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2023-09-18

儿童教育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教育;方法

引言:

德育教育自古有之中国的各类经典典籍,都非常注重孩童时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团结友爱,尊师重道的精神。而今幼儿德育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幼儿必须要学会创新感受生活,适应社会具有建立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幼儿是天真烂漫的孩子,那么对于幼儿德育教育就不能是简单的说教,这是因为德育启蒙,如果依靠简单枯燥的说教,幼儿往往不能真正的感知和理解。

1.注重幼儿情感教育,利用日常操守感染幼儿

利用情感教育由教师的内心真正生发出情感来教育,幼儿利用情感教育来感动幼儿,才能够让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实践知识,想其所想,听其所听闻其所闻,喜闻乐见,最终明白做人的道理。

1.1利用晚间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几乎每一个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幼儿最喜欢乐见的一种教育形式,故事特别容易打动幼儿,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幼儿在晚间与家长一起说故事,在一日生活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也会给幼儿讲很多童话故事。在讲述这些童话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努力的帮助幼儿,全神贯注引导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一些家国情怀,引导幼儿真正的走入到童话故事之中,并且明白童话故事到底要给幼儿怎样的启示意义。只有真正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才能杜绝一些贪婪和罪恶感无正义和勇敢引导幼儿在生活实践之中,不断的完善其行动巧妙的开启道德教育之门。

1.2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来感化

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与教师,无论是主班教师还是副班教师的活动,参与和互动是非常多的,在一日生活之中调动幼儿的情感,渲染其情趣,比如说组织幼儿进行户外采集活动或者进行手工制作的时候,又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产生一些互动。让幼儿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注重幼儿的情感共鸣。让幼儿在喜悦之中感受到喜悦,痛苦之中感受到同行,比如帮助小朋友捡东西,帮助老师做值日,小朋友庆祝生日的时候怎样表示祝贺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人间烟火。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来感化幼儿,可以让幼儿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注重养成性的教育,让幼儿在琐碎的生活之中明确帮助他人是怎样一件快乐的事情。

2.实施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行和道德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幼儿教师应该和家长一样,必须持之以恒,在坚持不懈的时候不失时机的讲,品德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幼儿平常的学习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彬彬有礼,并且真诚为怀就会在幼儿的心中种下潜在的道德萌芽,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启蒙,因此教师对于自身的要求也应该很高。

2.1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

三位一体的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这是因为幼儿的成长过程,在一天24个小时里所经历的环境是不同的,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构建以幼儿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道德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教育网络,既可以让家长感受到陪伴孩子的快乐,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各种经典的案例之中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并且展开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有的家长特别容易被孩子感动或者愿意与孩子互动,而有的家长则称性比较冷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是非打即骂在这个时候,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该进行多元的互动,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一个方面也不能落后、

2.2利用社区资源来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社区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构建以幼儿教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基础,,同时需要社会道德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的辅助,为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大自然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劳动意识,可以在很多户外活动的时候引导幼儿帮助他人。这些帮助他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仅仅是教师仅仅是组织一些户外的游玩,或者象征性地引导幼儿捡一些瓶瓶罐罐的垃圾。比如走在路上看到一些老人过马路时,教师的一些话语都可以让幼儿理解到父母长辈的不容易,幼儿的天性叛逆和倔强也可以在这些融合之中慢慢的得以缓解。幼儿的德育教育是否有效,可以通过社区资源,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等各种细节来体现出来,幼儿德育教育的综合内容需要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之间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利用多种信息化的手段来加以配合,引发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类资源之间的互动,共同铸造祖国美好花朵的良好教育环境。

结论:

幼儿的德育教育取决于教师怎么教授教师的德行,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个性发展,与此同时,一个有爱的教师也需要一个有爱的家庭来帮助幼儿共同发展,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生命中一些潜在的德育机会制造各种各样有利的教育环境,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互动、,促进家长和幼儿之间互动,促进幼儿在美好的教育环境之内茁壮成长。在新历史时期,幼儿教师必须要肩负起幼儿德育教育的历史使命,全心全意的为幼儿服务,构筑文明长城,建设起建立健全的幼儿德育教育促进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琳.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14-215.

[2]段辉君.浅谈幼儿德育教育的几点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7-8.

[3]李红丽.浅谈幼儿德育教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275-276.

[4]李彦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

儿童教育方法范文第2篇

2008年的7月,我有幸参加了一届中英项目培训。在这届培训班上,我第一次听到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回来之后我从网上了解到周宏老师是赏识教育的倡导者,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全国第六届热爱生命家得主,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首席专家。他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硕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国内外近千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他被誉为“赏识老爸”,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称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在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教育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看了周宏老师和他女儿周婷婷的故事,我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往的班主任教学,一次失控的情绪,一场失败的说教,一堂低效的课,都能在我心里落下阴影。在教育教学上一路走来,拾起点点滴滴的收获,才发现教育成功的秘密不是惩罚和说教,而是真诚地去赏识每一个孩子,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就真的象周老师说的那样,赏识的言语和行动,像温暖的阳光,能融解人心中的冰山,在我的赏识下,我的学生会是健康快乐而又自信的孩子,会快乐地成长,下面我简单的谈谈我在用赏识教育来教导孩子时的一些感受: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善于赏识学生的“伯乐”,对学生

毫不吝啬自己的赏识。在日常生活与教学中,要善于欣赏,发掘每一

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优点,让学生扬起奋进的风帆。美国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 “在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

赞美。”赏识学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获得成功

感。促使其努力进取,化短处为长处而且能以更高的热情去接受新的

事物。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老师没有才能,而是更多的时

候我们缺少发现学生的眼睛。作为学生普遍存在着爱表扬怕批评的强

烈心理。一个目光、一个微笑、一朵小红花、一句由衷的赞美比如“别

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你准能行!”“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是最棒

的。”或者顺手拍一下肩膀、头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

马,平时纪律较差的孩子取得进步,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

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敏锐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

鼓励。因此在班级管理以及教学中我首先是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记得在一次班会课上,当我谈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我告诉

孩子们:“我相信我们班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亮的光点。”我让他们找

找自己的优点,再找找其他同学的优点。这时一名学生竟然情不自禁

地脱口而出:“王老师,杨彦龙身上也有闪光点吗?”我听了这声幼稚

的发问,心里感到一颤,寻声而去,哦,原来是好问的刘文涛。这时

他的眼神充满期盼,脸上露出疑惑,望着他一脸的纯真,我马上说:

“杨彦龙同学,他身上怎么会没有闪亮之处呢?他热爱劳动,做事认

真,而且遵守纪律”当我表扬他时,我看到了不少学生不屑的眼神。

下课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沉思:刚接手这个班时,就听说杨彦龙是

个极其不爱学习的孩子,而且考试成绩只有个位数。正式上课后发现,他的确很厌烦学习,上课不掏课本,只是坐着发呆,从来不交任何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的确让老师很头疼。因为他的学习以及内向的性格,使他在这个班上经常受到同学的冷漠与嘲笑,因此他的心理是自卑的。由此让我想到: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会变得弯曲;同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来走路,需要昂起头来做人,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课后,我找他谈话了,要让他学会正视现实、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除了思想上的教育我还让他主动参加一些班级活动。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欣喜地发现杨彦龙勇敢地举手发言了,尽管所答的问题很浅显和简单,尽管他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里不屑一顾,但他能站起来了,能发言了,可见他的心理开始拥有阳光了,虽然只是斑斑点点的阳光,有时我也会欣喜的看到他的脸上流露着灿烂的微笑。从他的身上我感到班主任的呵护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一颗关爱童心的心。在你年年月月、朝朝暮暮和学生相处时,要更多地呵护童心,关注学生生命的进程。当老师与学生敞开心扉,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才能为教育注入生机。给学生一个机会,可以让学生创造辉煌,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奇迹的发生。老师的一份童心、爱心与耐心,可以使铁树开花,顽石说话,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赏识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范文第3篇

杨永久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246000)

2007年度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阶段成果

摘要:文章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关系切入,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分析通识教育理念中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校园文化环境里的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地域文化资源的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论证出它们对大学生文化创新的促进作用,从而洞悉高等教育在时代创新中应有何作为,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从何处着手。

关键词:文学创新陈进通识教育校园文化地域文化

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大学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结合现代文学史考察后,我们可以这样认定:没有北京大学的贡献,五四新文化运动很难取得实绩;没有北平的学院文化氛围,京派文学也难有立身之处;没有西南联大的存在,九叶诗派便无从谈起。这一切,都喻示着大学的教育对文学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创新精神不断被时代召唤,人文素养不断被加以重视的今天,我们不妨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角度切入,从而洞悉高等教育在时代创新中应有何作为,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从何处着手。本文便试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探讨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内在联系。

陈进曾就读于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09级硕士研究生。他在读大学期间,就出版有两部长篇小说《固都》与《青春那么八卦》,成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理事,因其作品中展现出的渊博学识和睿智设譬,而被美誉为“少年钱锺书”。在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青年文学最高奖)的评选中,他一举成为安庆市的唯一推选人。《中国教育报》2005年2月3日发表评论文章,评价其是超越韩寒、郭敬明的青年作家。

在文学创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上也同样有不凡之处。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言文互动——中国百年新诗流变》深受学界专家好评,并发表于中国社科百强学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上,成为该学报历史上发表的第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他撰写的大量学术性评论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山西日报》、《新安晚报》等全国各级报刊上,并被收入《石楠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国际国内中学生获奖作品精品集》(人民日报出版社)等重要选本,还曾为一些青年作家的著作作序。他先后出席过安徽省第二届签约作家评论会议、安徽省农村题材作品创作座谈会等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目前,他正在主持编纂《1919—2009:安庆新文学史》这一浩瀚的学术工程,并应出版社之约,独自撰写《诸葛亮评传》、《钱锺书评传》等著作。

在对陈进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他的文学创新上,高校的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影响这三重因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识教育理念: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310同样,仅仅接受专业教育,也无法进行文

学创新。在陈进的文学创新上,可以很明显地考察出通识教育的作用。

陈进的长篇小说《固都》素来以睿智幽默和旁征博引著称,知识涵盖十分广博复杂,很多评论者认为其有钱锺书《围城》之风,但是很少有评论者对其中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在《固都》的征引中,除了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典故外,还包涵了很多理科知识与流行文化。而在他的短篇小说《上帝之手》中,那种引经据典的风格更是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不到两万字的小说先后引经据典一百多处,而且包罗万象:先秦哲学、唐宋诗词传奇、明清小说、亚非欧美文学、西方哲学、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等,无一不纳入小说之中,且很巧妙地和叙事融合在一起。这种学院派风格的小说在今天的文学界是非常罕见的,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社会作家难以表现出如此从容的学者风范,一般只接受专业教育的作家也无法进行如此炫智炫博的写作。考诸文学史,会发现能有如此腹笥的作者基本都是如钱锺书、林语堂这样的学贯中西之士。可以如此断定,假如陈进不接受通识教育,便不可能进行此项文学创新。

然而在高校推行通识教育又谈何容易?在今天这个功利至上的社会,很多人将接受大学教育视为习得一技之长,并藉此而谋得稻粱的途径。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与塑造下,很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仅仅由自己的专业知识组成,专业之外的东西一概不闻。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很难具备创新的能力。但是,另外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是,高校学生在毕业时将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与竞争,这又不得不使他们埋首专业技能的学习上。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确实应该为日后的就业而进行专业的训练;而从非理性(而非反理性)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则要广收博采,接受通识教育,“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2]5,毋庸置疑,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因此,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将是大学生能否进行文学创新的关键,也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从这一角度考察,会发现陈进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

陈进最初并非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他学习的是理科,2001年高考之后,被录取为安徽工程大学应用数理系数理金融和应用软件专业的本科生,这是一个复合型的新兴专业,并非只有数学。陈进先后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大学物理、初等会计学、C语言编程、微观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在2003年9月退学之前的两年时光中,陈进所学习的知识可以说横贯了数学、物理、经济学、计算机、会计学等各种学科,理科方面的知识面不可不谓之全面。相对于一般文科学生对理科知识的了解只是阅读科普读物,他的理科知识却来源于专业著作,除了定性的了解之外,还可以进行定量的计算。所以,当我们看到《固都》中出现的广博的理科知识,《青春那么八卦》里灵动跳跃的思维时,也就不以为奇了。

在应用数理系学习的过程中,陈进迷恋上了文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哲书籍,并且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这也为他日后在中文系能驾轻就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炽烈,2003年6月,当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固都》确定可以由广东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公费出版时,他毅然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吃惊的决定——从安徽工程大学应用数理系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由理转文,报考中文系。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他的这一行为会浪费金钱,推迟毕业,延缓就业,是极其得不偿失的;从非理性的角度来说,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既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需要,日后也甚至有可能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通才。陈进的这一决定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此时,我们还不能说他融合了非理性与理性,而是青春年少的他以非理性压倒了理性。

2005年9月,陈进考入了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刚进校时,他就立志要博览群书,横扫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藏书177.3万册,横扫岂是人力可为?但大学四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的图书馆度过,阅读面极其广泛驳

杂,虽然远远没有做到横扫,但也确实成长为一位博学的青年。

在钻研学术的同时,他也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因为综合素质高,他成为安庆师范学院第二届十佳青年学生,并在安徽省十佳青年学生评选中进入前30名,获得省优秀青年学生荣誉称号。

毕业之前,因为综合素质高,他受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包括一些垄断性的能源国企、公办中学、报社都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陈进最终因为考取研究生,而谢绝了这些用人单位的邀请。毕业时,陈进既拥有大量的文学创新成果,同时也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安庆师范学院学习的四年,陈进自觉地融合了非理性与理性,他并非没有考虑到将来的就业的目的,而是“实现这些目的是靠着一种特殊精神的努力,这种精神一开始的时候是超越这些实际目的的,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以更大的清晰度、更冷静的态度返回到

[3]20这些目的中。”

这至少给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两个启示:

一、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在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于坚持通识教育理念,而非从大一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注重就业和培养创新人才并非不可兼得。

校园文化环境: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

每一所大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沉淀下它的文化底蕴,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在校大学生“不仅接受学校里传授的各种专门知识,还把学校传播知识的宗旨、目标、手段、途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来加以反省,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或拒斥”,“将‘大学’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一种社会组织、一种文化精神,仔细地阅读、欣赏、品味、质疑。”[4]101所以说,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于课本知识的灌输,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塑造更加自由,是一种激发学生内在自由的教育方式。“自由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因素”[3]83,这种自由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

[5]8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内在的自由,而不是服从外在的压制,如此便可以转化为创新的动力,释放创新的空间。

陈进本科时所就读的安庆师范学院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学创新在校园里具有浓厚的风气与土壤。

首先,安庆师范学院的一些制度性措施,如建立创新奖学金,对发表文章实施奖励,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学生科研立项鼓励办法,等等,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创新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与促进。陈进的评论《暗夜所言 烛照人世》便曾获得优秀读书笔记评选的全校一等奖,并被《安庆晚报》择优发表,然后迅速被《山西日报》、《北海日报》、《马钢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转载。

在文学院的学生工作中,这些制度便更加具有针对性。文学院以院刊《季节风》与《敬敷文学》为平台,大力弘扬文学创作的风气,并且逐渐形成传统,届届相传。几乎每届学生中都会涌现出一些文学创新人才,如李进、胡源、葛启文、谷卿、游庆文、王光龙等。

其次,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具有青春理想的诗性光辉。从菱湖之滨波光潋滟的老校区,到龙山脚下山清水秀的新校区,安庆师范学院美丽的自然风光为青年学子的吟咏创作提供了曼妙的素材。而热爱文学的激情一旦与之合拍,校园文化中便会荡漾起青春理想的诗性色彩。在陈进的文学作品中,那些充满诗意的描写俯拾即是。小说《江南》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和意识流技巧展现出现代人的心灵孤独感,从容的笔致将初冬水乡的风景融入到少年维特式的悠悠情怀中,读之余味无穷。《青春那么八卦》虽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却显示出陈进跨文体写作的能力,很多地方竟仿佛“独语体”的散文诗,语言充满了

奇峻的变异,在古典与现代的张力中,传达出诗性的魅力。

第三,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具有探索学术的求真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考与研究的治学意识。大一时,陈进对研究金庸小说产生了兴趣,便经常带着大量的问题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四年下来,他的研究成果终于汇集成了一篇数万字的《杨过的原型是谁》的讲稿,并且登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周末讲坛,进行专场学术报告,其思路新颖别致,征引磅礴有序,给广大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好评。

探索学术的求真精神不仅只针对学术研究,也可以用理论来指导写作,促使创作精英化,研读过大量西方现代主义著作的陈进,在《青春那么八卦》中“以先锋的写作姿态„„及西方现代派的表达方式,表明青春文学正式走入了纯文学的殿堂”[6]3。

以学养人,沉浸于学术也可以养成节制情感、敦厚平和、勇于批判的学院派性格。《固都》曾被如此评价:“没有郭敬明拖拖拉拉、莫名其妙的长篇感怀,也没有韩寒一大筐道不尽的尖酸刻薄,陈进以温和幽默的语句,表达了对现实最强烈的批判”[7]6,这显然和陈进养成的学院派性格密切相关。

“所学课程或许相同,但效果就是不一样。因为,我们都被所在的大学氛围所浸润。这些各具特色的‘校园空气’,无法在互联网上传递,这也是大学永远存在而不可能被‘虚拟课堂’或‘标准教授’一统天下的原因。”[4]101所以,在推动大学生文化创新上,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并且努力形成与维护每所大学所特有的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资源: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

地域文化往往可以为大学教育提供丰富的本土资源。这种资源是双向度的,一方面,它作为教育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濡染和熏陶;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其历史文化特征成为青年学生的研究对象与创作素材。

从前者来看,陈进父亲一脉的祖籍是安庆怀宁石牌,这里是皖江文化的发源地和黄梅戏之乡;母亲一脉的祖籍是徽州黟县,是徽文化的中心和程朱理学的兴盛之处。虽然陈进的成长过程并没有与这些地域产生直接联系,但是先民的文化积累在血液中代代流传,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一个舞蹈并不是舞蹈演员本人情感的征兆,而是它的创造者对各种人类情感的认识的一种表现。”[8]8在对陈进作品的文化批评与原型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固都》里的叛逆少年陆帆影和80后作家春树、孙睿笔下的边缘青年群体有着显著的不同,他并非那种“叛逆得要命或是狂妄得要死的类型”[7]6,也没有对主流文化采取决绝的姿态,而是始终在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追求价值认同,又竭力保持自我的独立;在精神世界里寻找柏拉图式的早恋,又在插科打诨中渲染市井俚俗,这双重矛盾可以看出皖江文化的精英意识和黄梅戏剧的通俗特征在文本中无意识的流露。而《固都》里的初恋少女林郁嘉既心仪于陆帆影,又拘于礼法,耽于前程而不得不若即若离,这又依稀可见程朱理学和世俗爱情的抗争。

陈进从小成长在安庆市,这里曾是安徽的首府,文风昌盛,人民群众普遍视读书为崇高之事,有“穷不丢书”之说。这种民风对孕育文学创新人才是大有裨益的。陈进的外公程崇宗曾是徽州儒商,是我国最后一批接受传统私塾教育的士人。在他的指导下,陈进幼年就接受了国学启蒙,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学时即熟读四大名著,以及《封神演义》、《七侠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古典小说的原著,极大地超越了同龄人的阅读层次,并且开始实践文学创作,9岁时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13岁时便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楹联。由于经常濡染陈独秀、朱光潜、张恨水等家乡先贤的事迹,幼年的他便萌生出将来要成为大作家、大学者的理想。文学功底的积累,远大理想的树立,由

此看来,当他17岁时用《围城》笔法创作21万字的长篇小说《固都》其实只是水到渠成。

进入安庆师范学院后,陈进则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安庆师范学院的大学教育尤其重视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不但成立了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事本土地域文化的研究,还编写了《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等校本教材以熏陶广大青年学子。

当然,仅仅施以地域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专业教育以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离开整体性的学科视野,地域文化显然会陷入狭隘的境地。如果没有清代文学的视野,对桐城派的理解便缺乏宏观背景;如果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视野,对陈独秀的认识只能浮于表面;如果没有文学理论的指引,那么所有地域文化知识只能变成材料的堆砌„„为此,拥有多个省级精品课程文学院先后制定完善了多个版本的学生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文字学、外国文学、文献学,等等,几乎每个专业都拥有较强的师资条件,这对学生的学科视野的奠定与拓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可以这样说,专业教材建构了陈进的学科视野,而校本教材则培养了他的本土情怀。陈进开始在他的学科视野里对皖江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大一时,他从姚斯的接受美学和读者批评入手,别开生面地研究了安庆著名作家石楠的成名作《画魂》,写成评论《迟到的第三只眼睛——谈评论〈画魂〉的新视角》,发表后不但引起很大影响,还和苏雪林、公刘等大家的评论一起被收入《石楠文集》第十四卷;大三时,由他创意并撰写剧本的DV《走进安庆,走近皖江文化》获得安徽省首届大学生电影节二等奖;大四时,他结合中西文论,研究陈独秀诗歌中的器识胸襟;现在,他又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视野下研究安庆文学的现代性,着手主持编纂《1919—2009:安庆新文学史》。

地域文化以其独特性,可以为大学生的文学创新提供特有的资源,这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但是必须做到专业教育与地域文化教育双管齐下,如果偏于后者,那么缺乏学科基础,地域文化的优势便无法发挥,更谈不上创新,这是大学教育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学创新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它的内在特点决定它无法批量生产,不可能模式化,也无迹可循,而是出现在创新主体灵光突现的瞬间。但是,文学创新的环境却可以建立。大学教育正是要为这种创新建立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土壤。通过陈进的案例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资源都是大学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因素——通识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权衡理性与非理性,极大可能地使学生以超功利的心态去读书治学;在校园文化环境上,我们必须给予学生以内在的自由空间,使他们产生创新的动力;而在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上,也必须绳之于专业的学科背景之中。我想,对于大学生的文学创新应当如此,那么,大学生在其他专业上的创新也同样应遵循这一规律。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陈平原.弄花香满衣——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J] .河北:社会科学论坛.2009.4(上).

[5] 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6] 本报讯.青春文学进入第四阶段 少年作家陈进将成旗手[N].海南经济报.2006.7.14

[7] 刘雯.迷糊的青春还能重来一次吗?[N].中国教育报.2005.2.3

儿童教育方法范文第4篇

一、填空题

1.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满足原则、原则与原则。

2.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以做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的活动。

3.教育调查法可以分为。

4.教育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有、、、。

5.按照中图参考文献格式规范要求,“论文集”对应的标识为

6.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和两大方面。

7.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把假设分为和。

8.抽样观察法可以分为三类。

9.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和四类。

10.根据其结构化程度,教育调查研究中的访谈法可以分为与

11.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以下标准:、和。

12.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主要有、、和。

13.按照研究的目的,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区分为。

14. 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把假设分为和。

15. 问卷调查结果的前后一致性与稳定性称之为问卷的

二、判断题

1. 基础研究是指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思辨的方法,从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

3. 按照中图参考文献格式规范要求,“学位论文”对应的单字母标识为“[C]”()

4. 创造性研究是一种简单的研究,它是将教育现象和已有的教育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5.课题论证一般有开题论证、专题论证、综合论证等几方面的工作。()

6. 问卷调查法中涉及到的人口学变量越多越有利于调查的全面性。()

7.效度是对测量工具可靠性的量度,它是鉴定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概念。()

8.假设的功能主要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起着纲领性作用。()

9.相关研究能够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0.操作性定义在可观测的事件与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

11.时间抽样观察法在特定的时间内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的现象和过程的一种方法。()。

12.信度是对测量工具的有效性的反映,它是指测量的结果能够真正反映测量目的和意图的程度。()

13.零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

三、名词解释

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也称基本理论研究。是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索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概括教育的基本原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

2. 资料寻疑法:资料寻疑法,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

3.小组研究:小组研究也称小样本跟踪调查。实际上是对一个小群体的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

4.演绎性假设:演绎性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5.因变量: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因此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自变量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无所谓自变量。

6.教育观察法:教育观察法是指教育科学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

7.纵向设计:纵向设计特指研究者对所关心问题的时间变化特点或规律感兴趣,因此,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使用相同的调查工具进行多次取样和测量的研究设计。

8.预测性假设: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9.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已有的知识、结论等进行重复检验或对已有的实验成果进行再实验,以及移植、模仿和改造。

10.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凡是与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紧密联系的专题和学科研究都属于应用研究。

11. 伦理性原则:教育科学研究者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时,必须具有专业的伦理道德。在方法的使用过程中要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尊重被研究者的利益。

12.自变量:在教育实验中,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自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也就是研究者施加于被试的可以操纵的教育影响。

13. 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为搜集能够证明所提出的假设的实验结果,而在实验中有意无意通过各种动作、表情和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实验假设的效应。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观察法的特点。

2. 简述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

3.简答科学研究中哪三种假设不具备可检验性。

4.简答教育观察法的局限性。

5. 一名4年级的教师做一个有关课外辅导教材对学生阅读成绩影响的实验。他使用了两种课外辅导教材以及传统的课堂教材,2个实验组使用课外辅导教材,控制组使用传统课堂教材,每组各有15名学生组成。8周教学之后,以随堂考试的形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测试,请简要指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分别是什么。

6.简述教育观察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7.请简要列举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8. 因变量分类的客观指标主要有哪些?

9.简答选择课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简答教育科研成果意义的具体表现。

11. 简答教育文献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2. 简答文献综述撰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论述题

1.以下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制定的课题方案书,他希望以此申报课题。请结合教育科学研

究的规范与要求对其进行评价,指出该方案存在的问题。

2.联系实际谈谈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标准。

3.使用一致百分比法和Cohen’s Kappa法计算两名观察者之间的观察信度,并判断该研究的观察信度是否可以接受。

4.联系实际谈谈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5.假设某小学3年级某班学生参与一个为期一年的数学思维训练营,在入营前开展一次数学测验(前测),平均成绩为75分,通过一个半月的培训,在出营前再实施一次数学测验(后测),平均成绩为92分。数学思维训练营的负责人由此下结论:数学思维训练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注:假设前后测的平均分经统计检验确属差异显著)。请结合本实验谈一谈影响这个研究内部效应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请逐一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

1.可证伪原则;关联性原则;收敛性证据

原则2.教育理论;科学结论 3.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4.综合性;描述性;评价性;浓缩性

5.[C]

6. 教育实践;理论文献

7.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8.时间抽样法;场合抽样法;阶段抽样法

9. 抽样观察法;隐蔽观察法;追踪观察

法;综合观察法 10. 结构性访谈;半结构性访谈 11.反应速度;反应的正确性;反应的难度 12. 书籍;报刊;教育档案;非文字资料 13.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14. 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 15. 信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2.教材第十二章,第205-206页。注意:重点突出两个方面:教育研究的质量评价(基本过程)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要求。

3.第五章教育观察法PPT。注意:一定要使用两种计算方法。评分时将按步给分。

4.教材第一章,第4-6页。注意:大标题请牢记。

儿童教育方法范文第5篇

授课年级:六(2)班

授课时间:2010年4月28日

授课人:刘常忠

内容: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父母经常会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比如不要偏食、不要尿床、不要哭鼻子、上学、收拾书包、洗脚、睡觉等等,父母都希望通过日常的一些要求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这些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却往往被孩子拒绝,有时因为被拒绝而变得复杂起来。有的孩子会配合家长的要求,培养了好的行为习惯和好的品德,也有的孩子不配合家长的行为,这时家长就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哄、诱导、更有甚者命令、呵斥、责备、惩罚等等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虽然换来表面的服从,但这种方式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父母应该怎么样做才是恰到好处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父母要好好把握方法。

第一、父母对孩子不要经常批评,否定孩子

比如:孩子刚学会吃饭的时候,可能饭米粒弄到满地都是,有的家长可能就要说:“看你把地弄得这么脏,以后要注意了。”还有的家长再说事情的时候,孩子没有听到,家长就会大声的说:“你是聋了吗?我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是吗?”等等一些日常小事,总是挂在嘴边说教,慢慢的孩子就不听从父母的要求了,形成我行我素,家长爱说什么说什么就不是不理,拒绝家长提出的任何要求。

第二、家长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

孩子在刚开始学做事情的时候,可能不是成人想象的那样好,但是,如果家长能够适时的给予鼓励,认可孩子的行为,这种评价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他们认为父母经常给予表扬和鼓励,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从自觉中就听从父母的要求,配合父母的行动了。

第三、家长给孩子提出要求要明确,不要含含糊糊

孩子在刚懂事的时候,思维都受到影响,父母对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达到让孩子理解的程度。不要说你把你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孩子不明白收拾是什么意思。就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殊不知,孩子没有分辨的能力,他不知道衣服放在衣橱里,玩具放在玩具箱里,书本放在书橱里。所以父母刚开始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一定告诉孩子,从小事中慢慢与孩子沟通,为以后和孩子正常交流打下基础。

第四、在做事情的时候,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比如说几件事情需要做,可和孩子商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命令孩子去做,如果孩子选择了自己习惯做的事情,那么孩子会为这件事情努力,达到家长的要求。

第五、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家长和孩子的观点往往是不一样的,家长以成人的眼光看事情,如果家长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自己变成孩子,这样,就会认为是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就比较容易接受。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怎么样做好父母,是我们所有家长都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作为父母:

1、知道身教重于言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耐心引导孩子,和孩子经常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多一些表扬和赞美。

3、给孩子正面的标签,不要给孩子造成负面情绪。

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经常告诉孩子你能行,你最棒,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做事情热情。

儿童教育方法范文第6篇

(二)考前练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其意义一是确定研究方向,一是确定研究的( C.具体问题

3.为保证研究结果可靠性,选择样本的第一步是要明确研究的(C.总体4.历史研究的第二步工作主要是: B. 收集鉴别史料评价

二、名词解释题

1.外部评论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和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它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是否可靠。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凭借认得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相对来说,更为直观具体。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

3.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让调查对象作答,以了解调查对象对某一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看法的调查。

4.外在效度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

5.资料分类资料分类是指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内容和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并为一类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确定课题的基本要求是:(1)问题必须有价值;(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5)问题要有可行性。

2.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是:(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2)教育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

5.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场所进行的观察是(D. 现场观察

6.为了是观察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在观察实施之前必须进行(C.设计研究活动7.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称为(B.普遍调查

8.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实验教育学”名称的人物是(C. 梅伊曼9.教育实验设计中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X表示(A. 实验处理10.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C.研究论文

11.对定性资料真实性进行审核除了从研究对象、研究者本人方面外,还有()B.研究方法

行的;(3)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4)教育观察是在一定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5)教育观察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具体表现在:有较高的效度、有较高的信度、有合适的难度、有理想的区分度。

4.简述定性分析效度检验的方法。在定性分析中,对效度的检验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1)检查法,即对研究结果中的漏洞逐步检查,找出出现失误的原因加以纠正;(2)三角互证法,对同一问题从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看法的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获得最大的一致性;(3)反馈法,研究结果得出以后,研究者得出结论后广泛听取专家、同行、同事的意见,也可以交给被研究者本人,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结果;(4)比较法,将研究结果与人们普遍认可的相关定义和力量加以比较,如果发现较大差异,研究者应回到原始资料中进一步检验,从而使研究结果不断完善。

四、论述题

1.请举例说明如何开展教育实验。开展教育实验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教育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在实验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选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选择被试,形成被试组,明确自变量的操作定义;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在实施阶段,按照实验

12.在对定性资料分类过程中的最高层级是() D.核心分类

13.定量分析是利用统计技术手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解释,其主要手段是(B. 统计分析

14.判断一种分类标准是否影响另一种分类的检验是() D.独立性检验

15.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听课、与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接触等形式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做一番研究、考证的评价是()A. 定性

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观察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在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要对实验区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结合例子进行论述)

上一篇:农业科技发展报告范文下一篇:立功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