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范文

2024-07-15

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探索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教育水平较为落后,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特性,我们进行了关于农村小学生样成教育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理论依据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蔡元培先生也曾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科学地构建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班级文化,使它具有导向、启迪、培养等功能。

2、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出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我们及家长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拓展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德育空间,促進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将认知转化为态度行为。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社会公德、仪表仪态、待人待物等)

(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听、说、读、写、思的习惯等)

(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卫生、劳动、体育、心理、安全等习惯)

(4)促进小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心理辅导策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心理咨询等)

五、课题实施步骤

1、课题的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学习有关理论,搜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

按方案中的研究内容实施研究与实践,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中期要进行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3、课题的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3月)

对课题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撰写课题报告,推广科研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二是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指导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提供依据。

2、理论研究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构建起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3、个案研究法:选取一些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

4、实践研究法: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

七、研究結果

本课题的研究历时一年,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收获如下:

1、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规范学生的行为,从点滴做起。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许多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养成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就要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走右行,见到班里门窗桌椅坏了主动修理,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事,确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积累。

2、用教师的言语行动陶冶学生

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对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对教师的衣着、发型、化妆、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不但要用外在美感染学生,更要用自身行为修养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另一面,开展“微笑教育”活动,与学生、同事、家长交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做到“自身正,不令也行”。

3、用制度强化

从某种角度上说:“学生的非智因素还不稳定,具有反复性。所以对于学生在家庭中的养成习惯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见面问好、主动行礼。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的使用要采取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激发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只有当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自身需要时才能真正地形成稳定的习惯。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进行养成教育时一定要充利用好这一阵地,要求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每科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出各学科教学的养成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写出计划安排,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贯彻落实。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求知欲旺盛。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利用好重大节日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自己的养成行为,检验养成效果,寻找在良好行为习惯中人们所给予的赞赏和肯定,感受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6、关注“环境”建设,适应养成教育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环境作为隐性的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加强校园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抓紧抓好。

7、及时总结,善于表扬,激励奋进。

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广播站,校报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起到推动作用。

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显著特点,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数学的养成教育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呢?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针对“小学数学之养成教育”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养成教育 策略

一、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抽象性与逻辑性强是小学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是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同样的一个坏习惯也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养成教育

所谓的养成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三、养成教育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的改变教学形式,如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以及创设情境教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一年级“认识图形”为例,由于这时期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只单纯的为学生讲述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以及他们都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学习兴趣不高,而如果这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列举出一些学生日常接触的物品,如学生比较喜欢的七巧板等,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分别总结每个图形都有什么特征,这时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正方形有四个边并且每个边长都相等,并且通过自己的拼装就会发现两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等等,通过这些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用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学习习惯。在讲课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课、走神、做小动作甚至打瞌睡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小游戏、比赛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很自然的课堂效率也会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很多同学在做题时都会出现连题目都不看就直接做题,虽然做得很快,但是质量非常不理想,如一把剪刀3元5角,一根胶棒2元,一块橡皮1元,问一把剪刀比一块橡皮贵多少钱?有的同学看下就开始列算式:3元5角-2元=1元5角,等你说这道题不对,自己修改一下时,学生也能改正确,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讲课的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把题目要求中的重点用醒目的字体标注的方式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再次,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反复思考后猜想:如果总结几条规律,让学生们在检查时有章可循,失误该会少些吧?于是根据学生易犯的错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一起总结了下列五条:①竖式中不要抄错数;②竖式中不要抄錯加减号,不要将“+”算成“-”也不要把“-”算成“+”;③笔算加法时,该进位时不要漏加进位一,不该进位时不要乱加进位一;④笔算减法时,该退位时不要忘退,不该退位不要乱退;⑤横式中不要漏写得数。

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做完题再按照这五条逐一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的计算水平大大提高,计算后检查的习惯也养成了。

最后,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教师的评价尽量以正面鼓励为主,平时,要尽可能地表扬每一个学生,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但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贵在长久坚持,不但需要学生的坚持,也需要老师的坚持。只有两者互不放松,才能取得持之以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青爱.小学数学养成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2015,(06).

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寄宿制学生的养成教育,应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卫生习惯这两方面进行具体活动。行在具体的实践中,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寝室、食堂、劳动实践基地对学生进具体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关键词:农村学校;寄宿生;养成教育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托付给祖辈照或亲戚代管,由于他们的祖辈或亲戚文化水平不高,精力有限,管理能力相对欠缺,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和管理,导致很多留守孩子性格内向,行为乖张,整日沉迷于玩耍,终日以电视、游戏为伴,他们的教育问题变得日趋严重。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逐渐推行寄宿制,将留守孩子留在学校统一管理和教育,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下面笔者以所在的小学为例谈一谈寄宿生养成习惯方面的教育,不当之处,望同行指正。

一、养成教育抓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乐声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进行每日行为规范记录,紧紧围绕“一日常规”开展,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事起点滴,化难为易

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养成及其教育的内容应以自理为主,以在学校“特定”条件下能够独立生活作为目标,以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由于学生们的家庭优越比较强,父母呵护有加,大部分学生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子、系鞋带、清理房间、打饭、放餐具、洗澡、洗衣服,另外还要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等。甚至牙刷、 毛巾、鞋子、被子、餐具的摆放,都有统一的规定,许多学生一时难很难适应学校的制度,为了帮他们度过“磨合期”,我们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化难为易。如学校为了让学生掌握叠被子的本领,学校教师手把手亲自指和示范,并定期开展叠被子比赛等,让学生掌握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评比,寝室的同学你追我赶,进步很快。

2.事事计划,养成习惯

学校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进行指导,教育学生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在做事之前用一张小纸条或一个小笔记本等,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什么时间洗被子,什么时间洗鞋等,都要有合理的时间安排。这样就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目标管理,激发动力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为此,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乐声小学寄宿生日常行为规范》、《乐声小学寄宿制学校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标准》、《乐声小学文明住校生标准》、《乐声小学文明寝室评比制度》、《乐声小学百星评比制度》等,这些制度基本包括了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

4.开展活动,强化训练

养成教育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活动的开展来完成,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我寝室,美化寝室”评比活动,让他们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要求人人动手,我们不注重美化的结果如何,主要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另外,我们还开辟种植园地,学校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植物的生长时间及规律。买种、播种、施肥、浇水等一系列的田间管理都让学生亲历而为,在实践中如果有疑问可以请教老师,或到网上查询。 经过一段时间后,学校派后勤组教师去验收,评选科学种植之星,并请获奖同学发表感言,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泪水。通过种植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丰收的喜悦,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而且从中获得许多书本所没有的知识。

5.学生做主,参与管理

寄宿生刚入校,把一周的零花钱带来,结果不是丢了,就是乱花光了,还有被偷窃的现象,星期五个别学生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针对这一情况,各班成立“小银行”,各班由两位能干的学生当管理员,不但要管理好“存取”业务,还要督促学生一周有计划、合理地用钱。另外,在每个寝室中选拔寝室长,在全校学生中抽出“精兵强将”组成监督岗,让学生参与管理,从自理能力上升为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

6.卫生习惯,制度保障

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整体素质。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卫生意识不高,卫生习惯不好。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学校自从实行寄宿制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专门成立了学校“监督岗”,负责全校卫生监督工作和班级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工作,并且进行记录讲评,与文明班级评比挂钩,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督促全校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开展个人卫生检查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包括指甲、头发、衣服等,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班级评比的依据。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取得的成效

六年来,学校在寄宿生管理中努力完善制度,不断加强管理,学习风气逐步变好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了我校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中独立生活和学习的习惯不断得到加强,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规范,校貌逐步改观,校园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家长反响良好,多次得到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总之,寄宿生的养成教育培养,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进行管理,更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统一,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在寄宿制之下,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紧密结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体工程,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每位优秀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基于此,本文将从“基础抓起,规范习惯”“有效引导,培养习惯”“家校合作,养成习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基础抓起;有效引导;家校合作

在小学教育阶段,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其年龄较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正处于形成与发展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是学生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学习与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主动性以及综合素养都有着重大影响。但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显然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基础抓起,规范习惯

俗话说得好“习惯是从习惯中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时,应从学生的认知特征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充分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来有效引导学生,使其深刻明白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一个漫长且循序递进的过程,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有坚强的意志与恒心,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另外,在规范学生良好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习惯,哪些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位为养成教育宣传周,其一,我会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即:“制定上课迟到、早退处罚以及迟交作业等机制;适时开展以时间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时间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等等”。其二,规范学生上课行为习慣,即:“读写姿势要端正,执笔方法正确、规范等。”其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即:“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助人为乐等。”如此一来,能够有效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及目标。

二、有效引导,培养习惯

众所周知,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因年龄因素的影响,其各方面能力发展尚未成熟,促使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若强制学生自主养成,会严重阻碍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如,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发展特点,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几种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即:“课堂导入环节,我会采取游戏情境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结束时,我会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以培养学生持久性学习兴趣,进而有效促使学生在兴趣的主导下养成热爱学习、喜欢学习的良好习惯。”又如: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时,我会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即:“每天早上与学生一起去跑步,以培养运动习惯;中午与学生共同吃饭,以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晚上与学生共同看书,以培养学生多看书、多读书习惯。”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三、家校合作,养成习惯

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的两个主要阵地,对学生性格、兴趣、习惯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单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很难达到高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巧妙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要坚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会定期利用微信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学习表现,即:我通过微信与家长相互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将学生在学校的优异表现,如,成绩单,课外活动等,制作成两个相册,一份贴在教室的背景墙上,一份留给家长保存,这样一来,在为学生留下美好回忆的同时,也能不断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切实提高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可谓是“终生受益”。但需要注意的是,习惯养成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除了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采取“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断优化习惯,养成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在锋.浅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191-192.

[2]徐敏涛,马海燕.养成教育,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45.

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范文第5篇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可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小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同时也具有反复性,教师须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培养、训练他们养成良好习惯。那么班主任该怎样开展养成教育,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做人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做起:

一、确立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纲领。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让学生明白养成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日常行为应从哪些方面做起。作为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让学生牢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心理素质、安全习惯五大方面的细则,从意识上去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教育目标分为: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与全班学生一同制订出养成教育目标,让学生明白五大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对照检查完善,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个人素质。

二、建立制度

建立制度是抓好养成教育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可按照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价制度,这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班规”“德育操行分”“文明标兵”评比等方法来实施。评价可采取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在单项评价方面,班主任可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定期开展班级星级学生评选;在综合评价方面,可以开展班级评选活动。评选工作要注重程序,把自评、互评、班主任评有机地结合起来。表彰方式也应当多种多样。如在班会课上颁奖,让各类“明星”发表获奖感言,在班级宣传橱窗展出“班级小明星”的资料和照片等。评价的结果要按不同等级和不同方式进行记录,月末进行总评,并将结果汇入学生综合评价中。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就会使养成教育的外部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使他律变为自律。我在进行班级个人“德育操行分”评比时,内容就包括学习、卫生、行为规范、体育活动、好人好事等方面。开学初便制定加减分原则,并且规定每位学生有60分的基础分,在此基础上每月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加减各人的操行分。每个月评出五名“进步之星”;累积总分,每学期评出五名“文明标兵”。通过这些评比活动,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楷模,使学生有榜样可学。

三、严抓细管

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是迈向罪恶深渊的开始,所以班主任应严格要求学生,并且要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想方设法对学生严抓细管,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要营造舆论氛围,引导学生发展。可采取黑板报、宣传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对养成教育学习内容更形象、更具体。可以在班上树立典型、模范,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亮点,供大家学习、借鉴,以此不断鼓励、鞭策学生,提高他们正确学会做人做事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可以提出一些文明礼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探讨,促进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统一认识,使他们学会寻找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要从小处着手,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

四、言传身教

在养成教育中,作为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朝夕相处,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极为重要,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潤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小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老师的言行和品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要在知识上、道德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为此,班主任要养成良好的语言和行为习惯,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彬彬有礼的语言、和蔼可亲的仪容、庄重大方的仪表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范文第6篇

小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养成丛军章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关键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

【关键词】小学生 习惯 品质 教育

一 小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养成的意义及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紧紧把握住这一时期,从小学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真善美的优良品质,不仅对提高人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还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

二 小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良好习惯

日常生活中,很多习惯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研究表明,各种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第一,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整理玩具、文具、图书的习惯。

第二,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仪表整洁;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后漱口,晚睡前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按时排便等。

第三,学习习惯。小学生学习时要专心致志,独立思考,认真细致。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

第四,行为习惯。尊敬师长,见到老师行礼问好,在家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待人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和懂得礼节。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不打架骂人。

三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建议

1.规范训练,考核评估,积极互动

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得益于明确的要求和规范的训练。搞好班级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另外,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规范上,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和同学间的相互督查,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创设一种氛围,通过组织一些有竞争性、促进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形成。

2.增进交流,从各方面了解小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品质,我们必须要了解他们。首先是观察,从外在表现出来的特点做一个大概了解。其次,倾听孩子。孩子在不断接受知识的同时也特别渴望把自己的思想告诉别人,这时,就要在一旁耐心地听,鼓励他往下说,不要轻易打断他,因为孩子的任何语言中都包含着他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再次,与孩子交谈,通过聊天的方式来进行,注意孩子在交谈时表现出来的情绪、性格、爱好、惯用的行为。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蹲下身来听孩子说话,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个表现。

3.创新家访形式,家长、学生、老师相互配合

习惯是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生活实践中反复练习形成的,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小学生一半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仅凭个人之力终究有限,需调动老师、家长、学生多方合力。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同事、与学生、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习惯与品质。

4.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促进学生崇尚良好的习惯与品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如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扶正桌椅,与学生一起劳动等,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去做。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向着好的习惯与品质的方向发展。其次,大力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教育学生明确是非观,树立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努力锻炼等各方面的榜样。

5.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实事求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师生之间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坏习惯也不是不能改变的,老师应不断引导、监督。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进行开导,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造就优秀的品质。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与品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有其发展过程。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自觉化,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张扬个性,成就特长,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不断探索、努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质。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造优秀的人生品质。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责任编辑:范可〕

上一篇:经济法体系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股东异质性历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