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中学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中文摘要】语文朗读教学是以语文教材为朗读对象,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获得一定言语能力。朗读教学的内容包括朗读能力的训练和运用朗读手段进行阅读。目前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师生对于朗读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明确、训练不得当、效果不明显。本篇论文着力在更新朗读教学观念和改进朗读教学策略两方面展开。通过对朗读与朗诵、诵读等概念的区分,以及对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朗读教学的价值进行了再认识,探索出具体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朗读教学实施策略。朗读不同于朗诵、诵读,它的概念外延更大,表现形式更加质朴、平稳。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功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字韵律特色的必然要求。实际操作中,教师应该明确,加强有序的朗读训练;使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并建立科学的朗读测试与评价体系。

【英文摘要】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object, through learning, languag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herland, let students accumulate language materials to use language, access to certain speech ability. Reading teaching content including read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read by means of reading aloud. At present the middle school practice reading aloud is not optimistic,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read without the correct knowledge, the purpose is not clear, training is not appropria...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语文 朗读教学

【英文关键词】New Curriculum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6-79Abstract7

二、研究现状9-10

绪论9-1

1中文摘要

一、研究意义

三、本文研究方法10-11第一节 朗读的本质

第三节 第一章 朗读与朗读教学11-2311-13第二节 朗读教学的发展与演变13-16朗读与朗诵、诵读的概念辨析16-19学的现状分析19-2323-30

第四节 中学语文朗读教

第二章 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价值探究

第二第一节 强化中学生语言功力的需要23-24节 汉民族共同语的特点决定24-26阅读教学效率26-2727-30

第三节 能有效提高语文

第四节 能有效提高应试能力

第一节 明第三章 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30-34确朗读目的,加强有序的朗读训练30-31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31-32试与评价体系32-3435-37后记

37

结语34-35

第二节 采用多种朗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朗读测

中学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主要依靠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其快捷的政治信息组织方式、存储方式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激活学生的兴趣,与社会和世界接轨,从而改进政治课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1 多媒体的正确运用

1.1 不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其不是万能的

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万能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过去旧教学模式,确实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殊不知,大量使用多媒体也导致课堂容量过大,短短一节课,教师连续不断地向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事例和材料,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一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却似懂非懂,如过眼云烟。所以,高中政治课教师不仅要运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信息量,同时也要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切不可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那种完全用多媒体演示取代教师讲解的做法是不妥的。

1.2 恰当地选择课件内容

现行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克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的选题不当的问题呢?首先,笔者认为教材中课程资源丰富的课题,最好用好教材的资源,因为如果再增加过多的材料的话,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其次,在课件内容的选择上,最好不要重复教材内容。本来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可以解决的问题,却把它搬到课件上,等于对教材的机械翻版和简单重复,从而淡化了教材的作用。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选择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时,首先要选好题,选题是成功的关键。

1.3 在课件制作上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件制作上,许多教师喜欢将自己所会的软件功能全部体现,将自己能收集到的素材全部用上,一味追求表面形式的新颖花哨和动感效果,无论什么图形、图像、动画效果、音乐都制作进去,结果导致课件内容主次不分,杂乱无章,导致上课时学生一味地注意课件中图案和动画效果而忽视了教师对具体内容的讲授,因而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很多多媒体课件常常被用来开公开课、示范课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它难得几次闪亮登场,所以,大多数教师都把课件做得好看但不实用。

1.4 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主次不能颠倒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放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另外,在多媒体教学中,不少教师“金口难开”,认为只要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即可。这样一来,教师根本起不到主导的作用,教学如同放电影,学生对教学目的不了解,对教材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没有把握好,也不理解,课堂教学最终流于形式。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颠倒主次,教师不可忽略讲解作用,要讲清讲透,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1.5 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将德育溶入课堂教学中

政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及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在教学中,教师把相关的内容渗透到形象生动的课件之中,使之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党、对社会主义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对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

许多教师对整合的理论虽有一定认识,但仍停留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就是整合”这种极为肤浅的层面上。甚至一些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效果,把课堂上一些不应该“动”的文字和图片放到课件中,结果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学习注意力。笔者认为学科整合的立足点应该是学科教学,而不是信息技术,应该是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的能力。当然,不能否认为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些地方的确建立起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些网址,但有的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能力仅理解为网上浏览、提高打字速度、收发邮件等,忽视了学生对信息分析、加工、处理或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在网络平台的维护方面无法做到良性互动,讨论区的自由发言经常不围绕主题开展,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的教学资源

诚然,网络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便利条件,但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传统的学习资源就无法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众所周知,网络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过分依赖会迷失其中,舍本逐末。理想的状态是在传统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从学校到家庭进行全方位的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目前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深度不够

部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把大量的素材罗列在一起,使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的资源没有层次性和系统性,从而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甚至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将学科教育的内容与网络资源有效结合,更需要教师做基础工作,引导学生做好对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可利用局域网,设立防火墙,以便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另外,不能停留在用课件、文字播放或“呈现内容”的层次上,应该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学习环境。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依据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多种学习环境,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或协作交流的空间,实现学科有机的整合。

3 采取适当手段,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

整合的有效性

1)应该不断提高教育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包括更新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树立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观念,建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使用习惯。2)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生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等等。3)教育部门与学校应该建立起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综合考核机制,包括教学设计的考核、教学综合能力的考核等方面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使教师能够自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掌握新教法、新模式,不断寻求顺应教育现代化自我发展的新思路,从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师操作不熟练问题,对课堂教学造成干扰。更有甚者,上课由于操作不熟练,不得不由其他教师帮助自己完成多媒体教学的操作。因此,教师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切实提高政治课的教学实效,真正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以上是笔者对多媒体教学在政治课中运用的几点体会,尽管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应该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笔者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程序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要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生政治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县鱼龙中学)

中学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引入生涯规划、以人为本内容,进行课本内容的升华,使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得以深化、扩展;创新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方法,将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发挥推动作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生涯规划、思想政治的教育显得十分的重要。

[关键词]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方法

一、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生教育的意义

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仍按课本内容流程式逐一讲解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绝对是围绕高分而存在的守旧。课程内容中呈现的亮点、我们应有所突破。将其在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前提下,不影响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超越,将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涯规划内容的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利于人们健康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产生积极意义。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改革多数是表面的、流于形式。完全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授课,也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己,这样的政治课堂并未将人本思想深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一)教学目标单一,不利于学生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设汁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少有或根本没有。有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有关于这两个目标的设计,也往往也只是虑设而己,这是在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单一内容不能吸引的学习兴趣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政治课教师往往把政治教学的内容考点化、权威化和教条化。把将来高考所要考的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重点,不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切以书本知识为是。这样的知识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情感需要,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政治课产生反感,更有甚者会从内心深处排斥对政治知识的学习。

(三)教法单一,不利于师生间的交往

教师是目前思想政治课堂的主动施教者,而学生却是被动接受者。普遍存在的教师权威性使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感,因而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多,仅限于提问、回答的简单交流,而且这种简单的交往往往也只限于教师与优等生间的活动,或者说是极少一些学生的交流,大多数学生往往处于被冷落地位。因此,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策

(一)落实充满人本思想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时机,对于教学目标的展示,要采用书写、口述等灵活的方式。作为一门德育课,中学生政治教学除了要落实好知识目标之外,更要注重教学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能够使自身的能力获得提高,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摆正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姿态,树立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中学政治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对性,有目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认识,并不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中学政治所讲授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理论性强,和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运用各种素材,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化,这才是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一些教师在讲课时,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理论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课堂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点,几乎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既要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台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化解、消除学生之间存在的对立、抵触、以及不信任等不良情绪,把注意力转移到共同学习上。

总之,我们只要用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就一定会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者。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积极地探索、创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发挥作用。

中学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人格教育是教育行业长期以来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且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中学生处于教育的第三阶段,也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针对现阶段人格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并加强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知,能够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这也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学生 人格教育 网络文化

引言

中学生处在教育的第三阶段,除了主修课本知识外,各种网络文化也充斥在其周围,现阶段中学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弊端。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和网络文化的新颖有趣,在教学中矛盾日渐突出。

一、现阶段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阶段中学生思想教育主要由学校开设的学科为主要切入点,但有些地方学校仅仅只是开设了这门学科,没有专门对这门学科进行有效分析。许多一二线城市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抓得严,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上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更是结合网络文化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很多县级城市對思想教育这一块还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

现在中学生教育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老师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网络传播是通过互联网把信息传播出去,这个过程中,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大量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1]。中学生目前使用手机的频率普遍偏高,互联网传播的速度极快,许多亚文化在还没来得及禁止之前就有许多转载量,由于认知的不完整,中学生极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中学生的人格教育

(一)人格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是首当其冲的。人格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在认知过程中,极小的差错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偏差,在有效的教学下如何有质量的进行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人格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事情,也是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健全的人格能使学生更自信、处理事情的方式更理智。

(二)中学生人格教育的偏差

许多中学生在长时间浏览亚文化的情况下,出现了校园暴力、性格冷漠等问题。近几年网络上时常有校园暴力的出现,学校方面仅出面发表一则处分通知再无其他,在学生的人格教育中,处分并不能很好的代替人格教育。相反,处分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学校在处理校园暴力的时候,总会以维护学校形象为第一要任,从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出现问题。

三、如何在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强化人格教育

(一)课堂教学方面

1.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针对性工作

针对中学生思想教育中所存在的弊端,还是要抓课堂教育。中学生最主要的时间都在学校,课堂教育是影响学生最大的地方,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是提升学生人格的关键所在。认真学习教育部所下发的文件,给学生更多的课堂体验。

2.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多种形式教学

在一味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学校应该发展第三课堂,把学生喜欢关注的事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理解传播。一味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产生枯燥,从而厌倦。丰富教学多样性,使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有效进行人格教育。

3.了解学生关注热点

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了解一下当代中学生喜欢的东西,多听、多看,在了解学生群体的喜好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动[2]。学生的人格教育离不开其关注的兴趣,往往他们关注的事物对他们具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做好书本教育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新鲜事物。

(二)课外引导方面

1.引导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否定学生的认知。在有限的认知里,学生还不能彻底了解一些文化,仅仅是觉得新颖,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鲜事物。学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各科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必要时和其家长进行沟通。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校园暴力是学生人格教育中最大问题,现阶段他们认为特立独行才是做自己,从而做出不正确的举动。很多学生的暴力来源于网络,一些血腥暴力的游戏、恶俗的视频等,都会造成学生心理和人格认知的偏差。学校应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网络教学视频,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3.规范校园暴力解决办法

规范校园暴力解决办法,禁止以暴制暴的现象出现。学校应根据情况制定相关规定来制止校园暴力,不能只给处分,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从根本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点,要将其贯穿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做好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春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7(21).

[2]慕欣茹.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122-124.

中学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在新课程中,文言文为基础的文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形成、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可以作为辅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教育功能,具体表现为:建设民族精神之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一、传统文化建构中学生的精神家园

中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接班人,同时也是一个学生在人生当中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情况、道德修养,将为其将来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将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反正。由于目前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入侵,使得当今时代的学生其整体的心理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养成面对着更多的调整。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精神抵抗能力,将会造成精神世界的贫困,以及人格脆弱等缺点。在我国的五四运动期间,西方文化压迫我国的文化发展以及崛起,并且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各种形式上的破坏——无论是具体的文物壁画,还是流传的诗词等等,所以,当今社会更应该加强我国的传统文化建设、语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根基,文字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中学生的语文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传统文化,能让学生们产生民族使命感以及自豪感。我们需要一个优秀的串通文化基础,来传承爱国的素质,为学生的人格培养进行提高,全面加强学生的教育。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许许多多的优秀理念,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平,不强调正义。从纵向上看,传统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恒定和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体系。加强传统文化传承,培育民族文化在精神家园、民族认同和文化信仰创造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二、传统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和手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以道德感悟、启蒙与精神感悟、道德与心理模式为基础的道德思维文化。传统文化有利于自尊、自我表现和教育的培养,它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思想与政治教育支持者之间的压迫与压迫关系,特别是,改变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尊重主体的身体发展。

中学语文作为德育的中心内容,学习应该积极开展古诗词朗诵活动,鼓励阅读经典思想和文学作品,举办读书周,拓宽阅读视野。德育与阅读、知识转移相结合;要重视把义务教育纳入外在自觉教育;强调榜样的力量可以作为榜样,并将话语与人格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把道德自觉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

三、传统文化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要求独立、自由和个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体发育不成熟,极有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失衡,或者各种各样极端的表现。这就需要教育者利用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因材施教,保持自己的心理状态,引导自己的发展。加强和发展传统文化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傳统文化精神教育中学生,在培养“德尊中庸”的载体上,在培养中华传统文化和谐精神上,并在塑造和谐的整体面貌、动态的中学生成长发展观;学习“天人合一”的人文探索精神,教育中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中那些优秀的精神,例如其中的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等精神。这些精神当中孕育了对父母的宽容和尊重,遵纪守法的行为和以行为规范的精神教育,才会产生社会主义的荣誉感。对中学生进行“修齐治平,国家为先”的传统文化理想教育,灌输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语文是一个学生不断了解世界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应该有课程,同时还应该有古诗词的背诵以及学习,比如语法学习等等,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深入带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的各个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的和掌握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吸收其精华,使之适应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特征。就其内容而言,它继承了一种包括各种知识形式的文化,一种思想文化;文化不仅是从各种理性文化中继承而来的,也是从爱国主义等各种非理性文化中继承而来的。文化不仅在意识的各个层面都有传承,而且能够传承到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去,比如帮助学生们形成一个健康的心态、优秀的文化素养以及良好的社会风尚。

学校要利用传统节日突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体现这种传统节日的意义,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并对学生展开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从而有效的加强学生的名族尊严感以及自信心,有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结束语:综上所述,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一个中学生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帮助,让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并且感受到多种多样的优秀知识,同时可以丰富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手段,并且深化了思政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殷庆利. 浅谈中学语文传统文化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新校园:中旬刊, 2012(8):63-63.

[2] 李春燕. 浅析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赤子, 2016.

[3] 刘晓洋, 李奇洁, 刘增. 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补充功能[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16).

中学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针对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要求,基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就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必要性、情境创设的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使其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就是提供各种必要的背景介绍。从而使受众得以在本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信息的基础之上,通过逻辑推断,对事物进行有导向性的思考和理解。将情境创设引入课堂教学是在20世纪70~80年代,情境创设因能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走进包括思想政治在内的各科课堂。

一、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是承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大学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青少年形成较为固定的世界观和政治觉性的重要时段。引导中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中学生的政治觉悟,是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中学政治教学的紧迫任务面前,中学政治教学课堂的步伐却没有跟上,主要原因表现在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多为抽象的、理性的概括,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直观性和能动性,学生就很难产生直观的认识,这也是政治教学课堂所具有的普遍特性。

第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缺乏,很难迅速理解需要进行推理的逻辑和理性。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具体、生动的形象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来做铺垫,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就能用直观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的飞跃。

第三,与城镇中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更为缺乏必要的政治生活与学习环境。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时事教育中。时事教育是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也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而正在发生的时事通常通过互联网络、移动电话、电视媒体等进行传播、报道。农村中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时事信息的渠道少,缺乏舆论环境,这直接导致农村中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低。这也是农村中学政治课情境创设的特殊必要性所在。

二、中学政治教学的情境创设模式

教学情境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既要考虑到实时的教学内容,又不能脱离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习惯。一般教学情境创设都采用以下模式:

第一,问题法。问题法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情境创设中的提问一定要注意与教学内容、课堂环境和教学目标相吻合,要提出具有思维导向的问题,避免简单的一问一答,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分析、解决问题。

第二,讨论法。情境创设中的讨论一般由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讨论,以获取各种符合条件的讨论结果。达到情境创设教学的目的。

第三,辩论法。辩论是最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教师事先安排人员分组,对有争议的问题就行正反两方辩论,等待时机将自己的看法灌输给同学。这样的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主角作用,活跃学生的思维。

第四,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声、光、电环境可以全面调动受众的感觉器官,能实现信息吸收的最大化。课堂中播放一些历史文献资料影片,有助于学生了解事件背景,探析事件真相,让学生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第五,实地情景教学。实地情景教学可作为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即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带入社会,以实地场景调研代替课堂教学,让学生去亲身感受。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如课外资料阅读、故事情景穿插等。这些情景教学都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目标来选择使用或结合使用,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中学政治课情境创设的误区

情境创设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特点,只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充分掌握情境创设的技巧。教学过程中不合时宜的情境创设不但不能服务于教学目的,还可能影响教师的整体教学编排。

情境创设越多越好:许多教师为了获取较好的课堂效果而费尽心思设计情境,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特别创设情境。事实证明,情境创设并非越多越好,那些学生已经熟知的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再单独创设情景,累赘的情境创设无异于画蛇添足。

以景代实:情境创设是通过提取生活经验创造情景环境来辅助教学,但是情景不能脱离教学课堂,毕竟情景创设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创造出符合教学目标,但违背事实及常理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反而阻碍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结果也将事倍功半。

总之,创设情景应该以激励学生不断探索,自主思维,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为主要任务。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实施情景教学,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上一篇:施工技术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市场营销战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