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保险业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2

团体保险业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体育旅游是新兴的旅游产品,衍生许多新的消费需求;世界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不断探求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而产生的市场需求空間,寻求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和体育产业是同时开发的,但因为行业从属不同,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造成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利用。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体育产业决策者及从业人员应主动出击,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依靠旅游业众多的分支机构,力争将体育旅游市场做大。

[关键词]中国;体育旅游;经济效应

[作者简介]熊建萍,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江西 南昌 330013)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悄然兴起了一种户外休闲活动——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既是参与感受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旅游形式,也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个新领域。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吸引体育旅游游客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经济效应。

一、体育旅游的内涵

1.体育旅游的概念。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体交流活动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讲,体育旅游可以理解为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各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活动。

2.体育旅游特征。具有娱乐性、健身性、挑战性和多样性等的体育活动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构成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活动不仅可能愉悦身心,还可以促进参与者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身心疲劳、增强体质,防范“文明病”等功能。体育旅游有很强的专门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专项旅游,游客对体育旅游的选择个性化倾向明显。体育旅游之所以区别于日常体育活动,就在于其异地性。因此,体育旅游的客体虽以体育活动为主,但也叠加了异地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旅游景观与活动,从而使旅游资源具有复合性。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体育旅游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与常规旅游不同的体育旅游无论在心态上还是行动上都具有主动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更能符合与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同时,新鲜、新奇的体育旅游将传统旅游的被动和受约束降至最低点,提供更多的个性服务,更加符合旅游消费个性化的需求。

二、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

1.我国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涵盖了多种地质地貌而且名山大川众多,河流湖泊、海滨胜地各具特色,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魅力。如在东北各省有天然滑雪场旅游;在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三亚等有可以游泳、潜水、日光浴等体育旅游场所;在内陆众多的江河、湖泊和水库有可开展漂流、划船等体育娱乐活动;我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也有可以登山、攀岩等活动的有利条件。如西藏就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内的5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70余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等,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登山产业的山峰资源。而新疆、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荆州端午龙舟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新疆少数民族的赛马、摔跤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体育旅游奠定了基础。

2.我国的体育旅游项目具有丰富的特色。近年来我国在体育旅游方面,除登山、滑雪、海滨游泳等传统的项目外,还增设了一些新的具有体育特色的项目,如漂流、攀崖、滑草、温泉浴及驾车旅游等项目。上海的一级方程式赛车赛道,甘肃省的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刺激本省和西北地区旅游的升温;无锡市在太湖旅游风景区兴建山地自行车赛场,增加新旅游项目并形成特色以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市正在开发畅游长江的体育旅游活动,并准备将这一传统项目打造成为品牌等。北京的十渡、雁栖湖;广州白云山极限运动中心、深圳的欢乐谷、水上世界等,这些主题公园拥有大量的体育娱乐设施。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是我国最宝贵的人文资源之一,是民族文化与体育旅游相结合,在体育旅游中注入中国特色民族文化的因素,是我国体育旅游走向世界的重要保障。我国体育旅游项目有些还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据有关资料,我国以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有25项,占总数64项的1/3强。

3.我国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我国经济每年以9%以上增长速度飞速发展,在沿海地区,GDP已经超过人均3000美元。随着现在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各种健身休闲日益风靡。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国内旅游客源多,规模大,接待能力也强。我国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拥有丰富的民间体育文化积淀和众多的与体育有关的历史名胜遗迹,有56个民族,其中有许多具有少数民族独特魅力的民俗体育活动。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来中国旅游的国际游人也越来越多。据估计到2011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而国外则具有比国内较高比例的体育旅游者。

三、我国体育旅游的经济效应

1.可以增添大众旅游资源。大众旅游业多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以度假、会议、生态等旅游为辅。这些旅游产品共同的缺陷是参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不强,对旅游者缺乏深层次的吸引力,难以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新求异、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追求快感等更高层次的心理追求。体育旅游是大众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众旅游业内容的充实和缺陷的弥补。具有新奇刺激、富有参与性、挑战性和娱乐性,这正符合当代旅游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因此说,体育旅游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大众旅游产品的不足之处,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活动的要求趋向多元化。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健身体闲方式,因其兼有娱乐、刺激等独特的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欢迎。欣慰的是,滑雪、漂流、攀岩、登山、沙漠探险、徒步游、自行车游、自驾车游、高尔夫旅游、武术健身游、海滨健身游等体育旅游项目在我国逐渐兴起。据有关统计,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营业性漂流场所已达150多家。

2.可以刺激住宿、餐饮等消费。民族体育旅游业除了提供民族体育旅游服务外,与大众旅游服务一样,离不开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开发和兴旺,不仅可以刺激直接为民族体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交通通讯、旅馆餐饮业的超常发展,还可间接拉动为民族体育旅游服务

的商品销售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兴旺发达。从1979年至1992年,在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下,大量星级宾馆、饭店的兴建,使许多海外健身配套设施进入大陆。体育旅游服务市场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规划和组织体育旅游活动,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旅游饭店是旅游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饭店的规模大小、数量多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和接待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全国已有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几万家,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00万,间接从业人数上千万。仅2005年国庆期间,在全国接待的1.01亿人次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仅限于住在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为2655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7431万人次。国庆期间,31个城市监测的138家商业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52亿元;监测的131家餐饮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

3.可以为传媒介带来商机。体育旅游产品大多是无形的、不可转移的,是不可陈列、展览的,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的宣传,间接地进行介绍和描绘来吸引人们参与。因此,体育旅游的宣传对其产品的推介销售尤为重要。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有关资料显示,加拿大旅行社的广告宣传费用占总预算的79%之多;泰国旅游局把总预算的60%用作宣传促销;据说美国每花1美元的宣传费用,即可吸引1名游客;墨西哥花1美元的宣传费用,可换N40美元的收益。另据香港旅游协会统计,每花1港元宣传费,可获123美元的直接或间接旅游收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对旅游景点近几年宣传、广告和大型促销活动费用高达数千万元(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永顺县的“猛洞河漂流”和“吉首市德夯苗族风情园”等旅游景点的各种宣传和广告费用)。多年的苦心经营和全方位宣传,终于迎来了湘西旅游的春天,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据当地报纸报道,2004年《疯狂的五一黄金周》期间“28列旅游专列、6万多辆旅游专车进入湘西,游客近50万人,旅游收入达4780余万元”。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但知名度很低,许多极其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未能被世人所了解,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吸引作用。只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方位宣传,才能使体育旅游广为人知,才能激发国内外客人旅游的热情。体育旅游的开发和繁荣,必将为国内外广告业和新闻媒介带来新的商机。

四、对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展望

1.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市场。体育旅游是新兴的旅游产品,衍生许多新的消费需求,世界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探求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而产生的市场需求空间,寻求经济增长点。如我国香港康体局和旅游协会为开拓体育产业及体育旅游市场,联手通过驻外旅游办事处,有针对性地积极推销体育产品。他们向日本人集中推销高尔夫球,向东南亚国家推销赛马,向欧美和澳大利亚推销网球、板球和羽毛球,从而吸引了一大批体育爱好者前往香港进行体育旅游,既盘活了体育产业市场,也提高了旅游收入。就国际市场而言,我国的武术、乒乓球及羽毛球对体育爱好者就具有一定吸引力,组织修学团会有一定的市场。而在国内市场,像异地观战近年有了一定的开展,但发展空间还很大,体育产业的经营者应重视重要赛事的营销,最大限度地挖掘体育比赛资源,丰富体育产业内涵,达到体育与旅游双赢的目的。

2.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和体育产业是同时开发的,但因为行业从属不同,相互交融与渗透不多,造成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利用。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需求,体育产业决策者及从业人员应主动出击,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依靠旅游业众多的分支机构,力争将体育旅游市场做大。比如,近几届的奥运会及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国均保证一定数量的门票给外国的旅游者,委托旅游机构为国外观众的票务代理,这为异地观战者提供了充分保证。这样既为主办国保证了运动会的票房收入,也提高了旅游收入。又比如日本著名的“日本旅行社”,从1993年开始内设专门负责海外体育观战旅游的营业部,该旅行社组织的团队频繁出现在世界体育热点赛事当中,体育观战旅游收入的份额逐年上升。我国虽然也建立了体育旅游总公司,但由于分支机构不多,其业务量及影响力均不尽人意,而普通的旅行社的从业人员意识到体育旅游市场潜在商机,但苦于缺乏“体育”背景,对体育认知有限、运作方面又欠经验积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无论是体育产业还是旅游业的从业者,应协同配合,共同建立和完善体育旅游中介,为实现产业经济的相互驱动创造条件。比如,制订规划一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将体育旅游纳入城市整个旅游计划之中,建立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二要打破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割,加速其相互交融与渗透,共同发展体育旅游业。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当务之急是体育、旅游两个部门携手起来,体育旅游产业决策者及从业人员,应摒弃门户之见,主动出击,依靠旅游部门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将体育旅游做强、做大。另外,旅游部门也应主动配合,成立专门的旅行社,通过这些专业旅行社来收集和发布各种体育活动信息,负责组织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联系旅游交通和饭店事宜,向体育旅游者提供完备周到的服务。最终形成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双赢局面。

3.加大体育旅游宣传力度。目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由于一些潜在的旅游者对各种体育旅游产品还不甚了解,对于参与旅游采取的是观望的态度。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运用各种市场策略进行宣传,使体育旅游路人皆知。首先,体育旅游经营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人们对体育健身的意识,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让体育健身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从而使体育旅游深入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次,利用大众媒介和广告等方式宣传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体育旅游的特点,并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如2000年,乔伊斯国际饭店借助火爆的体育旅游成功地开发了美国旅游住宿市场。乔伊斯国际饭店通过创建体育旅游网使体育赛事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体育旅游网不仅提供了各大赛事的详细资料,而且方便人们查询赛事地的餐馆、住宿、交通、附近的旅游景点等旅游的相关信息。体育旅游网开通一年间,乔伊斯集团的纯收入达500万美元。我国可以创建专门的体育旅游网站,加大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对食、宿、行、娱、购、健进行组合服务、包装,形成全球化、立体化的体育旅游服务网络;可以组织旅游宣传促销团到其他国家、地区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说明会和推介会;可以邀请国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媒体到我国来考察、采访旅游线路,提高我国体育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全面发挥体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作用。

4.建立完善的体育旅游安全体系。体育旅游具有一些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战性的项目,旅游者通过挑战和超越自我而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心情,这就是体育旅游的魅力。但是,有些項目,如攀岩、蹦极、探险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组织体育旅游活动时,安全方面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组织者必须在确保旅游者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体育旅游。对于一些风险大的项目,有关主管部门一定要进行行政干预方式监督安全问题。此外,通过订立保险合同的方式,将旅游组织及旅游者面临的体育财产风险、体育人身风险和体育责任风险等交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这样,既可以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可以大力发展体育保险业务。

参考文献:

[1]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纲要[J].中国旅游年鉴,1999.

[2]陈宝珠.我国体育旅游开发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

[3]王桂忠.关于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2,(2).

[4]程立.试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前景[J].贵州体育科技,2006,(6).

[责任编辑:陈齐芳]

团体保险业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笔者所给出的保险业务合约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保险公司日常开展的业务而开发的,为了能使该系统达到使用要求,合约管理模块里面含有数据管理和保单管理,并做到科学的规划。

关键词:保险业务;Java;合约管理;软件工程

在保险业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保险业务合约管理模块作为商保公司在信息化运作方面的重要工具,在实际中不但采取了电子化信息技术,还使用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存储等技术,极大的增强了它的应用效果[1]。

1 Java简介

Java是Java平台与一种开放性的程序语言的统称,能够在跨平台的撰写中使用,它是在1991年由甲骨文公司下属的SUN公司的研究人员根据现代一些音、视频产品内部所应用的嵌入式处理器而开发的;由于Java技术不仅可移植性强、功能性良好,还具有可靠性与便携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游戏调配台和巨型处理器的程序里面[2]。Java编程有着很好的开放性,能够在非常复杂的运行环境下可靠的工作。

2 合约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1)客户业务管理:保险业务的首个环节就是对该业务进行登记。如果参保者的业务表与证件等一些资料出现改变,或者参保者在办理续保与停保等一些业务时,系统要及时根据出现改变的情况来修改对应的原信息,尤其要及时修改已死亡与退休的投保者信息。如果参保者是公司,那么,就要及时修改公司的破产与兼并等有关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2)保单业务处理:对所有的保单采取适合的管理措施,其中含有:制度方面与协议方面的信息、以及标的与风险方面的一些信息等。尤其要在系统的作用下实现对保单的有效管理,含有:添加与删除保单、以及维护保单等。

(3)合约管理模块的组织架构。

合约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里面复杂度最高的一个关键模块。该模块之中含有保险协议、以及理赔与保全等内容。该模块在实际应用当中,与其它模块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运行所涉及的数据类型有:保险名称、以及保费与类别等。操作者在进行注册,并和参保者进行全面的交流之后,就要录进保险方面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的录入一定要确保真实、有效,并做到细节完整,其中含有:保险有关规定的改变等[3]。录入完之后,对录入的内容做详细的检查,若是经过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就可實施下一步的核查;在完成了以上各个环节之后,最后,要把获得的全部信息都归档,这样,就实现了承保的操作。确认后的保单要及时采取适合的途径传于参保者。

3 合约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对保险业务来讲,其合同里面含有投保方面的事项以及保费等内容,在本文给出的系统里面,支付方面的数据是其必备的信息。在创建所需的对象时,选取的程序进行约定,对保单对象按照目前给出的标准进行核查,并在合同里面加进通过数据分析而推断的风险情况。

在支付处理中需要用到InsPaymentProc等一些不同的函数,对于相关的保费,一般经由银行方面的系统来完成支付,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对于理赔的处理含有:求出有多少赔偿基金,算出各种情况下的实际保金[4]。

下面为核心代码:

4 结语

本模块经由对实际运行情况做细致的探讨,使相关权限更加清晰了,调整了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联系的方式,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处理能力。首先,系统是根据保险业务的实际状态来进行开发的,在对相关运行管理的实施进行分析当中,已考虑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内容,如此,就提高了系统的实用价值;其次,明确运行管理当中使用的一些技术,在实际设计时,对所用到的一些技术做了全面的探究,使之能够适应系统的架构。

参考文献:

[1]陈雷.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经营管理者,2017,(03):1920.

[2]本报记者李超.保监会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N].中国证券报,20160130(A02).

[3]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J].司法业务文选,2010,(28):3641.

[4]黄兴荣,李昌领,吴庆.基于UML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管理系统建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10):133137.

团体保险业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早在190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海勒·锡格就曾提出,企业的雇主应对其雇员因遭受不幸事故、疾病、衰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失业等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其中最佳途径是提供给雇员团体人身保险。这可能是要求雇主为其雇员购买团体人身保险的最早表述。美国第一份团体人寿保单是1911年由美国公平人寿保险社为潘达索德公司的125位雇员签发的。第二年,该保险社建立了团体人寿保险部门,并为蒙哥马利·伍德公司的2912名雇员签发了保额总计为5,946,564美元的团体人寿保单。伍德计划较注重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故更类似于现在的遗属收入给付保险。由于这两份保单保额很大,在美国立即引起公众的关注。

美国团体健康保险的开端也是在1911年,当时伦敦保证和意外保险公司为蒙哥马利·伍德公司的雇员签发了第一份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保险单。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团体健康保险在美国迅速推广。1929年,贝勒大学医院为其1500位大学教师购买了团体住院医疗费用保险,该险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二次大战末,美国团体健康保险的保费总额已达约70,000,000美元。

团体人身保险从一开始就得到美国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的支持。该协会于1917年公布了团体人身保险标准定义草案和标准条款,此草案于1918年成为纽约州的保险法令。1949年,美国高等法院颁布法令,指出雇员有权集体与雇主商议有关工资、工作时间、退休和购买团体人身保险的事宜,这对美国团体人身保险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54年,联邦政府为其250万雇员提供团体死亡保险,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团体人身保险市场。近年来,美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公司都以雇员福利的形式提供给其雇员团体人身保险,因此目前团体人身保险要占美国人身保险市场份额的40%左右。

二、美国团体人身保险的主要种类和资格规定

目前,美国的团体人身保险的种类主要有:每年需续保的定期寿险;遗属收入给付保险;团体保费缴清人寿保险;团体信用人寿保险;团体万能寿险;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医疗费用保险;医药费用保险和牙科、眼科治疗费用保险;暂时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保险和长期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保险等。

对于参加团体人身保险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资格,主要有以下规定:

首先,一般企业要求参加团体人身保险的雇员必须是全日制的正式雇员。有的雇主规定雇员必须从事某一专门工作,有的则要求参加者至少在公司已工作满一定时期。较少的雇主也提供给长期的非全日制雇员部分团体人身保险。当然,在制定这些资格标准时,雇主必须遵守州法律中有关禁止雇佣歧视和联邦法律中有关限制偏袒高薪雇员的规定。

其次,通常规定雇员在满足参加保险资格的一定时期内(如30天内)应作出是否参加的选择。若超过这一期限,除非雇员证明自己仍有可保资格,否则保险公司可以拒保。也就是说,雇员只有在规定的一定时期内投保才不必证明自己具有可保资格。这种限制的目的是防止投保人的逆选择。

再次,雇员的家属要取得团体人身保险资格的最基本条件是该雇员必须分担部分保费。当然,一般还会有些其他具体的规定。如有的团体健康保险规定:如果家属可投保的话,配偶一般都可投保,但子女则要求未婚和低于某年龄(一般为19岁)。如果子女为全日制学生,年龄可放宽至22岁或25岁。如果子女为残疾人(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则不受任何年龄限制。新生婴儿一般均符合投保资格,但有的规定必须满一定时间后才能参加,如14天。

近年来,雇员退休后是否仍可享受团体人身保险福利的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若雇员退休后能真正享受到该福利的话,一般也是通过社会医疗照顾保险补充保单来获得社会医疗照顾保险中不能保障的部分,或通过社会医疗照顾保险扣除保单在社会医疗照顾保险支付额扣除后另获保障。

三、团体人身保险中的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计划

一般地,雇员只要有投保资格,都会加入非参与性团体人身保险计划。但并不是所有雇员都愿意参加参与性计划,雇员一般会将需分担的费用与现在和将来可能享受的福利相比较。虽然参加团身险比参加个险对保费的负担要低得多,但雇员如果对团身险承保范围不满意的话,也不会勉强参加。现在许多雇主虽然提供给雇员非参与性死亡抚恤金,但一般都要求雇员对团体健康保险分担保费。随着美国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可以预见,雇主希望雇员分担的费用会逐年增多。

当雇员支付部分健康保险保费时,该保费中的一部分是税前开支的,即雇员的总医疗费用超过其年收入的7.5%时,超过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所以,实际上许多人并不一定能得到这种税收上的优惠待遇。例如,某雇员年收入为50,000美元,其妻的年收入为35,000美元。该年他们家共支付健康保险费2,000美元,且另支付不能报销的医药费3,000美元。因此,他们的免征税临界点为:7.5%×(50,000美元+35,000美元)=6,375美元。由于他们的医疗费用5,000美元未超过6,375美元这一临界点,所以他们不能取得部分免税待遇。但如果他们该年不能报销的医药费为5,000美元,则该年他们共支付7,000美元医疗费,由于7,000美元已大于临界点6,375美元,故其中625美元是可免税的。

四、美国团体人身保险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后恢复团体保险业务以来,团体保险市场经历了由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独领风骚,到20世纪90年代停滞不前、迅速衰落,再到现在业务转型、谋求新生几个阶段。经济体制的转型客观上为团险市场带来了多元化的客户群体,并且许多民营、三资企业无论是资产质量还是企业管理体制都要领先于同行业的国有、集体企业,这些经济实体产权明晰,体制灵活,比许多国有、集体企业更容易接受并实践国外的先进企业制度和管理成果,主观上也具备了“通过参加保险,转移企业风险”的风险管理意识。许多企业也意识到了通过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建立一套长远的、有吸引力的员工福利计划,让团体保险充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工具。转型期的团险市场正逐渐暴露出旧体制下的种种弊端,而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切切实实地为团体人身险市场带来了新的购买群体,如何有效释放这些潜在购买力,在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实现团险市场的顺利转型将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美国的团体人身保险对我国团体保险的发展有如下启示:

(一)团体保险通常是一种雇员福利计划,它能为雇员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雇员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

手段。通过保险实施企业福利计划,可以利用保险公司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降低计划成本,提高计划的可靠性,因而相对企业自己管理来说具有许多优点。在美国,员工福利支出占到一般企业支出总额的39.2%,在总的员工福利支出中,保险保障占据着雇员福利计划绝大部分份额。很显然,我国也能通过介入员工福利计划取得团体保险的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全民保障水平。

(二)利用专业优势,发展企业年金。保险公司要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精算、销售、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市场,发展企业员工养老保障计划,为企业提供包括年金计划设计、账户管理、投资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和多样化的养老金产品。

(三)团体人身险经营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主动的去分析企业的需要,为其设计具体的保障计划。由于综合福利保障计划是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而量身订制的、含有多种不同类型产品的保障计划,而且企业往往需要对不同层级的雇员提供不同内容和不同档次的保障。保险公司要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保障服务。保险公司要充分发挥团体保险在员工风险保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生命、健康、意外、失能等一揽子风险保障。

(四)国家对团体保险的特殊政策支持,应对团体保险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美国允许雇主与雇员从他们的税前收入中扣除养老金缴费额,并减免养老金投资收益所得税,但对待养老金领取时则像对待其他应纳税收入一样,征收个人所得税。实际上,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年金发展,是一条成本很低的政策。它可以有效克服“企业年金发展压制”的局面,极大地推动团体保险的发展,进而推动其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

(五)要稳步推进条款费率监管制度改革。推进团体保险条款费率改革既要积极也要稳妥,不但要在逐步建立健全团体保险各项监管制度基础上进行,而且要在充分考虑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前提下进行。一是允许寿险公司对已报备团体保险产品进行灵活组合,打包出售。二是选择在保险公司内控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素质较好的部分地区进行条款费率改革试点工作。第三、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团体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商学院)

团体保险业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国际保理业务是卖方与保理商的一种契约,主要是为赊销(OA)项下而设计的产品。它解决了非信用证项下出口的难题,是一项风险相对可控的业务,与众多的国际结算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国际保理;赊销;比较优势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赊销盛行。国际保理业务使出口商在避免信用风险的同时提供更灵活的付款方式,价廉高效,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

1 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证结算方式逐步下滑,而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非信用证结算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信用证成为主流的结算方式。保理业务正是伴随着非信用证结算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国际贸易中,L/C(信用证)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使用比率已经由20世纪70年代的85%下降到不足20%,其中北美和欧盟分别只有11%和9%,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使用比例也在逐步的下降之中。在欧盟内部,80%的进出口业务都是采用非信用证方式,并采取保理方式收款。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中75%-80%均采用赊销方式。而在赊销贸易下,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融资需求正是保理业务发展的基础。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保理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球保理业务量达1.325万亿欧元,其中,中国业务量为550亿欧元。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量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但与全球保理业务量相比,份额仅为4.2%(见下表),这与我国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2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2万亿美元,进口为1万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比例已下降到20%以下,而赊销比例上升到70%以上,这为我国保理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今后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2002-2008年主要贸易国家(前10位)国际保理营业额比较单位:百万欧元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8占比

英国156,706160,770184,520237,205248,769286,496188,00014.2%

法国67,39873,20081,60089,020100,009121,660135,00010.2%

意大利134,804132,510121,000111,175120,435122,800128,2009.7%

日本50,38060,55072,53577,22074,53077,721106,5008%

德国30,15635,08245,00055,11072,00089,000106,0008%

美国91,14380,69681,86094,16096,00097,000100,0007.5%

西班牙31,56737,48645,37655,51566,77283,699100,0007.5%

中国2,0772,6404,3155,83014,30032,97655,0004.2%

台湾7,91916,00023,00036,00040,00042,50048,7503.7%

澳大利亚9,52713,71618,18123,13027,57333,08032,5462.5%

全球724,196760,391860,2151,016,5461,134,2381,301,5901,325,111

数据来源:FCI网站http://www.factors-chain.Com,由作者翻译整理。

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蔓延和影响深化,一方面,收款期的拖延趋势加剧了企业资金链压力,盘活应收账款的“造血”需求越加迫切。另一方面,全球普遍面临企业经营困难将加大收款风险,如何评判、管理买方信用,如何盯住每一单应收账款,如何及时有效地催收欠款与规避收款风险,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即便配备专门人才,单靠企业自身在短期内也很难做好,这为专业保理商创造了巨大的业务机会。

2 国际保理业务的比较优势

国际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国际保付代理的简称,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出口方以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信用方式向进口方销售货物时,由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共同提供的一项集资信调查、应收帐款催收与管理、信用风险承担和贸易融资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2.1 国际保理与福费廷相比的优势

保理和福费廷这两种融资结算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出口企业解决了资金上的融通问题。但是由于它们各自的特点不同,这两种融资方式有着贸易领域和融资期限的互补性,风险承担方式也各不相同。国际保理在以下方面存在比较优势:

业务主要功能方面。国际保理业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一揽子综合服务业务,主要包括: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及评估,对信贷额度内的应收账款承担100%的信用风险责任,代收账款及应收账款管理并定期向卖方报告账务,资金融通等。福费廷业务中出口商将远期汇票或本票让售给债权买方,后者凭进口方银行保证进行票据贴现,业务比较单一、其主要功能是出口融资,是中长期出口信贷的一种形式。

费用计收方面。国际保理业务中收取的费用一般包括以下几项:融资利息、附加费用(主要包括三项:服务佣金、资信调查评估费、银行转账费用),通常按保理商与出口商之间的保理协议确定的费率收取费用。福费廷业务的费用包括以下几项:选择费、承诺费、贴现利息、其他费用(包括债权买方的预期利润、其他手续费等),一般由福费廷融资者在分析进出口商交易的具体风险及有关期限后确定各项费用,加总并计算得出一个固定贴现率而报出实盘。国际保理项下的费率一般占货物发票金额的1%左右,福费廷业务的费率一般要高于国际保理费率。

业务手续方面。国际保理业务不须进口商所在地的银行对汇票的支付进行保证或开立保函;而“福费廷”业务则必须履行该项手续。采用国际保理业务,出口商不须事先与进口商协商,而采用“福费廷”业务,则双方必须事先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2.2 国际保理与出口信用保险相比的优势

坏账担保服务方面。坏账担保服务是出口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出口保理业务的坏账担保服务可向出口商提供100%的坏账担保,并于形成呆账坏账即期偿付,不要求供应商提供额外的文件和证明。而信用风险通常仅赔付呆账坏账金额的70-90%,并于形成呆账坏账4至6个月后才赔付。而且索赔手续繁琐,出口商除按期向信用保险机构提供销售统计报表、逾期应收账款清单等,还必须提供规定的有关文件和证明以对形成的呆账坏账提出索赔。

获取融资及管理费用方面。出口保理业务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出口信用保险却不能以预支方式提供融资,出口保险公司一般要求出口商将全部金额都要投保(即无论哪种付款方式都要投保),在国际上,最高保险费可达全部出口金额的4%,国际保理业务收取的管理费用相对于信用保险费仍然比较低。正是由于在较低的费用下提供了包括信用保险在内的全面服务,保理业务在许多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取得优于信用保险的地位。

团体保险业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200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3号,以下简称《规定》),从而确立了档案管理在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社会保险档案是社会保险业务的真实反映,不仅关系到每个参保者的长远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加快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电子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现实需要。笔者近期参加了广西部分地级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并深入南宁、柳州、贵港、河池、崇左等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调研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情况,召开部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业务骨干、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座谈会,实地查看了纸质档案整理质量及观摩了南宁市电子档案业务经办流程。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广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建设提出一些见解。

一、广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法规制度执行力不够,工作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档案局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规定》,结合广西实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桂人社发〔2010〕130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为广西全面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并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有关部署,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桂人社函〔2010〕1838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力争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百色等市部分经办机构2012年底前通过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其他市级经办机构在2013年7月底前通过达标验收,2014年底前完成所有县级以上经办机构达标验收的工作目标,要求各地以实现三年达标验收目标为核心,全面提升广西各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经过2年的努力,截至2012年底,全区14个地级市,有4个市,6个机构业务档案管理通过了档案管理达标验收,8个市级社保经办机构正在开展纸质档案归档整理,力争2013年底前进行档案管理达标验收。目前尚有2个市级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仍处于无库房、无专兼职档案人员、无经费保障的“三无状态”,未开展业务档案整理工作。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广西区内市级经办机构积存历史业务资料尚有10万宗卷未整理入库。要实现2013年底前全区地级市社保业务档案工作实现达标验收难度相当大。县级经办机构2/3以上没有库房,尚未开展纸质档案整理,2014年全部实现档案管理达标验收任重道远。

(二)社会保险档案保存方式落后,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广西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除了社会保险数据库数据档案以磁介质、光盘和移动硬盘等计算机手段定期备份保存外,大量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文书档案和会计档案仍采用纸质(线装)保存的传统档案保存方式 。而参保人数众多,社保业务档案需保管一生,因此,档案量巨大,占用大量库房空间。传统的纸张保存形式易损,有些档案资料因查询次数频繁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甚至遗失等情况。况且,各地业务档案库房普遍吃紧,有的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连一个固定的档案室都没有,各类档案被分割保管,分室存放。一些地方虽然有固定的档案室,但面积很小,库房建设也大多不完全符合国家《档案馆建设设计规范》和规定,不具有防震、防盗、防火、防光、防潮、防高温、防有害生物、防污染等安全设施,更谈不上规范管理档案,从调查情况来看,越到基层,管理基础越薄弱。

(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手段落后,跟不上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形势的需求

虽然近年来广西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已经普遍使用计算机对社保档案进行管理,但大多数仍停留在目录级管理阶段,即对社会保险档案按一定规律编制目录,在查询时先通过目录检索,但文档资料本身仍以纸张形式存在,最后仍需靠手工翻阅纸张原件,并没有解决传统纯粹纸张化文档资料管理所固有的原件易损的难题。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迅速发展,参保人数和覆盖范围的日趋扩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急剧增加,目前这种依靠手工操作的陈旧手段以及管理方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这必将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率低

广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开发利用起步较迟,档案管理方式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只能简单应付一些查询,不能有效地综合开发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利用率低,没有起到社会保险档案的信息开发对推动社会保险效率应起的重要作用。

二、广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对策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蓬勃发展,业务档案呈现海量增长的态势,传统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发展需求,建立一套人工干预少、效率高、易查询、易保存、运行成本低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广西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自治区级顶层设计,用2年时间完成14个地级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2015年逐步实现县(市、区)级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数字化。先行建设1—3个地级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示范单位,以点带面。重点扶持已实现社保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合格的市级档案馆(库)建立数字档案,做到“扶持一个、建成一个、验收一个”。对正在开展业务档案管理达标创建工作的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加强业务指导,促成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合格,为建设数字化档案夯实基础。同时要加强市对县(市、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推动广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上新水平。

(二)统一组织开发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

为避免各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各自为政重复开发,既造成相互不兼容又浪费资源,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统一组织开发,推广实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并为地级市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解决好信息系统运行的配套硬件、平台软件和实施费用,确保广西社保档案数字化建设起点高、运行稳、效果好。

(三)建立社会保险数字档案,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会保险数字档案,是指以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为基础,把以纸质形式保存的文字和数据、图像、声音等档案资源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盘、光盘等载体,依据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社会保险数字档案更具有存储量大、检索方便、安全、高效率、便于利用、管理成本低等显著优点。社会保险档案数字化以后,可对原纸质档案资料真空打包存放,同时采用相应软件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普通查询,可通过网络查阅其电子文本即可,对于极个别必须查阅其纸质原件资料的再开包查阅,对纸质档案资料实现最大限度的保护。

(四)充分利用社会保险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发挥社保档案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建设社保数字档案既实现了将大量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高速转换成数字化、影像化档案信息管理的质变,又为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日益庞大的社会保险档案以准确、翔实、完整和珍贵的记载,通过数字化管理就可以安全、高效地管理档案信息并能满足快速查询的需求,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使其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合理转化,为参保人提供优质服务,为各级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发挥社会保险档案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团体保险业务研究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于互联网保险监管,他表示,对于互联网保险监管,一是要坚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的原则。互联网保险的本质是保险,它必须由持牌的保险机构来参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人员也必须要持证。

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保险之夜分论坛于5月25日晚间召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介监管部主任姜波出席并发表演讲。会上,姜波主要谈了两方面问题,一是保险科技的发展,二是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及监管。

他指出,近年来依托保险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各个产业的结合不断的加深,中国已经站在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前沿,以互联网来引领科技创新,逐步成为推动各个行业实行升级转型的新的动能。姜波认为,保险科技的应用大概有三个特征:

第一,多層次技术的渗透融合,每一项技术不是独立存在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运用和发展往往离不开多项技术的融合和渗透;

第二,全链条。随着新技术向保险产业链的深入,保险业最经典的它的产品设计和定价,销售、理赔、客户服务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生态环节都在被改造,保险价值链正在得到一个重塑;

第三,是险种的创新和多元化。科技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影响越发深入,呈现出从单一场景的险种逐步向多险种的扩散,从互联网保险产品向传统保险产品扩散的趋势。

而关于互联网保险监管,他表示,对于互联网保险监管,一是要坚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的原则。互联网保险的本质是保险,它必须由持牌的保险机构来参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人员也必须要持证。

第二,是坚持监管审慎的原则,适应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的保险趋势,来完善监管科技。

第三,保护消费者投保人利益的原则,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个人信息安全。

第四,鼓励创新的原则。对于促进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要持一个包容的态度,对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不合规行为也要严密的监管。

他提到,未来监管部门将对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进行一个重点的研究,包括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办法也将及时的得到更新,未来很快会向社会征求意见。

此外,他还指出,目前我们保险监管要突出一个风险导向,对销售领域的重点问题,坚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透明监督、非法严打原则,切实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前沿发展的六大趋势

近年来依托保险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各个产业的结合不断的加深,中国已经站在全球互联网产业的前沿,以互联网来引领科技创新,逐步成为推动各个行业实行升级转型的新的动能。

与此同时我国的保险业抓住机会,利用一些新的技术,丰富产品的供给,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不断的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行业服务经济和服务民生的能力也不断的增强。所以总体而言保险的科技和发展源自于保险本质和特性,同时生动鲜活的保险实践又为保险科技的发展赋予新的内容和亮点。互联网保险是保险科技的重要体现,是保险业服务接近民生的重要的载体。

金融科技即英文Fintech这个词是finace和technology的合成,中文翻译是金融科技,维基百科将金融科技定义为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用技术改变金融体系,进而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在国际层面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作为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机构,将金融科技初步定义为通过技术手段来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以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化产品等等,金融科技正在从全球范围内深刻的改变金融行业的格局。

其实金融和科技一直是相伴相生的,不是说最近十年二十年才有金融科技的促进。因为从保险业的学习体会来讲,当时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的绘制据说当时就是哈雷彗星的发现者。他作为一个数学家,当时绘制了世界第一张寿保险的生命表,在当时也是一个科技创新,只不过就像IT里的摩尔定律一样,不断地加速,所以金融和科技真正为什么受到如此的关注呢,在最近的十年、二十年,应该将是加速的融合,加速的推进的创新。正在全面的赋能金融业的发展,从客户的经营、产品定价、渠道销售、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流程的优化,对金融服务的价值链进行全面的赋能。

我国的金融科技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个是1.0阶段,所谓的金融电子化的阶段,主要是简单的线上化,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2000年进入了互联网的金融阶段。这个阶段具体表现就是对传统的金融机构搭建在线的业务平台,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行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

目前已经到了3.0的阶段,就是金融和科技一个深度的融合阶段。金融机构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大幅度的提升传统金融地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

从前沿来看目前这几大趋势:第一,云计算,它的应用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未来将更加关注安全稳定与风险防控,云计算技术进入了成熟区,金融云的应用也正在向更加核心和关键的深水区迈进。金融行业的特住性要求云计算运用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连续性,同时对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大数据的应用走向跨界的融合,标准和规范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为金融行业的数据是海量的,资源非常丰富,业务的发展依赖大数据的分析。目前行业的大数据应用较为成熟,比如说有一个中国保信,它每一个保单都录入,各种信息数以亿计的海量的信息走向一个跨界的整合。与相关的产业链数据打通、共享,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是否规范与标准成为数据应用价值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三,人工智能的应用加速发展。从计算向感知和认知的高阶演进,在感知层面以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为代表的生物智能技术已经在进领域广泛应用。未来以智能风控、智能投顾和智能投研为代表的认知的智能应用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最具潜力的一些领域。

第四,区块链从这个概念走向应用,前几年还是一个非常新兴的前沿的概念,而现在已经用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区块链技术基于这样一个分布式的网络形成的共识机制,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透明性、数据不可篡改和自治等特点,它的空间应用非常广阔。但是在目前一个困惑就是部分构成的要素它的法律基础还是比较缺失的,所以国家政策方面的缺失也对区块链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可能还有所制约。

第五个方面,监管科技得到更多的关注,将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新的亮点。从金融科技到监管科技,各类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推动监管系统的能力与构建,推动多层次金融监管的功能性的需求。

第六,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形成了融合事态,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金融科技中的每一项技术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未来新一代技术的共生共用将会更好的把科技应用于金融当中,更好的助力于金融科技实现一个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

保险科技应用三个特征

第二个方面,关于保险科技应用的观察。目前是非常丰富的途径,这个观察还是非常局部的,科技应用的不断深入进入所谓保险科技的时代。像Fintech在国外有的讲InsurTech,在美国有些InsurTech公司在美国已经获得了很高的估值。从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萌芽时期,探索期,到保险网络化和移动化的积累期、发展期,再到保险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爆发期,科技在保险的应用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进入保险科技的阶段,互联网保险的快速扩容为保险科技提供了土壤,在这个过程当中保险和科技可以进行不断的碰撞融合,实现了各项科技的应用创新,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保险科技应用大概有三个特征:

1、所谓全面的技术,多层次技术的渗透融合。应用于保险业的技术类型迅速的多元化,它不是单向的技术。刚才讲的诸多前沿领域的技术在保险领域都得到了融合的发展,每一项技术不是独立存在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运用和发展往往离不开多项技术的融合和渗透。

2、全链条,因为保险是一个很完整的价值产业链。随着新技术向保险产业链的深,保险业最经典的它的产品设计和定价,销售、理赔、客户服务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生态环节都在被改造,保险价值链正在得到一个重塑。

3、多险种,险种的创新和多元化。科技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影响越发深入,呈现出从单一场景的险种逐步向多险种的扩散,从互联网保险产品向传统保险产品扩散的趋势。

主要影响科技的技术比如说像云计算,其中物联网打通了生态体系中连接的最后一公里,使得数据的维度更加丰富,大数据是生态体系中相互连接、交换的主要内容。区块链解决了主体间数据交换的安全和信任问题。人工智能是以大数据为原料,通过建模、机器学习等提高保险企业的运营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服务。云计算为生态系统的一整套运作提供了一个存储网络计算的基础设施的支撑,这些是一些理论的探讨。比如说像基因检测,有助于鉴别发病风险,推进精准定价,向客户提供针对性的疾病预防的监测措施。以前讲销售,因为中介部以前传统是监管各个销售渠道,现在讲销售服务和创新,这三者的融合,纳入一个监管和推动发展的范围吧。

下面有几个例子,比如说航空延误险,过去的难点很难具体的为一个,因为咱们航班经常没有点,没有规律它的延迟,现在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比如说航班的信息它准时的能够推动数据传输、智能合约在航班预定之前购买保险,收到保费,无纸化操作,一旦航班延误两个小时以上智能合约将自动的赔付。

还有一个例子,比如说退货运费,大数据精准定价在这方面的应用,下单申请退货,退货完成,系统自动申请理赔,整个链条中大数据发挥着非常精准的计算作用,它可以对上百种的风险引子进行动态的监测,同时有一个附加的动态模型,最后系统输出。

物联网保险,未来的财产险,现在咱们国家财产险百分之七、八十以上都是做车险,大家开玩笑说都知道车值钱,但是最值钱的是生命,所以保生命健康的很少。还有房子,家财险保的也很少。所以这块在咱们国家整个,顺便说一句保险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在全球目前中国总的保费排第二,但是我们人均只有三百美元到四百美元,前十位的世界各保险大国,美国第一,其它第三到第十,它的人均保费群都是三千到四千美元,换句话我们两百三百,也不要到三千、四千了就到一千的话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可以说有巨大的空间。像刚才讲的家财险、责任险,养老、医疗都是方兴未艾,有很多的应用场景。未来的财产险可能跟整个物联网的保险有很大的关系,这是讲的物联网的应用。

再比如这是国内某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应用人工智能让保险更加贴近生活,模型的输入、身份的识别、数据可视化、图像识别、智能保顾、客户服务,应用以后大大提高了效率。顺便说一下比如说看片子,到放射科看片子,现在有些公司运用人工智能识别片子的准确度接近放射科主任的水平,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度在不断提升。

还有保险的中介机构,它运用大数据实现保险产品的差异化定价。中介机构它就跟美团一样,早期它是卖饭的,后来卖到客户喜欢吃中餐还是西餐,数据都集中在中介机构手里。像美团一样对于餐馆本身的运营模式有更大的话语权,中介机构也一样,现在有些中介机构感到不是他想做而是这个数据的基础让他自然而然产生了设计产品都不想跟保险公司合作,他想跟(在保)公司合作,来直接进行差异化的产品的定价。

保险科技三大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保险科技也带来了很多的变革和挑战,一方面它促成了保险新兴产品的提升,提高了保险的普惠水平,另一方面保险科技可能增加潜在风险的隐蔽性和传染性,为行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主要是三个方面:

1、產品边界。现在部分互联网公司相继推出了一些类保险的产品,把保险的概念有所混淆,互联网保险本质的是保险,属于特许经营行业需要持牌经营,但是这些类保险的产品,未来的方向我觉得还值得观察。

2、技术边界。新科技在保险的开发运用不断的深化,但是仍处于探索的阶段,保险科技在行业应用的普及程度有待提升。虽然是这些金融科技的领域都深入了保险领域,但是融合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产品模式方面进行整合。

3、风险边界。新技术催生了新的业态,新业态产生了新的风险,一方面信息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可能造成客户信息的泄露等等,另外产品的形态不断的创新,定价风险、风险管控的能力也不断的提升。比如说车险,自动驾驶以后也许车就不撞了,那么中国产险业的50%以上江山的保险业何去何从,但是并不是说风险就消失了,也可能本身系统会有风险,另外电池也会产生风险,所以说风险的业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又比如说网络安全险,网络安全险怎么来定义,怎么定义,怎么界定这个损失,如果界定不清楚,可能成为一种巨灾,整个把系统的崩溃,把企业的运营险都放在里头,那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承受的,所以这些新的风险模式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弯道超车机遇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目前从事该项业务的财险公司有74家,人寿险公司有78家,合计是152家。去年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费是1905亿元,大概保险公司的自营平台占了三成,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实现经营的占70%。

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不能忽视的风险,主要包括销售误导、信息安全、资金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能力不足等等,还有第三方平台违规开展(保险业务),没有牌照,最近监管也处罚了几家。

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从最初的渠道变革到场景创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到今天的生态的赋能,应该讲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保险的主要问题一个是产品一个是渠道,产品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渠道有待进一步规范。所以实际上互联网保险是为保险业的发展在渠道这个劣势方面实现弯道超车提供非常宝贵的机遇,值得整個行业深入的研究。以前银行网点公信力很高,主要的竞争力之一,但是互联网时代保险业也可以在销售渠道方面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

第一个阶段就是它以渠道创新为核心的互联网化是早期的保险出保;

第二个阶段场景创新,消费场景多元化为互联网保险提供了场景化的扩大,扩充了保险公司的业务标的,成为了一个突围的方向;

第三个平台的创新,互联网高效的连接催生了平台经济,基于技术效应在平台经济上催生了以模式创新为核心的平台化,这方面应该讲是一个很突出的进展。

最后到互联网保险3.0是一个生态的创新,随着连接的广度、深度、维度的指数级的增长,整个世界的联系,所谓万物互联,整个世界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互联网买保险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构建产业体系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的阶段。大家观察一下大的保险公司目前不仅在卖保险,而且在布局养老、健康,整个的生态链的布局。

所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应该讲对行业还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一个是提升它的保险可获得性,践行普惠的保险价值。一个是改造保险的价值链,推动行业的增值提项,助推产业的升级发展,激发新的动能,提升保障能力,服务实体经济。大家开玩笑说保险业是金融行业里,我们是农民种地的,真正跟实体经济、民生连接最密切的,它不仅是数字,而连接着人们的养老、医疗、财产安全。

互联网保险监管

关于监管政策,总的来讲,咱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并不是说舟不存在了,剑不存在了,因为保险的风险还是存在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说像保险的属性,风险的承担和分散对消费者的保护,各个机构需要持牌,这些都是基本的原则是不会变的,只不过形态发生变化,在互联网这块要跟随他们发生一个变化。

一个是坚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的原则。互联网保险的本质是保险,它必须由持牌的保险机构来参与,参与互联网销售的人员也必须要持证。

第二坚持监管审慎的原则,适应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的保险趋势,来完善监管科技,所以我们讲的所谓“舟已行矣,剑也要行”。

第三,保护消费者投保人利益的原则,这是不能变化的,不能说网上网下就不一样了,网下叫非法集资到了网上就可以随便来,或者消费者在网下得到严密保护,到了网上的话可能就找人就找不到了,这种情况监管是要防范的一个重点。所以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个人信息安全。

第四,鼓励创新的原则。所谓监管砂箱,监管机构以规范发展为前提,对于促进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要持一个包容的态度,对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不合规行为也要严密的监管。未来监管部门将对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进行一个重点的研究,包括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办法也将及时的得到更新,未来很快会向社会征求意见。

第五,关于保险渠道监管的思路,现在我们讲全渠道监管,这个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比如说欧盟最近出了一个叫保险销售指令,它对保险所涉及的所有主体予以规范,对消费者进行保护。

目前我们保险监管要突出一个风险导向,对销售领域的重点问题,坚持机构持牌、人员持证、透明监督、非法严打原则,切实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个是全面规范互联网保险的渠道的保险销售,第二个系统完善在银行业代理保险的业务监管。

第三,大力强化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监管。在册的800多万,把银行和中介机构加起来1000多万,这么大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今后应该讲为服务民生、服务经济发生更大的作用,当然它的规范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第四,清晰完备保险公司的中介渠道以及管理。中介机构它的责任最后跟保险公司还是密切相关的。

总之在目前,中国的保险业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步入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够抓住这些机遇,国外金融市场所说的“三分天下”,银行、证券、保险养老金,养老金和保险加一块资产规模是很大的,所以未来中国保险业互联网可以成为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助推器,可以成为一个有利的制度,所以在这方面有赖于各位专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吧。

上一篇:绿色电力发展障碍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肝胆外科数字医学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