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2023-09-18

课堂教学改进范文第1篇

摘 要: 作者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讲究艺术性,追求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理念,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掘并利用学习资源,将数学数学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供合作交流的时空,使合作学习走向有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氛围 学习资源 合作交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此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管理者、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激励与鼓舞。教师要善于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励,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要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以平等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掌握学情,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和精彩的生成,有效调控预设的教学环节;善于洞察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观点。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是认知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来实现,还可以运用表情、动作来实现。总之,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不是绝对的被管理者。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自由与轻松。这样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质疑,为生生、师生之间的成功合作提供环境上的支持。

二、发掘并利用学习资源,将数学数学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是构成课程的四大要素。课程的共同开发者与创造者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并利用学习资源,搞好课堂教学。譬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笔者由象形字“旦”字的含义引出“日出”的景象,进而把“日出”这一学生较熟悉的自然景观作为课程资源引入数学课堂。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出了日出的美丽景象,并依据要求用简笔画画出了相应的图画,再从图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此时,笔者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真切领略了自然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现象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把变化着的自然现象再抽象成数学问题,引出了“直线”与“圆”的三种关系,即相交、相切、相离。生活中,像“日出”这种与数学有密切联系的现象很多,只是学生早已司空见惯、熟视无睹,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并利用学习资源,将数学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领略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

三、提供合作交流的时空,使合作学习走向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平等中的首席”;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使合作学习走向有效。在教学中笔者常常通过学生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师生交流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保持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所提出的问题要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能“跳一跳,摘桃子”。假如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超过学生接受能力,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探究兴趣;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则没有思考价值,也会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了让学生认识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①6人一组,每人任意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②比较所画的图像,说说是什么图形;③找出所画函数的k、b的值,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数,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④根据k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图像,由此发现k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⑤根据b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图像,由此发现b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⑥总结出当k、b为不同数值时,一次函数经过哪些象限。在这种合作探究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运用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分析,学生思维被激活,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究。在笔者的点拨之下,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合作分析、交流讨论,对一次函数的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同时获得合作成功的愉悦体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勤于探索实践,乐于交流、分享,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张扬个性,发掘潜能,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夏莉君.运用“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导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07).

[3]毛向华.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课堂教学改进范文第2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计算题的教学比较抽象而乏味,不停地计算练习更是让学生感到疲惫、厌恶。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抽象的、枯燥的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让数学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形象的演示,突出了学习的重点,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悟”,指导学生“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而有趣,创设引导学生探索、操作和思考的情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活动,整节课学生是在有目的的进行有效思考,课堂中有独立探究,有合作交流;有估计,有验证;有观察,有分析,有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化,力求让学生在探索算法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并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情感体验。

2、注重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期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于是,“学有用的数学”成了我们的口号。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引导学

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一般按照学生“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4、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注重体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谁围出的面积最大》一课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与认知体验,注重了学生新旧知识的铺垫衔接,注重了猜想与验证,通过优秀学生的交流带动,教师的点拨引导,进行了思维方式的优化渗透,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又如:在教学《搭配》一课时,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确定上衣,也可以确定下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着一块,智闯五关中的第五关更是结合生活实际,把两种搭配组合的思维方式综合在了一起,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在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课堂教学改进范文第3篇

很多学生喜欢历史, 但不喜欢学习历史。历史课的知识含量大, 使历史课成了很多学生苦涩的记忆。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 化虚为实, 化静为动, 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 形象地再现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内部结构或演变过程, 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总结归纳如下几点。

1 课堂导入引人入胜

经过课间休息, 学生的情绪亢奋, 怎样组织教学, 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是提高45分钟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所以导入一定要引人入胜、有创新不落俗套,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这节内容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持久、最强大动力, 有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 巧设课堂提问

为了更好地进行组织教学, 根据教学的需要, 要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要讲究艺术性。我提问的方法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 提出问题, 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 寻找答案;第三步, 随机提问, 也可依据平时的学习状况, 分别找代表回答, 列出不同的意见;第四步, 自由发言, 分析问题;第五步教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 并有一定的诱惑性, 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提问, 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叫到, 因而认真看书, 积极思考问题不敢懈怠。提问的方式多样化, 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 也可以让学生书面回答或写在黑板上, 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将讨论和辩论进行到底

讨论不只是为了活跃气氛, 也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 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由于历史科“过去性”的特点, 内容繁而杂, 教学过程中, 很容易产生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这样, 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充分, 学习效果不理想。我认为讨论使学生明辨是非, 求得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 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但长期以来, 历史教学中组织的讨论课往往冷场, 争论不起来, 导致讨论失败或收效甚微。要想成功地进行一次课堂讨论课, 应注意几个问题。首先, 教师在教学上要改变过去“家长制”作风, 要为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 使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 课堂讨论应面对全体学生, 对一些自卑的学生尤其要注意鼓励。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再次, 适当的引导和激励, 可以防止冷场局面的出现, 或化解这种尴尬局面。这就体现了一名教师的课堂组织、驾驭能力和教学艺术。

实践证明, 把辩论对抗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 很受学生的欢迎, 提高了讨论效率。每次讨论前, 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起的题目, 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 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 分组讨论, 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荐3~4名代表, 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 最后由老师点评。

4 联系现实生活实际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教师通常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然而在现代社会里, 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出现, 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课外信息, 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我们如立足于课本, 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学生学习历史就会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 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如, 在讲科举制时, 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今天考试制度的利弊?让他们谈谈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议?这个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 当然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尽管有的建议显得幼稚, 但也不乏创新思维的火花。在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 我接着说:“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记载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这里指科举制度)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最早的考试制度是如何出现的?它在历史上产生过什么影响?考试制度先进为什么我国没有出现牛顿那样著名的科学家?”于是, 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讲完以后, 我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 可以从古代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人才培养要求甚至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饮食结构等诸多方面去探究, 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5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电脑教学设备, 以历史图表为核心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所谓“图”主要指概括历史知识的图示、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表”主要指概括历史知识的表格、大事年表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以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上, 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生通过媒体的展示, 唤起探究的欲望, 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得到了升华。

如讲到《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奋斗”时, 我先播放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南泥湾》, 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从“杂草丛生、没有人烟”开辟成“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的过程, 使学生自然形成“南泥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从背景、措施等方面开展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 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 在多媒体教学中, 我常常把收集到的大量教学资料 (包括资料数据、声音、录像等) 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有限的时空中, 使学生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思维空间, 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了。同时, 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多媒体教学模式正适应素质教育特点和新课改的理念。它具有优化教学内容, 整合课本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优化知识结构;通过丰富的材料, 再现历史的真实;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特点。通过这种方式,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课本知识, 还了解了很多课外知识, 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摘要:教育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既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 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因此, 课堂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改进范文第4篇

学员培训帐号:xy5542863 学员姓名:陈晓华

所在学校名称:浙江省东阳市横店一中 培训所在班级名称: 东阳社会思品班

一、基本信息

1.学科: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八年级

4.课题名称:“情境——探究”教学——《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 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认识继承权的相关概念,遗产继承人的范围,继承权实现的方式等法律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的合法继承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途径和继承人。 【教学难点】

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权利义务关系等法律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离较远,学生理解较困难,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耐心引导,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人。

3、教学过程

师: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人生剧场”栏目。今天的主角是享年70高龄的王老汉,他们家又有什么样的矛盾纠纷,需要我们共同来为他出谋划策呢?话不多说,我们马上走进王老汉的家庭。

展示幻灯片“人生剧场”

王老汉与李老太结婚40余年,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王老汉爱好广泛,尤其爱好文学,曾写过几本书,其中《生日》和《我的经历》两本书在他去世时还未出版。

王老汉上有老母,下有二子二女,虽然大儿子王大是领养的,但一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两老由大儿子照料;亲生儿子王二因贪污被判3年有期徒刑;大女儿王三因病过世,大女婿继续尽到扶养的义务;小女儿王四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但对二老的生活起居很少过问。

师:这样的家庭,有人尽到了自己该尽的义乌,有人则没有,这是不平等的。那么他们享有的权利是否也平等呢?我们继续来看这一家子。 展示幻灯片“世事无常”

王老汉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已是肺癌晚期,且病情迅速恶化,不久便卧床不起。这时,王老汉的母亲、妻子、儿女都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声称自己都有继承权------ 你说我说:王老汉尚未过世,其财产能继承吗

师:要明确的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几个相关的法律概念。请看幻灯片。

展示幻灯片:法律小贴士

首先,我们来看看与继承权有关的几个法律概念:继承人、被继承人、继承权、遗产。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成为遗产;

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展示幻灯片“家庭风波”

2005年,王老汉去世,留下五间私房、存折20000元、彩电、冰箱,还有一辆摩托车(低价购得的赃车)。此后,2006年,王的遗著《生日》和《我的经历》出版,出版社送来了稿费4000元。其子女对其遗产进行了分割------ 你说我说:王老汉留下的财产都可以拿来继承吗?(小组代表发言,代表们个抒几见。)

教师最后强调指出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展示幻灯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王老汉病故后,家中为遗产发生了争执:王四说:“王大是领养的,没有血缘关系,他没有继承权。”王三的丈夫(大女婿)说:“我尽了赡养义务,我也有继承权。”王大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没有继承权;王二是罪犯,他无权继承。”李老太说:“我是他的妻子,我也有权继承。”王四说:“继承是儿女的事,长辈无继承权。王老汉的弟弟王二汉也参与到继承的队伍中来了------ 你说我说:谁可以继承王老汉的财产?(王二汉、王

四、王三的丈夫、王

二、王大、王老汉的妻子、王老汉的母亲)

教师在此指出:法定继承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教师补充继承权的丧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4、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自然而然认识到本案中可以继承王老汉的遗产的有:血缘关系:王老汉的老母亲、王

二、王

四、 王二汉;婚姻关系:王老汉的妻子;扶养关系:王三的丈夫、王大。 展示幻灯片“风波继续”

在一阵争执之后,王家老少在王二汉的主持下协调遗产的分割。王二汉自认为是王老汉的亲弟弟,有着嫡亲的血缘关系,因此,他首先提出了要分得房屋一间。

你说我说:王二汉可以分得一间房吗?为什么。(学生在介绍原因时,理由很牵强。)

教师指出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 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权继承。

2、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由此学生认识到了讨论题的原因所在。 展示幻灯片“一波三折”

正当他们准备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开始分割遗产的时候,李老太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一张有效遗嘱,遗嘱中写道:“在我病重之时,长子王大细心照料,平时他最孝顺,我死后将所有遗产都归王大所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遗嘱继承?

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所立遗产的方式。

2、此时该如何继承?如何分割财产?

按王老汉的遗嘱,将所有他个人的合法财产都由王大继承,因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教师补充有效遗嘱的条件:

1、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

2、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遗嘱内容必须合法,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

4、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教师强调指出:遗嘱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能损害未成年子女和无劳动能力人的合法利益。任何形式的遗嘱,都要保留法定继承人中未成年子女和无劳动能力人的财产份额。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定,遗嘱的有关部分无效。 展示幻灯片“关于遗赠”

教师强调以下三点内容:

1、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

2、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财产,不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依据遗嘱人的遗赠取得的遗产。

3、受遗赠人获得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 展示幻灯片“阅读教材P79页故事”

学生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从金家兄弟姐妹通过协商圆满解决财产继承争议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指出: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互谅互让,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展示幻灯片“阅读教材P80页故事”

学生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面对此情境,15岁的张倩应该怎么办?请你以一个律师的身份帮帮她。

学生代表归纳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继承权(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知识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讲了有关遗产继承和遗赠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但是我们不仅仅要讲法律,还要讲道德、注重情义,记住先哲对我们的告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作业设计

同步探究。例举类似的案情分析,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三、结合培训所学知识,对本节课设计和案例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离教材讲授的法律知识相差较大,一堂课的内容又较多,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学生可能会觉得鼓噪乏味,知识点生涩难懂。经过此次培训以及根据新课标的思想指导,我采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学方法。新课导入我就创设了“人生剧场”这个法律节目的情境,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要学习的是法律知识。紧接着多媒体播放备课准备的材料“王老汉一家的财产纠纷”这个主要的情境,并以此为课堂主线贯穿这节课堂。通过“世事无常”、“家庭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波继续”、“一波三折”等几个情境,利用王老汉家的财产继承纠纷将情境发展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步步分析,从而将本课的继承权知识点点落实——遗产的条件、继承权的实现方式、继承权的维权方法及注意的内容等等。

“情境——探究”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情境必须合情合理,符合时代发展的变化,并且尽量贴近日常生活,容易学生理解。该教学方法使用应该符号下列原则: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实性原则:设置的情境必须符号实际生活,切记浮夸乱编;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特点,深入浅出,层层推进。

课堂教学改进范文第5篇

学员培训帐号:xy5542863 学员姓名:陈晓华

所在学校名称:浙江省东阳市横店一中 培训所在班级名称: 东阳社会思品班

一、基本信息

1.学科:历史与社会 思想品德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八年级

4.课题名称:“情境——探究”教学——《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 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认识继承权的相关概念,遗产继承人的范围,继承权实现的方式等法律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研究,引导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的合法继承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途径和继承人。 【教学难点】

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不仅要学会交往、掌握交往的品德和艺术,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问题。权利义务关系等法律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离较远,学生理解较困难,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耐心引导,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人。

3、教学过程

师: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人生剧场”栏目。今天的主角是享年70高龄的王老汉,他们家又有什么样的矛盾纠纷,需要我们共同来为他出谋划策呢?话不多说,我们马上走进王老汉的家庭。

展示幻灯片“人生剧场”

王老汉与李老太结婚40余年,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王老汉爱好广泛,尤其爱好文学,曾写过几本书,其中《生日》和《我的经历》两本书在他去世时还未出版。

王老汉上有老母,下有二子二女,虽然大儿子王大是领养的,但一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两老由大儿子照料;亲生儿子王二因贪污被判3年有期徒刑;大女儿王三因病过世,大女婿继续尽到扶养的义务;小女儿王四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但对二老的生活起居很少过问。

师:这样的家庭,有人尽到了自己该尽的义乌,有人则没有,这是不平等的。那么他们享有的权利是否也平等呢?我们继续来看这一家子。 展示幻灯片“世事无常”

王老汉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已是肺癌晚期,且病情迅速恶化,不久便卧床不起。这时,王老汉的母亲、妻子、儿女都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声称自己都有继承权------ 你说我说:王老汉尚未过世,其财产能继承吗

师:要明确的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几个相关的法律概念。请看幻灯片。

展示幻灯片:法律小贴士

首先,我们来看看与继承权有关的几个法律概念:继承人、被继承人、继承权、遗产。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成为遗产;

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展示幻灯片“家庭风波”

2005年,王老汉去世,留下五间私房、存折20000元、彩电、冰箱,还有一辆摩托车(低价购得的赃车)。此后,2006年,王的遗著《生日》和《我的经历》出版,出版社送来了稿费4000元。其子女对其遗产进行了分割------ 你说我说:王老汉留下的财产都可以拿来继承吗?(小组代表发言,代表们个抒几见。)

教师最后强调指出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展示幻灯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王老汉病故后,家中为遗产发生了争执:王四说:“王大是领养的,没有血缘关系,他没有继承权。”王三的丈夫(大女婿)说:“我尽了赡养义务,我也有继承权。”王大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没有继承权;王二是罪犯,他无权继承。”李老太说:“我是他的妻子,我也有权继承。”王四说:“继承是儿女的事,长辈无继承权。王老汉的弟弟王二汉也参与到继承的队伍中来了------ 你说我说:谁可以继承王老汉的财产?(王二汉、王

四、王三的丈夫、王

二、王大、王老汉的妻子、王老汉的母亲)

教师在此指出:法定继承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教师补充继承权的丧失: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4、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自然而然认识到本案中可以继承王老汉的遗产的有:血缘关系:王老汉的老母亲、王

二、王

四、 王二汉;婚姻关系:王老汉的妻子;扶养关系:王三的丈夫、王大。 展示幻灯片“风波继续”

在一阵争执之后,王家老少在王二汉的主持下协调遗产的分割。王二汉自认为是王老汉的亲弟弟,有着嫡亲的血缘关系,因此,他首先提出了要分得房屋一间。

你说我说:王二汉可以分得一间房吗?为什么。(学生在介绍原因时,理由很牵强。)

教师指出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 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权继承。

2、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由此学生认识到了讨论题的原因所在。 展示幻灯片“一波三折”

正当他们准备按照法定继承程序开始分割遗产的时候,李老太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一张有效遗嘱,遗嘱中写道:“在我病重之时,长子王大细心照料,平时他最孝顺,我死后将所有遗产都归王大所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遗嘱继承?

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所立遗产的方式。

2、此时该如何继承?如何分割财产?

按王老汉的遗嘱,将所有他个人的合法财产都由王大继承,因为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教师补充有效遗嘱的条件:

1、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

2、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遗嘱内容必须合法,遗嘱的形式必须合法

4、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教师强调指出:遗嘱不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能损害未成年子女和无劳动能力人的合法利益。任何形式的遗嘱,都要保留法定继承人中未成年子女和无劳动能力人的财产份额。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定,遗嘱的有关部分无效。 展示幻灯片“关于遗赠”

教师强调以下三点内容:

1、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

2、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财产,不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依据遗嘱人的遗赠取得的遗产。

3、受遗赠人获得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 展示幻灯片“阅读教材P79页故事”

学生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从金家兄弟姐妹通过协商圆满解决财产继承争议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指出: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互谅互让,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展示幻灯片“阅读教材P80页故事”

学生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面对此情境,15岁的张倩应该怎么办?请你以一个律师的身份帮帮她。

学生代表归纳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继承权(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知识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讲了有关遗产继承和遗赠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但是我们不仅仅要讲法律,还要讲道德、注重情义,记住先哲对我们的告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作业设计

同步探究。例举类似的案情分析,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三、结合培训所学知识,对本节课设计和案例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离教材讲授的法律知识相差较大,一堂课的内容又较多,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学生可能会觉得鼓噪乏味,知识点生涩难懂。经过此次培训以及根据新课标的思想指导,我采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学方法。新课导入我就创设了“人生剧场”这个法律节目的情境,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要学习的是法律知识。紧接着多媒体播放备课准备的材料“王老汉一家的财产纠纷”这个主要的情境,并以此为课堂主线贯穿这节课堂。通过“世事无常”、“家庭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波继续”、“一波三折”等几个情境,利用王老汉家的财产继承纠纷将情境发展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步步分析,从而将本课的继承权知识点点落实——遗产的条件、继承权的实现方式、继承权的维权方法及注意的内容等等。

“情境——探究”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情境必须合情合理,符合时代发展的变化,并且尽量贴近日常生活,容易学生理解。该教学方法使用应该符号下列原则: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实性原则:设置的情境必须符号实际生活,切记浮夸乱编;渐进性原则:根据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特点,深入浅出,层层推进。

课堂教学改进范文第6篇

(一)成绩

1、能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撰写学案,具有可操作性,能体现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

2、学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二)不足

1、课堂气氛不能体现宽松和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的合作有时只是个摆设、样子,缺乏有效性、必要性。

3、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关注程度不够。

4、对中下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尤其是差生,致使他们放任自流,上课没有一点压力。

5、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够,有时能让学生自己完成的内容,被老师包办了,长此以往,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二、本学期教学工作改进意见

1、认真着眼教材,提高驾驭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时间少,任务重,编制能够指导学生有效进行复习的学案,高效、快节奏的进行复习,课堂上教师精点,生多记、多练。

3、用准确的化学术语,规范课堂语言,改掉啰嗦就怕学生不会的习惯,同时坚持每节课都有一个小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4、认真研读课标和中考考试说明,了解课标中所注明的各个知识点所要掌握的具体程度,以便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5、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料、精选习题,精心编写学案,使学生两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6、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大多数学生只是满足于做会题,结果出现会做的题有很多的失误,下一步要让学生注意做题的许多小细节,让不该失的分不失。

上一篇:沟通培训范文下一篇:师德师风培训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