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范文

2024-06-27

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范文第1篇

摘要: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文化 建设

0 引言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因此,和谐文化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标。

1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这种理想越能充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越能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就会越能成为执政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既包含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只有用先进的文化鼓舞人民的斗志,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内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有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在贫困的基础上也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物质文明的进步为依托。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和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社会越是向多样化发展,就越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这种文化调节和整合的过程,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随着改革开发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建设和谐文化,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培养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2 建设和谐文化的几点作法

“基层文化阵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封建迷信、落后消极甚至反动的东西就会去占领。”积极发挥先进文化的熏陶、激励、凝聚、整合等作用,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一是大打文化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举办大型的广场文化活动,在不断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构建以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大旅游格局。二是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由宣传、文化等部门牵头,选定主题,由相关单位承办,组织开展文化广场活动,半年一评比,年底一考核,从制度上引导激发各部门各单位参与群众性文化演出的积极性。举办春节文艺调演、元宵节焰火晚会、农民鼓子秧歌表演、老年健身活动表演、消夏广场文化演出、家庭才艺大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少儿舞蹈大赛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活动内容涵盖文学、书画、戏曲、歌曲、舞蹈、器乐等方方面面,活动范围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包括党政干部、社区居民、农民、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三是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以中小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居民、幼儿园为主要推动力量,在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庭全面展开;“消夏广场文化演出”把文化活动拓展到了企业。“青年歌手大奖赛”、“红色经典大家唱”活动,为全市的党政机关干部提供了施展才艺的舞台。四是壮大民间社团组织,培育文化能人。文化能人促进先进文化在基层生根开花。经过不断的发展,民间文化社团组织京剧联谊会、夕阳红艺术团、老年太极拳协会等常年活跃在社区、街道。

文化活动的开展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化作推动惠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3 在继承和借鉴中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也离不开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同时也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适应。

第一,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重和谐,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提倡宽和处世,协调团结。孔子提出的“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格,就是为了要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则集中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孙子的战略思想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协和万邦”,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睦共处、亲密友好。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强调“和为贵”的同时,还强调“和而不同”。和谐求以共生共长,不同求以相辅相成。在和谐中实现共同的发展,在不同中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这种底蕴十分厚重深远的和谐思想,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承接和弘扬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涵,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建设和谐文化,还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独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长处,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通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追求和谐的内容,都对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范文第2篇

一、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

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祖国的发展进步和学校建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少老干部党员即使在退出工作岗位后,仍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领周围群众投身党的各项事业,表现出了坚强的党性和可贵的老党员精神风范。但是,老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新时期错综复杂的大环境,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会反映到他们的头脑中去。有少数老干部认为“离休退休、万事皆休”,因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学习;有的老干部由于离开了原来繁忙的工作环境,生活节奏变慢了,时常感到有话无处说,从而产生了“失落感”;有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干部的暂时利益,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不平;此外,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也使一些老干部产生怨气和不满情绪,等等。在离退休老干部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加以解决。我们要让老干部党员认识到:离休退休不是离党退党,老干部在发挥党员作用上永远处在第一线;老干部的昨天代替不了今天和明天,学习是无止境的,世界观的改造也是永无止境的。为使老干部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首先,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我校坚持定期地组织老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传达上级的重大方针政策,使老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使老干部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去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复杂问题,提高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近年来,我校没有发现一名老干部参加“******”等非法组织;在2005年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因正值暑假,天气炎热,我校老干部工作人员便挨家挨户送学习资料,传达上级有关精神,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离退休党员中全面展开。第二,要进一步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我校组织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均让老干部参加,有关文件及时让他们传阅,定期向他们通报学校的情况,组织他们参观纪念馆、展览会等。学校重大决策出台前,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确保老干部政治待遇的落实;第三,要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要选配好党支部书记,重视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严格组织生活,增强组织纪律性,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针对老干部的特点,为老干部参加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创造条件。我校长期坚持的老干部党员每月集中一次开展支部组织生活的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由于每月组织活动从实际出发,在组织领导、活动方式和内容上做到因地制宜、适合老干部特点,尽管离退休干部行动不便、居住分散、流动性大,但绝大多数老干部党员还是克服困难坚持参加。通过健全老干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不仅做到了老干部党员的自我教育,还影响和带动了非党员老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还通过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及时了解掌握老干部的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二、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切实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保持身心健康,做到安度晚年、颐养天年、益寿延年。我们要牢固树立为老干部服务的观念,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老干部,而且更要在精神上安慰爱护老干部。老干部大都已年老体弱,加之改革不断深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更需要我们对他们多加关心、爱护和帮助。要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朋友,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老干部满意,让组织放心。第一,关心老干部的身体状况。我们经常慰问、走访、探视老干部,特别是身体有病的老干部,尽力使老干部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确保“老有所医”。如对离休干部的疗养,我们除了联系落实疗养院,还均派人接送老干部。对退休老干部的体检,我们认真组织,及时(下转第21页)(上接第19页)把体检结果告诉老干部,并建立了离退休人员的健康档案,对每个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老干部年老体弱、长期生病,儿女又不在身边,我们便派人陪同看病,使老干部亲身感受到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第

二、关心老干部的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我校积极创造条件解决老干部在生活、住房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好相关待遇。如对部分老干部的住房年久失修问题,我们积极与学校后勤部门协调,及时为他们修缮住房。我们尽量把涉及老干部的每一件事做实做细,如每次调整离(退)休费或补贴都通过电话或寄信件等形式告诉老干部,使他们对自己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一清二楚。对学校发放的实物福利品我们都及时将其送到离休及年老体弱的退休老干部家。第

三、经常走访老干部,及时了解掌握老干部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困难。尤其是重大节日和老干部生病期间,更是领导亲自带队登门走访和慰问,平时则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书信等方式与老干部加强沟通、联系。在我们上班的时候,不少老干部常不在家,我们便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打电话与其沟通联系。老干部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更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关心。对此,我们对他们要多体谅,多问候,多亲近,多安慰,以十分细腻的感情,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反映,分担他们的忧愁。

三、组织各种适合老干部的活动,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我们鼓励和支持老干部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发挥专长,依靠其政治优势和技术优势,把社会需求和本人志趣结合起来,积极为他们力所能及地做些工作牵线塔桥,如我们帮助部分老干部联系协调参加省医学会、有关诊所、学校督导组等相关工作。帮助老干部联系参加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学习和活动;认真组织老干部开展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各项活动,如绘画、书法、摄影、诗歌、唱歌跳舞、下棋打牌、科学文化知识讲座等等,以陶冶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适当组织老干部开展集体参观游览活动,让老干部亲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新变化、新成就;通过茶话会、座谈会、团拜会等形式,听取老干部的意见,与老干部交朋友、做他们的知心人,

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及其内涵出发,阐述了标准化战略的功能,论述了加强标准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标准化战略的措施。

[关键词]和谐社会;标准化战略;功能与作用;措施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及其内涵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是人和社会得到协调发展、自然得到尊重的社会。概括地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们认为,“和谐社会”的内涵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

2)是全体人民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

3)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

4)是一个自然得到尊重的社会。

5)是行为规范的社会。

6)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从上面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及其内涵看,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要求为全体人民谋福利,要求社会结构合理与行为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各种标准,以保证和谐统一。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呼唤标准化战略。

二、“标准”的概念、地位、作用与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是质、量、度的统一体,事物总

有一个度,这个度是此事物之所以成为此事物而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准。所谓的标准化,是人类活动的纪律约束,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法则之一。标准是什么,根据国家标准的定义,标准就是对重复性事物的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并由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是质量检验的依据、知识产权的核心、现代竞争的武器、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致胜法宝。根据WTO/TBT的定义,标准为经公认机构批准的、规定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还包括专门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专业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1.标准的特点和规制标准具有如下的特点和原则:

(1)标准的柔性规则与非强制性

(2)标准的应用广泛、影响面大,涉及各种行业和领域。标准除了大量的产品标准外,还有生产方法标准、试验方法标准、术语标准、包装标准、标志或标签标准、合格评定标准、制定标准的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等等,广泛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3)标准对贸易壁垒的显性作用我们都知道,标准对于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并且一般都是量化的。因此,其对于进入国际贸易货物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制定标准来保护本国的利益,采用抬升技术壁垒门槛的国家标准战略。据统计,按照WTO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受到反倾销制裁最多的国家,有60%的出口企业遭受到国外技术性壁垒,尽管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已经超过了6000亿美元,但我国每年出口因此遭受的损失高达700亿美元。

(4)最小贸易影响原则标准在目的或效果上不应该给予国际贸易不必要的障碍。

(5)非歧视原则各国在标准方面,给予WTO任何成员国领土产品的待遇不得低于给予本国同类产品和源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待遇。

(6)等效原则和协调一致原则除非因为国际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无效或不适当,一旦国际标准已经存在或即将生效,每一国家标准化机构都应使用这些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作为其制定标准的基础。

(7)透明度原则标准化机构应该定期,如至少每6个月公布一次

工作计划,包括其名称和地址、正在制定的标准及其前一时期已采用的标准。

2.标准的地位、作用与功能

世界上,流行着这样的理念“一流的企业或国家做标准、二流的企业或国家做专利技术、三流企业或国家做产品、四流的企业或国家做苦力”,从这其中可以体现和感觉出标准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国际标准制约国际市场的时代,国际竞争的核心在于标准的竞争。现在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把标准作为参与现在及其未来全球竞争的战略武器。一个现代国家不但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还应该有技术制度,尤其要把技术制度当作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相提并论的独立制度体系对待。

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要潮流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趋势下,技术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制度之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关系到人身健康与安全,关系到保护人们的权益、保护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标准化战略对我国而言,有如下的重要作用与功能:(1)

标准化战略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21世纪前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鉴于人多、地少、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的国情,必须要发展循环经济,要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升级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进而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而实现这些目标,必然涉及到产品的技术标准。

(2)标准化战略能够实现规模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

标准的制定能够减少产品的种类,使得产品的品种呈系列化,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实现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标准不仅对产品的性能做出了具体要求,而且还对产品的规格、检验方法与包装和储运条件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依据标准检验,产品的质量就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

(3)标准化战略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有利于保护人

类环境和执行环境法规

近年来,我国将资源和能源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作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制定了灌溉、节水生活器具、废物及其处理、回收再利用、城乡建设与小康住宅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制定了资源和能源标准,保证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行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4)标准化战略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一项科研成果,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始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应用,一旦纳入了标准,则就能迅速得以推广和应用。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通过标准来大力推进先进技术应用。

(5)标准化战略有利于确保产品的兼容性

我们都知道,许多产品如果单独使用没有任何价值,比如一台电脑仅有主机而没有显示器、键盘或者鼠标、软件等与之匹配的产品将是毫无用处。而由于国际分工的细化,这些相关产品一般由不同的生产厂商生产的,标准就能确保产品与部件的兼容和匹配,使得消费者能够享用更多的产品。

(6)标准化战略是跨越国外“绿色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的作用日益削弱,包括“绿色技术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显现。我国正处于入世后的过渡期,必须遵从国际规则,按照国际标准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特别是与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关的产品质量。我国要积极应对挑战,加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力度,颁布一批新标准,以此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7)标准化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

没有标准化战略的技术支撑,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有效落到实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三、加强我国标准化战略建设,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前面已经论述了标准化战略及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加强我国的标准化战略建设。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我国的标准化战略建

设,全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1.加强标准化战略及其重要作用的宣传,引起全国人民和政府及其相关单位的足够重视

目前在各级政府部门中,对标准化战略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没有把标准化战略建设摆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必须加强标准化战略及其重要作用的宣传力度,进行全方位报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各类论坛、宣传广告等等媒体的作用,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各类企业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在认识和行动上高度重视。

2.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化发展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了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我国也要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来确定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研究,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健康和安全纳入到重点领域来。要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的标准化政策,推进环保标准化战略,建立循环经济社会体系。

3.推进公共安全标准化建设

(1)成立公共安全标准化技术专门委员会

(2)组织专家参加安全国际标准制定及其相关的国际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掌握国际信息,并及时把我国的技术要求和意见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

(3)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分析我国公共安全标准化的现状和问题;建立我国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及其框架,建立公共安全标准信息平台。政府通过媒体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化宣传教育,使企业及早做好应对准备,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公共安全国际标准化活动。

4.与时俱进,做好标准化的创新工作

标准化工作本质上是通过施加正确而必要的约束,使得事物运行规范化。由于事物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所以标准化工作也必须随之不断创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否则将会成为事物发展的绊脚石。

5.做好标准化工作的社会服务

标准化工作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服务社会是标准化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神圣职责。标准化工作必须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活型、节约

型与和谐型社会服务。

6.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及其进展

企业应当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标准化是规范企业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动力,是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的有力武器,所以一定要加强企业标准化的工作力度,使得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

7.做好城乡协调发展的标准化工作,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

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范文第4篇

首先说的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说, 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一部分, 只有不断得到全面发展, 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人就概括了现在大学生的特点为:时代感强, 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 实践能力弱;参与意识强, 辨别能力弱;个性特征强, 承受能力弱;竞争意识强, 诚信意识弱。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有:实践能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稳定、艰苦奋斗精神欠缺、在学习上、生活中出现问题, 容易造成心理失衡(比如经常出现的跳楼事件)、考试时作弊、在就业求职时, 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甚至弄虚作假。所以,从自身素质的提高来说,大学生要从这几个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只有做到了自我和谐,才能更好地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做出贡献。第二点说的是大学生在人与社会和谐中的应发挥的作用。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大学生作为集合中的一部分。在人与社会和谐的建设中,应做好表率作用。最基本的就是遵纪守法。另外,带头做到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带动社会并使社会逐渐形成诚信友爱的氛围。做好真实的自己,为灾区和需要的人捐款或者捐赠物资,三下乡到农村里支教等都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此外,大学生也要提高参政意识,比如说如果有什么好的或者创造性的建议和想法,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和政府提议;通过信访等合法方式发映问题等等。

第三点说的是大学生在人与自然和谐中应发挥的作用。环境问题在全球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要重在实践。大学生首先要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的实践者,并在实践中不断关照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并加以改进和提高。例如从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植树、绿

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范文第5篇

[摘 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视域下探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文章首先阐述了和谐社会下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之内涵,然后分析了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再次,在着重透析了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探寻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教育 和谐社会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机能逐步成熟的人生阶段,在客观上又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当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偏差,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尚存在不理想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概述

人生价值观教育就是教育者以现时代的社会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追求人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目标,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运用一定的教育模式或方法,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目的、态度,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看待社会、人生以及自己的生活,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社会和谐是全面系统的和谐。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大系统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就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追求人生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并且着力实践人生价值的教育。所以说,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要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完全一致的。

三、探寻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

1. 借鉴传统,探索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

(1)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儒家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其伟大之一就是十分重视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同理,和谐视野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例如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的构架不应停留在抽象的某一门学科(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青年学)理论的传授,而应该是大学生最为关心的人生发展的四大问题,即学业、职业、恋爱、人际交往。大学生的所有问题,矛盾与困惑几乎离不开他们最为关心的四大问题。能围绕这四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教学,不但使他们坐得下,听得进,并达到入耳入脑之目的,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适应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共进的能力,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关心人类命运的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等能力。围绕这些能力的培养实践内化,逐步形成奉献、合作、自信、坚韧、谦虚、质朴、诚信等品质。这些能力、品质的培养要靠古今中外丰富的人文知识作为依托,不能以一门学科为基础,而应该以人文学科为前提,以“问题意识”切入,以提高素质为目的,达到人生价值观教育。

(2)教学形式的互动性与体悟性的统一

人生价值观教育表面上看来是理论教育,实际上它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会道德推理,提升精神境界。人生价值观教育最忌用概念解释概念。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背记抽象的概念,而应以比喻引入案例创设的情境、对话等手段给出一个语境、一个“场所”,使意义活起来,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接上轨,以使学生生成意境、找到感觉、形成理念、内化为品质。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必须是互动的,理论必须要与师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否则因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应付考试”,这种教育无异于“水过鸭背”,不留痕迹、不能体悟,既不能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会令学生心灵感动,更不会受学生欢迎。孔子根据学生的个性、志向让他们心情舒畅、有的放矢的情状下与自己交谈,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循循诱导,帮助他们克服弱点短处,发挥优点长处。价值的体认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心灵的感悟也多是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方能激发,而学生的主体参与给他们的体认与感悟创造了契机。

2.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寻求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1)要加强“以人为本”与科学素养的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义荣辱观对和谐社会构建,提供重要的社会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规范为基本形式,以价值实践为指向,也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调节和行为表现提供了价值支撑和价值取向。因此,当前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要把和谐社会理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的特点,理解他们的情感,以严谨的科学精神、深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去熏陶、感染和征服学生,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满足大学生精神智力发展、道德品性养成、理想信念树立的需要,把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排难性和激励性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与大学生成才内在要求的统一。

(2)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与优良传统道德教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整体的凝聚力的体现,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远大理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能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不断培育和发展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崇德重义、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因此,构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内容就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培养其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加强大学生的法纪教育

法纪观念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补充和有效保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以遵纪守法为荣就是要倡导人们培育法律精神,加强法制观念,树立守法意识,养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大学生作为公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成员,应该是理想坚定、道德高尚、纪律严明、法律修养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把人生价值观教育与法纪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确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律念识、法治精神,实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基本要求一致,并在此基础上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升华,以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成为有知识,有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德育室编写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述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李淑贞.青年人生价值沉思录[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

[3]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范文第6篇

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及意义

调查研究家乡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现状,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策,增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理解。

2、调查对象

、、、、

3、调查方法方式

(1) 调查方式:以实地考察为主,咨询行政部门为辅。

(2) 调查方法:以深度访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3) 调查人员:福州大学管理学院08工商管理系傅剑辉同学。

(4) 调查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10年1月22日——1月31日,收集资料,设计问卷等。 调查阶段:2010年2月1日——2月12日,访谈与实地考察等。

总结成文阶段:2010年2月13日——2月21日。问卷分析,资料汇总,撰写报告。

一、土山村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现状描述.

1、生产

今年村内许多企业投产,为我村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但是我村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每家农户有五六亩地,甚至有的只要一二亩,土地细碎分割,经济规模狭小,不能采用机械化种植,效率很低。企业的增加为我村的经济建设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造成的环境污染却不可小视。

2、生活

综合水平可以说是中上水平。过去那简陋的土房已不复存在,屋里的家当也逐渐改朝换代,菜园里的菜除了能满足自家需要,还能拿到集市上去换别的东西。关于教育。村子已经有完善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高中都有较好的教学环境。关于医疗。我村只有一间较完善的医务室,而里面的药品只能应付平日里的头疼脑热发烧感冒。要是哪家真的有人病了,都是送到镇上的卫生所,卫生所要是应付不来,就直接送到县医院。

3、乡风

随着教育机制的完善,学校附近及城关都有了很多供借阅读书或音像的地方。近两年,网吧和游戏室开了很多,而且生意还不错。由于精神空虚,加之无所事事,平日里除了看电视外,喜欢大牌的人也很多。打牌易学,老少皆宜,不

限时间,不择地点,婚丧嫁取,逢年过节,劳动间隙,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即可开战。小赌怡情成为部分人饭后茶余的主要消遣,像六合彩这样的赌博活动屡见不鲜。

4、村容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猪窝”,土山村保持了那种传统的民风民情,村子里爱串门寒暄。各家各户把自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尤其是年跟儿的时候,全家大扫除,那场面温馨壮观。所以,在我们村,领导搞“五改四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今年,村儿里每户收了1000元钱,给村子铺了一条新路,这样雨天出行的人也不用害怕摔跤了,淳朴的民风使村容整洁成为一种需要。

5、管理

在村子活了十余载,我至今也没有见过村委会干成过啥事儿,只有上级来检查,或者要收个什么钱,才能瞅见那些人的影子。农民有三怕,一怕收钱,二怕强迫,三怕折腾。农民不求他们需要什么干部就解决什么,只求干部们别乱折腾。

二、土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分析

关于土山村的生产发展。首先我对政策对工厂产生的噪声和空气污染听之任之,表示强烈愤慨。次产业污染严重。只要闻到刺鼻的气味,我就知道离家不远了,就知道我快回到关土山了。我村还处于低端产业,还没有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包装全方位的合作组织,获利微薄。所以,我认为,关于生产发展,我村可以尝试走农村合作组织道路,将农业产业化。

关于土山村的生活宽裕建设。比起过去,可以说土山村有很大的发展,至少现在能吃饱穿暖了。然而现在的年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支而已。教育支出占了一户农家总收入的70%左右。在我们村儿,因学致贫、因病致贫不在少数。

关于土山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我村对传统风俗保持良好,我对上述不良的乡风表示不满,但是对于村民见淳朴的民风,我认为是难能可贵的。在村里没有城里的世故与世态凄凉,有的是亲人般的关怀与帮助。回到村里,就有种家的温暖。

关于土山村的管理民主建设。自从农业税取消以来,村委会正常运作要靠上一级政府支持。这样一来,村委会与本村村民的联系自然疏远。另外一方面,在我村,单门独户的小农家庭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大多村民的精力都关注到外部经济生活了,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不太关注或基本不关心现象逐渐突显。即使是一些事关全村福祉的事业,大家往往也是搭便车的心态,希望别人付出,自己得到实惠。

三、土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分析

1、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05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但是我在村里,感觉处于主体地位的农民对这事的表现的“事不关己”和“袖手旁观”。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央的一号文件,知道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强调的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强调给农民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是以广大农民需求为指导的民

心工程,而非给官员应付上头的政绩工程。所以,农民应在建设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但是主体地位能够确立吗?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教授说,我们国家

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制,很多专项资金是通过垂直管理体系往下走的。如果下级机构精简撤消后,上面下来的资金就失去了承载主体,专项资金就给不到下级了。这就是逼着下级围着上级转。因此,国家宏观体制不改革,综合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如果真正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政府从执行型转向服务型。必须要发育出农民

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以便接手政府退出以后一些相应职能。农民只有自己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建设新农村,新农村才能得以持续,新农村建设成果才能得到巩固。

2、走合作化道路。

我村土地细碎分割,经济规模狭小,缺乏组织制度的安排,所以村民的市场竞争力低下,收入也很低。我认为我村村民走合作化道路,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为自己谋利益的需要。

城市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有限。在发展关土山经济方面,加快我村的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现代农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我认为,首先政府应该努力推动和支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由新华网了解,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起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农民自己兴办;二是依托政府有关经济技术部门引导农民兴办或联合兴办;三是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引导农民兴办的。对于土山村,村民每户拥有的土地足以解决吃用的问题,若非必要,村民很难自发形成合作组织。另外,我村也没有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此,只有通过政府推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农民合作的经验与习惯,才能加快合作进程。

至于如何去推动。我建议,政府要加大对经济落后的土山村农民合作组织的项目推动和财政支持,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税收优惠。其次,若想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运作良好,应规范合作组织一部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

利益分配关系。我深刻的了解农民的想法,农民不是根据自己实际得到的好处计算,而是根据与他人收益的比较来权蘅自己的行动,不在乎自己得到多少或者是失去多少,而在于其他人不能白白从我的行动中额外得到好处。所以要从既促进公平有促进效率出发确立分配制度。在合作组织内,确定按要素分配和按股分配的理念,既保证资本投资者的收益,又要保证劳动者的合理收入。只有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才能使合作组织具有生存和发展的“粘合力”。

再次,应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培养现代农民,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本,我村村民过着自己自足的小农生活,习惯于分散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习惯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合作,而不习惯以利益给纽带的现代合作。在农村,村民的利益短期行为、法律和信用意识淡薄,使他们缺乏对合作规则的遵从。因此,必须向村民灌输合作意识,进行合作教育培训。竞争力是市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而它主要取决于合作组织成员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 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

素质,强化组织成员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运用多种渠道筹措培训资金,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较快的完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大农业转变。

3、解决村委会权威弱化问题

村民自治以后,村委会干部作为国家权利在地方的代理,又作为村庄利益代表的矛盾角色。而税改的进行,更使得村干部的双重角色发生冲突,使其权威性趋于弱化。首先体现在村庄的公共资源的缺乏上,很多村委会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以往由于税费的收缴工作,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比较紧密,乡镇干部下乡的频率也高。税改后,基层政府也就缺乏了主动下乡的动力,村委会职能也呈现萎缩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如何筹措基础设施和日常公共管理的资金上。由于村干部基本是凭借自己在地方的个人威望来处理这些社会事务,一旦涉及资金投入,一旦村干部又失去了个人威望,其结果便是村干部寸步难行,村委会形同虚设。

4、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要引导村民破除不文明的风俗,改变不卫生的习惯,转变落后的观念,取缔不健康的娱乐。广泛的进行文明常识和科学生活方式教育,革除各种生活陋习,增强文明生活意识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如开展“移风移俗,厚养薄葬”活动,对正常的红白喜事在规模上予以限定,不准大操大办,对嫌老,虐老的现象予以揭露和谴责。

乡风文明建设中,加强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加强农民间组织建设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充分发挥这些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在农村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针对环境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集中搞好“五改四建”创建活动,使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观,使环境更卫生。

总结:

上一篇:弘扬爱国精神演讲稿范文下一篇:换热站施工组织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