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论文范文

2023-09-17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影响的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在当地定植、①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称为生物入侵。它们对入侵地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和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缺乏对入侵生物的综合性认识,对于控制入侵生物措施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系统的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有关程序与法规。为了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亟须加快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步伐。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生物入侵立法;防治对策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物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称为生物入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往来的频繁,外来生物入侵的几率大大增加,外来生物侵犯的领域也愈来愈广泛,它们给入侵地的生态安全、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和经济损失。

一、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是不同于生物物种的自然扩散,它是指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繁殖、建立自然种群、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地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做外来生物。绝大多数生物入侵由人类活动所致,但自然入侵也是存在的,这种入侵既包括物种范围的微小变化,也包括不同大陆间的严重入侵。

(一)中国生物入侵现状

中国是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幅员辽阔,从北到南5 500KM,从东到西5 200KM,跨越50个纬度和5个气候带,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得中国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除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无一没有外来物种。近来,生物入侵有逐渐加强的趋势。据统计,每年,外来入侵物种给中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574亿元 [1]。

1.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多。入侵物种的种类繁多。从脊椎动物到无脊椎动物,从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小到细菌、微生物、病毒都能找到例证。据有关文献查证,目前已知中国至少有30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平均每年递增1~2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生物中,已入侵中国的有50余种,其中包括每年造成570亿元经济损失的11种主要物种。中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的“重灾区” [2]。

2.外来入侵物种传播范围广。近年来,中国外来物种的入侵范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入侵中国的一种原生活在美国的小麦蚊虫,三十年间已遍及全国主要的小麦产区。2005年在北京发现的蔗扁蛾,现在已传到海南、福建、南京等地。豚草已经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东南等15个省市,并形成了沈阳、南京、南昌区[1]。

3.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不均衡。外来入侵物种在中国的分布很不均衡,某些入侵物种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如由于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西北、青藏、内蒙古生物入侵现象很少;豚草、白蛾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飞机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薇甘菊、水葫芦、福寿螺、蔗扁蛾等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

(二)外来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

1.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危害人类生命。生物入侵备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原因就是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中国大陆于1985年在南京中山陵的黑松上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当时仅在1省1市1区发生,病死的树仅256株。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松材线虫病疫情已扩大到12个省区,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间接损失高达250亿元。据中国专家估计,中国由于部分外来有害生物和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达每年574亿元人民币以上 [3]。一些外来病原生物的入侵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豚草、三裂叶豚草现已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 [4]。

2.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外来物种一旦入侵一个生态系统,首先引起生态系统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同时对生态系统的资源获取或利用产生影响,并使系统的干扰频度发生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会产生变化。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特意引入中国,后逃逸为野生,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特别是在云南滇池,它们密布于水面,原来湖中的水草被灭绝,极大地破坏了整个系统的正常功能。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3.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臭氧层破坏、地球气候变暖和生物物种急剧减少,是当今全球三大环境问题。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生境 ① 丧失。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它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其性质和状况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当入侵物种和当地生物杂交时,加速了本地物种的消失或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丢失。杂交也会将当地生物的基因引入到入侵物种中,会导致入侵物种遗传变异的增加,从而增强了入侵物種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度。(2)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飞机草——原产于美洲,于解放前后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中国云南南部,现已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的很多地区并以较快的速度向北推。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漫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个植物群落出现,大肆排挤本地植物,侵占宜林荒地,影响林木生长和更新。(3)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生态系统内生物群落和生物过程的多样性。这一方面的影响与其对本土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相比,在短期内不太明显,不易被人们发现。但是确有证据表明,外来物种的入侵和扩大给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外来有害生物很容易找到适宜的栖息地。外来有害生物一旦入侵成功,我们要付出很大代价来控制其扩散和蔓延,费用极为昂贵,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因此,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立法现状

(一)澳大利亚、美国防治生物入侵立法情况

外来生物入侵这一全球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制定了外来物种管理的有关策略,建立了各种指南、技术准则,并完善了相关立法,加强了本国对入侵物种的管理。对国外的外来物种管理策略加以研究,可以为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1.美国对入侵物种的防治对策。据预测,不久之后,生物入侵将会变成导致美国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的原因。当前,美国政府对入侵物种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更是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对策。1999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有关入侵物种的总统令,号召每个联邦政府执行人员配合做好防止外来种入侵的相关协调工作;由美国农业部等部门支持的入侵植物管理国家策略提出了三项国家目标,即预防、控制和恢复入侵物种;美国植物卫生监测局、农业部和土地管理局等联邦机构均已制订计划,将外来入侵杂草的及时监测和迅速处理列为首要工作。另外,美国针对入侵物种还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举动,这些行动具体包括:(1)美国农业部在90多个入境港口派驻1 300多名检察员检查入境农产品以防止入侵物种的进入,力争使入侵物种在入境之前就得到根除;(2)美国农业部禁止从中国进口未经处理的木质包装材料,以防止亚洲天牛科的昆虫的进入;(3)美国内政部和野生动物局在芝加哥海船运河中建造一个栅栏,以预防入侵物种在大湖区域与密西西比河盆地之间扩散。

2.澳大利亚的立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澳大利亚是一个岛状大陆,进出口贸易主要通过海洋运输进行。因此,除了外来杂草这一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外来入侵物种问题之外,澳大利亚还面临着通过压舱水携带的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的巨大威胁。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引起了澳大利亚政府、各社会团体和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澳大利亚对外来物种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外来杂草和船舶压舱水的管理。1996年,澳大利亚制定了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策略,其中涉及外来物种的管理问题。在该国家策略中,制订了如何对外来物种的现实和潜在影响进行评价的研究计划,并指出需要建立控制和消除外来物种的生物学科,并最大限度地减小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1997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业与资源管理委员会以及澳大利亚林业部共同发布了国家杂草策略。针对外来杂草的管理,还提出了建立杂草风险评价机制,对引进的外来植物在野外建立种群的风险、潜在影响以及控制的可能性作了评估。为了加强对海洋有害物种引进的管理,澳大利亚检疫与检验局于1991年发布了压舱水指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强制执行的压舱水管理方面的法规性文件 [5]。

这些管理策略和指南等技术性和法规性文件,对防止引进、控制和消除入侵物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中国的生态安全,实现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在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方面应做到:尽快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实现外来入侵物种的依法管理;加强机构建设,形成多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制度的建设。

(二)中国应对生物入侵的立法现状

在中国,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灾难性后果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缺乏配套的专门法律规范。从立法现状来看,目前,中国尚没有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专门法律。中国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有近10部,主要有植物检疫条例(1992年修改)、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2005)等等 [6]。这些法规都散见于农业法、渔业法、森林法、草原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之中。这些大致构成了中国应对生物入侵的基本防范体系。

(三)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法规评价

中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外来物种入侵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阻止物种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对遭受入侵生物危害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在法律上的义务和补偿等问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致使许多入侵生物根除不利而疫情大面积扩散,造成大范围的严重危害。它们很少涉及到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程序和技术等专业内容,也根本不会考虑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从总体现状来看,中国一直没有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项法律。对这些条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目前的外来物种入侵在立法上存在许多盲点和不足:

1.从立法目的看,立法目的不科学。以前的立法目的主要是基于人体健康或是出于经济贸易的考虑,而很少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或是可持续发展等。如果不重新科学认定立法目的,就难以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从条例内容看,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某些部门在物种入侵方面的管理权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外来物种由哪个部门统一监管,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有权审批引进物种的行政部门的生态安全监管职责;另外,目前的法律法规侧重于防止有害生物无意传入的检疫工作,缺乏对有意引进的外来物种管理的法律法规。

3.从法律手段看,立法保护对象不全面。立法确定了名录制度:如入境植物检疫危险性虫、杂草名录,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进境植物检疫禁止进境物名录等等。该制度有助于把注意力集中到已知的危险外来物种上,但是,它没有对不在名单上的具有潜在威胁的外来物种规定防范措施。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等等。

至今,中国尚无一部国家级的针对外来物种管理的专门性法规。现行的外来物种立法现状与中国面臨的生物安全的严峻形势很不相称。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考虑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各部门的配套立法,明确各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三、健全中国防治外来生物入侵法律制度的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联系的密切,与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将更趋频繁,为满足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的生产而有意识引进物种的需求将会增多;同时,随着运输和贸易等途径而无意引进的物种的可能性也会增加。通过对中国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加上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的经验借鉴,为进一步健全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体系,弥补中国现有法律法规在外来物种入侵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中国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

(一)完善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方面的立法体系

目前中国在外来生物入侵防范方面的法律保障体制还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在外来物种鉴定、预警与控制方面缺乏统一部署。为此中国亟须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方面的专项法规,对管理的对象、内容、权利与责任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特别要对为满足农业、林业、养殖业等生产需要而有意引进外来物种的行为加强立法,建立从入侵生物引入(有意或无意)、人员携带、发现鉴定、根除控制、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的法律规范,实现充分的预警与控制。对已入侵的外来物种的控制行动做出规定,并保证法律条文的有关规定与相关国际公约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外来入侵物种的全面、依法管理。我们可以建立法律责任制度,针对引进外来生物的不同原因来分析各种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针对某些科研机构为了实验需要引入的外来生物,法律要明确规定所要承担的责任。

1.制定专门的《外来生物入侵防治法》。根据中国现有的立法和《生物多样性公约》,首先,要确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其次,确立几项重要法律制度:第一,外来物种引进风险评估与风险应急制度。建立全国权威风险评估机构,该机构由来自多部门多学科的外来入侵生物专家组成,由其确立可引进物种的目录,指导外来物种引进活动。第二,建立相应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激励、制约及防范机制,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三,建立有效的监控与监督机制。查明对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产生重大不利影響的种类,并通过抽样调查和其他技术,监测其影响。

2.修改完善相应法律。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需要修订。例如,可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条规定,禁止猎捕、杀害、食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向野生动物保护地、特别是自然保护区有意引进任何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生物;禁止在野生动物保护地饲养和投喂任何野生动物,除非被证明是无人类帮助而无法维持生存的物种;在进入野生动物保护地时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和杜绝无意引进入侵性生物的行为 [7]。

(二)建立相关制度巩固防治外来生物入侵工作

1.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建立并完善入境植物及其产品的风险预警机制;首先是要利用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收集、整理国外疫情信息;其次是要开展全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情况和中国物种资源调查,全面查清现状,编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名录和中国物种名录,建立档案资料,制定对应措施;最后要在中国林科院成立专门研究机构,从事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为防范外来生物入侵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管理工作。首先,控制新物种的引进数量,尽量减少引进中国没有的新物种;其次,对可能造成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植物要严格审批,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坚持少量引进、隔离试种观察等措施(还可建立试验区来测试引进生物是否适合生长,再决定是否引进);最后,要加强引进林木种子的监测管理,坚持限量审批、隔离试种、疫情跟踪监测等措施。

3.建立引进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制度在国际法律体系中被广泛用作预防和管理有意引进物种的手段。许可(证)制度的内容包括:提供详细的生物资料、科学风险评估、许可条件的可能性、公众获取申请、听证和决策的信息和破坏和不遵守许可的制裁等 [8]。

(三)建立专门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有意引进外来物种造成严重损失的应该区别对待,追究民事、行政责任还是刑事责任,应该明确规定。要确立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机制。对有意引进外来物种,现有立法只规定了行政处罚,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起追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民法、刑法应增加有意引入外来物种造成严重损失的相关处罚。对非法引进外来物种而且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巨大危害的个人,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对单位违法引进有害物种,造成严重损失的,除对单位追究行政和赔偿责任外,对直接责任人也要追究刑事责任和其他相应责任。

(四)在法律法规中确立“谁引进,谁赔偿;谁使用,谁付费”原则

许多外来物种的引进,都是由于一部分人受到金钱的驱使,认为有利可图。如果采取“谁引进,谁赔偿;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来指导处理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使入侵物种造成的危害由这些物种的引入者承担,引进外来物种的单位以需要购买保险的方式来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则可以收取商品税来平衡因进口造成的风险。在这类经济利益的刺激下,相信会使唯利是图者有所收敛 [9]。

美国生态学家斯托尔格林说:“外来物种入侵是21世纪最大的环境威胁,它比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更大。中国虽然参加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并在履行这个公约,但是至今中国还没有出台关于外来物种引进的法律,没有建立引进许可证制度,没有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显而易见,中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目的,难以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法规,是中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安志兰,郭笃.发生物入侵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J].山东农业科学,2007,(1).

[2] 桑景拴,防范生物入侵亟待法制支持[EB/OL].中国绿色时报,http://epub.edu.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QueryID=61&CurRec

=1,2011-10-18.

[3] 郄建荣.法制日报,2006-05-22(003).

[4] 谢宗强,陈志刚.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J].应用生态学报,2004,(10).

[5] 陈良燕,徐海根.澳大利亚外来入侵物种管理策略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生物多样性学报,2011,(9).

[6] 范红霞.生物入侵立法现状分析[N].中国环境报,2008-12-26.

[7] 喻术红.中国应尽快制定《生物入侵防治法》[J].法学杂志,2003,(6).

[8] 陈晓青,海青,伊立野.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问题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9] 詹长英.中国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思考[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4).

Legal Countermeasures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iological Invasion

JIANG Jing-jing

(Law College of 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Key words: biological invasion;alien species; biological invasion legislation;counter measures

[責任编辑 陈丽敏]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2篇

1.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导入“入侵者”,提问:“什么是入侵者?”

2、PPT导入“生物”,提问:“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请学生找出文中的科学定义。

二、课文分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引出话题:( 1 ) 科学定义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摆出现象:(2—4)具体介绍 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探究原因:( 5 ) 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揭示态度:(6-7) 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采取措施:( 8 ) 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2、本文在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各方面知识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说明顺序包括时间、空间、逻辑三种顺序)

3、深入探讨: (1)“如果一种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殖。”加点词“很可能”能否去掉? ...答:“很可能”表示有极大的可能性,放在句中表明物种如果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那么它无节制繁殖的概率非常高,而如果去掉则表明它肯定会无节制繁殖,两者意思不同。“很可能”放在句中使说明文的语言更科学严密

(2)你能否从文中找出一些体现说明文语言科学严密的词语吗?

(3)本文在说明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你能否找出一些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吗?(圈划并小组讨论)

1、 列数字:

①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②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 举例子:

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 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

4、拓展研究: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薇甘菊、松树线虫、食人鲳、水葫芦、福寿螺、牛蛙等

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

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作业布置:

1、从文中摘录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语句各一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3篇

1.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导入“入侵者”,提问:“什么是入侵者?”

2、PPT导入“生物”,提问:“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请学生找出文中的科学定义。

二、课文分析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引出话题:( 1 ) 科学定义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摆出现象:(2—4)具体介绍 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探究原因:( 5 ) 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揭示态度:(6-7) 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采取措施:( 8 ) 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2、本文在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各方面知识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说明顺序包括时间、空间、逻辑三种顺序)

3、深入探讨: (1)“如果一种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殖。”加点词“很可能”能否去掉? ...答:“很可能”表示有极大的可能性,放在句中表明物种如果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那么它无节制繁殖的概率非常高,而如果去掉则表明它肯定会无节制繁殖,两者意思不同。“很可能”放在句中使说明文的语言更科学严密

(2)你能否从文中找出一些体现说明文语言科学严密的词语吗?

(3)本文在说明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你能否找出一些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吗?(圈划并小组讨论)

1、 列数字:

① “十一种鸟类有九种被赶尽杀绝”------数字的变化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危害之大。

②耗资数十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2、 举例子:

①举蒲公英等为例------说明生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进行的迁徙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太大破坏。

②斑贝、天牛、红蚂蚁等------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宠物等------说明生物入侵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 打比方:

①课题“生物入侵者”就是一个比喻,说明: 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为;

b生物入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贝比喻成“偷渡者”,说明它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的。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

4、拓展研究: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薇甘菊、松树线虫、食人鲳、水葫芦、福寿螺、牛蛙等

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

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作业布置:

1、从文中摘录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语句各一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4篇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共2课时,第1课时)

一、酶的作用与本质

【学习目标】

1.说出酶的本质和作用

2.尝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效果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一、模仿“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自主梳理一] (学生阅读教材P78~79 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选动物的肝脏作为实验材料?氯化铁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2.生成氧气的多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观察?

3.比较1号和2号试管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4.比较3号和4号试管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精讲点拨一]

[自主训练一] 1.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出现砖红色;得A.未对面包做还原糖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2.(多选)下列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最快,是因为20%的肝脏研磨液的浓度高于3.5% 的FeCl3溶液

B.3.5%的FeCl3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慢是因为其催化效率低

C.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是因为酶的催化效率比一般无机催化剂的效率高 D.如果将四支试管都放在90℃水浴中,第4支试管(加肝脏研磨液的试管)反应速率仍为最快 学习活动

二、举例说明酶的作用

[自主梳理二](阅读教材P80及观察图5~1和图5~2,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活化能?

2.为什么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的高?

[精讲点拨二] 出结论。此实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 ( ) 1 高中生物新授课导学单

[自主训练二] 1.关于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提供了反应开始所需的活化能 D.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和一般的无机催化剂完全相同 2.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 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

学习活动

三、说出酶的本质 [自主梳理三] 1.酶的本质是什么?

2.你能给酶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吗?

[精讲点拨三]

[自主训练三]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核糖核苷酸 D. A 或 C 2.活细胞中,与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 ) A.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和溶酶体

学习活动

四、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P49~50 (课后巩固部分)第

1、

2、

4、

6、

13、

16、17题

学习活动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5篇

魏 炜

我上的课题是《生物入侵者》。在备课的时候就定下了两个目标,分别是圈点勾画在课堂的应用和说明文的常规教学要点。

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图片和一段介绍性的文字,由他们自由发表评论。有人说没有见过这种花,有人说有点儿像菊花,但是很恐怖。在此基础上,我导入课文。

因为事前已经预习过课文,我让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他们很快找到了这句话: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为了让学生能够筛选文章信息,我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用△符号标出文章中所提到的生物入侵者,并且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二是用——符号划出每小节中心句,或者自己总结段意,要求每小节大意都要与“生物入侵”有直接关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顺利的完成这项任务。总结完了段意后,我用这样一段话作了总结: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在小结的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总体感知的环节结束,开始深入探究。我又设置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在书上标注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以及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他们找出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且用简要的语言分析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同时,也找出了例如“竟”“啸聚山林”“危害一方”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在拓展提升的环节中,我要求学生朗读课前找到的“我所知道的生物入侵者(现象)”的资料,学生们找到了薇甘菊、水葫芦、飞机草等生物入侵者,而且充分的认识了它们的危害。

在课结束的时候,我用了这样一段话做总结: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有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 公开课上完后,回忆课堂的部分环节,我作了一些思考。现在摘录一些教学的片段:

片段一:导入

老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片(投影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图片),认识吗? 学生1:没有见过,不认识。 学生2:有点儿像菊花。

学生3:不知道叫什么,但是挺漂亮。 „„

老师:它的名字叫加拿大一枝黄花。有同学说它长的漂亮,可是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再看一段有关它的介绍(投影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介绍文字),有什么感想?

学生1:真想不到。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 学生2:真恐怖。 „„

老师:这种现象就是生物入侵现象。为了了解它,我们今天来学习《生物入侵者》。

片段二:概括段落大意 „„

老师:下面继续请同学起来概括第二小节段意。 学生1:这小节说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老师:(愣)„„那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2:这小节说在人类文明早期,生态系统没有失去平衡。 老师:很好,我们继续看第三小节„„ 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备课,要从①“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者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准备了图片和文字,然后通过不断的发问,一步一步的把他们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问题“陷阱”中,表面上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呢,很多学生在上课文以前已经对生物入侵有了一些认知,而且通过预习他们已经知道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什么。所以他们的回答也是主动的向着我预想的方向走去。课后我反思,我在导入课题的过程中,设计的导语和题目之间其实并没有很必然的联系,或者说我并没有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必然的联系,所以导入显得生搬硬套。像这样的导入,我觉得可以省略,开门见山是不是反而更加明了。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发表见解。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碰到学生的答案和我预先设计的不一样时,采用的是“粗暴打断”的方法,直接用“正确”的答案来替代“不正确”的答案。课堂上,当学生回答“这小节说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时,我愣了,当即决定让其他学生重新回答并且替代前者的答案,以此来掩饰我内心的慌张。其实我可以让学生画出关键词“人类文明”“生态系统不失衡”等,然后串词成句,就可以概括文段的中心。这样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可以发挥出来。所以课堂上不需要害怕不同意见,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如果能很好的起到引导作用,反而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节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将圈点勾画落到实处。平时的课堂,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书上一片空白的情况很多。但是圈点勾画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要求他们用“△”号、“﹏”号、“—”号等在书本的空白处圈点批注,这样不但在课堂不让学生闲着,而且也增加了听课的效率。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中,并成为主流技术,直接影响全球经济以及人们生活,并对未来社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未来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从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融合;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6.080

0     引 言

人工智能技术指通过计算机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从狭义认知角度看,人工智能可分为人工智能产业(包括技术、算法、应用等多方面的价值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凡是使用机器帮助、代替甚至部分超越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功能)两大类。

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科学家、程序员、逻辑学家和理论家帮助和巩固了当代人对人工智能思想的整体理解。随著时代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10年为一个阶段,每一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因技术的创新及发现带来的变化使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处在一种具有持久性且不断刷新的状态下,而相关科学技术、材料技术及知识概念的进步使人工智能从设想变为可能,成果应用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60多年里经历了几次“寒冬”,但自深度学习算法出现后,近年来再次进入爆发期。1956-1980年是起步阶段,1980-1990年是专家系统推广阶段,2000年至今是深度学习阶段。从2011年开始,人工智能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人们使用具有语音助理的智能手机和具有“智能”功能的计算机等。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和改进,有效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仓储、装备制造等领域中的普及和使用。通过构建智能物流追踪系统,实现制造装备、物流运输的智能化,可以实时跟踪这些行业的信息,实现信息有效加工和处理。本文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安全防护领域、产业深度融合领域、国防领域。

2.1   安全防护领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安全防护领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第一个登陆点。这是因为在安全防护领域中应用人工智能时,既不需要过多的基础设施,还能得到政府对安全防护项目的大力支持。其中,2018年,公共安全领域安全贡献的市场份额超过70%。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利用视频识别、生物识别和物理特征识别三大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过去需要人工取证和被动监视的安全形式,且通过识别和提取视频数据,大大缩短了人们检查和监视的时间,而生物识别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字符识别的准确性及公共安全治理效率。

2.2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的应用

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与产业深度融合是科技兴国、实现产业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目前,受人才、技术、数据等方面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程度不够,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刚起步,但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在物流仓储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开发了库房管理系统,利用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等获取库房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传递给库房管理员。同时,分析历史库房数据,确保库房运行安全。库房安全管理方面,建立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利用传感器实现烟雾、温度探测,及时启动报警,保证库房安全。物料运输过程中,应用AGV智能搬运系统、电子标签管理系统,使用二维码标识物料,实现物料运输的实时跟踪、定位,保证物料运输线路的准确性,并将信息实时传递给库房管理员,建立实时的动态联系,实现物料的准确、高效管理。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有效改善民生提供了新的途径。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增强了人类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随着人脑仿生计算技术和云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智能机器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为了让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我国创新应用效能,强化基础科学储备;第二,强化政府引导,有效激发智能产业发展活力;第三,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有效培育人工智能消费市场;第四,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第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第六,营造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2.3   人工智能在国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与表现

2.3.1   在情报获取、有效监视以及侦察方面的应用

在军事方面,情报获取、信息侦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想让这些信息更准确,相关单位必须提高技术要求。得益于技术理念及应用能力的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报工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情报工作中的多项工作内容已经可以完全依靠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完成,而这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未来被普遍运用到情报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情报获取工作、各种敌后侦查工作等。

2.3.2   在国防建设后勤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军事后勤工作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我国空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飞机维护预测工作。

2.3.3   在网络空间行动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对立双方的军事竞争不得不将一部分重点工作放在网络技术上,网络侦查与反侦查技术、Hacking技术与反Hacking技术等其他网络技术的较量成为军事竞争的一部分。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方面则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技术员高效处理各种信息,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上风。

2.3.4   在国防领域信息操控以及有效伪造方面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伪造图片、音频和视频,已经被成功地运用到国防领域的信息操控以及相关材料、证件、信息进行高可信度的伪造工作中,得到了高水准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在军事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5   在国防领域进行指挥和有效控制方面的应用

传统国防军事领域的指挥及控制工作均依靠人力进行,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防领域中的各项信息正变得越来越精确化、复杂化,对指挥者个人能力、心理状态、战术素养及战略思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有经验的指挥者往往具有一定年纪,难以胜任强度太大的协调指挥工作。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人工智能技术能在极短时间内对战场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汇總、分析与简单处理,并及时上报处理结果,降低指挥及控制工作难度,提升工作效率。

2.3.6   在军事车辆驾驶方面的具体应用

全球很多军事服务部门都努力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半自动和自动驾驶车辆中,包括战斗机、无人机、地面车辆和海军舰艇等。

2.3.7   在军事致命自主武器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LAWS是一种特殊的武器系统,使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算法能够独立地识别目标、指挥武器系统,可以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打击目标。

2.4   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

现阶段,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网络空间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网络空间建设过程中会受到攻击,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准确、快速识别各种攻击,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防御领域的应用,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模型,通过分析恶意软件的特征,准确预测攻击网络空间的方向,为制订防御方案提供参考。②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攻击中的应用,通过创建自主网络攻击系统,能够自动判断特定恶意代码,避免信息窃取、网络攻击等对网络空间造成危害。③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入侵检测领域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网络入侵,更加准确地识别入侵网络的异常流量,例如,采用僵尸网络检测、DDoS检测等方式。

3     结 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随着时间发展日趋成熟,并成功应用到金融、网络、国防乃至各个社会行业中,使各个行业的发展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便利,推动科技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蔡春晓,田高友,贾哲,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军事应用风险思考

[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9(3):70-73.

[2]姜楚秋.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交通领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6):177,188.

[3]武晓龙,夏良斌,刘峰.美国人工智能军事化研究和进展分析[J].飞航导弹,2020(4):10-15,21.

[4]贺洁颖,唐伟,周勇,等.人工智能在气象科学中应用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信息化,2019(12):79-81.

[5]李顶,汪艳芳,李永欣,等.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0(1):110-113.

[6]李万超.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务行业的应用前景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9(6):19.

[7]吴浩,彭森.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9(11):122.

[8]肖博达,周国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综述[J].福建电脑,

2018(1):98-99.

上一篇:创新思维论文范文下一篇:开放式基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