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事迹材料范文

2023-09-22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在“星河”的每一天,我都严格按照我校的规章制度去学习和生活。从听到早晨第一声起床铃,我就跃身而起,快速去迎接初升的太阳,在晨霭中,在跑道上,在哨声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齐刷刷的跑步声中,我渴望知识的心灵早已飞向了教室。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是我知识的源泉,他们不仅教会我学习,还教会我做人。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我更加严格要求我自己,用《中小学学生守则》约束自己,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在学生会工作中,我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做到自己的学生会工作和自己学习两不耽误。每次都等同学们就寝后,在同伴们酣然入睡后,我检查完最后一个寝室,确保我的任务准确无误后,我才轻轻地回到寝室,这样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总是能让我快速进入梦乡。

虽然在“星河”的生活总是快节奏,但是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有计划并有序地进行着,我的学习成绩也是喜人的,不过,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让自己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

岭南小学

杨艳娣

我是岭南小学四年一班的班主任。2015年9月,岭南小学正式成立了,我很荣幸成为了四年一班的班主任。我校是由公主岭市教育局和市政府共同投资新建的一所半封闭式学校。由于地处农村,又是半封闭式学校,招住宿生,因此,就有许多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来我校住宿,我们班就有两个留守儿童。

刚接这个班,我开始有些不适应,因为我们班共有二十八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九所不同的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四面八方学校新转来的)因此,学生的素质千差万别,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我都一无所知。于是,刚一开学,我就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测验,共出了十道计算题,每题十分,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小数加减法,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的知识。测试结果很令我头疼,八九十分的学生有几个,六七十分的学生占一半,二三十分、四五十分的学生都有,最让我意外的是居然有两个学生得了零分。后来我发现这几个成绩差的孩子,上课不爱发言,即使老师提问到头上,他们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极小,严重缺乏自信心,课后也不爱和别的同学们接触,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发呆。

经过了解,我才知道这几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其中王文悦是刚一出生父母就离异,母亲改嫁,父亲也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孩子从没见过爸爸妈妈,就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大。如今爷爷奶奶都已经八十多岁了,已无力再教育孩子,就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住宿。面对这种情况,我别无选择,只有凭着我的爱心和对事业的执着去完成我的班主任工作。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我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细致入微,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有“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于是我一边耐心地给他们讲新课,一边利用中午或下课的时间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平时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他们成绩不好,我就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互助的关系,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学生王文悦爷爷奶奶年纪大无劳动能力,也无经济来源,无力抚养她念书,她就靠伯父一家救济生活。刚开学一段时间王某的思想波动较大,任性、孤僻、寡言。我发现后及时组织学生开展爱心帮扶活动,解决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鼓励她参与学校和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经常与其促膝谈心,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王某的情绪恢复了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扬长避短,用爱心为他们铺路。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在外少在家,他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于是我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和爱。我把家里的书给他们看,过生日时送她小礼物,平时多和他们聊天。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其实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比学习上的辅导更为重要,要诚恳的对待学生,与她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老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到她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最为重要。

三、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班主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洗涤留守儿童心灵上的污垢,是留守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班主任而言,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少了爱无法实施教育。留守儿童长期缺失亲情,导致情感缺失,依赖性强,信心不足,他们渴望得到爱。班主任不失时机给予他们真爱,让他们觉得父母的爱就在身边,我重点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关心他们的生活,用师爱激起他们学习兴趣。关心他们的生活,如天冷了提醒他们多加衣服,睡时注意披棉被;生病了带他们去看病,嘱咐他们按时吃药;情绪低落时找他们谈心,化解他们心中的郁闷„„班主任要常体察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当他们感受老师无微不至的爱时,会更倾心于老师,更加乐于接近老师,舍不得离开老师,舍不得离开课堂。其次,关心他们的学习,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关心他们的学习,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在学习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自信,找到成功的自豪和学习的乐趣。

四、组建优秀班集体,让集体的力量去感化引领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他们的很多习惯都是在集体中慢慢形成的,所以一个健康的集体,一个学风浓厚、班风纯正的集体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首先要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宽容、学会礼貌待人、学习感恩、学会关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等。在集体内开展竞争与合作,掀起比学习、比纪律、比进步的高潮,给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爱学的兴趣。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石梁乡教育辅导站对全乡中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对调研结果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留守学生867人,其中小学677人,初中190人,分别占小学、初中学生总数的53.2%、44.5%。调查显示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竟高达60%以上。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势在必行。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具体做法

1、教辅站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辅站、学校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管理方案,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我乡所有中小学,都有留守儿童的统计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措施。

2、注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让家长和亲人知道在当今经济影响下教育子女的责任和重要意义。

3、学校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通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流,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4、建立帮扶机制,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两免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

5、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建立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学习的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究卫生、不换洗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失落孤独,情绪消极,心理失衡,表现出性格内向、自私、自卑、孤僻、冷漠、甚至脆弱或焦虑、任性、暴躁。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不爱讲话,上课常常发呆,不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参加,经常独来独往,行为极端封闭。

4、监护管理不够强。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亲朋好友照管,甚至有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陈旧,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四、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农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加之我乡暂没有寄宿学校,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五、下一步的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建议

1、请上级有关部门对我乡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给学校以项目财力支持,创办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吃住。按照实际留宿的留守儿童数量,按时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这样做一是可以解决家中无人照顾的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同学间的交流,发展积极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各中小学应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此外,要加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1、

2、

3、 活动室60平方米

留守儿童之家匾牌张挂到位

留守儿童活动室物品登记表(包括电话、电视机或电脑、视频、

VCD播放器桌椅板凳和文体器材)

4、

5、

6、

7、

8、

验收报告单(电脑、电视) 图书书目(500册)、报刊(20种) 图书借阅登记(记录要详细、规范) 图书借阅管理登记制度(上墙) 文体器材管理制度(上墙)

软件建设

1、学校领导小组名单(有会议记录不少于5次)

2、关爱队伍人员名单(包含专兼职管理员和心理咨询师)

3、各项工作制度上墙进档案盒

4、相关人员工作职责(上墙)

5、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三年建设规划

6、2012实施计划

7、各项活动方案(对应活动方案附相应材料)

8、县民生工程宣传方案

9、学校五月、九月宣传月活动计划、方案、图片、总结

7、年终总结

8、留守儿童登记表(档案、成长记录袋或成长记录册单独存放和登记表保持一致,内容要新颖、充足)

日常管理

1、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的报道或图片

2、组织机构网络图(要上墙)

3、留守儿童之家安全工作制度(上墙)

4、各类科室责任人名单及工作职责

5、无安全事故证明(镇综治办开具)

6、留守儿童的帮扶记录(记录规范)

7、留守儿童家长的访谈记录(记录规范)

8、活动开展(开足开齐活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展板的照片)

9、新闻媒体报道的纸质材料和光盘(反应留守儿童工作的论文和证明材料),新闻报道县教育网12不少于8次。

10、资产登记制度

11、学校资产管理台账(录入资产软件打印能反映的配备设备页面),保证账务相符

活动开展

1、学期活动计划

2、活动记录和图片及文字材料

3、宣传展板、悬挂条幅照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4、电话记录(每人每月不少于一次),有通话时间、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摘 要] 社区儿童之家是为社区内适龄儿童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场所,其中包括为0~3岁婴幼儿群体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对儿童之家开展的早期教育服务進行质量评价,既可以深化对早期教育的理论认识,丰富教育评价理论,又可以改进早期教育服务的内容与过程,推动儿童之家本身的建设与完善。对社区儿童之家的评价应把握好儿童之家的机构属性,聚焦于服务原则、服务目标、服务主体、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要素。同时,应明确评价的基本要求,在坚持儿童利益至上、教育性与适宜性原则的基础上,关注评价方案制定、评价信息收集、评价报告编写三个关键环节,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实现促进儿童之家健康运行与社区内婴幼儿健康发展的评价目的。

[关键词] 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教育评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在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为0~3岁婴幼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国务院于201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90%以上的城乡社区要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截至2019年,我国已建成儿童之家或儿童中心28.9万个,[1]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儿童之家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是优化儿童之家建设与发展水平的必然举措。但当前我国儿童之家的发展尚处于探索期,儿童之家的建设与管理尚未形成有效的体制和机制,[2]甚至部分儿童之家有存在变成儿童娱乐中心的倾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儿童之家的保育与教育功能。[3]因此,对儿童之家所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是促进儿童之家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手段,有利于为社区内婴幼儿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一、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内涵与价值

儿童之家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它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服务宗旨,为社区内的适龄儿童提供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4]早期教育是儿童之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是指由儿童之家组织实施且以社区内0~3岁儿童为主要作用对象的公益性服务,它以根植社区和服务社区为主要特征,是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从我国儿童之家的发展现状来看,儿童之家已经被定位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儿童家园,是为儿童提供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担负着儿童启蒙、情感交流、安全看护等职能。[5]教育评价对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有着重要的监控和调节作用,[6]通常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运用适宜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存在状态、发展水平与趋势及其价值等进行了解、分析、判断并做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的过程。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与评价标准对其服务过程和结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提升早期教育服务质量和优化儿童之家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

新时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83.4%。但在3~6岁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0~3岁婴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发展却十分缓慢,托幼机构数量严重萎缩。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0~3岁婴幼儿的入托率仅为4%,绝大部分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仍在家庭中进行。受家庭教养者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等的限制,在家庭中开展的早期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婴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依托社区而成立的儿童之家开展的早期教育服务应该主要服务于0~3岁的婴幼儿。社区儿童之家立足于社区且服务于社区儿童,是创新社区儿童教育与儿童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的“弥合缝隙”的重要民生工程,[7]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在促进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对早期教育服务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等进行系统的审视和评价,这一过程可以深化对早期教育的理论认识和丰富早期教育评价理论,可以为改进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模式与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以促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可以对已开展的各项早期教育服务进行直接的水平鉴别,有助于管理者和家庭更为直观和明确地了解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质量和合需要程度,有利于改进早期教育服务的内容与过程,以及推动儿童之家本身的建设与完善。

二、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模式

(一)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儿童之家为儿童提供游戏、娱乐、运动、教育、卫生、生活照护、社会心理支持等公益性服务,兼具幼儿园、托儿所、早期教育培训机构、健康运动与游乐中心等多种儿童机构的功能。儿童之家涉及的对象十分广泛,它既服务于0~3岁的婴幼儿,也服务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或者小学生;既服务于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也服务于进城务工子女。[8]具体到0~3岁婴幼儿,社区儿童之家服务的内容又包含婴幼儿生活常识与生活习惯培养、身体发展促进与健康运动引导、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人格与个性品质培养等诸多方面。在服务方式上既包含现场亲子活动或主题交流活动,也包含以网络的方式提供家庭保育与教育指导,甚至各种形式的托育服务。

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要紧紧围绕教育服务活动的实施过程来展开,评价的内容就是儿童之家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服务。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原则、服务目标、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结果等方面。其中服务主体是指具体实施早期教育服务活动的行为者,包括直接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参加活动的儿童,同时也包括参加亲子活动或者接受指导与服务的家长等。服务环境既包括机构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也包括活动现场的环境条件与氛围等。

(二)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主要维度及其权重分配

确定了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内容也就确定了评价的主要维度,即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环境、服务內容和服务方式五个主要方面共11个评价维度,各维度依据其重要性程度又可赋予其不同的评价权重。以100分来计算,服务主体所占权重为20分,服务对象所占权重为20分,服务环境所占权重为10分,服务内容所占权重为30分,服务方式所占权重为20分,但上述权重分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服务主体的评价包含主要组织者的教育过程和辅助人员的行为表现两个维度。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组织者主要包括育婴师与保育员、儿童教师、保健医生、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等。辅助人员通常包含儿童之家的管理人员、保洁保安等勤杂服务人员以及活动志愿者等,对这两者的评价主要考察其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爱心与责任心、情绪状态与工作态度、专业修养与能力水平等内容。

对服务对象的评价包含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发展情况、家长在活动中的表现或配合与支持程度两个维度。儿童一般以0~3岁婴幼儿为主,部分可以扩展到学龄前儿童或者小学生,对儿童的评价主要以其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为主要依据。对家长的评价也主要看其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行为表现,但家长平时的信息反馈与满意度调查数据可以作为对家长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

对服务环境的评价包含现场环境条件与活动氛围等微环境以及社区文化教育资源与人文环境等大环境两个维度,具体包含社区儿童之家的物质条件与环境、社区文化教育资源与人文环境、早期教育活动氛围与现场微观环境等内容。在对环境的评价过程中,应更注重对人文与精神环境的评价。[9]

对服务内容的评价包含婴幼儿培养与发展引导、家长育儿辅导与家庭教育支持两个维度。婴幼儿培养与发展引导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照护、基本动作训练与运动、情绪与情感引导、人际交往与社会性发展、人格素养与品质、能力培养等方面。家长育儿辅导与家庭教育支持主要是对家长进行关于儿童生长与发育、安全与卫生、认知与行为习惯、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内容因主体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具体的评价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服务内容适宜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评价。[10]

对服务方式的评价主要包含0~3岁婴幼儿亲子游戏活动、托育照护活动、家长培训课程三个维度。在评价过程中,对于条件较差的儿童之家,对它的评价可以允许其只存在一项或者两项服务方式,而对于条件好的儿童之家则应考虑其存在的其他服务方式并将其也纳入评价范畴。

对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评价应该把握好儿童之家的机构属性和服务对象,因为儿童之家不是作为一个正规且专门化的教育机构而存在,而是正规教育机构的补充。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对象广、内容多且方式多样,不同的儿童之家所具备的条件也不一样,[11]对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评价应该聚焦于那些最核心的要素,如教师教学素养、儿童行为表现、社区人文环境等。

三、开展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基本要求

在开展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活动的过程中,评价者除了要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内涵与价值以及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还需要明确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评价原则上,对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评价首先要遵循儿童利益至上的原则。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坚持儿童利益优先,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婴幼儿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需要。[12]其次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要从婴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出发,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教育引导,为他们创设有准备的教育环境。[13]再次要遵循适宜性原则。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必须关注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需要,要结合其身心发展水平和具体的成长背景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14]优质的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应该面向所有的儿童及其家庭,应该保持服务的长期与稳定。

在评价流程上,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一般可分为准备、实施、结果反馈三个阶段,评价者要关注评价方案制定、评价信息收集、评价报告编写三个关键环节。评价实施方案在制定前要开展充分的前期调查,要对评价所涉及的所有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梳理。评价信息的收集应该科学合理,要确保收集到的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评价报告的编写则要在对行为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评价机制上,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念,要深化对儿童之家早期教育功能与价值的认识,要将儿童之家的育人和家庭服务功能放在首位;[15]其次,要将教育评价与儿童之家的运行相结合,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再次,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增强评价的适宜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最后,要合理运用评价结果,要强调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EB/OL](2020-12-19)[2021-01-30].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9/content_5571132.htm.

[2]张丽蓉.“儿童之家”的种子在社区开花结果[J].社会福利,2015(07):38-39.

[3][11]王思源,王建龙,胡继元.我国城乡儿童福利设施状况、问题与体系建议:基于“幼有所育”的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目标[J].社会福利,2018(10):6-12.

[4]胥兴春,姜晓.疫情防控下的社区儿童之家幼儿教育帮扶策略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05):18-25.

[5]郭海燕.儿童之家: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10):73-74.

[6]焦艳,冯晓霞.对“为教学服务的评价”的理论构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9(05):7-11.

[7]覃淋.“儿童之家”筑就幸福港湾[J].当代贵州,2019(05):62-63.

[8]郭海燕.协同理论视域下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76-77.

[9]胡娟.论环境及其创设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价值[J].教育科学,2002(02):61-64.

[10]苏贵民,廖红艳.试论以儿童发展结果评价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合理性[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05):17-22.

[12]李召存.以儿童为本:走向“为了儿童”与“基于儿童”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5(07):9-13.

[13]裴菊英,闫承生,张英奎.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社区服务模式[J].中国妇幼保健,2005(06):663-665.

[14]彭建兰,杨美珍,詹贤玲,等.和谐的亲子活动是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个性的教育之道:对100余位留守儿童两年教育的实验研究报告[J].教育学术月刊,2010(01):28-31.

[15]杨伟鹏,罗丽,洪秀敏.国际早期教育研究伦理规范的发展与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20(08):31-41.

留守儿童事迹材料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现实中很多家庭迫于生活上的压力,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扭曲,常常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这就使得他们的发展越来越不顺利,更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伤害。这篇文章深入探究了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依据此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寄宿制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状况与对策

所谓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就是其父母由于生活上的压力,去城市打工而将其交给其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帮忙抚养的儿童。他们到了上学的年纪之后,尤其是到了寄宿制学校以后,性格会变得更加孤僻,被同学歧视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常态,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不够。专家研究发现,出现心理健康状况的儿童当中,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占据很大一部分。

一、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1.学习退步,对学习不感興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制力不足,比较喜欢玩,而初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如果对其管理不到位,其学习很可能一落千丈。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初中学习成绩更好,都纷纷把孩子送入寄宿制学校上学,由于每个学校管理的学生很多,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受到的关注严重不足。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很多道理不太明白,到了寄宿制学校以后更是一头雾水,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受到了极大影响。当他们学习遇到困难,心理受到挫折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人去倾诉;当他们遇见其他同学认为特别简单的问题时,却不敢去提问,因为他们害怕被嘲笑。很多老师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对于基础较差的留守儿童的耐心不够,这就使得其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2.道德差

留守儿童的道德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他们总是会习惯的偷东西、撒谎,这并不是对他们的歧视,而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父母相对文化水平低,所以对其教育不科学、不合理也是正常的一种现象,又由于他们与父母的接触很少,其思想就变得更加扭曲。在学校的时候,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说教,难免会对社会产生仇视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却不在孩子身边,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无法得到父母的指导,这样他们就会向其他一些同学请教,进而容易被一些坏孩子带坏,跟着他们偷东西、撒谎却不知危害有多大。

3.对同学嫉妒甚至仇恨

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自己身边,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得到父母的关爱时,难免会非常伤心,进而嫉妒其他同学所拥有的东西,甚至产生仇恨心理。对于一句其他同学认为是开玩笑的话,他们就可能认为是针对自己,进而与同学的矛盾越来越多,关系不融洽,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4.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他们就感到缺乏存在感,如果他们对于一些新奇的东西一无所知,学习成绩一无是处,这样他们就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就会想做出一些新奇的东西,引发他人的关注。而想要得到他人关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事,就是不听老师的话,做事的时候有单独的一套。由于他们的安全感不够,当他人指出他们这种不正确的做法时,他们就会变本加厉,会感觉其他人都在针对自己,对他人的信任不够。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或者对其要求更加严格,或者放纵他们,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二、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学校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下面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1.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教育体系

学校是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学道理的唯一场所,所以学校应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教育体系,使学校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要想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消除其对社会的防御心理,只有他们对社会充满爱,社会对于他们而言才更加美好,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有专门的资源供他们使用,拓展他们的眼界,弥补他们精神上的不足。

2.对留守儿童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除了资助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一些必要的物质之外,还要定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学校可以针对他们设立定期的心理讲座,聘请心理专家,对其发展作出规划。这就需要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社会各界对其进行帮助。

结束语

简而言之,中学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极度缺乏父母的关爱,也极度渴望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所以社会的教育体系要重视这个问题,为这些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爱,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这样才能使他们发展地更好,使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葛爱荣、田丰荣.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

[2] 曾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市场周刊,2017(4).

[3] 董海宁. 社会化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3(7).

【本文系甘肃省2017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936。】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级中学)

上一篇:法学专业范文下一篇:描写中秋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