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站点建设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7

电视台站点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校中专护理专业2012级的207名学生,按照班级将他们分成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04例)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多站点仿真实训法进行教学,并就两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结果:观察组在理论测试成绩(85.69±10.01)、综合技能考核成绩(88.37±7.22)以及教学满意率(89.42%)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5.84±8.16,81.03±5.98,51.46%),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满意率,因此,应该在教学中积极的引入和采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是目前教育界中新兴的一种集开放性、设计性、实训性于一体的综合化、多层面的实践型教育教学模式[1]。它主要是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新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下,通过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学生实训教学的设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在综合操作、临床思维、团队协作、应急应变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的能力[2]。目前,我国的许多儿科护理教学中已经对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随机选择我校2012级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207名,根据他们的班级进行分组:对照组103例,观察组104例。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并比较、统计和分析两组学生的护理教学质量和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中专护理专业2012级学生207名。学生的年龄在16岁~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7岁;女性学生201例,男性学生6例;入学成绩大约在360分~400分之间,平均入学成绩为382分。按照班级将207例学生按照班级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学生103名,观察组学生104名。经过统计分析,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的结果比较差异性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学生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儿科护理教学。

1.2.2 观察组 对学生采用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儿科护理教学。具体内容为:教师依照儿科临床的实际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实训教学项目和内容的设计,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多站式模式,其项目一般包括6个,即:基本技能操作站、病案分析站、护理评估站、护士站、护理病例书写站、医嘱录入站。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临床教学的主体,以实训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对6个仿真情境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训练,并模拟突发事件训练学生的应急反应,使其真正体验到“身历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护理实际操作技术和能力,也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仿真实训巩固和实践所学到的护理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提高理论成绩水平[3-4]。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做好主导工作,及时的纠正学生在仿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漏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水平[5]。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3.0软件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情况和效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教学评分分析

临床比较统计显示,对照组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为75.84±8.16,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为81.03±5.98;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测试成绩为85.69±10.01,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为88.37±7.22。观察组学生的教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分析

临床统计分析显示,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案的总满意率为51.46%(53/103),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案的总满意率为89.42%(93/10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教学研究显示,在随机选取的207名护理专业学生中,采用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的学生在理论测试成绩(85.69±10.01)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88.37±7.22)方面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75.84±8.16,81.03±5.98),同时,在对教学方案的满意程度方面,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的学生(89.42%)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51.46%),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儿科护理知识以及实践方面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应对设计护理工作时的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教学方案方式的兴趣和满意度,从而更好的提高儿科护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晓梅.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5):1443-1444.

[2] 潘丽婷.多站点仿真实训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374-375.

[3] 郭红霞,陈红.仿真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26):2939-2941.

[4] 曾丽芳,黄谨耘,周克雄,陆爱平,罗晨玲,史瑞芬.護理技能教学中引入临床典型案例进行仿真实训的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6):79-80,116-116.

[5] 熊杰平,朱庆欣,陈晓,谢田.儿科护理多站式仿真实训教学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1,(02):62-64.

电视台站点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科学设置、动态管理

所谓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指的是企业制定的对职能进行控制的措施、方法以及程序。涵盖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企业一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基层站点必须毫无保留的严格执行。

1.1 科学设置动态管理, 提高制度的实用有效性

其一,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评估制度以及反馈机制, 针对制定和执行制度过程中存在的瑕疵, 需要持续完善。其二, 各部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方面不仅要保障制度的稳定性, 严禁出现随意变动的情况, 另一方面还应该重视现实情况, 如果制度和实际情况相冲突, 不便于甚至阻碍制度的执行, 应该及时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 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其三, 制定和出台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需要征求基层站点的建议和意见, 突出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的需, 这对制度的执行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1.2 建立制度执行追究机制, 强化制度执行力

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一支由法规、纪检等促成的追责小组, 对制度执行过程中不到位的情况予以追查。制度执行的时候, 严查制度执行不力者, 一旦出现问题要严格按照企业管理之规定给予处罚, 依托相关职能体系, 层层追责, 在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 有效结合处罚和教育, 绝不迁就问题出现者, 形成人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追究责任体系。

1.3 注重考核奖惩结合

一方面我们应该以现场处罚的方式进行考核, 在辅以全面绩效处罚, 现场考察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 如果问题影响面较小且不严重, 可以在现场对责任人处于罚金。另一方面, 应在公司内设立奖励基金, 各个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分配资金, 受到处罚较多的单位或者部门分配的少, 反之则分配的多, 有效结合奖惩, 凸显制度之执行力。

2 分权管理, 加强监督

一旦少数人手中集中过多的权力, 那么会出现滥用职权的风险, 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则风险会更大, 这也是导致违法乱纪的根源,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散权力并透明化运作, 在企业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必要时引入法律。

2.1 数据全面公示制

当前在基层站点公示制度中大都公示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规定的范围, 仅仅公示一系列的数据很难实现监督的目的, 我们应该把石油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进行公示, 保障运作的更加透明;其二, 严查石油生产经营中存在或者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的环节、手段等向各基层站点以及社会公布, 引入舆论监督机制, 把公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双管齐下, 不断强化监督, 提升监督的效果和质量。

2.2 探索站点人员交流制度

定时更换易发生违法乱纪工作岗位和环节, 一些岗位很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重视这些岗位的监督和检查, 更要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轮岗, 同时选派在该岗位工作人员的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技能技术, 要对其思想素质以及政治素质进行严查, 争取选拔高素质人才在这一类型岗位工作。

3 立足思想深化教育

3.1 教育先行, 主动防范

依托企业的廉政文化建设、石油企业文化建设, 进行以党性修养、廉政办公、美好家庭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员工经常性学习和反思。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多思考、常反思。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强化自律、自强, 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力度, 牢固树立党纪国法意识, 从思想意识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激发思想、合力并进

建立健全交谈意识, 激励员工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 为企业员工主人公意识的树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员工的归属感更强。单位要营造“家”的氛围和文化, 以此促使主人公意识的树立。积极引导员工职业信心的树立, 把员工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激发。通过良好的激励措施, 让员工的主人公意识更强, 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良好的氛围, 这也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前提。

4 结语

基层站点是石油企业生产的基础, 更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基层站点中存在的问题, 并技术的解决, 这对基层站点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实现管理和经济的双丰收, 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对石油行业而言, 基层站点是其最重要的组织之一, 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安全、文明生产息息相关。因此, 我们必须探析强化石油基层站点管理和监督机制, 不断提升基层站点管理水平和质量, 这对石油企业总体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石油,基层站点,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毛年永.活跃企业细胞夯实基层基础——关于诸暨市供电局基层班组建设的调研报告[J].农电管理, 2011, 10 (32) :29-31.

[2] 莫安平, 陈池.创先工作在供电企业基层班组中的实践——立足创先“标杆班组”带动班组创先结硕果[J].广西电业, 20 13, 1 2 (29) :77-81.

电视台站点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为了保证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有良好的管理质量,应认识到财会人员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方面重要作用,并能结合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的财会人员工作方案。本文就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方面财会人员相应的能从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财务人员;广播电视;能动作用;设备管理

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是保证现代电台、电视台能稳定播放节目的关键,并且在现代人们对电视节目、广播节目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之后,也就更需要电台、电视台能通过合理的使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来提升节目质量。而在对广播电视技术设备进行管理时候,也需要财务人员能发挥协同管理作用,让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选购、检验等工作有更好质量。

1 发挥财务管理人员在理财方面的作用

在电台、电视台发展的阶段中,除了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有了巨大提升之外,电视台以及电台当中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性能也有了明显提升。通过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更新、升级,使得电视台播放节目的画质、清晰度有明显优化,让人们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了有了更好的综合体验。而对于电台而言,通过高质量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使用,也让广播节目的稳定性、清晰度有了提升。目前电台以及电视台所使用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部分是从外国引进而来,这些设备的质量良好、功能全面并且也具有良好播出效果,推动了电台以及电视台的发展。而在电台以及电视要使用这些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同时,也需要做好这些设备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能做好电台以及电视台当中广播电视技术设备使用方面的考核工作,让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使用有良好的规范性比。比如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数字类型摄录一体设备、数字调音设备、数字类型编辑放映设备以及数字类型编辑摄像机设备等各种大型音像设备,在这些设备使用的时候要能做好相应的考核工作。要能在电台以及电视台内部当中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方案,在相应人员使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时候做好审批以及记录工作,并将各项记录信息整理成完善的档案库,让广播电视技术设备使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在实施了高度规范化的管理方案之后,也就能在设备出现损坏的时候迅速找到责任人,让人们在使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时候有高度责任感,实现设备使用阶段完好率的提升。

其次,电台以及电视台在开展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工作的时候,还要注意到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综合使用率,注重提升设备的综合使用率。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应能对现有的设备管理制度、方法进行优化,将各种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集中起来,采取专门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方式。在设备采购、管理方面中,应能克服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中小而全的问题,避免出现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重复采购的情况。通过建立综合性类型多功能工作基地让各种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全部集中到基地当中,这样也就能实现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高质量管理,避免了由于设备分散、管理人员疏散而带来的各种问题。而且在将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集中到综合性管理基地当中之后,能通过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统一、高效管理,在降低管理、维护成本的同时让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发挥了更大价值,推动电台以及电视台的高速发展。

第三,在当前的电台以及电视台当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电台以及电视台发展的基础设备,对于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工作而言,计算机也同样重要。在工作人员开展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能建立高质量、全面的数据库。通过计算机设备的运用,使得各个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质量均能得到准确掌握,实现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质量的提升。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工作中落实了计算机技术之后,管理人员的在工作中的工作量就能明显减少,降低了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方面的人工成本。另外,从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计算机的利用也具有深远意义,由于计算机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方面有强大作用,因此广播电视技术设备计算机管理模式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通过在现阶段逐步落实、完善计算机管理模式,则能为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

2 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选购阶段财务人员作用分析

在进行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选购的时候常会涉及较多方面,而财务工作者应能积极的发挥本职作用,通过参谋分析、质量监督、采购审计等工作的开展让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选购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财务工作人员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选购方面发挥作用的时候,首先要能做好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正确选择,在进行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选购的时候要能准确的电台以及电视台发展需要,从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实用性、具体功能、采购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广播电视技术设备选购工作有良好质量。由于现代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在不断升级、发展,因此财务工作者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进行选购管理的时候也要能注意到更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要详细的分析广播电视技术设备运行效率、设备在出现故障之后维修工作的便捷性、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在综合了这些方面因素之后制定出最为合理的选购方案,使采购成本、设备性能等条件达到平衡。

在设备购置时,必须编报请购计划,统一办理订购和采购。财会人员要和有关人员对购置计划进行合法性审计,手续不完备不能同意购置。履行经济合同时,财会部门必须取得合法原始凭证,并按约定付款。如果发现设备损缺,应马上按合同条款向供货或运输部门提出查询。设备购入后,财会人员也应参与设备验收,同时对设备的价款进行合理审计。要严格按制度办,按合同办,坚决制止各种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只有认真充分发挥财会人员控管作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才能保证广播电视设备的质量、保证广播电视的安全播放。先进技术设备是电台、电视台重要的技术资源,也直接关系到广大观众收看收听的效果,只有合理地进行设备投资,才能在竞争中求发展,所以必须在设备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能动作用,协同有关部门真正负担起设备的选择、购买、检验和管理等任务。

另外,现代电视台、电台当中使用的设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各种类型优秀设备层出不穷,这在让电台以及电视台工作质量有明显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在进行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时候的难度。由于社会对于电台以及电视台的节目质量要求在不断提升,因此电台以及电视台当中各种设备的优化、发展也将是一种常态,需要财务工作人员能积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提升自身能力,以达到应对广播电视技术设备不断发展的难题。在实际提升综合能力的阶段中,财务方面工作人员应能借助网络等先进技术,了解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发展动向,同时也要加深对电台、电视台的了解,掌握电台、电视台在发展中的具体需要,通过财会工作者个人作用的发挥,提升电台、电视台当中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

3 结束语

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管理方面,财会人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成本提升、功能丰富之后,更需要财会人员能做好管理工作、保持较高的能动性,使广播电视技術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薛君.炼铁高炉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7).

[2]赵杰.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067-00067.

[3]唐熙明.自动化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环球市场,2016(31):151-151.

[4]杨光.缩微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31):82-83.

[5]张驰.铁路车站建筑环境设备自适应动态节能运行管理平台[J].建材与装饰,2018(12).

电视台站点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企业文化和管理沟通是目前企业管理的热门话题。本文从企业文化和管理沟通的理论和内涵出发探讨了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通过管理沟通推动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这一观点。

[关键词]管理沟通;企业文化;沟通

1 企业文化的回顾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与企业的存在有着一样的久远历史。但纵观企业文化的历史,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提出却仅仅在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美国和欧洲学者开始研究东西方管理方法的差异,结果发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带来了企业文化相关研究的兴起。1979年,Andrew Pettigrew在1979年发表的 《论组织文化》最早提出了“组织文化”这一概念。随着1981年William Ouchi 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1981年Pascale & Athos的《日本的管理艺术》等著作的发表,企业文化正式进入人们的眼球,并真正成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如今,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最热衷议论的话题,而且大多数人将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有无活力等都归咎于企业文化的好坏。的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并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等理念的总和,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各企业成员所认同的并在行动上付诸于实践行动中的价值理念。

2 管理沟通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自从有了群体活动,就有了管理,而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必然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是一种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沟通是人类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因此,组织成员之间良好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

《大英百科全书》对于沟通的解释是: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之交换信息的方法”。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认为:沟通“可视为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成员,将其所决定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成员”。从管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定义为:在各种管理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沟通主体(沟通者)基于一定的沟通背景,为达到一定的沟通目标,在分析沟通客体(沟通对象)的基础上,将特定的信息或思想、观点传递给客体,以期获得预期反应效果的全过程。

管理沟通与其他沟通相比具有以下特征:①沟通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组织。管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单纯传递,还包括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②沟通发生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管理沟通与一般沟通的区别在于沟通的背景是发生在管理活动或商务活动中。因而沟通的目的性更明确,对对方的反馈期待更高。③管理沟通是为了达到管理的目的而进行的沟通行为与过程。如果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管理目的或目标,那么,这样的沟通就不能称其为是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按照沟通方法可以分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道具沟通等;按照沟通范围区分,我们可以把管理沟通划分为人际沟通、团队沟通、部门内沟通、跨部门沟通、组织沟通,以及组织与所处环境的组织系统沟通、外部沟通;按照沟通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划分为部门决策沟通、企业决策沟通、企业战略管理沟通及企业文化管理沟通等。

管理沟通作为管理科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发挥着作用。

管理沟通可以认为是企业成员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传递过程。企业文化关注的重点是企业中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而管理沟通则主要关注管理中信息的传播、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企业文化主要解决企业中成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问题,管理沟通主要解决信息传播流畅性和效果的问题。可以这样理解企业文化与管理沟通的关系,管理沟通是手段,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沟通这种手段我们所要传播的具体内容。如果我们把组织比喻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那么管理沟通就犹如保持其良性循环的一根根血管,而企业文化则是血管里流动着具体的血液和养分。

3 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

3.1 管理沟通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手段

文化最需要也最适合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既是管理沟通的手段、目标和结果,又是沟通的环境和背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和工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地,在企业中,我们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文化中的每一个具体内涵,总是通过少数人探索实践或倡导带领下而形成,而在形成过程中,必然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等沟通方式向外发散,并逐渐被企业中的广大员工所认识、理解、接受并认同,从而形成“共识”,最终成为企业文化中的具体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沟通的作用是巨大的,乃至不可或缺的。若企业内缺乏沟通或不畅,员工则无法认识、理解企业文化,更谈不上接受、认同企业的文化,而游离于企业文化之外。员工和企业没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这又会进一步致使沟通的破坏并恶性循环,最终危及企业生存。

3.2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管理沟通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单单把员工看成“经济人”,而重视了人的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了精神激励并重视员工身心需求,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所以企业文化正是通过管理沟通而体现的。试想在一个企业中,如果缺少正常管理沟通渠道,企业员工想法和需求都无法传达至企业管理决策层,管理者就不可能重视员工,更别谈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还包括了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形象其实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的形象是需要塑造和传播,而塑造和传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的作用。管理沟通不仅仅是向内的,同时也是向外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形象需要通过企业的外部沟通才能建立并广为流传。

3.3 管理沟通推动企业文化变革

市场竞争中,企业变革不可避免,而企业文化也必然随之变革。而在变革中,管理沟通机制便是保证企业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不断发展的要素之一。良好的沟通会促使员工重新审视个体与企业,学习了解新的企业文化。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制度层。充分的沟通也可以将企业变革中的冲突转化为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并创建新的企业文化。

3.4 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管理沟通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理念,其中也包括企业的宗旨和使命,而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其存在的根本目标和原因。而企业的理念、宗旨和使命等这些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都必须通过沟通让企业中的员工理解,才能认同并进一步按照已有的企业文化行动。没有管理沟通,企业使命只是句空话,是无法转化成生产力的。

综上所述,没有管理沟通,就没有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更不可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必要方式和工具。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中创造出一种企业独有的优秀企业文化,使这种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员工自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沟通。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才能建立一流的企业文化,从而创建一流企业。

参考文献:

[1]孙健敏,徐世勇.管理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朱凯斌,刘美玲.沟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44-47.

[3]陈庆玲.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提高沟通效率[J].当代经济,2007(9):35-36.

[作者简介]刘哲(1985—),男,湖南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戴良铁,男,博士学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

电视台站点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如果说电视产业第一次转型升级是以CRT到平板的进化为代表的技术革命;第二次转型升级,则是以电视智能化为代表的商业模式的演进

如果没有欧洲杯和“欧债杯”,你猜眼下的电视开机率会怎样?根据央视市场研究机构(CTR)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黄金时间的开机率已从三年前的32.5%下降到31.5%。另一则数据更为直观,北京地区的电视机开机率甚至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电视观众的年龄结构出现老龄化。如此,若延长退休时间,其或将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数据的准确度值得商榷,但是电视观众的流失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在年轻人群中尤为显著。总结原因,广电总局的“限娱令”可以理解,但“广告时间插播电视剧”难辞其咎,而互联网视频、游戏、电商等大热,移动风暴肆虐等更是始作俑者,至于某求职节目被青年导师带头抵制,某当红主持、明星被雪藏、封杀等,则既非充分条件,也没有纠结的必要。

电视的新命题

按照正常的逻辑推测,开机率下降,看电视的人少了,电视机卖给谁?电视产业正走向末路?或许据此下定结论,未免太过武断。“不管看不看,电视还一定要买。”多位消费者一致表示。的确,年轻人买房后第一件事就是买台像样的电视,电视已成现实的必买品。

资深家电产业观察家,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接受本刊采访时说,“电视开机率与电视产业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因果关系。不看电视并不意味着不买电视,如今,电视甚至成为客厅、卧室的标配。现在家里不是一台而是三台电视,开机率下降很正常。”

刘步尘曾任TCL集团彩电新闻发言人,对电视产业更有深刻的观察,“年轻的消费群体看电视时间短了,都奔着互联网去了。过去,人们看电视是因为没有太多选择。现在,从互联网、手机都能获得娱乐和资讯,手机、PAD在任何场合都可以使用,而电视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在固定场合使用。”根据他的观察,“无线网络时代的到来,将使电视的命题发生转变。”

中国电子商会某专家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也赞成刘的观点。他认为,“人们的信息来源、娱乐手段多元化,分散了,消费者有多种选择,不像20年前,只有广播、电视,选择有限,开机率下降是必然。”他说,“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正如同纸媒体受到传统互联网的冲击,但不能说纸媒体就没有出路了,关键看怎么去应对改变。”

该专家告诉记者,“未来,电视叫什么都不好说,其功能肯定不是单纯用来看,而是将逐渐转变成用来玩游戏、看电影、上网购物、打电话、甚至变成家庭的控制终端。尽管现在电视与互联网还有些冲突尚未理顺,但三网融合的历史潮流是阻止不了的。”

更进一步,“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看电视的人越来越老,看电视的人越来越挑”,但不能否认的是,电视没有失去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和特点:中老年不习惯在书房用电脑,他们还是喜欢用遥控器,看大屏幕的电视。如此,只要发挥电视的特征,电视产业并非无药可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家庭会买台电脑看网络视频直播么?如果家里只有一个人,那可以,但如果是三个人,那肯定不行。电视机的作用是‘聚’,电脑是以个人为核心,电视是以家庭为核心。尽管未来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但‘聚’的优势可能使它不会倒下。”

国外实践证明,电视机作为“第一屏”的地位也并未被撼动。据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副总裁Susan Whiting在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显示,美国视频观众平均每月在手机和电脑上看节目的时间花费却不到9个小时,在电视机前享受的时间却高达146个小时,更有数据显示,美国市场每年投放在电视上的广告费达700亿美元,而全世界有40亿电视用户。

对中国电视产业的前景,刘步尘则是长期看好。“哪家电视机企业日子不好过?哪家电视机企业日子好过?天天不好过,日子天天过。电视企业天天在长大,天天在发展。”他认为,“中国电视产业一直往上走。无论是产品,还是企业规模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参照各电视上市企业的财报,国内电视厂商的生存状态便一目了然:海信电器公告显示,2011年业绩大幅增长超出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四川长虹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4.06亿元,同比增长38.99%。创维数码2011财年全年盈利为11.74亿港币,远超市场预期。TCL多媒体甚至将2012年LCD电视机销量目标从1380万台调高至1520万台……

此外,作为家电下乡政策的延续,节能补贴6月1日又重新开启,对电视产业又可谓超级利好。此外,日前工信部发布的《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以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产值要比2010年翻番,达到2万亿元。“这将鼓励业内外资本对彩电业持续高投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评价称。

对此,业内人士则认为,“未来电视业的竞争,是产品、技术的博弈,要靠市场考验。每个企业、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政府不要过早地外来干涉,政府对产业也最好不要扶持。”该人士说这番话时,与其他家电一样,电视也正受惠于家电下乡、节能补贴的政策利好。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前不久,中国电子商会某专家刚刚发了一条微博。他坦承“无论是节能补贴新政的出台,还是最近智能家电相关《通则》的实施,这些利好政策的推出无疑将会起到催化剂作用,这将有利于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扩大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

但他同时强调,“补贴的结果很有可能让某些企业患上‘补贴依赖症’,一旦政府补贴减少或没有,企业马上出现亏损,这也折射出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很弱的现状。因此企业必须正视补贴政策的意图,加快企业转型,增加内在增长力。”

他更将矛头直指某面板企业,因为政府过度参与,该企业六年五亏,饱受业界诟病,甚至被指责为圈钱游戏。他说,“靠政府支持,到股市上去圈钱,股民应该醒过来了。技术不换代就肯定没救,亏了由政府买单,整天画大饼,用一个大饼罩住另一个大饼,就是用另外一张信用卡,来还现在这张信用卡。”有人认为,不能因为某些企业亏损就抛弃它,国家还是需要有自己的民族工业的,但也有人表示不敢苟同,“美国没有鞋厂,美军穿的鞋也是最好的。”

可以理解,家电下乡、节能环保补贴等为企业转型提供了空间,但随着家电消费刺激政策退出,电视出货量可能出现负增长。该人士认为,“短期的试点,作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值得反思的是,政策刺激能给产业带来多少利好?在资本市场层面,首先引起了一轮轮的热潮。然而,这种补贴模式,只是引导一种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并不能拯救行业。

该人士说,“过去几年,因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红利拉动的原因,家电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火,但是这种结果也形成了对家电内需市场的透支。因此,随着前一轮政策的结束,今年家电行业遇冷的情况并不意外。此外,在政策红利刺激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扩大自己的产能,这些多出来的产能因为闲置将占压企业的资金,势必会造成产能过剩。”

转型的新机遇

电视仅凭“聚”的优势就能保持“青春”?主流的观点有:一方面,电视如今已经成为客厅的主要装饰之一,电视市场是刚性需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电视就是面子,电视越大,面子越大”;另一方面,随着3D、高清等的盛行,网络视频、移动电视与传统电视在清晰度,流畅度方面仍相形见绌,“看完一次电视直播欧洲杯以后,就再也不想看网络直播了。”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电视产业持续的自我革命。刘步尘说,“现在的电视已经不是原来的电视。如果电视还是原来那个方重盒子,肯定不会有多少市场?如果电视企业还是按原有的道路往前走,肯定没有出路。而电视企业却是在变革中生存和发展,是主动性的革命。”

细数电视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无论从外观设计、机器性能、成像技术、附加功能等方面,现在的电视机跟20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CRT电视到平板电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从扫描成像到点阵成像等;在屏幕方面,也有CRT、等离子(PDP)、液晶(LCD、LED)、3D、OLED等的演进。

客观上,电视为用户带来的视觉体验的改善,在技术层面,其则反应了微妙的技术演进,而在产业界却是翻天覆地、涉及企业生死的革命——这在中国电视产业早已得到印证。

作为曾经CRT时代的霸主,康佳就因没有把握好平板时代的节奏而渐渐沦落。安信证券在其最新研究报告摘要中如是说,“伴随CRT时代彩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康佳逐步发展为国内主要彩电品牌之一。但是,在从CRT向平板电视转换的彩电技术变革中,康佳技术转型落后于市场步伐,导致公司盈利水平急剧下降。进入2011年以来,公司再度步入了业绩的低谷,前三个季度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净亏损1.56亿元。”

TCL也因对趋势的错判而走了不少弯路。2004年,就在TCL坐上“彩电大王”头把交椅第四个年头,也为相信CRT电视在中国的春天才刚刚到来,其不惜长途跋涉远征欧洲,大手笔收购掌握CRT核心技术的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这在当时看似无比风光的收购行动,事后却被证明,是带其走进错误深潭的罪魁祸首。

相反,因为把握住从CRT时代向平板电视过渡的节奏,海信、创维等则逐渐上位。在2004~2009这五年间,海信没有任何置疑地成为行业的领导者。2004年6月,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对外放言,平板电视摩尔时代即将到来,并发布了海信Anyview全球平板战略。

海信集团主管电视业务的副总裁刘洪新对媒体回忆说,“当海信率先把城市市场的CRT撤掉时,内部曾有过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对海信电视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有影响。”但实践证明,海信这一“有些孤注一掷的选择”拯救了自己。这年10月,海信平板电视跃居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占有率首位。直到2011年,海信已经连续八年把持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第一。

如果说,从CRT时代到平板电视时代,是电视行业的一次大规模转型升级,那么,随着最近诸多IT巨头涉足智能电视市场,传统电视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3D电视产品,而智能电视、3D电视功能也在不断拓展,电视产业必将再次迎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

刘步尘在博客上写道,“今天3D电视的处境,与2004年前后的液晶电视十分相似。那个时候,液晶电视刚刚兴起,CRT电视仍处于霸主地位,对液晶电视形成压倒性优势。2003年,液晶电视销量不足10万台,与当时CRT电视约3500万台的销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奥维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月,智能电视渗透率已达13%。据预测,2012年中国平板市场的智能电视渗透率会达到27.6%,规模将会达到1190万台。随着智能电视终端的快速普及,以智能电视为主要载体的家庭智能社区将真正成为可能。同时,在智能电视终端及其用户保持高速增长的预期下,智能电视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主体将会快速扩大。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据表明,到2015年底,互联网电视保有量将达1.5亿台,预计2012年全年互联网电视渗透率将高达48%。对于2012年的中国彩电市场,TCL多媒体副总裁杨斌的预测是:“3D电视容量可达1600~1800万台,云电视容量1000万台。OLED产品会在下半年小批量上市,彩电行业再次面临结构性升级。”刘步尘认为这基本符合预期。

国外的情况更值得参照:根据德国电子企业协会估计,目前在德国出售的电视机几乎一半可以与互联网相通。今年全欧洲销售的智能电视已经达到市场份额的68%,达1910万台。

实际上,由平板电视向智能电视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企业扮演了先驱的角色,海信就是先行者之一。2010年,海信率先在业内推出智能电视的概念,并在当年1月的CES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海信要做智能电视的应用商城和操作系统。而这比Google TV的推出早了整整6个月。此后一年,包括TCL、康佳、三星、海尔、LG、厦华、松下、夏普等中外品牌就有超过40个系列的智能电视上市销售。

创维切入智能电视,则打出了“云电视”的旗号。2010年,创维的这一举动在业内引发了一场地震,各大电视厂商纷纷跟进,智能电视风起云涌。2011年4月的数据显示,创维在彩电销售总量上已经实现了六联冠。在2011年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创维又推出了云健康产品。正如创维新任行政总裁杨东文所言,“云电视当是今年的主流”。

2011年4月,在中国(深圳)消费电子展上,云技术、智能应用以及3D技术成为了展会的三大热点。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对于云技术以及相关的3D智能云电视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作为民族品牌的代表,同时也是全球领先的彩电品牌TCL,更是召开了“赢在云时代——TCL全云战略暨2012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不仅发布了全云战略,而且还发布了两款新品。

然而,自国内一线电视品牌相继推出智能电视、云电视以来,争议就从未平息过。业界人士担心的是,电视企业一窝蜂推出只有概念,而无实质内容的智能电视、云电视,对行业并不利。更值得警惕的是,市场需求远远赶不上产品更新速度。“电视产品更新太快,对市场来说,并不是太好的事情。”刘步尘认为,“这是对电视企业的挑战,但这也是对竞争能力的体现。企业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尽量减少库存,对落后的淘汰的产品,要有前瞻性。”

此外,尽管云计算逐渐落地,智能电视正在从概念逐渐成为数字家庭的主体。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众多企业打着智能电视的旗号,操作变得异常繁琐,而价格也难以企及。业内人士认为,“对智能电视仍长期看好,但其要发展,必须要操作简单,价格必须降下来。”

无论如何,在三网融合逐步推进的新经济时代,电视产业转型升级给我们的思考是,拯救行业或行业发展,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变革,互联网如是,IT企业如是,电视厂商亦然。产业界需要不断反思、升级转型,否则不变革就将被淘汰。手机领域的诺基亚等就是例证。

融合的新趋势

智能电视正在复制智能手机的路径。与IT、互联网巨头扎堆智能手机相比,巨头涉足智能电视的热度毫不逊色。至于代表,前有谷歌,现有联想,后有苹果。2012年5月8日,联想集团举行发布会,面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首批K系列的四款智能电视。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智能电视正式上市,标志着联想PC+战略四屏产品布局的完成。

华创证券研究认为,“在技术、内容、产业等各个层面的推动下,3C融合将是大势所趋。电视作为3C中惟一还没有走向融合的产品,将随着产业链内外形成的合力走向智能化。未来智能电视将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但该研究同时指出,“以日系厂商为代表的产品层面为主的升级式创新无法取得成功。就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和其背后的产业链迅速衰落一样。”

不久之前,杨元庆就曾表示,“智能电视是PC的延伸,智能电视只不过是尺寸更大的电脑而已,它包含了以前传统电视的功能。PC企业做智能电视并不比传统电视厂商做得差。比如,在智能手机领域表现最好的并不是传统手机厂商(如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而是电脑厂商(苹果)。”他相信,在智能电视领域,IT企业能复制这份成功。而佐证是:最早推出智能电视的电视厂商——索尼并没能依靠智能电视挽救业绩,并不得不重整电视部门。

可以说,现在的传统电视企业可谓腹背受敌——除了产业内部的竞争,还有来自互联网、IT企业的挑战。刘步尘认为,“IT、互联网企业进入电视领域,对电视产业的冲击是肯定的。原来只是圈子里较量,现在又有了新对手,压力是必然的。而几家彩电企业领导人都在讲,重视苹果进入智能电视领域,因为苹果智能电视可能颠覆传统电视产业。”

刘步尘曾告诉媒体,“中国家电企业里面竞争力较弱的就是黑电产业。现在,黑电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不仅韩国、日本企业加紧布局3D和OLED产业,美国的谷歌、微软、苹果也要分一杯羹了,纷纷推出自己的TV产品,中国黑电企业的竞争对手增多了,生存难度加大很多。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加大产品创新能力及品牌影响力。当然,技术和品牌突破难度很大,需要做很多事情,但是再难也得做,总比就这么眼睁睁地耗着好。”

而有人则认为,“对一个行业来说,外来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每时每刻都有,但这并不重要。而要看行业内怎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去强调客观原因,而是要主动去改变我们的运营,能不能赋予电视机产品更多的内容,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他补充说,“说明智能电视产业能够更完善,让新的东西、新的思维进来。但是,IT企业的智能电视产品出来后,还要看能不能做成功,而且不见得有好的产品就能卖得好。”

因为,IT、互联网企业在商业模式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传统电视企业是否会沦为IT、互联网企业的工厂?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可能。“IT企业是最没有模式的、最没有技术的,电脑都是组装的,有技术的话,电脑是装不成的。”他说,“IT企业与电视企业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今后可能会融合在一起,这是两个行业的博弈。产业未来变得没那么清晰了。”

传统电视企业高层又在不同场合传达一致的观点,IT企业涉足电视不足为惧。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CTO任飞表示,IT企业进入电视对家电企业造成的冲击有限,因为IT企业与家电企业本质上存在较大差异,而这又主要表现在企业积累、用户体验以及销售渠道上。而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指出,“他们都是从IT产业的角度来理解电视,能否成功值得商榷。”

虽然在品牌建设等方面,IT企业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但是对IT企业进军智能电视市场,业内人士依然看好,而依据是,“IT企业在芯片、显示器、软件等方面比传统彩电厂商有更大的采购量,能拿到更低的采购价;此外,在软件开发以及销售渠道上更强也是IT企业做智能电视的优势。未来,IT企业将成为智能电视领域的主流厂商。”该人士说。

“国内企业一窝蜂地进入智能电视领域,说明它们在智能电视方向上形成了共识。”刘步尘认为,未来,两个平台技术方向,一是3D技术,越来越多电视台发出3D信号了,否则进入不了主流,这对硬件提出更高要求。二是智能电视,电视具备上网功能,用不用是消费者的事,但配置有没有是企业的事。而现在,很多智能电视的智能功能形同虚设。

根据刘步尘的观察,面对苹果即将推出智能电视的消息,中国企业的表现大致有二:一是在大方向是在等,在猜测产品究竟什么样;二是,在等的同时,宣传自己的品牌形象。“智能电视究竟是什么样,还没有最后的定义。现在很多企业对智能电视的理解,不代表今后的方向,而多数电视企业都在等苹果产品出来,如果与苹果的理解不同,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他认为,中国的智能电视与苹果智能电视有技术、商业模式的差距。“主要是技术问题,因为商业模式依存在技术之上。”他说,“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苹果新任CEO库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要推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因此,我们不能以传统的智能电视的观念去理解苹果的智能电视。”他说,“苹果电视的推出不是夺去多少销量的问题,而是改变了人们对电视的理解,它可能会摧毁中国电视企业多年来建立起来的电视产业基础。”

其实,何止电视,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都已经掀起了智能化的浪潮。可以说,在智能化的美丽新天地,“IT家电化,家电IT化”已成为业界认同的趋势。然而,另一种现象却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多数电视企业以多元化更具安全性撑腰,涉足手机、白电等领域。

专注空调领域的格力2011年实现835亿的营收,远超其他家电企业。 “专业化与多元化,是天花板还是阳光大道?”刘步尘说,“企业担心专业化会碰到天花板,但一味强调专业化没有意义。但值得警醒的是,多元化必然带来投资分散,春兰空调曾经做到行业老大,但因多元化战略,已经排到十名开外。反观电视企业,海信、康佳、创维、TCL等电视巨头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尽管海信地产做得不错,但对整个业绩贡献率又有多少?”

在业内人士看来,“TCL既做空调、冰箱、手机,也做电视,但影响最大的还是电视,TCL就是用电视机业务支撑了整个集团的利润。格力做空调是盈利的,海尔做冰箱、洗衣机是盈利的,但他在彩电、手机等领域并无建树。这说明什么?家电企业还是要往主业上集中。”

电视台站点建设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践调查研究,就中国电视主持人传播中文化品位战略的问题与对策提出建议。结论认为:在当代以全球化、市场化、文化大众化为典型时代特征的语境下,电视传媒中最重要的传播角色之一、时代的宠儿——节目主持人呈现出了明显的明星化、品牌化趋向;他们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心的问题,低俗、恶俗之作此起彼伏,继而成风。然而,电视主持人的新闻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文化传承和道德示范责任;在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必将大发展的形势下,主持人的文化品位应被关注。在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背景下坚持电视主持人传播的文化品位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关键词:电视主持人;文化品位;传播策略

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实施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第八条中规定:要“坚持播出内容与播出形式的高品质、高品位,不迎合低级趣味,拒绝有害于民族文化、社会公德的庸俗报道。”这其中指出,播出内容和形式要坚持高“品位”。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CCTV-10)坚持“科学品质、教育品格、文化品位”的理念,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收视份额和观众满意度节节攀升,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有“品位”的电视频道了。

“品位”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注释: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在中国古汉语中,品位一词有“官阶”之意,《中华文化制度辞典文化制度》中对于“品位”的解释是:封建时代区别官员地位高下的品级和次序。自魏晋立九品之制,北魏分九品为三十阶,隋唐至明清则定制九品十八级,每品各有正、从。按品受禄,上朝则据品就班立位,以示区别官员尊贱。由此,从词源学角度可见,“品位”大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节目质量水准的高低,这里包括节目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力、制作水准等;二是指内容的不同规格和欣赏的不同层次。据此,笔者对于电视主持人传播的文化品位作如下理解:电视主持人传播的文化品位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驾驭在节目文化蕴藉上体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和规格。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的分类,中国传媒大学张颂教授认为:节目内容和形式共同确立节目的品位,人有人品,诗有诗品。节目也可以有品位,用以考察节目的规格、档次。节目中,有高雅品位、平实品位、通俗品位,每个品位又分上、中、下三级。高雅品位,并不含有贵族、皇家所专有的意思,大体是指有一定文化深度和审美层次的节目。平实品位,大多是朴实无华、切实可行的节目。通俗品位,一般是说直白浅显,有趣易懂的节目。在实践中,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也往往采用如下的划分方法,对节目进行评价,见图1:

有人认为:高文化品位的节目就是指那些面貌正统严肃,内容阳春白雪,高深莫测,不可亲近的节目。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坚持文化品位并不是要求所有节目都传播高雅文化。有品位的文化也不都是严肃文化。恰恰的,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如何在通俗化、娱乐化、文化大众化的形势下保持文化品位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认为:文化品位的高低和节目中的文化蕴含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现代社会科学关于“文化”的定义数不胜数,它们从不同角度和思路对“文化”进行界定。但笔者研读各种定义后发现,每一种定义都没有偏离这样一个核心的问题:文化的过程就是人类“人”化的过程。人类在不断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等各种关系的精神性成果和物质性成果。这使得人类与其他动物越来越清晰地区分开来。当今的电视文化是人类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理应对文化的进步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其中的节目主持人更是处在先锋队的位置。一、电视主持人传播的实质是文化传播

刘云山同志说:电视是当今社会的“第一传媒”。今天,我们生活在电视时代的鼎盛时期,电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电视的巨大影响力。电视“创造了人类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奇迹,加速了人的社会化进程,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并且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效果与示范性导向性。”而语言传播在电视传播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语言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说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功能性的表述,说语音、词汇、语法是工具似乎还可以,如果说一句、一段完整的话也是工具,就不大妥当了。因为那里边已经包容了说话者的目的、志向、情感、精神……。现在,人们逐步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显现,语言成为文化的载体。如果从人类高级神经活动和认知、审美、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实质性剖析,它又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应该说,语言现象就是文化现象,语言传播就是文化传播。

(一)从语言传播本体分析

电视主持人传播是当代文化的重要创造力量和传播力量。张政法在他的《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一文中认为:播音主持形态反映了文化选择,播音主持行为呈现为文化流传,播音主持活动是一种文化建构。

我们认为: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媒体代言人的形象出现时,他对传播方式的规划,以及这种规划对文化的潜在取舍也就超越了个体层面而代表了媒体的选择。它不是个体的私人行为,而是体现着媒体价值,甚至反映了媒体所代表的某一集团的文化价值观念,因而必然融入判断、选择、刻画、推荐的含义;凭借大众传媒的强大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长期在话筒和镜头前出现的播音员、主持人逐渐成为大众传播中的明星。传媒的公信力与“明星效应”相结合,加之受众接受中“沉默的螺旋”效应的推波助澜,播音主持往往成为特定人群中(特定节目受众)的文化主导力量。这样,播音主持活动中的文化蕴含不但拥有了进入主流文化的“合法地位”,而且在文化流传过程中获得了“优势地位”。与目标受众对潜在受众的进一步传播现象相结合,播音主持在更大范围内影响着社会文化的流行,成为文化流传中的重要内容。当播音主持活动及其文化内涵被更多人所认同和分享时,这种文化也就成为了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主持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现实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沉积下来,成为某一时代文化的表征。同时,作为现实文化的结构成分之一,它还策划和推动社会文化的未来发展。也就是说,播音主持不仅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具有结构性的生成能力;不仅产生现实影响,还具有历史影响,产生历史价值。总之,播音主持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一环,不是“内容之王”的“形式附庸”,而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文化表现力、文化影响力和文化建构力,对我国文化的当代建设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从文化构成角度分析

从文化构成的角度分析,主持人传播是当代文化建构最主要的力量。文化的要素包括知识、情感、伦理、信仰等。语言传播是当代技术条件下新闻和信息传播最主要、最便捷的渠道,它排除了文化基础给人们接收信息带来的障碍,无论老幼妇孺,凭借人本能的听觉能力和视觉能力就能了解最新发生的信息,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电视成了人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而作为知识层面的高端,电视主持人传播在普及提高人们的现代科学知识方面同样功不可没。在电视作为主要媒介的社会中,人们通过电视主持人传播给人们带来的体验,体验着那些也许在传统社会中要积累一辈子的阅历才会拥有的各种体验,如成功和挫折、顺境或逆境、欢乐或恐惧。电视荧屏上不厌其烦地播放着各种主持人节目,演绎着五花八门的悲欢离合。那些节目中有的有着比连续剧更加摄人心魄的力量,因为它是“非虚构”的,那里的一切生死离别都是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娱乐节目中光怪陆离的表演让观众得以暂时放下工作生活中的烦恼,给疲惫的身心放个假,体验快乐,宣泄情感……人们和电视共同欢笑,流泪。电视及电视的主持人传播,成为了当代人们情感世界的重要伴侣,成为了制造悲剧和喜剧、优美和崇高的重要场所。伦理是一定的现实利益关系的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策亘古未有,这种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价值的制度给信奉传统的儒教文化的中国带来了诸多冲击,体现在电视传媒上非常明显,尤其是在电视产业化的背景下,电视传媒不仅反映市场经济,其本身也投身其中,成为弄潮儿。这使得电视上和中国人传统伦理观念相违背的现象时有出现,它在破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同时又在重构着当代的新的伦理规范。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新时期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选择,电视主持人传播在这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思想,鼓舞斗志。我国的电视主持人传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电视主持人传播构建着当代中国的信仰文化。

因此,电视主持人传播的实质就是文化传播。尽管在当代条件下,其传播内容上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过,毫无疑问的,电视主持人传播就是文化传播的本质不可动摇。因此,语言传播主体的责任和使命就愈发显得重要了。

二、提升电视主持人传播文化品位的战略意义

被称为“第五产业”的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主导产业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当今世界,以资本在全球的合理配置为先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包括文化在内的全方位的全球化,拥有潜在观众约占世界人口20%的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文化产业大市场。为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国有和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发展,推动集约化经营,提供价格合理、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趋势下,作为现代传媒业基本运作模式和王牌法则的明星制造制度已经在电视主持人品牌化进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参考作用。品牌主持人本身是电视产业最好的传媒,他们带动着喜爱他们的追随者,营造出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管理改革工作研讨会》上指出:“在电视媒体激烈竞争的当今时代,品牌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品牌开发、品牌维护、品牌经营的理念和实践早已超越了构想、设计的阶段,许多探索已经结出了硕果,直接带来了电视生产力的提高,带来了电视文化生活的丰富和繁荣。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无疑是其中最活跃、最醒目和最具代表性的因素之一,因此,树立和发扬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品牌的优势,构建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管理体系,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也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我们相信:电视节目主持人将在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将成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文化品位将深刻影响中国的文化进程。因此,研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来说,研究电视主持人的文化品位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保持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坚持电视主持人传播的文化品位是捍卫国家文化安全、保证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现代战争中,广播电视传媒已经成为舆论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和平环境下,赤裸裸的颠覆宣传较为少见,因为这种敌对的宣传已难以实现其传播效果。而那些裹挟在文化交流中的宣传,尤其是那些商业影视作品中的宣传渗透则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难以识别。这是西方进行和平演变和文化颠覆的重要策略。比如,充斥在影视传播中的商业意图对别国的商业文化安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好莱坞大片中的一个个银幕形象已经深入世界各国的影迷心中,他们喝着可乐,抽着万宝路,穿着牛仔……对于世界各国的影迷产生着巨大的商业效应,冲击着别国的传统品牌和行业。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让文化接受国的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美国的消费方式之后继而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冷战时期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Allen Dulles)曾针对美国颠覆前苏联的战略不无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西方世界十分注意用其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影响苏联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年。在前苏联解体的过程中,西方广播电视传媒在宣传实施西方“和平演变”策略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再从第三世界国家这个角度进行考察。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生存繁衍正在受到严重威胁。电视媒介使全世界的人们以很快的速度进行信息共享,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媒介生存,作为文化的消费者的第三世界的民众,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自觉清醒的民族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他们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兴趣和需要,不辨真伪地吸收,而那些国内的文化利益主体为了其自身的商业利益诉求又会大力引进和推介,这些都将加速文化的融合和强势文化的入侵。当麦克卢汉(Marshall Micluhan)最初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时候,一度还曾遭受质疑,然而到了今天,人们惊叹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生活在地球各个角落的人们都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看着好莱坞大片,互联网上80%以上的资源都是英语的。西方尤其是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无孔不入,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加入WTO后,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

交流融合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和渗透。

在我国,电视台首先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舆论宣传的前沿阵地。电视主持人则是喉舌的喉舌。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西方国家的电视传媒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其实也一样,他们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协助统治阶级维护社会运转,对外宣传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成为西方进行文化输出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盲目地模仿或照抄照搬西方主持人的做法和理念是不可取的,树立清醒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安全意识是电视主持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政治素养。

(二)坚持电视主持人传播文化品位是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把和谐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无可争议,电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媒体之一。电视文化成为当代文化构成最主要的力量和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而电视主持人又是电视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公众人物,主持人处在引起公众关注的位置上,他们具有一定的、显性的“话语权”,“公众人物具有的‘吸引眼球’效应使得主持人的言行蕴含着巨大的道德辐射力,他们的道德素养和道德形象对社会公众整体的道德形成和完善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主持人作为媒体公众人物对社会还有行为示范功能、语言示范功能和文化示范功能,其言行稍有不慎就可能给社会舆论、社会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特别是青少年)造成损害。”由此可见,主持人的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对于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三)坚持电视主持人传播文化品位是保证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电视传播个体性、隐蔽性的收视特征深刻影响了观众收视选择的取向。尽管那些品位不高的电视节目受到全世界文化精英的口诛笔伐,然而事实上,“直到今天,全世界的文化精英仍然在高举着批判低俗电视的大旗;与此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自己家起居室里的电视机前却宁愿选择轻松而浅薄的情景喜剧,而对严肃、深刻、沉重的高雅节目缺乏兴趣。”最早发现并披露这一事实的是美国的加利斯登纳(Galy A.steiner)教授,经他的《看电视的人们》一书披露,社会公众为知识精英们在电视机前表现出来的“低级”趣味大为震惊。批评家尚且如此,我们又怎么能责怪普通观众有低级趣味呢?

人们看电视或走进剧场看电影时对于自我身份处置是不同的。当人们走进剧场以“出席”的姿态观赏电影时,人们对于电影内容的选择会形成外界对选择主体审美趣味甚至道德的评价,而“隐藏”在家中以匿名状态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收视主体则全然不用担忧由此给自己造成负面评价的可能。于是,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收视群体的模型:数以亿计以匿名状态在纯属于个人私密空间里观看自己感兴趣节目的收视个体构成了真实的电视收视群体,他们没有被进行道德评价的制约,没有以身作则做一个高品位观众的义务,每一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本能需求展示着本真的状态。

面对这种现实,要实现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应该有所作为的就是电视媒体自身。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文化品位建设的重要角色当然责无旁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时统字研究员认为:中国电视传承文明、人文教化的基本职能,中国电视“为中国百姓服务,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基本属性,中国电视作为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专门组织的基本标识正面临被解构、颠覆和边缘化的危险。面对这种现实,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有所作为了。

三、提升电视主持人传播文化品位的策略

在文化研究领域,学者们普遍认可对电视文化范畴三足鼎立的划分标准,即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当然这三种文化不是泾渭分明地区分的,在长期的冲突和融合中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主导文化和高雅文化一般都能够较好地保持文化品位。同时,它们传播的题材一般文化含量较高,制作也比较精良。而大众文化则是研究文化品位问题关注的重点领域。大众文化是一种以文化产业化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传媒为手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市民大众为对象的社会型、大众化的文化形态。它具有商业性和产业性,具有强烈的实用功利价值和娱乐消遣功能,具有批量复制的创作生产方式,具有主体参与,感官刺激、精神快餐和文化消费都市化、市民化、泛社会化的审美追求。当今社会,我们无可选择地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到大众传媒时代,大众文化已经深刻影响到受众的生活方式和传媒业的发展态势。

(一)机制是坚持电视主持人传播文化品位的有效保障

保持大众文化的文化品位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坚持电视主持人传播文化品位首要的当然是靠机制。在规避“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是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保证。在不久前召开的《2007年全国广播电视抵制低俗之风工作会议》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王太华局长要求:“抵制低俗之风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在狠抓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的同时,完善选题管理、播出管理、分级审查、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保证,受制度管束,形成抵制低俗之风的综合长效机制,真正从源头上管好刹住低俗之风。”

(二)加强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和审美意识是坚持电视主持人传播文化品位的重要策略

从电视传播队伍自身来说,我们也不能任由大众文化中不良成分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能无所作为。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因循守旧,认为传统文化丝毫动不得。因为传统文化从来就是充满生机活力,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关键是处理好传统文化被侵袭和理性发展的界限。这就需要电视主持人以我为主,站在历史的高度,本着对民族文化负责的精神,掌握主动权。强化责任意识和引导功能、树立精品意识和审美意识。 首先,主持人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某电视台主持人让小嘉宾抛媚眼,在生活中大人逗孩子玩儿倒也无妨,但大众传播毕竟不同于人际传播,这个媚眼在赚取观众掌声和笑声的同时,给全国千千万万个电视机前的小观众做出了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的恶劣示范。孩子是天真、无知和无辜的,他或许会认为这掌声是对他抛媚眼行为的鼓励和褒奖,对他自身的成长可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深深的烙印。大众文化娱乐大众的功能是观众热烈欢迎的,但幽默是大学问,并不是主持人自己认为可笑可乐的事就真的有趣了。它需要主持人拥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底蕴,以及极为准确精到的分寸驾驭能力。

其次,电视主持人传播大众文化应当树立精品意识,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打造品牌,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追求精良制作,主观上不应该以快餐文化自居,追求表达的经典,力争使之成为精品。相关机构也应该增加相应的评选和监督。

还有,审美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主持人在创作中应当追求审美价值,超越世俗欲望,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使大众文化审美化。比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大家》、《重访》、《子午书简》等一批栏目,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节目的审美价值是非常突出的,而节目主持人在审美价值的构成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结语

中央电视台的“绿色收视率,理念为当代电视主持人传播文化品位战略的实施开辟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中央电视台”以‘绿色收视率’作为评价指标,将为营造更和谐、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的电视生态环境创造适宜的条件。”我们期望更多的有识之士为建设电视主持人文化品位提供更有效的策略,我们希望中国的电视主持人事业能够在和谐社会里奏出更多、更美、更和谐的乐章!

[责任编辑 赵琴]

上一篇:勘察技术中岩土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火电厂工业废水处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