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2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前,我们正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因此,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为了让独立学院更好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学院的后勤管理是尤为重要的。目前,众多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还是比较落后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束缚了独立学院的发展。所以,如何改进现有管理模式,使其更好的为学院的发展服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 后勤管理 改革 实践

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是从1999年开始在我国实行的一种新型的、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发展十分迅速,且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这一现象也给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压力,后勤管理体系的相对落后无疑成了影响独立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一、现阶段独立学院后勤管理的状况

“三服务、两育人”是独立学院后勤工作的重点,也是保障独立学院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在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张异军突起的同时也迎来了它的发展瓶颈,即相对落后的后勤管理。这是独立院校现阶段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现阶段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

自我垄断服务方式、托管方式或者托管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现阶段我过独立学院所采取的主要后勤管理模式。自我垄断服务方式在大体上沿袭了“一户一校办后勤”的旧格局。它是一种由自身的后勤实体进行经营、管理,一切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全部都由学校自己承担和解决的管理模式。托管模式即需要独立学院和后勤服务试题签订相关合同,由学校来确定该学院后勤管理体系需要负责的托管范围、相应的服务标准、需要支付多少管理服务费用等的一种管理模式。托管和自我管理相结合模式是指独立学院的部分后勤服务项目交由该独立学院母体后勤服务实体进行管理,这些项目大都与学生生活十分密切,如水电、餐饮、学院绿化等。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的特点

作为独立学院,无论是办学模式还是运行机制都与公办的普通高校有所区别,这一特殊性也决定了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体系也要与公办的普通高校有所区别,不能对公办高校的后勤管理体系生搬硬套,要充分的团结社会力量,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特色化后勤管理模式。现阶段,我国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的特点有一下几点:

1.与社会同行业的交流不够密切、竞争不够充分。因为独立学院大多实行自我垄断的管理模式,与社会的交流比较欠缺,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无法很好的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需求。

2.各个竞争主体不够平等。由于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竞争不够充分和彻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市场化竞争的平等性原则,造成了各个竞争主体的不平等。

3.后勤管理在管理观念上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冲突。现阶段,各个独立学院有两种后勤管理观念:一种是经营性观念,一种是福利性观念。这两种管理观念有诸多相悖之处,一种观念认为后勤管理模式要走经营、盈利路线,而福利性观念则认为后勤管理就是要为师生提供福利,带来服务的。

二、现阶段独立学院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为了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各个独立学院纷纷对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模式,社会化改革是独立学院改革主要趋势。社会化改革这一方向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下面几种模式可以为独立学院的后勤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社会企业投资与管理模式。即在学校后勤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交流与联系,完善竞争机制,促进各个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保证学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模式一改以前“一户一校办后勤”的旧格局,可以使学院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上,促进学院的规模化进程、提升学院的教学和招生能力,提高学院后勤管理服务水准和服务水平。

2.后勤托管式。是指学院利用银行贷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作为后勤设施的建设,然后通过招标法方式将学院后勤建设的项目托管给校外一些专业的、成熟的后勤服务企业来完成,并签订合同以控制项目的服务质量和价格等。这一模式,可以通过各个后勤服务企业的充分竞争,使得学院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来完成更好质量的后勤项目建设,减轻独立学院资金不足的状况。

3.联合模式。即通过高校之间的联合办后勤来达到取长补短的双赢管理模式。如湛江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湛江师范学院三院校按联合办后勤的模式组建了湛江高等学校后勤集团。

4.集团化服务模式。即充分发挥政府的龙头作用,带头建立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和学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

5.契约管理模式。即高校与从其内部分离出来的服务实体签订合约,使学校对后勤工作的管理模式从直接管理变成契约管理模式。

高校后勤工作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了更好的保障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以及满足师生日益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所以,后勤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对独立学院的稳定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独立学院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学院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加强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和借鉴,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壮大。

參考文献

[1]龚守相,张国安.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新型后勤服务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1,(3):34-36.

[2]民办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Z].民办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会务组资料小组,2001:296.

[3]金海忠.突破-瓶颈.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调查(上)[N].浙江日报,2002-02-21.

[4]徐磊.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之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1).

[5]王新华,程从柱.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5).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独立院校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场所,所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可估量的。在办学初始遇到的种种缺憾必然会制约该种教学形式的长久发展,只有正视不足进一步改善才会利于学院的全方位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独立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层面的不足,并对其提出了几点改善意见,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 科研管理 发展 教学

现如今是一个各方面都讲究竞争的时代,作为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学院也需要重视竞争的存在性。科技研究是高等教育学院的主要工作之一,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强化老师的整体师资力量,与此同时也提升科学建设的步伐,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科技的发达创造有利条件。一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进程中体现出的技术水平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该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独立学院的整体科技实力直接与科研发展状况紧密联系,正是如此在独立学院的管理层面,各学院应该从实际出发依照自身条件有目的性的开展科研工作,随后在管理层面加强工作,使之可以获得实质性的进步。

一、独立学院展开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的独立学院指的就是具备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等教育学校通过和社会以及个人组织相互协调,在不使用国家财政的基础上创办的另类高等教育场所。截至2009年我国的独立学院数量已经达到了四百所左右。这是一种新型的高校形式,创办此类高校的基础就是有别于传统办学模式的新机制,这是一种高等教育从特殊化转向大众化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独立学院,通过独立学院的推广,可以使得学校走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主要形式也变得更加多面化。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独立学院的成立为我国的大众化教育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二、独立学院在科研管理层面的不足

我们在高度赞扬独立学院的存在意义的同时,也要积极正视独立学院面临的一些缺陷。受到教育管理机制的影响,独立学院的人才优势以及科研管理状况受到了一定层面的阻碍。面对竞争力度日益强化的今天,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学院的长久生存。以下对独立学院中的科研管理工作缺陷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第一点就是目前的独立学院没有一套完整的科研管理保障体系。现如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被运用到了教学设施方面,独立学院的主要重视点在教学工作的展开以及其他方面的制度完善,恰恰忽视了对科研管理的体系建设。经过相关的统计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独立学院都没有设置合理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机构,也没有为这方面的工作聘请专业人才,更不用说具备完整的科研保障政策。目前还有一部分的独立学院不帮助老师进行项目申报。由于独立学院的保障体系缺陷,某些学校也没有购买某些期刊的数据库,这就使得某些教师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找不到资料,无法进行学术的相互交流,研究进程会受到阻碍。某些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申报时,学院方面无法提供进一步的便利,长此以往将严重不利于教师学术的研究工作开展。

其次一点就是学校高度注重教学的重要性,反而轻视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同传统的教育学院相比,独立学院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目前大多数的独立学院认为整个学院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以此为基础学院的招生状况以及就业工作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些学院认为学生以及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认知与赞成才是学院发展的根本,教学是学院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认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会促进独立学院的整体前进步伐。但是独立学院忽视了一个问题,目前独立学院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老师,师资力量薄弱的同时还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受到教学工作经验的影响,使得教学压力过大。年轻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教学方面,在科研方面花费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时间可以分配给科研工作。学院对教学质量的过分重视,使得教师没有积极性去开展科研工作。

第三点就是独立学院的科研组织整体素质不一。可以进入到科研管理队伍的人员,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专业素养层面都应该是大致稳定的,以此为基础才可以进行高效的科研管理工作。对层次不一、类别不一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有效地进行操作管理,需要进行项目申报的老师也可以获得专业的指导。但是现如今独立学院的整体科研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还是比较薄弱的。许多院校的老师工作人员都不是专职,也存在一些不是管理出身的人才在进行科研管理工作,这就使得整体的人员分配缺少长期的科研管理经验,进一步的工作得不到发展。

最后一点就是科研组织人员之间的交流障碍。学院组织科研团队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组织成员之间必须存在一种合作意识。但是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显示出来的团队精神始终缺少一定程度的凝聚力。大部分的组织成员态度不够严谨,进行课题申报工作时过分注重个人形式,科研平台过于狭窄。科研人员与管理工作者之间不擅长交流,会导致申报工作的延误。一方面管理人员进行申报信息发布时,没有将课题的重点显示出来,导致申报工作的不严谨现象发生。另外一方面有个别申报人员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结束项目研究,就会使得科研效果过分单调,显示不出独立院校的独特之处。

三、改善独立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 最初构建科研建设战略的目标

育才兴校,开始之初应该按照独立院校整体的发展战略趋势,创建出与之匹配符合的科研成果与建设策略。全方面筹划面向每一位科研人才的年龄层次、专业等级以及能力水平等等。以全面加强科研创新人才自身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先进的院校科研人才和领军人物,创建每个年度就人才开发与实施计划进一步完善,做到落实科研开发与建设的每一项环节,以此为建设策略的长远发展目标。

2. 创设科研院系所谓的用、培、留、引四大机制

首先需要构建专业的教师聘用机制。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再将教师按照各种形式进行分配,例如特聘、兼职等等模式。加入竞争与激励这一新的教学体系,尽可能的落实在晋升职位这一等级中,完全打破所谓的终身制教师传统。在聘用教师的基础条件下完善绩效考核这一评估模式。

其次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最先需要做到的是积极参加学历学位进一步深造项目。尽可能的鼓励每一位教师加入到进修研究生博士生的队伍中,除此之外要协调好院校老师晋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培养自身创新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将保证进修的最终成效。大力促进科研骨干实际投身于企业中加以锻炼,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展开科研开发工作。有针对性的加大培训,尽可能的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动新团体进行科研开发作业,累积青年科研人才的经验,帮助他们成长。增加与国外知名教育基地的合作机会,有目的性的定期组织科研人才参加国外培训。

最后需要强化人才引进力度。在进行人才引进战略的同时,需要以以下四个原则为基础,一是始终坚持引进品德与知识相结合的人才。二是秉承高度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三是强调全面撒网,全方位的网罗各地人才,扩大招收范围增强总体实力。最后就是适当老少搭配,提升师资团队结构,最终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科研管理团队组织。

3. 强化完善科研组织鼓励体系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激励才会有动力。作为独立的院校,其在政策以及组织团队层面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竞争体系。学院应该有条件的设立竞争环境,保证这个环境应该有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竞争比较,筛选出素质高实力强的教师,实现发展与生存结合的局面。在此原则之下保护有上进心的教师人才,杜绝走后门现象的发生。在组织科研管理人才团队时,学院应该突破身份学历的传统条件,高调激发教师团队的自主积极性。大学的文化之一就是自我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师们在创新的驱使之下可以获得更大面积的知识研究权力和帮助。科研组织人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必将会提升科研效果。切忌个人主义思想的出现,团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多人的思想结合,提升工作效率。

结束语

开展独立学院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教育层面扩大。作为特殊的教育群体,其自身肩负的教育责任不可忽视,但是教师自身的科研事业也要放在首位。只有全面提升了自我素质,才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受教范围。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组织应该为教师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院校在进行科研队伍人才选拔时必须多方面考虑,组织出一个更利于学院发展的团队。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姜莹莹,蒋天颖.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与经济,2006(6).

[2]王楚鸿. 高校科研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粱河. 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北方经济,2007(5):123-124.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独立学院危机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少学生对校园危机的概念缺乏了解,几乎没有危机演练的经验,法律意识不足,观念上也缺乏必要的重视意识;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对危机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均不够到位,常陷于一种被动的、应激性的处理模式中,重在事后处理,事前预防观念淡薄。本文以独立学院危机管理的现状为切入点,着力探讨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危机管理欠科学化的原因,力图找到完善学生工作危机管理体系的方法,以及加强当前独立学院危机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

[关键词]危机管理 独立学院 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彭亚飞(1982- ),男,湖北安陆人,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龙瑞全(1978- ),男,江西万载人,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江西 南昌 33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危机管理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L1370)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不断爆发。从美国“9.11”恐怖袭击到目前仍然存在的索马里海盗事件,从肆虐全球的禽流感疫情到最近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一次次地面临危机的挑战。

危机是无处不在的,它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特点。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危机通常意味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对于人员密集、复杂性趋高的高等教育而言也是如此。近年来危机事件经常在独立学院中发生,不仅影响了独立学院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而且还严重地损害了独立学院的形象和社会声誉,不利于独立学院的稳定、改革和发展。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如何科学运用危机管理理论,有力地推动和促进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开展,已成为众多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管理者着重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科学运用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危机,一般指某一时间点突然爆发的重大危险和不稳定事件。它有着强烈的偶然性、激烈性、威胁性等特点。危机爆发的不确定性以及伤害性对于管理工作来说往往意味着极大的挑战,如高校校园危机常见形式有群体事件、自杀、故意伤害、火灾、地震、公共危机等。而危机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处理好危机的动态管理过程,通过科学化的方法实现危机的转向和消除。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则指在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危机、隐患和突发事件时,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通过启动应急预案,动用管理资源,协同一致地对危机进行应对和处理。可以说,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对于学院的科学、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师生对危机事件的应对。独立学院要想获得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管理者必须要树立危机意识,善于进行危机管理,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提前做好应对策略,制订好危机应急处理预案。这样一来,即使发生危机事件,管理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决策,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甚至使危机迅速消弭。

2.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直接影响学生管理者的工作。如果一个独立学院不断发生危机事件,那么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进行应对。危机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危机的管理应有较好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好的危机管理能高效地解决问题,甚至还能产生积极影响;不良的危机管理不但耗费精力和资源,如果处理不慎,甚至还会造成極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3.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独立学院的管理人员在关注学生思想发展和学习成绩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其身心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帮助其树立危机意识,并定期进行危机演练,这样才能提升其应对危机的能力,减少来自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损害。

4.独立学院的危机管理直接影响学校的自身形象和社会声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网络通信的广泛应用,即使是很小的危机事件,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可能也会产生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对学校形象的破坏作用十分巨大,甚至会关乎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网络媒体的介入也为独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构建完善的危机管理体制,借助新媒体宣传学校的发展优势,在危机爆发后,及时报道危机的处理情况,提升危机管理的水平,这样就可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学校的自我形象。

二、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危机管理的现状

1.危机教育体系不完整,危机教育比较缺乏。危机教育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危机意识教育、危机培训教育和危机实践教育的缺乏。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相对不足、领导者不够重视等原因,危机教育体系往往不完整。危机未爆发时不予重视,忽视危机意识教育和危机培训教育,对于危机演练如地震、火灾发生时如何尽快地撤离等实践教育十分缺乏,重事后补救,轻事前防范。客观地讲,目前高校普遍用“管、控、堵”的方法而不是“防、疏、导”的思维,侧重于“不发生事件”或“早日解决事件”,忽略了预警控制和干预机制的建设。

2.学生参与危机管理的主动意识不强。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参与危机管理的主动意识不强,对于学校组织的生命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危机培训教育等缺乏参与意识。这导致他们缺乏应对危机的基本常识和实践能力,遇到危机时慌乱、不知所措,无法冷静、科学地进行危机管理。

3.危机管理诸要素综合协调不畅,协同处理机制还有待加强。独立学院危机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机构松散、无法协同,校园危机管理诸成员、各要素综合协调不及时,甚至运转困难,具体表现为管理流程不顺畅、队伍组织不稳定、信息反馈不及时、工作干预不到位等。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在发生危机事件后,大多由校园内的学生工作部门和综合保卫部门一起参与处置,当然这往往集中在学生意外伤害、学生群体事件过程中。实际上,校园危机的发生形式和内容较为广泛,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协调统一的联动机制,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危机事件从预防控制到干预处理都能反应及时、各方联动、内外结合、协同处理。

4.危机管理立法不健全,校园危机管理轻法制重行政现象严重。我国当前并没有制定针对校园安全的法律,一旦发生危机,独立学院往往没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而现有的行政条款和规定又过于粗陋,法律责任不明确。学生家长在危机发生后涉及学生利益时,往往也不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来与学校进行沟通。例如,学生意外伤亡时,学生家长往往采取极端手段应对。对于学校、个人及监护人应该各自承担什么责任,赔偿金额如何确定,全然没有法律依据。因此,法律制度层面的模糊化,导致校园危机的科学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中危机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1.法制观念缺乏,危机管理的主体忧患意识不足。独立学院是我国高校改革的一个产物,是为迎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潮而应势而生。独立学院成立之初,管理者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内涵式建设、扩大学校的发展规模,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完善人员配备等基础性工作上。对学校可能发生的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措施和应对策略、科学化危机处置方案的制订等往往会比较忽略。而在突发事件爆发后,“重行政处理,轻法制应对”的情况比较突出,加上校园安全法制的不健全,学生工作管理者法制观念比较薄弱,学生工作危机管理机构的成员往往缺乏法律知识,在危机爆发后不懂得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对突发事件总是缺少前瞻性认识,对校园危机管理的忧患意识明显存在不足。

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更是缺乏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现行的教育模式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由于长期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教育,很多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有效地应对,缺乏危机处理能力。事实上,在高校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很多都能够事先预测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例如教学质量问题、安全保障问题以及后勤管理问题等。

2.高校危机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危机不可避免,一旦产生危机,管理者必须沉着应对、果断处理,建立高效的危机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但是,当前很多独立院校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表面上设置了应急系统,在通过检查之后管理应急处理机制也就无人问津了,这样的制度既不完善,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不完善的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容易破坏学校其他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3.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不规范。独立学院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在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时,绝大部分院校会采取内紧外松、反应单一的传统处理方式,不能有效地结合危机事件涉及的各个因素,实现高效的危机事件现场处理,同时利用综合资源共同抵制危害。目前,很多独立院校对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方式极不规范,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比较随意,不但缺乏高效的危机预警机制,也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专业的管理队伍、规范化的处置程序、良好的危机善后修复机制以及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的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体系。

四、加强当前独立学院危机管理的对策

1.科学决策,积极制订危机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生工作危机管理,规避风险,独立学院应该联合各职能部门建立和制订科学的危机应急预案,并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进一步修订,预案的制订要讲究预防性、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这样一来,在危机爆发后,学校就可以立即启动危机应对预案,由相关人员组成一个指挥中心,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如应急工作小组、学生工作部门、综合保卫、学院党政等及时介入,按照预案做好响应。坚持科学决策,专业化处理,从危机的预防、处置到善后有机结合,这样在危机发生时,就能立即组织活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危机忧患意识,完善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应对危机事件的最根本原则,忽视这条原则,小的危机事件可能会扩大,转化为大的危机事件。在处理危机事件时,不但要把学校的价值取向贯彻到应对行动中去,也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考虑学生的诉求,对学生正当、合理的要求应明确表示支持和理解,并表态愿意和学生一起努力解决难题,在此基础上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切忌不顾学生感受、粗暴地进行处理。因为大学生是情感丰富但又极易意气用事的群体,化解危机事件宜采用温和的处理方式。学生工作管理者应以说服教育为主、攻心为上,以细心的说明和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将事件控制到最低点。

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仅仅花大气力在某个点上,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学生工作管理者应该在危机事件形成或发生之前便采取相应的行动与措施,而并非在危机事件产生之后才采取相应的对策。因为危机事件的缓和是建立在某种合理预期基础之上的前瞻性的主动行为,而不应该是被动的、反应性的行为。所以,要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提高忧患意识,完善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这才是应对危机事件的最佳办法。

在实际的独立学院危机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干部要坚持值班,及时处理重要问题;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第一时间分析解决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反映的问题。独立学院的党委和行政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在学历、文凭、校园安全、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出现过的问题,切实担负起严格管理的责任。各职能部门、学生政工干部应该通过信息安全员、网络媒体等途径了解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园网上的留言,根据留言内容对其思想状态进行分析,通过跟帖或留言等形式帮助他们解决困扰。除此之外,学校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日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扰。

3.开展危机事件应对教育,提高危机防控意识,加强信息沟通。独立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强化防御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出预测,对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作。独立学院的各个部门要经常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做好学生中各种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对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隐患和突出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掌握,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薄弱环节做到及时了解和把控。在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日常决策中,要充分发挥民主,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从根本上防止危机事件的发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各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使相关工作者掌握危机处理的方法,了解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内部协调机制,以及危机管理措施和应對方案,增强其危机意识,加大对日常处理危机事件能力的检查、评估以及自我诊断。

对于危机管理的主体,要经常性地开展危机教育,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通过危机教育,向学生介绍基本的逃生技巧和知识,掌握在危机发生时的各种处置方法。这样即使没有学校保护体系的支撑,学生也拥有危机管理和自我应对的能力,能根据学到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解决问题,逃离困境。

要想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要改善学生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中各因素的内部协调和信息沟通,切忌对危机不闻不问,甚至任由其酝酿、发酵。有效的信息沟通往往能够防患于未然,使危机消弭于无形。

[参考文献]

[1]全力.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2007(6).

[2]张玉新.浅议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面临的四大挑战[J].教育与职业,2010(17).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财务分析”课程作为财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文章主要阐述了独立学院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从教材、案例、教学法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进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财务分析;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1年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探索与完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分析课程是独立学院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属于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融合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的知识。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和方法的能力。但是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在财务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还是以讲授分析理论为主,这并不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能力的更高要求,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因此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独立学院开设的财务分析课程主要采用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授课,以讲解相关的分析理论和方法为主,同时还要介绍财务分析方法实际的应用以及如何完成财务分析报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存在理论和实务脱节的问题。

(二)教材过于局限

市面上财务分析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是传统的教材过于注重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比如垂直分析法、水平分析法以及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分析。这些传统的分析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实际上企业运营状况是受许多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行业发展周期、宏观经济环境和特殊事件的影响等等。因此,使用这些财务指标不一定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三)案例匮乏

很多学者和教师一直强调案例教学法对财务分析课程的重要性。然而有些财务分析教材使用单一的案例,即每个章节都是同一家企业,单一的案例会减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大部分教材提供的案例仅仅使用单一方法和技术,目的只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或者选取案例比较老旧,不符合当前市场环境,这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有些教师采用大型的综合性案例,比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但是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大,影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原因太过复杂,有经济政策、行业趋势、管理能力等等,学生们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全部信息,大部分时间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机会,教学效果不佳。

(四)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财务分析课程主要是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和实训的形式。闭卷考试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考查的知识点和内容有限,其中占大部分比重的是一些客观题和计算题,不能真正考查学生对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另外一方面,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财务分析课程实训都是在学期结束前分组进行并提交分析报告。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但是也存在弊端,由于课程实训一般被安排在期末,很多学生对前面所讲的课本理论已经遗忘或者没有兴趣,尤其在期末面临多门考试的压力下,要写出十几页的报告颇属不易,直接上网抄袭他人报告的情况时常发生。

二、改革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优选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市面上财务分析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当优先考虑国家级的规划教材。可以具体从几个方面筛选:与实务联系紧密;贴近实践工作;应用性强;案例丰富;国际视野等等。此外,要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1.研究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截然不同,前者是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提出的。高等教育应该不仅仅传授单纯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成为研究、探索新知识的先锋。从根本上,研究型教学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用批判性和创新性的眼光来判断问题。因此,借鉴国外大学在研究性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财务分析课程研究型教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在开学初,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学生选择精读1-2本,然后提交一篇3000字的读书心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对企业目前所处的商业环境、金融环境和经济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帮助他们更全面分析企业财务质量和风险。

(2)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大财务报表和四大能力分析。课堂理论学习不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其含义,而通过让学生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先结合教学进度,布置相关的研究问题,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最终形成2000字的专题研究论文。论文选题可以相对灵活,例如: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财务风险体系的评价、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等等。通过撰写小论文增加学生对财务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并为将来的毕业论文打好基础,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深度。

2.案例教学法。首先,提高案例的质量。针对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以选择《财经时报》或者新浪财经上具有代表性的热点案例或者当地企业真实案例,这些案例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较好。

其次,合理安排案例的时间。财务分析知识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初期以针对性强的小型案例为主,待理论讲授结束后再进行2-3个大型案例综合分析。以上市公司为对象的综合财务分析,由于信息量较大,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准备,对案例有充分的了解。在案例讨论之前的两三天,应该先将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先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熟悉公司的基本情况,明确分析目的和方向。上课时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使小组成员对案例有更深刻的理解。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抽查各组的讨论结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在学生表述错误时,不应该马上纠正学生,而是通过一些资料和理论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范围。

再次,会计教研室应该经常交流探讨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学生的反馈意见等,以汇集形成一个优质的财务分析案例题库。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增加教师编写财务分析案例的资源。

3.网络教学法。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发达国家的大学教学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网络工具。美国大部分大学开设的每门课程都设置了课程网站。这种做法在我国的一些著名大学已经开始推广。目前许多教师已经开始把网络作为与学生课后交流的重要方式。他们把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到课程网站或QQ群,如案例资料、作业、学习资料或者进行在线交流等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如何利用EXCEL强大的计算和函数功能进行财务数据分析。

网络也为财务分析课程提供了开放性的资源和分析工具,包括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度财报。而且沪深交易所的网站上也提供了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分析平台。一些财经网站(巨潮资讯、新浪财经、和讯财经等)也提供了初步加工过的财务数据,这些网络资源都可以减少学生分析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了分析效率和质量。

(三)改革考核方式

第一,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的总成绩考核可以由几部分组成,包括期末考试、研究论文的写作、案例分析实训和平时成绩。在闭卷考试中,应该控制好单选、多选等客观题型的比例,增加案例分析作为考试的题型。通过案例提出具体分析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第二,开展分阶段实训。大部分任课教师一般将财务分析课程的实训课安排在期末,由于理论课和实训课间隔时间比较长,因此学生对理论课所学知识已经生疏或者淡忘。例如笔者在讲解利润表的利润质量分析时采用的分析方法,有超过70%的学生在期末的实训中已经忘记如何进行利润质量分析。所以笔者认为应该根据课程内容把实训分为五个阶段。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析;2.偿债能力;3.盈利能力分析;4.营运能力分析;5.综合分析。分阶段实训应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立即应用于实践,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

开展案例教学对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然而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会计教师缺乏实战经验,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案例教学培训。财务分析课程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丰富自身的会计业务实践经验,如开展校企合作,或者通过邀请业界的专家开设定期讲座来传授实战分析经验。所以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提高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我们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把教、学、做融为一体,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综合性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颖.高等学校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2,(2).

[2]张先冶.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3]张肖飞.财经类高校财务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1).

[4]王桢.网络环境下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

[5]邵争艳.财务报表分析课程3R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财会月刊,2012,(3).

[6]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试图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把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方向,进一步探知这一领域未被触及的部分。在研究中发现学界对权变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应扮演的重要角色未曾考量过,本研究以此为突破口,在权变管理理论基础上建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来解决目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科层化、机械化、过度行政化的问题,去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使各个层面沟通顺畅,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体制与扁平化的组织系统。

[关键词]可视化;知识图谱;权变管理理论;独立学院;教学;教学管理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浪潮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体制,是高等教育体制转变过程中制度创新的产物。我国独立学院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而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独立学院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资源不足与国民对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学校——公办院校已有办学资源、丰富的办学经验,以民办教育的运行机制、多元的投资主体、新颖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就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是否被社会各界认可,主要凭借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质量是否过硬过强,学生是否满意其教学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学管理体制是否高效,权变管理理论为建构高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我国高等教育从 1999 年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独立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将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纯公立学校和纯私立学校的界限,弥补了两种办学的不足,开创了高等教育的新局面:1.不仅让更多期待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和素质,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2.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伴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蓬勃兴起,近年来人才市场对一线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可是相对应的教育规模却发展很慢, 应用型技术人才更是严重短缺,而已有的高职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层次偏低,难以承担培养优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独立学院凭借自身的優势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主要的角色。3.独立学院也促进了高等教育内部体系的发展,通过合理的竞争,提升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独立学院要靠什么来立于不败之地,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那就是靠质量和一流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水平。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来考证学生对独立学院在教学与教学管理方面的满意度,并通过权变主义管理理念来建构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并从教学管理的微观层面来探讨教学管理(本文的教学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内部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过程)。

本文用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来探究学界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进行研究的热点、前沿、机构、核心作者问题,利用关键词共现性进一步阐释学界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分析,以此来发现未被触及的研究领域,即学界对权变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应扮演的重要的角色未曾考量过,本文以此为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的本质与内涵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是指独立学院依据一定的目标、原则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手段来确保教学活动高效、有序进行,并最终实现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是独立学院管理工作的中心节点,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更好地运行展开,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弥补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学院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依此为中心展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所依附的教学管理就成为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因素的作用,加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思路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相对古老的大学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中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8年,以苏州大学与苏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办的中国第一所独立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标志。文正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机构,据可见文献显示,目前国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有关数据来源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994年至今(部分刊物回溯至1979年,部分刊物回溯至创刊)国内重要期刊8200多种,数据完整性达到98%,因此通过CNKI得到的数据较为全面、准确。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权变主义管理理念与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作为检索词,检索字段选择“主题”,检索时间是2017年6月1日,检索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对检索结果筛选去重后,共获得0篇文献。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学界就基于权变主义管理理念建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尚未涉及。因此,我们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改变了主题词,以“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作为检索词,检索字段选择“主题”,检索时间是2017年6月1日,检索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对检索结果筛选去重后,共获得911篇文献。我们首先通过统计获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时间分布和期刊分布,然后在统计基础上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问题的核心机构、核心作者及关键词的共现性,发掘这一主题的研究热点分布,并对此进行进一步阐释,探索形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的方案。

(一)数据分析与结论

1.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的时空分布

文献时间跨度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学界对该主题的关注趋势和研究发展速度。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相关文献的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一主题研究从2001年詹业宏发表的《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发展的思考》一文开始,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由于独立学院始于1998年,属于新生事物,从2001年到2005年关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研究文献内容和数量都非常有限,没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从2005~2011年,就这一主题的研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05年文献量9篇到2011年文献量一跃达到了128篇,这期间文献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与独立学院数量不断扩大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关,其中《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已成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有效拓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形成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尤其是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民辦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支持民办学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上的创新。2011年,教育部确定的年度工作要点中,民办教育的任务是“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民办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清理并纠正各类歧视民办教育政策,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做好独立学院过渡期工作,推动独立学院规范办学”。教育部民办教育专题工作小组很早就启动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起草工作,并研究制定《民办教育发展分规划》。在国家对民办教育大力的鼓励和政策支持下,2011年学界对具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的研究也一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如图1所示)。

在2011~2012年期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突然呈现下降趋势,从年度128篇跌落至97篇,主要原因在于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一年,各项配套政策密集出台,重大教育发展项目全面启动,教育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因此,就这一具体问题这一年的研究数量有所下降,从2011年到2012年,从政府部门到教育部门都在落实国家的一些重大教育政策,从2012年至2017年,学界对“独立学院教育管理” 的研究趋于平稳,文献量维持在100篇左右,上下浮动不是很大。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的前沿分析

可以从文献本身及文献发表的期刊两个方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识别出最具有影响力的文献及与此相关的理论, 据此可以确定某学科的理论起源和学科知识基础, 本研究也可通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聚类探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核心研究内容的提炼,学科领域里最高频次出现的关键词和从数据样本中对每一篇文献进行提取后分析出的名词短语可被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关键词聚类图来探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领域热点主题。研究热点是指持续引用固定的一组基础文献的文献聚类,主要以共被引聚类和引文为分析基础,研究热点可以用来描述学科研究领域过渡本质,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设定适当阈值可得到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前沿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在图2中圆形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文献频次的高低,节点越大则表示该文献在不同年度被引用的频次越高,学界对其关注度也越高;节点连线代表关键词间关系(节点之间存在关系,即共被引关系),连线的粗细、虚实代表节点间关系的强弱;不同类族由不同颜色背景表示,节点的多少代表不同类族的大小。根据图2中节点的大小来寻找关键节点,以揭示研究背景。采用K值分析法进行聚类,不同的点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彩印的话是有颜色的,A聚类是粉色,B聚类是绿色,C聚类是紫色,D聚类是黄色),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研究主要分4个维度:教学管理、教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依次为A、B、C、D四个子聚类,如图2所示。

在图2中,A聚类反映教学管理维度的热点词汇,A聚类以“教学管理”为中心节点,也是最大的节点,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与其他节点之间形成共现性网络关系,图2节点呈现关键词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在此维度中包括创新、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对策、问题、改革、思考、策略、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管理模式。其中教学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秘书、创新、问题之间共被引关系达到11次,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共被引关系是10次。

B聚类以“教务管理”独立聚类,与教师队伍建设之间形成2次共被引关系。教务管理之所以独立聚类,也凸显了教务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和不一般的地位。

C聚类“人才培养模式”是游离于其他聚类之外的独立聚类,与其他要素之间不形成共被引关系,说明学界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问题的研究是平行存在的。

D聚类以“管理”独立聚类,与对策之间形成共被引关系。

从图2中可以看到,教学管理问题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基本都凸显出来。在A聚类中以“教学管理”为中心节点与教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等形成了共被引关系,可视化知识图谱更为直观地呈现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相关主题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可以更深层次地探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运作及其问题。

3.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学科分布

研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类文献中,占总文献量的64.85%,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占5.44%,管理学占3.72%,外国语言文字占2.64%,会计占2.53%,如图3所示。

4.文献来源分布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文献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电子科技大学占总文献量的10.05%,湖南农业大学占5.89%,吉林大学占4.68%,集美大学占4.33%,广州大学占3.64%,山西大学占3.64%,如图4所示。

5.综合分析

从2004~2017年, 就“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的研究,如图5所示,以“独立学院”和“教育管理”为关键词,从2004到2011年逐年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0年国家重大政策的推动下,2010年、2011年文献量最高分别达到86篇、31篇,以后逐年呈现平稳发展趋势。文献来源排第一名的是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分布在“高等教育”领域分布最多;研究基金支持主要是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参与这一主题研究的主要机构是电子科技大学;做出重要贡献的作者是湖南农业大学的阳会兵教授;研究层次主要在基础研究(社科)类。从图5中看出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这一主题的研究做出主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研究的关注度呈现持续的、不间断的、逐年上升趋的状态,有一个非常好的延续性,他们的贡献使这一主题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

权变主义管理理念为现代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管理理念,但从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研究关键词聚類的共现性可视化知识图谱中并没有发现权变管理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因此,本研究从权变主义管理理念的视角来探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创新策略。

三、权变管理理论的探讨

卢丹斯(Luthans)将整个管理理论用权变的观点来诠释,他认为权变管理理论系以环境为着眼点,从现存的管理理论中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以达成组织目标。因此,权变管理理论需要在环境变数与管理变数之间建立一种函数关系。以前者为自变量,后者为因变量,其函数关系若以语体说明,可以写为:若(If)环境变量变动,则(Then)管理变量将随之变动。从丹尼斯的理论假设中可以看出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的关系,管理变量为程序、计量、行为与系统等管理要素。而环境变量则分为内生环境变量与外生环境变量两种。所谓内生环境变量乃存在于组织中,通常能由管理人员控制,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程序以及技术三者。所谓外生环境变量存在于组织之外,管理人员未必能控制,包括社会、科技、经济以及政治等要素。这就是卢丹斯主要的权变管理理念。通俗地理解就是权变管理理论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数所对应的一种“If-Then函数关系,在数学中y=f(x),在这一方程中自变量是x,因变量是y。将这个方程运用到管理学的研究中,作为自变量的If就是x,因变量Then就是y。自变量是指管理者主动控制的变量,从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自变量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无所谓自变量。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技术、模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管理效能“Then”。权变管理理论强调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中,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手段,让管理适应管理对象和各种管理环境,而不是用一套不变的陈规去让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适应管理。

基于权变管理理论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中各要素所能发挥管理效应的探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要素包括计划、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信息(管理的客体、媒介和依据)、组织(反映了管理的上下左右分工关系和管理方式)、命令、协调、控制、目标(表明为什么要有这个组织)。

本研究的目的是将权变管理理论应用于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之中。首先,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系统中,存在一个“输入—过程—输出”系统模式,这一模式的逻辑起点是领导,通过组织和领导学校全员参与运作学习环境的权变管理,进而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输入变量是领导,包括道德领导、趋势领导、专业领导、整合领导;在过程变量中,包括权变的行政管理、课程管理、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变管理、权变的资源配置管理、校园文化的权变管理;在输出变量中,包括共塑愿景、全员参与、协同合作、营造和谐的学习与教学气氛、持续创新、永久发展。在这一组织系统中因变量为教学管理目标,即将教学管理的组织目标确定为输出优质的教育“产品”,用这一具体目标指引学校的教育运行,呈现教育标杆的具体目标,制订具体发展的中、长、短期计划,探讨教育愿景、学校教育目标、各个科室的权变管理目标、教师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制订可行性权变计划。

四、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问题

独立学院自创建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弥补了公立教育资源的不足,满足了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国民的受教育水平。独立学院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社会对其的期待和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同时,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层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尤其在教学管理层面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来综合治理,以此来突破其发展瓶颈。

1.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欠佳、专业水准不高、管理方式机械、呆板

首先,独立学院的高层管理者,如院长、副院长一般是由母体学校派遣和任命,中层和一般管理人员大多来自社会招聘或独立学院留校的辅导员参加竞聘上岗,由于独立学院一般均采用民营企业机制运作,人事编制属于私营企业编制,这些管理者待遇一般都不是很高。独立学院的人事编制和待遇对优秀的人才不具备吸引力,因此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也较低,造成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队伍良莠不齐、素质欠佳、学历层次不高。在管理队伍中很少有真正科班出身的管理者,也很少有懂教育、搞学术的学者参与决策和管理。教学管理模式大多是死搬教条,照搬母体学校已过时的教学管理理念,观念陈旧、固化,没有结合自身的现状和特点制订出一套权变管理模式。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成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思维定式,没有形成科学、灵活、权变、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其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者缺乏服务意识,官僚化、行政化盛行。但凡是一流的大学,管理者都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而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对专业的管理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经典的教育理论的严重匮乏以及大多数管理者不懂教育教学的本质,他们一旦掌握了权力,就采用简单粗暴的办法控制、干涉教师的教育教学,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自由和教学积极性。再次,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培训、晋升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监管体系,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不好的风气在独立学院管理层盛行,行政人员一手遮天,对没有权势的教师有排挤和欺压等不公正现象存在,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照搬公办高校的框架,缺乏适应独立学院特点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民办院校的校长、系主任及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公办大学派出或由公办大学退休人员来担任。很多公派人员在体制内待久了,自身也缺乏探索、冒险与创新精神,到独立学院就职的公派人员中有建树的不多。其次,独立学院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教学管理的制度设计、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设施管理、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的质量监测等方面存在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管理制度从制定、运行中都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即使制定了合理的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优秀的管理人员的介入,这些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效力。由于频繁的更换领导,也导致了教学管理制度的不稳定性,尤其是一些激励政策缺乏延续性,大大地挫伤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比如,前任允诺的奖励措施,随着前任的离去而消失。同时,教学管理考核方式也很死板和教条,缺少人文关怀,对教师、管理人员业绩的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科学、规范的标准和制度,随意性随处可见,比如,领导和谁的关系好,就巧立名目给对方各种奖励,对谁不满就随意克扣对方的工资,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目前,独立学院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考核基本停留在一个最低的标准,即是否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忽视了对其创造力、服务意识、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激励,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

3.教学管理组织的科层化

独立学院依据母体学校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了金字塔式科层化组织形态,层层管理的科层制度、自以为是的规则和控制措施使组织运行效率低下,在这样的组织系统中管理者比起关注组织目标的实现,更加热衷于运用各种政策和规定规避责任并极端拘泥于规则和其他控制措施,导致盲目地重复以前做出的决定,而没有觉察或考虑到现实情况已发生了变化,这种“僵化的官僚主义”导致管理者们因为照搬教条而不是思考来做事而受到奖励。长久以来,学校行政组织一直维持着传统的金字塔式层级节制组织结构,其基本的核心价值强调对员工的管制或纪律的维持,易使人员形成被动、消极和无力感的态度,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易失去创造能力的培养。科层化组织系统也会导致各个组织的目标相互冲突,各个单位各自为政,各为其主,员工只关注本部门的事务,而不是组织的整体目标,从而引发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降低效率。比如,各个院系常常就开设什么课程产生矛盾,从而导致许多科目不必要的重复开设,以及各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倘若组织扁平化后,层级减少,主管人员可以化繁驭简,组织成员能够节省工作流程,而更具行政效益。

五、基于权变管理理念建构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

1.建立权变的教学管理计划

一个好的计划会促进更好地使用各种资源,要实现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目标取决于:(1)该学院的资源,其中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2)目前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权变理念指引下的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而是基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考虑意外,使不确定性在可控范围内并使其最小化,任何长期的计划都根据事件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储备多套应急方案并随时准备调整,以此来确保教学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在权变管理理念下,组织里的人员、工具、方法、目标也是一个个生命体,充满了变数,计划应尽可能地与环境保持和谐。因此,首先,在教学管理中应该制订日、周、月、年计划甚至五年内、十年内的计划,并将这些计划统一为一个整体的计划,每项辅助活动都应该有具体的计划,融合短期和长期计划以确保计划的连续性,而且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當情况发生变化时重新制订计划;其次,要考虑计划的灵活性与精确性,即能够适应各种意外事件与消除尽可能多的不确定性。这种权变计划不同于科层体制管理下的一成不变的计划。

2.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去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使各个层面沟通顺畅

首先,好的大学组织机构会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并为制定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献言献策,一旦形成管理制度,所有的行政事务均需依照章程办事,取消行政管理人员的特权,限制其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粗暴干涉,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提升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服务教师的意识。毕竟,学校行政工作在理论上应是支持教学工作的,而非干扰教学工作的。在组织文化趋于民主开放的背景下,管理者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领导与激励教师及员工,以达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教学的目的。

其次,良好的沟通在教学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美国沟通大师科比林(Qubelin 1996)说,一个人在工作中的成功,有85%是取决于能否有效的与人沟通。就一个组织而言,要想取得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内外部有效成功的运行,必须随时随地与组织内外部的不同人员以及不同组织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对学校而言,通过沟通让组织内的个体彼此了解并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形象,进而明确自己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使组织内部各要素、资源、信息向着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流动。

最后,要掌握沟通原则。其一,要明白沟通什么。你要向对方传达怎么样的信息,信息的内容是什么,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主次是什么,需要加以规划和掌控。其二,明白为什么要沟通,即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清楚目标才有机会达成。其三, 要明白沟通的主体是谁,要对其特征、专长、能力了如指掌,因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四,了解沟通的客体的背景、社会经济地位、优点、弱点、其底线是什么,这样在沟通中就不会触碰对方的禁忌而使沟通畅通。其五,确定好沟通的时间。选择对的时间和时机去沟通,在错误的时间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时机不对会导致沟通无效或失败。在对的时间,接受信息者容易接受对方的信息,也容易达成共识。其六,重要的会晤一定要注意沟通的地点。不同的场合接受信息者的心理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场合会影响接受信息者的判断,要在对的地点做对的决定。其七,确定好沟通方案,也就是确定好如何沟通,即提前选择沟通的方式和渠道。

3.建立扁平化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独立学院应摒弃以往金字塔式的组织形态与层层管理的科层化官僚体制,建立扁平化组织,提升管理效率。在科层化官僚体制中,其核心价值在于强调对教师的管制或纪律的维持,这样的体制是培养不出有能力、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有灵活性的教师的,因为这种体制对人性的假设基本基于X理论,即人生来天性就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所以加强监管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人大多数都明哲保身,不愿承担责任,宁愿受人指挥;人皆自私,对组织和他人的需要漠不关心;人性不诚实,又容易被愚弄;一般人不喜欢新生事物,习惯于墨守成规。正因为科层化官僚体制持有这样的人性观,因而在管理方式上主张采用强硬的控制方式实施管理,如以命令、强制、惩罚、监督等手段驱使下属服从。这也是导致员工被动、消极和无力的根源。因此,去科层化的官僚体制,建立扁平化的组织体系是提高行政效益的有力举措。

首先,在组织方面,应突破官僚化科层组织,建立具有弹性的组织部门,职务分工明确,协调合作,营造学习型组织,增强学校组织的适应性。其次,就人员使用方面,去行政化和官僚化,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减少通过行政手段迫使教师负担行政人员的工作,导致教师没有时间自我提升和研究教育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发生。再次,工作流程方面,打破部门界限,利用现代科技咨询手段,压缩流程的垂直距离;缩短决策时间、组织运作流程;精简不必要的工作程序,提高效益。最后,教学管理理念方面,学习前沿、先进、经典的管理理念,借鉴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理念,将其引入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强调专业分工、政令统一、协同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等,管理者需注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尊重教师的教学自由,充分調动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管理者需要摆正心态,明确给自己定位,自己不是为了践踏教师的尊严,凸显自己的地位和存在而来,而是为了在这个岗位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而来。目前,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确实存在人文主义精神缺失的现象,应反思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管理中过度行政化、官僚化与碎片化以及对人的 “完整性”的消解、对人文精神的缺失都要进行深刻反思,呼吁教育及其管理要去“工具化”,以提升人的尊严,让人文精神重返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潘宇星.独立学院新型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及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管理探索),2011(11):24-25.

[2] 葛学敏.提高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24-25.

[3] 司晓宏.教育管理学论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

[4] 田雪芹,科南特.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J].高教探索,2017:70-76.

[责任编辑:钟 岚]

高校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由于种种原因,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普遍较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后,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一种全新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即“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物流专业    创新研究    “四位一体”    教学模式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据《大学第三力量——独立学院发展报告(2014)》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独立学院共292所,在校生275万人,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独立学院自身的定位,独立学院对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应用型为主,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实践”,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一、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课程设置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应用型、实验型教学相对较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涉及面很广,如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仓储、信息技术、国际货运代理等不同领域课程基本都有涉及,但缺乏深度,鉴于课程安排的需要,很多课程知识老师只能点到为止,学生学不到精华,很多知识似懂非懂。

(二)缺乏“双师型”专业老师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专业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物流企业或相关部门工作的经历,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缺乏对生产、操作流程、物流企业生存环境的了解和体验,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很难设身处地分析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因此想要把专业课程讲得深入透彻、清楚明白,让学生真正能够了解物流企业的操作流程及运作方法,知道如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非常困难。

(三)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单薄

据对广东省17所独立学院的调查显示:目前没有一所独立学院有完整、功能齐备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80%以上的物流专业实验室都是安装ERP和国际物流、仓储管理等软件,相关硬件设施明显缺乏,这是导致目前广东省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一个最有力的原因。大部分独立学院联系了校外实习基地,但总体来看,使用率偏低,一部分实习基地协议只停留在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评比和检查上,学生很难了解物流企业的真正实际运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四)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教学模式,总体来看,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物流管理专业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来说,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第一,老师讲的内容非常多,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很少;第二,由于老师自身对实践性环节把握不够,讲的内容比较空洞,因此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更少;第三,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来说,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一定差距,因此,过于理论化、空洞化的知识,学生掌握起来更加困难;第四,理论讲的多,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少,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在理论上比不上一般本科学校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又比不上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这就给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困惑。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出于节约教学成本,追求短期办学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大多数独立学院物流硬件设施缺乏,基本没有功能齐备的专业物流实验室,使得实践教学受到很大制约。再加上专业老师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物流企业或相关部门工作的经历,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缺乏对物流企业生存环境的了解和体验,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使有些老师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总体效果也不佳。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独立学院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太过抽象、理论化的讲解,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从而大大制约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在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满足独立学院物流专业这个特定群体的需求,才能使得毕业生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三、独立学院物流专业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创新

熊彼特(1912)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率先提出划时代意义的“创新理论”,明确提出创新的五种类型:⑴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质量;⑵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⑶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⑷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⑸采取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比如形成或打破垄断。

物流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行业,对人才有特定要求,既要懂管理,又要懂实践。物流管理专业作为近些年才刚刚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方面有管理学科共性,另一方面有所处行业的特性,因此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两方面都兼顾。

根据熊彼特创新理论,并结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文提出“四位一体”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希望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四、“四位一体”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一)“四位一体”的内涵

所谓“四位一体”,指的是教学过程所涉及的主体与客体,分别为:老师、学生、教学方法与教学设施。分开来看,这四者分别代表了教学的四个不同环节,合起来看,四位一体,反映了整个教学过程。“四位一体”的内涵及逻辑关系如下图1所示:

图 1

(二)“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创新

1.老师——“引进来走出去”。从前面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独立学院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弥补“双师型”专业老师的不足。具体来说,有三种途径,分别是:其一,在招聘选拔专业老师的时候,尽可能选拔一些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物流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其二,建立校企合作制,聘请一部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懂教学的企业人士担任学校兼职老师,定期在学校举行专题讲座,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企业实践知识;其三,派老师和学生一起进入物流企业实习,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对老师自身实践知识和能力也是极大的锻炼。

2.学生——“以实践考核导引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被动听的多,真正听进去的很少。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以实践考核导引学习方式转变”。具体来说,就是每学期都要在某一到两门专业课程中设置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物流企业或物流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再或者要求学生对物流企业案例进行分析,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其中实践成绩与理论成绩各占50%,通过实践考核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实践学习,既动脑动手,又弥补被动听课的不足。

另外,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求学生深入某一个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或实习,就相关企业某一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写出最终的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的引导,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方法创新——“以信息技术提升现有教学和学习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一个星期一般只有一两次课,每节课只有45分钟,老师往往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真正留给学生互动或提问的时间很少,师生互动有限或较少,教学效率非常低。在一个星期的其他时间里,学生要么找不到老师,要么很难与老师沟通交流,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完善现有教学和学习方法。比如:拍摄物流企业流程及管理方法的视频,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一边播放一边对照视频讲解,也能取得身临其境的效果。至于网上课堂,把教学资料放在网上,供学生24小时下载学习,更是课堂45分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QQ、微博、微信、电话可以随时保持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适应这种转变,积极利用好、实践好信息技术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设施——“合作共享解难题”。大多数独立学院物流硬件设施缺乏,基本没有功能齐备的专业物流实验室,使得实践教学受到很大制约,短时间内要改变这种现状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创新思维模式,就能弥补硬件设施不足的弊端。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其一,与母体学校共享专业实验室,一般母体学校都是公办重点院校,相对来讲硬件设施会好很多;其二,与其他独立学院或者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创办实验室,一方面减少单个学校的投入,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其三,进行现场教学。每学期在实习基地由物流企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这种现场教学模式既能弥补实验设施不足的弊端,又能弥补专业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弊端,更能增强学生动手及实践能力,一举多得。

(三)“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把老师、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作为整体看待,对教学模式全方位地创新与改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既能极大地克服师资能力的不足,又能克服硬件设施的不足,更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要求学校找到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能够接纳足够多的学生,还要求与企业建立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对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方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对老师也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懂得在校外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必须学会使用更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颖,周林峰.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体系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05).

[2]邓恢华.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消费导刊,2010(05).

[3]宋志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目标定位分析[J].科教导刊,2010(1):1-2.

[4]韩波勇.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素质教育,2014(08).

[5]李诗珍.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8(04).

上一篇:绵竹年画艺术形式内容论文范文下一篇:摄影艺术大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