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电力发展障碍分析论文范文

2024-07-22

绿色电力发展障碍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及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时分析了西部旅游业总体水平偏低、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及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制约,并提出大力发展西部旅游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西部旅游 区域不平衡 环境制约

一、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迅速

2000年初,作为国家区域总体战略的第一步,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启动。经十几年发展,西部地区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

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也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在入境市场方面,西部地区在宣传、开发、拓展市场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联合促销,使得欧洲、北美、日韩和东南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游客大幅增长。除2003年因“非典”导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滑坡以外,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均稳中有升,而旅游外汇收入基本上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2010年,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1708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26%,旅游外汇收入5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在国内旅游方面,除2003年外,实现了逐年递增,其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至2010年,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11.3亿人次和792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3%和29.4%,而旅游总收入为8281.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9%。

(二)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增强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十几年间,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逐年递增,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稳定在5.3%—9.5%之间,占第三产业总收入的比重(“非典”期间除外)保持在16.89%—25.35%之间。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仍然较高,这与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产业布局和发展的侧重点有关,但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支柱,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

(三)成为西部地区各省的竞争优势产业

旅游业是西部地区的综合优势产业,从西部12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规划来看,各省基本上都不约而同地把旅游业列为优势产业,四川、云南、西藏、陕西更是明确了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址,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因此,与其它产业相比,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潜力巨大,已初具产业竞争优势。

二、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东部地区经济、交通较为发达,原有基础较好,是我国旅游创汇和国际旅游接待的主要基地,国内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也是国内游和出境游的主要客源地。东部地区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完善,观光、度假、商务旅游同步增长,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而西部地区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旅游产业要素处于全面建设过程中,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仍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尽管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基础薄弱,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资源开发、市场结构等方面,仍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000—2010年我国三大地带的国内旅游收入差异比较显著,东部地区的旅游收入最高并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区域,中部地区其次,西部地区最少。

就国际入境旅游而言,2000年东、西部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分别为118.06亿美元和12.78亿美元;到2010年,两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分别为419.67亿美元和44.59亿美元。西部地区的国际外汇旅游收入约为东部地区的1/10,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大致持平。

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星级饭店总量为11676家,星级饭店数量位于前十位的依次为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北京、云南、湖南、四川、湖北和辽宁②,绝大多数属于东部省份,西部地区只有云南和四川两省上榜。同期,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3690家,旅行社数量前十位依次为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河北、辽宁、河南、北京、上海、湖北,上述省市的旅行社总量占全国总量的56.16%③。值得关注的是,中西部地区旅行社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西藏、宁夏自治区的旅行社数量增幅最大,超过24%,显示了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

除了东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外,西部地区内各省市旅游业也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西南片区在旅游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开发条件等方面优于西北片区。

以2011年国际旅游收入来看,西南片区的云南省列全国第10位,广西、重庆、四川也排在西部地区前列。而在西北片,陕西省旅游业处于一枝独秀的位置,在接待游客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等几十个主要指标中,陕西省都占到整个西北地区的40%左右。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基础条件非常落后,旅游接待设施也非常有限,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业发展指标列全国末三位。2011年,云南省旅游外汇收入是宁夏的近260倍。

区域内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利于西部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使西部旅游业发展后劲不足。究其原因,首先是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育能力分配也不均衡。西部地区12个省市的旅游科研院校共有635所,其中仅四川和重庆的旅游科研院校就高达481所,占西部地区旅游科研院校总数的76%,而内蒙古、西藏、青海和宁夏等西部六省区的旅游院校均不到10④。

(三)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制约

生态环境始终是制约西部地区旅游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西部地区是我国许多江河的发源地,江河源头及上游生态环境一旦破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会对全国气候和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同时,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多为沼泽、戈壁、山石、沙漠,相当部分处于高寒、缺水地带,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加剧。

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方面形成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很多地区旅游承载力有限。在这种资源环境下发展旅游业,必须慎之又慎。由于旅游开发不当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案例,在西部地区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普遍经济基础差,区位条件相对差,交通相对落后,产业构成较为单一,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各省区市间经济实力不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也不同,特别是甘肃、贵州、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区投资规模偏小,愈发扩大了区域间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距东南主要国内客源地东南沿海地区较远,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稀疏、机场数量少,吞吐能力有限,对旅游业发展是极大的限制,同时西部航空口岸数量太少,或远离主要航空口岸,国际旅游条件严重滞后,缺乏像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成本也相对较高,对吸引国际游客无疑是个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与制约因素,笔者认为西部旅游应改进以往粗放式增长模式,走集约发展内涵增长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对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特别要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优势发展旅游,同时强化利益分享机制,保障原住民在旅游发展受益。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建设西部大旅游圈,加强大视野下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从而打造西部旅游整体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

注:

①西部地区指由西部大开发计划定义的12个省区市,包括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②《201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 http://www.cnta.gov.cn/html/2012-6/

2012-6-28-8-42-36760_1.html

③ 2011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http://www.cnta.gov.cn/html/2012-10/2012-10-25-

9-0-71726.html

④中国旅游研究院,http://www.ctaweb.org/html/2010-1/2010-1-1

4-17-37-69350.html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编.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历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3]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gov.cn

[4]中国旅游研究院,http://www.ctaweb.org

(陈立平,湖南邵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与公益旅游)

绿色电力发展障碍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产品绿色物流行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对于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用AHP-SWOT法分析其影响发展因素,提出了通过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相关人才的培养,相关物流技术的开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相关政策法规等措施,实现中原经济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AHP-SWOT;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一、引言

农产品绿色物流是将绿色物流理念融入农产品物流活动中,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物流资源,加强农产品的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减少物流过程当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保证废物处置可以实现资源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其目标是减少污染、减少能源消耗。河南省虽是农业大省,但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而消费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为加强企业和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深入研究,积极推动其迅速健康的发展,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河南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河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研究大多采用定性分析如(SWOT分析方法),针对河南农业特色领域的研究多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使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提出能够促进其迅速发展的相应措施。

二、方法描述

SWOT即态势分析,就是把与研究对象紧密相关的各类重要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整体系统的分析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结合并加以计算分析,从中得出相关结论,而这些结论往往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本文采用AHP-SWOT组合的分析方法,就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加强事物间的整体性和联系性。研究思路:(1)根据影响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情况,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2)根据SWOT组要素建立AHP层次构架;(3)使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进行总排序;(4)结合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发展策略。

三、基于AHP模型的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SWOT分析

1.设计层次数据评价模型

本文运用AHP-SWOT评价法将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作为准则层,把相对应的影响因素作为决策层,构建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数据层次评价结构模型,如下表所示。

2.构造判断矩阵

3.一致性检验及排序

用最大特征根法对各个组进行层次单排序,接着进行层次总排序,计算最终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区位交通优势(S1)和农产品绿色物流技术比较落后(W2)分别是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处于优势地位组的频率是0.3151,处于劣势地位组的频率是0.0391;国家及地区政策的扶持(O2)和农产品自身特质的绿色威胁(T1)分别是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所需面对的机遇和威胁,他们的频率分别是0.1533和0.0315,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来设计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S1W2O2T1策略四边形,具体见下图。

根据上图策略四边形S1W2O2T1,能求出其在每个象限中的三角形面积。S△S1AO2=0.0241,S△S1AW2=0.0062,S△T1AW2=0.0006,S△T1AO2=0.0024由此得出,S△S1AO2>S△S1AW2>S△T1AO2>S△T1AW2,根据SWOT评价结果能确定出增长型经营策略(SO)、多元化经营策略(ST)、扭转型经营策略(WO)及防御型经营策略(WT)的四种不同的经营组合策略,S△S1AO2最大,因此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着明显的机遇和优势,应选择增长型经营策略(SO)。

四、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1.加强相关物流人才的培养,注重物流技术的开发

充分吸收采纳国内外先进的物流发展模式和系统的技术管理经验,形成适合发展需要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培养更多的相关技术人才,及早缩小与发达国家及区域的差距。根据对相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要,在物流企业以及设有物流相关专业的学府和科研机构,制定合理的物流人才与技术的培养计划,从而提高技术及人才的水準;充分调动企业、高校和国家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实用型物流技术与人才的发展和应用。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农产品绿色物流价值的认识

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研究发展较晚,相关研究发展比较落后,大多企业和农户对其发展涵义理解不充分,物流技术落后、相关政策和制度法规与实际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等一系列严峻形势。重视农产品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利于促进全省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首先应改变人们的传统物流观念,积极引导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通信、网络等工具,大力向相关企业和农户宣传、普及绿色物流知识;为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提供健康有利的发展环境。

3.利用自身经济与产业优势

充分发挥河南省交通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优势,提倡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增加绿色农产品的种类,提高种植机械化水平,改用省时省力的机械操作。在节约人力的同时,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为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相关法规政策

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农产品绿色物流相关政策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规范行业标准,制定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和农民开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活动,并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农产品绿色物流有效地融入到物流经济发展中,做到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出台对绿色物流相关的补贴政策,鼓励和刺激绿色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绿色环保行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及农户的绿色经营行为,从而支撑河南省农产品绿色物流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诺,郑玉卿.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4).

[2]邓永胜,段丽梅.基于AHP-SWOT法的云南智能物流发展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18.

[3]马正奇,王稼才,朱颖,丁晓杉,刘林.合肥市发展绿色物流的 AHP-SWOT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2016.

[4]张灵祥.基于AHP-SWOT分析法的农产品物流战略选择——以河南省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2017.

[5]邰晓红,李洪萱.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辽宁省绿色物流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01):252-256.

作者简介:谢佳佳,管理学学士,信阳农林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

绿色电力发展障碍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比较了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对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从 绿色建筑的设计、材料、施工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

发达国家绿色建筑是从建筑节能起步的。20世纪 70年代石油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各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并不约而同地推出各种强制性地节能措施。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分阶段几次提高节约标准,每次均在原能耗基础上推进再节约 50%,目前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建筑节能取得进展的同时,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和健康住宅概念的提出,发达国家又把视野扩展到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节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安全性等更广的领域。在这期间,各类有关绿色建筑的活动在世界各地风起 云涌。 随着绿色建筑活动的增多,绿色建筑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意识到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94 年我国发表了 叶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要 2000 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居住环境为目的推动了我国绿色建筑业的发展2004 年建设部设立了国家绿色建筑创新奖深圳市建科大楼上海申都大厦改造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楼等优秀的绿色建筑获奖2006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断地修订与完善 2007 年 8 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的颁布使绿色建筑的发展更贴近我国国情。17 年发布了十三五冶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文件中指出到 2020 年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五十等。推出了绿色施工方法推行装配式、结构建筑等。

三、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实践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政策制度、评价标准、创新技术研究上都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各地也出现了一批示范项目,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 展不平衡、总量规模比较小,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目前,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社会共识,但绿色建筑的推广仍存在很多困 难。

四、发展的举措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出台,我国“绿色建筑”终于有了权威标准。要改变目前国内 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推动其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落实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也是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国家。中国的 能源问题首先是节约能源,花大气力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其次是能源结构问题以及 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问题。 (二)、改善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之所以强调室内环境,因为建设所服务的对象是人类,而人类一天二十四小时之 中就有接近五分之四的时间处在建筑环境内部。可见室内环境的重要性,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用户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问题。 (三)、合理解决开发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绿色建筑要求强化管理网络,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及环境的监控,提高物业管理的质 量。节能节水落实到户实现分户、分类计量收费。对绿化、垃圾进行管理。大城市、特大城市 和公共建筑应率先采用绿色建筑的标准规范。(四)、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 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强制性的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对不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进行披露,并给与处罚。在施工中如遇到违规操作可有监理方提出, 进行制止并处罚。另外还可在政府机构下设绿色建筑中心,对设计建造绿色建筑给予指导,使 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更科学、更权威。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和科学教育,使绿色建筑深入人心, 以便得到更多社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 绿色建筑的兴起反映了当今世界建筑领域和建筑环境发展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它将有助于 人们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将成为未来建筑的趋势和目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我国,要 做好绿色建筑大发展工作,不仅要应用目前已有的技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而且还要尊重我 国国情,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引领绿色建筑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 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文辉《建筑节能气候设计方法研究[D]》 浙江大学 2003.

【2】王麟生, 戴立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李路明《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研究》天津大学 2003 年

【4】夏云等编著《生态与可持续建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年 6 月

【5】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A]》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6】魏润卿.论低碳经济与低碳地产、绿色建筑[J].科技管理研 究,2010,30(22):38-40+16.

【7】支家强,赵靖,辛亚娟.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理论 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2):43-47.

绿色电力发展障碍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电力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一些电力高新技术和电气设备被应用于电力的各个领域以及航海航天领域。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和高级设备,电力技术和电气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机电、航天、航海等领域,现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所必备的技术与设备,本文通过对发电、输电、配电、节电各环节的研究,讲述了船舶电气设备的现状并探讨了电力技术与电气设备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力技术 船舶电气设备 船舶电力系统 现状 发展趋势

【引言】:电力技术在各类船舶电气设备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是较其他技术而言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学科,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础技术之一,它成为了传统产业需要改革不可缺少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机电、航天、航海等领域。伴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不断的向前飞速发展,新技术也在不断的被应用到新时代中的更多、更新的领域,船舶电气设备的应用遍布世界各地。

一、 对船舶电力系统的认识

船舶电力系统由多个环节组成,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环节。船舶电力系统的运行离不开船舶电气设备的支持。在船舶电力系统中,为了确保电力一次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需要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控制,以达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一些测控装置、保护装置、有关的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监控系统为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二次设备包含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其中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尤为广泛。下面对船舶电力系统的各主要环节进行一一分析和研究。

1.1发电环节

船舶发电环节用到发电机组等多种设备,其中电力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为了更好的发挥发电功能,设计高效率的控制方法,就突显出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大型发电机发电过程中通过电力技术可以省掉了一些中间的惯性环节,达到对规律的良好控制;通过电力技术对船舶发电系统的有效控制及船舶电气设备在船舶发电中的应用使船舶发电高效快速的运行。

2.2输电环节

在输电环节中,电力技术和电气设备的应用非常重要,其中电力技术可以大范围的改善船舶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通过电力技术可以稳定、高效的控制直流输电技术,控制调节其灵活性,在我国的远距离输电中同样拥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大型船舶电力系统,成为了世界各地的输电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它不仅实现了对交流输电的灵活控制,而且大幅度的提高了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水平,在船舶电力系统中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2.3配电环节

船舶电力系统配电环境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船舶电力系统更好的应用电力技术及船舶电力设备。正确的应用电力技术及船舶电气设备可以更好的保证船舶电力系统在配电环节中供电、用电的安全性,并保证了质量标准,减少了在配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干扰。电力技术及船舶电气设备的应用不但对开发投入和生产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切合我国船舶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更重要的是合理的的应用电力技术和船舶电气设备可以在配电环节避免配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伴随着电力市场中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电力技术和船舶电气设备在船舶电力系统产生的作用之大,使我国的船舶电力系统高效快速的发展。

2.4节电环节

在船舶电力系统开发的过程中,需要电动机挖掘其自身的节能潜力,这就涉及到节电环节,可以通过应用电力技术来控制电动机的调节速度来达到最佳的节电效果,并且船舶电气设备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发动机在发电过程中节约更多的电量。目前为止,通用的节能应用在船舶中的控制、节流效果十分可观,电力技术可大范围的调速、可以高精度、高效率的实现无极调速,对节电、减少无功损耗及提高功率十分有效。

二、 船舶电气设备的现状

根据对船舶电力系统的分析来看,船舶电力所需的电气设备取决于船舶的自身特点,这些船舶的不同特点就在于应用什么样的变频器。现如今,各国已经对中压电气设备作出了相关规定,并已经出版了新的交流供电系统专辑IEC60092-503:2007,其中对电气设备的要求和2006版的相同。此外,还出版了新的电力推进装置专辑IEC60092-501:2007,这充分的体现了船舶电力系统对世界各国的重要性。对于中压发电机,特别对接地保障及内部短路的保护问题进行了强调,要求设灭磁保护。但是我国的船舶电力系统配置和设备,有的还只是提供初级的系统和设备,有的还需要进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创新。

现在对于我国的船舶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来说,有些系统还没有经过设计,有些还只能靠进口,我国在很多方面还没有达到船舶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如今我国的船舶电力系统正是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因此船舶电力系统以后的发展,不仅需要我国其他机电部门和大型企业的大力支持,向他们学习一些技术,还需要对船舶电气设备进行必要的科技创新,为我国的海洋工程发展贡献力量。

三、 船舶电气设备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如今的电力系统已经成为一个由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电力装备组成的综合体,电力系统的开发需要注意的因素越来越多,可直接观测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为我国船舶电力系统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电力技术在船舶电力系统开发方面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适应化、智能化、最优化;在船舶电力系统中,不管是在设计分析上还是在理论工具上,还是控制手段及研究人员方面都广泛的应用了电力技术,由此可见电力技术对船舶力系统的开发贡献巨大,对船舶电力系统的影响深远。

船舶电气设备被大量的应用于航海事业中,甚至在每条馈电电路上都连接着各种不同的中压变压器,例如日用负载降压变压器、推进移相变压器等等。在汽轮机的船舶上,多用到双速电动机来驱动鼓风机,可见船舶电气设备在航海事业中的应用是多么的重要,船舶电气设备同样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其他行业,从“十一五”开始后,很多课题已经被深入研究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力技术及船舶电气设备的详细分析,对船舶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节电各环节的研究,了解到了船舶电气设备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电力技术与船舶电气设备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由此可以得出航海领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船舶电气设备也被广泛的应用于航海领域,并逐步向着高效性、便捷性、可靠性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银娟. 高压电气试验设备现状分析及技术改进[J]. 技术与市场,2011,10:49-51.

[2]薛士龙. 船舶电力拖动系统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4:221-222.

[3]廖钧. 变电站高压电气试验设备现状及技术改进分析[J]. 通讯世界,2013,17:133-134.

作者信息: 杨占录,男,1976年12月,河北保定,硕士,船舶电气,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大沙路9号甲,266042,13061265659

绿色电力发展障碍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在这一系列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中,技术对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相对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集体经济,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敏感性和扎根本土的需要,因而根据市场适时地调整创新对民营企业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将核心技术运用到本土化生产的能力。也就是说,技术的发展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战略转型与组织变革、国际竞争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因而不论什么形态的经济的发展,都应该围绕战略转型升级,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技术障碍

对于我国民营经济技术问题的现状,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充分与国内市场相结合,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逐渐形成技术优势。同时,技术创新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逐步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的实施,也必然会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及技术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民营经济发展中,对在技术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 民营企业规模偏小、融资困难致使企业资金有限。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和市场准入的限制,在很多产业也存在“限进政策”,规模难以扩大,使之内部融资面临困难。加之对大银行来说,不会选择成本高、风险大的小型民营企业作为重点投资对象,造成了民营经济的外部融资也很困难。这就意味着,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选择投资小,见效快的行业,因而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长期的,具有风险性的技术性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技术很难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创新。

2. 人才的缺乏。

人才对技术及技术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本身存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民营企业一般不处于商业中心、科研中心或教育中心,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也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民营经济技术方面的发展本身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却对知识创新和知识人才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的抑制了知识人才的创造力,造成了知识要素商品游离于市场之外的现象。

3. 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管理者素质较低。

民营经济由于本身是个人集资,且规模较小,在管理机制上不成熟,也使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的领导者都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经验。加之民营企业由于受到自身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往往更加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较少地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创新。造成民营企业技术水平低且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这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民营企业,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也是如此。

另外,整体市场环境下对民营企业这类“私营企业”的差别待遇以及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行政部门服务的意识落后等都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隐性壁垒,对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对策分析

面对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民营经济要实现很好的转变和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首先是要制定合适的人才策略,人才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保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制定正确的人才引进策略,在对人才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合理地运用工资等杠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同时运用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民营经济工作部门要组织好技术人员的培训,实现对技术人员的引导。运用以上方法加强企业在技术人员方面的素质,提高自己科技创新能力素质的可能性。

面对融资困难的问题,除了民营企业自身积极寻求融资渠道,更需要政府部门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好的信息和渠道,通过制定倾斜政策等方式来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银行也应该转变对民营企业的借贷心理,加大民营企业在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力度。

民营经济在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实际上都根源于民营企业体制的不合理,因此要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就是进行体制创新。要改变民营企业由于小规模生产而产生的集权思想及其他由此形成的管理模式,通过投资结构的改变和资产重组等形式加快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高级化、多元化。这就要求谙于市场经济规律、精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培养管理人员的战略思维,使之具备思考投资对于企业的长远战略意义的能力,从而提高民营经济中管理人员的素质。

还有就是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国家应该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实现从机会投资到战略投资转变。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使企业之间的战略竞争更多依靠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和战略实施。民营企业在本身融资劣势的情况下更要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实现致力于提高企业实际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合理投资。这也要求国家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和服务力度、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配套服务和政策、完善市场秩序,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摘要: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我国民营经济自身的障碍和外部力量的阻碍等多重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中技术障碍尤为重要。国家和民营企业都应采取措施克服这些障碍。

关键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雪磊.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举措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184-185.

[2] 王瑞萍.浅论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2012,(5):129-130.

绿色电力发展障碍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是一种新的审计方向, 它是内部审计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新产物。它以增加企业价值, 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与以往的内部审计不同, 增值型内部审计涉及范围广, 专业知识跨度大, 审计方法更加多样化, 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增值型内部审计就是利用这些优势, 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途径达到在变化的新环境下不断实现增值的目的。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需求

(一) 增加企业价值的需求

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需求, 这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的。首先, 内部审计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 改进风险管理, 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其次, 内部审计可以督促其他部门认真开展工作, 加强自我监督, 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间接实现增值。最后, 内部审计能帮助投资者, 改善治理程序, 获得更多的收益。总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的扶持, 内部审计也有服务于企业的必要。

(二)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巨大缺口

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起步较晚, 审计环境较差, 审计资源不足, 各项制度不完善, 审计基础薄弱, 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除了法律规定的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等, 其他单位基本不会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 在已设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中还有绝大多数是不起实质作用的。由此可见,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空缺。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

(一) 对增值作用认识不足

内部审计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发展。然而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未能及时更新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理论知识。理论不足就好比在打一场无准备的仗, 实践起来困难重重。如图一, 就像一个死循环。如果上位者没有正确认识增值型内部审计, 就不会重视内部审计部门, 更不会愿意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在内审部门。但是这种不重视会让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影响审计质量, 无法充分发挥增值职能, 那么管理层就会更坚定内部审计无用的观点。

(二) 审计人员能力不足

内审工作对从业者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知识面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 随着市场的发展, 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对某一项目的审计可能仅有财会和审计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然而大部分内审工作者都是财会出身, 必要时可能会聘请兼职人员临时加入审计组, 但是兼职人员对内部情况不了解, 提出的审计建议未必有效。其次,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本身能力不足, 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不具备可参考性, 导致内部审计无法发挥作用, 不能实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

(三) 审计部门独立性缺失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正常开展工作的前提。然而, 内部审计没有固定的组织架构, 也没有可参考的模板, 因此企业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置内审部门的隶属机构。主要有三种情况, 隶属董事会、隶属管理层、隶属财务部。其中, 第一种独立性最强, 第二种开展工作时容易受管理层干预, 第三种基本形同虚设。还有一些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只是为了迎合证监会的要求, 有的甚至由会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被制约, 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四、对策

(一) 树立内审增值意识, 拓展内审服务范围

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认识, 让他们意识到审计部门不止是在消耗资源, 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从而提高审计部门的地位, 增加审计部门的权利, 为开展审计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 拓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求不仅仅是纠错防弊那么简单, 在横向上它要求对业务的整个流程进行审计, 在纵向上要求由上至下对管理层、治理层和各个部门进行全方位审计。

(二)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优化审计人员结构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广泛, 掌握财会知识只是基本需要, 还需要对法律、计算机、经营管理, 有时甚至是医学、农业、建筑等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要想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审计队伍, 就要综合考虑团队内的人员结构, 既要有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也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前辈, 既要有精通财会知识的人, 也要有擅长管理, 熟知风控的人。对于个人来说, 要不断学习,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时刻关注最新的会计和审计政策。

(三) 科学设置组织机构, 完善内审管理机制

当前许多企业内审部门的机构设置不太合理,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束手束脚, 受到各方制约。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 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使内部审计机构不至于处于被动状态。另外, 内部审计要发挥职能, 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必不可少, 通过设置内审工作流程, 规定审计结果标准,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等方法, 保证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审计结果的质量和价值。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增值型内部审计应运而生, 内部审计进入了价值增值阶段。本文从发展需求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对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分析,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障碍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天津工业大学, 2018.

上一篇:统计学中辩证统一思想论文范文下一篇:团体保险业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