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教育范文

2023-09-21

国民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对于重庆的教育发展来说,最为重要的阶段无疑是抗战期间的大内迁。在抗战中,国民教育形态逐渐完善,促进了重庆的教育发展,特别是大批科研机构、工商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及其人口等战略转移对于重庆的教育理念影响巨大,由普遍落后的“学而优则仕”理念,逐渐转变为抗战时期的“民主”“科学”“爱国”“全面”等教育理念,奠定了重庆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总体趋势,也为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抗战;重庆;教育理念;影响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和观念,是面向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1]由于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加上高校内迁、教育形态的完善等,促进了重庆地区的教育理念的转变:由普遍落后的“学而优则仕”理念,逐渐转变为抗战时期的“民主”“科学”“爱国”“全面”等教育理念,这样的转变对于重庆地区的教育而言,促进了教育的科学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了教育形态,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延续国脉”

(一)内迁续文脉

早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进一步侵略中国的一系列行迹引起了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担忧。他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在经过对西部的重庆、四川进行了考察后,于1937年正式在渝筹备设校——南渝中学(后改名为南开中学,现重庆市南开中学前身),開启了中国东部先进文化向西部迁移的序幕。与此同时,中央大学迅速将全部物资分批次转移到了重庆的沙坪坝,顺利完成了西迁,在重庆大学借出的松林坡建造校舍开学,成为高校内迁的开始。

这一时期,由于战争形势所迫,加上重庆相对安定的环境,更有国民政府的陪都地位,一大批学校纷纷开始迁移至重庆:主要有国立山东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兵工学校、陆军大学、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等30余所大学。随着西迁的顺利完成,各个高校设校开课,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师生身负国仇并继续艰苦奋斗,逐渐形成了在抗战时期享誉中外的重庆文化三坝:沙坪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三地”集聚了内迁的大量科研机构和学校,并以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而享誉中外。

(二)国民教育形态逐渐完善,促进重庆教育发展

抗战时期,作为战时陪都的重庆,其工业等相对落后,虽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也伴随着内迁重庆,然而民众的素质仍然较低,技术人员急缺,而大量的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内迁,为培养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加大重庆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大批国立、省创、县办的职业学校孕育而生;同时,国民政府用专款在众多优秀的职业院校中推行职业训练班,重庆职业学校从1936年的9所,发展到抗战结束的42所,还不包括许多部委署和兵工厂等大型企业办的数十所技工学校[2]。职业教育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迅猛发展,不仅完善了重庆地区的教育体系,更为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除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外,重庆地区的基础教育也蓬勃发展。由于内迁的人口增多,基础教学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于现状,同时在质量上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国民政府大力支持基础教育,不仅增加学校的数量,也注重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各类国立、省立、地方基础教育学校纷纷成立。到1942年,重庆中学增加为53所,在校学生21129人,到1944年中学增加为72所,在校学生25449人[3]。小学教育更是以“发展儿童身心,培养其健全体格,陶冶其良善德行,教授以生活之基本技能”为宗旨,学制也采用“多轨制”,在制度上健全小学教育,在宗旨上丰富其精神。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又颁布了“县各级组织纲要”,其中规定“每一保必设一国民学校,每一镇必设一中心国民教育,以期完成建国之国民教育。”此外,为了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1940年3月21日,教育部制定《国民教育实施纲领》,国民教育之普及以5年为期。国民政府不断调整小学学制,使之更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更具灵活性和弹性;建立国民教育制度,更有利于义务教育的推行,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民国时期重庆及全国其他基础教育的发展。到1941年,重庆地区拥有各类小学136所,入学儿童44740人,教师1296人;到1944年发展到284所,入学儿童73937人,教师3316人[4]。不仅如此,幼儿教育也朝气蓬勃地发展,随着中国儿童保育会由武汉迁到重庆,重庆沙坪坝地区也随之成为全国儿童保育事业的中心,重庆育幼院在歌乐山的成立、重庆第二育幼院在向家湾的组建、陪都育幼院在高滩岩的设立、丛林坡中央大学校内成立第四保育院等等,这些保育院的成立,在战争时期为苦难的儿童创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成长乐园。

二、“居危思未”——烽火续辉煌

(一)西迁而来的教育理念

在西迁过程中,各高校、机构等以崇高的爱国主义为精神动力,克服艰辛万苦、历经万难迁往大后方:中央大学师生乘民生公司轮船举校搬至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学生赶着牲畜家禽长途跋涉西迁重庆;国立山东大学师生从山东徒步行至重庆;国立山东大学从青岛迁到万县,由于图书、档案等遗失、损毁严重,教育部下令停办,师生转入国立中央大学等。历史现实磨砺师生身心、坚韧其精神,正如联大校歌所唱的那样:“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褐。”[5]内迁高校在极其简陋、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和发扬优良的校风、学风,取得了令人骄傲的办学成绩。内迁高校除少数迁往城市外,多数迁往经济文化落后、自然条件极差的小城市或农村,但各个高校坚持教学科研并举,并结合时局科学办学。高校学子在艰苦求学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将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求知”“求实”“求是”的教育理念彰显。一时,重庆教育众学子中不良风气大为好转,新的教育理念冲刷着重庆学子心灵。

(二)新理念影响下的改变

从国民政府高屋建瓴的学校课程改革,到学校负责任的办学态度和“民主、科学、进步、爱国、全面”的教育理念,再到教师艰难时期忘我的教授知识,学子发愤图强的求知欲望,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一时间重庆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在教学形态上,形成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完整的教学形态,与抗战前各个阶段教育学校、机构数量的对比,形成巨大的跨越。从师资结构上看,由于西迁高校、科研机构的影响,民国时代的优秀科研工作者、名师大家进入重庆的教育系统,壮大了原本较为薄弱的师资力量;在教育理念上,一扫“过去学而优则仕”“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树立了科学、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从而改变学生的求学态度。在办学性质上,除了国民政府投入资金等兴建的学校外,社会力量也参与办学,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业。对比彼时全国的其他地区,重庆在高校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居于前列,同时,相对和平、安宁的环境也为教育提供了一片净土,在这样的优势条件下,重庆教育培养出大批人才: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人才达200多人,“航天四老”中就有两人深受沙磁文化熏陶而成长起来,并有多名“两弹一星”元勋在重庆完成了求学时代的学业任务,重庆成为人才培养的教育强势地区。

三、教育理念转变对重庆教育的影响

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工作者的勤恳工作,莘莘学子奋发图强,使得重庆教育在特殊时期得以迅猛发展,而全面、科学、求是等教育理念也对近代重庆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也正是如此,奠定了重庆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总体趋势,也为国家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新的教育理念给重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

知识分子、科研机构、高校内迁所带来的诸多新的教育理念,诸如:科学、民主、兢兢业业、全面、求是等。正是这些思想理念,给重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虽然战时教育部颁布高校共同学习的课程,其中包含各大高校共同的必修科,但是让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增加内容,所以各校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狠抓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的科学、求是的态度,让学生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而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各个高校积极进取,取得丰硕的成果:例如重庆大学在抗战时期兴建无线电实验室和高压电实验室,开展远距离电波传送研究等。国立教育学院在抗战时期注重研究、教学以及推广,尤其注重研究,为此该学院专门成立研究部从事研究设计、编辑出版、收集资料三个方面。而在中学教育方面,1940年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生接受地质、矿物相关知识的要求,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时为满足抗战胜利后建设国家的要求[6]。同样是经过教育的科学因素的注入,教育工作者通过通俗的教育活动,提倡科学的生活态度,诸如放弃女性小脚陋习、不分性别的接受教育、讲究清洁卫生、男女同学混合学习等。通过这些科学的思想传播,改变了重庆落后的教育思想,对于提升教育结构、发展教学理念、受教群体扩大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状态,又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在政治生活方面,各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南开中学学生热情洋溢地在磁器口演出街头话剧《当兵去》以宣传抗日;1940年12月重庆大学教授马寅初因抨击孔宋而被捕,重庆大学师生予以声援,商学院学生起草撰写《成情书》并以罢课予以反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庆大学师生积极宣传造势,在舆论上施加压力,国民政府最终释放马寅初并让其重新回到商学院任教,而孔祥熙也因此逐渐失去蒋介石信任并最终离开政治舞台。1946年,庆祝政协会议成功大会在较场口召开,各界积极参与,其中不乏有大量的学生,其中包括社会大学的学生、育才中学的学生等,他们以崇高的敬意参与并憧憬着未来民主生活,但是由于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大会未能顺利进行。会后,社会大学学生举行集会活动,强烈谴责国民党的阴谋行径,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慰问受伤的市民,以此表达对独裁政治的不满。这些民主抗争的意识广泛传播,并影响着教育民主化意识的发展,培养了学生民主、团结的思想,提升了受教育者和谐、民主、协商意识。在学校教育中,民主理念的加入,使师生开始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从受教育阶段开始,便认识到以民主的态度解决社会问题重要性,极大地宣扬了民主理念。

(三)在民主的教育理念中,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和而不同”、尊重人的个性差异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日益注重全面发展。在学生发展的中学阶段,国民政府从整体上规划了学生的基本课程标准,从内容上涵盖了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又不失时宜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在中学阶段,各学校也积极研究如何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高校中,教育部在颁布的大学公共课基础之上,允许各学校设置专业课程,而广泛并具有积极影响的各类活动(讲座、话剧演出、抗日演出、文艺展览、丰富的各类文艺作品、教育实习、社会活动等),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爱国热忱、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各方面、各层次的提高都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增强了全面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对近代教育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普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

抗战时期的高校、科研机构、民主团体内迁到重庆,对于重庆教育的影响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特别是教育理念的改变,对于重庆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使重庆教育焕然一新,不分贫贱、地域、民族、性别等的平等教育,使得人才培养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高校等在抗战胜利后开始回迁,但清新、科学的教育理念仍然扎根于重庆,重庆的教育工作者又利用遗留下来的物资条件等成立了新的学校、机构等,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高校回迁所带来的空白。而如今,在丝绸之路、第三个国家级工业合作园区落户重庆、重庆交通等优势条件下,重庆更应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以教育来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平水,万碧波,韩敏.教育理念的价值及其实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張洋波.抗战时期重庆职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2.

[3]常云平.抗战时期大后方人口变迁——以重庆为中心的考察[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4]国民政府教育部.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5]谢先辉,唐润明.二战对国内城市重庆的影响[J].民国档案, 2002(3).

[6]邓瑞珍.浅析抗战时期重庆中学教育的特点[J].青葱岁月, 2015(19).

国民教育范文第2篇

多年来对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研究范围较大, 研究系统庞杂。就设计者而言, 难以在庞大的传统图案中准确的找到设计的切入点, 出现设计图案元素陌生化、表意不恰当的局面。构建“国民图案”这一概念的目的就在于研究传统图案的文化深意、表现特征与表现形式, 为现代设计解决选图标准问题, 也为传统图案艺术的延伸与拓展求新。

“国民图案”意指被当今民众广泛认知的典型传统图案。其关键之一在于“活态”, “活态”是界定国民图案范围的最重要标准之一, 所谓活态意指经几千年的演变发展, 依然被当今民众熟知且广泛使用的图案。如龙纹、凤纹、云纹、缠枝花等。这些遗存下来的图案, 认知度高,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还属于被使用范畴。之所以被广泛运用, 其根本在于图案所包含的吉祥寓意始终迎合着中国老百姓的心理需求。

第二个特点是“典型性”。“国民图案”脱胎于中国传统图案之中, 不分地域与民族, 具备传统图案所具有的各时期特点、构成方式等, 且在活态的基础之上具备能够代表这一时期、一地域或一文化现象的图案。需要对庞杂的传统图案进行时代特点的分析研究, 符合各时代特点且依然被使用的即可认定为国民图案。

二、国民图案的设计研究内容

国民图案设计研究需要与当今设计思潮相结合, 吸收东西方的创造意识与经验, 运用普遍流行的设计理念在保留图案自身古典美的同时, 进行国民图案再设计。国民图案设计主要研究的内容包含形、意、色、神四个方面。

“形”是每个图案具有的外在形状, 也是其外在特征, 有几何形状与非几何形状两种, 图案的形是具备某种意义的记号, 用于展现和表达具体事物的含义与特点。在国民图案设计中, 以形为出发点, 根据设计者的要求和需要, 合理的运用图案设计方法, 对图案素材进行优化和处理。例如, 中国农业银行的行徽图案为圆形, 由中国古钱和麦穗构成。古钱示意货币、银行, 麦穗示意农业、农村产业。古钱构成图案外圆, 象征资金流动循环往复, 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图案呈外圆内方, 象征农业银行经营规范、作风稳健。图案中麦穗芒刺指向上方, 使外圆开口, 象征农村金融事业开拓前进。

“意”是国民图案设计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对国民图案“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上, 吉祥图案, 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 把日常的某种具体事物加以美好的想象, 用艺术的方法表现、创作出的图案。传统吉祥图案代表着幸福、祝福、财运等, 给人们美好的期盼。传统吉祥图案常常运用比喻、隐喻、象征等手法进行展现, 也正是因为这些传统图案具有吉祥的寓意, 老百姓才将它们传承至今, “意”也是国民图案界定的要素之一。如, 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 采用的是佛教“八宝”之一“盘长”的造型, 取意“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 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息畅通, 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地久天长。

通过研究总结国民图案的寓意, 不可盲目使用闹出笑话。借图案的寓意体现商家、企业、个人的经销理念或企业精神, 使大众在欣赏设计作品的同时, 体会到设计者所要传达的内涵, 让人们通过图案联想其背后所承载的美好寓意。

“色”是设计中最基本元素之一。中国传统图案对色彩的运用历经千年的传承流传下来, 能够体现中国人的色彩观念。如, 在我国, 红色具有中国属性。从洞房花烛夜到金榜题名时, 从生日到新年, 中国人都用红色彰显喜庆之意, 远远超出了色彩本身的自然属性, 成为一种民族标志。当然, 现代设计对红色的概念在传统文化影响的基础之上, 又延伸出更丰富的含义, 经过科学研究, 红色波长最长, 最易见, 广泛的使用在安全警示设计当中。不少企业的标志、旗帜和形象宣传中红色成为最醒目的宣传色。

“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形写神”是首要原则, 中国传统图案不重“写实”重“传神”, 传神是中国美学史上特殊的美学范畴, 也可以看做是国民图案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神”和“形”是不一样的, 神要用最凝练的形来表达最多层的意, 让作品拥有气质。在维持图案古意的同时, 结合现代设计观念予以精简, 减去复杂破坏典型性的部分, 保留图案的风格及内涵, 呈现新的神韵。如, 中国移动G3标识取意太极图案, 逐渐向外旋展, 寓意3G生活不断变化和精彩无限的外延。视觉元素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水墨丹青和朱红印章, 并以现代手法简约化设计。

善于大胆的艺术概括, 取“以少胜多”的效果, 正如古人所说“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 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 “神”是国民图案再设计达到的至终目标。

三、结语

对国民图案进行界定, 可以进一步明确未来传统图案的设计研究方向, 也是对中国传统图案中典型图案的继承和发展, 赋予传统图案新的生命力与价值。对其千奇百怪的外形、博大深邃的寓意、丰富多样的色彩、内敛外放的神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可以明确现代设计中选图标准, 会使中国设计作品的内在价值和含义得到升华, 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摘要:国民图案脱胎于中国传统图案这一大概念, 中国传统图案经过历史的沉淀,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国民图案是对传统图案的流行性及典型性研究。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在现代中国设计中更多的设计师关注传统图案, 而体系庞杂的传统图案该如何清晰的界定与选择, 需要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国民教育范文第3篇

【摘要】空中乘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几年来致力于打造众多优秀学生加入航空服务业,本人结合自己的实习工作情况,简述:实习企业(公司)的简介、所学的专业与本人实习的行业及企业(公司)的联系、国内外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实习企业(公司)的竞争力分析、实习的详细过程、实习心得、参考文献:等内容。

【关键词】企业简介;国内外航空业概况;文献

一、实习企业(公司)简介

(一)经营规模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南航空),1993年成立,起步初期在海南省,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就是海南省,是中国发展最快并且最有活力的航空公司之一,致力于给旅客提供全方位和无缝隙的航空服务体验。同时中国四大航之一也有海南航空的一席之位,已经拥有波音787和737系列,空客A350、A330系列为主要机型的年轻豪华机队,适用于客运、货运飞行,为旅客打造私密空间良好的头等舱和宽敞舒服的全新商务舱体验。海南航空用“内修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外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亦中亦西的企业文化,打造了一个新锐的航空公司。深层次的满足了客户需求,创造出全新飞行体验,改变了旅客的期望,全力成为中国的世界级航空品牌和世界级航空企业。用民航强国战略为主导战略,加速了国际化布局并倾力打造规模、运营能力都位居世全球列的航空公司。

(二)经营项目

海航集团旗下的核心支柱产业集团就是海南航空,对旗下的航空运输企业、航空相关型企业采用了产业管理。海航是以航空运输企业群作主体来拓展全球的布局的,用航空维修技术(MRO)、通用航空(航校)、商旅服务(销售)和地面支援以及航空物流等,配套产业会支持打通全部的产业链,用金融投资以及新兴业务带动的方法,目的是打造成为立足中国和面向全球全世界的服务品质以及企业规模均进入世界行业前列的大型国际的航空公司集团。公司目前为止总资产已经超过1000亿元,旗下的航空公司机队的规模已经超过230架,开通的国内外航线已经有500多条,已经通航的城市超過130个。管辖的成员公司包括有:海南航空合并四家、西部航空、大新华航空、祥鹏航空、天津航空、香港快运香港航空以及香港航空、海航航空销售、大新华航空技术、海航汉莎技术培训等等。

海航集团在2000年1月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建立,以航空旅游和现代物流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作为三大支柱型产业的现代服务行业综合运营商,产业覆盖了物流、实业、航空、商业、金融、旅游和机场管理以及其他相关的产业。

(三)行业地位

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三大集团占了我国民航业大部分市场,超过了70%的运力和航线资源,当中是以市场份额和运力以及航线资源作为标杆的,实力由弱到强排序: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海南航空、上海航空、四川航空、深圳航空、厦门航空五家地方航司约占20%,其中海航集团在地方公司中实力最强,约占10%。其余四家实力相当。因此海南航空和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并称为——中国四大航空公司,民航业中四大集团处于行业主导地位,行业竞争里大型集团的垄断的趋势明显体现,行业中的其他成员企业现状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

(四)企业文化

1、海航同仁共勉十条:

团体以和睦为兴盛,精进以持恒为准则。

健康以慎食为良药,诤议以宽恕为旨要。

长幼以慈爱为进德,学问以勤习为入门。

待人以至诚为基石,处众以谦恭为有理。

凡事以预立而不劳,接物以谨慎为根本。

2、SMILE服务精华:

S:safety&punctuality安全正点;

M:manner&elegance东方优雅;

I:innovation&passion创新激情;

L:leadership&teamwork 团队协作;

E:equality&love平等仁爱。

二、国内外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研究

(一)文献综述

刘德一(2000)在《民航概论》中说到中国航空事业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和演变过程,探讨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文中用编年体以及记事体结合的体裁,史论相结合,上到远古下到本世纪初期,涉及了航空神话和传说、民航、故事以及军航、航空工业、故事以及军航民航、航空教育和航空科技以及航空体育等等多个方面[1]。

门洪华(2013-05-09)在《海航竞争力研究》中提到了,海航集团以国运昌隆为后盾,用宏大理想做引引,用特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当为依托,用兴业报国以及促进世界美好作为动力。追求竞争、合作和发展,勇于承担社会之责,圆满的实现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远大目标,持续创造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各种奇迹。凝望将来,海航将致力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海航之梦与中国复兴之梦以及世界美好之梦相得益彰,海航将会在更好更大的全球舞台续写美好和精彩[2]。

向莉(2009)在《民航服务心理学》中提出将心理学理论,通俗的讲述出来,避免太多的专业性术语让大众理解起来非常有难度,并且使心理学的理论和民航服务的实际情况和实现事物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力争分析用生动具体的案例增强实用性和时效性,逐一的分析了民航服务以及心理各种方面的相关联系[3]。

陈淑君(2006)在《民航服务、沟通与危机管理》提出了民航航业是个科技密集型和现代化运输的行业,第一要素是安全;但是仅仅有安全是不能体现这个行业的先进性和优势性的,占据更多市场空间的重要条件是优质和高效的服务。服务的本质和规范,在和旅客沟通的原则和技巧以及不正常航班的危机管理等等一系列重要并且有着创新意义的课题[4]。

(二)国内外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国内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科学的发展,同行业内的差距越来越同质化,行业内的竞争慢慢由产品的竞争转为品牌之间的竞争,是不是有竞争力的品牌已经慢慢成为企业出奇制胜的关键所在。民航业是最现代化的交通出行和运输的方式,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民航也是个创新以及发展的产业,民航业用其读到的优势,推动着我国的发展与进步。民航业的发展程度,是社会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一定角度上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以及竞争能力的展现。

2、国外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992年起,美国对国际航空运输正式的提出了“天空开放”的说法,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自由化的进程被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加速。由本质上说航空运输的“天空开放”也是全球经济全球化以及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慢慢频繁的必然结果。

在欧美实现了“天空开放”后,欧美国家的目光一定是转向航空运输极其有潜力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市场。自2011年开始,中国对美国货运航线上的承运人,将不再受限制。对“天空开放”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全球各对国发展中国家航空运输业市场步步紧逼,可以看得出世界的航空运输业对“天空开放”大趋势都是不会改变的。天空开放是必然趋势,世界航空运输大型市场会慢慢形成。

(二)实习企业竞争力分析

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海航集团从一家航空运输企业,慢慢转型成为一个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航空旅游三大产业链条作为支柱。产业中覆盖了现代物流、旅游服务、航空运输和金融服务等等相关产业。在加强自己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海南航空,曾多次获得中国民航安全生产的“金鹏杯”和“金鹰杯”。在国际权威机构Skytrax2009年度对旅客的调查之中,海南航空还获得了“中国地区卓越服务奖”。2008年后再一次获得“中国地区最佳航空公司”的称号。2009年12月1日,海南航空榮获了中国内地地区首家Skytrax五星级航空公司的称号,并且还连续十年获得“旅客话民航”用户满意度优质奖,打造出一个中国民航的“安全、正点、服务”优质品牌。

三、实习过程

(一)面试

海航的面试有三个环节——初试、复试和终审。通过初试以后,完成英语手机答题还有心理测试,隔日便参加了复试的情景模拟。同月,杭州参加终审。最终全部通过。

(二)体检、培训

体检通过过后就是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生涯,一系列的流程都可以看出专业强度和对待此行业的认真性。到达天羽培训基地,用过早餐,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从应急设备知识到紧急撤离知识和实践再到服务技能理论与实践,这一系列的航空知识都是我们的重点考察项目。

培训期间每一门科目学完之后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每门成绩不能低于80分,否则记为不合格,需要在培训最后一天统一补考,如果不通过就终止培训。

最后大部分都通过了验收。发了三证、制服和飞行用具的时候,看着自己的证件,意识到自己终于是一名空中乘务员了。穿上制服开完了最后的毕业典礼,从海口加机组去到了自己所选的属地——杭州。

(三)地面实习——杭州海南航空贵宾室海翼轩

2018年11月,来到了杭州,开始了上机之前的地面贵宾室实习阶段。工作虽然很简单,帮助客人点餐,端拿递送,引领客人就坐不同的区域,但其实与客人的交谈和沟通是最具挑战性的,高端商务旅客的客人会问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不仅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让我们从生疏变得熟练,但终究我们还是要上机实习的,期间虽然得到了很多表扬,但是自己心里还是明白这跟在飞机上工作是有一定差距的。

(四)空中实习

2018年12月20日,——首飞。首飞前天晚上八点半查询自己的排班情况和航班信息,给乘务长进行了短信签到,签完到之后开始了航前答题。答完题以后,学习航线信息,并为乘务长准备航线地标,里面包含了日期、航班号、飞机号、机长姓名、几人制飞行、航线、起落时间、飞行距离、飞行时间、飞行高度、降落机场、每一段的C/Y舱配餐情况以及升舱票价,不仅要背过还要被乘务长提问。提前查询好旅客信息,看是否有卡旅客或者特殊旅客并且记录在小便签条上面。行李箱里准备软底鞋、备份丝袜、围裙和备份围裙、广播词、撤离黄蓝单和一些生日卡跟休息卡,制服熨烫好。

第二天凌晨,提前到达准备室,等到组员到齐后,乘务长带领大家一起统一进行酒测,开始进行航前准备会,应乘务长的要求,我首先为大家介绍航线信息,之后乘务长开始传达航班要求,传达完毕之后开始航前提问,乘务长根据航前提问卡和航班上的一些业务知识进行提问。开会结束后,整组坐车去机场,上飞机以后开始直接准备阶段,然后迎客,跟每一个乘客问好,“您好,欢迎登机”,介绍紧急出口、安检、起飞、发餐、落地。

日复一日的进行发餐发水等一系列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学习后,顺利通过乘务员放单检查,成功的从一名乘务学员“进阶”到了见习乘务员、乘务员,总飞行小时1300。我深知每一次的飞行都是学习的机会,不断进步才对得起自己所学。

四、实习心得

参加工作至今已两年,两年的飞行生活让我明白,乘务员工作不仅是流于表面,重要的是要平常对生活的积累和细心观察以及对学习能力的加强,这样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在服务方面,乘务员为旅客提供服务,更多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的人际关系。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在于要了解旅客的心理,关心旅客,热爱旅客,做好乘务员必备的四个意识“行动意识、换位意识、完善意识、提前意识”,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尽最大能力的去满足旅客提出的要求,让旅客真正的有宾至如归的体验,用最好的服务给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几年的飞行,对待不同旅客要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拉近与旅客的距离,把服务想在前面,并做在前头。能较好的处理好旅客矛盾或服务冲突,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狗做到的,要不断总结别人和自己的经验。在处理问题时候,自身要做到情绪稳定,运用观察力和理解力。处理不失平衡,最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在任何的工作中,都是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积累和进步,才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刘德一.民航概论[D].中国民航出版社.2000年https://baike.baidu.com/item/民航概论/13858598?fr=Aladdin.

[2]门洪华.海航竞争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5-03[引用日期2013-05-09].https://baike.baidu.com/item/海航竞争力研究/3887494?fr=Aladdin.

[3]向莉.民航服务心理学[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年.https://baike.baidu.com/item/民航服务心理学教程/754039?fr=Aladdin.

[4]陈淑君.民航服务、沟通与危机管理[J].中国民航出版社.2006年.https://baike.baidu.com/item/民航服务、沟通与危机管理/12009375?fr=Aladdin.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青岛)

国民教育范文第4篇

一、能源消耗计量的现状

一是能源计量工作逐步受到重视。二是能源消耗计量制度及网络已基本建立。三是重点能耗单位已被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四是能源计量指标体系基本形成。目前,能源计量的月、年报制度是以规模以上工业为主要计量对象,以年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的单位为监测重点,以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为计量内容的能源报表制度。能源计量的具体内容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能源加工转换,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量能耗计量月、季报,以及工业水消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主要物资、能源消费,能源平衡附表等年报。

二、能源消耗计量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能源问题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能源计量工作有所加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社会各界对能源消耗计量资料的需求和能源消耗的发展趋势来看,能源计量工作与中央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能源的监控与管理不相适应,与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的现状不相称,满足不了管理部门对能源消耗指标考核的需求,现有的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重视程度不一,上紧下松。二是计量调查体系不健全。三是能源计量缺乏系统性,可供分析的资料少。能源计量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居民生活、服务业经营等领域能耗占全社会的比重逐步提升,能源消费增大。现行的能源消耗计量较为重视生产领域的能源消耗和利用效率,而且仅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计量,对最终社会和个人消耗不够重视,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全社会能源消耗的水平、结构、变化以及趋势。能源计量指标设置少,缺乏系统性,既没有全社会消费情况,也没有分行业的消费情况,或是某一能源的消费情况,缺乏全面系统的能源分布结构和使用结构,造成的可供使用和开发的资料不足,制约了能源消耗计量资料的开发利用。四是计量报表缺乏时效性,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五是能源计量人员匮乏,素质有待加强。一直以来,能源只是为国家宏观政策服务,对于基层政府没有约束力,因此也不会形成如“招商引资”、“工业速度”、“投资规模”、“税收”这样的重视程度,能源在基层大都是企业的“自家事”,政府没有主导的措施,所以能源消耗计量人员严重缺乏,企业部门设置简单,基本上没有专职计量,且兼职过多,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现有能源消耗计量人员中,大都为“半路出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极需加强。计量力量比较薄弱。市县(市、区)综合计量部门基本上也是负责工业计量的同志兼搞,绝大多数县(市、区)是半个人在从事能源计量工作。六是基层单位工作量大,资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计量的基础在企业,企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不能专心从事某一项工作,对于各种报表也是疲于应付,加之对能源计量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专门的能源计量核算机构,能源消耗资料采集困难,计量数据填写随意性大,精度不高,不能及时地反映出基层能耗的真实情况,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七是计量范围不全,能源数据计量困难。

三、对能源计量工作的改革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特别是能源消费市场化的不断深入,能源计量明显滞后能源消耗,针对目前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改革和完善能源计量工作的一点想法和建议。

一是坚持依发计量、确保数据质量。必须严格依照《计量法》的有关规定,落实能源消耗计量监测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各种节能形式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意义,宣传节能降耗先进典型,曝光能源浪费行为,不断提高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切实提高各单位对能源消耗计量监测的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同时加大计量执法力度,检查、监督能源消耗计量工作,严肃查处瞒报、漏报、虚报、拒报等计量违法行为,努力提高能源消耗计量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二是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能源计量队伍建设。社会各个方面对能源消耗数据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做好能源消耗计量工作首先必须强化队伍建设。能源计量涉及社会经济各个层面,能源计量任务重,环节多,资料搜集困难,迫切地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消耗计量机构和网络;健全部门能源计量制度,疏通能源计量渠道,发改、交通、建设、电力、石油、计量等部门要同心同德,密切配合,配备业务精湛的专职计量工作人员,各尽其职切实做好能源生产、消费、流转、销售等多环节的计量工作;基层能耗单位是能源数据的源头,是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各能耗单位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能源计量工作,为圆满完成能源计量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能源计量业务培训,提高能源计量人A的业务水平。能源计量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能源计量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专业的计量知识,也要有能源消耗与计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注重人员的实践经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广泛的交流,提高基层计量人员对能源计量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制定能源消耗计量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办法,确保源头数据质量。

日是建立考核和通报制度,全面落实节能降耗措施。建立考核和通报制度。一是建立对各级节能降耗工作的考核制度。根据“十一五”期间各级节能降耗目标要求,对所属的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进行考核,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二是建立对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住宿业的能源消耗的计量监测、通报制度。按月通报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电耗情况,按季通报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住宿业的能耗情况。三是建立对全社会能源消耗情况的计量监测和评估、通报制度。每年对全社会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和通报。四是建立重点能耗大户节能降耗工作的跟踪监测监督制度,按季分户通报重点能耗大户的能耗情况,促使其落实节能降耗措施。

结束语:能源是一种战略性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和完善能源计量,为社会各界提供及时准确的能源数据,为国民经济安全运行和各级政府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提供优质服务所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刘海萍,1965年生,河南人,青海省计量检定测试所工程师。研究方向:计量测试)

国民教育范文第5篇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当前的发展需要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来提供动力,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该文就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进行了探讨。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阶段所使用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是无法满足当前环境需求的,因为是在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当经济模式出现了变化,制度也应该随之改变,以适应其需求,这就是要求创新。可是因为我国长期使用传统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惯性,那么要想对其进行创新,必然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关键词:新经济 国民经济管理制度 理念

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进行转变,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摆脱了过去的粗放经营模式,变成了集约式生产,以降低成本提升质量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将中国变成民主、科学、和谐、进步的世界大国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在新的阶段,我们应该要用创新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来为其提供条件。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阶段所使用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是无法满足当前环境需求的,因为是在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当经济模式出现了变化,制度也应该随之改变,以适应其需求,这就是要求创新。

国民经济制度是当前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是因为我国长期的使用传统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惯性,那么要想对其进行创新,必然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新的国民经济制度没有得到完善,我们要依照传统国民经济作为新的起点。如果理念还没有确定,那么创新也是举步维艰。

1 从本质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的理念创新环节

职能理念创新。传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让微观主体为我们创造财富,让宏观层面的物质财富供求关系平衡。该平衡体现在劳动力、消费资料、生产资料、进出口等诸多地方,对这些平衡进行宏观调控。通过社会物质财富供给其需求的国民经济管理会有一定的管理缺位,现代社会物质需求仅仅是社会需求的一个方面而已,因为生产力和信息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需求从物质需求已经提升到了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一点在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中可以清楚的看见。国民经济管理要合格,就应该摒弃传统的只关注物质需求的理念,将物质供给和精神供给都进行平衡,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围绕人全面需求进行展开,开发和引导人民的精神需求。

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特征理念的创新。现有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鲜明的行政特征,国民经济管理系统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行政等级管理系统。宏观行政主体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主体,行政上下级关系构成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主要关系,国民经济管理多半是上级对下级的行政调控,行政指令成为宏观调控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手段。新的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特征不是行政管理而是法治管理,不是等级管理而是契约管理,这并不是说新的国民经济管理没有行政管理,而是指新的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行政管理只能是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是依法行政管理。所以在新的国民经济管理中,立法、执法、司法共同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宏观主体。在宏观管理特征变化的同时,宏观主体与微观主体的关系也发生根本的变化,宏观管理主体不再简单地用上级的行政权威控制下级的经济行为,而是在尊重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权利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谈判协商程序,微观主体权利与宏观主体意图在协商谈判中达成统一,形成契约,用法律规范微观主体行为。也就是说,宏观主体对于微观主体的权威首先来自于法律而不是来自于行政,法律权威先于行政权威,法律权威导致行政权威。过去基本上靠行政权威进行的宏观调控不再简单地是行政调控,而是依法调控,所谓依法调控,指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调控行为一定是通过立法原则和立法程序进行,是以法治为依据的调控,即便是紧急情况下的行政干预,也一定是通过立法特别授权的。

2 从管理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内容理念的创新。我们比较习惯的国民经济管理内容无外乎是物资资本以及货币资本的投入产出,对自然资源进行管理,物资资源的流动,货币资金的存取等来进行经济管理,管理内容也仅在于资金的运作、物资的调动,劳动力也是这些运作和调动中的一个内容。这样的国民经济内容单纯以物质和资金流动来当做主线。因为传统的粗放经济模式,人们对于物资的需求比较高,占的比重也比较多,而如今有了变化,因此需要对内容理念进行创新。

3 从运行层面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的创新环节

(1)政府组织的变革。政企分开以及政经分开,政府组织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领域,由民营企业进入其中,参与竞争,给民众创业提供条件,给经济创新提供基础,清除创新路上的阻碍,提供便利。尤其是政府组织的领导,应该要打破行政垄断,让组织结构退出经济领域。如果政府在经济领域过度的活跃,乃至于与民众争夺利益的时候,那么就不能够让经济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从民众可以自由竞争的经济领域中退出来,对民众组织进行扶植,建立社会公共经济组织,促使民众组织得到健康的发展。

(2)国民经济管理组织中的社会自组织生长起来,构成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立第三部门来对法治经济秩序责任进行承担,能够帮助政府缓解负担,同时提升了经济的民主性,对法治社会的完善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是国民经济管理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实现的目的。社会自组织系统是必须存在的,企业和国家之间形成的社会自组织系统能够确保国民经济管理的正常运行。新的国民经济管理组织除了注重上下级关系之外,微观主体活力也是其关注的焦点,希望能够将微观和宏观主体聚合能量给无限放大。

(4)权利平衡和分割的组织结构。政府进行国民经济管理是利用其行政身份,而当其职能发生了转变之后,其有了更多的责任,因此,新的国家经济管理组织中,权利应该划分得更清楚,防止相互之间的推诿现象,避免责任无法追究的情况发生。

总之,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而创新又是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我们对国民经济管理理念创新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够为其创新和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国民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民经济;影响;经济学分析

基于网络经济革命这一背景下,网络经济迅速席卷全球,并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促使一众新兴产业随之诞生与实现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步伐,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以经济学视角对这一影响关系进行分析,能够为更好的掌握网络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并为我国进一步加快网络经济建设步伐,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国力奠定基础。

一、网络经济综述

第一,内涵。当前,关于网络经济的内涵学术界尚未给出统一界定,目前能够达成一致认可的阐释如下:从内容上讲,即是所谓的互联网经济学,也就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来搭建起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此种经济关系下通过相应经济活动的开展并以全新经济形态来实现经济效益的获取。而从狭义上讲,所谓的网路经济既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实现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开展。第二,主体。依赖网络空间来实现经济活动的开展,如网络基础设施行业、设备制造行业、软件开发行业以及应用行业构成,目前,我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已成为这一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同时,传统行业因信息网络技术的影响而逐渐呈现出了网络经济的特征,比如:财务会计信息化、电力信息化等。第三,所呈现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直接性、持续性、快捷性、全球性、渗透性等。

二、国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

立足于全球网络经济发展进程这一角度,我国网络建设是从1989年开始的,而接入网络实现互联是从1994年才正式实现的,因此,我国网络经济的诞生与发展也是在此之后逐渐展开的,起步相对较晚。而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网络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借助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拓展,促使我国网络经济在近几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看,我国不断加大了对这一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互联网建设逐渐完善,并且各相关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步与信息化接轨;从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上看,到2014年底,据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49亿,宽带网民与手机网民的数量不断攀升;从网络经济所占GDP比率看,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相应市场交易额逐渐攀升,网络经济时代下促使网络经济所占GDP比率逐渐提升;从企业参与程度上,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人数逐年增加,一系列知名企业诞生,如阿里巴巴、腾讯、聚美、携程等。

三、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1.创新形式对劳动力市场与总产出的影响

第一,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这一经济形式的创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同时,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看,增加了就业岗位、加大了就业机会,一系列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诞生与发生,对新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术产业吸收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机会。第二,对总产出的影响。这一形式的创新是信息产业得以诞生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而这一新兴产业的形成则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出了不可替代的力量,该产业所占GDP的比率与份额也随之不断提升,且逐渐超出其他产业,进而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2.创新扩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一,对劳动力的影响。立足于劳动力需求这一角度,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扩散促使对劳动力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技术性产业这一性质,对于相应人才的需求则偏向于高技术专业能力素养的人才,相应的接受过高等教育且专业技术水平越高的人群,相应的薪资水平也就越高。同时,随着创新的扩散,也促使商务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随之下降。

第二,对总产出的影响。表现为质的的提升,指的是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以及资本质量的提升等,相应生产率随之得到不断的提高,也正是基于新技术的融入,加上劳动技能以及管理信息化的实现等,促使整体生产效率随之提升,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

第三,对国民经济各部分所产生的影响。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对家庭的影响。基于网络经济的影响下,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网络经济对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了家庭的一种全新消费方式,且越来越多的家庭走进了网络购物时代,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交易的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购物模式,同时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与活力。同时,网络移民以及网络社区的诞生与发展改变了交流的方式,并且借助网络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信息的传递以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而网络游戏这一虚拟电游的发展则改变了人们娱乐的方式,进而促使网游与电游等相关产业在几年来实现了迅猛发展。此外,网上拍卖、炒股以及教育等形式的诞生与发展则又以全新的交易方式、投资方式以及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进而为基于网络经济下相关产业与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其次,对企业的影响。交易范式变革:基于这一变革下,价值链概念被提出,与此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之间转变成价值链的竞争,而基于这一竞争形势下,企业采购、物流、营销、生产作业、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技术开发等都因价值链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进而通过经济效益的提升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为国民经济实现稳健发展奠定基础。从外部价值链上看,基于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企业要想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则就需要借助合作的强化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进而实现风险的分散,同时,转向以客户为核心,以客户的实际需求来指导生产,在此背景下CPC诞生,其是以各企业内部价值增值过程为出发点,以实现对价值链的不断优化,进而实现面向产品开发的协同商务,基于CPC下的技术方案十分的复杂,需要结合自身合作实际来实现相应CPC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从企业内外部关系的变化上看,企业在面对国内市场同行业竞争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挑战,因此,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言,基于网络经济时代下,需要以网络组织形式的搭建来适应网络经济下市场竞争的实际需求,各个部门需要实现相应网络组织形式的构建,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发展之需,并要基于外部虚拟企业的诞生与发展经验来实现自身组织形式的创新,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四、全面推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基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就需要以如下对策的有效落实来推进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第一,要进一步实现网络基础建设的深入与拓展,加大投入力度,以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提高上网率,为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奠定硬件基础。第二,实现网络经济发展政策的完善制定,比如减免上网费用,减免相关企业的税收等,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消费的热情与能力,促进网络经济企业的稳健发展,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以输出高质量的人才,来满足当前网络经济时代下,相关产业对高能力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而加大复合型人才输出力度,为网络经济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以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软实力基础。

五、总结

综上,基于网络经济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为了借助网络经济良好发展势头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本文针对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为如何进一步推进网络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确保我国网络经济在实现稳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进而为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敏,孙国强.网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经济优势[J].经济问题,2015,04:34-38.

[2]王世波,赵金楼.网络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05:28-32.

[3]姜巍.网络经济对企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3,06:51-54.

[4]向蓉美.互联网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1:75-77.

[5]冯强,蔡春红.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机制和路径分析[J].北方经济,2008,14:41-42.

[6]刘宇.互联网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2:44-49.

作者简介:蔡宇婷(1990.02- ),女,福建省惠安县,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

上一篇:奶粉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大班家访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