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投资理财的选择范文

2024-08-13

选择投资理财的选择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驱动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明确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选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工之间的演化稳定策略以及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选择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环境、自身条件、收益水平等方面因素的组合影响着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选择,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否进行的关键取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有效激发,优化创业环境,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创业投资融资机制是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并提出保障多元化投资模式运行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模式

一、引言

我国劳动力供需形势日趋严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加速、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失业再就业现象日益突出。为保障社会总体就业水平的稳定,有效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部分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重点指出:“双创”要利用“互联网+”,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在此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体备受关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然而据统计,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多集中在第三产业,从创业的特征角度来看,创业内容和形式同质化较为严重,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较短,不能保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期稳定,这就需要政府给予引导,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和指导,以期通过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尝试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选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工之间的演化稳定策略,并通过分析创业环境、自身条件、收益水平等影响因素作用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决策的演化过程,找出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选择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模式,以切实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开展。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农民创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基于对创业内涵及相关理论的研究,国外学者集中探讨了创业环境及创业者能力对农民创業的影响。一方面,Malecki[1],Corum[2]指出农村地理位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信息通讯技术、文化差异、农村金融环境、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等自然、社会、经济及政策环境均对农民创业激情和精神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众多学者认为创业技能是农民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Jarkko[3],Pieter de Wolf[4]指出创业者应该具备各种创业技能,如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生产技术方面的能力。此外,农民自我效能感强弱[5]、受教育水平的高低[6]等个人特质因素,创业成本高低[7]、创业榜样的标杆作用[8]等环境因素均会对农民个人创业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影响农民创业外部环境分析框架方面,Gnyawali,Fogel[9]提出了基于政策和规程、商业与创业技能、社会经济条件、资金与非资金支持的五维度创业环境经典分析模型,并指出外部环境对初创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Anders Lundstrom[10]提出的MOS(Motivation Opportunity Skill)模型,以行业经济、教育、融资、政策、人文环境为切入点对创业环境进行评价,是当前创业环境的主要分析框架;Fuller Love[11]也强调环境问题是制约农民创业的根本原因,不同地区农民创业政策要根据该地区的环境条件的特点制定。由于创业环境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的特性,因此农民创业者需要具备越来越高的创业技能来适应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个人特质及外部创业环境因素在影响农民创业者行为决策的同时也成为创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创业者本身一般不会拥有高质量且充足的资源,因而需要从外部获取。A. Greve[12],R. Tung[13]指出社会网络是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的重要来源,并且在中国的创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J. Watson[14]通过研究发现创业者的社会网络活动对创业资源获取和创业绩效的影响呈现出倒U形的关系;G..R..Ferri[15]则认为创业者社会网络活动中具备的社会技能影响获取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有效性。

国内学者关于创业环境与创业者能力的研究,主要从单一方面因素影响及两者综合作用影响两个视角进行了集中分析。张应良[16]认为政府支持、贷款难易程度等宏观环境因素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魏凤等[17]指出农民创业能力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创新性、竞争性、人力资源性、坚初性、风险承受性五个维度。郭军盈[18],罗明忠等[19]研究了影响农民创业成功的因素,包括农民的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及技能素质。朱明芬[20]运用罗吉特模型对杭州农民创业行为的一般环境、家庭环境、个人素质三个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地域差异性、家庭人口构成及受教育水平等对农民创业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

但从农民创业行为决策的过程来看,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更为显著,如自然环境、传统文化、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及受教育程度、创业技能、心理素质、社会资本等内在能力因素均是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重要因素,这种综合性作用影响的分析也可从创业个体、创业资源、创业网络和创业环境的角度进行探讨。郭红东[21]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先前经验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并不是仅仅表现为直接作用关系,部分作用是嵌入到认知层面来发挥中介作用的,而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促进创业警觉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祁伟宏等[22]通过构建创业者经验—创业学习、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机会识别理论模型,深入探讨了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蒋剑勇[23]等研究了农民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特征和社会技能对创业资源获取的作用影响,发现农民创业者的网络活动对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是正向边际递减的。

因此,激发农民的创业意愿,提高创业成功率还需要建立农民创业保障体系。蔡衍宁[24]提出以完善保障创业的法律政策、引导创业者技能修炼、提供网络服务等保障手段来提升失地农民创业的成功率。肖华芳[25]指出为农民创业者提供的多样化的创业咨询服务、完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和出台农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可以推动农民创新创业。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显示,国内外关于农民创业环境及创业者能力方面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对于两者所包含各类因素对于农民创业行为决策及创业绩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也颇具显著,国内关于农民创业素质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已逐步拓展,为后续深层次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现有研究在针对不同创业主体所面临的创业环境营造和创业者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完整创业生态系统的建立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尤其是“双创”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决策过程及保障体系的研究更是一个刚起步的新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三、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元化投资的机理分析

1. 博弈的前提假设

(1)假设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选择过程中存在两类行为主体:地方政府与农民工,构成博弈方组合N=1,2,其中参与人1为地方政府,参与人2为农民工,两类行为主体都是完全理性的,即在给定的条件下,做出的决策都是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化。

(2)假设在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选择过程中的两类主体都存在两种行为策略,即政府的策略集为G1={支持,不支持},支持是指政府通过为农民工提供政策、资金及平台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不支持则是政府不主动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针对性的扶持,不营造及改善创业环境。农民工的策略集为N2={返乡创业,不返乡创业},其策略行为的选择受创业意愿、创业收益、创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3)在不考虑双方行动顺序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与农民工的策略支付矩阵如图1所示:

其中C1表示地方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所投入的财税成本;C2表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所投入的成本,包括资金、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C3表示农民工从事其他非农活动投入的成本,如外出打工,或开展其他类型的非农经营活动;W1表示农民工从事非农活动所取得的预期收益;W2表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时所获得的预期收益(W2>W1>C2);R表示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的平台资源,如产品或服务推介、创业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等;S表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后为地区就业率提高、经济发展及政府声誉提高所带来的正效益;F表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财政支持。α为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0≤α≤1),β为在地方政府不支持的情况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0≤β≤1),n为创业的投资回收期,即创业成功所需的时间。

根据博弈行为前提假設的现实基础条件,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更高,即α>β;返乡创业的成本高于其他非农活动成本,即C2>C3;两种行为的收益均高于成本,即W2>C2,W1> C3 ;在政府支持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收益高于政府不支持下的收益,即(αW2+C1+R-nW1-C2)>(βW2-C2-nW1);政府不支持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收益低于其他非农活动收益,即(βW2-C2-nW1)<(nW1-C3)。

2. 农民工返乡创业博弈模型的构建与演化策略分析

在上述前提假设的基础上,建立2×2双矩阵博弈模型,假设参与人1即地方政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概率为y(0≤y≤1),不支持的概率为1-y;参与人2即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概率为x(0≤x≤1),不选择返乡创业的概率为1-x。则此时的策略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

具体情况如下:

(1)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或不选择返乡创业的期望收益为:

E1=xy(αW2-βW2+C1+R)+x(βW2+C3-C2-2nW1)+nW1-C3(1.1)

(2)政府选择支持或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期望收益为:

E2=αxyS+y(F-C1)+βxS(1-y)(1.2)

根据 Malthusian 动态方程的定义,假设农民工中选择返乡创业的比例为x(0≤x≤1),地方政府选择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为y(0≤y≤1)。在地方政府与农民工博弈的过程中,双方决策的适应性如果比群体的平均适应性高,则该决策会成为主导发展方向。因此,该博弈下的动态方程组为:

x\"=x(1-x)[y(αW2-βW2+C1+R)+(βW2+C3-C2-2nW1)]

y\"=y(1-y)[(α-β)xS+(F-C1)](1.3)

根据演化博弈分析的相关理论,群体动态均衡点可借助雅克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进行分析。

因此,动态方程组的雅比克矩阵为:

J=dx″dxdx″dydy″dxdy″dy(1.4)

根据均衡点处的特征值可知:NC1-F(α-β)S,C2+2nW1-C3-βW2αW2-βW2+C1+R点为鞍点,O(0,0)和 B(1,1)为演化稳定点,是演化稳定策略(ESS),A(0,1)和C(1,0)为不稳定点

基于上述对地方政府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中复制动态方程的分析,博弈双方的动态演化关系的演化路径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博弈双方动态演化最终趋向于的均衡状态取决于博弈初始时模型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策略选择概率的分布区域。如果农民工在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财税优惠政策及平台资源支持下的创业预期收益超出其他非农收益的部分不足以抵消创业的投入成本,即选择创业的预期收益在政府支持下仍不严格优于其他非农活动收益,农民工的理性选择是不返乡创业,进而影响农民工群体中更多的人趋向选择不返乡创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由于中央政府对农民工“双创”的财政支持是按照上一年预算拨付的,当期的执行效果不影响兑付,因此,地方政府在响应国家号召的情况下,选择的优势策略仍是支持,但(支持,不返乡创业)显然不是双方稳定的均衡策略,在中央政府因地方政府的执行效果不佳取消财政专项支持后,各地方政府的策略则趋向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策略选择概率的初始值将分布在G1和G4区域内,动态演化博弈结果最终会稳定于(不支持,不返乡创业)的状态。如果农民工受到相对满意的外部创业环境及预期收益的驱动,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返乡创业并取得成功,则会影响农民工群体中更多的人趋向选择返乡创业。同时,通过中央财政补贴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正效益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反哺,农民工返乡创业策略选择概率的初始值将分布在G2和G3区域内,动态演化博弈结果最终将稳定于(支持,返乡创业)状态。

显然,第二种演化结果为理想状态,即地方政府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国内各省区中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案例的驱动下,对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产出效益的预期高于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打造等投入成本,进而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农民工在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返乡创业成功案例的吸引下,将返乡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動性返乡创业,这种演化趋向的结果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农民工三方主体之间整体的最优均衡策略。但是,在地方政府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与农民工对返乡创业相关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对于农民工群体来说,是否选择进行返乡创业可能基于对内外部创业条件的非完全理性预判,局限于内部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更多是衡量自身的能力和风险的偏好程度等对创业成功率的影响,而关注外部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则会过度依靠外部创业环境,对风险的预估过于乐观;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中央“双创”号召的背景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必然的选择,但针对进行创业的农民工群体,地方政府需审慎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重视工作开展的实际效率和效果。

3.结果分析

基于上述的分析可知,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选择的决策过程更注重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分析,自身创业意愿、创业风险偏好程度及外部创业环境均直接影响农民工最终行为选择的结果;地方政府由于履行政府职责的要求明显趋向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是若存在收益与成本的严重失衡情况,地方政府会选择放弃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从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工的博弈演化路径来看,是否返乡创业的关键因素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因此,地方政府需积极营造更具吸引力和保障力的创业环境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创业环境优化的根本落脚点则是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创业投资融资机制,可以看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尝试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元化投资模式。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元化投资模式的建立与运行

1.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元化投资模式的建立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元化投资模式是以地方政府支持创业的财政专项资金及财政补贴资金为基础,依托政府的公信力和政策调控力,引导建立直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创业天使基金,风投基金,支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知识技能培育的教育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平台提供风险担保的财政补贴基金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投资模式。

(1)地方政府可通过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倾斜,建立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惠农资金为主要来源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相关的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联合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形成“政府+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及相关机构的合力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2)地方政府可从财政中专门拨付一笔资金,面向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的网络在线教育平台、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和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进行专项培训,并对投身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的人员给予补贴,使农民工的创业教育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形成良性循环。

(3)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的风险性相对较高,因此,要向吸引更多投资方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并鼓励其参与其中。地方政府要在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基础上,引导保险机构参与其中,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提供风险担保,为保险机构提供财政补贴,建立其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平台提供风险担保的财政补贴基金。

2.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元化投资模式的运行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元化投资模式的运行主要涉及创业投资基金运作主体的治理结构、创业投资运作管理方式,以及将联合投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其有效运行的结果则是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成功,为地方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元化投资模式的具体的运作机理如图5所示。

五、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能够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选择因素组成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农民工与地方政府在返乡创业活动中的行为选择均是在“成本—效率”目标驱使下做出的决策结果,因此,农民工自身返乡创业意愿的激发与强化,地方政府对于创业环境的营造与优化都是各自进行收益与成本对比分析后所作出的决策行为,成功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是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情况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营造和优化更具吸引力和保障力创业环境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主导下,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及社会其他投资主体共同形成的创业基金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需启动资本和运行资本的扶持力度,因此,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创业投资、融资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模式是满足农民工返乡创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和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政策建议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多元化投资模式的有效运行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适时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管理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基金,提高基金的投资效率。地方政府应打破传统的政府委托给事业单位或国有公司进行基金运作管理的观念,逐步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共开招标遴选具有丰富经验、专业能力和运营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基金公司操作农业科技创业引导基金,并委托银行作为资金第三方托管,同时,地方政府需成立专门的对接管理机构,在提供支持服务的同时进行基金运营过程的监察,从而有效发挥市场化运作的优势,实现资金的有效回收和滚动使用。

(2)合理设定投资基金投入比例,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创业引导基金的投入限额的确定取决于区域内创业投资的发展水平,创业投资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地方政府参股投资比例则相对偏低,而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出于引导和扶持的目的,地方政府的参股投资比例相对较高。在东部沿海等发展较好的地区,政府的参股比例以保持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为宜,一般可以控制在20%~30%,而在西部等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政府的参股比例则一般会达到绝对控股的比例。此外,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机制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地方政府可尝试由直接引导转为间接引导,通过发挥财税优惠政策对社会投资方的激励作用、借助政府信用和担保提高风险投资机构信贷和债券的杠杆融资能力、设立风险投资损失补偿基金、完善相关法律引导,建立以社会投资方为主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本风投功能。

(3)细分投资组合策略,规避政府基金与关联方的利益冲突。政府创业引导基金、教育和保险专项补贴基金的运作是要以保障财政资金安全为前提的,因此,地方政府需深入分析并定位自身的投资目标,细化配套的投资组合策略,有效发挥创业引导基金、教育和保险专项补贴基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具指向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4)建立健全创业投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强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制度基础。国家需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領域的法律体系,营造一个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的良好的法律保障环境。

参考文献:[1] MALECKI. Digit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Potentials and Pitfalls[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3(2):201 214.

[2] CORUM.The New Farmers Market:Farm Fresh Ideas for Producers [J].Managers and Communities,2001(3):272.

[3] JARKKO. Develop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xplored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and Research,2006,12(1):21 39.

[4] PIETER DE WOLF. The European Farm Entrepreneur: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2007,4(6):35 40.

[5] Boyd, N.G..,Vozikis G..S..The Influence if Self effica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Actions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8(4):63 77.

[6] Fafchamps M.,Quisumbing A.R..Social Roles, Human Capital and The Intra household Division of Labor:Evidence from Pakistan [J].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3,55(1):36 80.

[7] Fonseca R.,Lopez Garcia P.,Pissarides C.A..Entrepreneurship, Start up Costs and Employment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4):692 705.

[8] Meccheri N.,Pelloni G...Rural Entrepreneurs and Institutional Assistance:An Empirical Study from Mountainous Italy[J].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2006,18(5):371 392.

[9] D.R. Gnyawali,D.S. Fogel.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1994(18):43 62.

[10] Anders Lundstrom,Lois A..Stevenson Entrepreneurship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 [M].Springer,2010.

[11]Fuller Love N.,Midmore P.,Thomas, D.,Henley, A..Entrepreneurship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A scenario analysis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and Research,2006,12(5):289 305.

[12]A.Greve,J.W. Salaff.Social Networks and Entrepreneurship[J].Theory and Practice,2003,28(1):1 22.

[13]R. Tung,V. Worm.Network Capitalism: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s in Penetrating the China Marke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1,12(4):517 534.

[14]J.Watson.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ing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7,22(6):852 874.

[15]G. R. Ferris,G. Blickle,P. B. Schneider et al..Political Skill Construct and Criterion related Validation A two study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008,23(7):744 771.

[16]张应良,汤莉.农民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对东部地区284个创业农民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4):19 24.

[17]魏凤,闫凡燕.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9):66 74.

[18]郭军盈.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5):77 80.

[19]罗明忠,邹佳瑜.影响农民创业因素的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1(8):133 136.

[20]朱明芬.農民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杭州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3):25 34.

[21]郭红东,周惠珺.先前经验、创业警觉与农民创业机会识别——一个中介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25 26

[22]祁伟宏,张秀娥,李泽卉.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模型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15):138 140.

[23]蒋剑勇,钱文荣,郭红东.社会网络、社会技能与农民创业资源获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96 97.

[24]蔡衍宁.我国失地农民创业保障之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14):58 62.

[25]肖华芳.基于政府视角的农民创业环境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5):70 74.

[26]韩寅.创新生态视角下技术资本化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2 5.

[27]顾友仁.“后小康时代”中国农民科技素质的现状及其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50 154.

[28]朱红根,刘磊,康兰媛.创业环境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农业科技与管理,2015(1):15 25.

[29]焦爱英,郭昕霞.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农民科技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4):212 214.

[30]许昆鹏,任国章.农村创业榜样如何带动创业[J].农村经济,2017(11):91 95.

[31]刘婧娇.脱贫、发展、关联——中国农村贫困治理的反思与展望[J].云南社会科学,2018,224(4):30 36.

Research on Multiple Investment Models for Government Supported Retuning Entrepreneurship of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Evolution Game Analysis

TONG Guang ji, XING C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Heilongjiang, China)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retuning home for entrepreneurship; investment model

CLC number:F323.6;F224.3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4 8131(2020)02-0057-09

(编辑:莫远明)

选择投资理财的选择范文第2篇

(一)募集方式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设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只能面向合格投资者(即机构投资者与富有个人),因此,产业投资信托天然是私募的。以私募方式设立信托,投资者与投资管理人之间的关系便主要是一种基于相互了解和信任而达成的委托—代理或授信关系,信托运作压力相对较小,也较少受制于国家主管机关的监管。

(二)交易方式

国外的机构投资者通常先承诺给投资管理人一定金额的资金,但并非一次性交付,而是分批交付。投资管理人在实际操作中也不会取用所有已承诺资金,如果不能把全部资金投资出去,投资回报率就会受到稀释,降低的投资回报率将严重影响到他们下一次的资金募集。同时,产业投资信托多为长期投资,资金沉淀时间较长,如果遭遇集中赎回的情况,信托就无法应付,即使能够支撑现有的投资项目,也会因为赎回导致流动资金不足而丧失很多的投资机会。因此,产业投资信托不宜采用完全开放式,最好采取前开后闭式。当投资管理人需要增加资金供给时,适时实行前端(购买端)开放,但后端(赎回端)最好封闭,以防流动性危机。

(三)管理模式及产品设计

出于对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考虑,笔者在此提出两种管理模式。无论哪种管理模式,邀请与产业投资信托理念相适应的高级专业人士加盟以及高级专业团队的确定都是最重要的,可以说,他们决定了产业投资信托运作的成败。此外,还需要设计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保证各方的利益。

1.信托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1)选择高级专业人士作为信托经理,要求具有投资目标行业专业知识、项目资源和社会资源,熟悉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2)信托经理与信托公司共同主导高级专业团队的搭建。(3)信托产品采取结构分级设计,一般投资者为优先受益人,信托公司为次级受益人,信托经理为劣后受益人。在信托产品收益率超过优先收益率时,超额收益由三方按设定比例共享,从大到小依次为信托经理、信托公司、一般投资者。这种管理模式及产品设计基本可以达到激励与约束要求,但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托经理违背信托计划文件、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信托公司未能及时制止时,信托公司将因此而面临一般投资者的索赔;二是由于信托公司的体制原因,信托经理及专业团队的薪酬体系很难独立于信托公司之外。

2.信托公司与高级专业人士成立合伙型投资管理公司,管理信托资产。(1)选择高级专业人士作为普通合伙人,信托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成立投资管理有限合伙公司。要求普通合伙人具有投资目标行业专业知识、项目资源和社会资源,熟悉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2)以普通合伙人为主,信托公司为辅,搭建高级专业团队。(3)信托产品采取结构分级设计,一般投资者为优先受益人,投资管理公司为次级受益人。在信托产品收益率超过优先收益率时,投资管理公司按约定比例分享业绩提成。这种管理模式及产品设计基本上避免了第一种模式的问题,比较理想地降低了委托—代理成本。

(四)运作程序

科学的运作程序是产业投资信托良好运作的保证。产业投资信托应该严格按照一般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程序运作,其运作过程可分为筹资过程、投资过程和退出过程,而投资过程又有交易发起和筛选、评估、交易设计、投资后管理四个阶段。

(五)运营管理机制

信托公司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通行的经营管理惯例,结合中国现行的投融资体制,通过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以及一系列协议、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的形式,建立一个职责分明、相互监督、安全有效的产业投资信托运作机制,实现受托人、投资管理人与托管人的相互制衡,以保证投资者的安全投资与投资回报。 作者简介:盖永光,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选择投资理财的选择范文第3篇

一、资金时间价值管理的内涵

(一)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叫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价值量差额。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即使假设不存在通货膨胀因素,等量资金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的价值量也是不相等的,当下的资金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资金具有更高的价值,也就是说资金本身在使用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针对资金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西方理论界有“节欲论”“时间利息论”“流动偏好论”等理论解释。实质上,资金之所以存在时间价值根源在于资金作为生产的产物同时又是生产要素,它参与生产和再生产的全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和转化。资金所有者让渡了资金使用权就有权力参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通常情况下,资金的时间价值应该等于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在风险存在和通货膨胀状态下,资金的时间价值则会高于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而现实生活中风险和通货膨胀也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测算

1. 资金时间价值测算假设

资金的时间价值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简化在测算中一般是利用利率来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质上利率和资金的时间价值不是同一概念也不能混为一谈,但是因为利率不仅仅包含了时间价值而且也包含了平均化的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它较为适用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考虑到简约性和发挥作为参考性意见的指导作用,本文也用市场利率作为资金时间价值测算的假设理论依据。

2. 资金时间价值测算的相关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的测算涉及到主要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如下。单利指每期按照初始本金计算的利息,当期利息不计入下期本金;复利是利上加利,指当期末本利和为计息基础计算下期利息;现值又叫本金,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资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终值又叫将来值或本利和,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确定时点上的价值。

单利情况下,终值计算公式为:F=P(1+i×n)

复利情况下,终值计算公式为:F=P(1+i)^n

其中:F为终值,P为现值,i为每一利息周期的利率,n为计算利息的周期期数,一般情况下一个会计年度为一周期。

保险类的理财产品会有部分年金类产品。年金指一定时期内每次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保险类的理财产品基本集中在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方面。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即付年金又称先付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同普通年金的区别在于付款时间的不同;递延年金是指第一次付款时间不在第一期末,相隔若干期后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实质上凡不是第一期开始的普通年金就都可以看作是递延年金,其现值就是若干期后开始每期收付款项的现值之和;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等额收(付)的特种年金,实质上是期限趋于无穷的普通年金,由于永续年金持续期在理论上是无限的,没有终止时间点,所以该年金也只有现值没有终值。

普通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A×(F/A,i,n)

即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A×﹝(F/A,I,n+1)-1﹞

即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A×﹝(P/A,i,n-1)+1﹞

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A×(P/A,i,n)×(P/F,i,m)

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A/i

其中A为年金,递延年金的计算就是先将递延年金视为n期普通年金,计算出第m+1期初的现值,然后再折算到第一期期初。

二、资金时间价值在理财产品选择中的应用

在不考虑机会成本和假设银行、保险等机构给出的参考收益率就是实际收益率(由于这些机构根据监管法规和政策不能承诺收益率且在现实中偶尔有实付收益率不等于参考收益率情况的发生,所以有此假设)的前提下,理财产品的遴选设计总体思路如下。

(一)还本付息型理财产品

银行、保险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常常会推出些理财产品,客户面对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众多理财产品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接受程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遴选适合自己的产品,这也是机构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坚持“合适的产品卖个合适的人”的原因所在。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类产品主要是考虑单利复利的计算,部分产品存在年金情况,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在实际测算上也可以按照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产品测算。

1. 到期还本付息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测算

假设某金融机构发行两款的50000元到期还本付息理财产品,第一款预计年化收益率为6%,期限为90天,T+3起息,到期资金T+0回款到账;第二款预计年化收益率为6.05%,期限为180天,T+3起息,到期资金T+3到账。

第一款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计算:到期本息到账额=50000×(1+90/360×6%)=50750元,由于是T+3生息,T+0到账实际上有3天资金没有生息(按照规定这3天金融机构也不付活期利息),资金的时间价值实际是负值,应该从总收益中扣除,扣除金额=50000×3/360×6%=24元,到期实际本息额=50750-24=50726元,实际收益额=50726-50000=726元。

第二款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计算:到期本息到账额=50000×(1+180/360×6.05%)=51512.50元,由于是T+3到账和T+3生息实际上有6天资金没有生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负值,也应该从总收益中扣除,扣除金额=50000×6/360×6.05%=50.42元,到期实际本息额=51512.50-50.42=51462.08元,实际收益额=51462.08-50000=1462.08元。

2. 两款还本付息型理财产品的比较选择

第一款理财产品若分两期操作,就不是简单的实际收益金额726×2=1452元这么简单,因为若分两期操作,从理论上讲就是复利的概念,是到账收益的750元而不是实际收益的726元在下一期理财产品中将继续生息,750×(90-3)/360×6%=10.89元,也就是说若第一款理财产品到期后继续购买此款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额=726×2+10.89=1462.89元。

从以上计算结果来看,第二款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6.05%虽然大于第一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6%,但是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理念进行测算,第二款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额1462.08元小于第一款理财产品是实际收益额1462.89元,所以在同等风险等级条件下,投资人应该选择年化收益率表现值略低的第一款产品。

(二)年金型理财产品

由于即付年金的终值和现值比较可以直接根据金融机构的预期收益看出来,不必经过复杂的计算,因此在下文讨论中不再论述即付年金产品情况。年金型理财产品主要是比较现值的大小,通过对现值情况的分析和比较来确定选择目标产品。保险产品本身“姓保”,保险产品中的年金型保险不仅仅具有理财产品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其保障功能,因此通过比较其收益来选择保险产品是不全面甚至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类保险产品对每个不同的个体来讲由于其自身条件有差异,所以也难以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实质性的比较,客户选择保险产品特别是“姓保”性更强的保险产品,本身是出于抗风险能力和资源错配策略,并不是一味强调此类产品增值保值的策略和作用。但是若抛开其他因素把年金型保险产品作为一种纯“理财”产品来看的话,则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种理财产品的计算方法和思路来进行探讨。

1. 年金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测算

假设某保险公司的一款期交产品需要每年缴费2000元,缴费期限为10年,若被保险人患有保险合同中约定的疾病则保险公司赔偿20000元后合同终止。若缴费期满被保险人未患有保险条款约定的疾病,则在被保险人身故后赔偿20000元。这类产品收益测算需更多假设,比如假设缴费期满第10年收回20000元,则要根据第10年末的年金利率i,折算这10年的报酬率,而假设15年收回20000元的话则要用第15年末的年金利率i来折算这15年的报酬率,以此类推进行计算,最终会发现越是时间长所取得的报酬率就越低,这就表明寿命长且身体健康的人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选择期限相对短的此类保险产品。另一种递延年金类的保险产品,通常的设计是这样的。一次性买入某产品,该产品在N年后,可以每年或者每月提取多少钱,总计领取M期款后结束,这是退休金式的保险产品。这种方式就要按照递延年金的现值计算方法来计算和比较现值的大小,然后优先选择现值大的方案。

总之,此类保险产品特别是保险类年金产品的比较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具备实际操作意义,本文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结束语:

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不仅仅能应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投资决策等操作中,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实际需要结合投资及理财情况可以合理地把资金时间价值理论运用到生活中以节约使用资金,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在有限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以及可控制的风险量度内争取实现自己收益最大化。

摘要:在理财产品选择过程中,充分认识和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管理的重要性,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和管理理念,指导遴选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或者将其作为自己选择相关投资或者保障产品的参考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对通货膨胀保护自身权益的一种选择。

关键词:资金时间价值,管理,理财产品,选择

参考文献

[1] 董月超.银保渠道经营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上海保险,2019(09).

选择投资理财的选择范文第4篇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新形势和新变化,促进各类投资主体按经济规律决策,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企业项目投资效益,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可行性研究水平,以战略的高度分析企业自身的内外部环境,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本文探讨了企业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的途径。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关键在于把握好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从企业内部出发,不断巩固和提高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  战略环境  投资效益

1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可行性研究是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前期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对拟建项目的投资进行合理选择[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大部分投资项目都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投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然而有些企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认识,对其分析论证不充分,甚至有些企业并未真正地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因此并没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效益水平。在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可行性研究基础工作不扎实。编制一份高质量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可行性研究小组,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并针对项目收集大量的、可靠的、及时的资料,作為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内容,以满足企业决策需要[2]。基础工作是否认真细致,收集的材料是否完整可靠,直接关系到可行性研究的质量。然而企业的相关研究小组人员,由于项目的主客观因素而只是随意地凭借现有的资料和主观推断,编制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由此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其过程不规范、依据不充分、内容不全面、分析不深入、针对性不强,无法发挥可行性研究所应有的作用。

1.2 评价指标的选择性使用。在很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评价指标数目很少,并且没有系统性,只为单方面地满足某一规定要求[3]。有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只选择使用有利于项目开展的指标,而对不利于项目的指标则加以忽略或放弃,如在财务评价中只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而忽略对其偿债能力指标的分析论证,从而根本无法全面地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判断。

1.3 投资单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认识。许多投资单位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对可行性研究不加以重视或片面地重视可行性研究。他们把可行性研究只当做是为了“走过场”,或是怀有目的只提供给某些相关方面看的,以获得其支持,从而他们缺少对可行性的分析研究。重视对技术可行性的评价,忽视对经济合理性的评价;看重对财务评价,而忽略对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等[4]。

1.4 企业可行性研究偏重短期利益。许多企业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只注重项目的短期利益,或孤立地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缺乏以企业的战略目标来指引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而忽略了对企业现阶段所有的项目群的整体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这往往导致企业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了企业长远的发展,为了局部的利益而破坏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 企业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威胁。企业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选择时,都将会以战略发展的眼光来对企业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合理配置资源,发挥企业独具特色的潜在价值,从而确定使投资的项目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对企业战略环境的分析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或条件分析两部分。

2.1 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包括宏观外部环境,即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地理环境,这是企业一般所共处的环境,企业能否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的投资成败有着巨大的影响;微观外部环境,即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状况,认清行业环境因素有利于了解行业总体情况,发现行业中存在的威胁与机会;运营环境,即与企业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直接发生关系的客观环境,这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企业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不但受到企业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依赖于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并通过企业工作影响着环境的变化[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动态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2 企业内部环境。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的了解分析,将会意识到其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机会。然而也只有具备了能够利用这种机会的内部条件的企业,这种机会才是企业现实的机会。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时,其自身的条件将会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自身条件的优劣势决定着企业的投资效益。企业内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将由企业资源、组织结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与创新力所决定。

2.2.1 企业资源因素。每个企业都拥有一定的资源,不明晰企业资源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就无法正确地制定战略。对企业资源分析可以有效地协调获得的资源,从而满足特定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益。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实物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无形资产等四类。

2.2.2 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分工是协作的前提,但又离不开协作,否则,分工就会失去意义,造成组织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很多,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和分公司、网络结构和虚拟组织[6]。每一种组织结构形式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企业组织结构不可能一经建立就十分完善,应随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动而实施组织结构的局部或整体调整,保持组织的高效运转。

2.2.3 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关键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技术、机制和文化优势,直接决定着项目投资效益的高低。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核心市场营销能力、有效生产能力及市场应变能力[7]。

2.2.4 企业执行力。所谓企业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完成企业的最终目标,就要靠企业主体的实践活动,即通过员工的执行能力把企业的发展蓝图变成现实。因此执行力是把企业规划变为客观现实的重要载体,对企业的兴衰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执行力可分为个人执行力和企业执行力。个人执行力取决于个人能力以及工作态度,个人能力是基础,工作态度是关键。企业执行力是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企业所有个体执行力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2.2.5 企业创新力。企业要永续经营和不断地茁壮成长,关键是要持续创新与突破。尤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积极主动地创新与突破,更是重要的成功之道。企业创新力是指企业不断创造新思想、新观念,并运用这些新思想、新观念,通过科技进步、市场开拓、管理升级和文化建设等具体创新内容,为企业带来利润和效率,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8]。创新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领导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以及环境创新等六个方面。

3 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的联系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企业所获得的效益也将决定着企业对可行性研究的重视程度,虽然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会花费额外的投资成本,然而这却也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为前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之间的联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的投资效益由企业的内部环境决定,即企业的资源、组织结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并受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投资效益的提升也能增强企业的内部实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内部实力的增强,将会使得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更加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益。由此可知,无论是对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还是企业的投资效益,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4 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的途径

从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可以知道,要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关键在于把握好企业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努力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增强企业的内在实力。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可以考虑决定其内部竞争力的五个方面。

4.1 企业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从企业内部条件出发,把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成本构成同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相结合,与竞争对手经营活动相比较,从而发现企业目前及潜在优势与劣势的分析方法,是指导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活动的有力分析工具。价值链分析的关键是认识到企业不是人、资金、设备等资源的随机组合,如果不将这些资源组织进生产经营中来,保证生产出最终客户认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这些资源将毫无价值。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价值链分析都应该放在产业价值活动的系统中进行。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能够更加清楚企业内部条件及其竞争的优劣势,从而更加全面地对这些资源进行规划使用,提升其使用价值。

4.2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并不是一步就能十分完善,它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优化,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企业组织结构是动态的,随着经济全球化下日益激烈的竞争,组织结构必须坚持按照效率性、专业化的分工协调及有效监督控制原则进行创新,走产品、产业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构建新型企业组织结构,推行扁平化管理[9]。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使组织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次越少越好,以便使组织最大可能地将决策权延至最远的底层,从而提高企业效率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队组织。在扁平化管理下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以及协作型团队组织,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实力。

4.3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导致企业无法估量的损失。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企业要将自身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为竞争优势提供源泉,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益。

4.4 提高企业执行力。企业的目标都是通过员工的执行能力把企业的工作任务完成而得以实现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强而有效的执行力将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为企业带来可靠的效益[10]。有效地提高企业执行力首先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完成目标任务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保证企业执行力应该有奖惩分明的措施,不然人们就没有动力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企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地把执行力变成一种习惯,从而在良好的企业执行力文化氛围里有效提升执行力,形成一支优秀的执行力团队。

4.5 培养企业创新能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生产设备的更新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增强管理创新及文化创新,综合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是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必由之路[11]。营造有利于员工创新能力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弘扬员工个性品质,充分发挥员工主体性作用。尽可能建立鼓励员工创新的多层次激励制度,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环境,大力倡导集体合作攻关的风气,经常开展有领导有组织的创新活动。

5 结论

本文讨论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之间的联系的分析,得出了影响企业投资效益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因此,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企业投资效益,关键在于把握好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从企业内部出发,不断巩固和提高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晓军.工程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38-140.

[2]李开孟.我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60年的回顾和展望[J].技术经济,2009,9:66-72.

[3]韩艳,张庆军.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 提高企业投资效益[J].云南冶金,2008,5:63-65.

[4]马广军.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7:132-133.

[5]陈一君.战略管理—理论与实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6]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1-219.

[7]中國建材资讯.论企业核心竞争力[J].协会工作通讯,2007:62-64.

[8]孙祥纬,许洪贵.论企业创新力[J].企业天地,2009,3:33-35.

[9]王玲.企业组织结构的探索与创新[J].安徽财经大学,2009:8-9.

[10]孙中锋.论企业执行力及其提高[J].现代企业文化,2010,2:32-33.

[11]周燕.谈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J].工会论坛,2008,1.

作者简介:熊欢(1987-),男,四川广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选择投资理财的选择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现状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可以重点支持资源开发业、劳动密集型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境外投资。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选择基准 产业选择策略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背景

(一)国际背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它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加强。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形成一个整体,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之间货物、服务、资金、技术和市场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上述关系也在加强;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传递障碍在减少,互动性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在各国之间的经济传递中的作用在加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外贸易与投资逐渐变成双向传递渠道,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与衰退通过对外贸易与投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波动也影响到发达国家。

2.随着全球化水平的提高,国际分工更加细化,分工的路径也随之发生重大调整。传统的国际分工不仅表现为垂直分工,而且表现为产业的梯度转移,发达国家将大量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当今的国际分工则是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上,向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立体发展的方向推进,也就是说,产业的国际转移将突破传统的模式,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也延伸到发达国家,基于此建立起全球性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的国际分工体系。

3.在世界宏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同时,微观经济组织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驱动下,一些大企业摆脱母国市场的空间束缚,转向全球市场的价值定位,即通过创建一体化的、跨越国界的全球经营网络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地位。

(二)国内环境

1.生产相对过剩,贸易顺差持续增高。近年来,我国已告别商品短缺现象,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局面。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高,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额为319.84亿美元,2005年越过千亿大关,达到1018.8亿美元,2007年突破两千亿,达到2622亿美元,2008年是2955亿美元。自2005年以来,外贸顺差的激增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的一个棘手问题。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出现的贸易失衡问题,是我国经济中诸多深层次矛盾在对外贸易领域作用的结果。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过剩是低水平的相对过剩,是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需求结构变化造成的。改变这种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适当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向国外转移部分富余的生产能力,开拓国际投资的新领域。

2.贸易摩擦形势严峻。近年来涉及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2008年全球有21个国家对我国发起“两反一保”调查93起;2009年我国输美轮胎特别保障案、我国输欧铝合金车轮的反倾销调查、欧盟对我国输欧无缝钢管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美国对我国无缝钢管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根据商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8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3起,特保9起)。据统计,1995-2008年间,WTO成员向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调查超过800件。纷至沓来的贸易摩擦事件,不但直接导致贸易机会的损失,而且会对厂商和客户造成心理上的“恐慌”,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3.资源严重短缺,能源危机出现。在一些工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同时,我国却存在着资源短缺问题。若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资源丰缺的标准,即资源种类的齐全程度、资源储量的充裕程度和资源品位的高低程度来衡量,我国属于资源种类比较齐全,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贫乏的国家,而且矿产资源品位低,如石油、木材、橡胶、铁和铜铁矿等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不少资源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始于1979年,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为55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其中:新增股本投资283.6亿美元,占50.7%;当期利润再投资98.9亿美元,占17.7% ;其他投资176.6亿美元,占31.6%。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年扩大,2002—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速度为65.7%。截至到2008年底,我国85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12000家,分布在全球174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1839.7 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00亿美元。

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的情况为:商务服务业217.2亿美元,占38.8%;金融业140.5 亿美元,占25.1%,其中银行业132亿美元,占金融业的94%;批发和零售业65.1亿美元,占11.7%,即进出口贸易类的投资;采矿业58.2亿美元,占10.4%,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6.6亿美元,占4.8%,主要是水上运输业投资;制造业17.7亿美元,占3.2%,主要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等;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1亿美元,占2.3%;建筑业7.3亿美元,占1.3%;房地产业3.4亿美元,占0.6%;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亿美元,占0.5%,主要是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的投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7亿美元,占0.3%,主要是专业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农、林、牧、渔业1.7亿美元,占0.3%;其他行业3.6亿美元,占0.7%。

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亚洲435.5亿美元,占77.9%;非洲54.9亿美元,占9.8%;拉丁美洲36.8亿美元,占6.6%;大洋洲19.5亿美元,占3.5%;欧洲8.8亿美元,占1.6%;北美洲3.6亿美元,占1.6%。从境内投资者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投资者占总数的42.7%;批发和零售业占28.2%;建筑业占4.8%;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占4.5%;采矿业占4.2%;农、林、牧、渔业占4.1%。

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较快的发展,投资产业分布趋于广泛,结构也渐趋合理。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相比,我国仍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偏小;主要以资源开发行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对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主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投资;偏重对国内连锁效应弱的产业投资,而忽视对国内连锁效应强的产业投资;从事商品流通的贸易企业偏多,而生产性企业和金融服务性企业偏少,非贸易型投资集中于资源开发业和加工制造业。尽管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较大,但其中贸易型投资项目占据绝大比重。近年来,虽然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有所增长,但总体上讲,对外投资的企业中高科技企业的比率仍然很低,这不利于推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基准

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既要遵循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又必须从我国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这一思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应考虑以下基准:

(一)产业组合区位比较优势基准

所谓产业的区位比较优势是指投资国与东道国同类产业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在产业选择的框架内,经济优势不是单个厂商优势,而是该产业内各厂商经济优势的集合,其本质是一种组合优势。产业内各优势企业的合理组合,是决定国际投资产业选择方向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首先取决于产业内优势企业的组合状况,只有集单个企业的分散优势为产业整体优势,才能不断扩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经济空间。

产业组合的区位比较优势并不一定是全球优势。实际上对外直接投资并不需要所谓的全球优势,而是需要相对于一定区位的,即母国相对于东道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区位比较优势是在一定的投资区位中产生的,产业选择是将区位选择包含在其中的,选择了不同的区位,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不同的产业。由此可见,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区位选择与投资者的比较优势密切相关,进行产业选择的同时,也选择了一定的区位,产业组合优势要以区位为基础。

(二)产业内垂直贸易量基准

产业内垂直贸易量是指某一产业内部以工程间分工为基础的贸易关系,即某一类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交易频度和交易数量。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母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是对母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技术发展的带动效应,这种带动效应的大小又取决于海外子公司与国内企业所发生的垂直贸易量。因此,产业内垂直贸易既有利于该产业组合优势的形成,又有利于产业优势的内部化。产业内垂直贸易量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相关产业成长的带动效应,所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方向,应是对国内相关产业具有较强关联效应,即产业内垂直贸易量大的产业部门。

(三)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

所谓结构高度化同质性,是指对外直接投资所形成的产业传导机制同母国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趋势相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相对优势基准是为了发挥产业的“现有优势”,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则力求培育产业的“潜在优势”。目前我国正加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当瞄准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直接助长作用的投资方向,服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故投资重心应在高新技术含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技术紧密型产业。这既符合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又能有效实现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还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对外投资的非选择性所带来的效率损失。对于“非资本过剩型国际投资”来说,其投资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潜在的投资机会日益增加,这种机会成本还会上升。弥补这种机会成本的主要途径,便是在国际投资领域寻找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直接助长作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投资。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策略

在全球化国际分工体系下,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时,应根据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结合世界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势,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选择,不断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业链环节迈进,在国际分工中使我国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从而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一)资源开发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预防性产业

资源开发业应当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据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的。在产业分布方面,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因此,资源开发业应是我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点,而且国际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发展规律表明资源开发业是对外直接投资初期的重点投资行业,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资源开发型——制造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过程。此外,针对我国资源缺乏的现实,进行资源开发型的跨国经营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的不足,相对提高我国资源拥有量。目前,我国已积极发展对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非洲国家等资源较丰富国家的直接投资,例如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与澳大利亚合资开采铁矿,每年可运回近千万吨国内短缺的优质矿石。

(二)劳动密集型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产业

根据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可以将一些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在国内己失去比较优势、相对于其他国家仍处于相对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更低阶梯的国家,这将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虽然我国的工业制造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纺织、食品、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此外,根据小规模技术理论,目前,我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家用电器、电子、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以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相应的产品已趋于标准化,并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度较小,易于为它们所接受。所以,这些行业也应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产业转移。一方面,可以适时地转移国内过时或过剩的生产能力、实现产业国际转换、为国内产业升级腾出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延长国内比较劣势产业的经济寿命、增加利润、为国内产业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三)服务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产业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如今服务业己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应在这种国际趋势下抓住向服务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契机,以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从现状分析,虽然我国的服务业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存在着比较优势,例如在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远洋运输服务、人造卫星发射服务,以及旅游服务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2007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06.43亿美元,同比增长35.5%;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7.67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4.90亿美元,同比增长48.9%,三项合计完成营业额479.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2%。截至2007年底,三项合计累计完成营业额2564.3亿美元。旅游业方面,2007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为419.19亿美元,位居亚洲第一。由此可见,我国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旅游业等领域,它们应作为是我国现阶段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

(四)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由于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产业结构的层次比较低,面临着借助对外投资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因此,不可能盲目地要求高技术产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但应将其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竞争,科学技术己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学习型投资,即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向更高阶梯国家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玉宝.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9(6)

3.黄顺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基准[J].现代商业,2008(3)

4.周新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战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7(3)

5.胡美婷,冯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初步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7(5)

6.苏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策略选择[J].商业时代,2007(12)

7.王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价值工程,2006(6)

8.曹秋菊.论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J].金融理论研究,2006(3)

(作者单位: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责编:郑钊)

选择投资理财的选择范文第6篇

这是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当σ0取不同的值时, 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投资组合和预期收益, 所有这些由点 (E, σ) 形成的曲线, 就称为该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Merton给出了该模型的有效前沿的解析形式。基于该模型的推广和完善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市场风险度量形式;二是考虑实际金融环境所遇到的各种摩擦。

首先, 投资者对风险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收益的不确定就是风险, 也有人认为只有未来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时才存在风险。对于风险的定义不同, 则度量风险的依据也就不同, 因此不同的风险形式就一直在提出。其次, 现实市场中考虑的摩擦主要有以下一些:各种形式的交易费, 包括比例交易费、固定交易费、凸交易费、非凸交易费, 交易税, 不同借贷利率, 最小交易单位, 股利, 买卖价差, 市场结清等。

2 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 在建立模型之前, 需要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假设和说明

首先, 假设M是一笔数额相当大的资金可以用作一个时期的投资, 具体问题中又已知当购买额不超过给定值iu时, 交易费按购买iu计算 (不买当然无须付费) 。不难推算出, 在M相当大的情况下, iu的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其次, 需要确定对于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的度量。最后, 还需要基于实际的交易实践进行一些假设。

基本假设的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本市场是无障碍的, 也就是说资产的交易数量不限,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在市场上按照市场价格购买任何一种资产。

(2) 一项资产的平均收益率, 指在一个投资周期内各种可能的收益值在总投资中所占的百分比的统计平均。单项资产的收益用该项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来衡量, 由若干项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的收益用该资产组合的各项资产的平均收益率的权重平均来表示。

(3) 一项资产的风险损失率, 指在一个投资周期内资产在发生风险时最大可能的损失在总投资中所占的百分比。单项资产的风险用该项资产的风险损失率来衡量, 由若干项资产组成的资产组合的风险用该资产组合的各项资产中最大的一个风险来衡量。

(4) 投资者按照自己对投资本身具有的期望收益和风险程度的估计做出投资决策。

(5) 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给定一定的风险水平, 投资者将选择期望收益最高的资产或者资产组合。给定一定的期望收益, 投资者将选择风险最低的资产或者资产组合。

(6) 投资者只能按照市场价格买入或者卖出资产, 并且这一买卖行为不会对资产的价格产生影响。

3 根据前面的假设, 可以判断如果购买金额为ix的资产iS所需的交易费用ci (xi) 是一个分段函数, 形式如下

若存入银行的资金额为x0, 显然有c0 (x0) =0。在资金总额M相当大的情况下, 就有µiM?ui, 此时iu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 有关交易费用的部分将更加明了。

假设占资金M中比例为µi的部分, 用来购买资产Si (i=0, 1, ..., n) , 于是购买资产Si的资金为iµM, 购买资产Si需要付的交易费用为µiMpi。另外, 显然有

因此, 购买资产Si的净收益为

购买资产Si的风险, 在数理上可以表示为

于是, 由若干种风险资产构成的风险资产投资组合的总体净收益记为B, 对应的总体风险记为β, 如果将钱存入银行既无交易费又无风险 (q0=0, p0=0) , 因此

那么, 在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 资产组合投资决策函数为

这两个函数具有一般性, 但是计算起来会很复杂。

于是, 建立该问题的数学规划模型, 其实质上是一个双目标的优化问题

4

对于双目标函数规划模型, 可以通过分别对两个目标函数加载权重系数的方法将双目标规划模型转化为单目标规划模型, 其一般的解法可以采用网格搜索法。但是, 在投资种类较多的情况下, 该模型的求解比较复杂, 为此需要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简化

摘要:一般情况下, 收益高的投资工具, 其风险也大, 而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工具其收益较低。金融投资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 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 影响着其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及背离的幅度。因此, 如何做出最佳投资选择, 实现投资者的效用极大化的目标是投资决策分析研究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Markwitz模型,非线性规划,投资组合,双目标函数规划模型

参考文献

[1] 刘嘉焜, 王公恕.应用随机过程/科学版研究生教学丛书[M].科学出版社, 2004:97~134.

[2] 胡毓达.实用多目标最优化[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0.

上一篇: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范文下一篇:医保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