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建筑装饰范文

2023-09-18

景观建筑装饰范文第1篇

【摘 要】园林建筑小品是园林景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浅析了园林建筑小品的定义,并按其功能属性进行了归类划分,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小品进行分析,发掘其在园林中的更广泛的用途,以期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创造出以人为本、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更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的园林建筑小品。

【关键词】园林景观;园林建筑小品;分类;景观型;实用型

园林建筑小品是属于园林中的小型艺术装饰品,是指在园林中供游人休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供游人使用、或为了园林管理而设置的小型园林设施,具有功能简单、体量小巧、富有情趣、造型别致、美化环境的特色。按其功能可分为景观型园林建筑小品和集审美与实用为一体的实用型园林建筑小品2大类。

1 景观型园林建筑小品

1.1 景墙、景窗

景墙是园林中常见的小品,其形式不拘一格,功能因需而设,材料丰富多样。除了人们常见的园林中作漏景、障景以及背景的景墙外,近年来,景墙更是现代园林城市应用的表现方式之一。景墙的造景作用不仅以其独立成景、点缀风景的特色来表现,更以其在园林中创造空间层次以构成灵活多变的组成形式来彰显。各式各样的园林景墙有装饰美化、空间处理、组织导游、层次深邃、点缀景物或遮蔽视线的作用,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

景窗用于园林不仅可以使墙面上产生虚实的变化,而且使两侧相邻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使景观更富有层次,而且还具有避外隐内的意味。将其用于面积小的园林,可以免除小空间的闭塞感和增加空间层次,做到小中见大,能收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

1.2 假山

作为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组成部分的假山,对于形成中国园林的民族形式有重要的作用。假山具有多种造景功能,如作为自然山水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利用假山特性对园林空间进行分隔和划分,将空间分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富于变化的各种空间形态;还可以与园路、植被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点缀园林空间,增添自然生趣,从而起到造景与点景的作用。由此可见,假山具有因地制宜、协调环境等特点,其艺术情调极其浓郁且观赏价值极高,可以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视觉冲击、以其丰富的内涵向人表达深刻的意义。

1.3 花坛、树池

花坛具有美化环境、基础性装饰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在美化环境时既可以作为主景,也可以作为配景,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十分广泛。有以下分类方法:按季节可分为春季花坛、夏季花坛、秋季花坛和冬花坛;按其形态可分为立体花坛和平面花坛;按花卉种类可分为灌木花坛、混合花坛和专类花坛;按坛面花纹图案可分为花丛花坛、横纹花坛或绣花式花坛。花坛在园林中起到装饰分隔空间、组织渲染气氛和美化保护环境的作用。

在有铺装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应在树木的周围保留一块没有铺装的土地,通常把这块土地叫树池或树穴,它能起到遮光蔽日、美化园林、规整环境等作用。

1.4 喷泉

喷泉原是一种自然景观,是承压水的地面露头。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喷泉是必不可少的水景小品之一。喷泉起源于西方庭院,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而传入我国。园林中的喷泉一般是为了造景的需要而人工建造的具有装饰性的喷水装置,以其文体和动态的形象在园林景观中起到引人注目的地标作用。

喷泉景观可以分为2类:一是现代喷泉设备人工造景,如音乐喷泉、程控喷泉、摆动喷泉、激光水幕电影等;二是因地制宜,根据现场地形结构仿照天然水景制作而成的喷泉,如瀑布、壁泉、溪流、涌泉等。此外,喷泉有湿润周围空气、减少尘埃和较强的输氧功能,这样有益于改善城市面貌和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2 实用型园林建筑小品

2.1 休閑性园林建筑小品

作为游人休息、游赏的建筑,休闲性园林建筑小品既有简单的使用功能又有优美的建筑造型,包括各种造型的靠背园椅、园凳、园桌和遮阳的伞、罩等。常结合环境,用自然块石或用混凝土作成仿石、仿树墩的凳、桌,以供游人观赏风景和就座休息;或利用花台、花坛边缘的矮墙和地下通气孔道来作椅、凳等;或围绕大树基部设椅凳,既可休息,又能纳凉。这样一方面绿色美观了环境,使得园林充满了趣味和灵性,使得游人在休息或者活动的同时又能增添一丝探索和把玩的乐趣;另一方面使得美育的教导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使得游人有了真、善、美的体验和感受。

2.2 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

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是为游人在游览途中提供生活上的服务的建筑,如园灯、宣传廊、宣传牌、解说牌;供游人及附近居民游乐和健身的健身器材;为游人服务的饮水泉等。服务性园林建筑小品具有巧于立意、独具特色和多样化的特点,在园林设计时可以做到“特型独立,不拘一格”。

2.3 装饰管理性园林建筑小品

这类小品包括各种固定的和可移动的花钵、饰瓶,可以经常更换花卉;在园墙和亭、廊等建筑的墙面上不装门扇的孔门;装饰性的亭廊、水榭,各种壁画以及各种各样的具有观赏性的园林雕塑小品。装饰管理性园林建筑小品经常点缀主景而成为景区的趣味中心,在园林中有立意不俗、设计独特、风格多样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树栋.园林建筑[M].气象出版社,2004.

[2]李会芹,王炽文.园林建筑小品的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J].现代园林,2007,(6):76-80.

[3]刘管平.建筑小品实录[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4]魏士宝.浅谈景观设计中的建筑小品[J].广东园林,2008,(3):30-32.

[5]林小峰.园林建筑与小品[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景观建筑装饰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机遇,同时在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中,风水理论的应用一直占据一定地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风水理论是讲究天道和地道的关系,也就是呈现的一种天文、地理和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该理论的研究核心在于追求一种建筑与自然和生态能够和谐发展的模式。在该理论的研究内容中,风水理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既涉及到景观学、生态学和建筑学等多种学科交叉。因此在当前研究景观建筑学以及生态建筑学与风水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景观建筑学和生态建筑学进行简要的阐述,接着分析风水学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最后研究景观建筑学以及生态建筑学与风水之间的关系,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可供参考之处。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景观;风水

1、引言

风水学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其中包含了生态、建筑、景观等多方面内容,是属于当今的自然科学范畴。在风水学理论中能够综合的考量各种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因素和地理因素,为建筑的布局以及选址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风水学已经成为当前中华文化中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风水学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研究和分析景观建筑学以及生态建筑学与风水学之间的关系,能够对现代建筑的设计等提供更多可参考的、有价值的建议。

2、生态建筑学与景观建筑学的概述

当前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审美的意识和能力也不断更新,对于建筑的审美要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以传统建筑设计为基础和前提,当前在建筑设计方面的要求方面更加严格,例如人们更加追求建筑所呈现出的自然之美以及和谐之美,同时避免过度修饰造成的累赘之感,充分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自然风景的美感,打造富有自然气息的艺术建筑空间层次。对于景观建筑学来说,其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崇尚,体现建筑的自然之美。例如在考察建筑地形过程中,考虑的首要因素便是目标地点所呈现出的自然景观构成情况,之后科学的分析自然因素,找到其中最为和谐的自然景观,依据设计的格调决定留存的树木,依照当地气候特征估计最高的洪水水位、风力等级等,另外应当全方位的考察建筑周边的环境,对环境要素进行全面估计。为此,我们可把景观建筑学视为基于生态环境的建筑方案打造。其核心思想是有效运用与全面保护生态景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实现个体和环境的和平共处,需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生态建筑学。所谓生态建筑学,就是经过探究生态学理论,把人和生态、社会和平相处与可持续发展当作建筑规划的核心目标,在建筑区域内寻求到人和生态和平共处的关系,科学、恰当的运用生态环境,不对现有的生态平衡有所毁坏,基于此打造出与当代人审美品位與生存需求相一致的建筑设计。

实质上,生态建筑学和风水学在诸多层面有近似点,比如生态建筑学思想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环境,依托生态凸显美感,经过赋予建筑艺术色彩与艺术元素体现人和生态的和谐共生关系。另外,生态建筑学包含生态保护的思想,这和风水学中尊敬与崇尚自然、保护植被的思想是相同的。最后,生态建筑学的思想基于生态环境形成的,寻求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注重人们和生态间关系的处理,这和风水学中有关生态样貌、风和水间的关联的内容是一致的。从某个层面而言,风水学是生态建筑学的理论支撑。

3、风水学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风水学理论中的“祈愿”被理解为来自于自然的启示,风水理论的学习便是遵循自然之道。在建筑方面更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根据自然之道来选择生存的居住场所,希望能够在自然的法则中获得一份幸福和宁静。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除了追求祥和和平安外,更加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基于此,风水学理论便将对于自然的反思和理解应用于人们居住环境的建设工作当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和控制作用,祈求当世人们的幸福和祥和,同时也希望能够造福于后代。在风水学中,一方面表达了对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景。

举例来说,在某酒店风水布局中,背有靠山,前朝案山,左右龙虎山。通常在传统文化中建筑后面需要靠山,体现建筑有靠的原则。这酒店的左边和右边就是龙虎山,就是我们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然而在实际的风水学中,所谓的山并不全是真实的山峰。例如建筑侧边的一堵墙,就可以充当为风水学中的青龙山,而右侧的假山就可以充当白虎山。这个酒店由于背有靠山,左青龙和右白虎齐全,而前面正对着的元宝山就是案山了,整个形成了一个绝妙的风水格局。

4、生态建筑学与风水学的关系

4.1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风水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风水学理论的认识存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但是就风水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及其思想来说,这是一种以天文地理为基础的文化学说,是一种虽然不能眼见为实,但确实存在的理论。就作用形式来说,与人的灵魂存在相似之处。生态建筑学和风水学之间主要关系在于其核心思想的一致,也就是二者都追求一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或者是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在风水理论中,只有建筑规划能够符合自然中的生态特征,才能使建筑有益于人们。同时,如果建筑物违背自然中的生态特征,将会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这种看法是与生态建筑学中所秉持的自然、建筑二者从属关系相一致的。

4.2微观物质与宏观环境的作用关系

在风水理论中,其研究对象主要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于微观物质来说,主要涉及到生态环境下的土地、水流以及空气等。而宏观环境则主要体现于本文所提及的建筑物。也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土地、水流以及空气等因素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宏观建筑环境的具体特点,这也是当前人们买房中会考虑到风水因素的原因所在。当微观物质特征表现较好时,建筑物的质量会与其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反之则会对人们居住造成不利影响。这种对居住环境的判断呼应了生态建筑学中的规划模式。

5、景观建筑学与风水学的关系

在景观建筑学中,其核心内容和元素在于建筑与景观的统一,这仍然是与风水学理论相关的。自然景观是组成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与生态建筑学理论相一致。景观建筑学表达的是一种对自然的真挚情感,在人类发展中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而有节制的美化自然景观,从而表现对自然的敬重,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得到自然的馈赠。虽然对于风水理论来说,它不像景观建筑学那样直观的表达对自然的情感,但是可以看出,在风水理论中,所有规划都是根据自然作为指向的,也即使以某种自然状态为基础来判断建筑物的规划合理与否,而不(下转232页)(上接230页)是对建筑物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说明自然特征。虽然在理论依据以及思考角度方面,风水学和生态、景观建筑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三者之间都是从建筑、生态、社会、自然、生活以及健康等角度來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这符合当前建筑中所追求的低碳、环保原则。

6、风水学对于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的启示

6.1崇尚自然和谐之美

当今社会在寻求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毁坏了生态环境,比如在发展重工业期间,所产生的垃圾对自然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毁坏;再譬如人们为了扩展居住面积,毁坏了大规模的林业资源,产生了重大物质损失。当今时代人们对毁坏生态发展规律寻求经济短暂发展的方式加以反省,在人们寻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适应生态发展自身的特点,逐渐掌握了和生态和平共处的方式。为此,在建筑设计方面,有效运用风水学理论,让景观建筑学与生态建筑学的优势得以全面发挥,提倡人和生态的和平相处,较多的留存生态环境,依托生态样貌体现当今建筑的独特魅力,依托风水学理论,在人和生态之间构成优良的循环机制。

6.2形成保护生态的重要思想

人和生态间的关系应当是互相推动、和平共处的,而并非对立冲突。尽管目前社会在前进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破坏,然而依旧要形成保护生态的思想。在以前我们始终向生态索取,当今时代我们更应当考量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风水学倡导人和生态的和平共处,提倡人们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建筑学以自然环境的保护为核心,景观建筑学重视基于初始形态的自然景观体现建筑自身的美感,依托风水学理论,把生态保护和建筑设计有效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简要的介绍景观建筑学以及生态建筑学,对二者的指向原则以及核心思路进行了分析。在风水理论中,景观建筑学和生态建筑学是两个基本的研究方向,这三者在建筑、社会以及自然生态之间都希望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也就是建筑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模式。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当前风水理论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规划建筑物的实践中要全面的考虑到自然风貌影响,做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刘焱.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J].门窗,2015(4):220.

[2]杜杭.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77.

作者简介:

杨彩虹(1984.4-),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景观建筑装饰范文第3篇

摘要:城市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创建优美、和谐的城市建筑环境也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新目标。加强城市建筑景观设计规划,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建筑景观设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调节,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并且使人们能从建筑景观设计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和启发。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筑景观设计非常强调建筑个体与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理念核心是人文主义,即在建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实现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建筑景观设计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它必须同时满足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和人们对建筑环境的精神需求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 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中忽视绿地林荫建设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只重视硬质材料景观的建设,而且一些钢架结构、岩石堆砌的景观占有一定比例,恰恰居民所需要的绿地林荫、花卉林木、水体河池等景观被忽视或建造偏少,而忽视了这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完全与人民需要不相符。

2.速成景观,违背植物生长规律

在许多城市规划建设时,为了赶工期而建成的城市景观,不惜从外地引进名贵植物,多年老树等,完全不考虑城市需要和人们生活需要,在建设城市景观时,忽视了树种和草坪的种植比例,减少了绿化覆盖面积,破坏了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增加了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3. 盲目推崇外国建筑的设计理念,丢失本国设计的民族性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城市景观到处充斥了欧式建筑风格,融入了罗马廊柱等因素,无论是建筑休闲广场,还是街心花园,都应该兼顾本国特色。

4. 注重景观的外表和\"档次\",忽视景观的实用性

城市景观设计时,注重气势宏伟,材料考究的景观建设,追求标志性城市设计,却忽视了景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景观实现\"档次\"的前提是功能的合理。人们会片面的认为只有追求\"标志性\"设计,才能体现城市景观的气势和档次。

5. 城市景观缺乏特色,破坏传统景观

城市建设在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景观、特色遗迹、文化遗址等被一些现代化景观所代替,而这些传统景观是传承历史、发展民族文化、反映时代变迁的产物,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尺度要素

尺寸是某一种形式的长、宽、深的实际量度,这些量度确定形式的比例。而尺度则是由它的尺寸与周围其他形式的关系所决定的。大的、高的或深的形状会使人们印象深刻,与自身的尺寸相比较,它们看上去壮丽、雄伟或者令人敬畏。摩天大楼的高,哥特式教堂中殿空间的高,大峡谷的深都是例证。小的东西虽然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但它更加接近人的尺寸,显得更加亲切。尺度可分为绝对尺度和相对尺度两种。

1.绝对尺度

绝对尺度是指物体的实际度量尺寸。事物处于景观环境中都有一定的度量标准,人可以实实在在的体会事物的存在。使人能够感受到的适当尺度标准就是通常所说的人体尺度。门窗、栏杆、座椅、路灯、电话亭、以及电话台的高低等等这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绝对尺度。超出了绝对尺度的夸张的尺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可造成感官的刺激,甚至是产生戏剧性效果。

2.相对尺度

相对尺度是指事物之间相对比的尺度,如地球相对于太阳很小,但相对于人却是相当的大。相对尺度是人的心理尺度,體现人在一定的景观空间中对于空间尺度的感受,尺度的对比和协调可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感。

3.城市景观设计的色彩要素

色彩是景观设计中最动人的视觉要素,通过色彩的无穷变化不但能引起形式美感,还能让人产生心理共鸣和联想。色彩在环境表达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3.1强调气氛

色彩对景观气氛的强调与基调色有很大关系。基调色彩反映整个景观的基调,色相对比时,差别越大,色彩就越显得鲜艳夺目,表现的气氛越活泼,似色使用时则气氛含蓄、柔和。纯度对比使色彩鲜明、纯正。明暗对比可以使环境显得清晰、爽朗。

3.2表达情感

色彩所表达的冷暖感、远近感、轻重感在环境造型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一般来说,红色、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青紫、蓝色给人以寒冷的感觉。暖色有接近感,冷色有远离感。于色彩的远近感差别,同一平面上的不同色彩可以在感觉上有远近的区别,形成不同的空间层次。亮色显得近,暗色显得远;彩度高的色显得近,彩度低的色显得远。总之明度越低,给人的感觉越重。

三 城市景观设计中措施

1.城市景观异质性的维护。1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和特色文化斑块。维持城市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濒河地带、城郊山地或丘陵、自然和人工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增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 完善的景观结构,是实现景观功能的基础。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在增加绿地廊道及斑块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应更多地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尽一切可能引进和保护自然和半自然斑块或廊道。 3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 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通过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避免单纯外延式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效率和环境综合效应最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

2.加强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生态优化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的一环。而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也应该生态环境要素进行优先考虑。设计师要对现有的场地条件、土地植被资源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在确立节约资源,优化设计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建筑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是要加强对土地、植被资源的保护,不能在加强城市建筑景观建设的同时破坏人类的生态环境。对土地的使用也必须得当,建筑用地与城市绿化用地的比例要分配好,建设用地也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努力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街道景观的整体性综合性设计

应从街道本身出发,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综合考虑街道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以便更好的体现城市特有的形象和文化。

四、结论

景观设计方向有很多,本文仅从城市规划、建筑空间相关的角度进行浅析。希望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利用植物能够产氧、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与土壤、杀菌、防尘降噪、制造有机物的能力,提高生态质量、美化城市空间、缓解城市紧张的生存氛围。生产与观赏相结合,综合实用功能巨大。

参考文献:

[1]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

[2]丁苛中国园林,北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M],2004

[3]何碧洁,周建华,肖景孝等.历史文脉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2)

景观建筑装饰范文第4篇

【摘要】公共建筑因其公共空间面积较大,能源消耗量往往比普通民用住宅建筑要高,尤其是近年来新建的公共建筑多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室内外热能传递较快,夏冬季节易导致能源损耗大。除了利用建筑节能设计和节能材料的应用来减少建筑能耗外,通过景观化处理,亦可从生态节能的角度最大限度达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改善工作及生活环境、优化场地使用功能等目的。

【关键词】绿色建筑;垂直绿化;屋顶绿化

1、引言

在环境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节能、舒适、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影响低等优点在让其在越来越多的项目中得到应用。园林景观能从生态节能的角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改善工作环境、优化场地使用功能,因此其作为绿色建筑实施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逐步受到关注。本文以湖南总部创意设计大厦景观设计为例,对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公共建筑园林景观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景观绿化在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2、公共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概念

公共建筑指提供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覆盖类型较广,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医疗建筑、交通建筑、文教建筑等。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目的,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3、公共建筑能耗特点

公共建筑的用能主要体现在采暖供冷、照明、办公设备及电器能耗等方面,且因其公共空间面积较大,故其能源消耗量往往比普通民用住宅建筑要高,尤其是近年来新建的公共建筑多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室内外热能传递较快,夏冬季节易导致能源损耗大。

4、园林绿化在公共绿色建筑中的作用

为高效可持续的节约能源,现代公共建筑多利用建筑节能设计和节能材料的应用来减少建筑能耗。除此之外,通过景观化处理,亦可从生态节能的角度最大限度达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改善工作及生活环境、优化场地使用功能等目的。园林绿化在公共绿色建筑中的作用主要如下:

4.1 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建筑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可直接减少建筑物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能耗成本,据研究测定发现,与无植被覆盖屋顶相比,屋顶绿化在夏季的热量获得降低了70%~90%,冬季热量损失降低了10%~30%(1)。同时,种植植物的建筑屋顶和墙面可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和降低建筑表面反射率而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2 改善雨水径流方式

近年来城市极端降雨天气频繁出现,据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降水95%可被土壤吸收,而城市中只有25%可被吸收(2),因此,暴雨常给市政基础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地表下凹式绿地和建筑屋顶绿化可最大效益的减少雨水径流,除起到延迟雨水径流排放作用之外,土壤吸水蒸发及植物根系吸收均可实现雨水生态循环利用的目的。

4.3 提高办公环境质量

公共建筑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或紧邻主要交通干道,因此办公环境受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影响通常较大。园林绿化通过对噪音的物理隔离和长波吸收,可有效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同时,植物叶片的吸附功能也能起到降低大气污染物的作用;此外,植物绿化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温度改善作用和心理疏導作用,从而从舒适度及健康性等多方面提升办公环境质量。

5、项目实例

5.1项目概况

湖南创意设计总部大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马栏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西邻东二环高架,北邻滨河路,场地内共有3栋建筑,其中A#栋为酒店建筑(PC结构),B#栋为商业+办公建筑(钢混结构),C#栋为办公建筑(钢结构+玻璃幕墙),A#、B#两栋建筑所在的北地块绿建要求为二星标准,C#栋所在的南地块绿建要求为三星标准。

5.2 垂直绿化为建筑提供被动式节能

设计利用C栋建筑南向阳台,分段设置钢制螺纹拉丝作为垂直绿化攀附物,在阳台内侧放置种植箱,箱内种植常春油麻藤,形成垂直绿网,为阳台和窗口提供夏季遮阳,并通过叶片蒸腾作用带走窗口的一部分热量,减少建筑热辐射,从而达到建筑被动式节能的作用;同时,垂直绿网与建筑外立面进行有机结合,可营造良好的绿视效果,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因建筑层高为4.5米,且阳台为错层设置,故每段钢制拉丝高度达9米,对攀援植物的生长造成了较大挑战。设计除在阳台上除正置的种植箱外,还在阳台楼板下侧固定悬挂式种植箱,便于植物快速生长。

5.3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设计

本项目50%以上的地面铺装采用透水铺装,能较好的收集地表雨水,同时设置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透水停车场等对场地内雨水进行渗、滞、蓄、净处理后排入周边调蓄水系及市政管网,其中下凹式绿地占项目绿地总面积的42%,地块年径流总量空置率≥70%。项目在C#栋所在的南地块东南角设置有约70m3的地埋式雨水收集池,地表径流经过雨水收集系统排入收集池后用于南地块景观水体的补水及绿化浇灌等。

5.4 利用架空层设计共享书吧,减少分散加班造成的能源浪费

由于建筑内大多为集中式办公室,单个办公室面积较大,夏季和冬季的采暖制冷对建筑能源消耗较大,夜间或周末时小部分员工加班也将使建筑处于正常办公能耗中,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针对以上情况,设计利用C栋建筑一层架空空间设计共享书吧作为加班区域,鼓励员工在此集中加班,利用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软硬件支撑,即可实现无需拷贝资料,使用任一电脑均可“无差别”办公,具有可实施性,可有效减少因分散办公造成的建筑能源浪费。

5.5 基于“3R”原则的装配式屋顶绿化,满足建筑室外环境功能更新需求

“3R”(Reduce、Reuse、Recycle)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生态设计原则,也是绿色设计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公共建筑常因使用主体的变更而需要同步更新室外环境功能,易导致因重复建设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在此项目的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设计中,我们探索性地提出“装配式”园林的概念,即采用统一标准的绿化种植箱和铺装单元模块来组成具有“可变性”的绿化体系,各模块之间可自由组合,随时更新,并可返厂“循环再生”,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亦可满足室外环境更新的需求,是“3R”绿色设计理念的一种探索式实践。同时,绿化种植箱模块采用轻质土作为植物生长基质,大大减轻了屋面荷载,可减轻建筑结构钢含量,从而达到降低项目总造价的目的。在进行屋顶和阳台植物配置时,设计依据建筑日照角度合理搭配植物品种及规格,尽量避免对建筑自然采光的遮挡,保证晴天室内光线充足。

5.6 优化场地风环境,降低建筑能耗,提高景观舒适度

长沙冬季严寒,大风天气较多,体感温度较低,通过场地风环境模拟分析得出场地冬季主导风为NW风,冬季建筑外风速过大时将会增加建筑外墙的对流换热,加大建筑外墙热损。设计在冬季主导风较大的建筑北侧及西侧种植乔灌组团,在树种选择上,选择树冠孔隙率较小、常绿的本地树种香樟和法国冬青进行上下层组合,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量增大栽植密度、缩小株间距,以减小冬季风压及冷空气的渗入量,优化场地风环境,从而减少建筑热能耗,降低人行区域风感,提高景观舒适度。

5.7 建筑绿化采用整体智能水肥控制系统,提高水肥利用率

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中的植被未扎根大地,无法得到自然雨水灌溉,对植被的生长状态造成了较大挑战,本项目采用整体智能水肥控制系统,在各层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的生长基质中均匀设置湿度传感器,当生长基质湿度低于设定标准时,滴灌系统可精准定向输送水分和自动配比的液态肥料,让植株即时获得适量的水分和养分,提高水肥利用率。该智能控制系统亦可由手机客户端操作,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随时调整控制参数,以满足不同类型植物的水肥要求,达到因株施肥,高效节水的目的。

结语:

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公共建筑园林景观设计应不局限于单纯的绿化美化,而应结合公共建筑的使用特点和能耗特征,对其进行节能减排的专项考虑,从通风采光、采暖制冷、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等方面,提出基于景观生态方面的建筑被动式节能策略,并考虑人在场所内活動的舒适度和景观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LIU K,MINOR J.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n extensive green roof[M].Washington D C:Greening Rooftops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2005.

[2]Scholz-Barth K.Green roofs:Stormwater management from the top down.Bnviron Des Constr,2001,4:1-10.

作者简介:

钟雅婷(1988.8-),女,本科,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

景观建筑装饰范文第5篇

摘 要:现代景观意境创造是将艺术与科学融合到一起的专业学科,可以说它汲取了精神氛围与物质景观的精华。在现代景观意境创造当中,人们逐渐对个性化展开了关注,始终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历史、艺术与文化等多个因素融入其中,并在设计过程当中表现出来,提倡与本土文化的巧妙结合,把文化精神和个性特点表露无疑,对现代化的空间设计是有极大帮助的,充分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主要以现代景观意境展开视角,将创造思想带入其中,目的是提升建筑作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达到艺术价值质的飞跃。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意境创造;应用

景观意境属于把设计作品进行巧妙设计,突出景观的意境特色。当前很多设计师都在对景观打造上,从传统的关注各个设计因素的直接运用,向着如何围绕景观意境的表现,进行了转移。大量的优秀景观设计作品,都是极富深度意境的。审美性和涵养性均由均衡价值体现。研究景观意境对于如何把控景观设计的效果至关重要。

一、现代景观已经创造的含义及特点

(一)现代景观意境创造含义

景观意境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对景观如何在审美上,呈现不同于外在表面,更具有深层文化价值的设计理念。很多景观都是通过多种设计元素的巧妙运用,构建富有崭新生命力和展现力的文化艺术效果。现代景观意境这种新兴科学在全球范围引起波动,很多教育人士也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推广开来。现代景观意境包含很多内容,比如像园林、建筑与城市设计等等,还包含对室内的壁画现代设施的设计等等,它是精密复杂的系统化的设计工程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也息息相关。从本质角度说,现代景观意境创造是以景观为基础的,通过材质肌理,空间体型与比例缩放等方法对艺术价值起到提升作用。

(二)现代景观意境的创造特点

现代景观意境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景观意境趋于对人文和自然两个特质的双重考虑,不是单一对某一个方面进行具体考虑,更多是权衡考虑。二是,现代景观意境都积极并主动地把情绪融入设计之中,去追求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相互融合。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把传统的自然因素,融入设计者自身对客观因素的思考后,去发挥园林景观存在的内在深层价值。三是,景观设计突出表现形式,对实用性和美观性有更为深邃的考虑,人和居住景观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最为根本的表现。

二、现代景观表现意境

当前现代生活,商业、休闲、娱乐等都是交融的,景观在功能性的满足上,更趋于多样。因此,现代景观表现的意境,趋于在功能性的创造力,也趋于对人文因素的周全考虑。功能上,需要现代景观在表现意境上,突破传统,力求实现多个功能,满足人们游玩休闲等众多个性化需求。而在人文因素考虑上,需要景观不仅仅是造景,更多是把对文化的思考和表现,通过设计不同因素,巧妙融入到现代景观意境的设计中。

三、现代景观意境创造现状

现代景观意境的创造现状在内容上,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现代景观意境创造都是通过设计师在对设计要求进行衡量后,去主观上选择何种方式对这一景观的设计最具有模板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容易存在公式化以及模板化。很多设计都是一个模式照搬另一个模式,缺乏一定的深度创新。二是,成本考虑使得设计顾首顾尾,设计有一定的预算,很多设计多是在设计师介入之前,进行了预算的固定。只有在面对后续特殊的情况,容易增加预算。因此,设计师往往都是对预算有一定的清楚权衡后,开始了设计。过于考虑预算,往往在设计上出现很多理念不能展现,或者局部设计达到了现代景观意境创造的要求,但是其他位置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反馈。三是,设计需要力求多变,去摆脱陈腐的设计因素,追求如何发挥设计的根源,去创造属于设计思维最佳的完美体现。但是很多设计在开始时期都是追求如何避免出现错误,这一保守的思维,无意为现代景观意境的创造增加了发展壁垒。

四、西方园林在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空间处理方式的运用

传统中国园林建设最早遵循的是一种自然的分局,并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划分。相反,西方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一种设计过程中的线条美感,与中国古典强调园林化特点不同的是,西方园林在整个设计中具有建筑业的运作特征,严谨的几何形是西方建筑的主要倾向,中国现代园林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对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宣扬艺术写意的特点和情感。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营造空间的多元化和实用性内容,并以整体性、生态性和舒适性作为布局的应用原则,利用设置手段虚实结合,全方面体现现代景观建设中的气势和氛围,提高整体的场景艺术效果。西方园林中的几何空间设置形式和配置最大程度上与东方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并在设计作品中得到了彰显。

(二)生态保护景观理念的运用

近几年来,西方园林在实际过程中的生态景观保护理念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中国作为较大的工業国家之一,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遭到了破坏,生态理念的相关设计观点也进行了整体的结合和整改。根据国际标准,在景观构成和资源保护方面逐渐加大了自身的管理力度,并且结合独特的设计理念,将生态主义和艺术思维进行了设计。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恶化问题,我国现代园林设计应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尽可能杜绝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在开发和保护有力资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加大自身能源倡导的宣传力度,在尊重自然社会的同时,优化管理手段,实现我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融合现代艺术的应用

从客观角度出发,不难发现,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将视觉审美与艺术文化相融合,这种发展背景也对专业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很多大师的作品中我们细心可以察觉到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景观艺术的语言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现实主义体现的艺术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符合国际园林艺术应用的特点和标准。景观视觉形象艺术是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的典型特点,设计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将园林的观赏功能与应用功能良好结合起来,将景观设计的空间形式与艺术特点进行统一的对比和分析,并将两者进行合理的结合,能够发现现代审美意境的独特魅力,提高整体的欣赏水平和艺术效果,将原本景观自身的艺术含义和文化教育作用,通过颜色、空间结构、视觉感受进行表达。

(四)传统与现代材料的结合应用

中国传统景观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经常采用土木作为其中使用的主要材料,而西方园林则与之相反,独立的石景是西方园林的主要材料形式,将传统植物材料和石景进行全方面的融合,成为了当前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趋势,最大程度上呈现一种自然状态,并利用一种几何形状的处理方式变化设计园林组成形式,全方面实现西方空间一种均衡状态。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对西方材料选取方面进行了学习,从生态、文化、功能、观赏等角度出发,提高了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并引进了西方在此方面的艺术手段和搭配方式,提高现代审美的情绪和文化情感。现代景观设计对不同材料的具體体现形态和质感进行了具体的区分,对不同材料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塑造出不同的艺术感受和视觉享受,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容,并且利用创新性的思维和想法,大量运用玻璃、合成材料等现代材料。因此可见,将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管理,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五、现代景观意境中创造思想应用中遇到的影响因素

(一)风格的限制

很多国家和区域因为自身文化底蕴的不同,面对设计中的统一理念后,都是在选择风格上,有一定的区别和不同。因此,风格的千差万别是现代景观意境设计中不能忽视的重要表现内容。需要对现代景观意境设计中的风格因素进行考虑,多通过在风格上的适应以及面对具体的设计对象的风格需求调整,进行统筹兼顾的权衡的考虑。风格也不能过于追求多变,而是要对设计对象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后,去积极找寻何种方式更贴合设计表现的主题。

(二)空间利用功能的限制

空间的利用需要追求功能效果,要把实用性功能和审美性功能进行统一的考虑,避免单一方面的考虑以及前后顺序的研究。每一个独立的空间都代表了设计师对设计极致的追求,需要局部功能的考虑放眼到整体设计思维的布局中。例如对居住庭院景观的打造,要突出居主对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也要把生活实用性以及采光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避免过于追求审美效果,而忽视居住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性要求。

(三)艺术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冲突

每一个现代景观意境创造的作品都要秉承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生活景观和景观相结合的一贯作风。在当代,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理念和经验上都是错误的,往往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设计的作品也是太过单一,毫无实用价值可言。经此推断出,在现代景观意境创造创造思想的应用中,必须把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效统一结合,设计师要站得高看得远,立足全局,做好整体和局部的联系,基于作品陈列与装饰等相关的细节角度,把艺术性和科学性融合在一起,为作品创造发展铺平道路。

六、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设计,追求更富有包容理念的完整设计因素,更多是对于大自然以及人文的双重和谐效果,进行了具有创造力和实用性的考虑。因此,设计师要在兼顾设计基本原则和理念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勇于突破传统的保守设计思维束缚,去追求多变的设计效果打造,实现现代景观设计更具有文化底蕴表现以及自然和谐关系,为设计作品的审美性和文化价值性的构建,提供自身的设计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丽敏.浅谈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3,(06):81.

[2]丁燕枫.谈现代景观设计中联想规律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26):186-188.

[3]陈娟,朱军,刘旭广,韦小霞.旅游地景观设计之立意与意境创造[J].安徽农业科学,2009,(08):3488-3491.

[4]刘楚佩.浅谈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5):110-114.

[5]张国鑫,张世彤.景观美学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以大连长兴岛海滨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06):37-40+44.

[6]李畅.现代景观设计中光影艺术的应用方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71.

[7]邓雯雯.浅谈水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7):57-58.

[8]矫克华.现代景观设计风格定位的思维培养——关于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150-151.

[9]符东明.浅谈中国山水画意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77.

[10]李安妮.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6):97.

景观建筑装饰范文第6篇

摘要:

通过对国外屋顶农业景观发展历史的回顾,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并总结出各个时期所具有的特点,阐述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屋顶农业景观上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案例研究进行总结与思考,在以上论述基础上提出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业景观 都市农业 屋顶农业 景观 城市化

1.基本概念辨析

借鉴CAST(The Council on Agricul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组织对都市农业的定义,在这里将屋顶农业景观定义为:“基于传统的屋顶农业概念,屋顶农业景观是结合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技术、先进设计理念而形成的新型城市屋顶绿化。是一个与城市规划、绿色建筑、景观生态、循环经济以及社区邻里等多方面密切联系的复合体。

2.国外研究综述

屋顶农业景观是现代城市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屋顶绿化模式,同时也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顶农业景观在很多历史时期都曾出现,但多数为偶然或自发行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都市农业及屋顶绿化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

从4世纪以前的古埃及陵墓壁画开始到18世纪后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在整个西方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都是实用性和观赏性兼而有之,在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态度中致使其功能和形式上的变化。18世纪中叶以后,园林逐渐体现出民主的思想内涵,与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及普通大众的生活发生更为联系紧密。随着城市化问题不断加剧,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受到农业景观影响,逐渐出现相关理论的探索: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他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中对城市提出一套新的概念和模式,主张城市与乡村融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认为应该将田园引入城市;“斯德哥尔摩学派”(stockholm School)主张在城市中创造田园风光;米歇尔·高啥汝(Michel Corajoud)提出应该唤起人们对农业景观的关注;施罗墨·阿龙森(shIomo Aronson)则主张传承本土的农业文化等。如果说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是最早都市农业的萌芽,那么1919年德国建立的“市民农园”则是其最早的雏形,在这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直到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首次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随后,一些学者及国家机构相继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屋顶农业景观便是在都市农业的概念下提出来的,但它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已出现,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用拱券支撑的高台建筑,屋顶形成庭院,种植果树、蔬菜、花卉及其他观赏作物,形成一个非常宜人的居住环境。它是园林、建筑和植物结合非常早的案例。随后的古希腊阿多尼斯花园(Adonis Garden)、法国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新建筑五要素》提出的“屋顶花园”概念以及1959年由塞·奥斯蒙得松(T.Osmundson)设计建成,被认为是现代屋顶花园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奥克兰港市凯泽(Kaiser)中心屋顶花园”,它将现代技术、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完美地结合。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绿色屋顶技术在欧洲各国广泛开展,到20世纪末已经逐渐成为一项产业,随着技术和观念的更新,关于屋顶农业景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一些发达国家之间逐渐展开。美国是屋顶农业景观实践的领导者,在西雅图、纽约、芝加哥等地有着很多优秀的创新实践。2007年启动的“PlaNYC 2030”——“规划纽约”项目,将减免建造绿色屋顶者的税收,这将为屋顶农场的建立带来更大的动力。德国在屋顶绿化技术上属于领先的国家,1982年,德国政府开始立法,强制推行屋顶绿化。200]年开始实施的2000年东京规划(Tokyo Plan 2000)以及2002年开始实行的屋顶农场计划,种植果树和蔬菜,为人们提供所需食物的同时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加拿大蒙特利尔1995年成立的santropol Roulant厨房使用社区屋顶花园的产品为超过90人提供外送食品,这是一个慈善性质的义工计划,食品都供应给社区的老年人和穷人。由于各国、各地区、各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发达国家在政府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资金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通常以商业贸易形式发展,与经济利益挂钩,同时伴随着一些非营利社区服务计划,在保障城市食物安全和体验自我种植乐趣的同时,也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在特殊时期下政府的一种缓解手段或一些市民自发的种植行为,它是一种提供食物保障、解决温饱和城市减贫的重要力量,这些地区的实践活动多采用简易种植方式。古巴在上世纪90年代的“特殊时期”为应付食物危机进行非传统的食物供应计划,旨在提高地方食物自给自足的能力,减少交通运输、冷藏、储存和其他资源消耗活动。可以说,无论从市民的个人参与还是政府的战略支持,古巴都可以作为都市农业解决解决食物危机的最成功案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政府于1998年3月9号颁布了题为“将大雅加达特区私有的闲置土地用于都市农业发展”的“第184号政府法令”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短期策略。由此可见,不同国家地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屋顶农业景观项目带有各地特色和明确的发展导向性。

3.案例解析及小结

3.1日本涩谷表参道屋顶菜园(Japan Shibuya Omotesando roof farm)

位于日本东京银座商圈的屋顶农场——日本涩谷表参道屋顶菜园,成立了银座农园株式会社进行统一管理,进行本地生产和本地消费。它是住宅公共屋顶农场的典型代表,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大家共同经营的种植场所。管理者在屋顶上开辟一块集中的地块,分成若干小地块,每个小地块租给社区周围的居民进行种植,这些小地块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由租用者自行管理,居民可以在公共屋顶上按其爱好种植喜欢的蔬菜瓜果、香料及药材等。住宅公共屋顶农场不仅具有生产及绿化功能,让周围居民能够体验自给自足传统农耕文明的乐趣,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公共活动,促进邻里交流的绝佳场所。

3.2布鲁克林农场(Brooklyn Grange)

纽约皇后区的布鲁克林农场由Ben Flanner创办,是美国纽约目前最大的商业性质的屋顶农场,农场面积40000平方英尺,它利用仓库的屋面,铺设7.5英寸厚的多空隙的富含有机质的轻质土壤Rooflite soil,种植了100多种蔬菜。农场中采用不施农药化肥的有机种植方式,一年种植期为9个月,冬季采用传统农业中作物覆盖的方式,保证土壤肥力。生态、有机的种植模式受到周围社区居民和附近的各大餐厅的青睐。布鲁克林农场的农夫们希望在他们的努力下使市民们在吃上健康优质食物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其中,体验最原始的劳作,参与定期举办讲解农业知识的免费课堂,为城市人提供放松心情、接受教育的好机会,建立城市与农业、社区居民与农夫的桥梁。此外,他们更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来证实都市农业是可以在城市生存的,商业性质的屋顶农业保障了其正常有序的运营,同时增强了社区邻里的凝聚力,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课外学习的机会,有利于经济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3盖瑞康莫尔青年中心屋顶花园(the Gary Comer Youth Center Roof Garden)

盖瑞康莫尔青年中心屋顶花园是由美国芝加哥Hoerr Schaudt Landscape Architects设计的一个都市农业项目。这个总面积为8160平方英尺的绿色屋顶,利用了传统上我们容易忽视的建筑空间,营造出一个屋顶农业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休闲场所,为周边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户外学习与实践的公共场所。2010年ASLA专业奖评委会对它的评价是“这个项目是如此简单、直接,显然是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之间良好合作的成果,成效显著”。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屋顶农场概念,盖瑞康莫尔青年中心屋顶花园是一个集生产、艺术、生态及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屋顶绿化形式。在建成后的第一年就生产了近1000磅的有机食品供学校学生、本地餐厅和咖啡厅食用。屋顶土壤层为18-24英寸,可以满足多种农业作物的生产要求。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美国传统的农业形式与现代审美的结合。花园中线性的小路是由可回收材料铺设而成,同时,建筑屋顶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环境有很大差异的微气候环境,减少了气候变化引起的成本控制。穿插在花园里的环形设施,为楼下健身房和咖啡厅带来自然照明的同时也给整个线性、规则的布局带来不一样的节奏感。在设计之初,景观设计师、建筑师以及学校教师密切合作制订了一个屋顶花园的生产、管理和维护计划,保证其正常有序的运营。

3.4小结与思考

日本涩谷表参道屋顶菜园是住宅公共屋顶农场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是传统意义上的屋顶农业,由社区统一管理再出租给个人,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管理模式;布鲁克林农场是在公共建筑上建造的大型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商业性质的屋顶农场,它是一种集中的管理与运营模式;盖瑞康莫尔青年中心屋顶花园则是景观设计师与建筑师密切合作,给人们提供户外学习与实践的一个公共场所,是一个集生产、艺术、生态及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屋顶绿化形式。以上三个案例从设计理念到技术措施有其相似与不同的地方,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屋顶农业景观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可行性,引发了我们对新型城市绿化从形式到功能的反思:在设计中除了考虑其所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时,应当更多的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景观,赋予更多的综合功能,包括用来加强城市与社区内部间的联系,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的人居环境等。在城市居民对可持续生活的诉求下,实现对未来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规划与设计,从设计以人为本的视角,回归设计的本源。

4.对我国发展屋顶农业景观的借鉴意义

据估计,世界城市人口到2025年将达到55亿,其中80%将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心。随着土地稀缺、能源匮乏、粮食危机、食品安全等城市问题愈演愈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此外,我国近年来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失业和过早退休常常意味着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屋顶农业景观的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地域性特征,屋顶农业景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有效缓解当前社会问题的手段。相较于传统的农业景观,节约城市用地,发挥景观生态性的同时,它能有效地发挥城市失落人群对社会的责任感与热情,让他们帮助建设与管理城市中的灰空间,美化城市的同时他们也将从对社会的贡献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能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提供给小孩们一个体验自然的课外学习场所;促进了城市社区邻里间的交往,缓解城市生活压力,也给一部分失业人群带来就业机会等有效补偿;此外,当国家面临比较严重的经济问题时,它能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要真正实现城市屋顶农业景观的构想,还要解决当前设计中可能面临的几个问题:一,需要政府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二,提升我国屋顶农业施工技术和材料的成熟度。三,建立一些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机构。四,需要打破农田与城市对立的传统观念。

5.结论

农业曾是带领人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农业在人类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比重开始下降。城市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体验经济的兴起,给农业地位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屋顶农业景观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它不是一个能够彻底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方法,应理性地将其看成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手段,纵观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屋顶农业景观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居民的需求,不断发展出新的模式。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从一个社会改良者的角度来看城市公共绿地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设计。

上一篇:招商引资考察报告范文下一篇:匹克广告范文