设的居民区,也没有及时划分社区,没有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给这些小区的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四)财政投入低。社区工作人员少。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少、待遇低。按照第6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标准,淄博市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为3~5人,其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1000元,并交纳300元的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这与省政府规定的社区工作人员按每300户居民配备1人、其补贴与当地上年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持平的标准有较大差距。其次,财政投入仍感不足。近年来,淄博市各级财政已经或者正在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多数社区基础差、底子薄,目前各级财政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文体活动、治安防控、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投入仍感不足,社区普遍反映经费紧张。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经费至今还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工作开展难度大。最后,“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作重心的下移,政府部门的许多工作都下放到社区,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文化体育,环境卫生、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稳定、创建文明城市等大量工作纷纷进入社区,使得社区所承担的行政性工作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市社区年承担的行政性工作都在50项以上。在这诸多工作进入社区的同时,其相应经费多数未落实到位(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经费除外),最终出现了有人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却无人承担费用的尴尬局面,加重了社区负担。

(五)多数企业社区处境艰难。目前,淄博市共有32个由大型企业自行组建、由驻地街道(镇)予以业务指导的企业社区居委会,主要分布在博山、淄川、张店、临淄等区。一方面,这些企业居委会和家委会由于自成体系,企业自行管理,难以融入全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大局;另一方面,随着部分企业经营不善甚至破产,多数企业居委会和家委会已经难以维持。

(六)物业公司与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关系尚未理顺。社区居委会没有尽到指导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的义务,多数居民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无法对业主委员会进行业务和对物业公司进行指导和监督;物业公司名义上是业主委员会聘请对社区“物”进行管理的企业,而实际上是开发商派来对社区进行全面管理的行政单位,根本不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造成了社区居委会协调物业公司难,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不服从社区居委会监督和指导的局面。

(七)社区资源整合不够。在城市社区,一方面,有关部门各自为政,缺少对社区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组织,部门问缺少必要的沟通,重复投资的现象比较普遍。如社区建立了卫生室,又在社区设立计生服务站,其实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另一方面,社区与驻社区单位的资源共享不够。社区内学校、机关的活动室、体育器材,在八小时外和节假日处于闲置状态,而社区却要想方设法另建活动场所。

二、城乡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层次来看,有法律法规滞后、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从淄博市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城市规划滞后。政府投入不足。淄博市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居民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规划前瞻性和刚性不强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农村社区的规划还没有完全展开。同时,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还没有全面展开,关系民生的城市环境治理、治安防范、文体活动、医

疗卫生等,都存在需求与投入不相适应的问题,对农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更显不足。

(二)宣传、教育、引导不够。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宣传少、方式旧,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差、引导弱,再加上社区服务的不到位,导致居民和驻区单位的社区意识不强,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三)工作体制不合理,社区工作、社区资源尚未整合。城乡社区建设,涉及的人员多、单位多、部门多,组织协调的任务重,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民政部门作为政府工作部门,行政级别上与其他部门是平级,工作中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民政部门牵头社区建设难度较大。此外,在各级行政部门,其工作进社区时“条条”方面职责清楚,而“块”上却没有实现整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导致社区资源浪费,难以形成合力。如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组织部门搞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公安、计生、劳动、民政等部门也都开发了各自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相互之间不能互联互通,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加重了社区负担。

(四)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城市社区工作,无论在观念上还是思想上,只要提到社区建设,就是对城市工作,还没有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城乡社区的意识不强。由于社区建设是一项投入比较大的工作,无论是社区服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管理都要花钱,使得在有些财政状况不太好的区县。一提到社区建设领导就头疼,不愿积极地开展社区建设。

三、统筹城乡社区建设的建议措施

(一)对老城区进行集中整治。加大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清除社区内违法搭建、乱拉乱挂,解决脏乱差问题;加快实施老城区改造计划,提升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改善社区环境,建立健全物业管理体系,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为老城区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二)依法规划。加强监管。要依据有关法律和规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配合建设、房管等部门落实规划,保证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按标准建设和交付使用。合理规划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立集政府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进行社区规模调整。按照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社会管理、便于社区资源整合、便于居民生活的原则,搞好“合村并居”工作,逐步将社区规模调整到3000户以上。搞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采用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中选调、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从离职人员中返聘等多种方式,广揽优秀人才,经民主选举后到社区居委会任职。不断加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训,提高素质。对新建小区,民政部门要及时协助政府成立社区居委会,为加强城市管理提供条件。

(四)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鲁政发[2006]94号和淄政发[2007]55号等文件要求,市、区县、街道(镇)都应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各级部门大力发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社区居民,集医疗、卫生、法律、家政、便民利民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业;积极开展卫生、治安、环境、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社区服务,以方便和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五)整合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区管理、服务格局。首先,制定《淄博市社区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和《淄博市社区建设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全市社区建设的任务、目标、标准和部门职责,以此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整合资源。将城乡社区工作真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对城市规划、市政建设、资源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如社区信息化建设,除涉密事项外,可将民政、公安、计生、劳动等信息网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再次,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区县或街道(镇)为单位,对社区工作进行全面疏理,明确街道、社区和驻社区单位的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实行真正意义上属地化管理服务。最后,广泛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树立社区意识,明确权利义务,努力做到共驻社区、共建社区。

(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区县、街道(镇)都要建立社区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在将社区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省定的标准。即社区办公经费每千户每年10000元,人员补贴与所在区县上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持平,由财政和社区工作人员按规定比例按时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从根本上解除社区及其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七)建立社区建设联系会议制度。联系会议由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每季度召开例会,研究本地区城乡社区工作开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建立社区工作准人制度,逐步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责任编辑:荷 叶]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发生了重要转变,更加注重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的全面融合。尤其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积极影响下,班主任已经将班级管理工作与语文学科教学逐渐融为一体,力求通过正确的课堂德育教育评价,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化和触动现代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在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成绩的同时,强化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几点学科教学与班主任管理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引言:班主任管理并非单纯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班级学习风气、班级文化氛围进行管理和优化建设,更需要在班级管理以及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的积极引导下,全面做好小学高段年级学生心理管理以及德育教育。班主任应当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在正确的课堂评价与班级管理引导下,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激励和鼓舞。为此,越来越多的小学一线班主任教师正在研究如何做好语文学科以及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

一、做好班级学习风气优化建设

在班主任管理中,班级学习风气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小学班集体中是否具有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会对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成绩以及德育教育产生关键性影响。如果小学班集体缺少正确的班风和学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明显不足。小学高段年级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围绕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更具深度的班级管理工作,着重做好班风、学风的优化建设工作。

例如,在进行《七律·长征》一课教学活动中,班主任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感悟红军在遇到困难局面、千难万险时所展现的乐观精神、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英雄主义。随后班主任教师再将课文与学生的班级学习生活进行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即便学习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情、即便学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不能轻言放弃,而是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以及完全拼搏的精神”。这样便可以在班级内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1]。

二、加强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调整

一直以来,很多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表现出:管理手段先进性不足、管理理念创新性缺失、管理模式丰富性偏弱等问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以及德育教育引导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班主任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调整班级管理模式,提升班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创新性和先进性水平,进而实现对现代小学生的心灵塑造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

例如,在进行《穷人》一课教学时,班主任教师便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度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在思维交流碰撞的同时,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效大幅提升。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桑娜与渔夫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做出美化人们心灵的事情?”。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主动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与理解,实现对学生美丽心灵以及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班主任无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只需要在每个小组内随机对某个学生进行提问,就能够准确了解每个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对各个学习小组的针对性监管。

三、注重班级教育评价体系改革

小学班主任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老旧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式,积极做好班级管理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要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新的教育评价方式,这不仅是提高班级管理能效的关键所在,更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比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实施“激励奖励机制”,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激励奖励,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并不采取极端的教育管理方式,而是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激励,让学生从正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以及品德得到积极有效的正面教育。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教学时,班主任教师便可以通过播放破坏大自然环境导致小动物、植物死亡等极具视觉和心理冲击力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小学生可以从点滴的行动中主动去保护自然环境,勇于制止其他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2]。

四、结语

小学高段年级班主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灵与品德进行培养教育,尤其要做好语文学科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发展,这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给小学高段年级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对小学生思想美、心灵美、文化美、品德美良好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为此,班主任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基本理念,逐步探索出新的德育教育实践路线,让学生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真正学习好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并且养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李丹.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机结合[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165-166.

[2]王丽娟.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科普童话,2020(22):175.

城乡结合部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进行,高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阶段的教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教育成为家长、教师和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家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中班主任作为家校教育的重要的沟通桥梁,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家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家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进而针对家校教育的现状,提出改善的措施,希望对促进家校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水平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家校教育;有机结合;探索研究

引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在重视学生的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也不要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提高对高中学生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证。因此作为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场所,家庭和学校要探讨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学生的成长,共同努力,发挥联动作用,帮助更多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综合立体式的教育。及时解决学生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为子女提供的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厌烦自己的父母,并产生负面影响。一些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不管孩子的性格差异和具体情况如何,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的孩子,并利用他们的爱好来确定孩子的发展方向。这些已成为现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特征,在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系统的和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由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其直接目的是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活动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过程进行的。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有时会无法理解学校的某些做法,并且会有些抵触。当学生具有叛逆的心理和行为时,他们将在随后的学习活动中遵循自己内心的道路。如果这种行为继续发展下去,不进行及时纠正,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家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

家庭教育主要通过父母的言行来进行,对孩子产生影响和示范作用,使孩子能够以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为指导,从而使孩子得以发展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及技能。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许多父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高中班主任主导的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学校教育更加系统化和集中化,旨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家庭教育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优势,而学校教育则更加专业。首先通过有效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满足高质量的教育要求,从而扩大了教育范围,也扩大了学习范围,并且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一致的,他们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为学生提供发展才华的机会。彼此的结合与合作可以成为学习的目标,执行各种教育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家校教育的现状分析

盡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同时许多高中班主任也在积极寻找机会,通过与父母的积极沟通,组织个人教育活动和开展课堂活动来实现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高中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会议和其他方法使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总的来说,家庭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较为传统,对学生的教育存在误解,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将学生送入学校后,他们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将减弱。同时,由于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出现了很多留守学生,导致该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家庭教育。其次一些学校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忽视了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的交流平台和机会相对较少,许多父母不参加学校教育。高中班主任和父母之间的信息相对受到限制,并且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教师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缺乏了解。因此,他们制定了课程和训练活动,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家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特点,或多或少会有缺陷,但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因此,它们有时是一致且互补的,这导致仅使用一个角色进行高中学生的教育将会产生弊端。要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使用不同的科学手段和相关方法,来实现提高和改善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有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个性形成、性格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应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包括家庭教育。父母要成为教育和培训过程的一部分,与子女一起学习和发展。因此要在高中班主任、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对学生共同开展教育。

(1)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是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一致,二者不能同时实现。学校教育应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积极互动,并且保持有效联系。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必须服从于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要求、核心内容和基础教育措施,紧跟学校教育,同时履行其独特的职能。在兼顾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班主任还应通过家访的形式,加强与家庭的互动。在进行家访时,高中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氛围、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教育环境等。同时,家访也是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的最直接方法。在进行家访时,班主任应与父母和学生讨论学生在学校的教育状况,学习困难等。进行有效对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状况,并为班主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打下基础。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家庭访问可以使高中班主任充分了解学生,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将有助班主任开发和利用家庭学习资源,并扩大学校与家庭合作的范围。

(2)组织亲子活动

在家庭教育协作教学过程中,学校还可以从校园文化出发,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学过程,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来了解学校教育,以及开展家庭教育的合作。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亲子体育比赛,使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拉近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家长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了解学生,然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庭生活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主题演讲,例如感恩演讲等,让学生对父母表示感谢,尊重父母并了解父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还可以允许家长走进教室,观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等,并提出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相互合作和协作来提高学习质量,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创建以生活为中心的实用作业,以便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有效地完成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并有效利用家庭教学资源来扩大学校的学习范围,使其能够进一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度更高,并获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3)家校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叛逆的心理意味学生极大地重视他们的自由和自我效能感,当学生表现出压力时,如果压力比较大以至于威胁到他们的自由感,他们就会在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孩子通过违背父母要求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性,需要引起班主任和家长注意的是,孩子们需要一个放松情绪的空間。目前学生的叛逆现象很普遍,高中班主任和父母不适合使用批评和打压来应对叛逆的学生心理。不能通过下达命令的方式让学生遵守相关规定,而是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因此,当父母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相关信息时,尤其是在学业表现方面,高中班主任应增加一些分析,鼓励父母通过与子女的沟通来积极引导学生,并放弃殴打、谩骂和指责,以有效应对学生的叛逆,以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高中班主任和父母成为学生的可靠朋友。高中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生活在群体中,并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也希望属于某个群体,因此,顺从性是最佳选择,从众行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当孩子有从众行为,而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时,高中班主任和父母应适当进行一些有关通俗文化和人格文化的知识,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同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聊天,使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出减少其从众心理的决定。

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高中班主任要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桥梁的作用,有效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全面教育,提升学生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能认为将学生送到学校就不管了,殊不知家庭教育作为对学生身心教育重要的场所,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家庭教育要紧跟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加强对学生心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水平。此外高中班主任也要注意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亲子活动,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让家长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建议,促进学校教育的提高。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长过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江.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J].学周刊,2020(01):163.

[2]金娟.对高中学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途径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6.

[3]杨海清.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52-53.

[4]柳正赟,邢瑾.浅谈新时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23+28.

上一篇: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