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策略范文

2023-09-20

成本控制策略范文第1篇

1 建筑结构成本主要影响因素

1.1 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不仅影响建筑的功能布局是否合理, 外观是否美观, 同时也是影响建筑结构成本的决定性因素, 甚至极大地影响建设工期。建筑设计方案对建筑结构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体系。建筑的造型、平面布局通常是决定建筑结构体系的关键。 (2) 结构的规则性。建筑平面布局形状越简单、规则、对称, 立面设计越简洁, 对结构设计越有利, 从而有利于控制建筑结构成本。 (3) 建筑方案对施工便利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1.2 主体结构设计

建筑的功能布局、立面设计基本确定后, 即可根据建筑功能要求进行主体结构设计。主体结构设计主要从以下方面影响建筑结构的成本: (1) 主要结构拓扑。即各子结构的连接方式, 主要表现为结构选型。以高层住宅为例, 可以选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方案, 不仅结构成本本身存在较大的差异, 也会直接影响基础型式。 (2) 结构设计参数。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计算基本上都采用商业软件计算, 如PKPM系列结构设计软件、Etabs、SAP等, 结构设计参数的恰当选择, 对计算结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3) 合理的构造措施。构造措施不合理, 不但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结构的工程造价。

1.3 基础型式

基础形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了建筑物基础的工程造价, 同时还与基坑开挖与支护难度与费用密不可分, 并对施工工期形成较大的影响。

1.4 材料强度

材料强度选择应合理, 尤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 应进行综合考虑。当根据构造要求进行配筋计算时, 混凝上设计强度越高, 钢筋的用量也越大, 因此, 在建筑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设计强度。

2 设计阶段建筑结构成本控制策略

2.1 尽早参与建筑方案决策

目前的建筑设计过程中, 一般认为建筑方案设计仅由建筑师完成。即便结构设计师参与建筑方案工作, 也仅对方案的结构可行性予以考察, 并未实现在方案阶段对结构的优化。因此, 结构工程师应尽早参与建筑方案讨论, 使建筑方案在满足功能、美学等要求时, 也有利于结构成本的控制。

2.2 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2.2.1 恰当选择结构型式

结构型式选择应以常规结构型式为首选方案, 如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异形柱和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抗震性能较差, 造价较高, 尽量避免采用。

2.2.2 合理确定层高

一般情况下, 对于住宅建筑, 层高每降低0.1m, 能降低造价1%。降低层高可达到以下目的: (1) 减少柱、墙等竖向构件长度, 从而减小竖向荷载。 (2) 减少隔墙砌筑和装饰工程量。 (3) 对于地下工程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土石方开挖及运输工程量, 降低基坑支护费用。因此, 设计阶段应当通过适当控制梁高来降低层高, 合理设计各类管道与设备, 以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2.2.3 注重结构规则性

结构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 减小偏心和扭转效应的不利影响;应尽量使结构刚度分布均匀对称, 使结构的刚心和质心接近, 以减少偏心;提高建筑周边的刚度, 减小扭转效应。结构竖向布置宜规则、均匀, 应尽量避免过大的外挑与内收。结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 变化均匀, 不宜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由于建筑功能要求, 结构转换有时难以避免, 但应尽量减少结构转换。不论从抗震设防还是从节约成本出发采用厚板转换都不利, 可考虑采用梁式转换、桁架转换、箱形转换等。

2.2.4 选择恰当的基础型式

基础宜首选以天然地基为持力层的基础型式。目前重庆主城区的主要地基类型有土质地基和岩石地基。土质地基承载力较低, 对于多层建筑, 既可采用桩基础, 也可采用浅基础, 而高层建筑一般都需要采用桩基础。岩石地基上的多层建筑一般采用浅基础均可满足要求, 高层建筑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桩基础成本通常较高, 因此必须精心设计, 尽量优化, 并应结合上部结构布局进行综合设计。

2.3 关注设计细节

由于目前多采用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因此, 许多设计师形成了对软件的过度依赖, 忽略了对参数与计算结果的判断和构造措施的选择, 因此施工图设计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应接近, 参数选择恰当; (2) 荷载计算准确, 不能随意加大; (3) 构件配筋应精心计算, 盲目增大配筋既提高造价, 又不利于结构形成合理的耗能机制; (4) 减少次梁设置, 合理利用挑板结构; (5) 材料强度尤其是混凝土强度不宜过高。

3 结语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结构成本控制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内容。因此, 结构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应加强与建筑专业和设备专业的沟通与协调。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 应积极参与建筑方案决策过程;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既注重结构总体方案的合理性, 也应关注细节设计, 在满足建筑功能及结构安全的前提下, 有效的控制建筑结构成本。

摘要:建筑结构成本控制是设计阶段控制建筑成本的重要内容。分析了建筑设计方案、建筑主体结构设计、基础型式、主要建筑材料选择等因素对建筑结构成本的影响, 从结构工程师尽早参与建筑方案决策、合理选择结构方案、细节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设计阶段建筑结构成本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设计阶段,结构成本,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成本控制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内部控制;防范措施

一、前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崛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目前在我国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弊端与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足,这导致了我国很多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被诈骗分子利用其问题漏洞诈骗,使银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结构控制,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二、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理解不够充分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控机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制定的一种涵盖各种业务活动并与银行各部门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控制方法、程序与措施的动态机制。然而很多银行把其看的过于简单,认为只是银行规章制度的总结,有了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就有了银行内部控制。因此,这导致银行在发展业务与对银行本身风险防范时,工作重点向效益、规模发展,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与发展,甚至无视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从而导致银行出现重大的金融危机,经济案件也时有发生,对银行的形象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有的金融机构发生问题时,不积极从自身内部找原因,而是把问题责任归在客观原因上。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虽然银行具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支持银行发展,但有的制度早已过时,与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管理要求不相符;有的银行顺应发展形势开展了新的业务,但与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却并不完善;有的制度过于笼统,对相关业务细节没有落实,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度过分强调纪律性,缺乏相关的程序控制;有的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即使有惩罚,也没有严格落实到位,导致惩罚制度形同虚设。这些制度的不规范、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准确性,使金融机构内部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

3.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上,在部分业务审批上管控的并不严格,甚至有的领导无视规章制度的约束,出现“滥用职权”现象。关于企业与个人贷款方面,少数没有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批执行,贷款正常流程是应先提出贷款申请,信贷员会审核贷款者的信用积分,然后交由各级领导一一进行审核批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贷款者直接去找主管领导,凭借关系来获得贷款,这样就变成了相关主管领导一级一级向下指派完成贷款任务,整个贷款流程变成了“反向执行”过程,使得办事人员失去了他应有的职责与权力,整个贷款规章制度成了一个摆设,完全由领导个人意志所掌控;另一方面,也会滋生“腐败”现象发生。

三、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结构控制的措施

1.明确经营理念与方针

对金融经营理念与方针进行全面系统地明确是金融机构运营基础,同时也为金融机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银行应该以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理念为核心,制定有效、合理的经营方针,为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银行制定的政策要符合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要求,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运营生产,要制定自主经营、独立承担风险,独自负责盈亏、严格自我约束的经营理念,保证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运营的基础和保障,银行有了明确细致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营过程中才会更加顺利,因此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银行要实施内部工作目标管理,制定科学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制定严格的操作规则,这样出了差错能够直接找到负责人,从而不断强化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在工作方面除了要求各部门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外,还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重要岗位要实施轮换制度,保证其岗位不会出现严重的差错与纰漏,共同保证银行在内部运行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此外,银行要严格实施惩罚制度,保证其惩罚措施能够做到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身上,这样才能够建立有效的震慑力,保证员工在工作?^程中严格准守相关制度的执行不会做“明知故犯”。

3.部门岗位职责恰当分离

要保证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就要对部门职责实行恰当的分离制度,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独立体现,银行要做到职能的合理分配,同一种工作不能交由一个部门全权负责,一项完整的工作流程也不能交由同一个人进行操作,因为没有合理的监督与制度约束,容易造成“滥用权力现象”发生,还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因此,部门职责要分离,使各个部门员工各司其职的同时,又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从而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与此同时,银行要制定严格的决策制度与办事制度,所有的决策与执行都要严格要求相关制度流程,并保留相关工作记录,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追责,同时要建立举报制度,对相关违法乱纪与专断独行行为进行匿名或实名举报,防止个人专权、徇私舞弊的行为发生,避免给银行带来金融风险。

四、总结

金融机构在国家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切实做好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工作,面对金融机构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与完善,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为国家经济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红.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6(23):26-28.

成本控制策略范文第3篇

最近几年, 我国建筑行业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并且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容小觑。不管是基于建筑的使用安全来看, 还是基于建筑施工的具体质量而言, 就建筑行业而言, 都离不开更加深入的管理改革, 而在改革的过程中, 工程成本控制一定要基于实际。尽管在工程成本控制的时候还伴随诸多问题, 但造价咨询工作者还是要做好工程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因此基于工程成本控制, 需要就其在建筑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剖析, 分析其在施工过程的诸多长处, 并深入的研究工程成本控制应该使用的措施。伴随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建筑步伐, 就社会各界而言, 日趋重视项目的工程成本控制, 这也是项目施工的一个重要管理环节。而应用工程成本控制, 能够及时满足当前建筑项目的相关需求。

二、建筑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1) 在建筑施工项目的建设中, 还需要从施工环节一直持续到调试环节进行动态的跟踪, 这个过程中, 如果伴随不当管理, 可能会增大成本, 因为不管哪一环节伴随漏洞, 都会对工程成本的支出造成很大影响, 若没有引起重视, 将会使得成本管理失去控制。

(2) 在施工过程中, 可能涉及多个专业的施工队伍, 并且也有着并不一致的技术水平, 要想对其质量进行平衡, 离不开全方位的监督, 并且离不开相关准入机制, 从而使得具有较好资质的队伍能够参与其中, 进而使得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3) 建筑施工项目需要较广的作业配合面。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独立系统工程相对较多, 所以离不开多个工种的有机协调, 如此管理难度也自然相对较大, 如果协调管理伴随漏洞, 后果将可能使得某些系统进度受到影响, 进而对建筑总体功能也有所影响。

(4) 进行施工节点的安装时, 大多是主体建筑已经完毕, 但此时装饰相关工程并没有开始, 如此就使得安装伴随诸多工期压力, 此时并行施工是最佳选择, 故而, 需要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好工程, 使得人力、财力以及物力都能高效率的发挥作用, 进而使得成本得以控制。

三、建筑施工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

(1) 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主要包括: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以及项目决策阶段备选方案经济性比较, 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项目的投资估算等等。

(2) 设计阶段

要想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在工程前期的设计阶段应通过价值工程方法对比技术经济分析, 选出技术优秀、经济效益突出的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投资计划进行审核, 对其中符合科学质量目标但超出经济性要求的问题提出意见。

(3) 招投标阶段

借助政府平台或专业造价机构择优选择社会信誉好、施工质量高、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 一味追求低价中标、关系路线会严重影响进场后的施工管理、质量、进度、资金调配, 甚至烂尾楼的惨痛结局。

(4) 施工阶段

对工程成本控制必须要保持动态管理, 要及时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记录, 准确的分析预测利率和价格的变动。加强对工程变更的控制, 不能随意更改, 对价款的变更控制更要严格缜密, 确需变更应多方会审同意后实施。

(5) 竣工阶段

根据合同约定承包方式的不同, 认真核对图纸, 结合变更情况, 根据合同的要求准确计量工程量的增减, 严格执行投标单价或签证的价格或重新商定价格, 确定出结算价格并出具结算报告文件。

四、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具体策略

(1) 提高预算完整性

在建筑施工项目里, 建筑施工项目相对复杂并且多样化, 囊括多个工程系统, 所以, 预算时候经常伴随遗漏现象。比如, 项目有的是扩建的, 有的是新建的, 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费用不同性。就扩建项目而言, 能够结合内部的调整来控制成本, 不用新人定额, 在概算的时候, 就可能因为人工费用的核算伴随错误而将这项费用漏掉, 所以, 如果项目属于扩建项目, 要全面的核算好人员的费用问题。

(2) 灵活掌控造价定额

就建筑施工项目而言, 计算和剖析其成本因素, 依据就是当前的标准以及行业额定, 并且, 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 认真审核工程施工的界限, 将准确的范围、功能等划分出来, 通过此依据来指导成本的评价工作进而做好预算, 也就是说, 由此而成的成本应该是综合类的, 然而, 施工中的因素经常是不可预测的, 如此, 结合施工图形成的预算也就难以将全面的施工费用囊括, 故而, 在施工过程中, 常常会伴随预算成本和施工费用不能统一的现象, 而这也是在成本控制的时候伴随不合理情况的原因, 故而, 大多数工程里, 常常伴随投资预算难以达标的情况。实践证明, 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时候, 大多数情形下预算施工图施工的时候, 是有机结合成本的指标和定格, 如此才可以和市场及工程需求结合起来, 才能使得预算管理目标合理并且得以有效控制。

(3) 注重反馈信息的应用与预算调适

就建筑施工项目而言, 当完成了工程施工的预算编制后, 就基于理论的层面将全部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确定了, 然而基于实际层面来看, 在施工中, 成本还是会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就管理层而言, 要关注及时参考反馈的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将客观评价及时形成, 找出预算和实际费用的不同点, 比如, 在施工中, 标准认为给水系统需要结合采暖功能的标准做好相关验收, 控制好管道里的水质, 进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但进行设计文件施工过程中, 相关执行规范中却缺少了针对水质检验的解释。施工却要求依据国家标准进行, 如此也将导致费用的不同。故而, 要就施工中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 才能结合经验使得预算和实际相符合。最终, 将工程施工图的预算和完成结果进行合理比较, 将可靠的造价信息进行剖析, 为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提供基础。

五、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 在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 建筑施工项目可谓其重要的组成力量, 尤其是工程成本, 更是重中之重。因此针对建筑施工项目, 需要重视分析其工程成本控制情况, 特别是最近几年较为重视的成本控制管理策略。但当前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的时候, 还伴随各类问题, 使得成本管理的效能难以全面发挥。结合多年经验和施工实践, 上面提出了几点借鉴建议, 希望能够为同行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成本控制管理策略, 从而彻底地解决建筑施工项目中伴随的诸多问题, 使得工程成本控制的水平能够得以更好的提高, 进而将充足的保障提供给城市化建设。在当前, 就建筑施工项目而言, 工程成本控制有着相对严格的管理措施, 并且在其应用中, 也充分影响着城市的建筑投资管理。基于建筑行业发展的视角分析来讲, 在建筑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 充分应用工程成本控制, 意义可谓是非凡而巨大的。

摘要:针对建筑施工项目, 需要重视分析其工程成本控制情况, 特别是最近几年较为重视的成本控制管理策略。下面提出了几点借鉴建议, 希望能够为同行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认识成本控制管理策略, 从而彻底的控制建筑施工项目中伴随的诸多问题, 使得工程成本控制的水平能够得以更好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陆宁.苏川川.徐菲.罗岚.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工程造价的投资控制[J].价值工程, 2010 (10) .

[2] 尹海文.浅谈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 .

[3] 王政.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 (03) .

[4] 冷小兰.论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中的造价控制[J].广东建材, 2007 (10) .

成本控制策略范文第4篇

海原县审计局包兆武

近年来,审计质量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审计署于2004年2月发布了第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自治区审计厅也下发下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审计执法工作的意见》,对贯彻执行审计署6号令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通过对6号

令的学习贯彻,审计项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审计项目质量的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审计的全过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环节,而审前准备阶段和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一、审前调查,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

审前调查是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组织审计实施工作而进行的必要准备,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审计程序。审计署6号令中对审前调查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审计人员认为,一个县级审计机关,就那么几个被审计单位,年年审计或两三年就轮审一回,自认为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很熟悉,没有必要再搞审前调查。即使搞审前调查,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孰不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业务,其资金总量、资金构成、资金的使用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绝不会以同一个模式呈现。审前调查不但要了解和掌握其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职责范围、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等一些常规的基本资料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总量、结构和使用情况,以及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审计期间的经济指标状况及相关行业、单位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还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运行环境等相关情况。只有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等情况掌握清楚后,才能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才能在审计实施阶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审计质量控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过程的工作安排。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关系到审计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是整个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保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审计人员会忽视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案的编制过于简单,审计重点不明确,审计内容不详,操作性不强以及缺少对审计事项的确定或者没有确定重要审计事项的方法和步骤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不论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在审计复核等事后控制中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或根本无法控制。因此,在实施审计前必须编制出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

首先,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要在充分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目标的要求,项目的特点,审计资源利用等因素,按规范要求编制,具体要做到:一是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内容具体。有了明确的审计目标,才能确定需要查证的具体审计事项,有了具体的审计事项,就能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二是突出审计重点,确定重要审计事项的方法和步骤,编制方案时,要根据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分析可能存在问题的线索,确定审计重点。对重点审计事项要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步骤,使实施现场审计的人员在重点事项的审计中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步骤顺利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合理搭配审计力量,明确人员分工,落实责任。审计组组长要合理整合审计资源,将需要查证的审计事项按审计组成员能力、分工等逐一落实到每个审计人员身上,做到责任明确。

其次,审计组组长或主审要将编制好的审计方案提交审计组反复讨论修改,以便进一步提高审计方案的质量,并使审计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责任。经审计组讨论后再由审计机关领导批准执行。

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一个审计项目实施后,其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内容是否得到查证、审计方法和步骤是否有效、审计程序是否合法等均可以得到验证。

三、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

审计组在现场实施审计阶段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包括审计证据的收集、产生审计工作底稿、记载审计日记等。

(一)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是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本质。对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要围绕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重要事项不得遗漏;证据要具有充分的证明力,要素齐全。要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和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审计证据应由提供者签名盖章,对提供者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审计证据,应当注明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原因和日期,不影响事实存在的,该证据仍然有效。另外,要对审计证据进行分类编号,以便利用。审计组长或主审在汇总审计证据时,要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人员分工,将审计证据

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进行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系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的纽带。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之一时,审计人员应当在编写审计日记的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是被审计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二是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出

现:①将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混淆或只有审计工作底稿而没有审计证据;②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规范,遗漏项目;③没有经过审计组长复核;④对违规问题的定性依据不足等问题。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控制应该做到:一是编制要规范,内容要完整。要按照审计方案的具体审计事项,一事一稿,规范编制。二是发现的问题必须写明事实基本情况、法规依据、审计评价、处理意见。三是编制人员签名后及时送交审计组长复核,审计组长编制的工作底稿可由本审计组其他人员复核,形成会审制度。四是正确区分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证实被审计事项真相的证明材料,是每个审计事项都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经查证认为被审计单位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或对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它不是每个审计事项都必须有的。五是索引号编写要统

一、规范。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之间是相互印证、互相补充的,因此审计组要对其索引号的编制要做到统一和规范,以便于审计资料的利用和对审计质量的检查。

(三)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审计日记是审计组以人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反映其每日实施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记录。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逐日编写审计日记,真实、完整地记录实施审计的具体过程,它是审计人员现场审计的全过程记载,是审计人员智慧结晶的真实反映,是现场审计的“黑匣子”。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审计日记的记载,反映审计人员整个审计工作的轨迹和过程,便于审计组长和主审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二是它是审计过程和结果的反映,便于对审计人员工作业绩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三是利于分清责任,降低审计风险,保护审计人员。

对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一是记载要具有连续性;二是要具有完整性;三是要具有合法性。最终形成的审计日记要经审计组长或主审复核把关。

四、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保障

成本控制策略范文第5篇

1 系统模型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晶闸管触发角实现对输电线路参数的动态调节, 改变电容的容抗以补偿输电线路的感抗, 达到等值的缩短电气距离的目的, 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输电能力。

其系统模型可以通过一个由固定电容器 (C) 和可变电抗器 (L) 相并联的电路来表示, 其中, 可变电抗可由晶闸管触发控制, 如图1所示。

该LC并联电路的等效阻抗Zeq可以表达为:

如果 (ωC-1/ωL) >0, 则表示固定电容器 (C) 的电抗值比与之并联的可变电抗器 (L) 的电抗值小, 整个并联电路呈现为可变的容性电抗。

如果 (ωC-1/ωL) =0, 会产生谐振, 导致无穷大阻抗。

如果 (ωC-1/ωL) <0, 则表示LC并联电路的等效电感值大于固定电抗器本身的值, 这种情况对应于运行方式中的感性微调模式。

2 PID阻抗控制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电路模型对电网输电能力的改善是以能够稳定运行在命令阻抗下, 并能快速响应阻抗阶跃命令为前提的。一个真正的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要求其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目的 (如潮流控制、暂态稳定控制、阻尼控制等) 自动调节阻抗。

所以阻抗控制是整个装置成功与否的关键。阻抗控制,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的命令阻抗, 制定相关的控制策略, 使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输出阻抗迅速准确的跟踪命令阻抗。它的输出是经过反馈修正后的命令阻抗值。阻抗控制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若中层控制直接将上层下传的命令阻抗下传给底层控制, 然后根据查表求得命令阻抗对应的触发角去触发晶闸管, 则该控制方式为开环控制;若中层控制接收到命令阻抗后, 根据阻抗调节的误差修正命令阻抗或直接修正触发延迟时间, 则该控制方式为闭环控制。闭环控制的原理框如图2所示。

图中虚线框内为上层控制部分。每次接到新的命令阻抗时, 由上层控制给出晶闸管触发延迟时间, 底层控制通过阻抗误差反馈直接去修正延迟时间, 这样可以避免频繁查表, 有利于加快底层响应速度。实际应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都是离散系统, 数字式PID控制器的控制算式为:

其中, Kc为控制器增益, Ti为积分时间常数, Td为微分时间常数, T0为采样周期。k在本算法中就是周期的序数, 为了描述方便, 把上式改写为下式:

式中, kp, ki, kd分别为比例系数, 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不同于上面图中的同名参数。sum为误差累加器。在每次阻抗阶跃时, 由于前一命令阻抗下的累计误差不能作为后面阻抗调节的参照, 所以该累加器自动清零。

3 系统仿真

PID阻抗控制的结果如图3所示。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电路初始运行状态为晶闸管全闭锁模式 (即Block, 此时电路等同于常规串联电容补偿, 其阻抗值为基本容抗值) , 0.03秒接到第一次阻抗阶跃命令, 0.2秒接到第二次阶跃命令。实线为命令阻抗曲线, 虚线为测量阻抗曲线, 纵坐标X为各种阻抗值和基本容抗值的比值。控制器的参数kp=0.0003, ki=0.000004, kd=0.00019。

从图3可以看出, 在阻抗阶跃命令下该控制器能较好的达到要求, 体现了一定的鲁棒性。

4 结语

利用在输电线路中增加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 在一定范围内灵活改变串联补偿装置的电抗值, 可以有效缩短输电系统的电气距离, 是提高系统传输容量和稳定性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本文研究利用PID方法实现对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的阻抗控制, 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能较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摘要: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通过采用串联电容补偿, 以电容的容抗补偿输电线路的感抗, 达到等值的缩短电气距离的目的, 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输电能力。其阻抗控制是整个装置实现与否的关键。本文建立了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电路模型, 分析了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的不同运行模式。并采用PID控制方法实现对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的阻抗控制。经过系统仿真验证, 结果表明,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关键词: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阻抗控制,PID控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超高压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 (可控串补) 技术的技术总结报告第四篇——可控串补控制系统及动模实验[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1999.

[2] 李可军.可控串联补偿 (TCSC) 的动态模拟与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 2005, 10.

[3] 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运行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在国家骨干电网中的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成本控制策略范文第6篇

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控制好建筑施工成本的预算和管理, 就可以提高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资金的合理利用率, 从而降低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的支出, 达到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我国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管理现状

1.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极度缺乏控制成本的意识

在建筑企业内, 如果想很好的控制企业成本, 需要建筑企业内部做好分工, 分工体系的不明确, 就会造成企业员工缺乏对企业成本的控制意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阶段, 我国一部分建筑企业仍然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 缺乏对成本控制的相关规定和监管体系, 这对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顺利实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并导致建筑工程的经济利益受损。

2.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控制成本的意识

在建筑企业内部, 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控制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体现着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能力。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意识的缺乏, 直接导致了建筑企业对成本控制的管理水平低下, 使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不能更好的开展。将资金投入到与建筑施工无关的一些活动中, 会导致建筑施工资金使用过度情况的发生, 致使建筑预算资金流失和浪费。

3. 建筑企业财务部门对成本控制工作不完善

建筑企业财务部门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部门, 控制着全部施工资金流向的主要部门, 没有合理有效的办法控制施工成本, 会使建筑工程陷入困境。建筑企业财务部门没有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 对施工成本控制的理念和规定没有明确规定, 不能及时有效的收集成本单据, 核对支出费用, 处理问题决策, 对建筑施工无形当中施加了压力。

二、成本控制在建筑施工中的必要性

1. 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是提高建筑企业整体利益的首要因素

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环节, 是整个建筑企业财务部门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转化为资金形式, 掌握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支出工作的具体体现。怎样成功有效的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控制, 避免造成对建筑施工成本最大程度的浪费, 从而达到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目的。

2. 合理利用建筑施工企业的有效资源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必须要有自己完善的财务体系, 而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建筑施工成本得到合理控制, 可以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对管理费用、材料费用等成本支出的严格控制, 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支出就相当于减少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 提高了建筑企业的财务控制工作, 实现了建筑施工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高效控制建筑施工成本的策略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不只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 要想全面的控制建筑施工成本, 它是需要每一个施工单位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参与进来的工作, 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不是独立的工作性质, 它是以一条线的形式连贯着整个建筑施工单位的所有部门。要把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切实落实到建筑施工的每一个工作环节, 才能起到真正完善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作用。

1. 提高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

由于建筑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对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意识较弱, 以至于建筑施工成本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要想成功控制建筑施工成本, 需端正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 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心, 为财务人员提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 制定相关规定, 培养财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和忧患意识, 对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的质量考核, 使建筑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

2. 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监管体制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监管体制, 非常容易使建筑企业财务人员以松散的工作态度对待成本控制, 使建筑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出现漏洞和一些不良现象。完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监管体系, 专门成立独立的建筑企业财务监管部门, 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 定期对建筑施工的成本控制进行监督检查, 将有违反规定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做到责任到人, 人人有责, 完善建筑企业财务监管体系。

3. 认真结算建筑施工各项费用

建筑施工完工前, 建筑企业账务人员应将在建筑施工中支出费用进行认真核算, 分出正常支出费用和额外支出费用, 正常支出费用包括:原材料费用、接待费用、差旅费用、办公费用, 并注明费用是否超额, 超额比例是多少, 超额原因是什么等, 超额原因部分需要相关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确认签字, 以确保费用支出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减少支出和提高建筑企业经济利益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 确定了施工成本控制在建筑施工中的必要性, 以控制施工成本为基础, 减少正常费用支出, 避免额外费用支出, 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建筑企业的自身利益。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施工费用和建材费用的增长, 不仅增加了整个建筑工程的预算, 而且会降低建筑企业的利益。要想控制好建筑施工的成本, 需要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做好相应预算和各部门的衔接工作。根据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的现状, 成本的控制在建筑施工中是必然的, 也是很有必要性的。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国健.建筑施工项目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管理策略[J].建材与装饰, 2017, (01) :166-167.

[2] 徐新华.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四川水泥, 2016, (02) :156.

上一篇: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下一篇:理事会章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