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范文

2024-09-11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范文第1篇

同学们都很纳闷:“老师平时都拿着全班同学的作文,拣出好的作文读了,然后把作文本发下去,让我们修改作文,今天为何只拿了一本作文本,难道„„

老师走进教室,那他的嗓音提高到了80分贝,开始了他的滔滔不绝:“上一次,我要求你们写一篇想像作文,我认真看了,唉,大约有30%的可以过关,当然,我不是悲观主义者,我没有为你们没有过关的70%的人而感到伤心。因为在这30%的人的作文中,我发现一篇相当好的文章,那会是谁写的呢,我暂时保密,好了,我们下面讲讲写想像的重点„„”(渊明老师就是一个总是在关键镜头时,插上一段广告的人,急死人了!)听了老师刚才的话,我便是“心潮澎湃”,我祈祷着幸运女神能在这时候把幸运的事降临在我头上,我也祈祷着老师能在那本珍贵(物以稀为贵嘛!)的作文本上以响亮的读出我的名字„„我在心里把所有我所了解的真主都祈祷过了,就等着老师的那句话了。

一分钟后(那一分钟此时就像一个世纪那样的漫长),渊明老师一字一顿的公布了答案:“今天的佳作是——王小刚的作文。”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扫向我,我欢喜得无法形容,一时间竟然有些手足无措了。

“王小刚同学的这篇作文,立意新颖,是一篇‘现代版’的武侠续集„„”老师的话此时听来是那样的动听,就如天籁之音,我心中一阵窃喜(是啊,谁说武侠作品只是大人的专利?谁说他只是成人的娱乐?)

“他写的文章叫《金庸群侠传后记》,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有五面之多,我就挑其中的精华为你们分享吧,‘只见四名高手„„’”这篇文章的所谓精华部分足足读了十分钟,一时间,我都有些飘飘然了,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金庸的第N代子孙了。 老师读完我的“杰作”,便把作文本还给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本子翻起来,很快,我愣住了:我那引以为傲的作文有好多地方都已经改过了,大到段落、句子,小到标点,老师都不厌其烦地帮我改过了,整篇作文已是红通通一片了。看着老师为我改得这样细致,我的心情也沉重起来了,原来以为自己的写作水平是那样的高,现在看来,这篇作文都是老师帮助我改好的呀!正当我陷入沉思的时候,渊明老师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头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记住,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谁的习作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地修改,文章才会充实啊!”

“老师„„”我的心头涌起了一股暖流,真的开始手足无措了,可此时,是因为感动、羞愧„„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范文第2篇

同学们都很纳闷:“老师平时都拿着全班同学的作文,拣出好的作文读了,然后把作文本发下去,让我们修改作文,今天为何只拿了一本作文本,难道„„

老师走进教室,那他的嗓音提高到了80分贝,开始了他的滔滔不绝:“上一次,我要求你们写一篇想像作文,我认真看了,唉,大约有30%的可以过关,当然,我不是悲观主义者,我没有为你们没有过关的70%的人而感到伤心。因为在这30%的人的作文中,我发现一篇相当好的文章,那会是谁写的呢,我暂时保密,好了,我们下面讲讲写想像的重点„„”(渊明老师就是一个总是在关键镜头时,插上一段广告的人,急死人了!)听了老师刚才的话,我便是“心潮澎湃”,我祈祷着幸运女神能在这时候把幸运的事降临在我头上,我也祈祷着老师能在那本珍贵(物以稀为贵嘛!)的作文本上以响亮的读出我的名字„„我在心里把所有我所了解的真主都祈祷过了,就等着老师的那句话了。

一分钟后(那一分钟此时就像一个世纪那样的漫长),渊明老师一字一顿的公布了答案:“今天的佳作是——王小刚的作文。”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眼光扫向我,我欢喜得无法形容,一时间竟然有些手足无措了。

“王小刚同学的这篇作文,立意新颖,是一篇‘现代版’的武侠续集„„”老师的话此时听来是那样的动听,就如天籁之音,我心中一阵窃喜(是啊,谁说武侠作品只是大人的专利?谁说他只是成人的娱乐?)

“他写的文章叫《金庸群侠传后记》,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有五面之多,我就挑其中的精华为你们分享吧,‘只见四名高手„„’”这篇文章的所谓精华部分足足读了十分钟,一时间,我都有些飘飘然了,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金庸的第N代子孙了。 老师读完我的“杰作”,便把作文本还给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本子翻起来,很快,我愣住了:我那引以为傲的作文有好多地方都已经改过了,大到段落、句子,小到标点,老师都不厌其烦地帮我改过了,整篇作文已是红通通一片了。看着老师为我改得这样细致,我的心情也沉重起来了,原来以为自己的写作水平是那样的高,现在看来,这篇作文都是老师帮助我改好的呀!正当我陷入沉思的时候,渊明老师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头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记住,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谁的习作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地修改,文章才会充实啊!”

“老师„„”我的心头涌起了一股暖流,真的开始手足无措了,可此时,是因为感动、羞愧„„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范文第3篇

唐老师走上讲台说:今天的课从一个游戏开始,我们一听要做游戏,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老师现在黑板上随便划了一个大圆形。嘴里说:“这是一个大大的池塘,里面有清澈的池水。水里长满了许多水草,池边还有绿树和鲜花。当然也有很多鱼,但是我不会画鱼,请大家帮忙画上”。

我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可老师说:“不能画鱼的样子,却又要表现水里有鱼”。老师随便叫了一个同学,那个同学画了一个渔夫在垂钓。可是这个同学画画的水平不怎么高,头都长在肚子上了,惹得我们哈哈大笑。接着又有几个同学去“画鱼”,都很逗,我们的课堂上笑声不断,欢乐不断。

做完游戏,老师就以刚才的游戏为例子,讲了叙事作文的方法,我学到了叙事六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能忘记,尤其是经过要详写。

有趣的作文课。我们不仅学会写叙事作文,而且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范文第4篇

作者:刘平坤?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学院武安分院)?

??? 在教学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喧嚣声中,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伴之而生的观课评教活动也方兴未艾。但如何观课评教,说说容易,真正做好、做深、做透和做到关键处却非易事。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一线教师与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作文教学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作文教学方法蔚为大观,其中想象作文、多元作文、美术作文、诗歌作文、童话作文、绘画作文、网络作文等作文训练方法更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评价一节作文课,不仅会影响一线教师作文教学的实践,更会影响到作文教学的走向与发展。

???

一、立足于作文课的教学内容

??? 在各级各类公开课、观摩课中,对于作文教学的评价大家关注的是授课人,即教师个体的教学组织、教学技术与教学风采。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显而易见,这种只见教师而不见学生的评课,当然要受到质疑。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人们更改评课的视角,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教,即学生在课堂中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合作?学生发言了几次?讨论是否热烈等。着眼于外在形式的评课,其指向依然是教师的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而作文课上教师到底在“教什么”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

??? 王荣生教授一直以来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他认为“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

??? 教学内容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在“教什么”的问题。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提出了“写话”和“习作”的要求,但具体要求又不详。关于写作教学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概述:一方面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学生在课堂内或课外时间自己写作,作文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学生作文的讲评。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命题——学生自己写作——批改——讲评”,关于“如何写作”,“怎样写作”的教学内容几乎为空白。这种靠学生自主摸索的作文教学,往往费时而无效。还有一种教学内容,教师讲解一定的写作知识,如怎样描写、怎样抒情、怎样进行段落布局等等,这些写作内容的教学往往又跟阅读教学相结合,等到学生真的要动笔写作了,往往发现教师教的这些写作知识不怎么好用。反观这种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教的是一些外在的、静态的写作知识,而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言语技能,从静态的知识变为实践的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转换过程。 ??? 教师在作文课上不是什么也不讲,就是讲一些没有什么帮助的写作知识,作文教学内容几近稀缺。教了的不管用,用了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问题之症结是由于这些写作内容的教学脱离了学生写作的语境所致。

??? 如何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观课评教呢?我们结合两个作文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于永正老师的《考试》(见《人民教育》,2006,5)一课在写作内容上,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 通过询问学生是否愿意考试,自然过渡到学生对考试的看法;

??? 进行考试,并提出两点要求(教师设下考试的陷阱);

??? 批改试卷并讲评;

??? 教师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

??? 学生之间交流。

??? 于老师通过这次另类的考试,让同学们落入他预设的“陷阱”,从而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受,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学生自然个个畅所欲言。“情动于中而发于言”,作文是心灵的宣泄,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没有心灵触动,让其无病呻吟,作文的质量是不言而喻的。

让学生多体味生活,充实他们的写作素材,当然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方法。但并不是每个小学生都有时间、机会能走出家门和校门去感受外边的世界。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感受生活的写作内容。于老师解决的就是学生写作内容问题。当然于老师整堂课通过建立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跟学生创设了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也是这节课获得成功的关键。 ??? 王崧舟的《亲情测试》(见《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1)一课既没有向学生传授具体的写作知识,也没有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什么具体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以下几件事: ???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干净的纸;

??? 在纸上写下你最爱的五个人;

??? 拿起笔来,划掉其中一个;

??? 再划掉一个;

??? 再划掉一个;

??? 最后再痛苦地选择一下,划掉两个中一个。

??? 课堂上除了有限的几次师生对话外,教师更多地是让学生体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整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教师用来解决写作内容问题。也正是有了写作内容的充实,在剩下不多的时间内,学生一个个才思敏捷,写出了一篇篇让人潸然泪下的文章。

??? 由王崧舟老师的《亲情测试》所引发的社会争议我们暂且不说,从写作内容的角度上看,王老师的课通过情意的创设,疏远了现实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一种与生活的“陌生化”感受,使得写作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二为一,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从教学内容分析,这种作文课应该是值得提倡的。

?

二、着眼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 Rohman在1965年把写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写作阶段(Prewrit-ing)、写作阶段(Writing)及重写阶段(Re-writing)(也可以叫后写作阶段)。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应该是“构思、起草、修改和成文”过程,我们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写作前的启发和写作成文后的评价与反馈,对于写作过程中的其他环节指导还不深入。引入过程导向的写作教学模式可能会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问题。这种写作模式重视写作的整体过程,特别是学生写作中的方法指导,而不是仅仅关注写作的结果。

??? 研读部分发表于各类期刊的写作课例,我们发现,许多被冠以不同名称的写作方法课堂结构大同小异,我们可以概括为:“创设情境——思考酝酿——口头表达——写作实践——写作交流”。譬如,想象作文通过故事或媒体创设一个写作的情景,或是到外星旅行,或是到南美探险;而漫画作文可能会为你展示几米的漫画;童话作文给提供了全新的童话故事。学生进入相关的情景后,激发了表达兴趣,教师以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口头表达的形式,完成作文的构思与立意,接下去就是学生的自我写作了。

??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这种理念下,教师从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对于作文课的观课评教,就要从写作的全过程入手考查,特别要从写作阶段入手来看教师是如何组织和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的。教师的作用类似于体操训练中的教练员,在高难度的动作训练中,适时适地给学生以点拨,让学生能借力完成这个动作。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提出写作的要求,而对写作实践不做具体的指导,这种写作教学就有可商榷之处。

??? 我们以于永正的课例进行分析,看于老师是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命题的。 ??? 师:就今天这次考试,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你准备先出个什么题目?

??? 生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师:好题目!还有别的题目吗?

??? 生2:都是您这个“老孤狸”惹的祸。(生大笑)

??? 师:哇!在你面前,我变成了“老孤狸”!我相信这个老孤狸是加引号的。对吗? ??? 生2:是的。

??? 师:如果加引号,我就接受;如果不加引号,我就要难受了!

??? 生2:加!

??? 师:加引号,第一,我不是老孤狸。第二,我不是在骗你。我一再说大家要细心,把每一个字看清楚,一定要按要求做。为什么你不做呢?那到底怪谁呢?

??? 生2:怪我这支笔!

??? 师:除了怪这支笔,还应该怪什么呢?(指指该生的脑袋)这就找到根源了,既不怪我“老孤狸”,又不怪这支笔,而该怪自己的大脑,请你写下来,用《到底怪谁?》作为题目好不好?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好题文一半。什么意思呢?有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记住了吗?

??? 于老师没有过多地讲如何命题,而是通过入情入理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怎样的题目才更得体、恰当,怎样的题目才能引人思考。这种指导具体而适切,起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

三、关注“教”与“学”的关联性

??? 王荣生认为,教师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在语文课常会出现距离;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则会呈现种种更为复杂的情况。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教与学虽不是单纯的传递关系,但两者趋向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所驻留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对一堂好课无疑是基本的要求。

??? 由于评价者的视角不同,观课评教的维度也不尽相同。如果单纯地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评判一堂课的优劣,关注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体验与知识成长,那么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效果的达成,就只能是少数听课教师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观察进行推断或判断,这种评价遮蔽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联。一节课之所以那样教而不这样教,有学生学业与个性差异的原因,也有课前积淀与课后需求的原因。离开教师对课程与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整体性考虑,一节课再精致的设计、再周密的考虑,也只能算是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并不能说明课对学生的实际意义。总之,不论是以教论教,还是以学论教,最后要过渡到以教与学的关联性来评课论教。

??? 教师的“教”,要结合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即教师在课堂中想教什么,教师在课堂中实际教了什么,教师想教的与实际教的之间是否一致。至于学生的学,要区分为三个层次:“预设的学习内容”“实践出来的学习内容”和“体验到的学习内容”。提出“实践的”和“体验到的”两层学习内容,就表示我们承认,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预期的。学生实际上学到什么,关乎他经历过什么,这便是体验到的学习内容。每个学生也可有不同方法体验同一个处境,所以不同的学生便可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体验(参见卢敏玲主编,《课堂学习研究》,教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考查作文课“教”与“学”的关联性,就要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内容之间进行分析,重点看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否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目标的预设是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

??? 考查当下的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许多的误区。比如,教师的教学目标预设为“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示多种图形、图案让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通过小组讨论,看哪些同学观察得仔细、观察得认真。诚然这种训练确实可以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写作实践中的观察与生活所见的观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观察,“目光所见”与“心灵所感”是两种不同的观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目光所见”上,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上是注重了“实践出来的学习内容”,而学生“体验的学习内容”依然与写作实践有一定的界限。

??? 另外,写作课堂教学通过口语训练来促进书面写作能力又走进了另一个写作的误区。有一般常识的人都知道,受心境、词语量、阅读量、教育背景等影响,每个人“想写的”和“写

出的”内容之间不是等同的。“想”属于“思维”的范畴,“写”属于语言范畴。虽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但两者绝对不是等同的。根据信息论的原理,思维过程是“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而语言的过程则是“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的过程。虽然语言过程中的信息编码过程与思维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过程部分重合(参见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但是两者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范文第5篇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讲述:

1、教什么?

2、怎么教?

3、为什么这样教?

4、应注意的问题

5、好课的基本要素、评价标准、原则 。(结合教学参考书、语文书) 到底一堂语文课应教些什么呢?要使你的语文课生动、充实就要努狠狠抓住每课的:

1、主要内容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疑点

4、前后联系。 (结合听的几节语文课谈)当我们明白了一堂语文课应教些什么的时候,那么又应该如何把你要教的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呢?就要努力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

3、教学思路

4、重难点的突破

5、板书设计

6、作业设计。(结合听的几节语文课谈)

既然已经明白了怎么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这样教?此时就应该找到理论依据、课标依据、弄清楚课本编写意图,是自己和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教材用活。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要想教得好,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只有熟悉大纲,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时才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做到教的轻松、学的愉快。 要想课堂活起来了,学生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能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突出一个“新”字:

1、方法新

2、练习新

3、手段新

4、设计新

5、开结新:

体现一个“美”字:

1、内容美

2、语言

3、情感美

4、教态美

5、板书美。(结合听的几节语文课谈)那么,一堂好的语文课又具有那些标准呢?

好课的评价评价标准:

1、内容丰富

2、概念明确

3、重点突出

4、脉络清楚

5、语言生动

6、多媒体和板书得当

7、学时准确

8、着装典雅。

好课的基本要求:

1、课程的策划与设计

2、先进教育理念的渗透

3、知识技能的重点和难点

4、操作与活动要符合体验的目标

5、教师要有推动课堂教学生成的能力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制作误区 制作原则 有效制作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人们有目共睹,然而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也让我们在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媒体的同时,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些思考。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负面效应,削弱、消解了多媒体的优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1、信息超量,课件成了“百科全书”。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2、课件成了“流水账”。 计算机成为“黑板”,本应在黑板上出示的题目,全部通过计算机来出示。课件按照上课顺序“排好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按一下键就可以了。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优势,课件制作意义不是很大,其本身也缺乏交互性和灵活性。

3、课件制作花哨,成了“时尚秀”。 还有一些教师自身水平较高,想在课件制作时很好地体现一下自己的制作水准,喜欢把课件制作得花花绿绿,到处都有动感,画面也非常时尚。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十分漂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荧屏演示不断,可是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同时过分追求界面的艺术性,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特征,其界面设计过于注重修饰,学生的注意力易被各种新奇的刺激手段和形式所吸引,而不能指向应学习的重要信息上。

4、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向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5、喧宾夺主。一些教师为了增加课件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盲目地往课件安插一些不合适的媒体信息,以视听代替朗读,反而喧宾夺主、事办功半,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有效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我们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确实能为教学注入活力,但如果用得不当和过度,有时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在设计与制作课件时一定要牢记以下两点: (1)以服务教学为前提。 (2)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

2、易用性原则。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不能使教师和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课件的调试和控制上,也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片,一放到底。因此课件的操作要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使师生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灵活使用。其课件应具备以下特点:

(1)课件安装要方便,可以自由拷贝到硬盘上。

(2)良好的操作界面。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菜单。要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

(3)交互应答。对于学生课堂自学为主课件,要对学生的输入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对于演示型课件,可以现场输入数据改变进程。

(4)误操作处理。如果教师执行了误操作,可以方便退出,或重新切入,避免死机现象,提高课件的可靠性。

3、艺术性原则。

具有较高的艺术性的课件是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美的形式的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表现内容。这样的课件不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其表现有:

(1)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画面简洁、界面友好、风格统

一、搭配合理、有审美性。

(2)在不违反简约性原则下,尽量使对象更加逼真。 (3)对象的连续运动流畅,无拖沓、跳跃的感觉。 (4)必要的配音且音色优美。

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模拟符合原理。但是多媒体课件目前仍处于探索徘徊阶段,课件的编制尚处于不成熟时期,如果片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广大教师走进课件编制者的行列。具体应考虑以下几点:

(1)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 (2)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夸张。

(3)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但个别的字符错误不宜指责为科学性错误。

5、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是CAI课件区别于其它教学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设计课件时应考虑交互功能、控制能力与容错能力。交互设计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最合适的交互方式,如按钮交互、菜单交互、点按触摸区交互、拖拉交互、文本交互等,但在一个课件不宜使用过多的交互方式。在实现交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的问题应当简洁明了,便于了解和记忆。

(2)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符合一定的科学性,在交互上要便于学生回答。 (3)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的反馈评价。

(4)课件中应该提供一定的帮助信息,以便于师生操作。

三、多媒体课件有效制作具体实施步骤

1、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育领域中,无论哪门学科,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相反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学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捕捉、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选择开发课件的课题是整个课件开发的第一步,确定一个好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必要时还得进行“查新”,避免与其他单位的作品雷同。概括而言,选题应根据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进行。

选题的同对,还必领分析和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和一位数两节课,如果选择一节课进行课件设计,那么选择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这一题目更好一点,因为课件是为了辅助性课堂教学而设计,长方体与正方体认识如不选用课件辅助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就不好比较,同时生活中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例子也只能让学凭空想像,很难具体化,课件就可以补充这一部分的缺陷,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2、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每个普通教师都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所以合理地选择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教师使用最广泛的多媒体开发平台是Macromedia公司的Flash和Author ware 。Flash和Author ware的开发环境可以使得无论专业的多媒体程序员还是一般的计算机用户都能开发出生动漂亮的多媒体作品来。不过,要熟练使用它们,必须要很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因此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教师来说,应该选择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PowerPoint的操作极其简便,配套模板、素材丰富的“电子幻灯片”制作是PowerPoint的最大特色。系统提供的模板和各种体贴的提示使你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开发出一个生动美观的多媒体课件。个人认为当一个学科老师的计算机应用的水平不是太高的情况下用PowerPoint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还有两种形式的课件值得我们的老师去应用。一是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我们不一定每节课都要自己制作课件,这些配套光盘都是精过专家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我们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边而自己制作,至少这些光盘里面的素材我们可以使用;二是积件,积件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从某种意义上讲,积件也是课件的一种类型,至少可称为课件的半成品。这类课件也可视为结构化了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利用某些积件制作工具,教师只需简单地将部分素材元素进行一定的组合,很快就可形成一个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那些不喜欢直接采用他人已开发完整的教学课件的教师,能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来组装成课件。

3、脚本创作

脚本是贯穿课件制作全过程的依据,是课件制作中最主要的部分。脚本设计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它的作用相当于影视剧本。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看,脚本的创作通常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文字稿本的创作。文字稿本是由教师自行编写而成的,编写文章稿本时,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以完善教学内容.

第二步是编辑稿本的编写。编辑稿本是在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创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简单地将文字稿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稿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根据多媒体表现语言的特点反复构思.编辑稿本是制作课件的直接基础。

4、素材准备

“多媒体素材”是多媒体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的和视觉的材料,也就是多媒课件中用于表达一定思想的各种元素。它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搜集素材应根据脚本的需要来进行,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扫描仪、照相机采集图像;利用动画制作软件生成动画;用话筒输入语音;或从网络及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在准备素材的过程中要涉及What原则。也就是说要选择什么样的素材的原则。无论是文字素材,还是图像素材,亦或是声音素材,在选择材料之前要把握一个标准: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记住并掌握知识。多媒体课件中的素材运用要灵活适当,运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起副作用,得不偿失。

5、课件制作过程。

这一阶段是课件制作最重要的阶段。前面所述的选择题目、准备素材都是为这一阶段服务的。题目选得再好,素材准备得再充实,若没有一个好的制作理念、好的构造框架,仍然无法制作出高效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一阶段中,设计者要先构思课件的整个框架结构,思考如何引入讲课内容,如何展开教学,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等一系列的How原则,以及何时在课件中穿插音乐,何时在课件中穿插动画等一系列的When原则。

此过程要求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做课件并不是说我只要掌握了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就可以了,它需要多种软件协同工作,比如图像制作、声音录制、文字编辑、动画制作等等,所以要求老师们平时注意多学一些操作方法,或在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课件的制作,以使课件不仅具有教学内容的教育性、科学性,而且要有课件的技术性,艺术性。

6、使用反馈及修改

调试、打包是课件制作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设计者往往认为前几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就万事大吉、一切OK了,忽略对课件进行调试、打包的工作,使应用者在运行课件中碰到各种问题,出现各种错误,大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出结论,课件制作完成后,应用于课堂教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将课件加以修改,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如果制作的课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件无疑是失败的。一个课件完成后,一定会经过反复的修改,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并不怕修改才行。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我们每一位课件制作者要牢记课件制作的原则,熟悉掌握课件的制作流程,绕开课件的制作误区。个人认为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一定能做出一个高效的课件,上一节精彩的课。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主编:沈亚强 浙江大学出版社

2、《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主编:余文森 福建教育出版社

3、《PPT课件高效制作》 主编:孙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英文简历外企专用范文下一篇:音体美组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