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范文

2024-06-23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的低年级语文每课大约都要认十多个生字。学生对识字有着很大的热情和新鲜感,可每次进行检查时都发现他(她)们并没有很牢固地掌握这些汉字,很多学生即使能读准字音,也不一定能正确地运用。较大的识字量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也影响新课的教学。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量大是新教材的主要特征。识字量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怎样高质量的完成识字任务呢?本课题旨在将各种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和能调动学生兴趣的识字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并引入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记准音、认清形,解决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当今信息技术成就与最新语文教学理论成果,研究识字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与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识字量。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识字方法与途径并使学生

1 掌握多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解决识字教学中常见的多音字、形近字混淆等问题,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艺术和教学素养,使教师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4.通过识字多元化的课题研究,提高农村学生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新课程在农村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综合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本次课题研究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与措施 二月份:

1、制定小课题研究计划

2、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2 三月份:

1、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四月份:

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五、六月份:

1、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一月份:

1、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年级识字是孩子识字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而目前一年级识字教学较普遍存在“高付出低效果”的问题,教师下了很大的工夫和时间进行识字教学,而学生识字率始终上不去。问题的原因何在?一是识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被冷落,许多教师年级段越高越忽视识字教学,而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上;二是识字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师采用同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去学习所有的汉字,学生在掌握过程中对简易的汉字用了过多时间,而掌握到难理解的汉字却反而时间用得少,时间一久,学生对难理解难认读的汉字更无法有效学习。三是识字方式机械化。虽然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要教给学生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识字方法,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图方便,不注意识字方法的变换,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明显下降。课堂因缺乏生机和活力,而大大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让孩子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拓宽识字渠道,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

4、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综合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本次课题研究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与措施 九月份:

1、制定小课题研究计划

2、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十月份:

1、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一月份:

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十二月份:

1、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一月份:

1、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小课题研究教学反思

学会短诗赏析方法,扣开诗歌的大门

在中学诗歌教学中,我们交给学生的应该是一把认识理解欣赏诗歌的金钥匙。只要学生提高了兴趣,掌握了欣赏诗歌的方法,中学课本中篇幅较长的诗歌学生也就容易进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会既省力又省时,做到事半功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短诗赏析教学中一些心得体会。

我国原始诗歌中,《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只有八个字,但它却反映了我国渔猎时期人们砍断竹子,制造狩猎工具,用弹凡追捕猎物的劳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在劳动中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要让学生懂得诗歌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情感的需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对于这首出现在《荆轲刺秦王》课文中的诗句,首先要求学生弄清历史背景,故事脉络。荆轲刺秦王,临发之日,太子丹与相厚宾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至易水之上,设宴饯行。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也来送行,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声甚哀惨,宾客及随从之人,无不涕泣,有如临丧。荆轲仰面呵气,直冲霄汉,化成白虹一道,贯于口中,见者惊异。虽然只有短短两句,但它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活脱出荆轲入秦的慷慨悲壮,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质和人物形象。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很好把握人物的悲剧命运。

北岛的《生活》只有一个字:网。这是世界上无法再短的诗了。把我们的生活用一个“网”字来概括,我们的生活就像一张大网,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让学生充分体味这个字的分量,使他们懂得每个人在社会中并非孤立,往往是你中有我的痕迹,我中有你的影子,并努力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社会。

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诗以其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和辩证思维的哲理之光,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烈的艺术力量。教师必须指出:这是一首时代色彩很浓,表达一代人的感情的好诗。“黑夜”象征**的年代,“黑色的眼睛”是既指实,又指虚。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这是实指。黑色又有阴暗,低沉、哀伤的情绪色彩,虚指。“文革”在一代人心中投下了沉重的阴影,留下了累累创伤。造成阴郁,苦闷和哀伤,从而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扭曲青年灵魂的邪恶力量。尽管黑夜给青年一代带来了灾难,使他们沉沦和迷惘,但就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们仍未失掉对光明的向往。奋起,觉醒!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枰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这首诗主要从思想内容去欣赏,诗人的忧愤深广,苟活者没有重量,赞美带血的头颅,说出真理,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看得出这是献给张志新式的悲剧英雄的壮丽诗篇。这是一种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壮烈人生。她们在暴政高压下,选择了真理也就选择了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永生。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为捍卫真理、自由、人权而死,为揭露搞阴谋的愚民政策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通过这样的短诗欣赏,从而升华了学生们的情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3)能说出本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药品,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学会对仪器的使用以及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

(3)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2)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仪器和药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器材:锥形瓶

试管

集气瓶带导管的橡皮塞长颈漏斗

药品:石灰石

碳酸钠稀盐酸

稀硫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生成co2的反应,有哪些呢?如:

c+o2==点燃===co2

c+2cuo=高温==2cu+co2↑

学生写出有关方程式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导入]:制取co2有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今天重点学习实验室制法.除学过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外,能生成co2的反应还有很多,实验室制取co2用哪种方法好?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引导学生知识过渡点明主题

[板书]: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

[探究]:实验台上面提供了四种药品: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请同学们在点滴板上做下面3个实验,比较三个实验的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

、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

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让学生通过探究作出判断,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讨论]:用哪一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分组讨论、作答

[结论]: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记忆

[提问]:

c+2cuo=高温==2cu+co2↑

c+o2==点燃===co2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思考、回答

让学生明白实验室制气体的基本要求

[板演]

一、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co2↑+H2o

总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初步理解和书写反应式

[设问]:我们已知道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你能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设计出co2的发生装置吗?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和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下一课题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讲述]:请同学们回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装置。(投影)

学生思考、回答

引起学生回忆

[提问]: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发生装置是否也适合于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吗?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对比得出装置设计思路

[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溶解性和气体密度决定。

[讨论]:设计制取co2的装置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探究]:实验台上面提供了多种仪器,你认为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应选择哪些仪器?怎样组合?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比较,分析设计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分组)

学生动手组装仪器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老师点评

还可以用什么仪器替?

学生讨论装置的优缺点并回答

培养变通能力和发散思维

[操作]: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加药品

(3)收集(怎样收集?为什么?)

讨论、回答

让学生熟悉制二氧化碳的操作过程

三、收集方法:

四、怎样检验已收满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教育部新课程计划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又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并在最后设计了22个研究性课题。对于这些研究性课题如何认识,怎样开展教学和研究,我们必须加以探讨和实践。

一、新大纲中研究性课题的特点

1围绕问题开展教学和研究。对于新大纲中的22个研究性课题,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由学生选定或研究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课题。这些课题既是学生研究和学习的问题,又是学生研究和学习的载体。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和能力,对于知识的选择、积累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和运用,都完全以问题为中心,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是横向的、交叉的和全方位的。

2是开放性的学习活动。由于研究性课题的学习活动更多地依赖课本外的教学资源,且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研究的内容、方式各异,因此,其研究和学习必然会突破以往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课题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和确定课题,采用个人或分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过程及内容、方式、结果,都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学生对研究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负主要责任,他们真正地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4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学习并非一定要求学生达到\"发明\"\"创造\"的标准,而更重视研究、学习的过程,强调综合和运用。它要求学生去发现所学学科知识的联系,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定课题、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知道除课本外,还有很多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使他们在今后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达到\"发明\"\"创造\"的境界。

二、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模式

1搜集文献资料。根据课题的要求搜集、利用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通常是把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并得出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服务,如\"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如何看待五四精神\"等课题。

2写论文。根据课题确定题目和涉及的范围,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应该包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对课题的分析论证及得出结论,并可附上资料来源或参考书目。如\"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等。

3开展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通过对企业、学校、家庭等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分析相关材料,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等课题。

4写人物小传。有些课题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和搜集相关材料,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进行研究,然后以人物传略的形式,概要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如\"世界近现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等。

5讨论思辨探究。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的题目,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交流,并将多种不同观点或论点引导组织学生相互辩论,并有史有论地作出总结,使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评价拿破仑\"、\"我国古代史上著名政治家的评价\"等课题。

三、研究性课题教学的一般程序

1参观考察、开设讲座。提供选题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对研究性课题的研习兴趣和动机。

2指导选题。进行研习方法的辅导,让学生确定研究和学习的课题。

3组织研习课题组。按照规范制订计划和课题方案。

4实施研究。搜集资料,获取数据,争取有关人员的指导。

5写研究报告。处理信息,探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6交流和研讨。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研讨,也可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评审,让学生参与答辩。

四、研究性课题研习应遵循的原则

1小组化原则。为了保证研习的有效展开,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研交流能力,通常以3~5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采取学生自愿结合为主,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度调控,使相同情趣、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一个合理的搭配,确保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

2自主性原则。在同一班级中各小组可以有相同的研究课题,也可以选不同的研究课题,允许每个小组有各自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活动课的主角。学生在活动课中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他会由衷感到创造的快乐。从中学生能体会到集体力量的重要,同伴合作的重要,体验到成功与挫折的经验和教训。

3指导性原则。每个小组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开展研究活动的需要,由小组自己聘请有关人员担任顾问,但所有主要的、具体的研究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决定。

4特殊性原则。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以强调社会化和个性化高度统一为特征的。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保证研究性课题研习活动的社会程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充分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性课题的研习充分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差异性决定了个性发展的特殊性。

五、研习过程中应处理好几组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新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设计的研究性课题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要求我们要给学生发挥更多的\"自主\"\"自理\"作用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应是倡导者和指导者,不可一切包办代替。

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研究性课题的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同。但形式必须服从内容,必须按客观条件的许可开展一定形式的活动,并须立足本校、本地、本人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实施研习活动。

3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新大纲中的研究性课题强调社会性、实践性,走出学校,到社会去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历史教学资源的作用,以使研究性课题的研习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效果更明显。具体安排上,应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

六、关于研习的评价

1评价的特点。要体现重过程、重运用、重实践、重能力的特点;体现随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的特点;体现指导思想的特点。

2评价的主要环节。开题的评价和指导:在学生确立课题之时,对所选课题的可研究性、研究价值和研究成果的达成进行基本评估,给予学生课题研习必要的方法指导。中期检查和指导:由于十分重视学生对过程的参与,所以必须十分重视过程的检查与管理,在学生课题研习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检查和指导。结题的评价:应采取客观评定的方法,允许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将研究性课题进行到不同的阶段,取得不同的成果。只要学生围绕课题认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即使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也要给予成功的评价,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3结题应交的材料。包括:开题报告;研习记录;过程资料;总结性成果,如论文、报告等;参与人的体会总结。

总之,新大纲中的研究性课题是按教育部在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课程要求设计的,它对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此外,对深化历史学科的教育改革、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中学)责任编辑:彭 莘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一年级识字是孩子识字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而目前一年级识字教学较普遍存在“高付出低效果”的问题,教师下了很大的工夫和时间进行识字教学,而学生识字率始终上不去。问题的原因何在?一是识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被冷落,许多教师年级段越高越忽视识字教学,而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上;二是识字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师采用同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去学习所有的汉字,学生在掌握过程中对简易的汉字用了过多时间,而掌握到难理解的汉字却反而时间用得少,时间一久,学生对难理解难认读的汉字更无法有效学习。三是识字方式机械化。虽然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要教给学生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识字方法,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图方便,不注意识字方法的变换,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明显下降。课堂因缺乏生机和活力,而大大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让孩子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拓宽识字渠道,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

4、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综合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本次课题研究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与措施 九月份:

1、制定小课题研究计划

2、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十月份:

1、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一月份:

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十二月份:

1、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一月份:

1、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上一篇:开网店的详细步骤范文下一篇:课题研究计划免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