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

2024-08-11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第1篇

1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 ,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能否成功地引入课题,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必须要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并不是那么难学,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采取实用范例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实用范例进行的。这个实例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学习的,并且教师在课前必须亲手制作过。这样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就更容易掌握学习的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会穿插游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乐于玩游戏,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之中,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时而组织竞赛,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重视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优质的课堂。

2优质课堂从细节开始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优质的课堂必须从细节开始。在现代社会中,无论在哪个方面,细节的巨大作用都是不容小看的。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对于备课、上课以及课后的小结都必须十分重视,要注意挖掘授课内容中的细节点,通过把握细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走到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授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基本特征时,就通过展示多幅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通过图片想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进行了小结:图片向我们传达了各类信息,而所谓信息,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这样,信息的定义就由同学们自己概括出来了,同时也能理解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我们每时每刻都处于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状态,观察学生们的表情,从而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改变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及课堂知识的导入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果。这个简单的细节,可以帮助教师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改变教法,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优质的课堂。这样,积极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就逐步建立起来了,这其中不仅有老师的参与,更有学生们的主动融合。

3开放权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过往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直沿用。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满堂灌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开放创新教育模式逐步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来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的细节;以及创新思维教学方式的合理指导,从而培养当前社会更加优秀的人才。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跟新,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平常人们的生活过程中了。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构建优质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第2篇

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高等教育更应该积极地使用工具, 提供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解决问题的环境, 而不是重复地教计算机的知识, 软件操作。

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 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网络的运用, 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感官认知程度增强,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提供了图片、声音、三维动画及仿真效果, 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际操作。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 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

2.1 研究性学习的要点

高等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条件研究不同课题,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手段。

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确定感兴趣的课题, 可以教材为依据, 也可以是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的探究, 更甚至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对于当代大学生更重要的是态度和情感类的知识, 通过建立模拟实验情境, 让学生自主的实践、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软件工具、网上资源与网络平台的综合应用更好地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3 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强调思维内容和成果与传统观念不同。网络资源丰富, 在互联网上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 促使学生提出自己观点。

2.4 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建立的关键是形象思维。画图工具可以辅助学生对几何等问题的探索, 电子表格软件辅助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研究, 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的情景,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2.5 促进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

辨证思维是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事物的客观规律。网络平台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专业人事之间交流增强, 对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 更加全面的认识问题。

3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

各高校已经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并且绝不是简单地演示, 而是与教学的融合。各高校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操作、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1 提供了一个资源环境

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 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 扩充知识量, 使学生开阔思路, 了解百家思想,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高校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的过程之中, 融入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交流的平台和认知的工具, 构建一个模拟现实、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

3.3 信息技术下教学环节的设计

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三个基本环节。

3.3.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结构的设计, 不能限制教师程式化、机械地设计教学过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往往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设施环境及教学评价等要素。

(1) 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目标应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科领域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探索、研究、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2)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正课活动两个部分, 正课活动可包括导入、讲授、提问、自由讨论、协作、探究、自学、训练和总结归纳等。

(3) 教学工具和资源;教学工具和资源主要是数字化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恰当的选择教学资源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更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和做。

(4) 设施环境;设施环境的设计要重视数字化教学活动, 从各高校设施配置的实际出发。包括多媒体教学播放点、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技术环境。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是过程性评价, 一般形式主要有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练习和测验测试等。目前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采用对学生的数字化报告和作品进行评价的形式。

3.3.2 教学实施

高校课堂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分析、评价和探讨。可分为导入、讲解、提问、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和评价学生等技能。信息技术能够突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3.3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主要包括是否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如何进行师生互动的, 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设计的学习活动, 采用了何种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后的效果。

4 结语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整合, 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作为新文化的特殊性, 它给学生带来文明的同时, 也带来了糟粕和垃圾。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问题, 加强信网络道德观念的教育, 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整合中, 将是今后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摘要:现代信息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在学生学习效果上下功夫,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教育,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8.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差异化;分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076-02

由于学习兴趣、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高中生在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程度不一,存在一定的“分层”现象。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因差异化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教师应当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加以应对。所谓的“分层教学”,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其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的高低,分成“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小组,之后,再针对不同小组的情况,制定与其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层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再配合层次化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以及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提升,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整体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一、 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基础存在差异

与统一教学注重整体教学相对的是,分层教学更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是通过传统模式下的“满堂灌”方式来进行知识灌输,而是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学习的实际能力等,来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课堂,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然而,由于当前的高中生之前所处的教学环境、接受的课程教育等不同,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教学,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与综合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易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实施分层教学,则恰好有助于减小这一不利影?,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下”的现象。同时,实施分层教学,还能极大程度地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端正学科认知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含逻辑原理的课程。但因为该学科不属于高考学科项目,导致不少教师和学生对其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该门课程不重要,或者是将其等同于“打字教学”“上网教学”等。而一旦深入该门课程进行学习以后,又很容易因为其中蕴含的艰涩难懂的知识而产生“畏难”情绪。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同时也为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当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确认知,并逐层深入对该课程的学习,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获取更大的学习效果。

二、 高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分层、训练分层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教学内容分层

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也是前提之一。在具体操作当中,教师应当在熟练备课的基础上,按照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以鼓励性教学为主,设置难度较低的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则可强化其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争取使其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于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则可适当做些拓展训练,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如针对语言编程类的选修课教学,对中、高层次的学生,可作一定的要求,而对低层次的学生则不作选修要求。

(二)操作训练分层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于一体的课程,在日常教学中,除重视理论教学外,还要重视操作训练。在进行操作训练时,也要坚持分层的策略,具体可将其细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练习,该层次主要为了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初步掌握高中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第二层次为综合层,以简答的综合题训练为主,旨在开动学生脑筋,促进中等层次的学生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思维;第三层次为提高训练,主要以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信息技术题为主,训练的主要对象为基础水平高的学生,使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适当地得到一些延伸与拓展。总的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繁多,且难易程度相差较大,对于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则应当进行不同的操作训练。若无视学生差异,对全部学生提出统一的训练要求,则很可能出现优秀的学生不够做而后进生做不完的情况。

三、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为此,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当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实施备课分层

为保证分层教学法得以顺利实施,也为保障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备课过程中,则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备课分层,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强、知识接受效率高的学生,可适当提高其练习的难度,反之,针对学习能力差、知识接受效率低的学生,则应当重视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在对《用照片编辑器处理图像》一课进行备课时,针对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则只要求其掌握照片编辑器的基础功能即可,而对于基础能力较高的学生,则除了要求其掌握照片编辑器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求其能熟练掌握照片编辑器的快捷处理方式。备课分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其不仅要求教师要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保障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重视教学过程分层

重视教学过程的分层,是保障分层教学效果的关键措施。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时,对于一些基础牢固、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放宽对其约束,主要强化引导教学。而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知识水平较低且学习自觉性、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应当强化对其约束,严格规范其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归纳而言,即对于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应主要引导其尝试自主操作与解决问题,对基础于信息技术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应主要引导其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而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教师要强化指引与约束,确保其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例如,在教学《用图像素材组合作品》一课时,其中的习题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而言,十分简单,此时教师就可以在他们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布置一些难度更高的练习题,如要求其在课余时间尝试使用软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优等生对图像素材的处理水平与掌握程度。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止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任何学段、任何课程的教学中,都普遍存在着差异化现象。在此背景下,若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则容易加剧这一现象,且难以使学生得到针对性的训练与提升。为此,教师要善于使用分层教学法,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差异化作为切入点,对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实践,不断厘清思路,并实施有效教学,从而,确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继慧.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3,(8).

[2]陈丽.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原则[J].新课程(中学),2010,(9).

[3]谢放梅.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4,(18).

[4]程国清.分层教学与整合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5]王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24).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第4篇

1.高中信息技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认真评价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评价包括三部分:㈠ 信息意识;㈡ 信息能力;㈢ 信息道德。 2.李冬梅老师在她的专题讲座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过程性评价策略与方法”(视频)中,把过程性评价应该遵循的八个原则归纳为:⑴ 及时;⑵ 明确有效;⑶ 针对性强;⑷ 具体明确;⑸ 频繁;⑹ 公正公平;⑺ 积极;⑻ 面向全体。

3.专题讲座中李冬梅老师举了一个《第 6 课第二章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自助游计划》的例子,请你举一个适合你的学生的关于“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学生实践作业的例子(简述实践内容与要求及呈现方式与要求即可)。

答:例子:山西省盂县藏山旅游景点之行

实践内容与要求:1)目的地:山西省盂县藏山旅游景点:赵氏孤儿的故事。2)人数:学生5人以内3)交通工具自定,旅游时间都定为周、日。4)日程安排,一天以内,不耽误时间。5)根据日程安排穿插新广场消夏晚会,野餐活动。6)对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预带工具等等。7)撰写计划过程。

呈现方式与要求:1)呈现方式一律用word或PowerPoint,可包括图片欣赏等等。2)景点介绍可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加以叙述。3)旅游主题,设计思路等均是让这次出行成为一次成功的旅行。设计美观,合理。

4.你看了李冬梅老师“把巩固性作业放到课堂上来,每个模块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 10 ~ 15 个实践作业 ,每个实践作业用时 60 分钟。实践作业采取成就性评价,要求应用当堂所学内容创设并解决实际问题,开放主题,只提出实践上的要求,配以评价量规,依据评价量规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的做法后,有什么感想?你自己今后有什么打算?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第5篇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信息技术教师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给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推进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因此,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一、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几个途径

由于信息技术新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广、理念新,为了尽快调整我们的教育观、课程观和学生观,以及提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途径。

1、从教师培训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除了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之外,我们还定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科组内部互相培训。做法是:先通过科组教师的集体讨论,确定需要进行内部培训的内容,并根据给每位教师的特长布置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然后我们再利用晚上或节假日的时间进行科组内部教师培训,有时我们还邀请了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参加我们的培训活动。

2、从互动交流中获得专业成长

互动交流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一直很重视外出交流学习活动,新课改之后,我校要求每个学科组每学期必须到市内外的一些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们重点对新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探讨。通过与同行们开展平等、坦诚的专业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分享经验。每次的交流活动都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从集体备课中获得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全体任课教师参加,

备课组长组织落实,并做好集体备课情况记录。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课时积极发言,集思广益,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集体备课时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以及做到“四个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综合练习。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基本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则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体现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统一。

我们现在还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多校之间的集体备课模式,更大范围实现经验共享和优势互补,让更多的教师从中获得专业成长。

4、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专业成长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

同时,我们每堂课下来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

5、从案例剖析中获得专业成长

为了更好地让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老师经常互相听课,年轻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汇报课,老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示范课,课后必须进行评课,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实践了一种“以教学案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的教师成长模式。

另外,在到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时,我们会要求兄弟学校尽量给我们安排听课的机会。同时,兄弟学校来我校交流时,我们也尽量安排课给他们听,课后我们都要进行评课,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

6、从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面对新课程,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实践证明,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我们教师之间的合作,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教师潜能,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教

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7、帮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生力军,是未来办好教育的希望。青年教师有着精力充沛、勤奋好学、工作认真、事业心强等优点,但也因教学时间短而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我们要求让青年教师多听课、多学习、多交流,同时,我们还对青年教师实施拜师制,要求有经验的老师多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

二、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及在和同行们的讨论和交谈中,发现了一些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来说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放下怨言,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们在参加一些信息技术工作会议时,发现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信息技术教师之间多数在发牢骚、吐苦衷、抱怨言,说来说去还是地位低、待遇差、领导不重视等话题,最后会议不了了之。我们认为,能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命运的只能靠自己,放下怨言,通过主动的学习、交流、研究、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2、专业成长应该是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两个方面并重

信息技术教师中不少这样的教师,专业技术很不错但教学能力不强,这种情况的男教师比较多;还有一种就是教学能力不错,但是专业技术方面比较差,这情况的女教师比较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注重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我们认为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既要掌握好专业技术更要精通教学技艺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3、教师集体学习效果好于个人独立学习

现在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是靠自己的自觉和兴趣去学习和研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这样教师花的时间多,也容易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全面、不系统,更会造成教师之间的差异悬殊过大。我们的做法是:科组统一安排教师培训,系统性地学习,有针对性的研究。我们这样做学习效率高,学习内容多,大家都很有收获。

4、建议教育部门多组织一些实质性的教师交流活动,少做一些报告

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培训者利用讲授的方式,把所谓的新思想、新观念传递给教师,教师接受培训的过程是忠实的听和记,然

而真正认真认的教师却不多,这种培训不但失去了培训的意义,还增长了教师的疑惑。其实,每个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的实践知识。教师培训应当是,让教师之间多些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交流增强教师的力量,给教师以智慧和信心;通过交流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培训者就要从传授者、教导者、训话者的角色中脱离出来,让自己成为一个与教师平等对话者,教师内在思想的激发者、培训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讨论的协调者和引导者。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范文第6篇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我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持续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一新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很有兴趣,慢慢的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透过和学生沟通,我发现很多学生都透过计算机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转变学生的认识。根据学习的资料适当的透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实现教学,选取性的安装一些电脑软件,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是教育的主题,只有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到达我们教育的目的。计算机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比较喜欢计算机,我们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上的一些操作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个性注意知识的衔接,在学习到与以前信息课知识相似的资料时,不需要详细说明,教师只需要适当的提示。个性是讲到一些工具的使用,新教材提到了很多的类似工具,大部分工具的使用都大同小异,这时教师能够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看书,或上网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用超级解霸对视频进行剪辑时,就能够只讲其中的一部分操作,其他的操作能够由学生结合课本和老师的提示自学完成。学生透过自我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潜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潜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营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创作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师爱”激发学生情感,把“师爱”寓教于教学之中,透过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就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的情感,从而产生用心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在用心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

上一篇:铅锌矿中铅锌测定方法范文下一篇:庆元旦游艺会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