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心理范文

2023-09-18

社会文化心理范文第1篇

第期

——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2011年家文化活动——第一期

二、活动主题:

以协会为家,以爱家为荣或者弘扬家文化理念,增强心协大团结

三、活动内容:

“互助”、“创新”、“坚持”、“自我”,是“家文化”的主要元素。“家文化”应该彰显这样一个道理:没有“互助”,各自为战的团队将是一盘散沙;没有“创新”,墨守成规的团队将是一群庸才的集合;没有“坚持”,意志脆弱的团队执行将大打折扣,成为败军的主儿;没有成员正确的“自我”,个性缺失的团队将是被禁锢的竹篓。

如果你在Google上搜索“家文化”,你能看到58万条密密麻麻的相关结果,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家文化”,找到相关结果约4,070,000个,。从这个意义上说,“家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品牌,成为社会大众认可和赞赏的一面旗帜。

“家文化”的理念应深入到心理协会每一个成员的心底,每一个部门是一个小家,心理协会是一个大家庭,成员之间都是兄弟姐妹,大家一直秉承这样的文化,并以此为动力,建设我们的心理协会,促进协会的团结和和谐.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篓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它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就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爬出去。

螃蟹如此,企业也同样,协会社团尤其如此。在企业里,如果员工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算计,或明争或暗斗,甚至想尽办法去破坏或打压,久而久之,企业组织里就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毋庸质疑,“螃蟹效应”和“家文化”都是可以被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复制的。所不同的是,“螃蟹效应”往往会主动复制到企业组织内部,并呈病毒式传播,但如积恙成疾,必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而“家文化”则需被动地为企业所复制,而且复制的工程比较复杂,复制的过程也比较长,但却能给企业组织带来好运与幸福。

相互牵制的螃蟹永远爬出一尺竹篓,内斗不断的企业难逃“长不大”、“做不强”乃至一朝崩盘的命运。为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企业内部的问题,其实质在于企业的文化。企业竞争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实际上则是企业文化的较量。当员工充满活力地工作时,企业才能享受到来自激烈竞争中的利润,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而要寻找到这种活力,企业老板必要坚守企业内部伦理,努力营造出“家”的氛围。

“家文化”无论是在外延还是内涵上,都应该是“LOVE文化”,也就是“爱的文化”。外延上,爱自己的团队、爱自己的朋友,是“家文化”的外在表现;内涵上,Learning(学习态度)、Operate(执行能力)、Valued(价值创造)、Effective(效能评估)是“家文化”的内核所在。

塑造企业“家文化”,并非务虚,而是务实。“家文化”塑造并非仅仅是喊口号,搞活动。这要求协会的制度层(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精神层(价值观、理念等)全面规划,从有形中体现无形,用无形强化有形。

但“家文化”塑造并非可以完全不加选择地复制。“家文化”塑造要根据协会特点,还要尽可能挖掘出有别于其它协会或者社团的文化特征。

塑造“家文化”是有个长期的过程,它甚至可能会因成员的不配合而难产或流产,但这不能成为拒绝去弘扬“家文化”的理由.

四、活动目的:

通过举办家文化这期活动,希望大家理解家文化的核心内涵,把我们心理协会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把心理协会的每位成员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大家团结在一起为心理协会出一份力量,大家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物的和谐、人与协会的和谐。给心理协会注入一种新的文化内涵,谱写心理协会辉煌的新篇章!

五、活动时间:

(具体时间待定)

六、活动地点:

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或其他地点

七、活动对象: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心理协会全体成员

八、活动前期内容:

1、以宣传海报的方式开展议题、提议人和附议人的征集活动;

2、邀请一名老师当任活动当晚的主席角色;

3、邀请几名嘉宾参加活动当晚活动;

4、发邀请函给各个院愿意参加活动的同学;

5、活动前的宣传。

九、家文化活动活动流程:

1放轻音乐或者会歌《拥抱每一天》(观众入场)(6点30开始到6点55结束); 2播放《相亲相爱的一家人》MV视频(6点55分时候学生主持提示大家保持安静,7点开始放);

3播放家文化相关PPT;

4支持人出场:(同时播放介绍PPT)

第一环节:

1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家文化,了解家文化的一些先进理念;

2让大家知道家文化的重要性

3让大家知道知道家文化的积极作用

4提议开展一些素质扩展活动,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5提议一些部门联谊活动例如聚餐,

6提议安排一些干事交流到其他部门开例会,扩大交流,了解其他部门的一些工作职责并学习其他部门一些比较好的优点

第二环节:

1请出会长讲一些家文化,提议希望大家贯彻家文化理念

2副会长或者部长做一些关于家文化的补充

第三环节:

1学生代表发言;

2自愿上去发言的同学自由发言(主席在其中协调)

3主席邀请体验者上场

第四环节:

老师或者会长总结活动的成果

第五环节:

1活动结束,组织拍照

2组织有序出场,宣布结束.

十、宣传方案:

(一)征集宣传:

(二)活动宣传:

1、海报

2 宣传板

(三)场内布置:

1横幅一条

十一、物资清单:

1矿泉水

十二、活动预算:

1宣传预算

2活动其他物品预算: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心理协会策划部邱泽

社会文化心理范文第2篇

摘要: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着工作起步较晚,缺少整体规划,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专业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品牌特色活动;活动不够稳定,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缺乏活动经费,活动场地不足等诸多问题。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科学指导心理社团发展。通过坚持教育引导,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同学,增强心理社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制定整体发展规划,狠抓制度建设;加强专业指导,打造品牌特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凝聚力;多方筹措,为学生心理社团提供经费和场地支持等管理对策,促进学生心理社团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建设的迫切性

在新形势下,高校需要加强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在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改进大学生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既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的迫切需要,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1.加强学生心理社团建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据调查,全国大学生中因心理疾患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患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从残忍的硫酸泼狗熊事件、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全国震惊的马加爵事件、令人发指的虐猫事件,到中国科大少年班某学生窃取本校同学来自国外大学的邀请信并冒名用E-mail破坏同学的留学申请条件,再加上近年屡有发生的大学生跳楼、投河、服毒、割腕等自杀惨剧,浮出水面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愈来愈发人深省。这就要求我们还应该进一步通过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来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生心理社团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学生心理社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力军,学生心理社团活动是凸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其通过自助和互动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生心理社团的迅速发展,给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招募一批对心理学有着浓厚兴趣具备相关素质的学生骨干成立心理社团,以他们为核心,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广泛的心理互动活动,以点带面,建立学生层面的心理互动机制。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校园文化投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促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健全的人格,从而融洽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够关爱心灵、关心同学,建设和谐校园。

二、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的问题

1.心理社团工作起步较晚,缺少整体规划,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学校之间的资源不平衡,导致心理社团工作起步较晚,缺少整体规划,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怎样将加快高校心理社团的发展、怎样发挥心理社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力军作用、怎样凸显心理社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切实有效地贯穿于心理社团工作中去,是当前高校心理社团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2.对心理社团的专业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品牌特色活动。由于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导致有的学校的心理社团有专业指导老师,而有的学校的心理社团没有专业指导老师。即使有专业指导老师,由于专业指导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在社团,这就导致对心理社团的专业指导不够,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品牌特色活动。高校心理社团工作之一是以宣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以“自助、他助、助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同学们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生社团。其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和辐射带动性,这就决定了高校心理社团需要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既要包括讲授理论,又要包含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让社团的成员能够汲取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及掌握必要的心理技能,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工作,进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终可以形成品牌特色活动。

3.活动不够稳定,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为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在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不科学合理,没有形成活动的制度化,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心理社团的长期发展的活动上,忽视心理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一些社团负责人只重视自己再任期间活动怎么样,而不关心对下一任的传承。导致心理社团活动忽冷忽热,缺乏持久性,凝聚力不够,影响力不大,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4.缺乏活动经费,活动场地不足。高校学生心理社团没有相应的活动场地和经费,使得很多活动难以开展。目前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导致活动的次数受限,活动的质量难以保证。虽然有的学生心理社团通过拉赞助的方式筹集活动经费,但绝大部分学生心理社团筹资能力薄弱,所以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影响学生心理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使社团发展受到限制。在活动场地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心理社团没有固定场所,这给社团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社团管理和活动的策划。

三、加强学生心理社团管理的具体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要促进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社团的服务功能,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教育引导,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同学,增强心理社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心理社团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其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同学,增强心理社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就对心理社团提出了要求,即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发挥学生心理社团本身固有的功能。学生心理社团通过开展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贴近同学的活动,使同学的注意力能够实现转移,不良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他们可亲自体验到集体活动的无限乐趣,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进一步认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全面的观念、集体的观念。在与同学们的交往和共同探讨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水平和道德文化水平,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特别是一些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的开展,对一些性格孤僻、自卑内向、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将起到一种感化和引导的作用,吸引他们也能积极主动参加到群体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

2.制定整体发展规划,狠抓制度建设。学生心理社团要有整体发展规划,即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长期发展目标的制定应依据学生心理社团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而制定。该规划的制定,应充分发挥心理社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力军作用,凸显心理社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这样将对学生心理社团进行深层次的塑造。同时,为了落实好整体发展规划,要狠抓制度建设。学生心理社团制度包括章程、管理办法等是社团内部管理和开展工作的根本保障。要科学制定学生心理社团章程和管理办法等规定,保证社团工作决策科学、服务到位、机制畅通,发挥好社团资源的集成优势,提高整体工作实力,从而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流程,以此规范各方面的工作。

3.加强专业指导,打造品牌特色活动。学生心理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很高,但因缺乏相应的经验、组织能力和专业知识,从而导致工作缺少传承和引导。要保证学生心理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打造有特色,有影响,高品位,高起点的品牌特色活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心理社团指导老师的积极性。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心理社团指导教师队伍,鼓励校内专业教师、知名教授担当学生心理社团的指导教师,还可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加入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通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心理社团的专业指导,提高心理社团活动的水平,精心打造品牌特色活动。

4.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凝聚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在心理社团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开展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主题征文、心理主题班会、现场心理咨询与心理测量、团体心理辅导、朋辈心理咨询、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健康专家访谈、心理素质对抗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心理社团成员的策划、组织和协调能力,从而起到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心理社团的负责人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些活动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优化个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心理社团负责人不仅要重视自己再任期间活动怎么样,而且还要关心对下一任的传承,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5.多方筹措,为学生心理社团提供经费和场地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善于协调各方设立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专项经费,纳入学校整体经费预算;要对心理社团的品牌特色活动直接予以重点扶持,每年投入固定的经费,在心理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为其创造条件、开方便之门,为高校学生心理社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学生心理社团本身也应充分发挥社团自身对外交流的综合优势,以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与社会接轨,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心理社团发展提供保障。

总之,大学生心理社团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社团在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只要给予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心理健康社团必定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小林.高校社团工作分析与社团改革的思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12).

[2]程明莲,徐学智.浅谈大学生心理社团的作用与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责任编辑/ 吴凤华)

社会文化心理范文第3篇

摘要:分析意象绘画中的心理元素不仅对绘画风格流派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意象绘画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不同的艺术主张的意象绘画中,观念、审美和心理元素在不同的风格流派画面中的运用和表现各有偏重。心理意象绘画就是把主观的认知、情感经验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绘画。心理意象绘画可以大概分两类:“我想”与“我感觉”。“我想”主要体现在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我感觉”主要体现在表现主义绘画中。

关键词:意象绘画心理;想象;直觉;感觉;情绪;感性

一、意象绘画观念、审美和心理

在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西方绘画传统中,在“模仿自然”的绘画传统的最后阶段——印象主义之后,现代主义艺术开始注重艺术中的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西方美术家开始把艺术眼光转向东方,学习运用中国的年画、日本的浮世绘和印度工艺品中的表现语言,探索意象绘画的形式语言,意象从此在现代主义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

意象,顾名思义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思维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在绘画方面主要包括观念意象、审美意象和心理意象。观念意象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内容和形象的象征性和荒诞性启发或引起人们哲理思考和观念认同。审美意象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将主体的审美趣味、美学观念与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表现手段为媒介,所形成具有某种审美观念倾向的艺术形象。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都是表达某种抽象性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心理意象它是以感觉知觉积累的经验意识在心中的回忆或重现为心理基础而创作出的感性形象。观念、审美、和心理贯穿在现代主义艺术的始终,在有些意象绘画中这三方面密不可分。例如装饰象征主义大师克里姆特,他是一位对人生有着哲理性思考的艺术家,把人类的情爱、生老病死作为绘画内容题材,试图探索和表现深刻的人生哲思。在艺术的表现方式方面,作品强调个人的审美风格,主张形式主义和东方装饰元素的运用,同时又注重情绪的表现和想象的创造。

在大部分意象绘画中,观念、审美和心理元素在不同的风格流派画面中的运用和表现各有偏重。在心理学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过程和意志。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情是人在认知基础上所产生的喜爱与憎恶、欢乐与痛苦的主观体验。想象联想、潜意识和直觉是普遍的思维方式。心理意象绘画就是把主观的认知、情感经验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绘画。心理意象绘画可以大致分两为类:“我想”(想象、潜意识、直觉)与“我感觉”(感觉、情感、情绪)。“我想”主要体现在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我感觉”主要体现在表现主义绘画中。

二、意象绘画之“我想”

艺术想像是从生活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现实不存在的“第二自然”来。法国艺术家卢梭是一个未曾受到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他似乎总是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天赋的奇异想象补偿了在视觉、观念、技术上的单纯。画面中神秘的热带风景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以独特的梦幻艺术风格背离了当时的艺术潮流。

想像是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能力。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绘画主张艺术表现不应以理性客观的观察为基础,而是要注重运用超越外在的内在的直觉和想象。雷东的美学观念认为绘画更多的应该是运用想象的结果,而不单纯是单一维度视觉的复制和印象的再现。童年诗意的田园生活和热忱的宗教信仰不仅赋予他非凡的想象力,而且成为他创作重要的素材来源。他反对印象主义模仿自然的色光追求,创造了许多离奇的梦幻的形象,例如花丛围绕的人物,飞在天空中的马,带有眼睛的植物,半人的蜘蛛和开出头颅的花等。

个别的具体意象构成艺术想像的基本元素,意象的粉碎和重组是艺术想像的主要方式。马克·夏加尔是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被理论家认为是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流派的牧歌作者。他主要描绘飞在天空中的情侣、两张两幅面孔的人物、撑雨伞和弹奏乐器的牛、当坐骑的巨大的公鸡等。夏加尔出生于俄国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在家庭影响下,大量精彩的俄国和犹太民间故事给了他童话般的幻想和诗意的力量。他的作品排除了写实的一般规则,运用内在的想象逻辑把个人生活经验、象征的表现风格和美学思想结合到一起。法国的马尔什索称夏加尔为“醉心梦幻意象的画家”,而夏加尔也自述,他的画是对他内心形象的铺陈。

意象与直觉和潜意识关系密切,潜意识形成的梦不仅具有的形象性、象征性和模糊性、与意象十分相似,而且梦的运作是直观的,与意象的生成方式是一致的。弗洛伊德以梦的解释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时代,他指出,梦的程序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某种思想,或某些意识的思想在梦中都物象化了,且以某种情景来表现,就像亲身体验过”。在此理论基础上,1922年前后产生了对整个欧美影响巨大的现代画派——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有达利、米罗、马森·克利、恩斯特、马格里特、伊夫·唐吉、保罗?德尔沃等人?。超现实主义画派主张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结合生死、战争、民族文化和象征性的题材,以梦境般的荒诞感作为表现形式,展现出对当时社会的困惑和精神的危机?。画家充分地运用潜意识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气氛。在达利《记忆的永恒》作品中,运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死寂般宁静的旷野,但画中象征时间的正在融化的钟表和吐着舌头的怪异的生物形象展现出了一种荒诞的梦幻效果。另一位画家米罗则充分地运用潜意识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气氛。米罗的《哈里昆的狂欢》是一幅有趣的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里,各种抽象的符号和象征性的形象举行着狂热的集会。正如米罗说:“当我画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但是,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

三、意象绘画之“我感觉”

相对于写实的绘画传统,意象绘画具有明显的直觉化和情绪化特征而不具有硬性的逻辑规则和形式范式,这样使得画家能够根据自我经验进行艺术创造,充分发挥其艺术的主体性。受情感、经验和性格的影响,画家主体视角下的客体之象,在画家的创作下,展现出不符合客观物象固有的比例形象,或者为强调某种色彩感受被改变了原始的色彩关系。在19世纪文化和精神混乱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表现主义受到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真实并不是指现实世界的客观性,主观相比客观更具真实性,艺术应以表现主观感觉和感情为目的。对客观物象的夸张变形、解构重组、对色彩情绪感的凸显和个性的表达使主观外化为寓意的视觉物象。表现主义先驱代表画家是梵高、劳特累克、蒙克和霍德勒。他们以张扬的色彩、情绪化的线条、厚重刚性的用笔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通过一些情爱的和悲剧性的题材表现出自己的主观主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意象绘画具有明显的情绪性和形象的鲜明性,受思想的指导并服从于创作的动机和需要。在的《星月夜》这幅画中,天地间的山川、月亮、星云、树木似乎随着笔触的跳动扭曲旋转成漩涡,这种具有迷幻感的意象反映出画家内心世界的骚动不安和痛苦迷茫。画家蒙克深切感受到人类生命的痛苦。他相信,当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如死亡、爱以及相关的种种情绪——孤独、恐惧、欲望、绝望,人是无能为力的,而这些也成为他大部分作品的主题,用蒙克自己的话说,他的目标是描述“现代精神生活”的状态。他的作品《呐喊》中感性的色彩表现了紧张惶恐的情绪。苏丁是旅法俄裔画家,早年离家远走各地,最后死于狂躁症。作为早期现代主义者,他研习古代大师伦勃朗,当年伦勃朗画过一条倒挂在屠宰场的牛,已开膛破肚,苏丁如法炮制,画了同样的牛,也是开膛破肚,但不同于伦勃朗那种冷静的分析解剖,狂暴的自我表现是画家对自己内心世界的。

意象绘画中艺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成分往往大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意象作品通常采用解构重组的手法,打破单一的时空程式,多维的结构特点营造出一种颇具意味的视象。安塞姆·基弗,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无论是创作手法、作品呈现的面貌还是晦涩而富含诗意内涵都极具现代精神。他创造性的大胆运用各种材料,他的大多数作品通常采用摄影作为平面的依托,再加人油彩、泥土、沙子、稻草、虫胶等其他天然的或有机的材料,也因此在画面中创造了一种浮雕般的立体维度、巨大的量感和复杂的肌理触感。作品呈现出晦暗和压抑的风格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基弗成长于被分裂的德国,有“成长于第三帝国废墟之中的画界诗人”之称,对战争心理创伤的表现、对痛苦的历史的追索和反思是他的艺术主题。

四、结语

意象绘画是以客观约束主观,竭力避免改变客观事物的形状和性质,可以感知的表意的典型的视觉物象。同时意象绘画强调描绘客观事物必须表达主观的情感和生命体验。意象绘画心理的“我想”和“我感觉”中具有的虚拟性、想象性、感性、情感性贯穿在现代主义绘画的始终。虚拟性,既画面中描绘的物象的非现实性,意象一方面可以用想象和直觉潜意识去描绘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经夸张变形重组的手段处理的非现实的形象去象征、隐喻和表现现实。想象性是意象绘画的重要特征,想象作为一种典型的思维方式同时与直觉和潜意识联系紧密。感性,区别于理性,是指创作方法过程和结果均不具有强势的逻辑规范和统一的规则程式,艺术表现上具有主观主义倾向。情感性是意象绘画创造主体的认知、体验和主观情感在画面形象中的流露和体现,具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同时也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心理意象区别于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分析意象绘画中的心理元素不仅对绘画风格流派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创作意象绘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社会文化心理范文第4篇

以社会需要和谐为话题作文1

在我们家,平时都是爸爸买菜、刷车;我写作业、读英语、扫地、拖地;妈妈做饭、刷碗、洗筷子、做家务。一家人分工明确又常常相互帮助,其乐融融。

可是有一天,妈妈不在“岗位”上,她生病了,一直躺在床上。爸爸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岗位”,开始照顾妈妈,这样,一切家务活都由我来承担。我刚扫完地,又要洗碗、拖地一天下来,给我忙得连饭都不想吃。累得我从晚上6点躺在床上,一直睡到早上6点。

和睦的家庭也有个小小的“战争”插曲。记得那次我们家的炒菜锅柄断了。爸爸因为忙工作老出差,很长时间没有顾得上修理。终于,妈妈忍无可忍发火了。她用铁锅铲敲打着炒菜锅,唠叨道:“这么长时间怎么还不修锅,让我怎么用?”爸爸随口答道:“不是顾不上嘛!”爸爸妈妈的话影响了正在写作业的我。我说:“别吵了,别吵了。拿我的钱给你们买口锅吧!”一句话逗乐了气头上的爸爸妈妈。

有一次,爸爸突然说要去爬庐山。可是爸爸没有提前对我们说。我和妈妈哪里知道要去爬庐山?早上我醒来时,发现爸爸妈妈正在议论着什么。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议论的是到底爬不爬庐山。爸爸说要去,可是妈妈和朋友约好要去买衣服,妈妈不甘示弱,和爸爸发起了“战争”。可是爸爸都把东西准备好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去爬山。你看,爸爸把东西都收拾好了,我们去吧!”听了我的话,妈妈不再坚持逛街了。

没想到,那天玩得还真开心。在庐山上,我们抓鱼、戏蝌蚪、捕蝴蝶。到了山顶向下望,一座座山连绵起伏,只见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妈妈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赞叹道:“呀!山上的景色原来这么美丽!”我说:“是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嘛!”

看,我们家是不是很和谐?

以社会需要和谐为话题作文2

“和谐”这个词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而在我家中,也会露出它的影踪。

有一次,爸爸在“网上”与别人下中国象棋,我呢,则与妈妈在一旁为爸爸出谋划策,“摇旗呐喊”。转眼间,爸爸与对方的“战争”已进入白热化,虽然无硝烟,但我似乎看见千军万马在厮杀。妈妈眼见如此,自己却帮不了什么忙,只得去倒了杯茶给爸爸。

爸爸微笑着接过茶,似乎又打起了精神。我则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寻找制胜之法。“车,马,炮,走哪个好呢?”我苦思冥想。这时,我瞥见了边角的炮,灵机一动,暗想:“不如给他来个双管齐下吧”于是我说道:“爸爸,我看应~~”“出炮”我与爸爸异口同声。爸爸呵呵笑道:“不错嘛,和你爸想到一块了。”“那当然,WhoamI?”我不无得意地说道。“我儿子!”爸爸笑答。“哈哈哈哈~~~”至于那盘棋,自然由于俺爸的双炮而迫使对方亮起了白旗。

还有一次,我心情沉重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怎么回事?别提了,周练考砸了嘛!84分,优分都不够,加之卷子没看,不知错在哪儿,怎么办?先回家再说。“唉,怎么又没考好!!”妈妈责备道。“试卷让我看看。”于是我面带愧疚地把试卷给了她,一同与她看错题。“唉,你呀,这几题该错吗?还有这儿,这儿,唉!

”“对不起,妈妈。”我谦意更重。“唉,其实我不是要批评你,而是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个满意的结局呢?才能让我不操心呢?”妈妈顿了一顿,认真地问我:“下次你有信心考好吗?”“有!”我极其坚定地答道。“好,一言为定!”某日放学后,我看着满分的卷子,开心的笑了。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我躲在门后等待妈妈归来,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

以社会需要和谐为话题作文3

和谐与幸福是一种因果关系,就像开花与结果一样,总是相互的,因为和谐所以才幸福,如果幸福,那么必定和谐,和谐于心福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小到两个人之间的和解,也可以大到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和平相处,宗旨,在任意两个事物或人之间都存在着和谐与幸福这样的因果关系。

和谐究竟是什么,在我家,它是轻轻地提醒,在大自然,它是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寸土,在社会,它是默默地遵守纪律,和谐到底是什么,和谐就是需要每个人都来呵护的事情,充满着协调与完美的一个现象。

每个人都想幸福,都在追求幸福。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最后可能没有好好把握本来离自己很近的幸福而懊悔。有的人觉得每天过的很开心,生活感到很幸福。当你多年后走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也很羡慕那种简单的幸福。是因为这种人满足于眼前充实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和谐的,也就感到幸福了

和谐,便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如果两个人总是相互猜疑,他们又怎么会得到幸福呢?如果有一个人怎猜疑对方,而另一个人则无限制的宽容,幸福仍青睐不会他们,幸福需要的是两个人的宽容与理解

要怎样做到与人和谐相处呢?

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人际交往中,不能把自己高抬一寸,把别人低放一尺;宽容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会让世界充满亲切,别人犯了错,我们应给予原谅并帮助其改正;只有沟通,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自己也才能了解别人;只有沟通,才能不断增进彼此的理解,从而减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

要追求幸福,首先要与人和谐相处。

以社会需要和谐为话题作文4

创建和谐社会,是现代中国想要持续稳定发展的首要目标;所以作为公民的我们,创造和谐,发现和谐之美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蔚蓝蔚蓝的大海,因为有了浪花的点缀,才显得浪漫神秘;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和平与馨香;挺拔的大树,因为有了茂盛的枝叶,才显得高大挺拔。而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会因为相互的关爱,相互的依存,而持发展,而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展现和谐之美。

诚信是和谐的基础;城信是和谐盟发的果实,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心的桥梁;只有人与人之间讲诚信,才能使和谐之花绽放。

礼貌是和谐的必要条件,人与人之间的首次接触,对一个人的评价要从这个人是否有礼貌看起。只有我们礼貌待人,才能使别人成为我们的朋友。礼貌决定着你的待遇。一个人是否拥有好的思想品德,就要看这人是否讲礼貌,懂城信。只有我们以礼待人,才能使别人自己的朋友一起创造和谐之美,礼貌决定着你的待遇,一个人是否拥有好的品德,一定先说这个人是否讲礼貌,懂诚信,这是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标准,只有我们以礼待人,学会交流,善于交流,才立足于这个世界,而礼貌和和谐的关系就好像鲜花需要绿叶的衬托一样重要。

学会感恩,会使社会文明更加进步。当我们心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便能更好的升温人与人间的关系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建交关系,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我们就能靠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使人人拥有感恩的心。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便可以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我们就能拥有和谐之美,学会感恩,我们便能使更多人拥有和谐。

遵纪守法,是我们必须做的,和谐的首要前提便是遵纪守法,当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最基本原则,和谐便自然而生。遵纪守法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必须遵守,那就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遵纪守法,遵守社会规则,才能生发和谐之美。

对责任的负责,也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当我们肩负责任,我们认真完成,我们合作进步,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实现对责任负责的态度,就能拥有和谐之美。

以社会需要和谐为话题作文5

有一种美,令人惊艳令人回味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夺目。

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上深埋在古垒下,这是一种可以吸引灵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种美,给生命带来激情给生活带来温馨,和谐之美——无时无刻与我们现在,只是没有人留意,而我却在无意中有所发现。

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和谐之美在于宽容。拥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因为宽容是人类情感的种子,她能在人类心灵这片静土上扎根发芽,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宽容之心是伟大的,她能浇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恶播散善良,她能无私奉献从不计较得失,她能化悲痛为力量解千愁为云烟,她可与快乐相伴毫无掩饰,她可与幸福同行畅游天地间,她可以让人间充满真情,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宽容之和谐,竟妙不可言。

和谐之美在于诚信。诚信是奠基石,是和谐美的结晶。诚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园中她最美,美得妍艳欲滴,美得热人心潮。百花丛中她最美,美的无瑕、美的高尚。有了诚信,和谐之美足以体现!愿你拥有诚信之花,送给身边和每人一朵,让人间多一缕馨香。

朋友,若想演奏和谐的旋律,我劝你再携一颗友善的心,来面对鸟语花香的自然。对每一朵花,保你拥有一个花香四溢的春天;对每一只鸟友善,保你拥有一个燕歌莺啼的清晨;对每一条鱼友善,保你拥有一个自由欢畅的童年;只要你对每一棵树、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拥有一个天蓝草绿水清树茂的世界;只要你对每一个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云新亲情如细雨,让你拥有快乐的天堂。我坚信,只要你对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将会更和谐。

和谐之美亦在于平凡的生活。

社会文化心理范文第5篇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享受物质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疾病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尤其是肿瘤,更是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在死亡率和发病率上呈现逐年递升的趋势。现阶段,我国医科院校肿瘤学教学体制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滞后,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肿瘤医学的进步,所以大力培养肿瘤“高、精、专“人才成为关键,尤其是医学院校肿瘤学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应在遵循肿瘤疾病治疗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多学科协作[1]指导下的肿瘤学实习生培养模式,顺应肿瘤学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培养更多的肿瘤学后备人才。促进我国肿瘤医疗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指导;肿瘤学实习生;培养模式

近几十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大量科学研究数据证实,肿瘤的发生与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生活居住环境密切相关,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睡眠不规律、缺乏体力活动、环境污染都能提高肿瘤的发生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为90万,死亡人数约70万人。但是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了《2013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来看, 肺癌居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发病率第一位,乳腺癌居女性发病率第一位,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60万,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一生患恶性肿瘤的几率高达2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世界上每年新发癌症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次[3],癌症现在已经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肿瘤疾病的倍增,肿瘤医学发展迅速,人们对肿瘤越来越重视,在全国大部分的三甲医院都已经开设科肿瘤科室,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迅速增快的发展带来的是医疗水平的不稳定和预后疗效差,有很大一部分的肿瘤医师是由其他科室进修后半路出家,基础的储备人才短缺。为了后续肿瘤医学的继续发展,为了造福于人民,应采用新型的[4]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肿瘤学实习生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人才[2]。

1. 中国院校肿瘤实习生临床现状

现阶段,我国肿瘤医学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肿瘤学[5]并没有如同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一样有着供临床专业本科生学习五年制肿瘤学教材,更没有专门的教学机构,医学生对于肿瘤学知识的获取只能从病理学、遗传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课程上了解到,虽然在这些学科上都存在肿瘤学的知识,但是这些学科注重讲解本科的重要内容,肿瘤知识只是稍微的提到。这让想从事肿瘤医学的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认识,学的知识杂乱、零散、无序。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的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有很多从事肿瘤学医生都只能是半路出家,肿瘤学基础知识匮乏。这导致了肿瘤学实习生很难从学员获取到全面系统的知识,在进入到临床的时候,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往往会不知所措。在临床实习期间又存在着临床实习课时偏少,实习生很少有机会去各个肿瘤科室轮转的问题。所以采用新型的肿瘤学实习生培养模式,在提高肿瘤学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方面是临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巨大的挑战。

2.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肿瘤学实习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2.1多學科协作培养肿瘤学实习生的条件和前提

临床能力的概念[6]是指一个以学生在接受临床实习后所能够在以后的医疗活动过程中处理的综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分别是知识 、态度行为 、技能。这三个方面是实习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的,所以在实习生临床实习的过程中要求必须做到:1.通过五年制的大学医学教育,具备基础的肿瘤学知识,只有具备了基础的知识,才能在临床实习中不至于被复杂的病情和科学术语所困惑,了解有关肿瘤学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预后,这是一个即将步入实习肿瘤学生临床的基础,才能为多学科协作肿瘤学实习生培养奠定基础;2.有个良好的态度行为,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得到提倡;3.具备基础的临床操作技能,这就要求肿瘤学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既能够熟练地运用多个学科设备,又能够学会把多学科的技能操作融会到肿瘤学的医疗过程中来。做到多学科协作治疗肿瘤疾病,来达到更加良好的治疗和预后效果。

2.2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肿瘤学实习生培养模式的原因和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肿瘤疾病的出现也变得复杂,以往单一运用肿瘤学知识的治疗手段很难适应现在肿瘤疾病的治疗,医学家们提出来综合治疗的概念,它克服了单一治疗的局限性,打破了以往专业、学科的束缚,将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射科、核医学科、放射诊断科、介入医学科[7]甚至是中医科等学科也融入到肿瘤的治疗中来,实现治疗的多元化,成为国际公认的肿瘤治疗模式。所以,现代肿瘤学实习生的培养也要打破传统的局限性,转向多学科协作指导肿瘤学实习生的临床学习,这种多学科协作培养方式不仅仅促进了肿瘤学实习生对于各个学科知识的交流和把握,而且对于肿瘤疾病的认识也更加的深入。使得肿瘤学实习生对于肿瘤疾病不再只从一个方面去想治疗措施,而是更深入的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从更多的层次、更多的学科方面去思考治疗方案。从而深化肿瘤学知识,培养综合的科学思维[8]。

2.3多学科协作指导肿瘤学实习生培养模式的措施

不论是哪个医学院的学生来医院实习都是抱着一种来学习的想法来的,所以在培养肿瘤学实习生的时候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多学科思维方式和基础临床实习。让综合思维来指导基础临床实习。所以在培养肿瘤学实习生的过程中要制定好严密完备的肿瘤学实习生学习计划,向实习生们讲解系统的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肿瘤学治疗相关的各学科诊疗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前沿知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病例分析与解析。由从事肿瘤临床工作6年以上经验的医生来担任实习教学任务,将理论学习和临床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注重肿瘤疾病综合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又要因人而异,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实践教学让实习生们在与肿瘤学综合治疗相关的各个科室都走一遍,运用具体的例子让实习生们具体感受到肿瘤学的综合治疗。做到权衡利弊综合治疗[9]。

3.结语

现阶段,肿瘤疾病已经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安全,急需大量的肿瘤学“高、精、专”人才,所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培养体制尤为重要,多学科协作指导肿瘤实习生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具有很好前景的模式既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又能都多学科协作治疗肿瘤。做到统筹兼顾。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Ndoro S. Effective multidisciplinary working: the key to high-quality careBr[J].Nurs ,2014 Jul 10-23 (13): 724-7.

[2]何朗,陈红,文世民,别俊,郭翠华,付曦,李光明. 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探索[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06:624-626.

[3] Stephens MR,Lewis WG,Brewster AE etal.Multidisciplinary team management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s after surgery for esoph‐ageal cancer[J].Dis Esophagus ,2006,19 (3) : 164-171.

[4] 杨 沛霖 , 孙 锦艳 .浅谈教学医院对临床实习生的管理[J].甘肃中医 ,2005,18 (11): 38.

[5] 曹永鹏,王华.加强临床教学管理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0,20(9):40-41.

[6] Eaker S,Dickman PW,Hellstrom V,et al.Regional differences inbreast cancer survival despite common guideline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 2005, 14 (12) :2914-2918.

[7] Breau G. Depression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t a tertiary care cancer centre Can Oncol[J]. Nurs ,2014 ,24 (1): 11-9.

[8] Morris E,Haward RA,Gilthorpe MS,et al.The impact of the Calm‐an-Hine report on th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care for Yorkshire’s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J].Br J Cancer, 2006, 95 (8) : 979 – 985.

[9] 鄒岚梁后杰.提高医学生肿瘤学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探讨[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88-290.

社会文化心理范文第6篇

摘要:探讨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新颖独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3)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能力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4)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紧张,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使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得到合理解决,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体育拓展训练;社会心理能力;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内容被简化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体育课程资源也大多集中在学校,学校外的家庭、社区、社会教育体育被排斥在外,游戏化、多样复杂的体育被浓缩在平面的有限课堂空间之中,难以实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体育课堂的要求,联合国(UNESCO)提倡连接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为一体的整体性教育体系,课堂开设的形式应从封闭的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着挑战,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与成败,要使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首先必须从转变思想和观念做起,从我国国情和当前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建立现代体育教学思想,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为契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素养教育。新《指导纲要》指出:“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拓展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2]。

我们在多年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吸取国内外高校教学改革的经验,摈弃旧的思想观念束缚,依据现代教学思想,大胆改革体育教学模式,1995年完成“单元选课制”的改革,学生可以在“单元内”自行选择教学内容;1997年实施“周选课制”的改革,实现学生选课“三个自由”;2000年开始推行“学分制下的分层教学”,在“三个自由”的平台上与学分制全面接轨[3],经过实践,我们认为还应拓展体育课堂外的体育资源,开始研究 “大学生户外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式、自主体育学习,把它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心理健康,挖掘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多方面的需求,实践证明该实验改革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手段,极大地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新《指导纲要》提出的拓展体育课程内容,实现课内、校内外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基本精神。

1实验设计

1.1教学目标以融入自然,陶醉自然、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个性解放、交流互动、增进友谊为目的,提高学生自我认识、控制情绪、人际关系、缓解压力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能力。

1.2实验设计内容本实验的教学训练内容紧扣“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目标,“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课程实验的出发点,从拓展学生校外体育课程出发,丰富和补充校内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下体育的功能,因势利导,根据环境条件进行设计和组织户外体育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拓展训练包括单纯体能训练、生存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1.3实验程序第一阶段训练:选拔队员,基础知识、拓展训练项目培训,共同设计校外训练课程;

第二阶段训练:双周日户外体育生活训练实践,包括定向运动、登山行走,复杂地形穿越等体能训练训练中增强学生体能,塑造坚忍不拔、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的毅力、耐力和承受挫败的心理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训练:大学生暑期体育夏令营,采用知识讲授、行为指导、情景体验、互助发现等体育综合教育方法教学。

第四阶段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科目:包括战胜恐惧的跨桥、勇攀高峰,挑战极限的登高、空中跳杠,飞跃自我、信任背摔、攀登天梯等,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坚强的心理防线,高尚团结的协作精神,积极探索心理教育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进行有效的心理素质训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自愿报名的78名大学生,男54名,女24名。

2.2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访谈法、测量法等。

2.2.1调查法问卷内容从高校体育课程内涵、心理健康的素质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内容与方法等的认知态度、效果、观念等方面来设计。

2.2.2实验法将理论研究的具有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特色和符合体现《指导纲要》要求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验,为确立有理有据的教学观点提供帮助。

2.2.3文献资料法选择近期发表的有关心理健康的素质教育理论专著及论文加以研究,并把部分论点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3实验测量指标体能指标、社会心理能力指标。

2.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在SPSS for Windows 11.0上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实施拓展训练课程教学设计教育成效分析教学效果评价从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认识、课程内容、形式、能力等方面客观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表1),大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内容、形式及安排持积极肯定性(很满意、较满意)评价者分别为90.5%、85%及83.4%,中性(认为一般)意见为7.1%、7.1%、9.5%,负性(不满意、较差)评价者分别为2.4%、7.9%、7.1%,说明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是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情感心理健康,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上给予很满意或较满意的积极肯定性评价,认为这种体育课程新颖独到,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表明训练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和正确理解,否则会导致认知偏差,出现心理问题,通过训练课程中知识讲授、行为指导、情景体验等方法,学生了解特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结构,正确认识体育功能和自身健康知识的促进,结果也表明认为自己情感心理和健康知识学习收获明显的分别为64.7、80.9%,中性的占32.4%、17.8%,收获较少的不到4%,总体效果满意达到95%(表1),说明学生需要一些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有内在的需求,需要学校体育的加强,不能回避大学生健康知识和体育能力不足,加强内涵教育,本课程设计无疑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尝试。

3.2实验后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明显实验前受试者的身体素质具有相同的基础,经过2年的体育生活训练,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表2),表现在俯卧撑(T=2.871,P<0.01)、仰卧起坐(T=3.290,P<0.01)、12 min跑(T=2.174,P<0.05)、肺活量(T=2.892,P<0.01)等变量上差异明显,说明体育生活适应训练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

3.3体育拓展生活训练后的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明显加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立和维持与他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他们在积淀知识的同时,也期望被社会和他人接纳与认可,渴求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希望能共同分享思想、建立亲密关系、互相帮助,获得情感的相互支持,同时又获得独立,但离开家庭融入到新集体后,社会支持网络资源发生变化,孤独感表现强烈、无助,需要寻求中介媒体,建立新的社交网络,进行再社会化,如果大学缺少学生再社会化中介,大学生会孤独、自我封闭[4],因此,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健康问题也应引起高校体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研究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探求干预措施,针对性开展体育活动,挑战自我,勇敢走出狭隘的自我交际圈子,积极参加文体社会活动,主动融入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与人交往的技能,有助于我们寻找切实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干预策略,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社会健康,如新西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注意审视在教学和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从事游戏、娱乐、运动等文化活动期间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关系,思考相互间价值观、态度、行为等身心健康的影响,学生间应增加人际交往技能,进行有效交往,学会评价社会和体育文化因素对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本身具有游戏、娱乐功能,创造了一种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阳光、空气、自然、健身、快乐有机结合,也可以看作人的一种特殊的再社会化教化,在此特定教育过程中,发展体质健康的同时,从心理、意识和行为上接受体育精神的潜移默化,去体验快乐,获得和谐的社会健康发展[5]。体育教育的效果评价是推广应用的基础,一般包括过程评价、影响评价、结果评价,体育生活拓展训练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通过中长期效果评价,可以进一步证实体育生活拓展课程可有效降低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实施2年的体育生活训练课后,结果表明(表3)在自我认识能力(T= 20792,P<0.05)、缓解压力能力(T=6.602,P<0.001)、人际关系能力(T=2.334,P<0.05)、控制情绪能力(T=6.218,P<0.001)、自我监控能力(T=3.387,P<0.01)、自我效能(T=2.860,P<0.05)等社会心理能力上变化显著,表明经过2年的校外体育生活训练课,大学生的社会性适应健康明显加强,获得情感的相互支持,表现为同学主动互相交流,情感留恋,拉近心理的距离,合作竞争力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

3.4实施拓展体育生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良好的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或缓解心理问题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实验结果显示2年体育生活训练体验可以有效帮助减少心理压力,促进了相互理解与信任,形成了团结奋进,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信任的良好关系。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与心理健康关系是密不可分的[6,7],拓展训练是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8],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体育生活训练可以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能合理解决冲突和挫折,产生生理、心理上的代偿失调,使人理性看待生活中问题,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大家共同体会生理、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和心理激情动员,在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下,大学生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形成心灵上的感应和精神升华,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经过2年的体育生活训练,结果显示(表4):大学生在人际敏感(T= 3.241,P<0.05)、抑郁(T= 2.814,P<0.05)、恐怖(T=3.212,P<0.05)、偏执(T=3.450,P<0.01)上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表明体育生活训练课有助于心理健康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4结论

1)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新颖独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

3)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能力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

4)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使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得到合理解决,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惠红,朱伟强,等.“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实验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31-33.

[2] 季克异,季浏,等.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研究概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3(1).P:50-51.

[3] 杨剑.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2(4):121-124.

[4] 张力为,主编.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 汪晓赞.学校体育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5):70-72.

[7] 白莉,等.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20-122.

[8] 张惠红,等.关于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5):136-140.

上一篇:优秀写事作文范文下一篇: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