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消费行为分析范文

2024-07-01

90后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1篇

一、80 后的消费心理特点 在我国 80 后出生一代主要是指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可能也是“幸运”的一 代,特别是生活沿海发达地区城市里的一族,处于很好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成长 于商品文化蓬勃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之机,对现代高科技化的生活 适应性强。80 后一代从小就习惯于影视语言和网络语言,对时尚广告反应迅速。 他们不像上一辈人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历史负累。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这 一代人受到了其长辈无微不至的呵护,物质生活相对比较优越,社会与文化的开 放。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过多的呵护反倒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他们想要 保有更多自己的空间,而不需要其他人过多地干预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不愿意去 关心别人,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每个人都应该是自立的。可见在这一代人身 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会变得越来越小。 80 后成长于当今的消费文化环境下,在物质追求上更加注重感性化、爱电 脑与上网甚于爱书、易迷恋或沉迷某种事物而不惜花钱,越前买车、买房的享乐 消费观念早已深入其心中。有钱就花、没钱先贷,图的就是通快。他们中也有相 反的一类,如只饮用包装水,只租房不买房,只打的不买车,整夜上网而不会为 了自己的健康牺牲嗜好,总是改不了丢三落四的毛病,不少人曾经恋爱很多次, 但从不会爱得死去活来,…… 也正是因为这些生活观念的引领,他们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大胆与叛逆,在 他们眼里很少有禁区,没有不能做的事。有调查表明: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既是 中国的一个特色产物,又是一个与世界各国同龄人几乎有着相同观念的群体。因 为他们成长在冷战结束以后,全球消费新潮与消费文化基本趋向大同的年代。2 004 年奥美广告公司对中国沿海部分大城市的独生子女一代的调查表明:中国独 生子女的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全球化倾向就证明了这一点。调查还发现,他们喜 欢上网聊天、打电子游戏、手机换个不停、吃洋快餐和穿新潮服饰。难怪你们可 以在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

、日本的东京、韩国的汉城,还是中国的上海,看 到几乎同样装束的年轻的女孩子:她们的头发漂过几绺,上衣一定是露肚脐装或 几乎裸露的吊带装,牛仔裤上面总有几个破洞,当然身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饰物。 她们更加追求自我,更喜欢标新立异地扮酷等等。

二、广告策划观念更新——80 后消费心理特点与广告策划 由于 80 后一代喜欢多变、刺激、新颖的生活方式,他们对商品的忠诚度一 般不高。广告策划特别是广告创意一定要注意新颖独到,广告宣传要做到有时代 感和渲染力强。他们对新品牌很快会厌倦而转向其它品牌,所以要不断地变换产

品包装和广告形式,以保持品牌的活力。广告中设置他们喜欢的传播议题以引起 他们的兴趣与满足。将广告产品与流行音乐、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联系就是针 对这一群体进行广告宣传的有效方式。 80 后一代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不再基于“好”或“不好”这一传统的理 性认知观,而是更基于“喜欢”或“不喜欢”的感性情感态度观。因为他们所追 求的是产品或服务能提供的一种感觉或附加价值。因此,在广告与品牌沟通中, 传播与沟通的重点是体验产品与品牌价值,具体包括显示身份或阶层的象征、美 的感受、时尚与先锋、好玩及趣味性、潮流或流行性等等。能满足这些需要的媒 介才会受到新新人类的喜欢,看一看街头报亭中热销杂志封面就说明了这一点。

如今新新人类的消费主张就是“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它充分反映出了这 群消费者对“个性”张扬的追求特点。他们对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号性价 值的要求,早已超过了商品或服务的物质性价值及使用价值。新新人类消费需求 的日趋差异性、 个性化、 多样化, 促使现代社会进入了重视 “情感满足” 胜过 “机 能价值”的时代。 如 2002 年韩国推出三星彩屏手机就不是针对成功人士,而是紧紧抓住新新 人类消费感性化中的自我表现欲望。市场监测表明:不仅产品买得好,更重要的 是通过广告使品牌(三星)与这一消费群体的关系得到更深层的发展。有关研究 还表明:这一群体对周围人群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他们可以影响更多与之有联系 的人。三星产品的成功表明:成功广告策划并不仅仅是财力与物力的问题,更重 要的是你对消费者的认识与把握。 说到 80 后一代必然要讲儿童用品。如今儿童用品市场已发生巨大变化,用 美国营销专家基思维切欧的话说就是:只有创造“酷”劲十足的产品,赢得孩 子的心,才能赢得未来市场。 什么样的商品才是“酷”劲十足呢?这需要调查与研究。下面仅以一份国内 中学生心中

中的“酷”的调查来说明当今青少年用品市场营销中应注意的儿童心理 特点。 如今国内的青少年所谓的“酷”,一是:感性多于理性,魅力人士更具有号 召力;二是:生动与做派的风格,易为青少年所接受;三是:运动、能力强、气 质冷漠,是他们心中的“酷”;四是:最喜欢流行与时尚。 最新的调查表明:80 后一代不少人就已经喜欢上了丰乳产品。传统的观点 认为,这种产品使用者的主导消费心理是恢复自信与追求曲线美。然而深度访谈 的结果表明,80 后一代的内心世界是为了赢得男友的爱,特别是性爱。这一调 查结果就为该产品的广告策划与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所以在广告影响下有关丰 乳产品十分畅销。

三、80 后一代的消费行为正颠覆广告媒介的投放策略

90后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2篇

一、消费社会中自我身份的确立

消费社会中,消费不仅成了最主要的活动,而且成了最主要的价值观,人们即使不能充分得到它,也心向往之,并服膺这一价值观。消费社会的产生,马克思早已有所预见,其《手稿》中对“异化”的论述为未来消费社会学家们打开了理论的天窗。我们把消费社会中的众多集体表象定义为对生产工作异化的规避,那么消费的作用就逐渐得到彰显了,成了保留自己原始个性的手段。个人为了摆脱工作的异化性而投入到消费的循环怪圈中,消费成了当今社会最主要的文化表征。那么消费社会与“90后”有什么关系呢?鲍德里亚在定义消费时提到,“消费是一种对社会意义的欲望”,是“身份证明”。很明显,在这里消费已然成为身份的承载体。在传统消费社会学家眼里,消费是区分社会阶层的主要表现,消费已不是消费产品的实用性而是消费其社会象征意义。但是“90后”的消费行为很明显与传统消费社会学理论不相符。“90后”的消费行为指向的是“非主流”,一种脱离社会的自我定义,不追求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这是值得消费社会学家重新审视的一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90后”借助消费行为在定义自我群体,他们消费的PSP游戏机、百搭的时尚衣服、奇异的首饰、高像素的摄像机、百变的发型、化妆品等,都成为他们自我社会文化定义的载体。“90后”并不寻求主流文化的内部认同而是只寻求自我亚文化的内部认同,这也是身处消费社会中的“90后”一代很明显的文化表征,这一文化表征区别于主流文化的审美标准和价值标准,但是“90后”却以此为荣,甚至提出了“将脑残进行到底”的口号,成为他们与主流文化抗争所依凭的文化元素。

在消费社会中追求刺激和新奇是“90后”一代最推崇的,而当今社会,刺激和新奇成为时尚的代言,“90后”也正是时尚的弄潮儿。我用齐美尔的时尚社会学视角去分析“90后”追逐时尚的动机。齐美尔提出了人类的两重性,即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追求,导致了追求时尚的倾向。所谓对普遍性的追求也就是模仿和从众心理,对特殊性的追求则是希望个性的彰显。“90后”一代就在这种追求普遍性(是在本文化圈子中的普遍性)的同时追求特殊性(相较于主流文化)的动机中追逐着时尚的气息。齐美尔在论述女性追求时尚时提道:“当女性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满足在别的领域无法实现时,时尚好像是阀门,为女性找到了实现这种满足的出口。”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女性替换成“90后”一代,那么他们追求时尚的动机也就更明显了。首先是社会出口太少,留给“90后”这一没有话语权的一代出口更少,他们找不到要表达自己个性的出口。而时尚这一很难受主流话语权控制的“地段”就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地盘”。这同嬉皮士文化中嬉皮士的奇装异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文化渊源

点出了“90后”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我希望能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找到与“90后”相似的文化特质。我在此将唯美主义文艺运动、哥特文化、嬉皮士运动与“90后”现象做一个文化比较,以期把握“90后”文化特质的历史渊源。在此我只提文化表象而不提文化的哲学本质,就是因为我认为“90后”的文化表象中借用了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但在哲学本体论上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首先是唯美主义运动。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它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逐渐波及整个欧洲,代表人当然是大名鼎鼎的王尔德,还有戈蒂耶、罗塞蒂等。尤其是在日本当代漫画创作中引入了唯美主义的许多元素创立了“耽美派”之后,我们从中更容易发现“90后”的影子。世俗价值观在审美中的缺失是这几种文化中的共同体现,追求现实中没有的那种幻境美,摒弃任何说教因素,追求脱离现实的技巧美都是其中的文化因子。“90后”继承了这些前辈们追求中性美和感官上的愉悦的审美情操,并将之不断发扬光大。借助日本耽美文化,“90后”沉醉于这种脱离现实的愉悦之中。不关心世俗价值观也正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挑战,“90后”的文化偶像——李宇春、东方神起等也成了他们向主流文化圈起义的旗帜。

唯美主义运动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是在美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审美革命。余虹认为:“唯美主义”是一种“致命的美”、“难以抵抗的美”。他告诉我们:生活模仿艺术,要按照美的理念活着。因此,最终他选择了自杀来实践自己的理念。“人的一生就是对自己的精心雕刻,而不是一无所知、浑浑噩噩,他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在长,越长越有味,按照他认为美的方式去长„„他要对自己精雕细刻,成为一个独特的人。”这是余虹留给世人的遗言,同样也是王尔德、福柯们留给世人的遗言。

其次是哥特文化。“哥特文化”在文化上的表征就是以黑暗、阴郁、野蛮、死亡为题材的文学、艺术现象,文学上、电影上的吸血鬼,建筑上的哥特大教堂,音乐上的哥特金属,都是哥特文化的体现。如果再要具体形容,就是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就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让我们再来看“90后”的许多文化元素:任何黑色的东西,或其他暗色,如海军蓝、深红。银饰,苍白的皮肤,这是服饰上。在行为上则有:自虐、自杀倾向,欣赏病态的美,以自虐、自杀为题材的唯美艺术照等等。当然至于这一部分,“80后”的一部分人也沉迷于其中,这与“90后”的文化表现有了一个重叠。很明显,这些文化元素在哥特文化中都能找得到相对应之处,尤其是那种对死亡的依恋,以及将死亡表现化都深深印刻在“90后”的行为方式上,死亡在此时已不能带来恐惧,而带来的是一种贪婪的美。“90后”没有信仰,他把信仰交给了自己,这好像是康德所谓的宗教信仰的转型,其实不然,“90后”将个体交给了自己的灵魂,在自我与灵魂的张度中体验生命,寻找生命与死亡的交叉点。

但很可惜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也并不是“90后”非主流的主流。当然深谙于此的“80后”或许能在此层面上与“90后”展开对话,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在这两代人中找到的唯一一个共同点。

嬉皮士文化中的某些文化元素能在“90后”身上找得到,但是嬉皮±们当时都是知识精英,所谓知识精英也就是他们的理性能力已经成熟,他们所提出的政治诉求和社会诉求都是成熟的,有批判能力,有思考能力。但是“90后”一代不只是在身体上没有发育成熟,思维能力更是可以称其为幼稚,他们只是在寻找已逝的文化中能表达他们心声的文化因子,这些仅限于文化表象,他们也只能仅限于此,毕竟理性思考能力没有成熟。也就是没有达到康德所谓的“成熟的人”,无法思考文化表象背后的哲学终极依据。

“90后”的文化仅仅是停留在对西方某些文化现象和成人世界中“被遮蔽的黑暗世界”的表象模仿,甚至是一种病态模仿,是~种没有自主性的任意行为而已,没有自主性也就没有自由意志的体现,没有自由意志他们就不可能生活在自我真实中。这很明显不像嬉皮士文化中嬉皮士那种纯自由意志的行为。

所以,“90后”文化现象的产生是有一定文化渊源的,并不是无端冒出来的另类文化,远远没有大家所认为的独创性,其中这也是最值得批判的,当然也是大家所应该认识到的“90后”文化的本来面貌。

三、文化诉求的单纯

“60后”、“70后”是这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精英,他们所依凭的价值观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他们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洗礼,也经过了90年代初期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泛滥的特殊时期。所以概括起来,自由、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都是他们曾经推崇过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文化话语权威持有者。

“80后”一代被称做“奋斗”的一代,也是在与自己的父辈“60后”相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栋梁的一代,被寄予了无限的期望。摇滚精神、嬉皮士精神曾经是“80后”一代所推崇的,但是随着这一代逐渐踏入社会和适应社会,原有的批判精神已接受了主导价值观的洗礼,在政治和文化上逐渐与主流思想合一。但是在时尚文化和流行文化方面,他们依然是持有话语权者。

那么“90后”在与自己父辈作斗争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这一点与“80后”很不同)与自己最相近的一代人发生了对立。在此我先下~结论:“90后”在政治和精英文化层面并没有诉求(甚至是漠不关心),他们诉求的是流行文化的话语权。他们不是对政治话语的反叛和抗争,也不是对精英文化话语的抗争,而仅仅局限于流行文化的话语权上,这一点与“80后”针锋相对。这是非常特异的,因为“80后”也是在与自己父辈的抗争中走过来的,当时“小皇帝”、“小公主”的称呼依然记忆犹新,也是改革开放之后独生子女问题频发的一代。但是这一点在“90后”那里表现并不明显,而明显的是他们抛开了自己的父辈,单单把“80后”视为抗争对象。

在流行文化话语权争夺战中,几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浮出水面:李宇春、东方神起。李宇春和东方神起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完全不符合传统的审美观,而是具有一种病态的中性美,被“80后”斥之为“人妖气质”。但是就是这些不符合传统审美观的偶像成为“90后”向“80后”争夺流行文化话语权的旗帜,同时也成为“80后”捍卫自己流行文化话语权的矛头指向。

一个是被网络上称之为“621事件”,另一个就是最近的“东方神犬”事件。这两个事件的共同点:首先都是“80后”以“圣战”名义向“90后”发起的网络攻势。其次是规模之大令人咋舌。例如李宇春事件中,李宇春吧被爆吧的速度接近每秒钟30帖。据不完全统计,李宇春吧当晚被刷屏1900多页,被爆近10万帖!百度贴吧史上最大规模的爆吧就此诞生!而后的东方神犬事件,东方神起吧则有过之无不及。最后,在其中,“80后”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正名,在用语和措辞方面都向传统和正式的话语倾斜,而摆脱了原有的网络用语的随意性。当然,这其中最被“80后”诟病的是“90后”的毫无民族感和历史传统观的缺失。现在摘录“80后”的一段公告:

在事情结果没有出来以前,了解圣战起因和意义的群体都不应该停止自己的努力,有的事情,一旦妥协了,就等于认输。我们通过“1 1·28”事件想传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所以,就算被封ID、被封IP我们也要坚持。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要停止,也应该由每个群体的组织者沟通以后,选个适当的时机大家一起停止爆吧。让所有人知道,我们的行为不是无意义、无目的的,我们是有组织的,有纪律的,团结的,自发的一个联盟。

从这段公告中可以看出用语措辞方面的正式性而不同于以往“80后”混迹于网络世界的随意性,其目的很显然要证明他们行动的合理性,同时更要证明其行动的神圣性。用返归传统的语言叙述方式来论证行动的合理性,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众多革命和社会运动的主要手段。在此“80后”亦选择了这种手段,这也说明了“80后”同样是深受历史传统影响的。在这场论争中,“90后”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没有合理的解释来证明自己行为的正当性,但是他们还是不断展开反击,这种反击并不是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是要表达自己独特的立场、独特的文化观。

结语

约翰·多恩在《紧急关头的祈祷中》提道:“如果现在已经是世界末日了,那我们又将会怎样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延伸出一种时间观,而这种时间观也正是后现代社会中所依存的,一种面向未来的时间观。这里的面向未来并不是“进化论”意义上的,而是风险社会中的时间观,未来的不确定性逼迫你不断调整自己的时间观,末日审判的情节促使着人们走上了享乐主义的路子,我们不可能从过去的时间段中找到对应于未来的真实,那种沉醉在温柔乡的过去的“乡愁”不能帮我们解决未来时间段上的疑惑。

而如果时间脱离空间会怎样呢,是不是会出现一种“想象的时间”,这个时间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向前与向后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并不存在这个脱离空间的而抽空的时间,只有往前延伸的未知的时间。

90后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3篇

1、 家庭角色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相比70后来说,80后无论是在收入方面,还是消费决策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2、 生活态度的差异

3、 三代人的金钱观

结论:基本上符合70后努力赚钱,80后精明花钱,90后省不下钱的状态。

4、 三代人的休闲观

结论:70后泡电视,80后爱唱K,90后痴迷与网游

70后:奋斗的一代

特征1: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行为做事方面比较独立、自信。

特征2:他们逐渐成为一家之主,可能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比较重,消费谨慎。

特征3:这一代人的家庭观念比较强,为人父为人母的他们非常注重家庭。

特征4:随着责任负担的加大,和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健康逐渐关注。

80后:懂得享受的一代

特征1:自信、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懂得把握时机

特征2:懂得享受,注重生活品质

特征3:追求时髦,注重他人认同

特征4:时代潮流的领跑者

特征5:意见领袖

90后:自我的一代

特征1:充满向往,思维开放,涉猎广泛

特征2:喜欢尝试,追求刺激

特征3:快生活

特征4:矛盾、自我膨胀、急需他人认可,却缺乏自主能力,学会团体

特征5:对消费有极高的要求,喜欢用高科技来武装自己

特征6:热爱广告,喜欢有广告的产品

90后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4篇

的确,在历史发展的轨道上,中国这个古老而厚重的国家正在实现大国崛起,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世界为之震撼。中国正在闪动着活力,燃烧着激情,向着美好的明天奔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未来还需要80后、90后的新一代去谱写,去开创。中国正是有了勇敢无畏的一代,有了拼搏进取的一代,有了开拓创新的一代,才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辉,令世人刮目相看。

80后,祖国的骄傲!从张琳到刘翔,从李云迪到古力,无一不在诉说着80后新一代的激情与活力。他们给世界创造了奇迹,他们用实力做出了证明:中国,正在崛起!

李灵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借钱在山村办起了一所小学,既当学校校长,又当授课教师。由于学校环境太恶劣,不但没有教师来任教,而且没有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于是李灵就决定去郑州高价收购旧图书、旧报刊。为了让渴求知识的孩子获得足够多的精神食粮,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严寒酷暑,她总会不辞劳苦,奔走在最繁华的大街上。终于,她为孩子们载回了精神食粮;终于,他看到了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终于,她感动了中国。作为80后,也许她肩负了太多。但正是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80后神圣的责任感,看到了新一代中国人人性的光辉。

李云迪,生于1982年。在他18岁时就摘取了华沙肖邦钢琴大奖赛金奖桂冠,打破了肖邦首奖连续空缺两届达15年之久的沉寂,成为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首奖得主,被当时国际乐坛评论界称为这是震惊世界琴坛的一大壮举。从李云迪这位天才钢琴家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沉稳和自信,这也预示着中国正在向艺术界的顶峰胜利进军!

90后,祖国的自豪!精彩、自信、阳光、非主流几乎任何一个新潮词语都能在90后身上找到。从龙清泉到林跃,从傅薪洁到马鹏飞,一位位新世纪的弄潮儿在向世界宣告,我们是中国的新一代。

马鹏飞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马鹏飞于1995年出生,不久父母离异,父亲和母亲纷纷离他而去,奶奶成为了他唯一的亲人。但是,灾祸却接踵而至,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相继患上了糖尿病、颈椎病、心脏病,而且双目失明。为了照顾奶奶,鹏飞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给奶奶做饭、吃药,安排好午饭才去上学。后来他荣获辽宁道德小模范称号,称为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神圣的责任感被年轻的马鹏飞谱写出了动人的篇章。

龙清泉第一位夺金的中国90后。在2008年的奥运赛场上,小将龙清泉一举夺冠,并打破了该级别抓举的世界青年纪录。生于1990年的龙清泉成了中国代表团第一位获得奥运金牌的90后年轻人。他也在证明,90后在迅速成长和崛起,90后必将成为中国明天的希望!

时光荏苒,曾经的迷惘者,现在已经是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曾经的惆怅者,已经成长为时代的弄潮儿,新长征的急先锋;曾经被担心会垮掉的一代,已经变得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随时准备接过时代的接力棒。

90后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5篇

然而,面对社会关注的目光,面对和我们代沟最小的70后80后兄长的目光,我又在这青春宣言的背后捕捉到一丝忧伤,叛逆、颓废、非主流、火星文,当这些字眼成为我们年轻的90后的代言,我不得不深思,年轻的我们怎么了?是对于新事物自然而然的习惯性否定和片面认识蒙蔽了作为兄长的70后80后的眼睛,还是我们真的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叛逆的小孩子?

我在想,用自己绵薄的力量,用自己的感受,来表达我们90后的心声,让我们90后不再是长辈们眼中的“小刺猬”,自负、狂傲、不怕天不怕地的“小刺猬”。

当70后、80后把“叛逆”这顶帽子扣在我们头上的时候,我们要反抗了,哪一代年轻人没有年少轻狂过?古代的状元郎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轻狂,五四的年轻人有游行示威面对压迫毫不畏惧的胆色,70后80后兄长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澎湃,为什么我们90后就不可以有那么一点点被称为叛逆的少年气概?一点叛逆,是我们青春的彰显,是我们自信的表现,即使错了,也请允许我们叛逆一次吧,年轻的热血需要一次沸腾,我们不希望自己永远那么沉着冷静,请允许我们痛并快乐着,在青春的舞台上,放开自己,自由奔放。

非主流,不陌生,当它成为我们90后一部分人标新立异的选择,整个90后群体,被社会集体“颓废”了。把QQ空间设为颓废的黑或神秘的紫,在相册中摆满布娃娃的忧伤或流泪的天空,在签名档中留下一路忧伤的足迹,然后,发表低沉颓废的心情,在日志上画满一段段深深浅浅的叹息与空旷。这是颓废,因为标新立异,因为不够阳光不够明媚,仿佛连我们的心,都浸染在颓废的汁液里,变的空虚迷茫。然而,并不是所有的90后都是颓废一族,也并不是所有的90后都只会缩在床脚哀悼青春,试问有多少90后的伙伴真正笃信“颓废也未尝不是一种美”而愿意天天沉沦在失落空虚之中?不会太多,也许,只是想要一种方式,去宣泄我们年轻人的压力,成长的青春的痛,让我们用一种70后80后所不能理解的方式,去缓解、去宣泄,然后放下,然后轻松,然后重归阳光。

火星文,一种让老师让长辈大跌眼镜的文字,因热爱冒险与扮酷的90后伙伴“发扬”成为我们这个群体的“暗号”。奇怪的字符、变音的象形化的汉字,让人一头雾水的含义,风靡成还带有一丝孩子气的我们的“密码”。把火星文写在试卷上是不对的,把火星文写在上课要传的纸条上是不对的,让老师和兄长看不懂也是不对的,年轻的我们,孩子气的我们,爱扮酷的我们,把隐私藏在自编自造的火星文里的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不那么淘气?也许,年轻真的可以纵容我们这样爱玩爱闹一次,用火星文去逗老师和长辈“大跌眼镜”一次。

如果不考虑叛逆,如果不考虑非主流和颓废,如果不考虑奇奇怪怪的火星文,我们只是一群即将长大成人的孩子,不是吗?

捧着韩寒、郭敬明的小说在宁静中品味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听着

周董、李宇春的歌在狂热中体验青春的肆意奔放,我们都是好孩子,热爱青春的好孩子,相信自己的好孩子。

也许我们被社会认为是叛逆的一代,但总有一天,“叛逆”的孩子会长大,会独立自主,会向社会证明自己的优秀和自信。

我们期待长大,期待听到认同和赞许,期待自己可以在未来独挡一面,期待我们自由快乐的明天。

90后消费行为分析范文第6篇

六年三班孙佳晨

我们是90后

90后是1990年以后1999年之前出生的新一代的中国公民,我也是90后公民之一,我们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我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是新一代的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小公民,我们应该当初升的太阳,未来的小领袖。

我们个性鲜明、积极向上、思维独特,拥有着国际化的视野。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参加本次阅兵的部队的主体是“80后”、“90后”新一代官兵,他们的表现令人赞赏。

90后的明星,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张悉妮,女,作家,两岁时因一场疾病失聪,父母为给她治病举家南下深圳。9岁开始发表作品,截止2008年已刊发200多篇文章。15岁时,她又写出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该书后来入选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之一,它记录了新一代残疾人在生命的严酷中搏斗的心路历程 。 小说塑造了一位自信勇敢、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聋哑女孩,其语言和情感自然纯真,充满哲诗气质,这个羸弱的生命在顽强精神的扶植下,成为一棵常青的生命之树。著名作家史铁生曾这样评价:“她更能够听见内心深处的声音,说出被喧嚣的白昼所忽视的话语。”

创新是我们的习惯。弘扬中国人的创新的综合性创新类信息,交流展现中国人的个性、自信、自立、自强和一切新鲜的空气……

内容涉及专利、技术交流合作、高校合作、风险投资、展会、创业、商机、人物、生活、文艺、音乐、创意等方面。我的总结是“励志照亮人生,创新改变命运!”

坚韧是我们90后的生命力。俗话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90新生代的沉着镇定、坚强勇敢却不得不让那些抱有成见的人刮目相看,一个个年幼孩子的英雄故事不由得人们不敬佩不已、感动不已。他们直面灾难、毫不退缩,奋不顾身、舍己救人,敢于担当。 我们90后用实际行动改观了人们以往的评价。有人说,“90后是惯坏的一代”,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然而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眼前的90后却和“非主流”、“炫富”、“网瘾”、“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做事极端化”毫无关联!在中国代表团的639名运动员中,90后选手约占5%,赢得奥运金牌的共有9人,无论是中国的90后冠军,还是世界的90后小将,他们用自信和阳光为90后正名。

自信乐观是90后特有的表情。自信,是优秀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是成长取得成就的法宝。如果理想是指引人航向的灯塔,那么,自信就是支持我们在生命之海航行的动力,它能使人笑对狂风暴雨,在成长途中劈风斩浪,斗志昂扬。乐观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个乐观的人,往往对生活充满热情,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而是能够谅解环境,宽容别人,不懈努力。乐观的人过得快乐,洒脱,同时也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和阳光。读三年级时,我没有自信心,人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输于他人的。有一次上课,老师请我发言,问

题是:8+4×17的计算顺序,这道题目对我而言是小菜一碟,但是没有自信心的我,这时候的我,头低低的,心怦怦直跳,忐忑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快点回答!”老师又提醒了我。“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我的声音声若蚊蝇,小得连自己都听不见。“大声一点!”老师一吼,我把头低得更低了,胆战心惊地回答:“不会!”老师生气地说:“坐下!”从那以后,老师上课发言一点到我,我站起来,头总是低得低低的,也不回答。“不自信”的我啊,连上课发个言也不敢,丢脸丢到家喽!不过,现在的我改正“错误”了。我要当一个自信乐观,勇于拼搏的90后!90后的学习虽然苦,但是我认为只要把心放宽,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找到一个合理的目标,就可以正确的对待学习,看待学习。

上一篇:20个经典哲理故事范文下一篇:货币与金融统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