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 心理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9

留守儿童 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在不断的增多,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并且还会存在叛逆心理或自卑心理等等,因此应该对留守儿童加强关爱和责任意识,对其心理健康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得留守儿童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问题;治理对策

引言

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的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都会进城务工,他们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中,由老人或者他人进行照看,这些子女被称为留守儿童,在农村成长环境当中,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

首先自卑心理,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而言,它们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因为自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没有人保护自己。这和父母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其次, 由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这些儿童很少有和他人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遇到问题时没有找到可以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因此在内心存在烦恼或者困惑时不能得到倾诉,同时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并且他们对于外界总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情感上有所欠缺,因此导致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不能主动的积极的和他人交流沟通。最后有一定的叛逆心理[1]。很多留守儿童在学校当中表现不够良好,经常的做一些违反乱纪的事情,在性格上比较孤僻因此不能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中,没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并且还会故意不完成作业,在学校打架斗殴,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虽然有些留守儿童从外表上看起来比其他的孩子要更加的独立,坚强,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比这些孩子要更为脆弱,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心态极不平衡,因此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受伤,并且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最多的都是就最多的体验就是孤独,无助,因为在平时生活和学习当中,如果受委屈了没有人安慰,当遇到困难时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因此,导致很多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并不重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态度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出现很多的问题,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治理对策

(一)从父母方面分析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的关爱和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关系。作为父母以及委托人应该注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且还要关注他们在成长当中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进而才能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要一味的只顾工作,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在农村,很多父母认为只有赚取更多的财富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们并不注重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正是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成长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其心理产生自卑,不信任等状态,这时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父母是儿童得第一责任人,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定期的返乡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使得孩子能够感受父母关爱,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如果不能及时的返乡,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孩子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原因,使得孩子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留守儿童状况[2]。

(二)从学校方面分析

作为学校,应该注重建立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得留守儿童能够积极的在课堂进行发言,并且还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其他的学科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进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此外,还应该不断的完善儿童心理健康的管理方式,对于班级当中的留守儿童,应该实施动态的管理,并且还要和家长进行及时的联系,定期的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会议,对于监护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得其明确心理健康重要性。还可以开设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者平台,引导监护人或留守儿童的家长和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三)从社会方面分析

作为政府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应该做出关爱和宣传,通过网络媒体的作用引导人们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视,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发展村的特色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政府还应该制定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措施,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还要吸引更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农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专业的教育和引导,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团队,增强农村的师资力量。

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进行合作,帮助农村的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宏莲,宋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理论观察,2021(06):83-86.

[2]王海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留守儿童 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各地区经济存在着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农民收入低,为了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回家探望一次,这些被留在农村的孩子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探讨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与农村教育良性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学条件

留守儿童多为从小脱离父母照顾,缺乏父母关心和爱护,在生活、学习以及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存着严重的问题。学校是留守儿童获得教育的唯一途径,但是农村的学校普遍存在着教育条件差,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教学设备和教学书本严重匮乏等诸多问题,并不利于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只有农村教育得到良性发展,才能促进留守儿童受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与农村教育良性发展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在行为养成方面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和偏差,留守儿童独立性强,性格孤僻、偏激,具有极强的自卑感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些在生活、学习以及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在生活方面主要体现在留守儿童由于没有亲人照顾,不注重饮食,很多留守儿童都有严重的健康问题,不能处理好个人卫生,同时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也极差。在学习方面,无法培养起自己的学习兴趣,不能把学习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不能給自己确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加上没有家长的督促,学习的主动性很差,作业潦草、考试作弊、逃课等现象都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在行为习惯方面,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心理压力大,对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没有准确的判断,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悔恨终身。

面对这些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促进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学校必须担负起教育留守儿童的职责。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学校也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担负起教师与家长的双重角色,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理,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让其对自己产生自信心,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农村教育的发展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农村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

1.农村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较差

在我国农村,多数还存在着学校数量不足、教学条件差、教育设备落后、教材单一陈旧等问题。只有少数教师愿意回到农村发展,因此农村学校的教师多数专业性差,甚至从未受到过任何培训,这都成为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学校的数量不足导致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无法上学,教学条件差导致了很多农村学校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而设备和教材方面的问题则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开阔视野,一些农村学校仅仅只开设几门干巴巴的文化课,没有美术课、体育课、思品课等,课程单一,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2.教育观念传统,忽视行为养成教育

多数留守儿童上学的目的都是学习知识,通过中考、高考最终改变命运,学校在开设课程中也是抱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只开设传统的课程而忽视对留守儿童行为养成的教育。学校在授课时多数以成绩区分学生的好坏,不能做到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好学生虽然是一种鼓励,但是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留守儿童本身已经缺失父母的爱,在学校又受到教师的差别对待,对他们的心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和打击,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3.教师综合素质差,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师多数专业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呵护,教师必须担负起教师与父母的双重角色,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而现如今,有一些教师不但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反而以冷漠的态度对待留守儿童,直接导致一些留守儿童旷课、逃课、厌学现象的发生,这对其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三、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行为的培养对策

首先,农村的学校应该全面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其次,教师要担负起作为留守儿童的教师与父母的双重角色,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找到父母的影子,感受到亲情,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让父母随时能够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课下能够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学校可以加大宣传,吸纳社会的爱心资金,为留守儿童建立宿舍等,方便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虽然国家一直有相关政策对留守儿童进行补贴,对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思想教育,但是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是在不断增长。面对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为留守儿童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和未来负责任。

参考文献:

王秋香,王旖萱.论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问题[J].文史博览:理论,2012(9):56-60.

留守儿童 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预防犯罪;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他们是社会在现阶段发展的产物。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原因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根据段成荣等学者的依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0.95‰抽样数据进行的推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应为2 290.45万人,而农村留守儿童在其中占了87%,约有2000万人[2] 。

第一,人身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有力、有效的监管,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也容易行为失控侵害自己的身体。第二,学习问题。调查显示,教师普遍认为留守儿童学习问题严重,父母外出打工以后,有的孩子的成绩变差了。第三,品行问题。留守学生行为上的问题主要有: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晚上偷偷外出上网,通宵不归。甚至有些人去看不良录像、赌博等。一些留守的“三无”(无上学、无打工、无人管)青少年品行问题更多,在一些地区“三无”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40%。第四,心理问题。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自尊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好,对学习和生活乐观向上;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孤僻,不合群。

(二)形成留守儿童的原因

1.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的劳动力的大规模的流动存在矛盾。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基于户籍壁垒原因目前全国16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1 000多万人。

2.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与消费的矛盾。没有那对父母愿意与自己的子女相分离,然而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只因为他们的打工收入与城市高额的消费水平无法一致,靠着微薄的收入,难以在城市维持一家人的消费,然而,将子女留在家里,可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毕竟农村的消费水平要比城市的低得多;其次,大多农民工的工作环境不宜将小孩带在身边,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服务与建筑行业或是工厂,他们的居住条件非常的简陋,或则是集体的居住条件,而面对高额的房价,他们无法为子女在城市里找一个较好的安身之所,因此,经济条件的制约也使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

1.留守儿童的依恋关系遭到破坏。根据赫斯的理论,他认为依恋是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感情联系。当个人对他人或群体产生依恋时,就会作出某种决定或进行某种活动时,考虑他人或群体的意见与情感。这种感情联系越强烈,个人在打算进行犯罪行为的时候,就越有可能考虑犯罪行为会对这种联系造成的损害,因此,依恋在控制犯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理论,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是严重不足的。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他们无法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即使在隔代的监护中,由于没有直接的血缘联系,并且缺少亲人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是不宜形成依恋关系,即使存在也是相仿薄弱的。正是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之间无法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致使他们出现越轨行为或犯罪的纪律要大于有正常依恋关系的儿童。

2.缺乏对传统价值观的奉献。赫斯认为,如果人们为了顺应传统的生活方式而花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传统的生活、财产、教育、名誉等活动中,就不大可能进行犯罪。相反,如果缺乏对传统价值观的奉献,则预示着个人具有从事犯罪等危险行为的条件,就会自然而然地用最简单等其他活动来替代传统的活动,个人就会成为犯罪人。

3.容易被卷入不良的社会活动。赫斯认为,较深的卷入传统活动,会将个人从犯罪行为的潜在诱惑中隔离开来,使个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感知诱惑,考虑和进行犯罪活动,所以他认为,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成分中,对传统活动的卷入与少年犯罪的关系最为明显。所以,由于留守儿童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他们的行为与传统活动相分离,会极易卷入非传统的活动当中,例如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而这种不良行为将会诱发他们更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犯罪。

4.对信念理解的偏差。赫斯认为,在社会或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生活在这种社会或群体中的人们通常都相信、遵循这些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如果缺乏这样的信念或者使其受到削弱,个人就有可能进行越轨及犯罪行为。而留守儿童很容易偏离这样的一种信念,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祖辈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与时代相去甚远。受他们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需要、动机以及价值观与时代脱节明显,容易导致他们的社会在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一些孩子认为,不用读多少书也一样能在城里赚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好像读不读书并不重要。总之,祖辈的认知结构、思想、生活习惯很多和现实有一定差距,儿童从祖辈获得的“模式”很多和时代不合拍,不利于儿童社会化,容易导致儿童适应不良。

三、对留守儿童犯罪的预防

(一)从产生原因上进行预防

1.充分发挥家庭的职能,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不仅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而且是一个教育单位,执行着重要的社会化功能,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的道德教育、生活态度、人际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伦理规范的了解,首先是从家庭中长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获得的。然而,在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家庭环境,使家庭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正因此,家庭功能的失调或丧失,就成为留守儿童犯罪的一个因素。因此,要尽快恢复家庭的职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首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政府应加快改革,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逐步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其次,加强看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意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以外的亲人生活,而这些亲人又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的教育的意识,认为管吃、管住、管穿就已经是尽到了看护的责任,缺乏对这群儿童管教的责任感,政府应当加大宣传,正确引导看护人对这群儿童的身心教育,给予他们比其他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使他们对这些亲人形成一种家庭的依恋,弥补家庭感的缺失,以便充分发挥家庭的职能,发挥预防作用。

2.学校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防止被卷入不良的社会活动,树立正确的信念

在农村,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设施的落后,使得其教学职能大打折扣。但是,学校预防是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预防体系的中心,因为留守儿童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学校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坚持素质教育理念,促进留守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第二,加强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坚持因材施教。作为特殊群体,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当深入留守儿童中间,了解他们的需要,掌握他们的特点,开展特殊的教育和管理。第三,推行寄宿制,营造集体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心理氛围,促使留守儿童在快乐中生活。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学校、班级活动。第五,提高学校教育主体的素质。当前中国农村中小学里,学校教育主体素质较差现象突出,特别是反映在对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

(二)从司法角度的预防

1.法律的落实。切实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法》,使农村的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到真正的保护,让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能够从教育当中,建立、健全人格,使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加快对留守儿童的立法保护。留守儿童虽然是这一阶段社会发展出现的必然结果,但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这一现象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而且将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因此,为了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各项法律权利,针对他们的特点有必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G]//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全国 妇联,2005:4-5.

[3]王道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27-33.

[4]特拉维斯·赫希.少年犯罪原因探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5]徐惟诚.“郑州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cinfo.ong.cn/zhuanti/20050627zbnc.htm.

[6]王道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责任编辑吴高君]

留守儿童 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德育 健康成长

在教育实践中,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之所以多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这些孩子的德育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也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具体问题的优化处理策略,是众多教师普遍关注的研究方向,也是保证留守儿童实现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成因分析

(一)缺乏父母的温暖和呵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关爱程度、期望程度都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的亲情必有一定的失落,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大多缺少基本的教育常识,常常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结果是孩子的“物质教育”跟社会发展合拍,但“精神教育”严重缺失。

(二)学校德育教育的欠缺

1.学校对德育工作的忽视。德育本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中,升学率成了社会对学校评价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而决定升学率的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智育,忽视学生缺乏配合。实际监护人平时也很少与学校和老师的交流沟通,这些监护人大多对孩子非常溺爱,有的对老师的批评横加指责,甚至进入学校闹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2.课程设置的欠缺。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咨询教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与解决,久而久之,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孩子自身的消极心理

我接触过的许多留守儿童,发现他们大多数心里都有很强的自卑感和抑郁情绪,部分儿童脾气暴躁,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的事时常发生。同时对他们的爸爸妈妈产生陌生感,感受不到父母怀抱的温暖。都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阳,那么这种心理下只能产生疾病的“花朵”为灿烂的太阳蒙上了一层雾霾。

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学校、家庭的角度出发来具体分析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解决对策。

(一)重视家庭德育教育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德育教育的问题主要在于缺少家长的关爱,缺乏在家庭方面的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来说,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及加强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譬如,可以通过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加强联系,定期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的现状来激起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对其孩子的关爱,从而有效弥补农村留守儿童所缺乏的家庭教育。另外,学校也可以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向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够经常跟其孩子经常沟通交流。

(二)重视学校德育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监护人的联系。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在这个家里面,孩子们有自己的娱乐场所,每天中午吃完饭后,学校安排专门的老师在留守儿童之家值班,和孩子们一-起看动画片、下棋、做手工等。那些留守孩子中午有了落脚之地,不再到处疯打了,避免了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

3.实施帮扶制度。

学校和班级,努力创造条件,让留守学生从中体会到家的温馨。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一帮三或一帮四。这些帮扶老师还和留守学生合影,学校将这些合影相片贴在“留守儿童之家”里。老师们经常找孩子们谈心对他们进行定期家访,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思、心理和学习方面的困难。

4.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

儿童活泼、开朗、好运动,利用这一特征,在班上我鼓励留守儿童参加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课外活动,甚至经常举行比赛,让留守儿童品尝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班集体中来,培养他们拼搏、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高尚情操。同时通过各类集体活动逐步养成了留守孩子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行为。

总之,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农村留寸儿童德育问题是教育工作者一个不能忽视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共同携起手来,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把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做到实处,使我国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雪玲.城郊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14):206-207.

[2]黄耀堂.网络时代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探究 新课程(下) 2018(04):26-27.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科学规化课题《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批准号: GS[2018]GHB2692)研究成果。

留守儿童 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交往能力;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随着越来越多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由于和父母长期分居,缺乏监督和指导,所以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性格等心理方面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自控力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上网成瘾;有的性格孤僻,不善于与同学交往;等等。培养交往能力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措施有效地培养留守儿童的交往能力。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留守儿童学会交往作出表率

首先,学校或幼儿园的教师、阿姨之间要团结协作。教师对待工作、生活和同事的态度,留守儿童是耳濡目染的,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应时时、处处、事事与其他教师密切合作、团结互助,建立和谐、美好、温馨的同事关系。

其次,与留守儿童建立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留守儿童从进入学校开始,晨读、上课、课间游戏,教师都在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留守儿童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并据此认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教师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凡事以鼓励为主,师生关系会是平等、亲密、互相信赖的。这种人际环境会使留守儿童感觉到“教师像妈妈,学校像我的家”。反之,教师如果对留守儿童苛求、批评、训斥、惩罚,会造成留守儿童的情绪压抑,引起消极的情感。

二、教师要为留守儿童多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首先,教师可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在客观上为留守儿童创造交往的机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是不同的,有的留守儿童爱说、好动、浮躁;有的留守儿童内向、不爱说话、对人冷淡,教师可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科学安排留守儿童的座位,使不爱交往的留守儿童,在热情、善交往的同伴的影响下,学会交往。

其次,教师可在游戏活动中,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使留守儿童的交往面得到新的扩展。比如课间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小朋友之间谈谈学校之外的事情。笔者所教的班级有个不善言谈的小朋友明明,他有一次带来了一个非常漂亮好玩的电动火车,小朋友们争相观看,羡慕地向明明问这问那,明明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讲述了他去父母打工的地方——广州游玩时的所见所闻。

在游戏活动中,除了留守儿童自身选择游戏、选择伙伴以外,教师可注意观察留守儿童的游戏情况,人为地干预他们的活动。例如,在组织孩子们进行“娃娃家”游戏时,张×扮演小主人公,趁这个机会,我把呆呆坐着观望的李×叫到游戏中去,并对张×说:“你这么能干,再给你一个小弟弟吧!”于是,在游戏中,张×带着李×去时装店,他对服务员说:“请给我弟弟拿件衣服。”张×指导“弟弟”向“售货员”说清楚要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等。就这样,李×在张×的帮助下,说了许多平时很少说清楚、说完整的话。

三、家校要密切配合,共同创设温馨的成长环境

要培养留守儿童正常交往的能力,需要教师、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为留守儿童创设正常交往的环境。我班的晓林性格冷漠、孤癖。平时教师叫他回答问题、参加游戏时,他一概不听,待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宛如木桩一般。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晓林的父母到深圳打工去了,整整两年没有回过家,他和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与他的爷爷、爸妈取得联系,一方面,要求爷爷奶奶多带他去朋友、亲戚家做客,多鼓励他和邻居小朋友玩;另一方面,要求父母多回来看望他。经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晓林慢慢地变了,喜欢与人交谈、与人交往了。

总之,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学会正常交往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学校要培养留守儿童从小学会正常交往,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1.江西省定南县第二小学,赣州,341900;2.江西省兴国县枫边小学,赣州,342423)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留守儿童 心理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具有群体性、侵财性等特点,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家庭教育缺失、不良的社交途径等。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必须发挥基层组织包括村委会、学校和基层司法机关的核心作用,此外户籍改革也是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一个关键措施。

关键词 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对策

文献标识码 A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还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不满18周岁的青少年儿童。而所谓留守儿童犯罪则是指上述特定群体所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本文以湖南省H乡为调研基地,采用个案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H乡的留守儿童犯罪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达到丰富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之目的。

一、H乡及H乡留守儿童简介

地处湘南山区的H乡由于经济不发达,H乡的农民与广大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一样,怀着一个寻找机会、财富的梦想成群结队的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涌去。据H乡计生办统计该乡每年大约有占总人口20%之多的青壮年劳力在外打工,如2004年外出人口是3215人;2005年为3321人;2006年是3168人。由于青壮年劳力的大量外出,大量的留守儿童却滞留在家里,他们或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或寄居在亲戚家中,还有一小部分借宿在老师家中。2004年H乡的一次调查表明当年H乡的留守儿童人数为896人。笔者对H乡中学的调查表明,在H乡中学1342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423人,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2%。在432留守儿童中,大约有42%的学生成绩较差,有34%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就心理与行为表现而言,留守儿童与一般学生也表现出明显差别,并且在他们当中也有不同的表现。下面是笔者对H乡中学校长LZY的访谈:

H乡中学校长lzy:在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中,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象现。少数留守儿童自尊心强,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对学习和生活乐观向上,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成绩和遵守纪律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另一些留守学生则表现为自卑心理,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孤僻、不合群。行为上表现为任性、孤独、逆反心理强,我行我素不服管理,受到老师批评或与同学发生矛盾,就离家出走、逃学等。

二、H乡留守儿童犯罪特点

(一)“双低”现象突出

“双低”现象,是指H乡“留守儿童”犯罪呈现低年龄和低文化程度的特征。近年来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年龄构成趋向低龄化。H乡“留守儿童”犯罪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18周岁,甚至出现14-15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留守儿童”成员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的未成年犯占多数,且大部分为初中。在校或辍学在家的“留守儿童”,他们不但文化低,而且法纪观念差,多为法盲。除了知道杀人、放火、是犯法外,把其他犯罪行为常常只看做错误,似乎与法律无关,政府管不着。

H乡派出所2005年6月抓获了H乡中学二年级3班以LM为首的3人盗窃团伙,他们中LM和MZL是14岁,而WH只有13岁。他们的盗窃目标一般为商店和小卖部的商品,作案手法是其中二人装作买东西,而另外一人乘店主忙于招呼生意时盗窃食品和香烟等商品。由于每次盗窃数量不大,所以店主很难发觉自己店铺里丢了东西。笔者在H乡派出所的笔录里看到LM的一段话:“我们只是拿了别人的一点东西吃,又没有偷钱,这怎么算得上盗窃呢?只有偷别人的钱或者偷猪偷牛才是盗窃。我们的行为只是一种错误行为,法律不管的。”

(二)财产型犯罪居多,且暴力化倾向明显

“留守儿童”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以满足钱财欲望为主,因此,财产型犯罪较多。在H乡留守儿童犯罪中,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犯抢劫、盗窃的,占总数的70%,且暴力化倾向明显。“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受农村环境的限制,使得他们常常出入电子游戏厅、网吧、录像厅、赌博场所等,从而养成了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的特性。

2006年农历12月25日,正当人们为即将到来的新年而忙碌时,H乡一位16周岁男孩为了抢劫一位在太原理工大学返乡过春节的女学生手中的一部直板手机,而用水果刀从被害人的背后猛刺数刀致被害人当场死亡。事后据负责侦破此案的侦察员说,犯罪嫌疑人刚初中毕业一年,毕业后随父亲在广东打工,期间多次要求父亲给他买手机,其父以他买手机纯用于消费并且家中没钱为由而拒绝。案发当日下午,犯罪嫌疑人正在观看同村的村民打麻将,看见被害人正用手机发信息,即刻返回家中拿起水果刀尾随被害人到一低洼处,一言不发用刀从背后将被害人刺死。该犯罪嫌疑人心理素质异常稳定,拒不交待。最后是采用“手机定位”侦查方法,从犯罪嫌疑人家中搜出了被害人的手机后,犯罪嫌疑人才低头认罪。

(三)群体性特征明显

由于留守儿童年年龄小、体力差并且作案经验不足,所以在犯罪中,他们常常是结伙行动、互相壮胆、一起作案,具有纠合性的特点。他们之间要么是同学或校友关系,要么是同村的邻居,要么是亲戚关系如堂兄弟、表兄弟等等。

H乡FT村的LHD、MZL等4名15到17岁的留守儿童,经常纠合在一起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2006年12月,为了搞一点过年钱,他们决定搞一次大的(偷价值高的物品)。经过踩点,他们决定偷邻村的L某家的黄牛。12月19日凌晨,他们顺利盗得黄牛,但是在邻县JH县的牛市销脏,因年龄太小而引起市场管理人员的怀疑,4人全部被当场抓获。

(四)性犯罪呈增多趋势

由于很多留守儿童已经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开始对异性感性趣。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很少对其进行生理教育,更谈不上性教育。加之黄色淫秽音响制品在农村呈泛滥趋势,留守儿童没有接受正确的性教育,却通过观看黄色影碟或上网浏览含有色情内容的书籍或影片而“深受教育”,在不良环境的刺激下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据笔者统计,1995年至2004年期间,该乡留守儿童犯强制猥亵或强奸罪共有12起之多。

二、H乡“留守儿童”犯罪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全方位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尤其是家庭的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优劣是极其关键的。父母同子女朝夕相处,他们的思想、言行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效应,父母相互配合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和理智的爱,是子女形成健康心理和意志力,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子女违法犯罪的一道坚固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娜妮,J.西格尔(Lanrti J sigel)在论著《青少年犯罪》中指出:“对青少年虐待和遗弃的直接后果是产生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沮丧,它们使青少年产生把攻击性作为处理问题方法的心理,使他们失去对他人的同情心,使他们减少对付紧张状态的能力,使他们易于粗暴而犯罪。一个人早年过多地经受肉体的伤害和感情上的折磨,会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实施

暴力和反社会行为。”父母任何一方或双方远离家庭外出务工或长期远离家庭,使子女脱离了家长的教育管理,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由于缺乏安全感,如有人欺负或歧视,便会出现退缩或攻击,也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障碍,潜伏着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这些都是导致留守儿童犯罪的重要家庭因素之一。以下是笔者对留守儿童LHB的访谈:

LHB:自从我3岁起,我的爸爸和妈妈就到浙江绍兴打工去了,他们一般每年过春节时回来一次。我很想他们,特别在学校受到高年级学生欺负时,好想爸爸妈妈来帮助我。我好羡慕爸爸妈妈在家的小朋友,我觉得他们是最幸福的人……

(二)监护人重“养”而不重“教”

在H乡,留守儿童的寄养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俗称隔代监护;一种是生活在亲戚、朋友或者老师家中,被称为委托监护。隔代监护的,他们的监护人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部分还存在着溺爱的现象。留守儿童也觉得他们思想老化,极少与隔代长辈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所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偏差时,祖辈们都难以及时察觉。委托监护的,监护人一般在感情上达不到对待亲生子女那样的程度,从而使孩子感受到寄人篱下的痛楚,而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呵护。此外,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下面两段访谈充分说明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态度,也反映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MJL的爷爷MZH:孩子的父母都到广东打工去了,我们两个老人带着一个12岁的孙女和一个10岁的孙子,我们还要种二亩水稻和近一亩地旱土。我们除了管好孩子的吃穿冷暖外,最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孩子的安全,这是大事啊,要是孩子有什么意外,我们是无法向儿子和媳妇交待的啊!至于孩子的学习,我们文化水平不高,无法教育他们,并且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教他们。

留守儿童WY的伯母LXG:我的弟弟和弟媳在广东东莞打工,我侄儿3岁起就跟着我们在一起生活,到今年已经有7年了。因为不是我的亲生女儿,加之我们觉得她从小就离开了父母很可怜的,所以我们对她不敢管的太严,养成了她霸道的性格,她说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否则就会大哭大闹。有一次,她因为与我自己的孩子争看电视节目而离家出走,吓死我了,万一她有个三长两短的话,我岂不是要赔条命给我弟弟啊!我们已拿她没办法了,只希望她父母早点回来,我们就可以交差了。

(三)不良的社交途径

不良交往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结成不良青少年帮伙,二是与成年不良社会成员的交往。不良的交往会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成为他们实施越轨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西格尔在《青少年犯罪》中指出: “既然伙伴和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占据中心地位,不良交往在导致青少年犯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不足为奇的。”星狄·汉逊(Cinely Hanson)指出:“不同种类的研究表明对青少年犯罪朋友忠诚的青少年,从属于某一帮伙的少年,拥有不良伙伴的少年容易堕入犯罪的深渊。”人类天生的依附感,又使留守儿童在同龄人中寻找友情和安全保护,在团队中寻找力量,而他们又没有能力分辨哪是真正的友谊、哪是江湖义气,在不良社会影响下,很容易结成少年团伙。在学校,“留守儿童”由于成绩普遍较差,并受到共同的厌学心理影响,极易结成各种团伙,经常三五成群集体辍学、逃课、出入电影院、录像室、游戏机房,或双休日相互串门,在一起共同“潇洒”享乐。在一些社会劣迹青年的教唆下,极易走上各种犯罪道路,如聚众赌博、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下面的个案可以说明不良的社会交往直接促使留守儿童一步一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留守儿童LXL: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也看不起我,也不太管我。平时我喜欢上网玩网络游戏,在玩游戏过程中认识了HXF他们,他们游戏玩的好并且好有钱,而我上网的钱是从生活费里扣出来的,我羡慕他们。有一次HXF问我想不想轻松赚钱,我当然想啊,我就跟他们去了。第一次他们去撬别人家的锁,要我在外面看着,如果有人来,要我通知他们……,这一次HXF给了100元钱给我还请我玩了一个通宵的游戏。以后每次跟他们出去,他们都会给钱给我并请我吃饭和玩游戏。

四、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防止对策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向城市转移,如果国家不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统筹考虑,不进行户籍改革,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造成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那么农村将会有越来越来多的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所以,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必须要进行以户籍改革为核心的各种制度改革,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才能有效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

(二)积极发挥学校功能

乡村中小学校要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帮扶制度,让有条件的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以便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通过正面引导,使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此外,对父母双方远在外地或亲戚不能很好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还要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三)基层司法机关要担负起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重任

基层司法机关要从两方面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一是要依法严厉打击涉及侵扰学校、学生的案件和教唆、胁迫引诱农村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二是要按照“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处理留守儿童犯罪时要侧重于教育,着眼于感化,立足于挽救。同时,司法机关要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和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留守儿童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学校或村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并对轻微违法犯罪的留守儿童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上一篇:关于小学体育教师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有关舞蹈类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