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2023-09-22

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第1篇

然而,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制度设计的缺陷, 教育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功利化、短期化的倾向, 当前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1) 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与他们的实际文化素养之间还存在很大距离。有9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45.4%的被调查学生对于目前的传统文化教育表示不满意, 有近7成的学生不认可目前的传统文化教育。调查中, 能写出苏州历史名人的不到1%, 对于苏州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孙子, 虽然孙子兵法家喻户晓, 但仅有34%的学生知道孙子是苏州人。相反, 潘金莲、西门庆、孙悟空猪八戒都被学生搬来苏州当上了历史名人。青少年对于历史名人的记忆, 几乎是一片空白。

(2) 传统文化的内容少、教育途径单一、教育方式刻板、相关精品图书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甚至造成了抵触情绪。有45.9%学生认为课本里面传统文化知识篇幅过少;80%的学生讨厌课堂宣传形式的传统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课程计划, 目前各地有2课时的地方课程, 但这2课时大多被用作补贴数学或英语等文化课的课时, 以提高考试成绩, 孩子几乎不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发展状况。只是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学校管理者、老师做一些零星的普及和为宣传学校特色教育在少数学生中开展的一些活动, 更多的学校未将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关课程。

(3) 正规教育渠道被忽视或闲置。少年宫、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等公共文化教育设施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宣教基地, 参观这些宣教基地是青少年最喜爱的受教育形式之一, 也是效果最好的形式之一。虽然它们也在发挥一定的作用, 但频率低, 内容空泛, 没有讲解, 导致教育结果严重弱化。部分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保护基地还未对广大中小学生全部免费开放。一些传统文化传播基地也未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有5成至7成的学生表示, 近5年几乎没有去过少年宫、博物馆或者历史文化遗迹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有40%的学生希望了解文化遗迹, 16%支持去博物馆和少年宫。

(4) 主流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也远远不够。在青少年喜爱的教育形式中, 42%支持影视形式。但经济利益至上的媒体目标, 导致媒体盲目追求收视率, 粗制滥造和恶俗恶搞现象偏多。如一些缺乏内涵的综艺、选秀节目, 造成青少年盲目追星, 心态浮躁, 学业荒废;部分影视及网络游戏中不乏宣扬色情或者暴力的内容, 对尚处于性格不稳定期的青少年影响极大。相反, 国际上许多国家, 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当作瑰宝加以传承和发扬。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尤其是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 保持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迫在眉睫。为此, 我们的建议如下。

(1) 加强学校内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 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把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有选择地纳入当地教材中, 让学生去了解、欣赏、学习;同时开发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在具体教育过程中, 要力避先入为主的给予, 要引领学生自主地去体味, 要通过教育, 让青少年在成长中逐渐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采取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 例如编发传统文化知识宣传册。建立科学的对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体系, 落实教育所需的必要的经费及师资。

(2) 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引领作用,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 让青少年直接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引导青少年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定期举办青少年文化节、传统节日风俗展等活动, 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3) 真正发挥公共文化教育设施的效率。如建筑规划馆、民俗博物馆、刺绣研究所等都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优质资源, 但目前这些场馆主要为旅游业服务。要进一步发挥场这些馆、场、所、院的教育作用,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逐步免费为青少年学生开放, 并从场馆的布置、活动的开设、参观效果的检测等, 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功效。建议把参观少年宫、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纳入日常文化教育轨道中, 把各校参与文化教育基地宣教的次数作为学校范畴的考核。

(4)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水平, 努力培养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改变枯燥的的说教形式,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建立专业师资资源库, 把一些民间艺人、评弹、昆曲演员等纳入传统文化课程兼职教师队伍, 把教学作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从而发挥、用足他们的专长, 弥补学校教师资源的不足。

(5)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抓好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介, 加大力度宣传本地的传统文化, 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导向。要创作更多适合青少年的读物和视听产品, 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电视剧或者电台活动中, 有意识的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

(6) 加强青少年家长的引导和责任教育。学生家长也应该被纳入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校教育部分里面来。比如召开家长座谈会, 讲座或者看宣传片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的传统文化知识, 营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氛围, 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青少年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知识转化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 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

摘要: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 是民族自信与国家认同的核心。尤其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当今青少年中挥霍享受, 目标缺失, 投机取巧, 眼高手低, 甚至仇视社会的现象逐渐增加, 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也对社会风气带来了恶劣的影响。这种危害明显具有滞后性, 破坏力也将是巨大的。而这些现象的产生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第2篇

一、学习篇

为什么将学习放在在首篇论述,这是我个人的体悟,因为我们来学校的目的是求学求知识,贵在一个字“学”,故此学有所成也是每位师兄师弟们的共同期许、父母亲友的期盼。学院在之前做了许多工作:班级的晨读晨练,团学联早签到、课堂点到以及老师们的抽点花名册,但是似乎成效并不是很大。我遇到很多同学,他们对这些措施似乎有点逆反,甚至不在乎。其实这是个心态问题,更是反映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一种缺失。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让每个人心中有一把秤,时刻明白身上担子沉重。有人说大学应该是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放松了对学习的把握,也有人说大学不挂科不算完整的大学,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弯路”思想,我想前者固然不错,但后者显然在思想上开了小差,进入大学以后,实际情形并不是我们憧憬的那样美好,这里既有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是一个激烈的”角斗场”,大学只有一次,怎么能妄自菲薄和懈怠,让它留有遗憾呢!思想上的大意有如洪水猛兽,因此,如果能构建一个完整有效而且是趋人向上的机制,远比组织几场活动来的更加深远重要,只有在精神上有了觉悟,才能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拧成一股绳,用对劲。

个人经过一番思虑,提出浅薄的一些建议:①在开学时,针对不同年级,举行专业动态报告,将本专业的就业及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趋势做专题演讲,为学生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给同学们一颗定心丸②以班级为单位,各自拟定口号,发扬班级团结互助精神,再以班内小组形式,展开小组竞争,学期末看谁整体学习水平高,并许以适当物质奖励。班级间以学期积分形式进行评比,在学院活动中凡参与者皆有积分,获奖者适当加分,所以积分,并入所在班级和个人考察。另学院所办活动应该指明积分评比方式。③每个学期评选出4位“学习之星”,作为全院同学学习榜样并加以通报,以此激励全院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为新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意识。④划出一间独立阅览室,让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四年的生活体验,并将其在该阅览室中展示,所谓前车之鉴,这就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也将是我们学院克敌制胜的法宝。所以需要组织各班级分批次参观。开拓同学们的视野。⑤班级每周采取轮流发言发表同学们的学习心得,这样既能够给同学们一些感受和建议,又能起到引起大家学习的意识的作用。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以上做法对你我有帮助,以此共勉,希望大家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生活篇

寝室是同学们休息的基地,学校公共场所是大家的活动主战场,体育场常常有同学们活跃的身影,学校的生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灰色空间,这里有很多故事,有笑声有叹息,这里交织着同学们的热情、友情,是一片待我们开垦的红土地。对于刚来学校的同学来说,学校生活带着新鲜带着迷惑,对我们已经两年的老生,看上去那么熟悉却是忙碌的,不少同学在期间走了弯路,流连于网吧与市区,不免在行为和思想上有所沉浮,故个人有以下想法:

①学院每年的篮球赛之类的有益活动希望能够适当增加。②建立辅导员信箱,信箱应置于楼道的墙壁上,并予以编号,以便学生投递,保证辅导员每月都对信箱进行收集,及时解决同学们对学院工作及寝室生活的种种问题和矛盾,适时上报学院反映问题,如问题难以在短期解决,应该通知并加以解释。③在寝室卫生方面,对评分较低的寝室,应予以批评教育,督促其对寝室卫生的重视,(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寝室的干净整洁,寝室人员应不分你我,积极参与),每周有公管会进行卫生教育,可以贴卫生小贴士将卫生危害做知识普及,提高同学们的卫生意识。④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内管理,务必使每位同学都能养成定时的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往往是我们通往成功的一道跨板,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的关键一步,万事开头难,希望我们都能对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合理规划。

三、组织管理篇

凡事都需要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学院的各项日常工作都离不开它的的下属组织的运作。学院的活动也依赖着学生组织的协助,可以说,学生组织委学院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条有力的纽带,它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这学院方针与指导的传达与实施,本人有幸曾在团学联工作了一年,有所感悟,提出如下的几点看法,共领导及各位同学们鉴别评析:①在每学期的组织中评选出先进个人并予以适当物质奖励,每部门选2名,以此来鼓励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②在每个独立组织中也可以运用信箱模式,定期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或者与同学交流得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予以反映和解决,反映问题者根据其反映问题的实际效用也可以给以适当加分,这样有利于学院对同学们的现状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学院各项工作的展开能起到推波助澜的好处。③组织的管理应该严格遵守上级的指示和各种管理规章,按规矩办事,这样才会有效率有凝聚力,才能铸造出一把行之有效的利刃。④组织之间职责分明,各部门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没两个月通报一次本部门的活动进展,做到各部门之间推头并进,各自心中有数,步调一致。建设一个合理健康的组织,与你与我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愿我们学院的组织蓬勃发展,为我们的学院添枝加叶。

四、主人翁意识篇

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已经处在即将进入社会的滚滚浪潮中,身边有不少同学已经步入了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肩负起他们对家庭的重担,同样的年龄我们,现在仍然是一介书生,与他们相比较,我们算是幸运,不用那么早的接触到社会的各种打击,但这也是我们的软肋,我们的思想相比之下显得有些稚嫩,面对将来残酷的竞争,我们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大学生的自信和知识,但是仅仅是这些还是不够的,作为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必需时刻具有主人翁的思想,这是我们在大学这短暂的时间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任何事情,都是自己的事,积极参与,尽力做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成为自己的主宰,让自己像一条随时启动的发条,就势爆发。让这样的生命力去贯彻自己的人生之道。在学院方面,我想,应该用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引导学生的这种意识,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只有带兵的将领身先士卒敢于亮剑,手下的士兵才能迸发出令人敬畏的寒气,引用那句“狭路相逢勇者胜”。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爱国的主人翁精神,心中时刻有国家,有责任感,才能具有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的野心和健康的思想素质。因此我强烈建议:每周的公示栏上能看到爱国的先进个人或集体的事迹,还有用一种关爱的情怀展示那些感人肺腑的名人名事给同学们。爱国的情怀都蕴藏在我们每位同学的身上,当我们的国家强盛的时候,我们会高兴会欢呼,当它饱受伤害的时候,我们也会挺身疾呼,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希望每个人心中都装着那份挚诚,为国出力。

五、心态养成篇

在大学里,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他们很多都不可避免,在挫折和逆境之下,人的心态难以保持良好的状态,这种情况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没有适当的方式去宣泄,可能会对同学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良好心态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个人有一些建议:①可以在每周张贴一个公告栏,上面针对同学们可能遇到的情感问题进行疑难解答。②由各班辅导员了解各班同学们的心理情况,及时进行疏导。③对本班的弱势同学应该适当给予关注。④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定期的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小活动或调查问卷,对学院同学们的整体心态进行评估。良好的心态是我们的宝贵法宝,从现在做起每时每刻,保持良好的心理情愫吧。

六、学院精神篇

建工学院是我们整个在校师生的共同归属,因此学院的影响应该能够触及到同学们的方方面面,树起学院的精神大旗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我们学院的建设应该需要有自己独特鲜明的大旗,我想应该要以我们学院的各个专业所共有的学习和工作特色相结合,那就是“吃苦耐劳,不卑不亢,朴实做人,积极进取,努力创新”,这些是我们学院师生所具有的相较于其他学院的人文精神。但是在当今思想流派众多,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同学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加多元化,因此,要在同学们的心中树立起建工人的价值观和信念,就需要学院不断的努力营建自己的独特文化氛围,只有以一种精神凝聚力窜连起学院所有人的意志,我们才能强化自己,使自己在当今多变的时代潮流中处于不败的境地。当然,这些都需要学院及各级领导和同学们的互相配合与理解,但是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学院是一定能做到并做好它的,为了学院的未来,让我们勇往直前,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位同学都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学院的关怀和文化感染力。学院是我们的“家”,让我们心怀感恩,积极维护学院的荣誉和建工精神。

总言

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第3篇

十九大以来, 我国将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3年11月, 习近平同志在湖南考察时, 首次提出了“扶贫”思想,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 扶贫工作, 一直是习总书记关注的重点, 同时, 他不断地丰富和充实着扶贫理论体系。现在, 扶贫理论已经成为了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思想, 同时扶贫工作也成为检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色的一个标准。这一理论体系有助于提升我们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认识, 加深我们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二、十里镇文化扶贫取得成就

自十八大以来, 十里镇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上,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以来, 十里镇加速推进“三线三边”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 十里镇乡村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在对乡村生活环境的治理的同时, 十里镇政府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治理“三线三边”过程中, 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文化教育。

在十九大召开前夕, 十里镇紧紧围绕“五大创建”这一目标, 在乡村文化建设领域又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里镇1个村出现在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名单上农村文明创建深入推进, 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机制更加完善, 星级文明户、文化墙等农村创建活动不断深化。

三、十里镇文化扶贫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上级政府重视, 基层干部忽视

从现实情况来看, 十里镇政府近几年, 不论是从资金, 还是从政策上, 都明显加大了对基层的投入河南省财政厅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补跳各县市组织免费的电影下乡的文化活动。这些都反映出当前河南省对农村思想文化的重视程度。但是, 我们也同时发现, 相对于十里镇的重视, 基层对思想文化的重视程度就没有那么高了。主要体现在, 十里镇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层面, 忽视思想文化建设, 例如, 十里镇几乎所有的干部都有招商引资任务, 即使是负责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 也有招商引资任务。重视招商工作, 发展当地经济, 当地政府的做法无可厚非, 但是, 这项本应该由专职人员负责的任务, 成了该镇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任务, 尤其是负责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的身上, 这种过度重视经济建设的政策, 势必会影响到当地的思想文化建设。

(二) 群众参与度低

群众参与程度低, 这一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十里镇, 这可能也是全国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时, 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一方面, 现阶段,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然而, 文化事业发展却相对滞后。这一问题在农村地区, 尤其是贫困地区尤为明显。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基层文化建设。但是, 今天的中国的农村, 大部分有劳动力的人口都外出打工, 留下的都是儿童、老人, 这部分人的文化需求相对较低。这一特殊的现象, 让我们基层文化活动很难开展。

(三) 基层人才队伍缺乏, 文化队伍素质层次不齐

基层文化建设最大难题, 一是缺钱, 二是缺人。缺少专业高素质人才, 这既是十里镇在基层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也是全国的普遍性问题。基层特殊的原因, 吸引不来人, 也留不住人。这导致基层在进行文化建设时, 往往会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局面。

四、十里镇做好文化扶贫相关建议

(一) 政策要接地气, 并要具有一定的长远性与稳定性

十里镇政府在制定政策时, 应到要充分考虑到政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就要求, 在政策的制定时, 要广泛的征集民意, 因地制宜。扶贫因为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它的制定与实施, 在考虑科学性、合理性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基层干部、民众对政策的接受、执行程度。扶贫政策的执行者、受益者。往往文化素质都不高, 如果我们在政策的制定时, 使用的大多数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并且又缺乏相应的通俗解释时, 其往往会影响政策的执行。众所周知, 我国基层干部, 尤其是村干部文化素质并不是太高, 过强的专业术语, 让基层官员很难吃准政策, 这就导致了十里镇对扶贫政策把握的不准。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贫困户。

(二)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扶贫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既可以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也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针对乡村旅游等旅游产业, 给予了很多政策上的照顾, 这些政策的实行, 给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 贫困地区, 通过对当地资源的综合考察, 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 打造有自己特色的旅游资源, 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更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文化扶贫而言, 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 思想文化扶贫, 人才是关键

我们要想做好文化扶贫工作, 就要想办法突破人才这一难题。在引进人才方面, 首先在任选制度上, 例如, 每年在公务员招考中, 对报考基层, 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考生, 在考试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政策, 鼓励广大考生报考。其次, 完善基层公务员晋升制度, 特别是针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公务员。

摘要:习总书记强调, 我们在进行扶贫工作时, 要注重扶智和扶志。扶志, 主要指的是提升贫困地区人民战胜贫困的信心, 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其目的就是, 帮助他们用正确的思想去看待贫困, 用积极的心态去摆脱贫困, 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斗志。扶智主要指的是知识技能层面, 主要是通过文化教育, 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 增强贫困户自身脱贫的能力。在扶贫中, 我们应当重复认识到“志”和“智”的作用。因此, 本文研究的意义, 就是有助于河南省的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文化扶贫,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江宗超, 陈锋.精准扶贫下文化扶贫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西社会科学, 2018 (12) :186-189.

[2] 李智丽.探索精准扶贫背景下文化扶贫新形式——阳朔村扶贫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智库时代, 2018 (52) :217-218.

[3] 温爱华, 田野.“互联网+”推动文化扶贫促农村就创业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 2018 (12) :46-48.

[4] 吴诗成, 郑彩平.新田沟村文化扶贫记[J].中国农村卫生, 2018 (23) :13-14.

[5] 河南省信阳市委组织部.传统文化扶心扶志引领村民自强自立[N].学习时报, 2017-02-22 (008) .

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第4篇

1 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近几年来重庆重点打造了17个各具特色创意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集聚区, 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重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应指出, 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制约因素。

1.1 业态单一, 产业集聚力不强

重庆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空间扩展与建筑更新改造快于产业的生成和集聚, 进驻企业较少, 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一是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规模小, 其产值在经济中所占比例低, 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依赖性较强, 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二企业规模小, 无法实现规模效应, 抗风险能力弱, 如果不迅速加以整合、优化, 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品牌效应弱, 文化产业品牌屈指可数, 没有形成具有独特个性和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品牌体系。

1.2 知识产权保护较弱

1.2.1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

2006年至2008年, 市一中法院受理涉及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分别为32件、43件、58件, 共计133件, 每年以约35%的速度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期既是其与传统产业矛盾突出的阶段, 也是自身发展问题集中的阶段, 现时也反映出重庆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

1.2.2 政府服务、引导功能较弱

各产业管理部门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引导及相关培训教育。各产业园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多数园区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目前兴起的园区多数是在产业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 即使“一哄而上”也很难产生规模效应, 形成整体竞争实力。

1.2.3 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滞后

处在起步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各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支持, 但重庆市的中介服务机构并不成熟, 既缺乏专业人员, 也很难提供中小企业需要的规范全面的服务。

1.3 融资难瓶颈显著

重庆市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难, 在间接融资中的困难主要有: (1) 无形资产比重较大, 担保能力相对较差; (2) 银行的信用评级比较单一; (3) 金融机构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观念滞后; (4) 银行管理体制不顺, 信贷过程复杂而繁琐。

对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上存在:资金来源单一, 基金规模较少;政府财政资金不能满足广大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的需要;缺少对担保机构的法律规范。

风险资本支持的力度不够, 在实际操作上真正懂得文化创意产业风险投资的人还不多, 缺少文化创意风险资本运作的专业的评估机构、法律机构和职业经营机构等中介服务配套。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民间风险资本投资于文化创意企业。

1.4 人才短缺瓶颈突出

目前发展重庆创意产业最缺乏的是创意人才。一是创意人才数量少。2008年, 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部从业人员, 重庆只有15万人左右, 北京超过90万人, 深圳达25万余人。重庆文化从业人员仅占全市从业人员总量的2.15%, 上海为2.79%, 湖北为4.2%。二是优质创意人才短缺。重庆不仅人才数量少, 且领军人才缺乏。尤其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型人才、文化贸易型和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高科技型人才, 以及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

2 加快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建议

2.1 优化市场环境, 促进产业集聚

2.1.1 强化市场主体地位

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为此应做到:在投资核准上摒弃投资核准上的所有制歧视, 在金融服务上政府要促进金融机构在融资、汇总、转帐、结算、资本运营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企业和公有制企业提供同等的金融服务, 在土地使用、对外贸易、人才引进等方面实现公平待遇。

2.1.2 放宽市场准入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 鼓励国内外著名文化创意、制作、经纪、营销机构, 利用其人才、技术、资金和营销渠道, 进行投资或合作, 开展文化创意活动、生产、创作及提供科技含量高、集约型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1.3 注重精益求精

切忌粗制乱造, 浪费资源, 一定要使活动、产品成为能够代表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水平, 有影响和市场潜力的精品。按照不同的产业类别, 要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类别聚集区, 使那些相关产业能够聚集, 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还要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几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要打造出若干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产业链, 并且围绕文化创意产业链培育一批富有竞争力的企业。

2.2 加快制定激励支持政策, 提高产业集聚能力

2.2.1 完善财政激励方式

一是要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基金的来源靠政府财政投入、基金收益、社会捐赠等, 资金用于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支持担保信用体系建设、创意奖励等, 以此激励文化创意企业技术创新, 研究开发文化新产品、新项目。二是要设立政府创业引导基金。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 吸引市内外的风险资本投向初创型文化创意企业。三是支持高等院校和创意培训机构开展相关文化创意培训。

2.2.2 建立支持基金的稳定增长与统筹运作机制

要加大财政对文化创意产业投入, 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文化投入, 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投入格局。要健全专项资金审批制度, 按照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 制订年度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的分项预算计划, 由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审议。要提高资金管理透明度, 建立健全专家评审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制度, 规范资金运作程序。

2.2.3 用好税收激励政策, 支持促进企业创新

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税收激励政策, 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转制科研机构或文化创意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 组建各级工程实验室、行业工程中心和文化创意企业技术中心, 对其开展的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给予税收激励政策扶持。完善激励人力资本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鼓励多渠道办教育、文化创意企业对职工在职培训和继续再教育、个人对人力资本自我投资的税收政策。

2.3 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保障支持体系, 破解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瓶颈

2.3.1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一是研究和制定整个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规范性文件明确全面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优势吸引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向我市转移, 使我市创意产业朝知识密集型和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二是研究和制定特色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根据各行业特点制定其保护办法。

2.3.2 构建知识产权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知识产权信用评价制度, 提高失信活动成本, 以制度促诚信, 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2.3.3 构筑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平台

一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平台的服务内容应当贯穿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二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平台应当注重公共性与专业性相结合。三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平台应当成为各类知识产权保护主体的信息反馈中心。

2.3.4 培育知识产权中介组织

第一, 推动知识产权社会性中介组织的成立和发展。第二, 扶持和规范知识产权营利性中介组织的发展。

2.4 加快建立金融支持体系, 破解融资难瓶颈

2.4.1 加大贷款的政策性支持

鼓励孵化器多元化投入、企业化运作、专业化发展。经认定为市级孵化器均可享受相同的扶持政策, 如申请种子资金、孵化器建设资金、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补助等。

2.4.2 创新间接融资方式

鼓励商业银行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扩大对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项目试点。建立符合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特点的审批方式。各国有商业银行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各自基层行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状况及企业融资规模, 分层次划定融资审批权限, 减少贷款审批环节, 提高办事效率。

2.4.3 完善贷款担保机制

多渠道筹集信用担保资金。一是提高会员单位缴纳的会费或风险准备金。二是将担保机构经营所获得的经营收入补充担保基金。三是向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个人筹集资金。建立文化创意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制度。建立再担保机制, 尽快建立再担保机构来分散和规避文化创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

2.4.4 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一是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二是建立场外交易市场, 重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文化创意企业的股权投资和探索建立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等形式, 不断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三是鼓励创业风险投资。

2.5 建立人才开发支撑体系, 破解人才短缺瓶颈

2.5.1 构建多元化的创意人才开发支持体系

树立创意才能需要“深耕”的理念, 增加创意人才培养的长期投入。立足构建从幼儿教育到学历教育, 再到在职培训、终身培训;从传授知识到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意能力的多元化立体的人才开发体系。改革现有学校教育模式, 注重学生创意能力培养。改进在职培训, 提高培训的灵活性、系统性。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高等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创意机构已有的人才和品牌效应, 以创意园区为课堂, 以专业特色为目标, 加速创意人才的专业化培养。

2.5.2 建设创意产业相关学科及专业的支撑体系

重庆的高校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创意学科专业目录,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第一, 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的主体地位, 使其能够和工商管理一样, 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管理门类。第二, 把某些大专职业学校改成大专、本科、研究生连读, 拉长创意人才培养产业链, 以利于高端人才的培养。

2.5.3 构筑创意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

通过革新教育体制、完善培训体系等措施, 进一步发挥已有的文化教育优势, 为创意人才创造更好的“精神家园”。努力营造开放自由、透明高效、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环境, 破除学历、户籍、性别等限制, 在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各个方面, 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2.5.4 建立创意人才跨国交流的支持体系

借助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具有良好的政策及宏观环境, 增强创意人才、企业、资本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加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 在创意企业交流、人才培养、产业咨询、产品设计、合作研究、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工作。

摘要:重庆市文化创意园区发展中存在产业聚集力不强、融资难瓶颈、知识产权保护不强瓶颈、人才短缺瓶颈等问题, 需加快采取优化市场环境、激励政策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支撑、融资体制建设和人才开发支撑等政策举措来加以化解。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聚,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1] 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 蒋三庚, 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 郑胜利等.创意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第5篇

一、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为公司提供理论指导和发展方向

一是建设大政工格局,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发挥政治优势,为各项工作提供政治和理论支持,是党建工作的立足点。过去,公司提倡建设大政工格局,把两个文明建设落实到管理中,有着很多好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建工作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要想做好,借鉴以往的经验,建立大政工格局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党建工作,必须突出以人为本,把管理作为落脚点,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

二是深刻理解党建工作的新内涵,提升党建工作的水平。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管理等概念深入到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之中,这些理论体系通过实践检验,极大地丰富了政工工作的内涵。这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有了全新的要求,为党建工作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增加了压力。要想做好政工工作,必须加强学习最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论,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才能开创政工工作的新局面。但是,党建工作要注重解决务虚和务实的基本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各种管理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的情况下,党建工作不能成为管理的行而上,走入观念空转,概念循环的误区。要正确把握创新和规范的关系,党建工作是推动管理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管理作为一项实证科学,没有唯一的标准,所有的企业管理体系都在不断的验证之中,企业管理理论正确不正确,关键要看是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所以,企业管理还是要以实践为基础。

三是加强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政工人员要做企业的理论家。做好政治工作,必须要建设一支思想活跃,政策理论水平高,懂经营会管理,能够紧跟当今管理潮流的政工队伍。政工人员在企业中担负着沟通内外,协调上下的重要使命。而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要不断学习,能够把别人的良好经验吸收借鉴过来,同时,又善于总结企业内部的成功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为企业决策提供理论支持,规避企业运作中的一些风险。这就要求政工人员不仅要有理论,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集体主义精神,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企业内部,政工人员即是企业政工工作的落实者,又是一名普通员工。在某些时候,这两种身份是分离的。因此,政工人员在做工作时,必须要做好自身定位,把握两种角色的不同要求,使大家能够首先认同政工人员,然后认同政工工作,发挥政工工作在新时期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要通过良好的政工环境,培养和储备一批优秀的干部,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基础。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离开基层党组织,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难以谈起。能不能很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也是衡量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当前社会变革和体制转变的新形势下,公司加强和改进工作,应首先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这一支点,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内容,改进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努力为公司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许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有文化的企业,不一定能搞好;但没有文化的企业,一定搞不好。科学发展观也提出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可以说,脱离文化的发展,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很难进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越来越多地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促进作用。随着我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何塑造具有我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于公司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沟通文化”

企业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所决定的。建设企业文化,根本的目的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符合企业特点、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氛围和习惯,也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的过程。

一是实施“人情化”管理。具体来讲,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情感管理最能体现文化管理的亲和力,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绪,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如大家最熟悉的,每年“三八”妇女节组织活动,为女职工发放小礼品;组织职工体检;每逢职工及家属婚丧嫁娶局领导亲自到场慰问;掌握员工的生日,要求办公室在每一名员工过生日前,代表公司领导给员工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包括一份局长、经理签名的贺卡、一份生日蛋糕、一份生日纪念品等),使员工感到企业就像家庭一样,对企业有一种家的归属感,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人情化”管理应该细化到“走动式管理”和“倾听式管理”及“沟通式管理”。

二是“走动式管理”要让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在与员工的更多接触中,言行一定要发端于心,加强感情沟通,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敬业和谐的合作氛围。企业管理人员善于进行充满人情味的情感管理,就是为企业注入减少内耗、理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三是“倾听式管理” 。管理者要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机会让员工们充分发表意见。企业生产经营的形势是与每个职工休戚相关的,每一步发展都要让每个职工理解,员工只有知情明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构成企业效益的决定因素之一,才能立足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是“沟通式管理”。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亲密感只能建立在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设身处地接纳对方的思维,实现“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沟通才可以有效,“管理透明化”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加强“创新文化”

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第6篇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与建议

作者:牛虎兆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6期

【摘要】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三资”管理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三资”管理,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民主管理,强化监督,确保农村集体“三资”安全与保值增值。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监督

农村“三资”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所有的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加强“三资” 管理,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虽然各地对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规范和探索,但由于个别地方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管理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现象,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资产资源处置不当而流失等问题,使得农村“三资”管理成为当前农村的热点问题和不稳定重要因素之一。

一、农村“三资”范畴

农村“三资”是农村集体所拥有资金、资产、资源合称。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集体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一事一议”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集体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村集体投资投劳兴建的水利、交通等农业基本设施,科教文卫公益设施,及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包括法律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水面、荒地等自然资源。

二、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

一是认为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减少,债务多,村级无资产可管,或管理制度健全,实行了村级四监管,干部无可乘之,收入多的村不愿接受管理;二是有的认为已经实行了村民自治,村问题村负责,不能管理;三是认为情况复杂,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的;既有固定的,又有可移动的;既有集体收入,既有国家支农资金,也有各项补助补偿款、筹资等,复杂多样,不好管理。

(二)、资产产权不明,处置随意

一是由于村集体资源有的归村集体所有,有的归小组所有,存在村组、组组之间产权不清的问题,界定比较困难,长期闲置浪费,有的村村干部更换频繁,新成员不是很了解村集体“三资”情况,部分资产资源被侵占挪用;二是在资产处置工作中,资源管理中不按程序招投标,暗箱操作,几个村干部一商量就定下来,随意性大,低价承包,私自变卖,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不签订书面合同,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备,造成集体资产资源的流失。

(三)、“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不全

会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基础工作薄弱,账务不全,底子不清,台账不全,出现有帐无物,有物无帐现象,特别是对四荒、水面、土地等资源登记不全面,甚至没有登记,或故意不登记,为谋取个人利益创造条件,在资源管理上缺乏有效监督,个别村民私挖乱采,造成集体资源流失。

(四)、集体资金使用不规范

一是债权债务数量较大,形成时间长,成因复杂,有的应收账款长期不回收,集体资金长期被少数人占用;二是村资金未全额纳入监管,个别村干部或代表自行保管集体资金,坐收坐支,账务处理不及时,下账时一包单子,库存现金中白条顶库现象严重;三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村级招待费难以控制,村干部存在以各种名目滥发补贴补助、奖金等现象。

(五)、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监管乏力

一是农村“三资”管理体系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乡镇经管职能弱化,经管人员边缘化,导致监管乏力;二是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民主理财、村民议事、村务监督名存实亡,村民对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与处置缺乏实际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三是村务公开内容不全面、不真实,公开事项不具体,存在假公开甚至不公开,有的群众对公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有关部门不监督不检查,使得个别村干部存有侥幸心理,造成“三资”流失。

三、加强“三资”管理的建议

(一)、摸清家底,全面登记

根据三资管理的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明确清理的事项、程序、范围、方法、责任等,组织经管、财政、农业、林业,村两委、理财小组、群众代表等组成的三资清理小组开展三资清查工作。查资金: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多支少收,借支挪用、白条抵库等现象,分清责任,分类处理;查资产:对村集体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利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核实、评估,做到账实、账款相符;查资源:将资源的位置、面积、发包情况查准核实,对各类经济合同进行清理登记,查合同:查清合同的承包金额、期限、履约情况,对有悖法律法规或显失公允的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变更调整;查债权债务:根据总账、往来账和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对核实,摸清村债权债务的实际状况,对债务,据偿还能力,分期归还,对债

权,应收则收。对固定资产、资源、合同、债权债务等清查结果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建立管理台账,按照登记、核实、公示、上报的程序,经清理小组确认后上报经管部门。

(二)、健全制度,规范运作

要坚持“三资”清理与建章立制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财务收入管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票证管理、资产资源台账管理、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评估、承包租赁经营、招投标合同管理、定期清查、责任追究、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村务公开等制度。配齐配强镇村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对将村集体重大财务支出、土地承包租赁、公益事业建设、资产资源的处置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按照村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坚持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处置权、收益权不变和民主自愿基础上,全面推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实行统一记账、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委托记账管理模式,同时要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以防代理机构侵占、挪用集体资金,村组织私设“账外账”逃避监督。

(三)、民主管理,强化监督

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选出责任心强,办事公道、有财会、管理知识人员进入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赋予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事权,有权参与制定本集体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享有检查、审核财务账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权利,使他们担负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每项资金的支出、资产处置、资源发包都要实行联签、会审、公示,使群众广泛参与,全程跟踪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事中制约,事后审查,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决算、财务收支、收益分配、资产负债实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重大集体资产资源的运行进行全程监督,对干部离任、土地补偿、村级补助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确保集体“三资”的安全。深化村务公开,公开时间要及时,内容要翔实,过程要规范,把“三资”管理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对资金的收支、资产资源的处置情况全过程公开,确保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

(四)、严肃纪律,强化责任追究

在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前提下,建立长效机制。把“三资”清查整改落实与管理作为村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与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严格考核,实施责任追究。纪检监察、农经审计、财政、政务公开等部门要加强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重点监督在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坐支挪用、贪污、买标串标、处置不当、分配不公等现象,对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对违纪违法的,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以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村集体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董继理:《如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中国监察》2011(2) [J]

[2]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

上一篇:互联网素质教育范文下一篇:mvc框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