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洋葱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南陵县丘陵山区烟叶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烟后稻茬安全生产问题日益突出。相关影响因子主要有气候、前茬烟叶品种、后茬水稻品种、施肥技术、田管技术等。通过对相关因子进行分析,提出南陵县山丘区烟后稻茬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对该地区发展烟叶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烟后稻茬;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丘陵山区

南陵县地处沿江平原向皖南山区过渡之中间地带,属典型的半圩半丘陵地区。2011年度,其丘陵区乡镇种烟面积200hm2,2012年340hm2,预计2013年面积将达533.3hm2。烟-稻茬生产已成该区生产重要模式,不仅直接影响烟农当年收入,更因实行水旱轮作对来年生产大有裨益,烟后稻茬安全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需引起高度重视。

1 烟后稻茬安全生产问题

南陵县当地有谚语:秋分不露头,割草喂老牛。作为山区片乡镇,此谚语尤为应验。近几年来,本地连年发生相当一部分烟后茬晚稻因不能安全齐穗造成减产情况发生,极大损害了群众利益。究其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气象原因 本地区进入9月份后,即开始近1个月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使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光照严重不足,导致晚稻生长不良,抽穗时不仅包颈严重,穗颈瘟也多有发生,致减产十分显著。对有关因子分析如下:

1.1.1 低气温 图1、图2分别为根据南陵县气象局2011年9月份、2012年9月份日温数据编制的温度变化曲线图。从图1、2可以直观看出,自进入9月份以后,本地气温均显著下降,且呈持续低温状态,尤其在中旬至秋分,温度更是降至只有14~15℃。其中2011年9月20~24日日均温度不足20℃,2012年9月份情况稍好,理论上晚稻将不能安全齐穗,而这与这2年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1.1.2 连阴雨天气 对南陵县气象局2011年9月份、2012年9月份天气情况,按照阴雨天气、多云天气、多云-晴天气、晴好天气进行分类分析(图3、4)。发现,2011年9月份,阴雨天气有10d,多云天气有9d,并主要集中在上旬和中旬,其中8~11日、17~19日为连续阴雨寡照天,2种天气合计占63.3%;多云-晴天气有8d,占26.7%;晴好天气只有3d,仅占10%。而2012年9月份,多云-阴雨天气有20d,也主要集中在上旬和中旬,其中8~13日连续为阴雨寡照天,多云-晴天气有7d,晴好天气也只有3d。

对2009、2010年9月份天气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情况极为相似。从满足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气候条件来看,近年来的气候变化是直接导致晚稻有效生长迟缓、不能安全齐穗的最主要因素。

1.2 烟后稻茬N肥偏重,N、P、K不均衡 本地群众习惯使用15-15-15三元复合肥、尿素作水稻基肥,追肥则几乎只使用尿素,而因为钾肥价格较高而很少使用。但由于烟叶前茬施N量总体偏高,土壤中有残留,总体上就造成后茬水稻N素偏重,使得晚稻贪青晚熟,生育期延长,抗病性也减弱,增加了减产风险。

1.3 管理不到位 部分烟农种植烟后晚稻面积较大,因人工、田地翻耕、机械安排等原因,致栽插不及时;或以烟叶生产为主,对后茬稻投管不足,均造成损失。

2 实现晚稻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2.1 选择适宜烟叶品种 建议选用丰产早中熟品种,为及时腾茬创造条件。近几年实践证明,7月28日后栽插当地原习惯选用晚稻品种有不能安全齐穗风险,如继续选用原习惯品种,应确保后茬晚稻栽插时间在7月25日前。

2.2 选择适宜烟后稻茬晚稻品种 建议选用早熟、抗病、耐低温的杂交晚稻品种,如五优308等;对让茬迟田块推荐选用抗病杂交早稻品种;不建议栽培粳稻,因当地地处山区,早晚温差大、露水重、温度低,极易感稻瘟病而致减产。可以选择栽培“早还早”,但同样需选用抗病品种,播期也宜在8月7日前,但与杂交品种相比,其产量明显较低。

2.3 选择适宜烟后稻茬栽培方式 建议选择育苗移栽方式栽插,主要是防倒伏。

2.4 栽插密度 建议实行宽行窄株、多苗栽插,确保早封行,以充足的基本苗和主穗大穗保产量。

2.5 合理施肥 肥料使用中注重钾肥使用,促进早发棵、早封行,实现早露田、早烤田,促根系下扎,防分蘖期延长,分蘖率不足,又使N、P、K养分均衡,促进植株发育,增强茎秆强度,使抗倒伏。

2.6 注重叶面追肥 要根据植株长势及天气情况,及时、多次使用磷酸二氢钾、美洲星等进行叶面追肥,调节生长,增强抗逆、抗病性能。进入10月份后,天气一般都转为晴好,此时需要做好防早衰工作,可以进行叶面追肥。

2.7 做好穗期病害防治工作 此期多阴雨、低温,植株极易患病害。故穗前15d即要积极做好稻曲病、穗颈瘟、纹枯病等预防、防治工作。及时使用“九二○”,促齐穗,减少包颈发生。

2.8 其它措施 建议农户综合各方因素,发展适度规模双晚栽培,精细管理,谋取既得利益。通过水旱轮作,减少田间病菌基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也可广种薄收。山区部分田块土层浅薄,建议使用秸秆腐熟剂对晚稻草实行还田,培肥地力,以利来年烟叶种植。要求做好烟叶田中地膜回收工作,减少田间污染。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和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水平,确保切身利益。

3 小结

总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断强化茬口安排和技术管理措施,可为烟后稻茬安全生产,增加烟农收入,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切实保障。

(责编:徐世红)

洋葱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荔枝高产栽培技术管理进行了探讨,可供大家参考交流。

【关键词】荔枝;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

1.荔枝幼树期的技术管理

1.1施肥和排灌水

(1)施肥:定植后一个月即可开始施肥。二、三年内以增加根量、促梢、壮梢为主。 掌握“一梢两肥”或“一梢三肥”,即枝梢顶芽萌动时施入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促使新梢迅速生长和长叶;当新梢生长基本停止,叶色由红转绿时,施入第二次肥促使新梢迅速转绿,增粗枝干。新梢转绿之后施入第三次肥,以加速新梢老熟。定植后第一年根少树小,每株每次用复合肥25克,尿素约15克,氯化钾10克,过磷酸钙50克混合施用。幼树根系少,吸肥能力弱,每年可喷施叶面肥5-6次。

(2)灌水、排水:水分是荔枝树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年荔枝树根少且浅,受表土水分变化的影响大,在土壤干旱,大气干燥的条件下,应注意淋水保湿。雨季防止植穴积水,下沉植株宜适当抬高植位,以利正常生长。荔枝菌根好气,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幼龄果园一般每年松土除草5-6次。夏、秋季高温多湿,杂草生长迅速,松土除草次数宜多,春季地温较低,冬季地表干燥,雨量少,杂草生长较缓,耕作次数较少。荔枝园的土壤改良主要内容包括深翻熟化,加厚土层,增加有机质。其目的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肥力,为根群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改土方法是原植穴外围开环状沟或2条平形施肥沟。每条沟施入农家肥8-1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复合肥0.5公斤,然后盖土高出地面25-30厘米。

1.2 间种和覆盖

(1)间种:荔枝幼龄果园有较大的空间和地面,充分利用土地间种、套种,有利于达到以园养园、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收益的目的。并可通过对间种物的管理,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防热保湿,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2)覆盖:荔枝园的土壤覆盖可减少阳光强烈直射地面,夏降土温,冬能保暖,防旱保湿,减少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通常用田间杂草、作物茎秆等盖于‘树盘’,作业时忌将覆盖物紧靠树干,以防白蚁等危害。

1.3整形修剪

幼年荔枝树整形修剪要求幼树能培养出30-40厘米高的主干,3-4条分布均匀的主枝,因此修剪的对象是:交叉枝、过密枝、弱小枝,以及不让其结果的花穗。修剪可用修枝、摘心、拉枝、吊枝、撑开等方法,可剪可不剪的枝条暂时保留,使养分有效地用于扩大树冠。

2.荔枝结果树的技术管理

2.1 科学施肥

根据近年对荔枝矿质营养的研究,15~20年生植株每产100公斤鲜果,全年需施肥量为:N1.6~1.9公斤、P2051.2~2.0公斤,K202.5~3.5公斤。全年施肥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1)花前肥: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施下。作用是促进花芽分化、花穗发育、改善花质、提高坐果率、延迟树体衰退,此期氮、磷、钾约占全年施用量的20%~25%,以磷、钾肥为主,磷占25%~30%。

(2)壮果肥:花谢花后10~15天左右施下,作用是及时补充开花时的消耗、保证果实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减少第二次生理落果、促进果实增大、并避免树体养分的过度消耗、为秋梢萌发打下良好基础,此次施肥以钾为主,氮磷配合,钾约占全年施肥量40%~50%,氮、磷占30%~40%。

(3)采果前后肥:约在采果前7~10天施下,作用是采果后加快恢复树势、促发秋梢、培养壮健结果母枝、奠定翌年丰产基础,此期以氮为主,磷、钾配合,氮施用量约占全年施肥量45%~55%,磷、钾占30%~40%。应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在秋季采果后冬末春初施入。荔枝以土壤施肥为主,并根据各物候期的实际需要,辅以叶面喷肥。

2.2 中耕和松土

(1)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采果前或采果后结合施肥进行,可促发新梢、加速树势恢复,宜浅耕约10~15cm。第二次在秋梢老熟后进行,深可15~20cm,以切断部分吸收根、减少根群吸水能力、利于抑制冬梢萌发。第三次在开花前约一个月进行,宜浅,深约10cm。可疏松土层、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

(2)培土客土。在秋、冬季结合清园进行。于树冠下土面培泥,厚约6~10cm。切忌堆积过厚,以防生根土层积水缺氧伤根。

(3)深翻改土。于树冠外围土层挖沟,根据树冠大小深挖30~50cm,分层压入杂草、绿肥、垃圾,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根群生长。

2.3 保花保果技术

(1)施壮花肥壮花。在花蕾期追施一次复合肥(氮15:磷15:钾15比例为佳)。施肥量视树龄、长势及花量等灵活掌握。树势较差的成年树,叶色淡绿、花量多的植株,宜多施,每株约1.5~2公斤复合肥;树势壮旺的适龄结果树,叶色浓绿、花量适中的植株,施肥量宜少施或不施,每株约1斤左右。为了提高花的质量,提高座果率,花蕾期喷1~2次叶面肥,通常使用的营养液叶面肥有:0.1%绿旺1号、2号;0.1%生多素;0.1%氨基酸糖磷脂;核甘酸等。

(2)控制花穗长度和花量。对长而大、花量多而密的妃子笑花穗,可适当短截;短截时间可掌握在花穗露白或花穗上见有几朵雄花开放时即可进行短截花穗,控制长度在12厘米左右;并对过密的侧花枝进行疏花,控制花量,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坐果率。

(3)保果。现阶段一般采取施壮果肥、分枝环割保果、和药剂保果等三个办法。

1)施壮果肥。如果花蕾期没有施壮花肥,应在果实生育期补施。此次肥约占全年施肥30%左右,追施一次复合肥(氮15:磷15:钾15的比例)。施肥量依结果量及叶色而定,一般叶色浓绿,结果较少者可少施,以钾钙肥为主;结果多,叶色淡绿树可多施,以结50公斤鲜果的树计,每株复合肥1.5公斤。

2)分枝环割保果。冬季没有进行螺旋环割或螺旋环剥促花的植树或仅进行轻度闭口环割的植树,可在谢花后在大枝上进行螺旋环割1.5圈,以增加保果能力;在冬季进行螺旋环割或螺旋环剥促花的基础上,可根据当年植树的结果量灵活掌握,为减轻采前落果可在谢花后50天左右检查环剥口是否愈合,若发现环剥口已愈合的应在原割口上再补一刀。冬季已进行螺旋环剥促花的成年丰产树或老、弱结果树不宜在此次进行环割,以免造成大量落果和加速树体老化。

3)药剂保果。第一次掌握在每株荔枝雌花开放80%以上,花柱上的蝴蝶须转黄弯曲时,而最后一次雄花尚未开放时,即可喷第一次保果药剂。50公斤清水分别加入2.4-D 0.1~0.2克、生多素50克或绿旺高钾50克,果树动2003,1000倍,或膨大防裂果素1000倍,也可选用市面销售的保果药物。第二次在雌花谢后20~25天;在果实如花生米大小时,树上坐果率较低,可选用市面销售的保果药物,或自配保果药剂,每50公斤清水分别加入2.4-D 0.15克、赤霉素(920)1克、氨基酸糖磷脂65毫升,三种药物混合后使用。第三次在谢花35~45天左右,视植树情况量灵活掌握;可选用荔龙保1000倍保果。

3.病虫害防治

荔枝病虫害种类很多,我县荔枝常见病害有霜疫霉病、炭疽病,害虫主要有荔枝蝽象、蛀蒂虫、瘿螨、尺蠖等。病虫害危害树体生长,影响产量和质量,必须加以重视。

(1)霜疫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花穗和果实,造成枯花和大量烂果、落果。防治可选择下列几种农药:霜疫霉病用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600倍;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72.2%普力克水溶液600~800倍;甲霜.锰锌800倍。

(2)荔枝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花穗和果实,造成成熟果大量烂果和落果。防治荔枝炭疽病的可选择主要农药有 40%灭菌威可湿性粉剂500倍;30%氧氯化铜5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

3)荔枝蝽象。主要为害嫩梢、花穗、幼果及果柄,引起大量落花、落果。防治荔枝蝽象要掌握好时间和方法,有条件的果园,在早春荔枝蝽象开始产卵期,放平腹小蜂,以虫治虫,效果良好;或在3~4月发现荔枝园有荔枝蝽象交尾时,即开始喷药,可选用90%敌百虫结晶600~800倍喷湿树冠;或利用若虫假死性,于早晨雾水不干之前或在冬季温度低于10℃人工摇动树枝,使成虫掉在地面,然后直接扫落于地面的成虫集中杀之。

(4)荔枝蛀蒂虫。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果实质量。防治荔枝蛀蒂虫主要防治产卵前的成虫,可在荔枝第二次落果后果实膨大期到果园调查蛀蒂虫的分布情况,若发现荔枝叶片上有虫蛹数量较多时,应及时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如果在10天内不打算采果的话,还要喷一次药剂;25%杀虫双乳油500倍混合90%敌百虫结晶800倍效果;或2%苦皮藤素1000倍;或用20%灭幼脲3号1500倍液。

(5)瘿螨。瘿螨俗称毛蜘蛛,旧误称毛毡病。主要危害嫩叶、抽出花穗和幼果,密蔽果园受害最重,通风透光果园受害较轻。防治瘿螨措施主要是在果园中保留霍香蓟(即白花臭草),改善果园生态平衡,护荔枝瘿螨天敌,有利荔枝生长;结合荔枝采收后修剪,剪除瘿螨为害枝梢及过密枝、阴枝、弱枝,并将其清除出园,以减少虫源。

4.结语

荔枝种植要求在生长的每个环节管理都要跟上,特别是在花期到果成熟期,往往一个环节管理不到位,使果实的成色和产量上大打折扣。管理上的细节决定种植上的成败。

洋葱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临安区是“中国竹子之乡”,以雷竹笋为代表的竹笋产业历来是临安林业产业的头把交椅。因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佳,还有减肥、保健、美容等功效,深受长三角地区消费者喜爱,被誉为“江南第一笋”。在临安农村地区,有很多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这些带头人在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把自己的技术无私传授给需要的人,邵观夫就是这样一位典型。每年春天,邵观夫凭借卖雷笋每天就能有上千元的收入,因此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临安第一笋王”。

邵观夫从事雷竹栽培行业27年,一直秉承着将科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在其研究之下,临安太湖源镇横徐村当地的雷竹产业创造出亩产3000公斤、产值5.6万元的纪录,竹林连续覆盖13年不退化,是雷竹生态高效栽培的佼佼者。另外,邵观夫还带头组建以本村林农为社员的临安区秧田弄竹笋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竹笋年收入突破10万元。从2004年起,邵观夫给竹农培训共50余次,授训人员达2500人次,2010年起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60余次,服务竹农3000多人次。

2012年初,太湖源镇横徐村村民楼其良因打山核桃摔伤,加上妻子管理不当,家里20多亩竹林全部面临着退化的困境。邵观夫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为夫妻二人提供雷竹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而且一直帮到了现在。这样尽全力帮助林农的事例数不胜数。这么多年来,邵观夫都积极参加临安竹笋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活动,同时还将自己的经营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社员们,带领社员通过科技加勤劳实现致富梦,不管是本村还是外地的林农,一旦遇上技术难题,都会第一时间来找他。

正是因为邵观夫孜孜不倦的辛勤劳作,他的事迹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被授予“浙江省优秀林业科技示范户”“浙江省雷竹乡土专家”“临安市农民技术带头人”等称号。即使取得了如此多的荣誉,邵观夫依然谦虚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村民有需要,他立刻出现在第一线,绝无怨言。

2012年10月,刘彩凤发挥从事10余年竹笋业生产的示范带动作用,联合67户竹笋大户发起组建杭州绿丰竹笋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醉乡春”商标,形成品牌规模效应,如今联系周边笋农150户,竹笋栽培面积2000余亩,年产值达300余万元。2014年12月,刘彩凤在瓶窑镇西安寺村、塘埠村,径山镇西山村,黄湖镇青山村等重点早竹笋产区设立合作社科技示范基地4处,面积620亩,示范农户36户。通过这些示范基地,加强与笋农的联系,服务竹笋农户超2000户,服务农户的早竹笋栽培面积超过1万亩,形成了竹笋生产经营技术与规模效益。近几年来,刘彩凤获得“市三八红旗手”“区项目优秀推广员”“区科技兴林示范户”等荣誉称号,合作社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集体。

从事竹笋业生产16年来,刘彩凤一直致力于推广实践早竹笋培育技术,团结竹笋从业人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余杭区竹笋专业合作社典型。如实践推广“覆盖出笋种竹留养技术”,引进“施石灰、配方肥、生物肥”等新技术,实现了衰退早竹林的治理与恢复,参与总结并形成了“余杭区早竹林衰退预防与治理技术规程”“余杭区早竹林覆盖出笋种竹留养技术要点模式图”。几年来组织社员参加专题培训、同业交流、技术研讨等50多场次。

刘彩凤还以“先富带后富”“大户带小户”的形式,履行合作社的社会责任。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集聚了20多名农民高级技师、农民技师、农民助理技师,这些人都是业内的行家和农民土专家,发挥了骨干和核心的作用,帮助身边“规模小、技术弱、效益低”的农户总计200多户,提高技术能力,推进精细管理,使广大小农户通过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实现科学劳动,获得新的经济效益,累计帮扶笋农户500户以上,帮扶对象的经济效益增长15%以上。除技术和信息上帮扶笋农外,刘彩凤还作为区妇联巾帼志愿者“爱心姐姐”的一员,参加妇联的统一组织,参与“姐妹帮扶”“捐资帮扶”等活动,开展结对帮扶。

奉化区溪口镇有雷竹种植面积4万余亩,是浙江省雷笋的主要产区,可以说虞如坤是这片雷笋产区中的佼佼者。虞如坤对雷竹种植有着执着的感情,既是雷竹覆盖栽培技术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又是该技术成果的传播者,为提高雷笋的经济效益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采用稻草、木屑、竹叶等各种覆盖材料进行试验,从而使雷笋达到了“春笋冬出”的效果,不但使雷笋的品质得到提升,而且价格一路上扬。1993年,他在10亩雷竹园里采用毛竹大棚进行覆盖试验,开创了雷竹覆盖先河,当年为他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入。此后采用砻糠作为覆盖材料,一直沿用至今,在关键技术上不断加以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在竹林中稍加观察,他就知道整片竹林长势的优劣,根据笋壳色泽的深浅,就能准确判断出覆盖层的温度。

2006年,溪口镇实施“雷竹夏秋季出笋技术研究与推广”国家级星火计划,虞如坤既是实施户,也是农业创新小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试验获得成功,将产笋期从冬季再一次提早到秋季,亩产量2000—2300公斤,每亩净收入突破2万元。虞如坤憑借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丰富的技术经验,使“雷竹覆盖栽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同时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该项技术在全镇广大笋农中得到了广泛推广。雷竹覆盖栽培技术的普遍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原来的大地雷笋相比,每亩可增产1000—1500公斤,亩产值增加3.3万元左右,净收入约2万元,以全镇每年1万亩覆盖面积计算,年总产值可达3.5亿元,雷笋产业也成为了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户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他个人家庭经营的雷竹、水蜜桃面积达130亩,年收入70万元。因此笋农们亲昵地称雷竹为“摇钱竹”“致富竹”。

在虞如坤的带领下,合作社社员的竹笋种植面积1.4万多亩,集体种植面积3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2000余户,辐射竹园面积2万余亩。同时开展“农超对接”,年均销售额2000万元左右。虞如坤还抓住电商机遇,开办了天猫溪口旗舰店,上线半年销售额达60余万元。

近年来,虞如坤对农业技术的钻研从未止步,如开展“雷竹林地土壤改良”“退化竹林复壮技术”“毛竹砻糠覆盖早出高产”“新型覆盖材料应用”等技术试验,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农户的雷笋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宁海县作为香榧生产的新兴产区,榧农经营意识普遍落后。胡冬益在香榧育苗、生产管理和加工炒制等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并通过实践和摸索成为远近闻名的乡土专家。胡冬益通过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引进细榧、珍珠榧等3个优良品种、30余个优株接穗,繁育良种壮苗,并结合实际发明申请了“一种香榧双削面高低位的贴枝接技术”专利。每年育苗10万株,得到县内外香榧种植户的一致好评,苗木缓苗期短、适应性强,苗木品种优良,基地造林林相整齐。

最近几年香榧干果价格喜人,周边山区农户积极种植香榧,但是由于在香榧种植技术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他们总是碰到各种问题。胡冬益热心助人,榧农一个电话,他就亲临现场或耐心解答,深受农户的欢迎,被亲切地称为“胡老师”。胡冬益本人经营的香榧基地,年年丰收,在最近几年的极端气候下,香榧主产区减产明显,而他的香榧产量每年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胡冬益通过经营香榧产业带动了周边榧农共同致富,共带动农户1000余户,年生产香榧鲜果5万公斤,产值达150万元。

意识到更多农户的主要问题是对香榧知识与管理技术的缺乏,胡冬益自己购买了各种香榧种植书刊,结合自身20多年来积累的种植技术管理经验,整理出便于当地村民理解与操作的“选、栽、施、修”一整套“独门秘籍”,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村民。2012—2014年之间,借助合作社形式共开展技术培训11次,受训人数达380人次,开展农业知识讲座4次,创办宣传专栏2个,发放各类图书资料700余份,组织农民基地嫁接技术操作培训11次,无偿地把管理方法分享给大家。

农业靠科技,创新靠人才,只有用科学技术武装的农民,才享受得到科学技术结出的硕果。一直以来,胡冬益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带领社员向着科技创新的道路不断前行。在香榧产品加工与管理领域,始终把创“冬益”品牌作为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不同市场的新需求。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合作社曾多次派学员去浙江农林大学学习培训,并参加了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研究,对所属的香榧基地及相关联的香榧经营户进行了施肥、用药等工作的指导,为创建有机农产品创造条件。对产品的加工流水作业各环节逐一进行了安全卫生规范,所生产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并连续两年获得森博会金奖。

自1999年起,金传高开始尝试人工试种铁皮石斛,取得首次人工基质试种成功;在人工基质大面积种植时,他又开始探索林下活树附生种植,成为乐清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最近他又成功完成岩壁附生种植试验,在他的石斛谷里,随处可见岩石附生铁皮石斛,五月开花美景令人神往。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他已成为全省民间乡土铁皮石斛栽培创新能手。

作为世代相传的石斛世家继承人,金传高对石斛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敏感。他年幼时跟随父亲学习枫斗加工技术,并随父辈走进深山老林,于人迹罕至的崖缝间或树干处采拔野生铁皮石斛,长期观察石斛习性。在生产过程中,金传高意识到传统的家庭作坊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聘请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邀请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不断研发育苗新技术,驯化培育新品种,推广栽培新技术,成功组建了铁皮石斛组培工厂,彻底解决了铁皮石斛种苗培育瓶颈。

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市场销量,金传高在大棚种植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铁皮石斛栽培新模式,先后开始尝试林下活树附生种植和岩壁附生种植试验,让棚内的石斛在完全自然的仿生环境下生长。他主持的活树附生种植和岩壁附生种植试验先后取得成功,成活率均达85%以上,从而大幅提高了林地资源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耕地资源。石斛在自然环境下生长所产生的虫害比棚内生长产生的虫害少,不必使用农药、化肥,产品更安全,品质更优良。这种铁皮石斛栽培新模式成为全省最具潜力的林下“一亩山万元钱”科技推广创新模式,他的林下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也成为全省的示范基地。

2015年国家级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验收时,亚洲兰花学会主席罗毅波为他的示范基地题写了“石斛谷”。“石斛谷”得到了省林业厅的高度赞赏,被确定为铁皮石斛特色小镇,金传高又承担起铁皮石斛特色小镇的建设,往更高方向迈进,从林下仿生种植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现有生态种植模式向集生态种植、枫斗加工、石斛文化、森林养生休闲于一体的开发石斛全产业链新模式——培育石斛休闲谷发展。2016年他利用1/4的大棚栽培成本创造出同等产量、更高产值的成绩,确立了当前石斛行业最新型的种植模式——高鼻子模式。

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金传高主动带领和支持当地农户共同致富,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500人次,辐射农户种植规模达2000亩,带动当地石斛产业的发展,为更多农户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2007年,金传高被选为“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2009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溫州市十佳乡土人才”;2017年,参与完成的“雁荡山铁皮石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另外还获新型实用性专利7项,参与了雁荡山铁皮石斛地方系列标准的制定。

1985年,15岁的罗祖华在温州工艺美术厂里跟老师学石雕。在完成学业返回家乡泰顺的路上,从小爱好竹子的他面对漫山遍野的竹林突发奇想,何不就地取材,用毛竹来施展雕技,尝试进行竹雕?从石雕转向竹雕,罗祖华耗费了不少工夫。他先从竹雕字开始,为了能雕好每一个笔画,他专门临摹名家书法作品,在毛竹片上反复雕刻,前后费时三年多,毛竹片浪费了无数,手上尽是雕刻刀留下的累累伤痕。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几年前,罗祖华历时三年创作完成了竹雕作品《五百罗汉》。这件长达22米、高35厘米的竹雕作品,包含560个人物、100多个怪兽,花费了360片竹片。凭借这部作品,罗祖华曾在2009年中国木(竹)雕展上获得了“金雕手”的称号。

为了将现代毛竹产业与畲乡文化结合,罗祖华投资500多万元在竹里乡建立集培训展示于一体的“竹里馆”,真正建立“工厂+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1个产业有1个龙头企业带动、1个龙头企业有1个基地支撑。并于当年引进激光雕刻设备,大力发展科技生产力,实现技术突破,创新竹雕工艺。同时,他还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里的竹雕爱好者,帮着村民拓展致富道路。

2010年,罗祖华利用自身技能联合茶石村23户村民,成立了泰顺石角坑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年终统一分红,让当地村民首次尝到了竹资源带来的“甜头”。为了打消村民们“投资有风险”的疑虑,建立合作社之初,罗祖华让大家“以地入股”,流转了1500亩优质竹园。同时,他还带领其他社员投入资金,实施毛竹低改,建立毛竹示范林基地,促进毛竹产业链延伸,惠及竹农310户,竹林面积3000多亩。

山上做文章、文化创特色、生态促发展、旅游兴畲乡。经济日渐转好的茶石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也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在县里和乡里的支持下,罗祖华决心将土地大规模流转集中起来,筑牢绿色生态这棵“梧桐树”,招引技术、资金力量雄厚的现代农业发展企业这只“金凤凰”,最终实现当地经济的腾飞。此外,茶石村也搭上了县里科技特派员创业孵化园的快车,积极运用科技特派员这个契机,科技兴农,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建成标注农田3000多亩。同时,罗祖华还带领当地村民继续发展葡萄、猕猴桃等果蔬经济作物标准化种植,让全村人的生活变得富足。

1999年春天,孙士明连同山背村几位村民,一起去临安学习早园笋种植技术。学成之后他先在自家的毛竹园里开始试验,第一年完全按照种植早园笋的方法来培育毛竹笋,然而产量并不高,投入的钱白白打了水漂。但是孙士明并没有气馁,第二年他按照之前的方法进行试验,可惜效果仍不理想。第三年,孙士明改进了覆盖技术,这次他的毛竹园竟然在春节前就开始出笋,而且笋个大、味美、产量高。这一年,孙士明的2.3亩毛竹园打响了名声,卖笋收益可观,慕名上门求购的客户也越来越多。

几千年以来,毛竹每年都是在清明时节的20天时间里产笋,但是由于毛竹笋并没有早园笋的卖相和质感,常常出现货多价贱的情况。而孙士明种的毛竹笋不仅肉多,而且没有一般笋的涩味,因此笋的售价虽高,却仍然供不应求。

孙士明创新的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覆盖技术,引起了林业部门的关注。浙江大学、省林科院等专家也多次开展实地研究。经有关机构检测分析,采用覆盖技术的毛竹林生长出的竹笋中,游离氨基酸、含水率和钾、钙、铁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不使用覆盖技术的毛竹林要高出许多,而总糖量和重金属等含量,比不使用覆盖技术的毛竹林要低。

这项春笋冬出毛竹笋覆盖技术,此技术现在已比较成熟和完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得到了省、市、区有关林业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孙士明从2013年开始承包200亩竹林,每年覆盖40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吴兴区竹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孙士明还组建了寒冬春笋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竹农应用毛竹笋覆盖技术,全区每年应用该项技术的示范户50户,平均每亩毛竹笋用林增加收入1万元左右。他还把该项技术传授给宁波、台州等地区,甚至安徽等省,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作出了极大贡献。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户”“湖州市林业局十佳林业科技示范户”“市级农村科技示范户”“湖州农民专家”等称号,并获得省林业厅“毛竹覆盖重要科技示范奖”。

自1994年以来,方永根一直专心从事杜鹃花的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其中“红阳”“宝玉”“仙鹤”等35个新品种杜鹃花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拥有杜鹃花品种和植物新品种权为全国最多,育种研究和推广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且成为全国有史以来进行观赏植物新品种权成功转让的第一人。他先后建立起了一个面积达65亩的杜鹃花种质资源圃,一个120亩的杜鹃花科普展示观赏园以及一个规模在全国最大的700亩杜鹃花生产基地。仅仅在2016年就繁殖杜鹃花优良新品种达600万株,栽培杜鹃花总数1300多万株;2016年销售杜鹃花400多万株,杜鹃花销售额1000多万元,利润420万元。近5年来为全国园林工程和广大花农提供了300多个杜鹃花新优品种1200多万株。

方永根通过建立杜鹃花科普宣传示范基地,每年培训指导各地花农和客户1500多人,并且亲自编撰杜鹃花科普宣传画册,已经累计发放3000多本。还建立了目前国内内容最丰富的杜鹃花科普推广网站,每年网站浏览量达10万多人次,为全国的杜鹃花产业和国内园林绿化产业提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建立杜鹃花科普宣传示范基地并开展科普交流,方永根不断向大众宣传杜鹃花的文化内涵、种质资源、园林应用、栽培知识、育种知识等相关科普内容,让大家重新认识杜鹃花、热爱杜鹃花,提高人民素养,改善人居环境。通过立体的科普宣传,大大提高了宣传效果,通过推广,辐射带动本地农民积极种植杜鹃花等花卉苗木。

在方永根的带领下,金华市永根杜鹃花培育有限公司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浙江省级杜鹃花精品园、省重大育种专项、金华市科技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性的杜鹃花奖项40多项,并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由于方永根在杜鹃花产业领域成绩显著,他先后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杜鹃花栽培技能大师”“浙江省农村科技示范户”“浙江省科技星火帶头人”“金华市十佳科普人”“金华市首届十大农村杰出青年”“婺城区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省科技兴林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5篇。可以说,方永根是目前浙江省花卉育种协作组不可缺少的骨干成员。2015年4月,方永根受邀参加在德国举办的国际无性繁殖育种者会议,2016年被《杜鹃花》(美籍华人专家沈荫椿著)编录为国际著名杜鹃花育种名人录16人之一,杜鹃花育种成绩被国际认可,美丽的杜鹃花从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对于林下药菌,叶传盛刚开始也只是个门外汉。他以前是做电子产品检测的,经常出差,曾经到过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地,这些地方的药材市场远近闻名。后来逛庆元市场的时候,发现有些药材在老家也很常见,他就萌生了回家种植药材的想法。他开始到县内、县外中药材种植基地学习、取经,向农林专家请教中药材知识。2001年,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庆元县竹口镇竹中村的气候环境很适合种植中药材,于是,叶传盛用18万元积蓄承包了该村170亩山地,开始种植中药材山茱萸和吴茱萸。

2013年,叶传盛成立了庆元县亿康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庆元县屏都新区南侧创建了林下药菌高效立体复合经营基地,现建有林下多花黄精、林下铁皮石斛、林下三叶青、林下八角金盆、林下七叶一枝花、林下竹荪等共550亩。创业至今,叶传盛已历经15年,林下药菌种植从当初的170亩,发展到现在的550亩;从开始的2种药材,增加到如今的10多种中药材;从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成为如今经验丰富的“土专家”。

洋葱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蚕桑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势,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的不断发展,蚕桑产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对桑蚕养殖过程中的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桑蚕养殖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养蚕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蚕的经济价值在于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随着人们对各种丝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丝织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桑蚕产业的发展。在桑蚕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养殖水平,要积极加强对养殖技术的研究,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管理,以提高桑蚕经济效益水平。

一、改善立地条件

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养殖条件会直接影响桑蚕养殖水平,并且对蚕丝的品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农户的收益。在养殖过程中,桑叶的质量关系到桑蚕养殖效率,随着我国土地面积逐渐减小,在桑蚕养殖过程中,为了为桑蚕提供充足的桑叶,必须要加强对土地条件的改善,使得桑叶长势更好,从而为桑蚕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食物,提高蚕丝品质。为了实现对土壤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在田地里栽桑树,田里种桑树并不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例如某地采用田地种桑树的模式,农户每年有3000元以上的收入,比种粮食多2倍,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田里种桑应该要选择合适的田块,排水性能好、灌溉条件好的田块适宜进行桑树种植,可以提高桑树的生长水平。

二、选用优良品种

在桑蚕养殖过程中,桑蚕品种质量直接影响蚕茧的质量,优良品种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种优良的桑蚕品种和桑树品种的选择。从湖桑品种到农桑品种的改进,桑叶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对于桑蚕的生长有很大促进作用,在未来还可以加强对丰田系列品种桑园的栽培管理,不断提高桑叶质量,为桑蚕提供高品质的桑叶,从而提高蚕丝的质量。

三、加强养殖管理

在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蚕养殖技术的管理,也要加强对桑树养殖技术的管理,从而使得蚕桑产业实现真正发展。

在桑树栽种过程中,应该要桑树栽培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第一,加强对桑树的水肥管理,桑树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只有给桑树提供充足的营养,才能提高桑树品质,产出优质的桑叶。在桑树栽培过程中要进行中耕、除草,并且要及时进行灌溉和施肥,确保桑树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第二,要合理使用农药,对于桑树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虫灾害,要加强控制,为了减少药物对蚕带来的影响,可以从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着手,尽量减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药物使用量。

在養蚕过程中,也要加强技术管理,对小蚕和大蚕要进行分别管理,在培育小蚕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小蚕片叶立体育技术的应用,小蚕片叶立体育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养蚕技术,改变了传统养蚕过程中的平面养殖模式,采用片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直立给桑的方式,幼蚕可以攀缘取食,蚕粪会自然落下。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技术可以节省大约30%的桑叶,在同等环境下蚕茧增产1.67千克。另外,对于3~4龄的幼蚕还可以采用“漏空透气育”方法进行养殖,这种技术利用塑料的特点,铺成漏空透气蚕座,可以达到3~4龄蚕一日给一回的目的,在这种养殖模式中,桑叶在蔟上,幼蚕在蔟中,粪在蔟下,因此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污染,使得幼蚕患病率减少。对大蚕进行养殖时也可以加强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将新梢直接斜靠在墙壁或竹篙上养蚕是一种全新的大蚕养殖方法,一般适用于5龄蚕,将桑叶新梢平摊在蚕座上,等蚕爬上新梢后,再将新梢斜靠在竹竿上,大约呈45度角,然后每天在给大蚕喂桑叶的时候依次向上斜放,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养蚕空间,针对养蚕空间比较紧张的情况十分适用。如果养蚕空间比较宽裕,也可以直接在地上进行饲养,每日仅需给桑一次,观察大蚕见熟后加网将蚕从新梢条中提出。这种养殖方法十分简单,而且可行性较高,经过研究发现,该方法可以节省工时50%左右,是一种高效的桑蚕养殖方法。

四、适度规模生产

在蚕桑产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应该要加强规模化生产,在提高单产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新技术的应用,节省养殖空间,提高养殖效率。例如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对人力物力等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当前在桑蚕养殖过程中出现“夏蚕饲养过重”和“夏蚕基本不养”的两种情况,对蚕桑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夏蚕是不可一期都不养、又不可多养的特殊的一季蚕,在养殖过程中要通过合理的布局,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一般养蚕过程中的布局方式是将春蚕、夏蚕、早中秋蚕、晚中秋蚕的比例控制为为1∶0.33∶0.67∶0.6,可以极大地提高养蚕效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蚕桑产业是一项经济性较高的产业,在蚕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养殖技术的控制,并且要加强对桑蚕养殖的合理布局,从而不断提高桑蚕养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洋葱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前言

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为葫芦科甜瓜属的栽培种,是一年生匍匐或攀缘草本,甜瓜中的精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亚洲是网纹甜瓜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98%(FAO,2018)。中国的甜瓜栽培最早记载见于《诗经》,距今已有3000多年。网纹甜瓜富含多种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素有“健康果王”之美称,甘甜如饴、香味浓郁,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且其果实表面附着网纹,犹如艺术珍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18年,中国甜瓜种植面积为37.6万hm2,总产量为1315.93万t,约占世界甜瓜产量的48.12%(国家统计局,2018)。网纹甜瓜是其中主要的栽培类型之一,栽培种植要求高,对于温度、湿度、水分等环境条件有非常严格的限定,利用玻璃温室或者连栋塑料大棚种植,能够很好地控制种植条件,获得高品质、外观精美的网纹甜瓜。

网纹甜瓜的种子由种皮、子叶和胚组成,披针形或者长扁圆形,种子色泽为橙黄或土黄,种子的千粒重为25~35 g。种子自播种、种子萌发到子叶出土、展平至第1片真叶显露的阶段称为发芽期,发芽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8~33℃,在最适温度下发芽约需37~45 h。从第1片真叶显露到第5真叶出现是幼苗期。适宜温度条件下幼苗期约需25天左右,幼苗期内主蔓已分化20多节,花、叶、蔓都已分化,植株结构已具雏形,育苗的方法与技术,是决定网纹甜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第一重要环节。

QACCP是“Quality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英文缩写,即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是指种苗等农产品生产過程中质量安全分析和控制的技术管理体系。QACCP管理理论基于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和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的农业生产管理思想,是一种以种苗质量保障为第一要素,分析和确定生产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以决定种苗质量的农时操作关键点为标志,对种苗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全程控制的技术管理体系。网纹甜瓜工厂化育苗的QACCP管理技术规程,包括以下3个重要内容。

生产技术要求

产地环境与生产设施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不低于NY 5294-2004《无公害食品 设施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或NY/T 391-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规定。

◆生产设施

网纹甜瓜穴盘苗生产(图1)的基本设备包括催芽室、穴盘、基质消毒混拌装填设备、精量播种流水线、潮汐式或者喷淋式灌溉系统等,应具有完整的防虫网、色板与灭虫灯等保护地设施结构和苗床、种苗转移车等。应具备独立的放置种子、农药和肥料的仓库。

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与使用

◆农业投入品管理

建立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制度。配备农资专管人员与专职的施药人员。建立主要的农事操作(催芽、苗床管理、农药、肥料的施用)和产品质量检测档案,档案记录本应保存两年以上,有条件的育苗工厂可建立电子管理档案。

◆肥料的使用与管理

肥料使用与管理严格按照NY/T 394-2013《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868-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和NY 525-2012 《有机肥料》执行。

◆农药的管理与使用

农药的使用与管理严格按照NY/T 393-201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NY/T 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执行。

育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设备操作人员要求

播种、催芽、灌溉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培训,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故障排除及日常维护,其中加温设备工作人员应持电工证上岗。

◆育苗设备的使用与养护

育苗设备应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每次使用结束后应将设备归位;设备应严格按照厂商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并建立完整的使用、检查、养护与维修记录。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刻停止操作并联系厂家人员进行维修。需要养护的设备包括:精量播种机、催芽室加温加湿设备、育苗室加温设备、潮汐式或自走式灌溉设备等。

质量分析与关键点控制(QACCP)技术要求

◆播种前准备

种子准备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1-2010《瓜菜作物种子 第1部分:瓜类》规定,待播种子要求发芽势95%以上,发芽率90%以上,播种数量在订单数量和发芽试验的基础上增加6%~10%。如果使用包衣种子,应执行GB/T 15671-2009《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的标准。

育苗基质配制 育苗基质的主要成分宜为泥炭、珍珠岩、椰糠、蛭石和有机肥等,其中有机肥的使用应符合NY/T 1868-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和NY 525-2002《有机肥料》的要求。选择透气、保水、保肥性良好、充分腐熟、无土传病菌、各种物料混合均匀且手感松软的商品基质。夏季适当降低珍珠岩比例,以提高基质持水力。

穴盘选择 育苗盘的推荐规格为54 cm×

27 cm,或者按照播种设备要求配置。冬季育苗选择50孔或72孔穴盘,夏季育苗可选128孔穴盘。对于重复使用的穴盘,将旧标签清理干净,用500~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浸泡0.5~1.0 h,清水冲洗3遍后,完全晾干后使用。

◆播种

宜采用精量播种流水线或手工播种(未包衣的种子宜用30℃温水浸种1 h以上),播种深度达到1.0~1.4 cm。用于播种的穴盘应贴好标签,标签内容包括订单编号、品种、批次、播期等。穴盘移入催芽室后应检查标签完整性。

◆催芽

网纹甜瓜的催芽温度为28~30℃,空气湿度保持在95%以上。催芽时间在36~40 h。白天每6 h观察1次,有60%种子的胚芽顶出基质、胚根长度达到3~5 cm,且子叶尚未展开时,将穴盘移入育苗温室内的育苗床。

◆育苗管理

移入育苗室 育苗室管理人员根据催芽室管理员的通知,及时将催芽后的穴盘苗从催芽室移出,并检查标签完整性,确认无误后移入育苗床。

肥水管理 冬春季出苗期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灌溉方式,每天补水1次,每次补水时间不超过5 min,夏季则每日上午、下午各补水1次。待真叶长出后,冬春季每3天补水1次,夏季每天补水1次。冬春季应在9:00~10:00浇灌,夏秋季应在8:00前与17:00后灌溉。阴雨天、日照不足和湿度高时不浇水。宜采用潮汐式补水与肥水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浇灌。肥料宜选择N:P2O5:K2O=20:10:20的水溶性肥,使用肥料应符合NY/T 394-2013《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及NY/T 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的规定。混合后的肥水的EC保持在0.5~0.8 mS/cm。

待第2片真叶开始生长时,肥水的EC宜调整为1.0~1.2 mS/cm。种子萌发阶段基质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5%~85%;从子叶展开到2叶1心阶段,保持在65%~70%;3叶1心后,保持在60%~65%。苗期的基质pH宜维持在5.8~6.5。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随季节、天气和苗龄的变化而调整。

病虫害防治  网纹甜瓜苗期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猝倒病、细菌性角斑病、病毒病、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潜叶蝇、根结线虫等。

生产中可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在温室通风口处用防虫网封闭,防止害虫进入。辅以色板、灯光、昆虫性信息素、毒饵等诱杀和人工捕杀。采用印楝素、苦参碱、新植霉素等生物药剂。也可采用化学防治,根据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农药,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化学药剂使用应符合NY/T 393-201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施药次数、用量和安全间隔期等,按照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NY/T 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执行。

环境调控 网纹甜瓜幼苗生长的适宜昼温为28~30℃,适宜夜温20~25℃。夏季昼温应不超过35℃,夜温不超过30℃;冬季昼夜温均应不低于10℃;穴盘表面相对湿度应不高于75%,不低于50%。

苗床直接催芽时,出苗期应使用90%遮阳网遮阳,直至60%以上的子叶顶土。夏季晴天应采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进行遮阳。遮阳时间宜在每日9:30~15:30。夏季阴雨天及冬季无需遮阳。

炼苗 种苗出厂前4~7天控水控肥,以秧苗不萎蔫为度,并加强棚内通风、透光,适当降温。

成苗整理 幼苗达到出厂指标后,及时做好成苗整理工作,剔除弱苗和畸形苗,补入达到商品苗指标的健壮苗,成苗整理后补一次水;保证出厂种苗大小一致,无明显病苗和机械损伤,叶片清洁无土,苗茎向上无倒伏,根团不裸露,商品率达95%以上。

按照成苗整理计划时间表,做好种苗出货的准备工作,核对穴盘数量;发货人员与育苗床管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品种与标签牌内容保持一致;整理结束,配合做好订单跟踪表,将成品苗自检入库。

成苗整理结束后,及时做好清洁工作,清理穴盘并送清洗区域消毒,工具归放到位,做好成苗区内环境卫生工作。

制定商品苗出厂制度,保证种苗安全准确出厂。保证数量、质量与出厂单一致,凭出厂单发货,按照规定装箱、装车。

出厂后进行环境清洁,包括剩余穴盘苗整理、合并、归类及标签更换,本批次苗已出完后,及时回收标签。

种苗质量

壮苗指标

50孔和72孔穴盘苗的夏季苗龄为20~25 天,128孔穴盘苗夏季苗龄15~18 天;冬季苗龄28~30 天。地上部株高12~16 cm,1葉1心至3叶1心。真叶叶色嫩绿,茎杆粗壮,节间正常,整齐一致,无病虫害,根系盘绕扎实,能够轻松从穴孔中取出。

检验规则

同一产地、同一批量、同一品种、相同等级的网纹甜瓜种苗商品作为一检验批次。按一个检验批次随机抽样,所检样品量为一个包装单位。

等级判定

按照《网纹甜瓜穴盘苗质量标准与分级表》分级,以完全符合为达到一级或者二级指标。整个批次的等级判定:一级苗必须是所检样品的95%以上符合本标准一级种苗指标;二级苗必须是所检样品的90%以上符合本标准二级种苗指标。

检验方法

感官鉴定法目测评定:叶片数、叶片大小、叶色,子叶是否完整;用卡尺测量茎粗,下胚轴长度,株高;目测根系洁白程度,根系与基质的盘根状况。病虫害、冷害、机械损伤均为目测评定。

包装标志和运输

包装

种苗包装宜采用纸箱并具有防压、防水、透气、耐搬运的特性。秧苗装箱前应在箱内铺保湿薄膜,每个纸箱内放入一个幼苗穴盘,盖严封好待运。

标志

商品苗包装箱上应注明网纹甜瓜种苗类型、品种、数量、生产日期、生产企业、客户名称和移栽注意事项等。

运输与定植

◆种苗运输

商品苗储运过程中,应保持温度的稳定性,在较长距离运输时,必须保持70%~75%的相对湿度,具有隔热、防风设施。

运输采用种苗运输的专用车辆,货箱内温度冬春季不低于10℃,夏秋季不高于35℃。

◆定植前准备

种苗运至目的地后,当天定植移栽。在特殊情况下推迟移栽,注意补充水分,冬季温度不低于10℃,夏季温度不高于35℃,白天光照度不低于6000 lx。冬季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夏季适当遮光保湿,防止高温失水。

*项目支持:蔬果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研究示范[沪农科创字(2019)第2-3号]。

作者简介:黄丹枫(1956-),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设施园艺生理生态。E-mail:hdf@sjtu.edu.cn。

[引用信息]黄丹枫.网纹甜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J].农业工程技术,2020,

40(22):10-12.

洋葱栽培技术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发展板栗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板栗种植的技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板栗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板栗增产,农民增收。发展板栗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防土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板栗是农民的摇钱树、致富树、发财树、养老树,板栗在罗甸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为农民摆脱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地方政府只要重视板栗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板栗就能赋能乡村振兴,发挥它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最大潜能。

關键词:产业调查;技术水平;增产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贵州罗甸属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度的石山区,农业发展面临基础条件差、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等困难,需要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针对贵州罗甸县板栗种植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人欢迎,且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在脱贫攻坚中为农户增收做出较大贡献因素,于2021年9月,对罗甸县开展了一次板栗产业调查。

1  基本情况

1.1  现有存量

根据罗甸县林业局提供的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2006-2016年)数据显示,罗甸县板栗种植面积达7.49万亩,全县宜林地面积12.3万亩。2016年至今实施宜林地面积8.4万亩,现存宜林地约4万亩,其中宜种板栗林地0.5万亩。

1.2  效益分析

据测算,罗甸县板栗产前期种植面积0.81万亩,初产期面积5.85万亩,盛产期面积0.76万亩,衰产期面积0.07万亩。按板栗初产期亩产约80公斤,盛产期亩产约200公斤,优质品种产量可达300--350公斤,市场价4元/公斤计算,年产量6200吨,年产值2500万元。例如,石兴村优质板栗品种在盛产期亩产可达300--350公斤,2019年、2020年、2021年间,石兴村品质上乘的板栗收购价在6—7元/公斤,供不应求。除了经济效益,板栗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成年板栗树高6米以上,树冠直径5米左右,根系发达,保水固土效果好,且树冠下无杂草生存空间,有利于森林防火的管控,板栗成林的地方,基本不见紫金泽蓝的踪影。

1.3  技术要求

调查中发现,石兴、新光、纳闹等村农户反映板栗肥水等管理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前3年可以套种矮杆作物增加收入,5年板栗封林后基本不需要锄草。5—7年开始初产步入盛产期,亩产从25公斤—350公斤不等,有近30—50年持续的丰产期。群众反映,板栗种植比其他水果技术要求低,管理相对粗放,而且板栗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长年在4—7元/公斤,效益好。如石兴村很多种植大户板栗近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对农村老年人来说,板栗是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养老树”,有很强的种植意愿。

石兴村花山友、花山理等户在种植板栗的过程中,发现扶贫项目发放种植的板栗苗木中有10余株优良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等特性,果型适中,销路好。目前,群众自行用该品种扩繁30余亩。

2  存在问题

2.1  良种化程度不高

罗甸县的板栗种植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发展,农户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选择品种较为随意,造成品种混乱,良种化程度不高。同时家庭式发展规模较小,一般在50亩以内,大部分在10亩以下,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不利于统购统销,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在调查中发现,群众对自己种植的板栗品种都说不清楚,也不知道哪种品种适合本地种植,只能盲目引种,待其挂果后,再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扩繁,良种推广速度缓慢。

2.2  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低

罗甸县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老人文化程度低,对板栗种植管理技术掌握比较少,体力相对不足,管理比较粗放。在种植技术、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上投入不足,导致罗甸县板栗种植面积虽大,但产量和品质不佳,很多板栗亩产只有25—100公斤,离理论产量250—350公斤差距较大。

2.3  科技投入不足

调查中发现,罗甸县板栗产业发展更多侧重生态属性,不够注重发展板栗的经济属性,导致没有配备板栗产业发展技术人员,农户在种植板栗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得到技术上的指导,造成没有良种良法支撑产业发展。近年来,板栗的市场收购价比较稳定,许多农户自发种植了大量板栗。如在石兴村,部分农户种植板栗面积达30—60余亩,但因管理粗放和不懂病虫害防治,影响板栗产业的发展和收益。罗甸县板栗病虫害主要是桑寄生,天牛、栗实象等。桑寄生是从板栗树中吸取水分和矿质营养构成危害。部分村板栗寄生危害十分严重,如龙坪七一、里免村和逢亭、木引等乡镇的板栗林桑寄生达50%以上,这些都是板栗主产区。根据调查,目前罗甸县板栗病虫害导致的减产已经达到20%—50%,如果再不加大科技防治投入,3-5年后板栗林面积将会严重缩减,产量和收入大幅降低。

2.4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罗甸县板栗种植以农户个体发展为主,至今没有板栗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协会,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也没有专门的板栗贮藏冷库。目前龙坪镇板庚村、逢亭镇祥脚村、沫阳镇沫阳村等在板栗上市时利用蔬菜冷库冷藏,其中祥脚村冷藏能力500吨,板庚村冷藏能力1500吨,沫阳村冷藏能力300吨,其余板栗都是鲜果售卖。板栗加工业相对滞后,板栗销售以鲜果为主,农户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进行统一调配,市场信息不通。在产品销售经营中,被动等待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者零散销售,容易出现烂果和压价现象,收入得不到保障。

3  对策建议

板栗的坚果营养丰富,是一种重要干果。果实中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小麦、大米含量相近,而其品质却远非一般米面所能相比。在我国和日本都有板栗灾年救荒和战争年代充当军粮的历史记载。现代炒板栗作为零食或板栗仁做菜都广受欢迎,市场潜力巨大。

板栗不只在罗甸县,在全国栽培都一直比较粗放,长期以来,板栗多种植在山坡、丘陵上,土壤相对瘠薄,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板栗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从80年代起,国家开始重视板栗的科研工作,大力推广良种,采用嫁接繁殖、集约化管理等措施,使板栗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根据资料记载,山东等省丰产园1—6年生板栗亩产量达268公斤,第6年起每亩产量高达582公斤,创造了全国板栗的最高单产记录。可见,只要管理措施得当,板栗是能够获得高产的,且增产潜力较大。因此罗甸县板栗产业也能通过品种改良、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实现增产增收。

3.1  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的支撑对板栗增产增收起决定性作用,加大对科技队伍建设、技术培训、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媒体宣传的支持力度,真正将板栗产业发展列入规划,推进板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板栗产业发展专业人才队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助力板栗产业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罗甸县熟悉板栗种植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少,对板栗产业发展没有规划。建议可通过科技部门对接省科协、省农科院、省林业厅等单位帮助解决专业人才培養问题,快速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

二是加大品种改良。调查中了解到,农户种植板栗的种苗主要是项目提供和自己购买两种渠道。项目提供主要是林业局从板栗苗木基地购买发放,农户自行购买有网上购买、本地集市购买和本村大户购买几种方式。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板栗良种推广得不到保证,品种杂乱,良莠不齐。建议由政府主导,林业部门牵头,一方面引导农户立足本地品种资源,运用高接换种技术,逐步淘汰低质品种,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争取资金引导企业或大户建立优良品种选育基地和种植示范基地,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扩大板栗产业规模,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调查中发现,当前罗甸县板栗病虫害发生率在20%—50%之间,群众种什么板栗品种自己都说不清楚,更不懂病虫害防治了,亟需各级各部门给予帮助解决管护问题。建议多开展板栗栽培技术现场培训、多印发管护技术资料,通过电视、微信、抖音等多种方式上传、播放板栗栽培管理技术视频,帮助农户提高板栗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丰产增收。

3.2  加大集约化经营

调查中发现,经过多年发展,罗甸县板栗种植已达7.49万亩,产业规模和效益逐步显现,增收潜力较大。建议将板栗产业逐步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由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补贴等多形式扶持“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鼓励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支持企业和种植大户通过承包、租赁、流转等形式,对板栗产业进行相对规范的种植和经营管理。建立标准化板栗基地,积极申报品牌认证,引导农户向标准化生产、管理看齐,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同时,积极打通板栗销售渠道,确保增产增收。

据测算,罗甸县的板栗产业发展最大规模可达8万亩,按亩产量100公斤,单价4元/公斤计算,收入可达3200万元。如果能提高板栗的科学种植管理水平,提升品质,提前上市,单产提高到200公斤/亩,单位提高到6元/公斤,收入可达9600万元,全县35万人口人均可增收274元。按板栗实生树生长到80—100年才开始衰老,嫁接树径40—50年后开始衰老,最低可以持续丰产30—50年。因此,板栗产业助农增收效益明显,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好产业。

2021年12月

参考文献:[1]《罗甸县林业局2020年工作总结》

[2]《罗甸县林业局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

[3]《罗甸县林业局2020年退耕还林统计资料》

作者简介:张元斌,1971年生,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论文范文下一篇:吉祥图案广告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